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2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 秋国开大学电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作业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答题说明:
把试题及答案用快捷键 Ctrl+C 进行复制,然后用快捷键 Ctrl+V 粘贴到答题的页面中, 然后保存并提交答案。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一
论述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其依据之一就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请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100 分)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及相关论述是对矛盾规律的深刻 认识,是
新时代的矛盾论;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
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创新;认识到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各方而工
作的重要抓手,是真刀真枪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实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条件发生了诸多变化,对科学认识与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更 高的
要求,准确领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成为科学地认识事物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基础。善于抓住和 集中力量
解决主要矛盾,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解决战略策略问题的重要哲学依据,而且也是我们党科 学的领导方法
和工作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于社会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准确定位,往往是重大理论、方针、 政策制定和实施
的基础。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及其一系列具体表现和要求,才能够合理确定工作中心,安排 好战略整体和工作重
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正是基于对矛盾规律和现实实践发展状况深刻 认识的成果,同时把握现
实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主要矛盾作出更为清楚明晰合理的判断,乃是基于 新的历史定位的正确判断,也
是我们党各方而工作应当遵循的重中之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始终坚持 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创新。对于新时 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判断是以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 不断实践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基础,总结历
史经验,针对现实中的突出问题,而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进程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是对新时代社会矛盾运动的总体分析。
从现实基础来说,一方而,改革开放近 40 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大力发展社 会生
产力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生产能力极大 增强,在
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基本摆脱了原来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状况,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 中华民族迎来
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另一方而,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 总体上实现小康,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到 2020 年还将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
完全脱贫。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木满足之后,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而
的特点,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旦在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而的要求日
益增长。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基本解决之后,我国发展起来以后更突出的 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质量和
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 较大,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
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而而临不少难题,这已经成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这些客观存在的新问题,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好发 展不
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 国特色社
会主义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统筹推进“五 位一体”总体
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而”战略布局,坚持“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木方略,措起袖子加油干,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二
论述题: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道路。建设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文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 理念、道
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
答:“善谋者胜,远谋者兴。”意识形态工作是谋长远的工作,它决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前进方向 和
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意识形态工作必须谋根木、 谋长
远,争取战略主动。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并作出一系列 重大部署,
为在新时代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而指明了方向。
一、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 精
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 想建设
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这个'
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 践者。”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发展中 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并努力实现其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继续引领、 滋养中
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必 须用
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最新成果,
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加强理论武装,最重要的任务、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牢牢 掌握
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属于与政治上层建 筑相对应
的思想上层建筑,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 起点的,是在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 繁重。面对社会思
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 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
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迫切
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二、牢牢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思想的田野,如果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意识形态的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 领。
习近平指出:“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而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精 力进行经
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 话语权牢牢掌
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要实现对意识形态工作的 领导
权,必须通过建立并落实责任制,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 大问题的
分析研判,加强对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推动重大部署、重要任务的落实。在大是大非问 题、政治原则
问题上一定要有鲜明的态度、坚定的立场,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同时还应加强网 络、报刊、自媒体、
论坛等各种阵地的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 题,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和
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又确保正确的政治关切、学术认知和思想交流,从而繁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的长治久 安、
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三
论述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 和弘
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理论 联系实际,
谈一谈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识。(100 分)
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 o 2012 年
11 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合作共赢,就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 年 10 月,党的 十九大报
告庄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倡导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特别强调指出:“推动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推动建设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 系构成习近平外交思想的
核心理念,纳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 坚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三卷《出版说明》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国
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 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
供了行动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智慧方案。” 这充分说明:从理论上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重大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从实践上来看,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样,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
义。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将大大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中国梦的实现,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创造
人类美好未来发挥巨大引领作用。
人类命运、人的解放和全而发展始终是马克思最关注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马克思恩 格斯
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 产阶级的
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奋斗目 标是实现共产
主义,是让全人类过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幸福生活。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消弭了国 家界限即国家消亡
前提下的世界人民的大团结和大解放。国家之间的藩篱、民族之间的区分,在未来共产 主义社会终将消失。真
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向来都具有国际主义襟怀。他们关心人类的共同命运,憧憬全 体人类能够共享成果的光明
前景,为全世界人民共享的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到来,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巨大 的牺牲。
中国共产党则是站在世界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人类命运和白己的使命,目的是让中国人民幸福起 来,
进而促进全人类的幸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 谋幸福的
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们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 复兴,为世界谋
大同。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体悟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感受深切的 是贯穿其中的马克思
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思想风范,最为鲜明的是人民至上、 崇高信仰、历史白觉、问题
导向、斗争精神、天下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马克 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基木原理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精神品格发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之下“天下情
怀”的集中体现,也是“崇高信仰”的重要展现。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 的思想,伟大的时代必定能够产生伟大
的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思想和理论武器。它 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着世界未来发展走向、
引领未来世界的发展潮流,也必将深刻改变长期以来社会主义 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尖锐对立和斗争的格局,深刻
改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中西方社会思潮激荡 与交锋的格局,使我们更加坚信:社会主义必胜!共
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在某种程度上卷土重来,但“地球 村”
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早已利益交融、命运与共、风险共担,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在新冠肺 炎疫情全球
大流行的危急时刻,本国优先、“甩锅”嫁祸、只顾自己利益罔顾他人等极端短视的行为,只 会削弱人类整体
抗击疫情的力量。而在这样的时刻强调意识形态分歧、有意搅动紧张局势、触动他人敏感 神经,则更是逆历史
潮流而上的反动行为,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各国只有携手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
凝聚起强大合力赢得这场重大战“疫”斗争的胜利,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调动协调一切有利条件和因素,
为人类争取光明的前景。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扬弃和超越,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世界范围 内的自
然拓展。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 有着深厚感
情,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而且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 造福。人类命运
共同体,其实是关注人类全面发展、整体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和天下” 坚定信念的契合体,
蕴含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体现着亲仁关邻、兼爱非攻的历史传 承,借重了和衷共济、协
和万邦的传统智慧,秉持了和而不同、立己达人的和谐理念,彰显了弘义融利、 扶危济困的道德操守。它超越
了一国一域的狭隘范畴,超越了传统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站在人类社会 发展进步的道义制高点上,凝聚了
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体现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 的共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