- 62.0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姓 名
学 号
学习形式 函 授
层 次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年 月
摘 要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各个国家制度理论体系、市场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公允价值在各国的适用性不同。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入手,分析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随后从公允价值实施的现状、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实施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不利因素,进而得出公允价值在我国不宜大范围使用。因此,葛家澍教授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发展并存。”最后,文章对我国推行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适用性;建议
目 录
前言 1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1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2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2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
(三)有利于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3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3
三、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3
(一)引入公允价值是国际间趋同的内在要求 3
(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均衡价格理论的内在要求 4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5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5
(二)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5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7
五、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9
(一)优化市场环境 9
(二)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9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10
(四)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引入风险披露 11
(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11
参考文献 12
中国现实环境下公允价值的适用性研究
前 言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最大的差别就是我国原有会计准则未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同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由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并且因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不可操作性,决定了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因此,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成本原则仍将是会计的主导计量属性。但为了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以历史成本原则为主导并结合公允价值会计来揭示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或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如葛家澍教授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 , a _7
一、 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
从当前的理论界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单独的属性或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属性的组合属性。比如,葛家澍、徐跃(2006)认为:
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卢永华、杨晓军(200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价格,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断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一、 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公允价值所强调的是交易与事项中蕴含的产权契约关系,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产权契约关系又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允价值恰恰能够体现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回归。正因如此,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变化趋势,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尽管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计量的属性却不能够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和费用却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会出现收入超分配的现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使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企业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得以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能力耗费,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却不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
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即按照现行市价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量生产能力,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使企业的经营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从目前会计界所遇到的会计计量难题来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人力资源会计问题、环境会计问题、网络会计问题等,在计量基础上所共同指向的应是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当然,作为一项基本的会计计量基础,公允价值计量只能起到一种导向作用,并不能代替具体计量方法的研究。因此,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经济发展变化对会计计量的需要。
三、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最大的差别就是我国原有会计准则未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同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这使得关于公允价值的讨论再次成为热点。
(一)引入公允价值是国际间趋同的内在要求
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国家之间发展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资源禀赋和技术因素,而是由他们之间的制度和政策性质的差异所造成的。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一种制度的产生、稳定和变迁, 取决于成本——收益的对比核算及以此为基础的行为。只要改变现有制度、创建新制度的成本低于收益,制度的产生、变迁就有动力。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制度趋同的内在要求,而制度趋同的背后是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和制度效率最大化的行为体现。我国必须缩小制度差别,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顺应国际发展的趋势。
(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均衡价格理论的内在要求
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确认真实的价值来认识市场价格的变化规律。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经济学中市场供求关系的转换形式是:供大于求时,价格往往较低,此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会促使商家退出该领域,减少供给,此时,价格就会升高;当供给减少到供不应求时,价格的升高,
自然会导致原有商家扩大该市场产品或者更多商家加入该领域,增加供给,此时,价格会降落。只有当供求平衡时,商品的价格才体现真正的价值,即均衡价格。
形成均衡价格,需要两个必要的前提条件:第一,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随时找到自愿的买卖方,随时买卖同质商品,价格公开;第二,商品交易是在公平、透明、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币值剧烈变动,使各个时期的以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失去了可比性。不同购买力的货币数额相加,就如同将不同国别的货币相加一样,1法郎加2马克并不等于3法郎或3马克,在通货膨胀时,如果现按历史成本原则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势必影响会计报表的相关性、真实性、客观性。
公允价值计量与均衡价格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公允价值是在“主市场”中形成的,即交易金额最大、交易活动最活跃的市场;第二,公允价值形成的市场中,市场参与者非关联方,而是熟悉市场情况,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的交易。
由此可见,公允价值就是现实条件下最理想最真实反映价值的均衡价格。要真正本质性地协调和解决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导致的利益均衡问题,只有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充分如实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才有可能做到。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公允价值概念初次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自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关注。FASB于2000年颁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在我国更是掀起了关于公允价值讨论的热潮,主要围绕是否采用公允价值以及采用与否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而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债务重组》、《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适当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这是对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一个转折点——由争论“是否采用”到“如何采用”的转折。 +I$ o
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如果政府为了引进一项新“制度”而颁发法令,那么法令的实施在一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下经常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比如在后共产主义国家,政府为了模仿发达国家的公司控制市场,颁布了私有化法令,其中的一个意外后果是公司控制权普遍被内部人掠取,像原国有企业的经理,他们在经济“转型”前已经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意外情况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理想的计划和现存的
制度环境之间缺乏必要的“耦合”。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应该要考虑制度方面的问题。从财政部颁布的38项企业会计准则中仅是适当地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可以看出,我国在转轨经济制度的背景下,还不能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是要考虑如何在我国的制度内合理使用公允价值。 : D
(二)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 j- ?3 {' A1 ~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这套新准则于2007年1月起在上市公司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社会各界对此次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它是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做出决策提供了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公允价值的运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
新会计准则指出:“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则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可按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的现值评估确定。”本次制定完成后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新会计准则制订机构的考虑是:公允价值应当能够可靠取得且主观性较低,如企业合并准则中,规定对于非控制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在新设合并和吸收合并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各项资产均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并可以确认商誉或负商誉,然而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投资性房地产也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计价,部分金融资产也可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而对于生物资产和待出售的非流动资产就没有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但它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不是按同一个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其他四种计量属性是按照计量信息的来源不同进行分类的,而公允价值是以计量结果能否如实反映计量对象为依据对计量属性进行分类的。由于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是按不同分类标准对计量属性进行分类的结果,所以他们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交叉的关系。公允价值可能是历史成本,也可能是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或现值等,四种计量属性也可能是公允价值,也可能不是公允价值。其他计量属性只要符合公允价值的概念特征,就可以成为公允价值,不符合就不能成为公允价值。: U* W
新准则第四十三条规定:“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可靠取得并能够可靠计量。”从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会计计量模式是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为辅的模式。
然而,会计准则的这种提法在概念依据上是混淆不清的,把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并列起来,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既然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计量属性不是并列关系,就不能将其并列起来,否则会误导会计人员,使他们以为只有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是公允的,其他计量属性的计量结果都是不公允的。事实上资产在取得时的历史成本往往就是它的公允价值,难道我们能说资产在取得时按历史成本计量就是不公允的吗?因此,当前应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模式,在该计量模式下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作为是否选择其他计量属性的判断标准,使公允价值驾驭其他计量属性形式,其他计量属性作为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其他计量属性形式体现公允价值的基本要求。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我国转轨经济时期特殊的经济形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体制的转轨,指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制度选择;二是发展阶段的转型,指我国正在从不发达状态迈向现代化。转轨经济形态就是要通过制度选择改善发展的激励条件,同时发展对制度选择、形成也具有反作用,因此制度选择和发展阶段之间存在契合关系。当两者不能完全契合时,就会带来矛盾和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建设产生诸多问题,如产权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约束不强等。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公允价值在我国才不能全面的推行,具体表现如下:
1、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
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之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研究,现阶段还处于一个正待研究的领域,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在理论上还不完善,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上还是处于探索的阶段。由于具体的价值确认的标准有许多,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差。?
2、市场不活跃,缺乏形成公平价格的机构
对于绝大多数资产和负债而言,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我国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化程度较低,各类要素市场的运作还不够正规,中介机构尚难以真正独立、客观、 公正地行使中介职能。还有一些中介机构缺乏诚信,对一些资产或负债的评估有失公允,资产评估的科学性还存在较大欠缺。这些缺陷
反映了目前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价格波动较大,这样公平交易就不能完全实现,进而通过资本市场交易的一些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格也就不公允。虽然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时,也可以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公允价值,但现阶段未来现金流量以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判断常常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偏大。一种计量方式若要有用,就决不能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我国证券市场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萌芽,并伴随经济转轨的脚步快速成长起来的,但是,证券市场“边干边学”的制度变迁本质决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必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有待完善;公司治理效率有待提高;公司资本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股东会、董事会与经理层面的权力制衡关系还有待建立;证券市场监管透明度不够。证券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这是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一大原因,但是前面所说的我国证券市场的诸多问题使得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价格动态性的信息无法及时传递给投资者,那么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价格的确认也就不是公允的。
3、存在大量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利益主体,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此外企业的经营者比所有者在获取信息方面拥有更大的优势,再加上公允价值的确认是一个难点,公允价值很多时候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在现阶段的实务操作中容易被利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由于会计准则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具有明显的经济后果,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不同主体的利益,因而在实际中出现了大量利用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公允价值来伪造会计信息的现象,不仅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运行。如何保证公允价值确定的合理性,避免像以前一样再次成为企业随意操纵业绩的工具,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4、会计人员的素质跟不上经济形式的发展
目前,由于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低,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将未来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值计量,往往就成为估计相关价格即公允价值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是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的时间价值等等都是不确定的,而且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难度很大,使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难以发挥。
可见,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并且因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不可操作性,决定了它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因此,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成本原则仍将是会计的主导计量属性。但为了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以历史成本原则为主导并结合公允价值会计来揭示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或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如葛家澍教授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
五、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市场环境
我国在2001年之前应用公允价值时出现种种问题的原因在于缺乏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环境,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非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应用上存在差异的根源也在于对可靠、公允价值取得环境的担忧。王军(2005)指出:“在中国,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和规范,为此我们对于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的态度。”刘玉廷(2006)也提到:“我国这次准则体系建设,在计量属性上仍然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同时规定公允价值要适度引入、谨慎引入。所谓适度和谨慎引入,主要是把握有确凿证据表明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市场环境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完善的,商品和资本的活跃市场建设也非朝夕之功。过去,我国许多资产缺少活跃的市场,因而很难取得可观察的市场报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也在变好。市场环境的优化是完善公允价值可靠性结构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公允价值应用困境的关键。我国的市场环境,特别是金融市场环境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层次也会提高。
(二)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制定公允价值计量的统一框架是改进公允价值应用的重要环节,具体到我国,还需要结合市场环境和监管等现实情况,考虑框架的适用性以及框架的具体形式等问题。我国制定公允价值的统一框架需要兼顾现实性和前瞻性。在总结现有公允价值计量经验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对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统一的解决方案,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为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铺平道路。
以原则导向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相对要简单、明了,它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原则,其执行更多地依赖职业判断,而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较具体、较复杂。目前,我国还不宜对公允价值框架采用原则导向的制定方法。这是因为: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是高度灵活的会计准则,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如果出现一些特殊事项或有争议的事项,主要依赖于职业判断来解决,而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水平有限,很容易造成误用。并且,学者们也认为,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才是企业和会计职业界所需求的产物,会计准则也
会因为实践的需要而逐渐修订、过渡到规则导向。会计准则导向的选择与会计监管的有效程度相关,在会计监管相对较弱的环境中,选择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限制企业管理层的会计选择空间将促使企业管理层采用如实报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本质量特征。比如,我国缺少类似SFAC7中对现值技术等重要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指南,在会计人员素质和监管水平都不高的情况下,以原则性规定的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难以真正有助于解决我国报告主体在计量中所面临的困惑。
对我国而言,更加现实的选择是为公允价值估价提供更加详细的指南,在明确公允价值计量目标的前提下,借鉴评估机构己经发展成熟的技术而提出估价技术应用的统一标准,适当限制报告主体在估价方法选择上的任意性;对某些估价方法的选择提出建议,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按照是否具有故意提供误导性信息的区别,报告主体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第一种是报告主体不存在误导的动机,但是由于选择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和输入变量时不具备相关的经验和能力,而在客观上提供了误导的信息;第二种是报告主体存在提供误导信息的动机,这些都可能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报告主体应制定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报告主体的政策和程序应当针对其所持有和承担的,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部资产和负债,提供满足会计准则和其他监管要求的合理保证。报告主体公允价值计量政策和程序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的性质和内容,因此它是因报告主体主要业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的。对于持有大量金融工具以及会计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报告主体而言,需要建立比较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报告主体应当恰当地监控其公允价值计量过程, 除了对用于公允价值估计的估价技术之外,还包括对交易日后重大事项和其他异常问题影响的计量,以及对特别困难计量问题的识别和由资深管理人员进行的评价。资深管理人员有责任为确保其政策对企业财务活动、持有和发行金融工具等资产以及市场发展的适当运用和持续有效而进行有效地监管。另外,报告主体应当定期对公允价值估计结果与可观察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以确定报告主体公允价值政策和程序结果的有效性。如果报告主体变更了其估价技术,那么应当将对公允价值估计所导致的影响确认为截止该新估价技术采用时的第一个计量日的估计变更。
(四)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 引入风险披露
扩展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理解公允价值,当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应用复杂的估价方法时,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分层次详细披露公允价值的依据对当期损益的影响。同时,要引入风险披露。美国FASB不断地对会计准则修订和创新,
对公允价值用于金融工具计量进行了跟踪,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创新速度大大超前于会计准则,尽管美国FASB不断修订、完善准则,但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在操作上仍然存在困难,给会计职业判断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对公允价值中公允的理解、界定及其价值的计量,仍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同时,公允价值对我国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也提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与金融工具风险相关的泡沫高涨,活跃市场中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开报价还能否作为公允价值,确定公允价值是否应考虑相关风险?事实上,持有待售的金融资产由于风险引起市场大动荡,其公开报价已失去合理性。也就是说,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需要结合特定市场环境和相关风险才具有真实性。
(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在我国全面地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归根到底还要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从整体上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在业务素质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形势的发展,要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的知识。其次,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尽快地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并能尽快地掌握对其的具体运用。最后,会计准则制定者应经常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及时解答他们在处理公允价值上遇到的现实难题。
参考文献
[1]《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 ,2002(5),121-122
《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 2002(6),115-117 .
[2] 黄世忠. 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J].会计研究,1997(12), 87-88.
[3] 财政部. 2006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出版社,2006,235-236.
[4] 王辉.浅议新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公允价值计量[J].集团经济研究,2006(25),24-25.
[5] 马莉,毕华书.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13-14.
[6] 王军. 公允价值的应用分析[J].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8),7-8.
[7] 葛家澍. 关于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1(1),21-22.
[8] 刘玉廷.公允价计量在我国的运用[J].河南科技,2006(7),15-16.
[9]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256-257.
[10] 徐淼.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3),1-2.
[11] 杨敏. 公允价值应用:过去、现在与未来[J].国际商务财会,2007(6),12-13.
[12] 常勋.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J].财会月刊,2004(1),3-4.
[13] 黄学敏.公允价值:理论内涵与准则运用[J].会计研究,2004(6),5-6.
[14] 葛家澍,徐跃. 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17-18.
[15] 彭南汀,王习武. 论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J]. 金融会计,2008(12),2-3 .
[16] 徐蕴颉. 次贷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3),4-5.
毕
业
论
文
指
导
教
师
评
语
毕业论文初评成绩: 是否同意答辩: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0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意见
经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复议,将本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为: 。
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20 年 月 日
继续教育学院意见
盖 章:
20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