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7.50 K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1.5 数列综合
精讲考点汇总表
题号
考点
难度星级
命题可能
8
函数零点
★★★★
○○○○○
9
三角恒等变换
★★★
○○○○
12
不等式
★★★★
○○○○○
16
解三角形
★★★★
○○○○○
20
数列综合
★★★★
○○○○
22
导数应用
★★★★★
○○○○○
【原题再现】20.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30,且.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求数列的前项和.
试题解析:解:(Ⅰ)当时,;
当时, .
综上所述,.
设数列的公差为,故解得,,
故.
点睛:用错位相减法求和应注意的问题(1)要善于识别题目类型,特别是等比数列公比为负数的情形;(2)在写出“”与“”的表达式时应特别注意将两式“错项对齐”以便下一步准确写出“”的表达式;(3)在应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参数,应分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求解.
数列综合
★★★★
○○○○
1.等差数列的判定:
①(为常数);②;③(为常数);④(为常数).其中用来证明方法的有①②.
2.等比数列的判定:①();②();③;
④其中用来证明方法的有①②.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Sn=
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当q=1时,Sn=n a1 (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
当q≠1时,Sn= Sn=
6等差数列{an}中,若m+n=p+q,则
7等比数列{an}中,若m+n=p+q,则
8等差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9等比数列{an}的任意连续m项的和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当m为偶数且公比为-1的情况除外)
10两个等差数列{an}与{bn}的和差的数列{an+bn}、{an-bn}仍为等差数列
11两个等比数列{an}与{bn}的积、商、倒数的数列{anbn}、、仍为等比数列
12.等差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13等比数列{an}的任意等距离的项构成的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14.等差中项公式:A= (有唯一的值)
15. 等比中项公式:G= (ab>0,有两个值)
1. 由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利用“累加法”和“累乘法”求通项公式
此解法来源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通项的方法,递推关系为用累加法;递推关系为用累乘法.解题时需要分析给定的递推式,使之变形为结构,然后求解.要特别注意累加或累乘时,应该为个式子,不要误认为个.
(2)利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求通项公式
求数列通项公式方法灵活多样,特别是对于给定的递推关系求通项公式,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要求较高.通常可对递推式变换,转化成特殊数列(等差或等比数列)来求解,这种方法体现了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而运用待定系数法变换递推式中的常数就是一种重要的转化方法.递推公式为(其中p,q均为常数,).把原递推公式转化为:,其中,再利用换元法转化为等比数列求解.
3.如何选择恰当的方法求数列的和
在数列求和问题中,由于题目的千变万化,使得不少同学一筹莫展,方法老师也介绍过,就不清楚什么特征用什么方法.为此提供一个通法 “特征联想法”:就是抓住数列的通项公式的特征,再去联想常用数列的求和方法.通项公式作为数列的灵魂,只有抓住它的特征,才能对号入座,得到求和方法.
特征一:,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分解成几部分,一般用“分组求和法”.
特征二:,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分解成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乘积,一般用“错位相减法”.
特征三:,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分式结构,一般采用“裂项相消法”.
特征四:,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一个组合数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组成,一般采用“倒序相加法”.
4. 利用转化,解决递推公式为与的关系式.
数列{}的前项和与通项的关系:.通过纽带:,根据题目求解特点,消掉一个.然后再进行构造成等差或者等比数列进行求解.如需消掉,利用已知递推式,把n换成(n+1)得到递推式,两式相减即可.若消掉,只需把带入递推式即可.不论哪种形式,需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
5.等差(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中一共包含(或),与这五个量,如果已知其中的三个,就可以求其余的两个.其中 (或)是两个基本量,所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问题一般先设出这两个基本量,然后根据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构建这两者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求其值,这也是方程思想在数列问题中的体现.
[易错提示] 等差(比)数列的基本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忽视题中的条件限制,如公差与公比的符号、大小等,导致增解;二是不能灵活利用等差(比)数列的基本性质转化已知条件,导致列出的方程或方程组较为复杂,增大运算量.
6.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取决于首项和公差的正负即:,时,有最大值;,时,有最小值.常用下面两个方法去解决:
(1)若已知,可用二次函数最值的求法();
(2)若已知,则最值时的值()可如下确定或.
7.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注意的问题
在利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时,如果公比未知,且需要利用求和公式列方程时,一定要对公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已知各项均不相等的等差数列的前五项和,且,,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为数列的前项和,且存在,使得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数列的公差为,则即 又因为,所以 所以.
(2)因为,所以. 因为存在,使得
成立,所以存在,使得成立,即存在,使成立. 又,(当且仅当时取等号),所以.即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数列满足与(与分别表示的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则( )
A. B. C. D.
【答案】B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数列满足,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令,则,两式作差得,所以,又,当
时,即得的最小值为,故选C.
3.已知数列中, , (, ).
(1)写出、的值(只写出结果),并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若对任意的正整数,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析】⑴, ,当时,
,当时, 也满足上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