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最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终结性三套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考试说明:2018年秋期电大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网络核心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它共有 八次专题测验(70分),一次终结考试(试卷一或试卷二或试卷三,30分),形成性和终结性双及格。针对该门 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 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提示:利用Ctrl+C (复制)Ctrl+V (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 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终结性试卷一
论述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
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
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o (100分)
答: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IW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隹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
不有;矛盾的耐性是指不同的矛盾,同_矛盾的不同阶段,每一个矛盾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矛盾的普遍 性与特殊性是F辩证的关系。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相互区别的,有着各自的内容,但它们又是相互 联结的,任何现实的事物都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而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相对的,在成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性与耐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直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 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穗学瞬。"中国特色〃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 社会主义“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一般只能在各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 设中国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我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针实 际上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是正确的.
第_,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拘*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没有特殊隹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怕I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矛盾普遍隹和钢性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事物。由于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蹒性是相互瞬的,因此,我们
认识事物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两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既要从特殊性中情舌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
导下去研究特殊性,也就是感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剧特殊的认瞰序。
2.有助于我们学会应啊学的工作方法。如一般号召和侃!J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
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证关系原理的具体运用。
3,有助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熊同各
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槌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马 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漓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 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蹒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 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魄设。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 义当中,既要暨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建设国家的指 导思想上,我们国家的几豚导人都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多创举,毛瀚;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体现矛 盾普遍性与特殊隹共I生和个隹辩畛系的典范。
终结性试卷二
论述题: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为进一步做好病例诊断和救治工作,医学专 家工作组对医疗救治工作持续进行分析、研判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诊疗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推出新 的诊疗方案版本。根据材料,并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请回答下而的问题:
1.阐述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50分)
答: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人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 级到高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娜的经验,麝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在实践
过程中,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不断涌现,这就会推动人们去探索.去研究。(阅读 恩格斯"语录")理解这种需要为什么会比十所大学更能瞬学推向前进?(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人
们的认识能力归根结底也是在实践基毗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实践水平越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就越强。
发展。马克思主义总是自觉地面向实践、几十臃思戴发展提出的瞧求,并飓社漩供蹒经验,进
行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能够正确解决时代客体的新结论。不断发展着的实践从根本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 的发展。邓,J呼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硬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龄践中,在 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临的历史朝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蹒阶段。
(2)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人靠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外界事物的
范围很有限,思维器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度,因而要不断地认识世界就需要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任何 改造客观事物的工具,同时也是认识鼬事物的工具。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瘤造了专门用于认识 世界的工具,如望远镜、显微氤雷达.人造卫星、电脑等。现代实践提供着越来整.越来顺密的认 识工具和技术手段,日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帮助人们深入探索和研究客观世界的奥秘,促进了认识的发 展。
3 .实践是认识的艘目的(1)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琲导实践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 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们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而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 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人们研究自然科学是为了改造自然,研 究社会科学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蛎问题。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蚪阵、束之高阁、并 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无意义的。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甑我们一穗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龊新的发展。(2)对待学习知识目的的态度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陲认识”的含义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就是将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符合。(2)主观认识和认 识的对象都不能充当标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正确与否,靠人的主观认识本身无法证明,即使 运用再先进的方法,再发达的头脑进行判断.曜,都无济于事。认识的对象本身也不会"自言其明“,只 有通过实践这个唯一的途径,用其结果检验才能证明实践是陲认识是否正确的唯成准。因为正确认识 就是同物事物相符合的认识。(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实践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 客观事物。这样,在实践过程中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就有了联系的桥梁,人们就能蝎E主观认识同客观事 物加以比较,可以用实践的客观结果来检验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般来说,以一种主观认识为指导在 实践中改造客艰摩物,能够值预期目的,那就证明这种认识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2.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 程”?(50分)
答: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 形成了我们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把群众中分散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改造制作,即科学的分析综合,化为系统的意见和办法。
所谓“到群众中去”,就是要把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践,进行验证,并把正确 的东西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化为行动。这符合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实践-认识-实践。
终结性试卷三
论述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在这貌似公平的背后,本 质上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请谈一谈对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和生产剩余价值方法的 认识。(100分)
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旅取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程&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命》第23卷第679页)剩余价值规律 决定了资 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这一生产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在这一生产方式中,只有生产剩余价值
的劳动,才是生产祠;雇佣劳动者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一个因素;他们的个人消 费,只有在保晾取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是资本所需要的。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动力,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状况是受剩余价值规律制约的。剩余价嗨律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 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TQ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 周期运动,决定着瓷本主义经济的全部发展过程,最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的必然趋势。总之, 剩余价值规律髅本主义醵本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嶷现出来幽繁复杂 的社会现象的实质。
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剥削工人劳动力,利用工人踊余劳动巍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转移商品自身价值的同时,也获 得工人创造的超过商品自身的价值,然后将剩余价值转化为瞩,掩盖剥削关系。资本家重复这一过程, 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械律。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
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剩余价值考察的是劳动过程
当中的“价值增殖“。显然,此”增殖”非彼”增值”,但决定了经济现象领域中的价格和利润增长运动。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给出总的评论:“所有经济学家都犯了一个错误:他们不是就剩余价值的纯粹形
式,不是就剩余价值本身,而是就利润和地租这些特殊形式来考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学说也可以叫自然生成 学说、生物学说、非量化学说、非价值观学说,即存在价值观外的价值带动价值观内的价值,通过他人自己的 领悟、感觉、体会带来幸福和创造价值的学说,而不是单纯的给予与获得的学说,是通过书本报纸来获取力量 的、而不是仅限于信息的学说。
相关文档
- 2020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2021-05-173页
-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2021-05-173页
-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2021-05-176页
-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2021-05-174页
-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2021-05-175页
- (2021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2021-05-1715页
- 2019春期国开(中央电大)《马克思主2021-05-1761页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2021-05-1756页
-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2021-05-176页
- 精编(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2021-05-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