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 MB
  • 2021-06-16 发布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1.若直线的倾斜角为60°,则直线的斜率为 (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因为直线的倾斜角为,所以直线的斜率,故选A.‎ ‎2.在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前5项之和的值为( )‎ A. 108 B. 90 C. 72 D. 24‎ ‎【答案】B ‎【解析】‎ 由于,所以,应选答案A.‎ 点睛:解答本题的简捷思路是巧妙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然后整体代换前项和中的,从而使得问题的解答过程简捷、巧妙.当然也可以直接依据题设条件建立方程组进行求解,但是解答过程稍微繁琐一点.‎ ‎3.经过点,的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 )‎ A. 2 B. C. D. 2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两点式得直线方程为=,即x+5y-27=0,令y=0得x=27.故选D.‎ 考点:求直线方程及截距.‎ ‎4.在中,,,,则的大小为(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已知利用正弦定理,利用大边对大角可求为锐角,即可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得到答案.‎ ‎【详解】在中,因为,,,‎ 由正弦定理,可得,‎ ‎∵,可得,所以为锐角,∴.‎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大边对大角,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在解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考查了转化思想,属于基础题.‎ ‎5.方程x2+y2+ax+2ay+2a2+a-1=0表示圆,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B. ‎ C. (-2,0) D. ‎ ‎【答案】D ‎【解析】‎ 方程为 +(y+a)2=1-a- 表示圆,则1-a->0,-2<a<. 答案 D ‎6.如图所示,在正方体中,,分别是,的中点,则直线与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通过平移将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同一个起点E,得到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三角形中再利用余弦定理求出此角即可.‎ ‎【详解】如图,取AD的中点G,‎ 连接EG,GF,∠GEF为直线AD1与EF所成的角 设棱长为2,则EG=,GF=1,EF=‎ cos∠GEF=,‎ 故选C.‎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基础题.‎ ‎7.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则的值为( )‎ A. 16 B. 8 C. -8 D.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可得,可得.‎ ‎【详解】∵,,‎ ‎∴,解得,‎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性质,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8.设,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点在椭圆上,且,则(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若为坐标原点可得,从而可求得,根据,可得轨迹为圆,为直径,从而求得结果.‎ ‎【详解】若为坐标原点,即为中点,则 ‎ ‎ 又 在以点为圆心的圆上,且为直径 ‎ 本题正确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轨迹方程求解椭圆中的角度问题,关键是能够利用长度关系确定点的轨迹为圆.‎ ‎9.与直线和圆都相切的半径最小的圆的方程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圆的圆心坐标为,半径为,过圆心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为,所求圆的圆心在此直线上,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所求圆的半径为,设所求圆的圆心为,且圆心在直线的左上方,则,且,解得(不符合题意,舍去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 故选C.‎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0.已知点,圆:,点为在圆上一点,点在轴上,则的最小值为( )‎ A. 7 B. 8 C. 9 D.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转化为在轴上找一点,使得到点和点距离之和最小问题,只需作关于轴的对称点,连接,则与轴交点即为点.半径即为的最小值.‎ ‎【详解】由题意知,圆的方程化为:;‎ 所以,圆心,半径为1;‎ 如图所示,作点关于轴的对称点;‎ 连接,交圆与点,交轴与点,则的值最小;‎ 否则,在轴上另取一点,连接,,,‎ 由于与关于轴对称,所以,;‎ 所以,;‎ ‎(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故的最小值为;‎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属于作图题,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问题,属于基础题 ‎11.如图,在平面四边形中,,,,将其沿对角线折成四面体,使平面平面,若四面体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的中点就是球心,求出球的半径,即可得到球的表面积.‎ ‎【详解】解:由题意,四面体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和都是直角三角形,‎ 所以的中点就是球心,所以,球的半径为:,‎ 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故选B.‎ ‎【点睛】本题是基础题,考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的求法,找出外接球的球心,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为椭圆:的下顶点,,在椭圆上,若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为直线的倾斜角,若,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已知设M(x,),N(x,),ø代入椭圆方程,得N(b,),由α为直线ON的倾斜角,得tanα,由此能求出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OP在y轴上,且平行四边形中,MN∥OP,‎ ‎∴M、N两点的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M,N两点关于x轴对称,MN=OP=a,‎ 可设M(x,),N(x,),ø 代入椭圆方程得:|x|b,得N(b,),‎ α为直线ON的倾斜角,tanα,,‎ ‎∴,‎ ‎∴e.‎ ‎∴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离心率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互平行的直线斜率之间的关系,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3.椭圆焦距长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得椭圆的a,b,由c==,即可得到焦距2c.‎ ‎【详解】椭圆=1的a=3,b=2,‎ 可得c==,‎ 即有椭圆的焦距为2c=2,‎ 故答案:2.‎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和性质,主要是椭圆的焦距的求法,注意运用椭圆的基本量的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已知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若,则实数的值为______.‎ ‎【答案】-11‎ ‎【解析】‎ ‎【分析】‎ 化圆的方程为标准方程,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弦长和半径的关系列方程求出的值.‎ ‎【详解】圆:化为标准方程是;‎ 则圆心,半径为(其中);‎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 化简得,‎ 解得.‎ 故答案为:-11.‎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问题,也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应用问题,是中档题.‎ ‎15.已知的角对边分别为,若,且的面积为,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由题得因为的面积为,所以因为,所以故填.‎ ‎16.设为数列的前项和,,则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首先利用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进一步利用前项和公式求出结果.‎ ‎【详解】设为数列的前项和,①‎ 当时,解得,‎ 当时,②‎ ‎①-②得,即(常数),‎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则(首项符合通项).‎ 故,‎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数列的递推关系式的应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转换能力及思维能力,属于中档题型.‎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17.已知直线.‎ ‎(1)若,求实数的值;‎ ‎(2)当时,求直线与之间的距离.‎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两直线垂直可知两直线斜率之积为-1,或一条斜率为0,另一条斜率不存在;(2)由两直线平行可知斜率相等,由此求得a值,通过两直线的系数可求得直线间的距离 试题解析:(1)由知,解得; ……4‎ ‎(2)当时,有解得, ……8‎ ‎,即,距离为.……10‎ 考点:两直线平行垂直的判定及直线间的距离 ‎18.已知椭圆的焦点在轴上,两个焦点与上顶点组成一个正三角形,且右焦点到右顶点的距离为1.‎ ‎(1)求椭圆的方程;‎ ‎(2)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求.‎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 ‎(1)利用已知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得到椭圆方程.‎ ‎(2)将直线方程与椭圆联立,利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转化求解即可.‎ ‎【详解】(1)椭圆的焦点在轴上,两个焦点与上顶点组成一个正三角形,‎ 且右焦点到右顶点的距离为1.‎ 可得:.‎ 故椭圆的方程为;‎ ‎(2)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可得直线方程为:,‎ 联立,设 , ‎ 所以,‎ ‎.‎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椭圆方程的求法,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设而不求思想方法的应用,是中档题.‎ ‎19.如下图,为对某失事客轮进行有效援助,现分别在河岸选择两处、用强光柱进行辅助照明,其中、、、在同一平面内.现测得长为100米,,,,.‎ ‎(1)求△的面积;‎ ‎(2)求船的长.‎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可得,所以;(2)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得,在中,由余弦定理得,可得在中,.‎ 试题解析:(1)由题意,,,得,‎ ‎∴,‎ ‎∴(平方米).‎ ‎(2)由题意,,,‎ 在△中,,即,‎ ‎∴,‎ 在△中,‎ ‎,‎ 在△中,.‎ 故船长米.‎ 考点: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20.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平面 ‎,且是的中点.‎ ‎(1)求证:平面;‎ ‎(2)求多面体的体积.‎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取AD的中点N,连接MN、NF.由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结合已知条件,证出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EM∥FN,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出EM∥平面ADF;(2)利用,可得多面体的体积.‎ ‎(1)证明:取AD的中点N,连接MN,NF.‎ 在△DAB中,∵M是BD的中点,N是AD的中点,‎ ‎∴MN∥AB,MN,‎ 又∵EF∥AB,EF,‎ ‎∴MN∥EF,且MN=EF.‎ ‎∴四边形MNEF为平行四边形,则EM∥FN,‎ 又∵FN⊂平面ADF,EM⊄平面ADF,‎ 故EM∥平面ADF;‎ ‎(2)解:∵∠ABD=90°,EB⊥平面ABCD,EF∥AB,AB=2,EB,EF=1,BC,‎ ‎∴多面体ABCDEF的体积V=VF﹣ABD+VF﹣BED+VE﹣BDC ‎().‎ ‎21.已知圆C的圆心C在直线上.‎ 若圆C与y轴的负半轴相切,且该圆截x轴所得的弦长为,求圆C的标准方程;‎ 已知点,圆C的半径为3,且圆心C在第一象限,若圆C上存在点M,使为坐标原点,求圆心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分析】‎ 根据圆心在直线上,可设圆心,再根据圆C与y轴负半轴相切得,弦长为列方程可解得,从而可得圆C的标准方程;‎ 根据可得点M的轨迹为圆,记为圆D,再根据圆C和圆D有公共点列式可解得.‎ ‎【详解】解:因为圆C的圆心在直线上,所以可设圆心为 因为圆C与y轴负半轴相切,所以,半径,‎ 又因为该圆截学轴所得弦的弦长为,‎ 所以,解得,‎ 因此,圆心为,半径 所以圆C的标准方程为 圆C的半径为3,设圆C的圆心为,由题意,‎ 则圆C的方程为 又因为,,设 则,整理得,‎ 它表示以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记为圆D,‎ 由题意可知:点M既在圆C上又在圆D上,即圆C和圆D有公共点.‎ 所以,且 所以,即,解得,‎ 解得 所以圆心C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时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方程的思想,考查了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属中档题.有关直线和圆相交所得的弦长,一方面可以利用联立直线的方程和圆的方程,解方程组求得交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求解,这样求解运算量较大.另一个方面可以先求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然后利用来求得.‎ ‎22.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并且经过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若直线与圆:相切,并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当,且满足时,求面积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出椭圆方程,根据题意列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2)可设直线方程为,根据其与圆相切可得,联立方程组可得 ‎,根据韦达定理求出和,,所以整理可得,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得,换元设,则,最后再根据均值不等式求出面积的取值范围.‎ 试题解析:(1)设椭圆方程为,‎ 由条件有解得,.‎ ‎∴椭圆的方程为:.‎ ‎(2)依题结合图形知直线的斜率不为零,‎ ‎∵直线即与圆:相切,‎ ‎∴得.‎ 设,,‎ 由 消去整理得,‎ 得.‎ 又,点到直线距离,‎ ‎∴‎ ‎,‎ ‎.‎ ‎,令,则,‎ ‎∴,‎ ‎∴,∴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椭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的标准方程与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考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属于难题.求椭圆方程,通常用待定系数法,根据焦点位置设出方程,列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解,研究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设而不解,根据韦达定理进行整体代换,本题的难点是面积的表示和最后函数值域的求解,面积分解为两个同底的三角形面积和,建立面积的函数关系后,通过换元,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范围,这是这类问题最常用的策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