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6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7.3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七章
不等式
ZUIXINKAOGANG
最新考纲
1.
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
2
.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
(
小
)
值问题
.
NEIRONGSUOYIN
内容索引
基础
知识
自主学习
题型分类
深度
剖析
课时作业
1
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PART ONE
知识梳理
ZHISHISHULI
(1)
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
:
.
(2)
等号成立的条件:
当且仅当
时
取等号
.
2.
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
a
2
+
b
2
≥
(
a
,
b
∈
R
).
a
>0
,
b
>0
a
=
b
2
ab
2
以上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
a
=
b
.
3.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设
a
>0
,
b
>0
,
则
a
,
b
的算术平均数
为
,
几何平均数为
,
基本
不等式
可
叙述
为
两个
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
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
x
>0
,
y
>0
,
则
(1)
如果积
xy
是定值
p
,
那么当且仅当
时
,
x
+
y
有
最
值
.(
简记:积
定
和
最小
)
(2)
如果和
x
+
y
是定值
p
,
那么当且仅当
时
,
xy
有
最
值
.(
简记:和定
积
最大
)
x
=
y
x
=
y
小
大
1.
若两个正数的和为定
值
,
则
这两个正数的积一定有最大值吗?
提示
不一定
.
若这两个正数能
相等
,
则
这两个数的积一定有最大值;若这两个正数不
相等
,
则
这两个正数的积无最大值
.
【
概念方法微思考
】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
请在括号中打
“√”
或
“×”
)
基础自测
JICHUZICE
1
2
3
4
5
6
(3)(
a
+
b
)
2
≥
4
ab
(
a
,
b
∈
R
).(
)
×
×
√
×
×
√
1
2
3
4
5
6
(6)
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
.
设
x
>0
,
y
>0
,
且
x
+
y
=
18
,
则
xy
的最大值
为
A.80
B.77 C.81 D.82
√
1
2
3
4
5
6
3
.
若
把总长为
20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
场地
,
则
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
___
m
2
.
1
2
3
4
5
6
解析
设矩形的一边为
x
m
,
面积
为
y
m
2
,
当且仅当
x
=
10
-
x
,
即
x
=
5
时
,
y
max
=
25.
25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
2
3
4
5
6
题组三 易错自纠
√
1
2
3
4
5
6
即当
f
(
x
)
取得最小值
时
,
x
=
3
,
即
a
=
3
,
故
选
C.
√
6.
若正数
x
,
y
满足
3
x
+
y
=
5
xy
,
则
4
x
+
3
y
的最小值是
A.2
B.3 C.4 D.5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故
4
x
+
3
y
的最小值为
5.
故选
D.
2
题型分类 深度剖析
PART
TWO
题型一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命题点
1
配凑法
例
1
(1)
已知
0<
x
<1
,
则
x
(4
-
3
x
)
取得最大值时
x
的值为
___.
多维探究
解析
∵
x
>1
,
∴
x
-
1>0
,
命题点
2
常数代换法
√
解析
由题意可
得
,
a
1
=
q
,
∴
a
1
·
q
m
-
1
·(
a
1
·
q
n
-
1
)
2
=
(
a
1
·
q
3
)
2
,
即
q
m
·
q
2
n
=
q
8
,
即
m
+
2
n
=
8.
当且仅当
m
=
2
n
时
,
即
m
=
4
,
n
=
2
时
,
等号
成立
.
命题点
3
消元法
√
解析
∵
a
2
-
b
+
4
≤
0
,
∴
b
≥
a
2
+
4
,
∴
a
+
b
≥
a
2
+
a
+
4.
当且仅当
a
=
2
,
b
=
8
时取等号
.
故选
B.
(1)
前提:
“
一正
”“
二定
”“
三相等
”.
(2)
要根据式子的特征灵活
变形
,
配
凑出积、和为常数的
形式
,
然后
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
(3)
条件最值的求解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消元法;二是将条件灵活
变形
,
利用
常数
“
1
”
代换的方法;三是配凑法
.
思维升华
A.8
B.9 C.12 D.16
√
当且仅当
a
+
1
=
2(
b
+
c
)
,
即
a
=
1
,
b
+
c
=
1
时
,
等号
成立
.
故选
B.
A.2
B.3 C.4 D.6
√
解析
∵
a
,
b
,
c
都是
正数
,
且
a
+
b
+
c
=
2
,
∴
a
+
b
+
c
+
1
=
3
,
且
a
+
1>0
,
b
+
c
>0.
题型二 基本不等式的综合应用
多维探究
命题点
1
基本不等式与其他知识交汇的最值问题
√
解析
根据题意,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
即
a
2
+
b
2
=
9
,结合基本不等式,
命题点
2
求参数值或取值范围
A.2
B.4
C.6
D.8
√
即正实数
a
的最小值为
4
,
故
选
B.
求参数的值或范围:观察题目
特点
,
利用
基本不等式确定相关成立
条件
,
从而
得参数的值或范围
.
思维升华
√
解析
由
△
ABC
的面积为
2
,
当且仅当
b
=
2
,
c
=
4
时
,
等号成立
,
故
选
C.
√
解析
由函数
f
(
x
)
=
ax
2
+
bx
,
得
f
′
(
x
)
=
2
ax
+
b
,
由函数
f
(
x
)
的图象在点
(
1
,
f
(1
))
处的切线斜率为
2
,
所以
f
′
(1)
=
2
a
+
b
=
2
,
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
抽象
,
用
数学的语言表达
问题
,
用
数学的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
.
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景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确定参数、计算求解、检验结果、改进
模型
,
最终
解决实际问题
.
核心素养之数学建模
HEXINSUYANGZHISHUXUEJIANMO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
例
某
厂家拟在
2019
年举行促销
活动
,
经
调查
测算
,
该
产品的年销售量
(
即该厂的年产量
)
x
万件与年促销费用
m
万元
(
m
≥
0)
满足
x
=
3
-
(
k
为常数
)
,
如果
不
搞促销
活动
,
则
该产品的年销售量只能是
1
万件
.
已知
2019
年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投入为
8
万元
.
每生产
1
万件该产品需要再投入
16
万
元
,
厂家
将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每件产品年平均成本的
1.5
倍
(
产品成本包括固定投入和再投入两部分资金
).
(1)
将
2019
年该产品的利润
y
万元表示为年促销费用
m
万元的函数;
解
由
题意
知
,
当
m
=
0
时
,
x
=
1
,
∴
1
=
3
-
k
⇒
k
=
2
,
(2)
该厂家
2019
年的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
时
,
厂家
的利润最大?
∴
y
≤
-
8
+
29
=
21
,
y
max
=
21(
万元
).
故该厂家
2019
年的促销费用投入
3
万元
时
,
厂家
的利润最大为
21
万元
.
素养提升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目标函数的
表达式
,
建立数学模型
,
再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函数的最值
.
3
课时作业
PART
THREE
A.3
B.4
C.6
D.8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且仅当
x
=
±2
时
,
等号成立
,
故
选
B.
基础
保分练
A.
x
=
y
B.
x
=
2
y
C.
x
=
2
且
y
=
1
D.
x
=
y
或
y
=
1
解析
∵
x
>0
,
y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
知
,
正数
a
,
b
满足
a
+
b
=
1
,
4.
若
a
>0
,
b
>0
,
lg
a
+
lg
b
=
lg(
a
+
b
)
,
则
a
+
b
的最小值为
A.8
B.6
C.4
D.2
解析
由
lg
a
+
lg
b
=
lg(
a
+
b
)
,
得
lg(
ab
)
=
lg(
a
+
b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且仅当
a
=
b
=
2
时等号
成立
,
所以
a
+
b
的最小值为
4
,
故
选
C.
5.
已知函数
f
(
x
)
=
e
x
在点
(
0
,
f
(0
))
处的切线为
l
,
动
点
(
a
,
b
)
在直线
l
上
,
则
2
a
+
2
-
b
的
最小值是
A.4
B.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得
f
′
(
x
)
=
e
x
,
f
(0
)
=
e
0
=
1
,
k
=
f
′
(0)
=
e
0
=
1
.
所以
切线方程为
y
-
1
=
x
-
0
,
即
x
-
y
+
1
=
0
,
∴
a
-
b
+
1
=
0
,
∴
a
-
b
=-
1
,
√
6.
《几何原本》卷
2
的几何代数法
(
以几何方法研究代数问题
)
成了后世西方数学家处理问题的重要
依据
,
通过
这一
原理
,
很多
的代数的公理或定理都能够通过图形实现
证明
,
也
称之为无字证明
.
现有如图所示
图形
,
点
F
在半圆
O
上
,
点
C
在直径
AB
上
,
且
OF
⊥
AB
,
设
AC
=
a
,
BC
=
b
,
则
该图形可以完成的无字证明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7.
设
x
,
y
均为
正数
,
且
xy
+
x
-
y
-
10
=
0
,
则
x
+
y
的最小值是
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
解析
设正项等比数列
{
a
n
}
的公比为
q
(
q
>0
)
,
∵
S
7
-
S
5
=
a
7
+
a
6
=
3(
a
4
+
a
5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得
b
2
+
c
2
-
a
2
=
b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a
2
=
b
2
+
c
2
-
bc
,
∴
a
2
≥
2
bc
-
bc
=
bc
=
3(
当且仅当
b
=
c
时
,
等号
成立
)
,
解析
由题意得
(
a
-
b
)
2
=
(
a
+
b
)
2
-
4
ab
,
代入已知得
(
a
+
b
)
2
=
4(
ab
)
3
+
4
ab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当且仅当
ab
=
1
时取等号
.
11.
已知
x
>0
,
y
>0
,
且
2
x
+
5
y
=
20.
(1)
求
u
=
lg
x
+
lg
y
的最大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
x
>0
,
y
>0
,
当且仅当
2
x
=
5
y
时
,
等号
成立
.
此时
xy
有最大值
10.
∴
u
=
lg
x
+
lg
y
=
lg(
xy
)
≤
lg 10
=
1.
∴
当
x
=
5
,
y
=
2
时
,
u
=
lg
x
+
lg
y
有最大值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
x
>0
,
y
>0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
某人准备在一块占地面积为
1 800
平方米的矩形地块中间建三个矩形温室大
棚
,
大
棚周围均是宽为
1
米的小路
(
如图所示
)
,
大
棚占地面积为
S
平方米
,
其中
a
∶
b
=
1
∶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试用
x
,
y
表示
S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
由
题意可得
xy
=
1
800
,
b
=
2
a
,
则
y
=
a
+
b
+
3
=
3
a
+
3
,
(2)
若要使
S
的值
最大
,
则
x
,
y
的值各为多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 808
-
240
=
1
568
,
即
x
=
40
时等号
成立
,
S
取得最大
值
,
所以当
x
=
40
,
y
=
45
时
,
S
取得最大值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令
f
′
(
x
)
=
0
,
则
x
=
40
,
当
0<
x
<40
时
,
f
′
(
x
)>0
;
当
x
>40
时
,
f
′
(
x
)<0.
所以当
x
=
40
时
,
S
取得最大
值
,
此时
y
=
4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技能提升练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2
a
-
c
)cos
B
=
b
cos
C
,
由正弦定理得
(2sin
A
-
sin
C
)cos
B
=
sin
B
cos
C
,
∴
2sin
A
cos
B
=
sin
C
cos
B
+
sin
B
cos
C
=
sin(
B
+
C
)
=
sin
A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a
2
+
c
2
-
ac
≥
2
ac
-
ac
=
ac
,
∴
ac
≤
16
,
当且仅当
a
=
c
时等号成立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B
,
D
,
E
,
C
共线,
∴
m
+
n
=
1
,
λ
+
μ
=
1
,
则
x
+
y
=
m
+
n
+
λ
+
μ
=
2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拓展冲刺练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当
q
=
1
时,
a
p
+
1
=
a
p
·
a
1
=
2
a
p
,
∴
数列
{
a
n
}
是首项为
2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
S
n
-
1
=
2
n
-
2
,
S
n
-
1
·(
S
n
-
1
+
2)
=
(2
n
-
2)·2
n
,
当且仅当
2
n
=
16
,即
n
=
4
时,等号成立,
f
(
n
)
min
=
30.
相关文档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88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10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基础保分强化2021-06-1529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84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87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11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580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二2021-06-1166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仿真模拟卷三2021-06-1165页
-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第二编 专题2021-06-101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