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4 KB
  • 2021-05-17 发布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附答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货币银行学》期末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附答案 判断正确与错误 ‎1.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XX银行不能直接在发行市场上购买国库券。(√)‎ ‎2.全球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由巴塞尔委员会制定,1988年以来,相继推出三个版本的“巴塞尔协议”。(√)‎ ‎3.货币作为价值贮藏形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收益性。(×)‎ ‎4.储蓄银行是以社员认缴的股金和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向社员发放的贷款为主要资产并为社员提供结算等中间业务服务的合作性金融机构。(×)‎ ‎5.20世纪70年代以前,贸易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此后表现为金融全球化。(×)‎ ‎6.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7.追溯历史,银行业最早的发源地是美国。(×)‎ ‎8.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9.在直接标价法下,银行买入汇率小于卖出汇率。(√)‎ ‎10.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消除失业,即使社会提供工作机会与劳动力完全均衡,仍可能存在结构性失业和摩擦失业。(√)‎ ‎11.准货币相当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汇存款之和。(×)‎ ‎12.政府既是货币市场上重要的资金需求者和交易主体,又是重要的监管者和调节者。(√)‎ ‎13.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人的资金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14.在下列债券中,按风险性从小到大排列,依次是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和政府债券。(×)‎ ‎15.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 ‎16.套汇交易是指在一笔交易中同时进行远期交易和即期交易,从而可以规避风险。(×)‎ ‎1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通过购买国外企业一定比例以上的股票来实现直接投资的最低比例为10%。(√)‎ ‎18.对于居民和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其交易能否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 ‎19.钱庄和票号都是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20.债务人不履行约定义务所带来的风险称之为市场风险。(×)‎ ‎21.区域性货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蒙代尔的最适度货币区理论。(√)‎ ‎22.存款保险制度是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安全而建立的,它强制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加入存款保险。(×)‎ ‎23.信用膨胀引发的通货膨胀是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24.XX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 ‎25.越南盾、缅甸元等由于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因而不是外汇。(√)‎ ‎26.原始存款就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在XX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之和。(×)‎ ‎27.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来说,金融全球化利弊兼具。(√)‎ ‎28.资本市场通过间接融资方式可以聚集巨额长期资金。(×)‎ ‎29.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贷出者有利。(√)‎ ‎30.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31.银行存款如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对银行有利。(√)‎ ‎32.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33.管制利率具有高度的行政干预和和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实行过利率管制。(√)‎ ‎34.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货币。(×)‎ ‎35.商业票据可以经债权人背书后流通转让,发挥货币的职能,因而被称为商业货币。(√)‎ ‎36.金融监管不是单纯的检查、监督、处罚或纯技术的调查和评价,而是监管当局在法定权限下的具体执法行为和管理行为。(√)‎ ‎37.XX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放松银根的行为。(×)‎ ‎38.通货紧缩会在长期内给消费者带来好处。(×)‎ ‎39.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货币市场的核心,利率优势是推动其不断发展的动力。(√)‎ ‎40.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是XX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最初标志。(√)‎ ‎41.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42.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43.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来计算应付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 ‎44.牙买加体系规定黄金和美元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45.信用关系是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35.46.回购是指资金供应者从资金需求者手中购人证券,并承诺在约定的期限以约定的价格返还证券的经济行为。(×)‎ ‎47.商业银行经营的风险性与赢利性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48.法定准备金率与存款派生倍数之间呈现正比关系。(×)‎ ‎49.对于居民与非居民的界定是判断交易是否应纳入国际收支统计的关键。(√)‎ ‎50.XX银行的货币发行在XX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列在资产一方。(×)‎ ‎51.银行存款如以复利计息,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因素,对银行有利。(×)‎ ‎52.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贬值,会使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下跌,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 ‎5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相互对立的,银行信用发展起来以后,逐步取代了商业信用的作用范围,使后者的规模日益缩小。(×)‎ ‎54.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55.通过办理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等方式,商业信用可以转化为银行信用。(√)‎ ‎56.金融监管不是单纯的检查、监督、处罚或纯技术的调查和评价,而是监管当局在法定权限下的具体执法行为和管理行为。(√)‎ ‎57.XX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放松银根的行为。(×)‎ ‎58.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不利于债权人而有利于债务人。(√)‎ ‎59.离岸金融市场是指同市场所在国的国内金融体系相分离,不受所使用货币发行国政府法令管制,但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法令管制的金融市场。(×)‎ ‎60.证券经纪人必须是交易所会员,而证券商则不一定。(√)‎ 名词解释 ‎1.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对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2.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作用,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3.派生存款: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起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5.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6.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包括;规定币材、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等。‎ ‎8.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9.证券行市:是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时的实际交易价格。对有价证券的发行人和投资者来说,证券行市不仅影响证券新的发行价格,而且是影响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10.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不直接进入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主要有两类,即传统的中间业务和创新的表外业务。其中,创新的表外业务虽不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又称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业务。‎ ‎1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具体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等。‎ ‎12.货币均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调整恢复到均衡的动态调整过程。‎ ‎13.准货币:又称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指可以转化为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它代表社会潜在购买力。‎ ‎14.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即法律赋予它无限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15.货币增量:是指不同时点上货币存量的差额。主要反映货币量的增减变化,是分析货币流通状况的重要指标。‎ ‎16.信用风险:是指金融资产的发售人不履行承诺,或者在金融资产清偿前破产、消亡,导致投资人资产全部或部分损失的可能性。‎ ‎17.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3分)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简答题 ‎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 答:(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2)两者的区别主要有:投资目的不同;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答:(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3.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答:(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 ‎4.金融市场监管有哪些原则?‎ 答:(1)金融市场监管的含义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指国家或政府对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和交易活动所进行的监管;二是指金融市场上各类机构及行业组织进行的自律性管理。‎ ‎(2)金融市场监管的原则是: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制止背信的原则;禁止欺诈、操纵市场的原则。‎ ‎5.与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有哪些?‎ 答:优点 ‎(1)灵活便利;(2)安全性高;(3)规模经济。‎ 局限性 ‎(1)割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2)减少了投资者的收益。‎ ‎6.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答:(1)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合理的利率结构。‎ ‎7.简述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 答:(1)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2)在实体经济运作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有多少商品和交易需要货币去实现,所以,社会总供求及其均衡对货币供求及其均衡有决定作用。‎ ‎(3)由于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着四边联动关系,货币供求均衡与否也直接影响社会总供求均衡,因为货币供给直接形成社会总需求,进而决定总供给。‎ ‎8.何谓股票价格指数?如何编制股票价格指数?‎ 答:(1)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2)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与商品物价指数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即先选定若干有代表性的股票作样本,再选定某一合适的年份为基期,并以基期的样本股票价格为100,然后用报告期样本股票的价格与基期价格作比较,就是报告期的股票价格指数。‎ ‎9.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哪些效应?‎ 答:(1)一体化效应。即有利于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与收益的一体化,使资源配置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 ‎(2)放大效应。具体体现在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杠杆效应和羊群效应上。‎ ‎(3)冲击效应。包括对经济主权的冲击、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对汇率的冲击。‎ ‎10.简述当代金融创新的特征与成因。‎ 答:(1)当代金融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型化、电子化、多样化和持续化。‎ ‎(2)金融创新的成因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经济思潮的变迁;需求刺激与供给推动;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11.简述通货紧缩的成因。‎ 答:从通货紧缩的本质特征看,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不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却极为复杂。主要归结为:‎ ‎(1)有效需求不足。‎ ‎(2)供给能力相对过剩。‎ ‎(3)结构问题。‎ ‎(4)金融体系效率低下。‎ ‎12.货币制度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规定主币和辅币。‎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13.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答:(1)XX银行的市场干预和调控。‎ ‎(2)财政收支基本平衡。‎ ‎(3)经济结构的合理性。‎ ‎(4)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4.利率发挥作用需要哪些基础性条件?‎ 答:(1)独立决策的市场主体。‎ ‎(2)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 ‎(3)合理的利率弹性。‎ ‎(4)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15.货币市场有哪些主要功能?‎ 答:(1)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2)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 ‎(3)是一国XX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 ‎(4)是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 ‎16.简述国家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它是一国货币主权的体现。主要内容包括:‎ ‎(2)规定币材。‎ ‎(3)规定货币单位。‎ ‎(4)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5)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6)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7)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论述题 ‎1.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答:(1)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2)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①需求拉上,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 ‎②成本推动,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 ‎③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 ‎④其他原因,如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转轨等因素。‎ ‎(3)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是 ‎①短期性;‎ ‎②非政策性。‎ ‎2.试论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答:一般来说,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1)经济增长状况方面,包括经济周期性不平衡和收入性不平衡。(2)经济结构性原因。具体表现为产品结构性失衡与要素结构性失衡两个方面。经济结构性原因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短期内很难调整。(3)货币性因素。由于一国的物价水平、利率、汇率的变化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统称为货币性失衡。(4)偶然性因素的变动。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也可能是由于突发的偶然事件引起的,但这种情况下的国际收支失衡一般是暂时性的。(5)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要解决国际收支失衡问题,首先要靠国际收支失衡自动调节机制。包括金本位制下的价格机制调节国际收支;在纸币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机制调节国际收支、固定汇率制下收入机制调节国际收支以及浮动汇率制下由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失衡。值得注意的是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任何条件下,汇率的贬值一定能够产生扩大出口、减少进口的效应。关键取决于进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只有当进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才能如愿地实现汇率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功效。‎ 其次,运用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调节;货币政策调节、信用政策调节以及外贸政策调节等。‎ ‎3.试论影响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因素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 答:一般来说,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1)经济发展状况。(2)经济结构原因。(3)货币性因素。(4)外汇投机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5)经济周期影响。(6)国际经济环境。‎ 针对不同原因的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手段和方式也有不同。从各国实践看,主要包括:(1)财政、收入政策调节国内总需求,影响进口数量,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整。(2)调整汇率或利率等要素价格。(3)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劳工保护、能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执法力度,转变外贸增长方式。(4)实行更加有效的外汇管理政策。(5)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应付短期国际收支失衡。‎ ‎4.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翩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5.如何理解XX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结合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沿革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是XX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从历史发展看,不同历史时期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会有多种变化,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五项,即稳定币值(或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2)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有的具有一致性,多数表现为冲突性。不同国家在各自的不同历史时期要依据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与问题进行艰难抉择。‎ ‎(3)我国自1984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实施以前,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即“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个目标体现了两个要求:一是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不是同一位置的目标,稳定币值更加突前;二是即使要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要求,仍需坚持稳定币值的基本立足点。‎ ‎6.试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予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或副作用。‎ ‎(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 ‎(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 ‎(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 ‎(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