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0 KB
  • 2021-05-17 发布

2020年青少年普法知识试题含答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青少年普法知识试题含答案 ‎1, 未经正式公布的法律是( )。‎ A.有效的 B.无效的 C.部分有效的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党的政策 B.客观事实 C.宪法 D.领导人的讲话 ‎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对立统一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4.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 法可以分为( )。‎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5.按照法的效力、 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 法可分为( )。‎ A.国内法和国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6.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A.法律适用 B, 法律制定 C, 法律遵守 D.法律实施 ‎7.提交会议讨论而被列人会议议程的建议或意志称为( )。‎ A.法律草案 B.议案 C.法律草稿 D.法律 ‎8.立法的关键性阶段是(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议 C.法律草案的通过 D.法律的公布 ‎9.决定法的本质的是(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社会经济基础 C.党的政策 D.全体社会的共同意志 ‎10, 法律关系是由( )保证的社会关系。‎ A.国家法律 B.国家权力 C.国家强制力 D.国家司法机关 ‎11.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 A.可以自己做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行为 C.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做出一定行为枪 ‎12.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称为( )。‎ A.法律事实 B, 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关系主体 ‎13.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 )。‎ A.法律关系主体 B, 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事实 D, 法律关系内容 ‎14;法律事实分为两类, 一类是法律事件, 另一类是( )。‎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法律行为 D.法律制裁 l5.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是( )。‎ A.民事制裁 B.刑事制裁 C.行政制裁 D.法律制裁 ‎16.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 人 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 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 不受( )。‎ A.权力机关的干涉 B.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 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7.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是( )。‎ A.权利和义务 B.物和行为 C.法人和自然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18.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律关系的主体。‎ A.不能成为 B.可以成为 C.部分可以成为 D.必然成为 ‎19.法律的公布是指( )将通过的法律用一定形式予以正式公布。‎ A.国家权力机关 B.国家主席 C.国家司法机关 D.法律制定机关 ‎20.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具有( )的社会规范。‎ A.特殊效力 B, 普遍约束力 C.一定强制力 D, 特定效力 多选题 ‎1.法的基本特征是: ( )。‎ A.法由国家机关公布 B.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 范 D.法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 E.法由经济基础决定 ‎2.法的规范作用有( )。‎ A.指导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强制作用 E.预测作用 ‎3.法所体现的意志的内容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这意味着( )。‎ A.法具有客观性 B.立法应注意现实的经济条件 C.法应随经济条件而发展 D.法不是以意志为基础的 ‎4.法治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A.与人治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B.依法办事的原则 C.良好的法律秩序 D.代表某种价值规定的社会生活方式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 )。‎ A.法治是指法律制度, 而法制则不是 B.任何国家中都有法制, 只有在民主国家中才有法治 C.法治不必蕴含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 D.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但有法治必有法制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 B.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社会组织 D.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或任命的国家机构 ‎7.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 立法可以分为( )。‎ A.法的创制 B.法的认可 C.法的修改 D.法的废止 ‎8.法律效力可以分为( )。‎ A.对人的效力 B.对事的效力 C.空间效力 D.时间效力 ‎9.我国现阶段立法指导思想为( )。‎ A, 党的政策方针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党的基本路线 D.统治阶级的愿望 E.外国的法律思想 ‎10.当代中国立法的基本原则为( )。‎ A.以宪法为依据 B.从实际出发 C.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D.吸收、 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E, 保持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1.我国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是( )。‎ A.责任法定原则 B.因果联系原则 C.责任相当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12.根据法定解释的主体或性质的不同, 法定解释包括( )。‎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宪法解释 ‎13.认法程序分为( )。‎ A.法律议案的提出 B.法律草案的审查 C.法律草案的讨论 D.法律的通过 E.法律的公布 ‎14.依责任的性质, 法律责任可以划分为( )。‎ 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15, 法的渊源主要有( )。‎ A.宪法 B.部门法 C.地方性法规 D.国际条约 E.实体法 ‎16.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必须有( )。‎ A, 法律规范的规定 B.权利主体的存在 C.法律事实的出现 D.合法行为的产生 ‎17.法律效力是指( )。‎ A.对人的效力 B.对物的效力 C.对行为的效力 D.空间上的效力 E.时间上的效力 ‎18.正确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为( )。‎ A.准确 B.从重 C.合法 D.从轻 E.及时 ‎19, 社会主义法律适用具有如下特征: ( )。‎ A.它是由特定主体依法定职权来进行的活动 B.它是在说服教育的基础上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来保证法律得以实现的活动 C.它是依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D.它一般都要做出适用法律的文书 ‎20.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内容为标准, 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 )。‎ A.法的制定 B.法的遵守 C. 法的执行 D.法的适用 判断题 ‎1.狭义的立法程序, 仅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刨制、 认可、 修改和废止法律的程序。 ( )‎ ‎2.每一个公民生来都具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 )‎ ‎3.法治与人治是指两种治理国家的制度和原则, 前者强调法律的作用, 后者强调人的作用。 ( )‎ ‎4.静态意义上的法治, 是指法律和制度, 简称法律制度。 ( )‎ ‎5.所谓法的刨制, 就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 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 创制、认可, 修改和废止 法律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 ‎6.法的“废除”, 是指由于情势的变化等原因, 其中不符合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利益, 从而 对于原来法律规范作些改变, 包括补充和删除某些法律规范。 ( )‎ ‎7.法律的时问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 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 有无溯及力。 ( )‎ ‎8.法律溯及力, 是指法律对其生效前后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 ‎ ( )‎ ‎9.狭义的法律监督, 是指由国家机关、 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 监督。 ( )‎ ‎10.法律关系是一种权利主体之间的关系。 ( )‎ ‎11.中国公民一律适用中国法律。 ( )‎ ‎12.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 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祛律保护。 ( )‎ ‎13.狭义的立法是指法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广义的立法指最高国家 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 ( )‎ ‎14.立法的主体是法定的国家机关, 不是任何的国家机关都可以进行立法活动。 ( )‎ ‎15.判决书、 委任状、 逮捕证等都具有法律效力, 所以是法。( )‎ ‎16.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因此统治阶级的意志必然通过法表现出来。 ( )‎ ‎17.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 是通过强制和惩罚来实现的。( )‎ ‎18.根据立法主体行为的特征不同, 可以分为中央立法和地方立法。 ( )‎ ‎19.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 是指贯穿于立法活动整个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准则。 ( )‎ ‎20.立法具有灵活性, 法的实施包括执法、 司法、 守法等, 也有一定的灵活性。 ( )‎ ‎21.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也可以是我国某些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 )‎ ‎22.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 因为法律事实的产生以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为转移。( )‎ ‎23.在具体法律关系中, 当事人的意志要受法制的制约。 ( )‎ ‎24.权利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 承担义务的能力。 ( )‎ ‎25.行为能力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 )‎ ‎26.法律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 ( )‎ ‎27.保证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方法主要是强制方法。 ( )‎ ‎28.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 )‎ ‎29.法律部门是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 ( )‎ ‎30.在许多情况下, 作为部门法没有相同名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与之对应。 ( )‎ ‎31.公民作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权利能力。( )‎ ‎32.国家机关作为法律关系主体, 其权利能力是由该机关的职能、 职权决定的。 ( )‎ ‎33.国家作为一个整体, 在国际和国内法律关系中都可充当主体。 ( )‎ ‎34.在任何法律关系中, 权利主体都是既享有权利又承担义务的。 ( )‎ ‎35.各种法律关系中的义务人都是确定的。 ( )‎ ‎36.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有法可依。 ( )‎ ‎37.我国社会主义法一般具有溯及力,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38.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文件并不都是法的渊源。 ( )‎ ‎39.立法技术主要是指立法表达技术。 ( )‎ ‎40.法律体系通常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 )‎ ‎41.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国家机关, 对象是人民群众及社会生活。( )‎ ‎42.民主政治的最基本内涵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政府权力是有限的。 ( )‎ ‎43.民主政治必然是也必须是法治政治。 民主是法治的政治基础。 ( )‎ ‎44.社会主义法的科学性和进步性是建立在它能够反映客观规律基础之上。 ( )‎ ‎45.法律与党的政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规范性, 后者不具有规范性。 ( )‎ ‎46.党的某些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 是因为该项政策具有了国家意志的属性。 ( )‎ ‎47.法学上所说的“精神财富”, 并非指法律关系主体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 )‎ ‎48.事件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 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 )‎ ‎49.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规定中的“法律”, 是广义上的法律。 ( )‎ ‎50.只有法才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其他社会规范不规定。( )‎ 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B 2.C 3.A 4.B 5.B 6.A 7.A 8.C 9.B 10.C ‎11.C 12.B 13.C 14.C 15.D 16.C 17,D 18.B19.D20.B 二、 多项选择题 ‎1.BCD 2.BCDE 3.ABC 4.ABCD 5.BD 6.ABD 7.ABCD ‎8.ABCD 9.BC 10.ABDE 11.ABCD 12.ABC 13.ACDE ‎14.ABCD ‎15.ACD 16.BC 17.ADE 18.ACE 19.ABCD 20.BCD 三、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l. √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