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2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网考网核大作业形考试题及答案
盗传必究
形考任务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8 分)
题目 1
社会学阅读
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发掘 作品的时代意义、
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题目 2
文化学阅读
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 原则,通过经济结
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 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题目 3
语义学阅读
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 层次,全力开掘多
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题目 4
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题目 5
律诗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爪、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
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题目 6
寓言
寓言一种含有讽谕意义的短小故事,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
一、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32 分)
题目 7
小说的文体特征
答:
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
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
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题目 8
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
答: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 定理,甚至能够调
补某个领域的空白。创造性是科学论文的灵魂,核心和生命力之所在,也是评价科学论 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文献性是指一些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这种 论文往往具有长期
使用、参考的价值。
题目 9
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
答:
(1) 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 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 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 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 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题目 10
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
答:
(1) 以读者为中心。
(2) 文本的召唤结构。
(3) 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 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题目 11
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
答:
李白喊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 熟。《将进酒》即
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饶歌的曲调,题日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 之以申
己意”(萧士赞《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 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
山居为客,之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 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
宴碧香。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澄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 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赞)之际,于是
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换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
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
一泻千里,东走大海。 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
势不可挡; 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喊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 没
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 为空间范畴的夸张,
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兆白 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
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一事,把本来 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
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 有比意一一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一一以黄
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 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 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
之月 多烦忧”(《宣城谢眺接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 诗两
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大大大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 开大阖者,此可
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国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 非李白性分
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 而翻作“欢”“乐”。
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
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搏”“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 更将饮酒
诗意化了 ;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 生得意须尽欢”,
迫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 “凤凰初下紫 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
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裙王 门不称情”一一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
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 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
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 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一一“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
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 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
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 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
所使,真足 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篆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
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 盛筵,那决不是“菜
要一碟手,两碟手?酒要一壶手,两壶手? ”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 决不甘休。
题目 12
怎样理解小说的“三要素”?
答: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立要素。我们之所以说这是小说艺术的三要素,是因为这是由之者的关系决定 的。刻画人物就要
写出人物的个性,而人物个性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没有情节,人物的个性就没 有发展的历史,情节是人物怯格形成、
发展、变化的具体过程表现,使人物思想、情感、意志的外化。而 环境为小说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客观的依据,
是人物性格展示的具体场所,规定并制约着小说 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命运轨迹。之者是小说艺术不可或缺的要素。当然刻画
人物是中心任务,情节和环境 是为刻画人物服务的。
题目 13
举例说明我们应该如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文章的文化内涵?
答:
语言是文化产生的必要余件和准确标志。没有语言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化。通过对文字语言 的分析可以解读文
化的内涵,即特定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人生哲理、心理状态等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 如读苏轼的诗《题西岭壁》: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 的前两句诗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地点观察庐山,
庐山的模样是不同的。后两句是议论,告诉人们要真 正认识庐山真面目,不妨走出庐山,山外看山。这是作者的生活经验。
但如果我们对后两句作进一步的分 折思考,就有一种“当局者述,旁观者清”感觉。这就说明最后两句是还给我们暗示了一
种人生哲理:有时 要看清一件事情,必须跳出这件事。
我们还可以从语词的语源和延边推测过去的文化遗迹,从造词的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从借字看文化接 触,从地名看民族
迁移的踪迹,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等等。
一、阅读分析(每题 10 分,共 20 分) 题目 14 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
答:
《丑小鸭》是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被后世研究者认为是带有作家自传性质的一篇童话作品,安徒生坎坷 的一生在童话中
得到了曲折的反映。首先,这篇童话构思精巧,情节离奇,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色彩。作者 这样叙述故事:
一只天鹅蛋偶然被产在了鸭窝里,后被鸭妈妈孵了出来。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由于这只“小鸭子”又大又 丑(按照鸭们
的审美观点),先后遭到了鸭群、鸡群、养鸭场女佣人的歧视、排挤、讥笑和打骂,无奈小鸭 只得逃离故乡,被迫离家出走,
又先后历经了沼泽地遇险、农家小屋里的虐待以及种种艰难坎坊,在经历 了一个严寒的冬天的磨难后,慢慢地,它的翅膀变
得有力了,它向一群美丽的大鸟(天鹅)飞去,它向往着 它们的生活,即使他们会弄死它,它也不怕。
它随着那群大鸟飞进了一座盛开着紫丁香花的美丽的大花园,沿着弯弯曲曲的溪流它游向了那些美丽的大 鸟,“请你们弄死
我吧!'它低着头等死,在清澈的、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它看到了自己的倒影,它已经不再是 一只又大又丑的令人讨厌的鸭子
了,它变成一只美丽的大天鹅了,它难为情极了,把头藏在翅膀里....................................................................................................
这样的故事生动曲折,对儿童充满了诱惑力。
其次,通话语言华美、剪栽精当、对话生动形象,把深刻的人生哲理,寓于一个美丽、曲折、感人的故事 之中,不能不令人
叹服。
例如开头那段景物描写:乡下真是非常美丽。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黄澄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千草在绿 色的牧场上堆成朵,
鹤鸟迈着又长又红的腿在散步,味不休地讲着埃及话......”为童话中主人公的出场安排 下一个多么美丽广阔的场景,极富
田园诗意!
再如写那个农家小屋的残破"它是那么残破,它甚至不知道应该向哪一边倒才好一一因此它也就没有倒。” 语言是多么的幽
默!
描写那个老太婆的市偷气,作者写道 3 这真是少有的运气,”她说:'现在我可以有鸭蛋了。我只希望他不是 一只公鸭才好!
我得弄个清楚『描写老太婆家猫儿和母鸡的骄傲自大和见识短浅-那只猫儿是这家的绅士, 那只母鸡是这家的太太,所以他
们一开口就说:我们和这个世界!因为他们以为他们就是半个世界,而且
还是最好的那一半呢当丑小鸭向那个母鸡谈起它的理想时,作者为骄傲愚蠢而又蛮横俗气的母鸡设计的 语言真是令人拍案叫
绝,请看,'你简直是在发疯,你去问问猫儿吧——在我所认识的一切朋友当中,他是 最聪明的——你去问问他喜欢不喜欢
在水里游泳,或者钻进水里去,我先不讲我自己..................................................................................................... 我们不了解你, 那
么请问谁了解你?你绝不会比猫儿和女主人更聪明——我先不提我自己。”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 之。”从丑小鸭坎
坷悲惨的遭遇中,暗示的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经过了一番艰难坎坷的磨难,增长了丑小鸭 的才干,锻炼了
它的意志和魄力,也促成了它从鸭向天鹅的转化和升华,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正如《孟子》中所言,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篇童话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关注,对与不幸 命运苦苦抗争的灵魂的关照
和讴歌,也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当丑小鸭终于变成了白天鹅时,它感叹 道:“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
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幸福。”于是作者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来
点题“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汲有关系。”,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悠长!
顽强不屈的、默默奋斗的心灵总算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真是“苦心人,天不负”啊!
题目 15 举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答:
历史故事具有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等特征。我们鉴赏历史故事,一是要依据史实,对历史事件和历史 人物进行理性的、
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二是要以史为鉴,在发掘了故事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发掘 其现实意义,即探究故事对于现实的
借鉴意义。
比如我们读《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有“廉蔺交欢”的故事,写的是蔺相如在“完璧归赵”绳池之 会”两件
事情中为赵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以后,频频升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深感不满,扬言要当众侮辱 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处
处避让,甚至有时连上朝都托病推辞,使得他的门客大惑不解。蔺相如耐心解释, 说自己并不是怕他,主要是考虑到秦国所
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赵国有他和廉颇两个人。如果他们将 相不和,就会给秦国以机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先国家
之急”而后私仇廉颇得悉以后,深为蔺相如为 了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后廉蔺交欢,将相和睦。
读这个历史故事,我们首先要根据廉蔺二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做出客观的评判。蔺相如在受到人身攻击时 能以大局为重,表
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宽广胸怀;廉颇起初为名利所惑,显出他嫉妒的小心眼, 但他后来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也确
实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联系实际对着两位言行举止做更 深的思考,我们在国家和个人、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出现
矛盾的时候,是否需要蔺相如那种“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的精神呢?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是否也需要廉颇那
种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呢?毫 无疑问,这两位历史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样鉴赏历史故事才会有意义,不然“以史为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鳌赏故事 曲折生动的情节,
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和作者超凡的艺术表现才能。
形考任务二
专题研讨(100 分)
1. 谈谈你阅读与写作学习本门课程的认识
—颗孤独的、
2. 你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3. 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4. 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这门课程?
(二)要求
1 .从上述 5 个问题中选择其中 2—3 个题目发言。
2. 不许照抄教材,否则为零分。
1. 谈谈你对学习本门课程的认识
答:《阅读与写作》的课程对于我们而言是不陌生的,在中学时就开有类似的课程,只是相.对于中学而言, 大学的阅读与写
作课要更加的深刻明了,但他们的本意大都是相似的。
中学时老师常让我们写一些议论文,而不是实际的看完.本书后写什么读书报告之类的,顶多也就是写些读 后感而已。相对
的字数也不是几千字,而是一千左右就能搞定的。所以大学中所要写的读书报告不仅是 对我们自身的一种锻炼,更是对我们
自身写作的一个提高。我们要不停的在泥潭中滚爬,不断的锻炼和改 善自我,才能磨出坚不可推的锐利之剑。
要想写作有一定的提升,首先就要懂得怎样阅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 乎法度,显然与
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写作的实践性非常强,系统的理论知识需要掌握,而写作实践必不可少。我们所学习的教材,写作部分并 没有十分高深的写
作理论,只是从写作过程这个角度入手,阐述了相关的写作理论,然后有针对性的讲解 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这种取舍编排,
较为科学、合理,适合我们学习。平时的学习中,我注重系统地掌 握理论知识,同时,又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写作。和
过去相比我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很多。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而良好的文学素养 的养成,与平时的
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正如书法训练,开始的时候,必然是要经过模仿这一关的。好的 书法家,临墓的真迹无法计算,他们
崇尚的是笔耕不辍才会不断提高。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写作与 阅读就如一张纸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如果说一个学
者学富五车,博览群书,他的一生却没有任何著述, 那他就称不上是一个学者,更可以说,他的阅读是无效的,对社会对他
自己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也没有听 说过一个很有名的作家,从来不爱读书,信笔拈来,便是妙句天成。只听说过,历史上很
多著名的是人学 者对炼字都到了入魔的地步。
在我所认知的范围内,《阅读与写作》课就如一个书法家,他教会我们的不仅是临墓的技巧,更是文学素 养的养成。只有经
过这些练习,在我们遇到问题时,我们才会解决的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在大学中我们 要写很多的报告,策划书和论文,还
有最后的毕业论文,而
2. 你对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答:我认为阅读与写作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 与写作二者都是不
可缺少的,无论离开了哪一方,语文教育都会倾斜也会失去平衡的.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 学中应该是互渗互补,相得益彰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赏,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没有写作欲望的 阅读,人的潜在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可以说阅读与写
作分则两伤,合则共荣.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 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从而迅速地
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增强 自己的人文素养。写作是阅读能力的一个外在的体现。著名特级教师陆志平明确指出:“学
校的语文教育要 突出重点,就是要重读写。”对中学语文颇感兴趣的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说:“强调要以读、写
为 重点是有道理的,这或许可能对改变日前语文教育要求不切实际、过分繁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提供了 一个新
的思路。”可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确定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不仅合 理,而且意义非同寻常。
教师和学生大概都知道阅读的写作,认为这也是老生常谈的东西,仍然没有什么新意,但我想,我们应该 真正了解和认识什
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与写作,这对语文教学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传统的阅读,只承认 主体对文本的被动接受,充其量是充
当鉴赏者或批判者,而我觉得,阅读应是一种主体的能动创造,阅读 主体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是一种再创造过程,从思维
科学的角度看,写作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 作者•文本一读者”的四维结构,而这四维结构的核心就是思维,写作是
一种独特的精神创造,是作者的一 处脑力劳动,是作者的某种思维运动过程,阅读者应是课程和作品的主体和开发者,学习
者阅读者的个人 体验,个人的情感以及知识积累,对作品的解读在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认为阅读是一个心智的过程,是一 个
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阅读者的个人体验,个人情感和思维才能够真正地从作品中获得相关的内涵,情 感、知识,能力等,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情感只能为情感所了解。”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所以阅读是一次 思维与情感的过程。实践证明,阅
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相关相联,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 内容的两个方面,并且有机统一在语文教学之中,二
者之间有着互动性、渗透性、互助性。阅读是写作 的源泉,阅读教学是打通作文教学的通道.尤其是“快速阅读法”的应用,
学生们快速丰富知识,也为作文教 学开掘出更多的活水。对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备课时能
将阅读教学与作 文融为一体,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对素质教育这一新的教育理想,首先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 任何教育都是功用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教育事业本来就是一项具有理想性的事业,没有理想也谈不
上教育。 素质教育涵盖了教育的所有活动,贯穿幼儿教育至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包涵
了德、智、体、美、劳等各环节。可见,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的理想,而且是社会的理想。同时,素 质教育倡导每个人都得
到发展,而不是部分人,更不是少数人。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最大不同,实 际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表现了两
种截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应试教育”体现了以应对考试和进行选拔 为基础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它只重视少数学生,只教
授对应考试的知识,强调这部分知识内容的唯一性, 忽视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而造成学生片面、畸形的发展。
素质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为宗旨,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
承认发展的多样 性,倡导个性发展;认为发展的动力是内在的,强调发展的主体性;注重潜能开发,o
二、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关于教育的问题不少。但人们最关心其本质总是: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也就是说,人们更关心的是 教育的价值问题。
教育价值观影响着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作用于教育工作者。 素质教育无疑是对应试教育观的否
定和更新,是根据时代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它把学生看作 是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位。它取代应试教育,并不取消升学和分数。这些无 疑是体现了一部分重要素质,但并不以此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因为这仅
仅是自然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 标。把素质教育误认为非考试教育,就把这两者对立起来,非此即彼,是把素质教育大大
窄比了。从根本 上说,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两山对峙,双水分流‘:素质是最终目的,考试是过程评估、资格认证。
说考试过于强调客观标准、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把学生当成了奴隶,也并非全无道理。考试确实是一种带 有局限性的检测手
段,问题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一条比考试更好的评价方式,素质的高低究竟要不要一个客 观的测量标准。中西方在完全不同的
文化历史背景下经过探索都在教育和人才选拔上选择了考试制度。中 国历史上通过考试制度脱颖而出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文学家等就不用一一列举了,就是现今在美、英 等国家要进入名牌大学,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
当然素质教育有对现有的考试制度、内容、目的和形式等进行深刻变革的要求。另外,素质教育强调学生 有个性的发展,注
重可接受性,它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更重视现实生活能力的发展。再者,素质教育是 指向大众主义的教育,从而打破了以
往英才主义为主导的教育价值观。总的评价是,素质教育是一种价值 观的转变,也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从单一走向多元。
三、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
素质教育要创造这样一种境界,学生好学、爰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师生关系的本质将发生 变化,将由授受关
系,转变为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间的交往关系。能否适应这种趋势,达到这样 一种境界,教师将受到严峻挑战。同
时,这种境界,是一种整体风貌,一种完整人格的培养,而非单一的, 或部分的,这需要相应教育境界的濡化。当然,这种
境界突出表现为教育对象能否表现出创新能力,这也 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未来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为此,必须
以新的人才观点审视教育,确立新 的培养目标。
4. 谈谈阅读与写作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大小,认识水平高低,思维品质优劣, 写作能力高下。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 动培养审美情趣,
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 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
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 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
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 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
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 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中学
生阅读能力的培 养与提高,是一项周期性较强,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广积博 蓄,
厚积薄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 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
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用好教材 这本范本;教师还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
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床 头桌前,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
并做到持之以恒。
形考任务三 题目 1 小组学习(100 分)
要求:由学生组成 3 人以上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形成个人学习总结(1000 字左右 B
答: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1、 根据课文内容来
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 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
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 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
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 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2、通过写日记来积
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 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
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 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
如:每组 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 指导很重要。大家都
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 “我思念的 xx”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
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 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
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 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
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
我早早地起床了, 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
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 写最感人,学生也
能说真话、实话。
形考任务四
这个作业不需要您在网上提交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