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1 KB
  • 2021-05-17 发布

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95) 一、 单项选择题(何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 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人们对他的看法,这种现象属于 ()。 A. 近因效应 B. 首因效应 C. 晕轮效应 D. 宽大效应 2. 三度归因理论(cube theory)是由()提出来的。 A. 凯利 B. 海德 C. 维纳 D. 库利 3. 态度改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劳动来改变好逸恶劳的态度属于()o A. 劝说宣传法 B. 角色扮演法 C. 团体影响法 D. 活动参与法 4. 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强调,在观察学习中,抽象认知能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A. 伯克威茨 B. 多拉德 C. 米勒 D. 班杜拉 5. 阿希的三垂线实验证明了()现象的存在。 A. 中心特征 B. 边缘特征 C. 从众 D. 服从 二、 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5 分) 6. 实验法有别于其他研究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对所研究的情境给予一定程度的控制,突出白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7. 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即自我概念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8. 舒茨(W.C. Schuts)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 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包 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 9. 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个人的亲身经验;二是社会学习 10.社会认知是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11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个人特征外,还有熟悉、接近、相似和互补。 三、 名词解释(每题 5分,共 25 分) 12.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13.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 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14.群体极化:群体决策方向上与个人决策相一致,但比个人决策结果更极端,这就是群体极化。具 体 表现为: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冒险的,则群体决策更具有风险性;如果人们先前的倾向是保守的,则 群 体决策更为谨慎。 15.服从: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16.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四、 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30 分) 17.简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费斯廷格(Festinger)于 1957 年提出来的。(1分) 其主要内容有: 关于白己想法、态度与行为等的认知有时是相互冲突、不和谐的,(2 分),这时个体会感受到不舒 适、 心理紧张,即产生失调状态。(2分) 为了减缓、消除失调,使认知协调一致,个体主要使用三种途径:(1分) 改变认知,如认为抽烟没什么坏处。(1分) 改变行为,如戒烟。(1分) 增加新认知,如认为那么多人抽烟也没事。(2分) 18.简述态度改变的三阶段理论。 答:由凯尔曼(1961)提出(1分), 他认为一个人态度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经过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第一,服从: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或精神的满足或为了避免惩罚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叫做服从。(3分) 第二,认同:认同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态度和行为,并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 使自己的态度和他人要求相一致。(3分) 第三,内化:个体完全地从内心里相信并接受了他人的观点,从而彻底改变自己的态度。(3分) 19.如何减少群体冲突和偏见? 答:(1)消除刻板印象 偏见的认知成分往往是一种社会刻板印象。一般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常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如白人认 为黑人智力低下、不求上进,男人认为女人有依赖性、被动性等。根据研究,由偏见对象表现出与刻板印 象 相异的行为来,会有助于偏见的消除。另外,通过对公众进行反偏见教育也可以有效减少偏见。(4分)' (2) 增加平等的、个人间的接触 平等的接触和个人间的接触都是为了深入全而地了解接触双方的独特性。不平等的接触妨碍双方相互 间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且还易产生先人为主的、刻板化的判断,这种判断往往是对地位低下者不利的。 (3分) (3) 共同命运与合作奖励 为不同群体设定共同命运与合作性奖励的任务,而非互斥性的竞争任务,是消解群体间的敌对情绪和 偏见的重要途径。(3分) 五、应用分析题(20 分) 20.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群体内的各个成员间可能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很多事实表明,不良的 竞 争常常会两败俱伤,相互合作常会产生双赢的局而。请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及您自己的经验来阐述: (1) 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 (2) 怎样做更有利于群体成员间合作的形成。 答题要点: (1) 简述影响群体成员竞争与合作的因素有哪些。(共 12 分,每小点 2分) 答:1)成员之间的沟通程度:一般而言,沟通的机会越多,合作的可能性越大。 2)群体的奖励结构影响着群体成员做出竞争或合作的选择:当一个人的获得意味着另一个人的损失 时,就形成了一个竞争性的奖励结构。而当群体成员通力合作才会取得最大回报时,就是一个合作性的奖 励 结构。 3)个体关于竞争的价值观:如个人主义者倾向于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不考虑他人的收益或损失。 4)群体规模:研究发现,随着群体人数的增加,合作行为会减少。 5)相互性:在社会互动中,如果以竞争为开端,将引起更多的竞争行为。 6)共同外部威胁的出现也会促使群体合作的产生。 (2) 说出几点合理的方法就可以。如多沟通交流、多为对方考虑、主动谦让等。(8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