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 MB
  • 2021-06-16 发布

云南省玉溪市2020届高三数学(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玉溪市普通高中毕业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 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超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分,考试用时 12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5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2,0,2,4}A   ,  2| log 2B x x  ,则 A B  ( ) A. {2, 4} B. { 2, 2} C. {0,2,4} D. { 2,0,2,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化简集合 B ,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 A B 得解. 【详解】由题得  2| log 2 { | 0 4}B x x x x     ,所以 A B  {2, 4}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不等式的解法,考查集合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 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2.复平面内表示复数 (1 )( 2 )z i i    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复数 3z i   ,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 (1 )( 2 ) 2 2 1 3z i i i i i            , 复数对应的点为 ( 3, 1)  ,所以它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乘法和几何意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属于基础题. 3.sin 25 cos20 cos155 sin 20    ( ) A. 2 2  B. 2 2 C. 1 2  D. 1 2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利用诱导公式,再利用和角的正弦公式化简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原式=sin 25 cos20 cos25 sin 20 sin(2 2) sin 455 2 20          .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诱导公式和和角的正弦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4.从数字 1,2,3,4,5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数字,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的概率为( ) A. 7 10 B. 3 5 C. 2 5 D. 3 10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总的基本事件总数,再求出至少有一个为偶数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再利用古典概型的 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从数字 1,2,3,4,5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数字,基本事件有(1,2),(1,3),(1,4), (1,5),(2,3),(2,4),(2,5),(3,4),(3,5),(4,5),共有 10 个基本事件,其中至少有一 个是偶数的基本事件有(1,2),(1,4),(2,3),(2,4),(2,5),(3,4),(4,5),共 7 个. 由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得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的概率为 7 10 P  .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 平,属于基础题. 5.直线 1 0ax y   与圆 2 2 4 4 0x y x y    交于 ,A B两点,若 | | 4AB  ,则 a ( ) A. 4 3  B. 4 3 C. 3 4  D. 3 4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圆心和半径,再由题得 2 | 2 1|2 1 a a    ,解方程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 2 2( 2) ( 2) 8x y    ,它表示圆心为(2,2),半径为 2 2的圆. 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d 2 2 2 | 2 2 1| | 2 1|8 2 2 = 1 1 a a a a          , 所以 3 4 a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弦心距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 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6.若等差数列 na 的前 15项和 15 30S  ,则 5 6 10 142a a a a    ( ) A. 2 B. 3 C. 4 D. 5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 15 30S  得到 8 2a  ,再化简 5 6 10 14 82a a a a a    ,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 15 1 15 1 15 8 8 1530 ( ) 30, 4, 2 4, 2 2 S a a a a a a          , . 5 6 10 14 4 6 6 10 1 84 4 10 14 10 810 =22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a            . 故选: 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性质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属于基础题. 7.设 , ,   为三个不同的平面, ,m 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 若m  , n  ,m n ,则  B. 若  , n   ,m  ,m n ,则m  C. 若m  ,m  ,则  D. 若  ,   ,则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逐一分析判断每一个选项得解. 【详解】若m  , n  ,m n ,则  ,是正确的,证明如下: 如图,过点 A做 1 1// , //m m n n,与 ,  分别交于 ,B D, 直线 1 1,m n 确定的平面与 ,  的交线交于C,连 ,BC CD, 因为 1, //m m m ,所以 1 1,m m BC  ,即 AB BC 同理 AD CD ,又m n ,所以 1 1m n ,即 AB AD , 所以四边形 ABCD是矩形, // , ,AB CD CD CD   , 所以  若  , n   ,m  ,m n ,则m  ,是正确的. 因为两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交线的直线必垂直另外一个平面; 若m  ,m  ,则  ,是正确的. 因为一个平面内如果有一条直线垂直另外一个平面,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若  ,   ,则  ,是错误的. 为两个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垂直,则这两个平面可能垂直,也可能不垂直.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证明,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 握水平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8.如图,该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辗转相除法”,又名“欧几里德算法”执行该程序框图.若 输入的 ,m n分别为 28,16,则输出的m ( ) A. 0 B. 4 C. 12 D.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直接按照程序框图运行即可得解. 【详解】第一次循环, 28除以16的余数为12, 12r  , 16m  , 12n  , 0r  不成立; 第二次循环,16除以12的余数为 4, 4r  , 12m  , 4n  , 0r  不成立; 第三次循环,12除以 4的余数为 0, 0r  , 4m  , 0n  , 0r  成立. 输出m的值为 4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9.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4 3 ,则其外接 球的表面积是( ) A. 4 B. 12 C. 36 D. 4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找到几何体原图是一个三棱锥,求出三棱锥的边长,再求出三棱锥外接球的半径,即得解. 【详解】 由题得几何体原图如图所示,底面是边长为 x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左侧面和内侧面都是边长为 x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三棱锥. 所以 21 1 4 , 2 3 2 3 x x x     . 把该几何体放在边长为 2的正方体中, 故该三棱锥的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对角线, 设外接球的半径为 2 2 2, 2 2 2 2 2 3, 3R R R       . 所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 4 3 12   . 故选: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还原几何体,考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 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0.已知 3 52a  , 2 53b  , 1 35c   ,则( ) A. b a c  B. a b c  C. c b a  D. c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求出 , ,a b c的范围,比较得到b a 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 1 3 0 52 2 2 , 1 2a    . 1 2 0 53 3 , 1 b 33     . 5 5 2 3 5 3 5 5= 2 = 8, 3 9,2 b a ba     3 0 1 5 1, 15 c      . 所以 c a b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 水平. 11.已知双曲线   2 2 2 2 2 2 2: 1 0, 0,x yC a b c a b a b       ,点 A为双曲线C上一点,且在第 一象限,点O为坐标原点, 1 2,F F 分别是双曲线C的左、右焦点,若 | |AO c ,且 1 2 3 AOF    ,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A. 3 1 2  B. 3 C. 2 D. 3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证明 2AOF 是等边三角形,再由题意得到 3 2c c a  ,即得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因为 1 2 1 2 1 2 1| | c | |,| | | |, 2 2 OA FF OF OF F AF       . 因为 1 2 3 AOF    ,所以 2 , 3 AOF    因为 2| | | |OA OF , 所以 2AOF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 2 1 2 2, , | | 3 6 AF O AFF AF c        . 所以 1| | 3 , 3 2AF c c c a   , 所以 2 3 1 3 1 ce a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考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 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2.设函数 ( ) sin ( 0) 6 f x x         ,已知方程 ( )f x a ( a为常数)在 70, 6      上恰有 三个根,分别为  1 2 3 1 2 3, ,x x x x x x  ,下述四个结论: ①当 0a  时,的取值范围是 17 23, 7 7     ; ②当 0a  时, ( )f x 在 70, 6      上恰有 2个极小值点和 1个极大值点; ③当 0a  时, ( )f x 在 0, 12      上单调递增; ④当 2  时, a的取值范围为 1 ,1 2     ,且 1 2 3 52 3 x x x    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每一个命题逐一分析判断得解. 【详解】①当 0a  时, ( ) sin[ ( )] 6 f x x     ,令 6, . 6 k x k k Z x          . 当 3k  时, 3 176 = 6 x       ;当 4k  时, 4 236 = 6 x       ; 所以 17 7 23 6 6 6       ,所以 17 23 7 7   .所以该命题是正确的; ②当 0a  时, 令 2 32 , . 6 2 k x k k Z x            , 当 0k  时, , 3 x    令 7 20 , , 3 6 7         当 1k  时, 7 , 3 x    令 7 70 , 2, 3 6         因为 17 23 7 7   , 所以 ( ))f x 在 70, 6      上有两个极大值点,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 ③当 0a  时,令 22 2 3 32 2 , . 2 6 2 k k k x k k Z x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22 2 3 3[ , ], . k k k Z         当 0k  时, 2 3 3 x       , 因为 17 23 7 7   ,所以 7 7[ , ] 3 69 51      , 因为 7 69 12   ,所以当 0a  时, ( ))f x 在 0, 12      上单调递增. 所以该命题正确; ④当 2  时, ( ) sin 2 6 f x x       ,因为 7[0, ] 6 x  ,所以 52 [ , ] 6 6 2 x      ,设 5( ) sin , [ , ] 6 2 g t t t     ,如图所示,当 1 1 2 a  时,直线 y a 和函 数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此时 1 2 3 2 1 2 3, 3 , 2 4t t t t t t t          . 所以 1 2 32 4 2 4 , 6 3 6 x x x         所以 1 2 3 52 3 x x x    .所以该命题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图象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和分析推理能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 5分,共 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上) 13.已知向量 (2, 1)a    , (1, )b x  ,若 | | | |a b a b       ,则 x 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分析】 把 | | | |a b a b       两边平方利用数量积公式即得解. 【详解】由题得 2 2| | | | 0, 2 0, 2a b a b a b x x   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属于基础题. 14.甲、乙、丙三位同学一起去向老师询问数学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老师说:你们三人中 有 2位优秀,1位良好,我现在给甲看乙的成绩,乙看丙的成绩看后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 道我的成绩乙听后对大家说:看完丙的成绩,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成绩,但是听甲这么说,现 在知道了丙听甲和乙的话后说:听你们这么说,虽然我没看任何人的成绩,但是我已经知道 我的成绩了,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成绩获得“优秀”的两名同学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和丙 【解析】 【分析】 根据甲说的话,可以分析出乙是优秀的,根据乙的话可以分析出乙是优秀的,即得解. 【详解】甲对大家说:我还是不知道我的成绩,所以乙的成绩是优秀,他的成绩可能优秀,可 能良好. 乙听后对大家说:看完丙的成绩,我并不知道自己的成绩,说明丙是优秀,自己是 优秀或良好,但是听甲这么说,说明甲知道乙是优秀的,所以自己是优秀的,甲是良好.所以 成绩获得“优秀”的两名同学是乙和丙. 故答案为:乙和丙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推理证明,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15. ABC 的内角 , ,A B C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若 3sin 2 A  , 2 2 26b c a   ,则 ABC 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 3 3 2 【解析】 【分析】 先求出 1cos 2 A   ,再根据 2 2 26b c a   求出 6bc  ,即得解. 【详解】因为 3sin 2 A  ,所以 1cos 2 A   . 由题得 2 2 2 12 cos 6, cos 0,2 6 6 2 b c a bc A A bc bc        , . 所以 ABC 的面积为 1 1 36 3 3 2 2 2    . 故答案为: 3 3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 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16.已知 ( )f x 是定义域为 R的奇函数, ( )f x 是 ( )f x 的导函数, ( 1) 0f   ,当 0x  时, ( ) 3 ( ) 0xf x f x   ,则使得 ( ) 0f x  成立的 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 , 1) (0,1)   【解析】 【分析】 构造函数 3 ( )( ) f xg x x  , 0x  ,求导,结合已知可判断其单调性及奇偶性,结合函数的性质 即可求解. 【详解】令 3 ( )( ) f xg x x  , 0x  , 因为当 0x  时, ( ) 3 ( ) 0xf x f x   , 则当 0x  时, 4 ( ) 3 ( )( ) 0xf x f xg x x      ,即 ( )g x 在 (0, ) 上单调递减, 又因为 ( )f x 为奇函数,即 ( ) ( )f x f x   ,则 3 3 ( ) ( )( ) ( ) ( ) f x f xg x g x x x       , 故 ( )g x 为偶函数且在 ( ,0) 上单调递增, 因为  1 0f   ,故    1 1 0g g   , 由 ( ) 0f x  可得 3 ( ) 0x g x  ,所以 0 ( ) 0 x g x    或 0 ( ) 0 x g x    ,所以 0 0 1 x x     或 0 1 x x     . 解可得, 1x   或0 1x  . 故答案为:    , 1 0,1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性求解不等式,解题的关键是构造函数 ( )g x 并判断出其单调性及奇偶性.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小题,共 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 演算步骤) 17.在等比数列 na 中, 1 6a  , 2 312a a  . (1)求 na 的通项公式; (2)记 nS 为 na 的前 n项和,若 66mS  ,求m. 【答案】(1) 16 ( 2)nna    或 6na  ;(2) 5m  或 11m  .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求出 2q   或 1q  ,即得等比数列的通项; (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 66mS  得到方程,解方程即得m的值. 【详解】解:(1)设数列 na 的公比为q,由题设得 1 1 n na a q  , 2 312a a  , 2 1 112a q a q   , 26 12 6q q   ,即 2 2 0q q   , 解得 2q   或 1q  , 故 16 ( 2)nna    或 6na  . (2)①若 16 ( 2)nna    ,则 6 1 ( 2) 2 1 ( 2) 3 n n nS            , 由 66mS  ,得 ( 2) 32m   , 5m  ; ②若 6na  ,即 1q  ,则数列 na 为常数列, 1 66mS ma   , 11m  . 综上所述, 5m  或 11m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的求法,考查等比数列的前 n项和的应用,意在考查学 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8.如图,长方体 1 1 1 1ABCD ABC D 的侧面 1 1A ADD 是正方形. (1)证明: 1AD 平面 1ABD ; (2)若 2AD  , 4AB  ,求点 B到平面 1ACD 的距离.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4 3 【解析】 【分析】 (1)先证明 1AB AD 和 1 1AD AD , 1AD 平面 1ABD 即得证; (2)设点 B到平面 1ACD 的距离为 d ,根据 1 1D ABC B ACDV V  即得点 B到平面 1ACD 的距离. 【详解】(1)证明:如图 1,在长方体 1 1 1 1ABCD ABC D 中, AB Q 平面 1 1ADD A, 又 1AD 平面 1 1ADD A, 1AB AD  . 四边形 1 1A ADD 是正方形, 1 1AD AD  . 又 1AB AD A , 1AD 平面 1ABD . (2)解:如图 2,设点 B到平面 1ACD 的距离为 d . 由题知, 1 1D ABC B ACDV V  , 在长方体 1 1 1 1ABCD ABC D 中, 1D D 平面 ABCD,且 1 2D D  , 1 4 2 4 2Rt ABCS      , 在 1ACD△ 中, 2 5AC  , 1 2 2AD  , 1 2 5CD  , 1 1 2 2 3 2 6 2ACDS     , 1 14 2 6 3 3 d      , 4 3 d  , 点 B到平面 1ACD 的距离为 4 3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垂直的证明,考查空间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 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19.某商场为提高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 60名男顾客和 80名女顾客,每位顾客均对该商场的 服务给出满意或不满意的评价,得到下面不完整的列联表: 满意 不满意 合计 男顾客 50 女顾客 50 合计 (1)根据已知条件将列联表补充完整; (2)能否有99%的把握认为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的评价有差异? 附: 2 2 ( ) ( )( )( )( ) n ad bcK a b c d a c b d        2 0P K k… 0.050 0.010 0.001 0k 3.841 6.635 10.828 【答案】(1)列联表见解析;(2)有99%的把握认为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的评价有差异.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将列联表; (2)先计算出 2K 7.292 ,再利用独立性检验得解. 【详解】解:(1)如表 满意 不满意 合计 男顾客 50 10 60 女顾客 50 30 80 合计 100 40 140 (2) 2 2 140(50 30 50 10) 100 40 80 60 K        7.292 , 7.292 6.635 , 故有99%的把握认为男、女顾客对该商场服务的评价有差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独立性检验,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 2,0)F  ,直线 : 4l x   ,过动点 P作PH l 于点 H , HPF 的平分线交 x轴于点M ,且 | | 2 | |PH MF ,记动点 P的轨迹为曲线C. (1)求曲线C的方程; (2)过点 (0, 2)N 作两条直线,分别交曲线C于 ,A B两点(异于 N 点).当直线 ,NA NB的 斜率之和为 2时,直线 AB是否恒过定点?若是,求出定点的坐标;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2 1( 0) 8 4 x y y   ;(2)过定点, ( 2, 2)  【解析】 【分析】 (1)设 ( , )P x y ,由题得 | | | | 2 | | | | 2 PF MF PH PH   ,即得 2 2( 2) 2 | 4 | 2 x y x     ,即得解; (2)当直线 AB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 0, 2)y kx m k m    ,联立直线和椭圆方程 得到韦达定理,根据 2NA NBk k  得到 2 2m k  ,即得直线经过的定点;当直线 AB的斜 率不存在时,直线也经过定点.即得解. 【详解】解:(1)设 ( , )P x y ,由已知 / /PH FM , HPM FMP   , HPM FPM   , FMP FPM   , | | | |MF PF  , | | | | 2 | | | | 2 PF MF PH PH    ,即 2 2( 2) 2 | 4 | 2 x y x     , 化简得 2 2 1 8 4 x y   ,曲线C的方程为 2 2 1( 0) 8 4 x y y   . (2)当直线 AB的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 0, 2)y kx m k m    , 且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由 2 2 , 1, 8 4 y kx m x y       得  2 2 21 2 4 2 8 0k x kmx m     , 由已知   , 1 2 2 4 1 2 kmx x k      , 2 1 2 2 2 8 1 2 mx x k    , 由已知 2NA NBk k  ,得 1 2 1 2 2 2 2kx m kx m x x       , 整理得  1 2 1 22( 1) ( 2) 0k x x m x x     , 2 2 2 2 8 42( 1) ( 2) 0 1 2 1 2 m kmk m k k            ,整理得 ( 2)(4 2 4) 0m k m    . 2m  , 2 2m k   , 直线 AB的方程为 2 2 ( 2) 2y kx k k x      , 直线 AB过定点 ( 2, 2)  . 当直线 AB的斜率不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x n ,且设  1,A n y ,  2,B n y , 其中 1 2y y  . 由已知 2NA NBk k  ,得 1 2 1 22 2 4 4 2y y y y n n n n          , 2n   , 直线 AB的方程为 2x   ,此时直线 AB也过定点 ( 2, 2)  . 综上所述,直线 AB恒过定点 ( 2, 2)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动点轨迹方程的求法,考查椭圆中的定点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 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计算能力. 21.已知函数 ( ) 1 lnf x x a x   (1)讨论 ( )f x 的单调性; (2)证明:  * 3 3 3 ln2 ln3 ln 1 , 2 2 2 3 3 2 n n N n n n           . 【答案】(1)当 0a„ 时, ( )f x 在 (0, ) 内单调递增;当 0a  时, ( )f x 在 (0, )a 内单调递减, 在 ( , )a  内单调递增.(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求导得到 ( ) 1 af x x    ,再对 a分类讨论,即得函数的单调性; (2)先证明 ln 1n n  ,得到 3 3 ln 1 1 1 1 (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再利用累加法证明不 等式. 【详解】(1)解: ( ) 1 ln ( 0)f x x a x x    , ( ) 1 af x x    . ①若 0a„ ,则 ( ) 0f x  , ( )f x 在 (0, ) 内单调递增; ②若 0a  ,则 ( )f x 在 (0, ) 内单调递增,且 ( ) 0f a  , 当 (0, )x a 时, ( ) 0f x  ;当 ( , )x a  时, ( ) 0f x  , ( )f x 在 (0, )a 内单调递减,在 ( , )a  内单调递增. 综上所述,当 0a„ 时, ( )f x 在 (0, ) 内单调递增;当 0a  时, ( )f x 在 (0, )a 内单调递减, 在 ( , )a  内单调递增. (2)证明:当 1a  时, ( ) 1 ln  f x x x. 由(1)知 ( ) (1) 0f x f … , ln 1x x „ ,当且仅当 1x  时,等号成立, 令  *, 2x n n N n  … , ln 1n n   , 3 3 ln 1 1 1 1 ( 1) 1 n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  . 从而 3 ln2 1 1 2 2 2 3    , 3 ln3 1 1 3 3 3 4    … 3 ln 1 1 1 n n n n n     , 累加可得 3 3 3 ln2 ln3 ln 1 1 2 2 3 3 2 1 n n n n         , 1 1 1 2 1 2n     , 3 3 3 ln2 ln3 ln 1 2 2 3 3 2 n n n        ,证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单调性和证明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 理解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 22、23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 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 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2.已知曲线 2cos , : 2sin , x C y      ( 为参数),设曲线C经过伸缩变换 , 1 2 x x y y       得到曲线C , 以直角坐标中的原点O为极点, 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 (2)若 ,A B是曲线C 上的两个动点,且OA OB ,求 2 2|OA OB 的最小值. 【答案】(1) 2 2 1 3sin     ;(2) 16 5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曲线C 的普通方程,再把它化成极坐标方程得解; (2)设  1,A   , 2 , 2 B       ,求出 2 2| | | |OA OB 2 20 94 sin 2 4    ,再求函数的最 小值得解. 【详解】解:(1)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 2 2 4x y  , 曲线C 的普通方程为 2 2(2 ) 4x y  ,即 2 2 1 4 x y  , 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 2 23 sin 4    ,即 2 2 1 3sin     . (2)设  1,A   , 2 , 2 B       , 2 2 2 2 1 2 2 2 4 4| | | | 1 3sin 1 3cos OA OB            2 20 16 9 54 sin 2 4     , 所以,当 sin 2 1   时, 2 2| | | |OA OB 取到最小值 16 5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方程、普通方程和极坐标方程的互化,考查极坐标方程的最值问 题的求解,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已知函数 ( ) | 2 | | 2 |f x x x    ,M 为方程 ( ) 4f x  的解集. (1)求M ; (2)证明:当 ,a b M , | 2 2 | | 4 |a b ab „ . 【答案】(1) { | 2 2}M x x   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题得 ( 2)( 2) 0x x   ,解不等式即得解; (2)利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得证. 【详解】(1)解: ( ) | 2 | | 2 | | ( 2) ( 2) | 4f x x x x x        … , 当且仅当 ( 2)( 2) 0x x   时,等号成立, 即当且仅当 2 2x   时,等号成立, 方程 ( ) 4f x  的解集 { | 2 2}M x x    . (2)证明:要证 | 2 2 | | 4 |a b ab „ , 只需证 2 2(2 2 ) (4 )a b ab „ , 即证 2 2 2 24 16 4 0a b a b   „ , 只需证    2 24 4 0a b   , ,a b MQ , 2 4a  , 2 4b „ , 从而    2 24 4 0a b   ,证毕.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三角不等式,考查不等式的证明,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 理解掌握水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