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9 KB
  • 2021-05-17 发布

精选2024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5)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 在中国,萌芽阶段的幼儿社会教育以()为主。 A. 宗教教育 B. 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C. 家庭中随机的礼仪伦常生活教育 D. 道德教育 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是()。 A ・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为当今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 供思想资源 B.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C. 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D. 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提高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水平 3. 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观点之一。 A. 弗洛伊德 B. 皮亚杰 C. 柯尔伯格 D. 班杜拉 4. 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 )0 A. 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 C. 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 D.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5. 婴儿能够区分母亲和陌生人,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恐惧、焦虑,而陌生人离去后又会平静下 来。这属于 ()。 A. 陌生人焦虑 B. 分离焦虑 C. 母婴依恋 D. 陌生人恐惧 6. 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A. 情感支持 B. 生活教育 C. 正面教育 D. 实践性 7. 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的是()。 A. 基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B. 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C. 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D. 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 二、 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J”,错误的打“X”,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8. 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X ) 9.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V ) 10. 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焦虑型儿童的表现。(X ) 11. 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V ) 12.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V ) 13. 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V ) 14. 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X ) 15. 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是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X ) 16. 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X ) 17. 幼儿园应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X ) 18. 由于认知发展方而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V ) 19. 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是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V ) 20. 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胞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 大片,老 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 属于自然后果法。(X ) 21 .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V ) 22. 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X ) 三、 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3. 简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 速了幼儿 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 关系是满足社 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 人格的发展。 24.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 儿童 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25.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3)幼儿能正确 处 理与同伴的关系。(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憧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 本的社会规 则 o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 语言等,能参与 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四、 案例分析题(15 分) 26. 小可一进幼儿园就成为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似乎比同龄的小伙伴精力旺盛。经常就像旋 风一样,到 处乱冲乱撞,把所到之处的东西都破坏掉。在区域活动时,他总是不断地从这项活动转到那项 活动,在他身后留下各 种玩具。吃饭的时候,他很容易打翻饭碗,而且不停地说话。在操场上和同伴玩时, 他反应过激的倾向已经给他带来 了不少的麻烦,如果同伴不小心撞到他,他就打人,老师教育了好几次他 都没有改进的倾向。老师与他父母沟通,小 可的父母说:“男孩子就是男孩子,不要担心,他长大一点就 会好的。” 小可的行为表现是属于行为问题吗?如果是,其原因是什么?是否需要教育者对其进行干预和指导, 如果需要 又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指导? 答:小可的行为应属行为问题。(2 分)因为他在多个方面、多种场合表现出了行为过度的问题,而 且经老师 的多次教育皆无改进的倾向。因此需要教育者对小可的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2 分)小可形成 这种带有攻击性的行 为过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而的,首先可能是其本身的气质性因素造成的,其次可能是 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其产生影 响,第三还可能是受到了媒体(电影电视等)的不良影响,这需要教育者 与幼儿家长取得联系或家访深入了解并分析。 (3 分) 可从这样一些方而进行指导:与家长沟通,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在家长配合下不再让孩子看暴力性质 的视频、 书籍等;对其实施共情训练法和白然后果法,使其感受到他人遭受暴力对待时的不愉快,感受到 其他小朋友因他的行 为而不与他交往时他的不良情绪;多给他分配任务,让他建设性地消耗旺盛的精力。 (8 分) 五、 应用题(26 分) 27.请为大班幼儿设计一个与“保护环境”主题相关的社会教育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动名称自 拟。 要求: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目标全而、具体、恰当、有 可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建议与延 伸适当。 参考答案 社会活动:垃圾“回家”(大班)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垃圾的来源,认识其危害,并能区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3.引导幼儿愿意为维护环境卫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请幼儿观察居住小区及周围的环境,和父母-起讨论收集有关生活中垃圾的相关图 片。 2.物质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可乐瓶、果奶瓶、玻璃瓶、纸盒、废电池、废纸等;两段录 像短片(整 洁和脏乱小区的环境录像、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的科技短片)。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了解垃圾的来源 播放录像(录像内容:整洁美丽的小区,又脏又乱、蚊蝇飞舞的小区景象),提问:“你们喜欢哪个小区, 为什 么? 垃圾从哪里来? “垃圾有什么危害? 让幼儿了解满地的垃圾是因为人们不讲卫生,随意丢弃杂物而造成的。肮脏的环境给人们的健康带来 许多危害, 使幼儿产生送垃圾“回家”的愿望。 第二环节:了解垃圾的分类及处理 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提问:“垃圾可以分成几类? “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 “我们该怎 么做? “通过短片让幼儿了解垃圾的种类及不同的处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有害,对 我们的生存环境有 影响,从而产生分类丢垃圾的意识。 第三环节:送垃圾“回家” 幼儿亲身尝试,将实物垃圾送到环保垃圾简内。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垃圾筒吗?可回收垃圾筒是什么 颜色的? 不可回收垃圾简是什么颜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能将这些垃圾送回它们的家吗?” 认识环保垃圾简,了解绿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黄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红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 “回家的 游戏中,能正确分类投放,帮助幼儿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 第四环节:设计“环保标志二幼儿结合白身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引出设计“环保标志”。提问: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该做些什么?” 鼓励幼儿为环保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小小环保宣传员”。设计“环保警示标志”,张贴“我 们只有一 个地球”等宣传画。 活动延伸: 收集废旧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