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9 KB
  • 2021-05-17 发布

精编2021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282)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 的括号 内。 每题 1 分,共 10分) 1.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是经典社会学理论中实证主义传统的集大成者。 A. 孔德 B. 涂尔干 C. 韦伯 D. 马克思 2. 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被称为()o A. 继续社会化 B. 逆向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预期社会化 3. 社会学界最早对社会资本作出分析的是( )。 A. 费孝通 B. 科尔曼 C. 林南 D. 格兰诺维特 4. ( )不属于正式组织。 A. 学校 B. 公司 C. 志愿者团体 D. 教会 5. 社会制度的目标与后果之间的中介变项在社会学上被称为()。 A. 社会结构 B. 社会分层 C. 社会机制 D. 因果关系 6.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借鉴了经济学家()的“二元经济”理论。 A. 刘易斯 B. 科瑟 C. 图灵 D. 诺斯 7. 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 年之后中国的分 层结 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 开放性社会结构 B. 结构性流动 C. 非结构性流动 D. 社会变迁 8. ()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存在冲突。 A. 社会解组论 B. 偏差行为理论 C. 社会建构论 D. 价值冲突论 9. 遵循社会既有的规范、经过事先安排而聚集起来的人群是()0 A. 行动人群 B. 常规人群 C. 表意人群 D. 偶合人群 10.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通信高科技化、文化同质化所带来的全球相互依赖性和整体意识日益增强, 这一趋势被称为()o A. 现代化 B. 狭义全球化 C. 广义全球化 D. 开放型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11.公认的社会学理论的三大奠基人是()。 A. 孔德 B. 马克思 C. 涂尔干 D. 韦伯 12.以下描述属于社会资本特征的是()。 A. 关系性 B. 无形性 C. 可转让性 D. 弥散性 13.与初级社会群体相比较,社会组织特征有()。 A. 成员关系亲密 B. 明确的行动目标 C. 成员不可替代 D. 规范的制度 14.按照产权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 A. 私有产权制度 B. 公有产权制度 C. 集体产权制度 D. 混合经济制度 15.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 方面 ()o A.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B. 社会控制方式的变化 C.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D. 社会利益关系结构的变化 16.( )是对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会分层结构定型化的描述。 A. 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B. 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 C. 出现了更多的阶层 D. 阶层之间的流动减少 17. 社会控制体系中的非正式控制包括()。 A. 风俗习惯 B. 宗教信仰 C. 伦理道德 D. 社会舆论 18. 以下属于行动人群行为的有()。 A. 暴民 B. 表意人群 C. 偶合人群 D. 骚乱人群 三、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分) 19.初级群体:是指群体内部成员间相互熟悉、相互了解,具有密切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群体。 20.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表现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本身 的数 量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区域逐渐发展成为以工商业为主的城镇。 21.社会变迁:是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产 生影 响,还会引发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并带来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迁。 22.科层制:也称官僚制,是建立在系统地划分组织权力基础之上、以有效地实现目标为取向、由专 业人 员按照正式规则来运行的管理体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主要方式。 四、筒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答:“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 的两 个小类。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 府的群体 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 大的消极影响。 (2 分)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 接损 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1 分)“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 指的是 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1 分) 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 性事 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1 分) 而在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 产资源开 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1 分) 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 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1 分)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 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1 分) 24.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越轨,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1 分)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 的群 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1 分)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 会造成严 重伤害的行为。(1 分) 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 (2 分) 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1 分) 第二,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比如赌博。(1 分) 第三,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1 分) 25.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答:第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 非常 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1 分) 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 人口 密度。(1 分) 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因此, 城市 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分层结构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比较强。(1 分) 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 人们 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比较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 地联结在 一起。(2 分) 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一方面,由于城市社 区成 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而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控制不如在农村 社区有效。 另一方而,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控制力 度和效果都远强 于农村社区。(2 分) 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 与自 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 新,甚至敢 于标新立异。(1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分,共 30 分) 26.试述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及其作用。 答:在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组织和大众传媒等。 一、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庭是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它是人们来到世间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 个社 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化场所。家庭为个体身体的抚育和感情的需要提供了条件,在与 家庭 成员的感情交流中,儿童从小就有了亲情、温暖、关爱、尊敬等情感体验。家庭使儿童获得像吃饭、 穿衣等基 本的生活技能,以及语言、思考、与人交往等进一步社会化的手段;家庭使儿童开始接受和内化 社会文化、行 为规范、价值标准,使他能够按照社会的要求处理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早期社会化中,家庭 环境因素对个人观 念、心理和行为习惯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3 分) 二、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和组织机构。现代社会,随着家庭功能的变迁,学校 越 来越成为儿童、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家庭相比,学校社会化具有半强制性、系统性和组织 性等特 点。学校通过引导学生服从教育制度的安排,传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文化遗产,传授各种科 学知识和技 能,全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与家庭相比,儿童及青少年在学校中学习的社会角色 更多的要而向社 会。(3 分) 三、 同龄群体又称同辈群体、同伴群体,是由地位相近、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大 体 相同的人自发的结成的一种关系亲密的非正式群体。与家庭和学校一样,同龄群体也是社会化的一个重 要的环 境因素。同龄群体使儿童感受到一些不同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新东西。在同龄群体中,同伴之间 的交往与活 动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儿童可以根据白己的兴趣安排活动的内容,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 则、价值标准, 有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榜样,有自己的语言、交往方式,并因此构成了独特的亚文化群体。 在同龄群体中,儿 童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一种独立的姿态与人交往、建立关系,这种活动可以大大提 高儿童自身的独立意识, 增加人际交往能力,积累解决人际冲突的经验,学会灵活地扮演多种社会角色,为今后进入成人社会做好准备。 (3 分) 四、工作组织是指个人在社会结构中从事某一职业所归属的社会单位,是个人社会化的又一重要机构 O 个 人要在工作单位的职业活动中学习职业技能,遵守职业规范,学会扮演职业角色等等。在工作单位中, 个人通 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并在这一过程 中进一步形 成个人的能力、性格、品格、气质等。在职业生活中,还可以学会处理职业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工作组织是成 人继续社会化的重要场所。(3 分) 五、大众传媒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取的各种传播手段。比如, 印 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在传统社会中,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学的文化知识、社会规范等主要来自于家 庭和学 校,来自于家长和老师的言传和身教。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日益发达,它通过有形和无形的传 播手段影响 着人们的社会化。(3 分) 27.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答:要理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应当注意到:我国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差异是 “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这三种二元结构叠加的结 果(1 分)。 首先,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可以说是泾渭分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之间 的这种差异就是“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1 分)这种“原生性城乡二元结构”表明城市和农村之间 的差异 并不容易消除。(1 分)改革开放并没有能够消弭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之间的这种本质上的二元对 立。(1 分) 其次,1950 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一系列对城市和农村区别对待的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 “行政主 导型 城乡二元结构”。(1 分)改革开放的进程削弱了我国在 1950-1970 年代形成的“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 但这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消除。(1 分)一方面,作为“行政主导型城乡二 元结构”核 心的城乡户籍制度进行了调整。同时,国家也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和健全了农村社会保障 和社会福利制度。 (1 分)另一方面,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并未根本废除。(1 分)“行政主导 型城乡二元结构”仍 然是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关系的重要方而。(1 分)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和割裂,这就是 “市 场主导型二元结构”。(1 分)改革前“行政主导型城乡二元结构”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通过农副产 品的生 产和消费所达成的联结,已经被改革所弱化。(1 分)一方面,农产品消费在城市居民消费中的比 例降低,农 村生产与城市生活的联结削弱了。(1 分)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发展也降低了我国城 市居民对木国农 业生产的依赖。(1 分)市场经济的发展削弱了城乡之间的联结,进一步加深了我国农村 与城市之间的割裂。 (1 分)这是理解近年来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关键因素。(1 分) 综上所述,要理解今天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异,就需要注意到三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叠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