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00 KB
  • 2021-06-16 发布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教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 年高考数学(理)一轮复习讲义:集合与常用逻 辑用语 一、考点突破 本讲涉及考点主要包括:元素与集合;集合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运算的基 本性质;逻辑连接词“且、或、非”的概念;命题与充要条件. 课标的具体要求是: 1.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3.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4. 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5. 了解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含义. 6.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7. 了解“若 p 则 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 关系. 8.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纵观近一两年年高考试题,本讲知识没有单独的题目,而是把集合与逻辑的思想贯穿于 其他题目中,大多有 1~2 个小题(选择或填空),基本为简单题,以集合与逻辑为背景命制 选择题的压轴题是一个新的特点. 二、重难点提示 1. 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 判断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 3. 写出简单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对含 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一、知识脉络图 二、知识点拨 1. 在集合问题的解答中,注意集合间的关系和空集、全集是否考虑. 2. 充要条件的判定一定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对于集合的有关“新定义”问题,要充分理解“新定义”的关键点、核心语言,不受 非核心语言的影响. 能力提升类 例 1 若集合 ,集合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 p q p q p  ∀ →→  ∃ →  ∧ → ∧  → ∨ → ∨  ¬ → ¬ 全 称 量 词 全 称 命 题量 词 存 在 量 词 特 称 命 题 且 逻 辑 连 接 词 或 非 ( 否 定 ) p q p q q p p q p q p q  ⇒ ⇔ → ⇒ ⇔  ⇔ ⇔ 是 的 充 分 条 件 充 要 条 件 是 的 必 要 条 件 是 的 充 要 条 件 p q q p p q q p  ↔ →   ¬ ¬ ↔ ¬ ¬   原 命 题 “ 若 则 ” 逆 命 题 “ 若 则 ” 四 种 命 题 否 命 题 “ 若 则 ” 逆 否 命 题 “ 若 则 ” { }2| 1 0,A x x ax x R= + + = ∈ { }1,2B = A B⊆ a 围. 一点通:由 可知,A 的可能情况为四种,分别针对 A 的各种情况,来考虑方程的 解的情况,则不难得出相应的 a 的取值范围。注意 的情况. 分 四种情况(有些无解)讨论. 答案: . ∵A 是 B 的子集, 故知集合 A 可能为 ,{1},{2},{1,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 ,知 及 均不可能,因而 或 。 当 时,即方程 没有实数解,故知 ,即 。 当 时,即方程有两个相等的根 1,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可知, ,即 。 综上所述,所求 的范围是 。 点评:(1)分类讨论一定要注意分类标准的统一和前后一致;本题中,可以按集合中 元素的个数来分类,即按元素个数为 0、1、2 分为三类. (2)注意空集、端点是否可以取得,本题中 不合题意. 例 2 已 知 为 全 集 , , 求 . 一点通:熟悉常见不等式的解法,注意在比较对数大小时,把任意一个数写成对数的形 式 : , 这 里 , 还 要 注 意 对 数 函 数 的 定 义 域 , 可 求 得 . 答案: . 点评:(1)比较大小是各类考试常见题型,要注意定义域和单调性,合理应用不等式 的性质. (2)注意把要比较的数或式分类:正与负;正数中大于 1 与小于 1;负数中是否小于 -1. (3)求补集时,要注意是求在哪一个集合中的补集. 综合运用类 例 3 集合 ,A 是 S 的一个子集,当 时,若有 且 , 则称 为 A 的一个“孤立元素”,写出 S 的无“孤立元素”的四元子集. 一点通:分类讨论:无“孤立元素”的四元子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四个连续的数字; 另一类是四个元素分为两组,每一组的两个数字为相邻的数字. 答案: , . 将 S 的 4 元子集 A 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A={a,b,c,d}.A 没有孤立元素,那么如果 a=0 或者 d=5,必须 b=1 或者 c=4,否则 0 或 5 就是孤立元素。a=0,b=1 时,如果没有孤立 2a = A B⊆ A = ∅ { } { } { }1 ; 2 ; 1,2 ;A A A A= = = = ∅ [ )2,2− ∅ 121 =⋅ xx }2{=A }2,1{=A ∅=A }1{ ∅=A 012 =++ axx 042 <−a 22 <<− a }1{=A a−=+11 2−=a a )2,2[− R }2)3(log|{},2)3)(3(log|{ 3 1 3 1 −≥−=−−−= xxAxxxA }12 5|{ ≥+= xxB B)AC( R ∩ log N aN a= 2 1 3 12 log 3 − − =    [ ) ( ]6,3 ; 2,3A B= − = − { }( ) 3RC A B = { }0,1,2,3,4,5S = x A∈ 1x A− ∉ 1x A+ ∉ x { }0,1,2,3 { }1,2,3 4, { }2,3 4,5, { }0,1,3 4, { }0,1,4,5 { }1,2,4,5 元素,c,d 必须是相连的数字。有 3 种方法取 c,d。同样如果 c=4,d=5,也有 3 种方法去 a,b。考虑到重复计算的一种,所以有 5 种办法去取 a,b,c,d 使 a=0 或者 d=6,而且没 有孤立元素。如果 a 0,d 4.则只有 。因此总共无孤立元素的 4 元子集有 6 个。 它们是:{0,1,2,3},{0,1,3,4}{0,1,4,5}{1,2,4,5}{2,3,4,5}{1,2,3,4} 点评:(1)分类讨论是解决集合问题的重要的方法,分类时一定要注意有一个统一的 分类标准. (2)注意全面考察问题,不要漏掉每一种可能的情况. 例 4 已知: 若 是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 的取值范围. 一点通:本题有两种解题思路:一是把 和 分别用集合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充分而 不必要条件与子集的关系得到结果;二是直接用 和子集关系得到结果. ; . 答案: . 点评:(1)解答充要条件与集合的问题时,一定要搞清楚条件与集合中真子集和子集 的关系,充分不必要条件对应真子集,充分条件对应子集,充要条件对应集合相等. (2)注意从多角度考察问题,把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恰当地运用到集合问题中,例如 . 思维拓展类 例 5 若命题 x2+ax+1<0“ ”是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一点通:注意 和 的区别与联系,前者是求 的最小 值问题,后者是求 的最大值问题.故该命题可等价为 . 答案: . 点评:(1)在讨论有关命题的问题中,一定要分清条件中是“恒成立”还是“能成 立”,即分清其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它们的标志是“对任意 ”和“存在 ”. (2)等价转换是数学解题的关键,完成转换的条件是对题目的全面理解和对数学知识 的“有机联想”.比如:二次函数 恒成立 ; 能成立 . 例 6 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___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① ; ②若 ,则 ; ③ , 与 均为非负数; ④命题“存在奇数 ,使得 被 4 除,余数不等于 1 或 3”的否定. 一点通:这是一道很常见的试题,对于②你能想到多少种解法? 命题②的证明思路: 思路一:证明它的逆否命题; ∀ ∃ 2( ) 0( 0)f x ax bx c a= + + > > 2 4 0b ac⇔ ∆ = − < 2( ) 0( 0)f x ax bx c a= + + < > 2 4 0b ac⇔ ∆ = − > ≠ ≠ { }1,2,3,4 ( )2 2: 4 6, : 2 1 0 0 ,p x q x x a a− ≤ − + − ≥ > p¬ q a p¬ q " " " "p q q p¬ ⇒ ⇔ ¬ ⇒ : 4 6 :| 4 | 6 2 10p x p x x x− ≤ ⇒ ¬ − > ⇔ < − >或 ( )2 2: 2 1 0 0 1 1q x x a a x a x a− + − ≥ > ⇔ ≤ − ≥ +或 (0,3]p q a¬ ⇒ ⇒ ∈ p q q p⇒ ⇔ ¬ ⇒ ¬“ ” “ ” 2, 1 0x R x ax∃ ∈ + + <使 , ( ) 0x R f x∃ ∈ <使 , ( ) 0x R f x∀ ∈ <使 ( )f x ( )f x 2 4 0a∆ = − > ( ) ( ), 2 2,−∞ − +∞ 77 ≥ 222 =+ qp 22 ≤+≤− qp Rba ∈∀ , 22 baba ++ 22 baba +− )0( >nn n 思路二:利用不等式; ‘思路三:换元法; 思路四:三角换元; 思路五:利用向量的数量积. 答案:① 或 ,故①为真命题; ②为真命题,证明如下: 证法一:证明它的逆否命题:“若 或 ,则 ”. 由 或 ,得 。所以 。 证法二:由 ,得 , ,即 。 证法三:设 ,则 , , 由 ,得 ,解得 ,即 。 证法四:设 ,则 , 又 ,得 。 证法五:设向量 ,由 ,得 ,即 。 ③ , , 同理可证 ,故正确。 ④命题的否定为:“对任意的奇数 ,使得 被 4 除,余数等于 1 且 3”。因为 任意奇数 被 4 除,余数等于 1 或 3,不可能既等于 1 又等于 3。故④不正确。 所以,真命题的序号有①②③。 点评:此题的亮点在于对于命题②的判断,有多种方法,通过对不同解法的探讨可以让 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例 3 已 知 集 合 对 于 , , 定 义 A 与 B 的 差 为 A 与 B 之间的距离为 (Ⅰ)当 n=5 时,设 ,求 ; (Ⅱ)证明: ,且 ; (Ⅲ)证明: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一点通: 答案: (Ⅰ)解: =(1,0,1,0,1) 7777 >⇔≥ 77 = 2−<+ qp 2>+ qp 222 ≠+ qp 2−<+ qp 2>+ qp 222 1)(2 1])()[(2 1 222222 =×>+≥++−=+ qpqpqpqp 222 ≠+ qp 222 qppq +≤ 2222 222 qppqqp +≤++ 4)(2)( 222 =+≤+∴ qpqp 22 ≤+≤− qp tqp =+ 222 2 tpqqp =++ 22 2 −= tpq pqqp 222 ≥+ 222 ≤−t 22 ≤≤− t 22 ≤+≤− qp θθ sin2,cos2 == qp )sin(2)cos(sin2 ϕθθθ +=+=+ qp 1)sin(1 ≤+≤− ϕθ 22 ≤+≤− qp ),(),1,1( qpba == |||||,cos||||||| babababa ⋅≤><⋅⋅=⋅ 22|| 22 =+⋅≤+ qpqp 22 ≤+≤− qp Rba ∈∀ , 04 3)2( 2222 ≥++=++ bbababa 022 ≥+− baba )0( >nn n n 1 2{ | ( , , ), {0,1}, 1,2, , }( 2)n n iS X X x x x x i n n= = ∈ = ≥… , … 1 2( , , )nA a a a= … 1 2( , , ,)n nB b b b S= ∈… 1 1 2 2(| |,| |, | |);n nA B a b a b a b− = − − −… 1 ( , ) | | n i i i d A B a b = = −∑ (0,1,0,0,1), (1,1,1,0,0)A B= = ( , )d A B , , ,n nA B C S A B S∀ ∈ − ∈有 ( , ) ( , )d A C B C d A B− − = , , , ( , ), ( , ), ( , )nA B C S d A B d A C d B C∀ ∈ 0 1 i i i i i i a ba b a b =− =  ≠ ( 0 1 , 1 1 , 0 1 , 0 0 , 1 0 )A B− = − − − − − =3. (Ⅱ)证明:设 因为 ,所以 从而 由题意知 当 时, 当 时, 所以 (Ⅲ)证明:设 记 ,由(Ⅱ)可知 所以 中 1 的个数为 k, 中 1 的个数为 , 设 是使 成立的 的个数,则 , 由此可知, 三个数不可能都是奇数,即 三个数中至少有一 个是偶数. 点评:(1)本题属于新概念及应用新概念解决问题的题型,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要求很高,要在深刻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灵活解决问题. (2)(Ⅰ)、(Ⅱ)考查的是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可以直接应用概念解决问题,(Ⅲ)可 以考虑用反证法. 1. 集合与命题、集合与充要条件、命题与充要条件的关系要理解到位:一个命题是真命 题,条件是结论的充分条件;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条件是结论的必要条件.集合中 的真子集对应充分不必要条件;子集对应充分条件等. 2. 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要掌握其基本格式:命题: 的否定: ;命题: 的否定: . 1. 弄清命题是全称命题还是特称命题是正确写出命题否定的关键,要注意命题的否定与 否命题的关系,当命题 p 的真假不好判断时,可以考虑判断非 p 的真假,当原命题的真假不 好判断时,可以考虑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2. 充要条件的判定是本讲的重点,要十分重视充要条件和命题的关系与集合的包含关系 之间的联系. , ( )x M p x∀ ∈ 0 0, ( )x M p x∃ ∈ ¬ 0 0, ( )x M p x∃ ∈ , ( )x M p x∀ ∈ ¬ ( , ) 0 1 1 1 0 1 0 0 1 0d A B = − + − + − + − + − 1 2 1 2 1 2( , , , ), ( , , , ), ( , , , )n n n nA a a a B b b b C c c c S= ⋅⋅⋅ = ⋅⋅⋅ = ⋅⋅⋅ ∈ , {0,1}i ia b ∈ {0,1}( 1,2, , )i ia b i n− ∈ = ⋅⋅⋅ 1 1 2 2( , , )n n nA B a b a b a b S− = − − ⋅⋅⋅ − ∈ , , {0,1}( 1,2, , )i i ia b c i n∈ = ⋅⋅⋅ 0ic = i i i i i ia c b c a b− − − = − 1ic = (1 ) (1 )i i i i i i i ia c b c a b a b− − − = − − − = − 1 ( , ) ( , ) n i i i d A C B C a b d A B = − − = − =∑ 1 2 1 2 1 2( , , , ), ( , , , ), ( , , , )n n n nA a a a B b b b C c c c S= ⋅⋅⋅ = ⋅⋅⋅ = ⋅⋅⋅ ∈ ( , ) , ( , ) , ( , )d A B k d A C l d B C h= = = 0 (0,0, 0) nS= ⋅⋅⋅ ∈ ( , ) ( , ) (0, ) ( , ) ( , ) (0, ) ( , ) ( , ) d A B d A A B A d B A k d A C d A A C A d C A l d B C d B A C A h = − − = − = = − − = − = = − − = ( 1,2, , )i ib a i n− = ⋅⋅⋅ ( 1,2, , )i ic a i n− = ⋅⋅⋅ l t 1i i i ib a c a− = − = i 2h l k t= + − , ,k l h ( , ), ( , ), ( , )d A B d A C d B C (答题时间:60 分钟) 一、选择题: 1. 方程 有一个实根是 的 条件 A. 充要 B. 充分不必要 C. 必要不充分 D. 既不必要也不充分 2. 同时满足(1) (2)若 则 的非空集合 M 有 A. 16 个 B. 15 个 C. 7 个 D. 6 个 3. 集合 ,则 A.    B.    C.    D. 4. 已知集合 , , 则 的值为 A. 4 B. 3 C. 2 D. 1 5. 已知 则使 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B. C. D. 6. 已知命题 : , ;命题 : .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 命题 是真命题 B. 命题 是真命题 C. 命题 是真命题 D. 命题 是假命题 7.(江苏高考)设集合 , , 若 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 8.(广东高考).设 是整数集 的非空子集,如果 有 ,则称 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 若 , 是 的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 且 有 有 ,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 A. 中至少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的 B. 中至多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的 C. 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乘法是封闭的 D. 中每一个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 9.(陕西高考)设集合 M={y|y= x— x|,x∈R},N={x||x— |< ,i 为虚数单位,x∈R}, 则 M∩N 为 A.(0,1) B.(0,1] C.[0,1) D.[0,1] 二、填空题 10. 若 , 命 题 “ 是 偶 数 , 则 必 定 同 为 奇 数 或 偶 数 ” 的 逆 否 命 题 },,)2(2|),{( 222 RyxmyxmyxA ∈≤+−≤= },,122|),{( RyxmyxmyxB ∈+≤+≤= ,φ≠∩ BA , ,a b S∀ ∈ ab S∈ , , ,a b c T∀ ∈ xyz V∈ ,T V ,T V ,T V ,T V 2cos 2sin 1 i 2 2 3 1 0ax x+ − = 9 4a = − { }1.2.3.4.5M ⊆ a M∈ 6 a M− ∈ { } { }2( , ) 1 , , R , ( , ) 1, RM x y y x x y N x y x y= = − ∈ = = ∈ M N = { }(1,0) { }0 1y y≤ ≤ { }1,0 ∅ { } { }2| 2 3 0 , | ,A x x x B x x a b A B R= − − > = − ≤ =若 { }| 3 4A B x x= < ≤ a b+ , , ,a b c R∈ a b> ac bc> c b c a > 2 2 a b c c > 2 2a b> p x R∃ ∈ 5cos 4x = q 2, 1 0x R x x∀ ∈ − + > p q且 p q¬且 p q¬ 且 p q¬ ¬或 S Z S T V Z T V Z= ; , , ,abc T x y z V∈ ∀ ∈ ,a b Z∈ a b+ ,a b 为 . 11. 设 若 ,则 . 12. 设全集 ,则 . 13.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 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 已 知 集 合 T 是 方 程 的 解 集 , ,且 ,试求 的值. 15. 设 ,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 围. 16. 已知集合 ,若 ,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7. 已知命题 q:集合 , ,则 . (Ⅰ)若命题 q 为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Ⅱ)若命题 p: , ,试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使得命题 p,q 有 且只有一个为真命题. { } { }21,2,3,4 | 5 0S M x S x x p= = ∈ − + =且 { }1,4SC M = p = { } { } { }2,3,5 , 5 ,2 , 5UU A a C A= = − = a = | , , , ,a b c abcM x x a b c R Ma b c abc   = = + + + ∈ =    则 2 20( 4 0)x px q p q+ + = − > { } { }1,3,5,7,9 , 1,4,7,10A B= = T A T B T= ∅ = , ,p q { } { }2 2| 4 0 , |M x x N x x ax x a= − > = − ≥ − M N M= a { } ( ){ }2| 1 , | 3 3 0,M x x a N x x a x a a R= − < = − + + > ∈ M N R= a { }2| 1 0,A x x ax x R= + + = ∈ { }| 0B x x= > A B = ∅ 1( ) 2 xf x −= ( ) 2f a < 一、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答 案 C C A A C C 7.当 时,集合 A 是以(2,0)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集合 B 是在两条平行线之 间, ,因为 此时无解;当 时, 集合 A 是以(2,0)为圆心,以 和 为半径的圆环,集合 B 是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必 有 .又因为 8.A;因为 ,故必有 或 ,不妨设 ,则令 ,依题意对 , 有 ,从而 关于乘法是封闭的;(其实到此已经可以选 A 了,但为了严谨,我们往下 证明可以有一个不封闭以及可以两个都封闭),取 ,则 为所有负整数组成的集合, 显然 封闭,但 显然是不封闭的,如 ;同理,若 奇数 , 偶数 ,显然两者都封闭,从而选 A. 9. C ,所以 ; 因为 ,所以 ,即 ,又因为 R,所以 , 即 ;所以 ,故选 C. 二、填空题 10. 已知 ,若 一个是偶数,一个是奇数,则 不是偶数; 11.6; 12.8 或 2; 13. . 三、解答题 14. ,由韦达定理可得: . 15. , ,由 ,故 a 的取 值范围是 . 16. , , 0m ≤ m 2 2 1 2(1 2) 022 m m m − − + = − + > ,φ≠∩ BA 0m > 2 m m 2 2 1 2 2 2 2 m m m m − − ≥ − ≤   2 1 2 12 m −∴ ≤ ≤ + 2m 1, 2 12 2m m≤ ∴ ≤ ≤ + T V Z= 1∈ T 1∈V 1∈ T 1c = ,a b T∀ ∈ ab T∈ T T N= V T V ( 1) ( 2) 2 V− × − = ∉ {T = } {V = } 2 2| cos sin | | cos2 | [0,1]y x x x= − = ∈ [0,1]M = 1| | 2x i − < | | 2x i+ < | ( ) | 2x i− − < x∈ 1 1x− < < ( 1,1)N = − [0,1)M N = ,a b Z∈ ,a b a b+ { }4,0,4− { }4,10T = 14; 40p q= − = { }| 2 2M x x x= < − >或 { }| ( )( 1) 0N x x a x= − − ≥ M N M M N= ⇒ ⊆ [ ]2,2− { }| 1 1M x a x a= − < < + { }| ( )( 3) 0N x x a x= − − > 由 . 17. (Ⅰ)即方程 无根或无正根 ; ( Ⅱ ) , 结 合 ( Ⅰ ) 可 得 a 的 取 值 范 围 是 . 1 3 2 41 3 aM N R aa − <= ⇒ ⇒ < < + > 2 1 0x ax+ + = 2 4 0 0a a− < − <或 ( )2,a⇒ ∈ − +∞ 1( ) 2 2 3 52 af a a −< ⇒ < ⇒ − < < ( ] [ )3, 2 5,−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