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9.41 K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三 推理与证明
高考理数
考点一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考点清单
考向基础
考向突破
考向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例
(2018山东淄博部分学校摸底考试,10)《聊斋志异》中有这样一首诗:
“挑水砍柴不堪苦,请归但求穿墙术.得诀自诩无所阻,额上坟起终不悟.”
在这里,我们称形如以下形式的等式具有“穿墙术”:2
=
,3
=
,4
=
,5
=
,则按照以上规律,若8
=
具有“穿墙
术”,则
n
=
( )
A.35 B.48 C.63 D.80
解析
根据规律得3=1
×
3,8=2
×
4,15=3
×
5,24=4
×
6,
……
,所以
n
=7
×
9=63,选C.
答案
C
考点二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考向基础
1.直接证明
综合法
分析法
定义
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公理、定理等,经过一系列的
推理论证
,最后推导出所要证
明的结论
成立
从
要证明的结论
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
充分条件
,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实质
由因导果
执果索因
框图表示
P
⇒
Q
1
Q
1
⇒
Q
2
…
Q
n
⇒
Q
Q
⇐
P
1
P
1
⇐
P
2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文字语言
因为
……
所以
……
或由
……
得
……
要证
……
只需证
……
即证
……
反证法:假设原命题
不成立
(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
推理,最后得出
矛盾
,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
明方法叫反证法.
2.间接证明
考向突破
考向一 直接证明
例1
已知
x
+
y
+
z
=1,求证:
x
2
+
y
2
+
z
2
≥
.
证明
∵
x
2
+
y
2
≥
2
xy
,
x
2
+
z
2
≥
2
xz
,
y
2
+
z
2
≥
2
yz
,
∴2
x
2
+2
y
2
+2
z
2
≥
2
xy
+2
xz
+2
yz
,
∴3
x
2
+3
y
2
+3
z
2
≥
x
2
+
y
2
+
z
2
+2
xy
+2
xz
+2
yz
,
即3(
x
2
+
y
2
+
z
2
)
≥
(
x
+
y
+
z
)
2
,
∵
x
+
y
+
z
=1,∴(
x
+
y
+
z
)
2
=1,
∴3(
x
2
+
y
2
+
z
2
)
≥
1,即
x
2
+
y
2
+
z
2
≥
.
考向二 间接证明
例2
(2019河北衡水第十三中学模拟,18)已知△
ABC
的内角
A
,
B
,
C
对应的
边分别为
a
,
b
,
c
,三边互不相等,且满足
b
2
<
ac
.
(1)比较
与
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
(2)求证:
B
不可能是钝角.
解析
(1)结论:
<
.
证明如下:要证
<
,只需证
<
.
由题意知
a
,
b
,
c
>0,则只需证
b
2
<
ac
.因为
b
2
<
ac
是已知条件,
所以
<
.
(2)证明:假设
B
是钝角,则cos
B
<0,
而cos
B
=
>
>
>0,
这与cos
B
<0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
B
不可能是钝角.
考点三 数学归纳法
考向基础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
n
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归纳奠基)证明当
n
取第一个值
n
=
n
0
(
n
0
∈N
*
)时,命题成立.
(2)(归纳递推)假设
n
=
k
(
k
≥
n
0
,
k
∈N
*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
n
=
k
+1
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以上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从
n
0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
n
都成立.
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注意:(1)两个步骤缺一不可.(2)初始值
n
0
不一定是1.(3)证明当
n
=
k
+1时命题
成立一定会用到归纳假设(即假设
n
=
k
(
k
≥
n
0
,
k
∈N
*
)时命题成立).解题时要
特别注意从
n
=
k
到
n
=
k
+1增加了哪些项或减少了哪些项.
考向突破
考向 数学归纳法
例
(2019辽宁抚顺第十中学期中,21)已知数列{
a
n
}的前
n
项和为
S
n
,且
a
1
=1,
S
n
=
n
2
a
n
(
n
∈N
*
).
(1)试求
S
1
,
S
2
,
S
3
,
S
4
,并猜想
S
n
的表达式;
(2)证明你的猜想.
解析
(1)∵
a
1
=1,
S
n
=
n
2
a
n
(
n
∈N
*
),
∴
S
1
=
a
1
=1,
S
2
=1+
a
2
=4
a
2
⇒
a
2
=
,
∴
S
2
=
S
1
+
a
2
=1+
=
.
S
3
=
S
2
+
a
3
=9
a
3
⇒
a
3
=
,
∴
S
3
=
S
2
+
a
3
=
+
=
=
=
.
S
4
=
S
3
+
a
4
=16
a
4
⇒
a
4
=
,
∴
S
4
=
S
3
+
a
4
=
+
=
=
.
猜测:
S
n
=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
①当
n
=1时,
S
1
=
=1,猜测显然正确.
②假设当
n
=
k
(
k
≥
1,
k
∈N
*
)时,
S
k
=
.
由
S
k
=
k
2
a
k
可得
=
k
2
a
k
,∴
a
k
=
.
当
n
=
k
+1时,
S
k
+1
=
S
k
+
a
k
+1
=(
k
+1)
2
a
k
+1
⇒
+
a
k
+1
=(
k
+1)
2
a
k
+1
⇒
a
k
+1
=
,
∴
S
k
+1
=
S
k
+
a
k
+1
=
+
=
=
.
∴当
n
=
k
+1时,猜测也是正确的.
由①②知,对一切
n
(
n
∈N
*
)都有
S
n
=
.
方法 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的应用
1.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
方法技巧
例
(1)(2018湖北孝感模拟,7)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
l
=2π
r
,二维
测度(面积)
S
=π
r
2
,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
S
=4π
r
2
,三维测度(体
积)
V
=
π
r
3
,应用合情推理,若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
V
=8π
r
3
,则其
四维测度
W
=
( )
A.2π
r
4
B.3π
r
4
C.4π
r
4
D.6π
r
4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下面的单位分数三角形,单位分数是分子为
1,分母为正整数的分数,根据前6行的规律,第7行的第3个数是
.
……
……
……
……
解析
(1)二维空间中,圆的一维测度(周长)
l
=2π
r
,二维测度(面积)
S
=π
r
2
,(π
r
2
)'=
2π
r
,三维空间中,球的二维测度(表面积)
S
=4π
r
2
,三维测度(体积)
V
=
π
r
3
,
'=4π
r
2
,四维空间中,“超球”的三维测度
V
=8π
r
3
,∵(2π
r
4
)'=8π
r
3
,
∴“超球”的四维测度
W
=2π
r
4
,故选A.
(2)易知第7行的第一个数和最后一个数都是
,第2个数加
要等于
,所以
第2个数是
,同理第3个数加
等于
,故第3个数是
.
答案
(1)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