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5 KB
  • 2021-05-17 发布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含复习资料)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含复习资料)‎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  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  A、 实行公有制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实行按劳分配 ‎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含复习资料)‎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B)‎ ‎  A、解放生产力 ,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 实事求是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  A、 实行公有制 B、 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 实行按劳分配 ‎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  B、坚持“两手抓 , 两手都要硬 ”的方针不动摇 ‎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 ‎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  C、小城镇 D、农村 ‎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 C)‎ ‎  A、 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  13、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归根到底是(A )‎ ‎  A.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  B、有利于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  C、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  D、体现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 ‎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B )‎ ‎  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  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收入 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 ‎  1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B)‎ ‎  A、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及培育“四有”公民 ‎  B、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 ‎  C、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 ‎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  1、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依据是(ABDE )‎ ‎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  B、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C、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  D、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局势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  E、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  2、“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 ‎  A. 生产力标准的深化 ‎  B. 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的统一 ‎  C. 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 ‎  D.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统一 ‎  E. 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统一 ‎  3、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ABC )‎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  C. 劳动还存在着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  4、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ABCD)‎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  B、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  D、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本条件 ‎  E、适应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的要求 ‎  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含义是指(BCDE )‎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  D、改革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  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  6、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是(ABCD)‎ ‎  A、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B、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  C、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E、是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 ‎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 )‎ ‎  A、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B、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  C、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  D、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  E、是市场对社会经济完全起作用的 ‎  8、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B)‎ ‎  A、反对霸权主义 , 维护世界和平 B、增强国际合作 , 促进共同发展 ‎  C、坚持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E、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 ‎  9、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包括(ABCDE )‎ ‎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C、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自由职业人员 ‎  10、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E )‎ ‎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C、国企改革 D、防止西方和平演变 E、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  试卷八(主观题及答案)‎ ‎  三、辨析题(第一道题七分,第二道题八分,共15分)‎ ‎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  1、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  2、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 ‎  五、材料题(10分) :‎ ‎  在伊春市,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马永顺林”,这是一位“伐木英雄”在垂暮之年栽下的。林业工人马永顺一生伐木3万多棵,获得奖状和勋章无数,这曾是他最大的骄傲。可是,到了晚年,望着门前的荒山秃岭,他涌起了一种负疚感。于是,他开始偿还“绿债”,成为新时期的“植树英雄”。如今,我国大多数林业工人都与马永顺一样,放下油锯和斧头,走进了造林护林的行列。从“乱砍乱伐”到“封山育林”,从“毁林开荒”到“退耕还林”,这不仅是我国林业发展模式的重大跨越,也是我国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历史见证,标志着我国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解振华代表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为了吃饭,人们围湖造田、盲目垦荒,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工业化,人们把“机器轰鸣”、“烟囱林立”视为繁荣的象征,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然而,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并没有真正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环境污染趋势加剧,生态不断恶化,制约着经济发展,威胁着群众健康。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的必然选择。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了“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与会各国一致承诺: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这是全世界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后得出的深刻认识。1994年3月,我国在世界上率先颁布了国家级《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并陆续出台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长远规划。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2001年,江泽民同志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生存发展大计出发,高屋建瓴地指出: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从绿色奥运到南水北调,从西部大开发到绿色青藏铁路,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理念: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为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生态状况、遏制环境污染做出了不懈努力。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环保”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绿色”正成为五彩缤纷的现代中国最时尚的色彩。“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十六大报告确定的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  —摘自《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1日 ‎  根据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什么?‎ ‎  (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及意义。‎ ‎  (3)结合身边事例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 ‎  [参考答案]‎ ‎  一、单向选择题 ‎  1、A 2、B 3、B 4、B 5、A 6、D 7、C 8、D ‎  9、A 10、D 11、A 12、C 13、A 14、B 15、B ‎  二、多向选择题 ‎  1、ACDE 2、ABC 3、ABC 4、ABCD 5、BCDE ‎  6、ABCD 7、ABC 8、AB  9、ABCDE 10、AE ‎  三、辨析题 ‎  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 ‎  四、分析论述题 ‎  1、(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  (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  2、(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 ‎  (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  五、材料题 ‎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有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2分)‎ ‎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公式(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1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2分)。‎ ‎  3、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1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1分);保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1分);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1分)。‎ ‎  毛邓三试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解 ‎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 ‎  (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  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 ‎  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  毛邓三样卷 问答题部分 ‎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  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  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  3.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分左右)‎ ‎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  1、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  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 ‎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  2.材料:1GDP(国内生产总值)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更科学的经济总量指标来取代它。但是GDP又远非“完美”——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有效显现环保的品质指标;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GDP没有告诉我们,青山绿水又浊了几多?土地资源又没了几顷?朴朴古貌的老弄幽巷又少了几条?‎ ‎  (资料来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不以GDP论英雄》新华网2004年4月2日)‎ ‎  材料2中国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达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据有关研究机构计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这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当生态环境成本用尽以后,继续按照原来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经济,将会牺牲人类的健康,使经济增长与我们的生活目标相背离。国内外的实践也已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必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模式发展经济。(资料来源:新华网北京2003年12月11日电)‎ ‎  (1)结合材料回答如何正确看待经济发展。‎ ‎  (2)结合材料回答应当树立怎样的发展观。‎ ‎  答案:(1)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经验。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然而经济发展并不是发展的全面内容,经济发展也不能单纯用GDP这一个指标来衡量。因此,发展必须有新思路,必须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12分左右)‎ ‎  (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够全面,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8分左右)‎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 ‎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  3.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 ‎  (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 ‎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  1.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  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  2、党的十六大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下表反映的是我国2000年农业现状及2020年农业发展目标等方面具体数字。‎ ‎  1请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  2对比表中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比重数字,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  答案:1表中数字表明“三农”问题是现阶段的一个突出问题,农业劳动生产率低,50%的劳动力仅创造15.9%的GDP,城镇化水平低,只有36.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仅有2253元。这些问题说明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收入水平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因此,“三农”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进步,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所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10分左右)‎ ‎  2解决好“三农”问题,降低农业劳动力的比重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使更多的农民能够从事非农产业。为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变为城镇居民,并通过这些措施使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10分左右)‎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 ‎  2,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5分左右)‎ ‎  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  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  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 ‎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  1.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  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 ‎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 ‎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  2.下面是一组选自《论十大关系》的材料:‎ ‎  材料1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 ‎  材料2在国内,工人和农民是基本力量。中间势力是可以争取的力量。反动势力是一种消极因素,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好工作,尽量争取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国际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要团结,不中立的可以争取为中立,反动的也可以分化和利用。‎ ‎  反革命是什么因素?是消极因素,破坏因素,是积极因素的反对力量。反革命可不可以转变?当然,有些死心塌地的反革命不会转变。但是,在我们的条件下,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将来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  材料3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能学。‎ ‎  (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2)结合材料123,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分别指什么?二者关系怎样?我们的态度怎样?‎ ‎  (3)分析材料3,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的学习外国经验的方法?‎ ‎  答案:(1)毛泽东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5分左右)‎ ‎  (2)积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力量的总和;消极因素就是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力量的总和。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既对立,又统一,且互相依赖,在特定条件下,积极因素可以转化为消极因素,消极因素可以转化为积极因素。‎ ‎  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是基本的积极因素,但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不完善,由于官僚主义的存在,由于工作上的失误等等,可能在工人阶级内部产生某些消极因素,这就是积极因素暂时地局部地转化为消极因素。相反,反革命等敌对分子是社会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大多数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做出对社会主义有益的事情,这就是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10分左右)‎ ‎  (3)毛泽东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一定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吸收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在对待外国经验上,应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学习外国的关系。第一,学习外国有助于打开眼界,看到差距,从而激励独立自主的意志和决心。第二,学习外国有助于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步伐。(5分左右)‎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 ‎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  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 ‎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 ‎  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 ‎  四:材料分析与论述题(第一题15分,第二题20分,共35分。)‎ ‎  1.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2020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资料 ‎  一: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变化的依据(可能考选择题或6分题)‎ ‎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依据: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  3: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能考辨析题)‎ ‎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  三:新时代的内涵(简答题)‎ ‎  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  四:新时代的意义(简答题)‎ ‎  1: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  3:从人类文明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  五:“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关系。(简答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体系。“八个明确”是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what)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十四个坚持”是回答新时代怎样(how)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六: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简答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 ‎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 ‎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  选择题注意点:‎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  2: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3:民主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  4: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5: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  6: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  7: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 ‎  8:广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  9: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 ‎  10: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 ‎  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概括的“八个明确”‎ ‎  三: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四: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怎样实现中国梦?(简答题)‎ ‎  科学内涵: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怎样实现:‎ ‎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  5: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  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苦努力。‎ ‎  7:实现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 ‎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简答题)‎ ‎  两个一百年:建党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选择题注意点:‎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  从2035年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在这一阶段,我们将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一: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论述题)‎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  二: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答或论述)‎ ‎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厚植企业家精神土壤;拓展企业家精神生长空间,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坚持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它们的关系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  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  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  要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 ‎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 ‎  第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第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  第四,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第五,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  第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  五: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答题)‎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  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  七:怎样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简答题)‎ ‎  (爱国统一战线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  第一,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支持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  第二,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 ‎  第三,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第四,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做好统战工作。‎ ‎  八:一国两制的关系(选择题)‎ ‎  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中。‎ ‎  九:怎样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方针。‎ ‎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2: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  3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九二共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一客观事实和现状的共同确认。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 ‎  4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任何形式的“台独”。“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台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 ‎  5并称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 ‎  6携手同心共圆名族复兴中国梦 ‎  十:怎样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简答题)‎ ‎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建设好网络空间 ‎  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  十一: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年已考)‎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民主、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表达,(选择题)‎ ‎  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选择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内容构成。(选择题)‎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  十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十三;怎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简答题)‎ ‎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  第二,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  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  第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  第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深化医疗卫生、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药品供应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2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3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4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  十四: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选择题)‎ ‎  第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  第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  第三,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 ‎  第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  第五,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  十五:怎样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简答题新内容注意)‎ ‎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  第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构建一个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  第二,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  第三,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  第四,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  第五,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  十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  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就是要实现和谐发展,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  十六:如何形成人与自然发展新格局?(简答题)‎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  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  十七:怎样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材料分析题)‎ ‎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 ‎  第一,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  第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  第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  第四,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  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选择题)‎ ‎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广东省2018年)‎ ‎  “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 ‎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 ‎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  三:怎么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  第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  第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第四,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  四:如何理解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论述题)‎ ‎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  全面深化改革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  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方向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方向前进。‎ ‎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  五: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选择题)‎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是实现路径,‎ ‎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 ‎  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  六: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包括哪些?(简答题)‎ ‎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 ‎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七: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的关系?(简答题)‎ ‎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  1: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  2: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  八:全面依法治国的形成和发展(选择题)‎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政治改革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九:如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简答题)‎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 ‎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  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 ‎  第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  首先是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  其次是要建立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  再次是要进一步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  最后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  第二,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  十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  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 ‎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 ‎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  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  十二: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这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选择题)‎ ‎  如何体现?(简答题)‎ ‎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党的政治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政治建设至关重要。)‎ ‎  第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  第三,注重抓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 ‎  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十三:怎样全面从严治党?‎ ‎  第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第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  第三,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  第四,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之中。‎ ‎  第五,深化标本兼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  (依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  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一:习近平的强军思想(选择题)‎ ‎  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强大人民军队、怎样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时代课题,‎ ‎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  二: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选择题)‎ ‎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其基本内容是:军队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  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对党忠诚、善谋打仗、敢于担当、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军队好干部标准,‎ ‎  三:怎样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  1.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  2.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  3.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  4. 深入推进练兵备战 ‎  四: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 ‎  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同时加强国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拉动作用 ‎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统一的重要途径。军民融合,源于我们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思想 ‎  五:怎样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  坚持全国一盘棋。‎ ‎  健全体制机制。‎ ‎  强化战略规划 ‎  突出重点领域。‎ ‎  (军政军民团结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我党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 ‎  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  一、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表现 ‎  1.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  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  3.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  4.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  5. 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  二、如何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简答题)‎ ‎  1: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  2: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  3: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 ‎  4: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  5: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  三、为什么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选择题)‎ ‎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  四:如何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简答题)‎ ‎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  (“新”在相互尊重“新”在公平正义特别“新”在合作共赢。)‎ ‎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以及如何构建?‎ ‎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  六:如何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  (2013年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 ‎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0‎ ‎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  1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  2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  3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 ‎  4是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 ‎  七:如何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 ‎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第一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  2.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  第一,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者。‎ ‎  第二,党的领导是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  第三,党的自身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主要来源。中 ‎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简答)‎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一个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统一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  一、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  第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要求。无 ‎  第二,这是对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  第三,这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  二、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简答题)‎ ‎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  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  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 ‎  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  三、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  一是增强学习本领。‎ ‎  二是增强政治领导本领。‎ ‎  三是增强改革创新本领。‎ ‎  四是增强科学发展本领 ‎  五是增强依法执政本领 ‎  六是增强群众工作本领 ‎  七是增强狠抓落实本领。‎ ‎  八是增强驾驭风险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