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00 KB
- 2021-05-1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标准题附全答案(试卷号:2247)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 )。
正确答案:大于法律
2.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
正确答案:严重性
3.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种( )活动。
正确答案:认识
4.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 )。
正确答案: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5.社会政策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 )。
正确答案:先立后破
6.下列不符合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7.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政策。
正确答案:再分配性
8.下列不属于社会保险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公平性
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
正确答案: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10.有关社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社区是由政府法定的
11.(
)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正确答案: 《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12.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 )。
正确答案: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13.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 )方面。
正确答案:社会优抚
15.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 )。
正确答案:战争
16.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
正确答案:事前评估
17.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 )。
正确答案:有象征性效果
18.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 )。
正确答案: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19.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
正确答案:动态性特征
20.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 )。
正确答案: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24.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 )来制定和实施。
正确答案:政治组织
26.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 )。
正确答案:预防性作用
27.社会政策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
正确答案:事前评估
28.关于定量分析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29.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30.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 )关系。
正确答案:对应
31.“构建和谐社会”属于( )。
正确答案:元政策
32.关于社会政策与法律的稳定程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社会政策的稳定程度小于法律
33.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二阶段是( )。
正确答案:目标确立
34.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一控制方式属于( )。
正确答案:动态控制
35.价值分析法核心内容是( )。
正确答案:功能分析
36.根据我国现行政策法规,社会救济基金( )。
正确答案: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37.当前我国政策与法规要求社区经济管理贯彻( )的原则。
正确答案:政事分开
38.制定社会保险政策与法规,应当遵循( )的原则。
正确答案:权利与义务对应
39.救灾政策法规必须适用于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单位和任何个人,这体现了救灾政策法规的( )。
正确答案:普遍性原则
40.政策法规终结的内容不包括( )。
正确答案:福利的终结
41.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 )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正确答案:强制力
42.社会政策法规问题确认与制定社会政策法规的中间环节是( )。
正确答案: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
43.社会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三阶段是( )。
正确答案:方案设计和后果预测
44.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 )。
正确答案: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46.下列不属于德尔菲法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7.“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 )。
正确答案:信息透视预测法
4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属于( )政策。
正确答案:元政策
49.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参加社会保险。
正确答案:必须
50.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 )。
正确答案:社区服务
51.社会政策问题( )社会公共问题。
正确答案:来源于
52.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 )。
正确答案:问题界定
53.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 )。
正确答案: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54.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 )。
正确答案:先立后破
55.不属于当前我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对象有( )。
正确答案:现役军人家属
56.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价值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
正确答案:它采用“回溯式研究”
正确答案: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价值概念
2.我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形式有( )。
正确答案:宪法
正确答案:法律
正确答案:法规
正确答案:规范性文件
3.下列属于社会政策法规实施意外效果的是( )。
正确答案:有心栽花花不开
正确答案:无心插柳柳成荫
正确答案:种豆得瓜
4.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正确答案: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正确答案: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5.社区工作包括以下哪些层次?( )
正确答案:社区救助
正确答案:社区服务
正确答案:社区组织
正确答案:社区发展
6.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制定主体不同
正确答案:制定程序不同
正确答案:表现形式不同
正确答案:稳定性不同
7.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 )。
正确答案:瑞典模式
正确答案:欧盟模式
正确答案:东亚模式
9.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
正确答案:纯粹的生活风险
正确答案:偶然的生活风险
正确答案:普遍存在的生活风险
10.临时救济的对象包括( )。
正确答案: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者
正确答案:因病、重大事故影响生活者
正确答案:无固定职业、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者
正确答案:寒冬时节贫困山区缺乏御寒衣食的困难户
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 )。
正确答案:促进功能
正确答案:调控功能
正确答案:引导功能
12. 从所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过程阶段来看,评估类型有( )
正确答案:事前评估
正确答案:执行评估
正确答案:事后评估
13.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
正确答案:匿名性
正确答案: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E.信息反馈的独立性
14.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正确答案: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正确答案: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15.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正确答案: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17.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的标准是( )。
正确答案: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正确答案: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正确答案: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正确答案: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正确答案: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小
18.对社会政策与法规进行评估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
正确答案:可行性
正确答案:有效性
19.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类型可以分为( )。
正确答案:外部评估
正确答案:内部评估
20.工伤保险基金由( )构成。
正确答案: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正确答案: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正确答案: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的利息
21.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是( )。
正确答案:定量分析法
正确答案:价值分析法
正确答案:系统分析法
23.社会政策法规具有( )效益。
正确答案:理论的
正确答案:经济的
正确答案:社会的
27.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
正确答案:公共性
正确答案:相关性
正确答案:主客观统一性
28.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
正确答案: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
正确答案: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29. 社会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
正确答案:福利性
正确答案:强制性
30.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
正确答案:应征服兵役
正确答案:移居境外
正确答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正确答案: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
正确答案:重新就业
三、判断题
1.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2.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
3.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目标确立。(×)
4.政策法规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可行性分析是政治可行性分析。(√)
5.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6.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7.社会保障政策属于分配性政策。(×)
8.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9.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
10.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11. 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附带效果。( √ )
12.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灵感顿悟。( √ )
13. 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 )
14.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 )
16.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 )
17.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 )
18.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构成。( × )
19. 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必须反映和表达绝大多数人们的利益。( √)
20.政策与法规制定中方案抉择最基本的标准是能最大程度实现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 )
21.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称为补救性作用。( × )
2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
23.一项社会政策法规的推行没有引起相关问题发生预期的变化,但此项社会政策法规可以具有某些象征性的意义。( √ )
24.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 √ )
25.社会保障法是一项单一的法律。( ×) ( )
2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 )
28. 社会政策的灵活程度,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大于法律。(√)
31. 保证弱势人群最低条件的生活水平不违反“效率优选、兼顾公平”原则。(√)
32. 社会政策与法规是体现了社会利益关系的经济措施。(×)
33.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最大程度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
35. 德尔斐法采用函询调查的方式请有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决策。(√)
36. 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就必须参加社会保险,体现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点。(√)
38.《伊丽莎白济贫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 )
39.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 × )
40.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中国模式。( × )
41.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后即可启动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 × )
42.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 × )
43. 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 )
45.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 )
47.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1993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 )
48.社会政策都能也都有必要转换成法律。( ×)
50.一项高效率的社会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益的结果。(√ )
52.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 )
53. 社会优恤的给付标准应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
54.社会救济的对象没有任何缴费义务。(√ )
55. 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追究法律责任和审判的依据。( × )
56.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一切生活风险。( × )
59. 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终结来实现。(√ )
60.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是社会连带思想。( √)
四、简答题
1. 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1)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2分)
(2)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3分)
(3)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也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3分)
(4)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可以预防。(2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几种类型?
答: (1)直接效果;(2分)
(2)附带效果;(2分)
(3)意外效果;(2分)
(4)潜在效果;(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3.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答: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2分)
(2)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2分)
(3)提高监控者的素质_(2分)
(4)完善政策法规监控的辅助手段;(2分)
(5)增加舆论的透明度。(2分)
4.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内容分为几类?
答:(1)功能的终结;(2分)
(2)机构的终结;(2分)
(3)政策法规本身的终结,(3分)
(4)计划的终结;(3分)
5.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哪些类型?
答:(1)直接效果;(2分)
(2)附带效果;(2分)
(3)意外效果;(2分)
(4)潜在效果;(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6.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3分)
(2)控制机制不够健全;(2分)
(3)协调机制不够健全;(3分)
(4)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分)
7.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有哪些?
答:(1)有利于节省社会政策与法规资源。(3分)
(2)有利于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绩效。(3分)
(3)可以避免社会政策与法规僵化。(2分)
(4)可以促进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2分)
8.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14、42、43、44、45、46、50条等均涉及我国社会保障内容。其中第45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3分)
(2)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3分)
(3)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2分)
(4)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2分)
9.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果有几种类型?
答:(1)直接效果。(2分)
(2)附带效果。(2分)
(3)意外效果。(2分)
(4)潜在效果。(2分)
(5)象征性效果。(2分)
10.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答:(1)引导功能:包含明确目标;指导行动;统一思想3个方面。(4分)
(2)调控功能:包含调节和控制2各方面。(2分)
(3)促进功能:包含创造条件;破旧促新;提供保护3个方面。(4分)
11.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从以下方面人手:
(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3分)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2分)
(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3分)
(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2分)
12.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3分)
(2)具有给付性。(2分)
(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分)
(4)时间性和地域性。(3分)
13.请比较瑞典模式和欧盟模式。
答:(1)瑞典模式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2分)第二,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3分)
(2)欧盟模式实行“社会保障待遇与工资挂钩”原则,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一类与就业有关,要求提高就业率、加强劳资对话、改善工作条件、发展人力资源、提高生活水平和反对排斥行为,这与瑞典模式有所差别。(3分)另一类则涉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说目前的欧盟地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地区。(2分)
14.我国现行灾害救助政策与法规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国现行救灾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在救灾工作中以“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为总方针;(2分)
(2)以“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为基本方针;(2分)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等也是救灾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予以贯彻的。(2分)
(4)它始终贯穿着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寓防灾于救灾之中,既治标又治本。(2分)
(5)强调发挥集体组织和人民群众自身的作用,提倡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2分)
五、论述题
1.请阐述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
答:(1)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4分)
(2)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4分)
(3)效率标准,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4分)
(4)公正标准,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4分)
(5)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4分)
2.请阐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的关系。
答:(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5分)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实践活动。(5分)
(3)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5分)
(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分)
3.请阐述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答:(1)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分)
(2)理论效益: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5分)
(3)经济效益:指通过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5分)
(4)社会效益:指政策法规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5分)
4. 请比较分析集团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答:集团头脑风暴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的判断。它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且这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集团头脑风暴法本身也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与会者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2)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3)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4)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提出的非正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10分)
德尔菲法正是为了克服专家决策法的以上缺陷而产生的。它通过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等无法量化的信息,运用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逐步取得一致意见。体来讲,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1)匿名性。采用函询的方法征求意见,被征询者彼此互不相知。对于自己的意见不作公开改变,因而无损于自己的威望,各种不同的论点均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2)信息反馈沟通情况。问题调查表的反馈使专家之间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影响,排除或减少面对面接触可能带来的缺陷。同时,反对意见也不会受到压制。(3)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德尔菲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定量处理,对决策结果采用统计评定回答的方法,能够包括整个小组的意见。(10分)
5. 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促进功能。
答: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促进功能主要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创造条件
社会政策法规可以从多方面为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是社会政策法规的重点扶持;其次是社会政策法规的支持鼓励;最后是促进不同领域发展的相互配合。
(2)破旧促新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社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 -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克服障碍,冲破旧事物的束缚。因此,就要通过社会政策法规的能动作用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除障碍,加速新旧交替过程,促进新事物的成长。这也是社会政策法规促进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3)提供保护
环境、生态、资源等对于一些容易受到损害的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与自然界相关的领域,如环境、生态、资源等,它们对社会能否发展以及发展的快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另供保护,实行对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性的社会政策与法规,以保护的形式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6. 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整个政策法规过程的首要环节。
确认政策法规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政策法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政策法规的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成为政策法规能力最重要的内容之--。
(3)提高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是政策法规能力的主要方面。
(4)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策法规整体能力的一一个关键性因素。
(5)政策法规执行能力的高低与政策法规的问题确定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政策法规制定能力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7. 简要论述专家会议诀策法的特点及弊端。
答:(1)特点: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的判断。
它的特点有:①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这种效应往往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
②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
③专家会议还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的提示以及内外信息的交流与反馈来弥补个人意见之不足,并将所产 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活动集中于战略目标,从而为重大的战略决策提供依据。
(2)弊端:①与会者人数有限,代表性不够充分。
②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或者碍于情面、权势而不敢发表不同意见,产生所谓的“乐队效应”。
③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人,能够简明扼要并且有说服力地提出自己的论点。不善表达的人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观点不能被别人知晓。
④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在决策过程中,一种新见解通常意味着要改变-一个已被大多数人接受了的且习以为常的观点,发表这种新见解的人必然成为会议上不合潮流的人,与此相适应,他所提出的非正统的观点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
⑤发言人受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发表意见之后,往往不能冷静认真地考虑其他成员的意见。有时即使是明确知道自己的论据不够充分甚至出现错误,也不愿公开予以修改,因而使会议易出现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