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73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护心理学》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9)
筒答题
1.如何调整人的情绪问题?(20分)
答:(1)认知调节
现实中,人们的许多情绪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因此,主动调整认知,换一个角度去重新看待发生的事情,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就可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另外,对人、对事不要过分苛求,期望值不要太高。
(2)恰当渲泄法
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虽然可用理智暂约束压抑它,但不能彻底排除,这种心理能量的积聚,如果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的平衡,引起心理疾病。采用适当的途径,合理宣泄,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消除压抑感。
(3)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有奇妙的影响,既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激励自己。
(4)音乐疗法
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音色对人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诸如兴奋、抑制、解郁、镇痛。快速欢愉的乐曲可以产生振奋精神,加强肌肉张力的效果,节奏徐缓的乐曲可以产生镇静安神之效,优美的曲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同的曲调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效应,如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激荡。通过听音乐的方法来舒缓情
绪,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5)放松训练法
该方法是在舒适的体位和均匀缓慢呼吸的条件下,从头、手、胸到脚放松全身肌肉,并体会放松后全身舒适的感觉,从而起到舒解情绪的作用,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2.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干预应注意什么?(20分)
答: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而应从更广泛的方面设计预防方案和具体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5分)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的诊断: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5分)
心理和社会水平上的干预、治疗,主要围绕三个目标:①努力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消除应激源;②提高患者对应激源的认识水平,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同时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③努力矫正由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10分)
3.心理评估的几种常用方法是什么?(20分)
答:(1)调查法
调查法是借助各种问卷、调查表和晤谈等方式,向了解被评估者的人了解情况,据此评估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如通过摄录像设备等)。
(3)会谈法
会谈法的基本形式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谈话进行评估。根据会谈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自由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两种形式。
(4)作品分析法
所谓“作品”是指被评估者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日记、书信、图画、手工艺品等,也包括生活和劳动中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其他物品。被评估者的作品反映了他(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可以对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如个体的能力、态度、性格、情绪状态等。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4.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求。(20分)
答:(1)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进行回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注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当对慢性患者的情绪反应给予积极的回馈,表示接纳、理解患者的感受,使患者感受到特殊的人际支持;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向患者介绍该种疾病患者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和生理转归特点,使患者了解到不只是他一个人面临此类问题,从而减少孤独无助的感觉。
(2)指导患者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慢性患者心情较稳定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同患者讨论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导患者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利于平和心境的方法。在患者躯体和心理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进行练习,有利于患者尝试新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心境。
(3)调整患者的认知状况
在患者出现心理波动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一面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一面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和调整。护理人员也可用一些已经好转的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或者通过与患者探讨对疾病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等形式,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和勇气,使患者的情绪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4)增强慢性患者的生活适应性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起居给予关注和照顾,如营造优雅的就餐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根据慢性患者空闲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患者在漫长的疾病应对过程中,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确立生命的意义,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干扰。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5.人类的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20分)
答:(1)情绪是由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
(2)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
(3)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与短暂性的特点;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也不明显,它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5分,共20分。
6.心理治疗的原则有哪些?(20分)
答:(1)真诚原则:心理治疗中,患者对治疗师耍真诚,有信任感。为了赢得患者的信任,治疗师也需要真正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对患者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和患者一起承受改变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2)保密原则:在心理治疗中,必须坚持保密原则。治疗师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督导或者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也应隐去其姓名等能够让他人辨识出患者真实身份的信息。参与督导和学术交流的其他人也同样应该遵守保密原则。
(3)计划原则:心理治疗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工作。治疗师应详细收集患者的具体资料,根据资料对患者问题形成心理学假设,制定治疗方案,设计治疗程序,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能替患者作任何重大选择,应保持中立,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让患者自己做出决定。
(5)回避原则i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4分)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7.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20分)
答:(1)情绪调节;
心理护理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护理人员通过营造和谐的气氛,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通过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与患者进行交谈,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2)行为评估和训练;
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评估患者生病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睡眠、自理能力、兴趣豹改变、对自己疾病的看法、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对于不良适应性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指导、行为训练的方式给予矫正。
(3)认知调节;
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念等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患者的态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向患者解释该类疾病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使得患者将自己的病情和情绪反应正常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感和无助感。
(4)帮助适应环境。
通过病房环境的建设,保持病房安静、舒适、色彩柔和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放松情绪,同时,护理人员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也会令患者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更多地感受到积极的关注,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8.举例说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至少答出5个)?(20分)
答:(1)一般化技术;
治疗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tft的困境,不是病态的或者无法控制的灾难,让患者感到他们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以此降低或疏解来访者的情绪,使他们可以接纳自己的问题。
(2)治疗前的改变;
治疗师要详细询问这种改变发生的情况,目的在于协助患者从治疗前的改变中找出详细、明确的解决方法,并鼓励患者继续作下去。.由于这些解决方法是患者自己找到的,而且已取得成功,鼓励患者继续采用会比较容易。
(3)预设性提问;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育,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
(4)评量提问;请患者将他的期望、信心或预测等,在一个O到10的量表上反映出来。例如O代表最糟糕的状态,10代表最理想的状态,请患者评量自己目前的状态,通过治疗期望达到的状态等等。
(5)鼓舞和赞许;
鼓舞是向患者表达支挣;肯定。在治疗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治疗师就可以使用,但要注意治疗师的鼓励要符合实情。治疗师通过赞许肯定患者的成功以及成功隐含的力量,以此营造正向、积极、客观.、期待改变的气氛,激励患者,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心。
(6)最先出现的迹象;
询问患者改变时“最先出现的迹象”,引导患者从最先出现的改变开始描述,展开解决问题的步骤。
(7)奇迹提问;
治疗师采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请患者想象,他寻求帮助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8)关系提问;
询问患者,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他、对事件、对改变的可能看法。
(9)例外提问。
例外指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至少答出5个,共20分。
9.如何与遗忘做斗争(至少答出4种方法)?(20分)
答:(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必须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在脑中建立的神经联系还不巩固,记忆痕迹较容易衰退,及时复习可以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复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确定复习时间间隔的长短。一般认为开始复习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2)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重复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应该在识记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长,错误也少。
(3)复习方式多样化
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起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复习材料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以更牢固地保持。
(4)要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复习中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在一起,如文科的语文、历史、政治的复习不要安排在一起,而应和理科科目交叉安排。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有时还可将需要保持的内容存人计算机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所识记的内容。
(6)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注意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对增强记忆也是有益的。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至少答出4点,共20分。
10.应激应对有哪些调节方式?(20分)
答:(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面对各种外界刺激,采取科学的认识、积极的态度,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紧张程度,使应激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水平
(2)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地面对问题,提高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面对可以解决的应激源,个体可以直接针对应激源采取措施,如果应激源是难以解决的,个体可以回避应激源,亦可以针对自身做出某种调整,短期而言,个体可以调整对结果的期望,凋整自己的情绪,长期而言,个体可以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应对技能。个体对解决问题的期望值适中。
(3)提高社会支持
一个人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既可能是心理应激的来源,又可以为他摆脱心理应激的影响提供社会支持。当个体出现心理应激时,社会支持即可能帮助他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或消除应激源或者暂时回避应激源,也可以帮助他改善情绪,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重新面对现实,帮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4)适度采用防御机制
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更好地应对眼前的心理困境。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不但能解除现实的困难,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能被社会所接受,在应对应激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5)学会放松技术。
当刺激事件过于严重,个体通过各种手段都无法有效调节、不可避免要出现应激反应时,通过放松训练可以降低生理反应的水平,避免应激过程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1.护患交往中主要存在哪些影响护患关系的问题?(20分)
答:(1)护患交往时的心理状态不佳
护患交往过程中,护士和患者各自的心理状态都可能会影响护患关系。通常,心理压力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认知状态,当一个人过于紧张和焦虑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忽略与身边的他人建立关系,而只关注自己的状态。若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都处于心理压力的影响下,那么就很难建立令人满意的护患关系。
(2)护患间的目标冲突
从护士的角度来说,由于工作的繁重,很多护士的基本目标只是尽快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其次,很多护士仍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认为护理的目标仅是帮助患者实现生理上的康复,而不重视与患者的心理、思想、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再加上工作的疲惫和忙累,会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关照,也常会失去耐心和同情心。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期望护理人员有高超的护理技术而且也期望能得到真诚的关心。当有些患者的期望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差距较大时,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抱怨等。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在就医时所付的费用已经涵盖了所有护理内容,因此即使是个人能够做得到的生活护理,也会等着护士帮助完成,如果护士不能完成,患者则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3)护患之间的自我定位障碍
不恰当的自我定位都会成为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并且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定位问题,以便主动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耐心细致地进行诊治和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克服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4)护患间的信息不对等
护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等,非常容易造成彼此的误解和不满。作为护士,容易主观认为患者已经了解了疾病相关的知识或护理常识,在发现患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执行的时候会产生急躁、不满的情绪;而作为患者一方,由于知识匮乏,容易完全依赖护士,但当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的时候,也容易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12.急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求。(20分)
答:心理特点:
(1)急性心理应激
急性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威胁,或是遭受躯体伤害,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而应激状态下人的高度紧张会影响抢救的效果。此时,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2)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急性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他们一面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一面又对自己面临的处境感到极度的恐惧,会害怕死亡、害怕残疾。急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心理护理重点:
(1)话语亲切以安慰患者
医护人员应当做到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病情,悉心照顾患者,表现得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逐渐放松下来,更好的配合治疗。
(2)用良好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
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表现出的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能够使患者转危为安,还能够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和鼓舞。
(3)与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
医护人员还应适时缓解家属的负面情绪,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家属对患者的消极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3.马斯洛的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分)
答: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
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
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力、名誉;
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4.应激过程有哪些环节?(20分)
答:(1)输入一应激源;
应激源即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刺激。应激源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应激源的属性,可分为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2)中介机制一对应激源的觉察与评价;
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出现应激反应以及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而在认知评价环节,很多因素会发挥作用。例如社会支持系统、个性特征、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既往的应对经验等等,都会影响到个体认知评价的结果。
(3)心理反应;
面对应激源时,如果个体判断自身资源不足以有效应对,便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是同步进行的。主要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4)生理反应;
面对各种紧张性刺激,个体出现心理反应的同时,也会出现生理反应。应激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应激源做出的适应调整活动。这些反应有助于身体对抗应激源所造成的变化、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如果生理反应过于剧烈、过于持久,便会损害人的适应能力,引起身心症状和机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成为疾病的生理基础。
(5)结果。
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但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则使人难以适应,耗损应对资源,最终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5.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有哪些?(20分)
答:(1)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
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尊重患者接受治疗或者拒绝治疗的权利,并且充分保证患者获知信息、理解信息,为患者的信息保密,同时也要告知患者的义务,如积极治疗、防止高危行为传染他人等。
(2)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面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境遇,护士应努力使感染者和患者持久地保持希望,这是许多感染者能较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面对感染者和患者的过激行为,看到患者发脾气、宣泄愤怒情绪时,护士的陪伴和表示理解会更有效。
(3)指导患者家庭的支持和照顾;
要帮助艾滋患者亲属充分了解和认识病毒的感染途径,劝告其谅解患者的高危行为,真诚关心、积极医治、全力支持患者。特别要提示患者的配偶不要过多抱怨,尽可能让患者在家庭里生活和治疗,无顾虑地感受家庭温暖和亲人照料,以较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已经发病者,特别是发病晚期的患者,应实事求是地告知其病情和预后。
(4)健康教育与咨询。
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时,首先应了解其需求、所遇困难和障碍;其次,纠正其不恰当想法,宣传科学的防治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信息、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也包括帮助感染者或患者建立行为规范,如指导患者不进行无保护的性生活;使用单独的个人用具,不与他人共享;协助定期进行体检等。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16.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0分)
答:(1)缓解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
(2)协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3)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4)了解和分析患者的不同需要,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