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1 M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综述】
导数研究超越方程
超越方程是包含超越函数的方程,也就是方程中有无法用自变数的多项式或开方表示的函数,与超越方程相对的是代数方程.超越方程的求解无法利用代数几何来进行.大部分的超越方程求解没有一般的公式,也很难求得解析解.
在探求诸如,方程的根的问题时,我们利用导数这一工具和数形结合的数思想就可以很好的解决.
此类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是:
1、构造函数,并求其定义域.
2、求导数,得单调区间和极值点.
3、画出函数草图.
4、数形结合,挖掘隐含条件,确定函数图象与轴的交点情况求解.
【典例指引】
例1.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
(1)求实数的值;
(2)设,其导函数为,若的图象交轴于两点且,设线段的中点为,试问是否为的根?说明理由.
【思路引导】
(1)先求导数,再根据,解得,最后列表验证(2)即研究是否成立,因为,利用,得,所以=0,转化为.其中,最后利用导数研究函数单调性,确定方程解的情况
(2)由(1)知函数.
∵函数图象与轴交于两个不同的点,( ),
∴,.
两式相减得
.*
.
下解.即.
令,∵,∴,即.
令,.
又,∴,
∴在上是増函数,则,
从而知,故,即不成立.
故不是的根.*
例2.设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令,其图象上任意一点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当时,方程在区间内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导】
(1)先求导数然后在函数的定义域内解不等式和的区间为单调增区间, 的区间为单调减区间;(2)先构造函数再由以其图象上任意一点为切点的切线的斜率恒成立,知导函数恒成立,再转化为求解;(3)先把握有唯一实数解,转化为有唯一实数解,再利用单调函数求解.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研究方程的根、不等式的恒成立和导数的几何意义,属于难题.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的步骤:①确定函数的定义域;②对求导;③令,解不等式得的范围就是递增区间;令,解不等式得的范围就是递减区间.
例3.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中有且只有两个整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导】
(1)求出,分两种情况讨论,分别令 得增区间,令得减区间;(2) ,令,利用导数研究其单调性,结合零点定理可得结果.
试题解析:
(1),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在单调递减;
(2)依题意, ,
令,则,*
令,则,即在上单调递增.
又,,
存在唯一的,使得.
当, 在单调递增;
当, 在单调递减.
,,,
且当时,,
又, ,.*
故要使不等式解集中有且只有两个整数,的取值范围应为.
【同步训练】
1.已知函数(),且的导数为.
(Ⅰ)若是定义域内的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若方程有3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导】
(Ⅰ)只需,即恒成立,求出即可得结果;(Ⅱ)原方程等价于,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可得结果.
令,解得或.
列表得:
1
0
0
增
极大值
减
极小值
增
由表可知当时, 取得极大值;
当时, 取得极小值.
又当时,,,此时.*
因此当时,;当时,;当时, ,因此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切线为轴.(1)求实数的值;(2)令,若存在不相等的两个实数满足,求证: .
【思路引导】
(1)对函数求导,由题可设切点坐标为,由原函数和切线的斜率为可得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值;(2)由题知,可构造去绝对值后的函数,利用导数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判断的单调性,再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判断出的单调性,最后可令
,利用单调性可得结论.
且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
当时, ,*
记,
记函数的导函数为,则
3.已知函数(),.
(1)若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恰好也是图象的切线.
①求实数的值;
②若方程在区间内有唯一实数解,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当时,求证:对于区间上的任意两个不相等的实数, ,都有成立.
【思路引导】
(1)①首先求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 , ,又因为切点为,所以切线方程为,于是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函数图象相切,于是可以根据直线与抛物线相切进行解题;②问题转化为方程在区间内有唯一实数解,参变量分离得,设, ,研究的单调性、极值,转化为直线与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当时, 在上单调递增, 在
上单调递增,设,则, ,于是问题转化为,构造函数,通过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可以求出的取值范围.
∵,∴, ,函数单调递增, , ,函数单调递减,
∵, ,且时, ,
∴;
证明:(2)不妨设,则, ,
∴可化为
∴
设,即,∴在上单调递减,
∴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
∵,∴,
从而,当时,命题成立.
4.已知函数.
(1)设,
①记的导函数为,求;
②若方程有两个不同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在上存在一点使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导】
(1)①对进行求导,将代入可得的值;②对进行二次求导,判断的单调性得其符号,从而可得的单调性,结合图象的大致形状可得的取值范围;(2)将题意转化为,令,题意等价于在上的最小值小于0,对进行求导,对导函数进行分类讨论,判断单调性得其最值.
(2)由题可得,∴,∴,
令,则在上的最小值小于0,
又,
1,当时,即, 在上递减,所以,解得;
2,当即, 在递增,∴解得;
3,当,即,此时要求又,
所以,
所以此时不成立,
综上或.*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运用:求考查函数与方程的联系单调区间最值,同时考查不等式的存在性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问题,正确求导是解题的关键.在正确求导的基础上,利用导数与的关系得到函数的单调区间,也是在高考中的必考内容也是基础内容;注意存在性问题与恒成立问题的区别.
5.已知函数.
(1)试确定的取值范围,使得函数在上为单调函数;
(2)若为自然数,则当取哪些值时,方程在上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并求出相应的实数的取值范围.
【思路引导】
(1)先求函数导数,根据导函数零点确定函数单调区间,再根据为某个单调区间的子集得的取值范围,(2)结合三次函数图像确定的取值范围:当,且时,方程在上有可能有三个不等实根,再根据端点值大小确定实数的满足的条件: ,最后解不等式可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只需满足即可.
因为,且,
因而,
所以,即,*
综上所述,当,且时,满足题意,此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6.已知函数,且直线是函数的一条切线.
(1)求的值;
(2)对任意的,都存在,使得,求的取值范围;
(3)已知方程有两个根,若,求证: .
【思路引导】
(1)对函数求导, ,设直线与函数相切与点,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可得, ,解得,求出;(2)对任意的 ,都存在,使得,只需要的值域是值域的子集,利用导数的方法分别求、的值域,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3)根据题意得,两式相减得, ,所以
,令,则,则,令,对求导,判断的单调,证明.
(2) 由(1)得,所以,当, 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当, 时, , ,当时, ,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当时, ,依题意得 ,所以,解得.
(3) 依题意得,两式相减得,所以,方程可转化为
7.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求在上的最大值的表达式;
(2)若时,方程在上恰有两个相异实根,求实根的取值范围;
(3)若,,求使的图象恒在图象上方的最大正整数.
【思路引导】
(1)先求函数导数,根据定义域以及 取值分类讨论导函数是否变号,确定函数单调性,进而确定函数最值,(2)作差函数,求导得原函数先减后增,因此要有两个相异实根,需极小值小于零,两个端点值大于零,解不等式可得的取值范围; (3)实际为一个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先转化为对应函数最值问题(利用导数求差函数最小值),再研究最小值恒大于零问题,继续求导研究函数单调性,并结合零点存在定理限制或估计极点范围,最后范围确定最大正整数.
试题解析:
(1) 时,,;
①当时,,在上为增函数,此时,
②当时,,在上为增函数,
故在上为增函数,此时
③当时,,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
若,即时,故在上为增函数,在上为减函数,
此时
若,即时,在上为增函数,则此时,
综上所述:
(2),,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恰有两个相异实根,
,
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8.设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函数有两个零点,求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的值;
(3)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比较与0的大小.
【思路引导】
(1)先求函数导数,再求导函数零点 ,根据定义域舍去,对进行讨论, 时,,单调增区间为.时,有增有减;(2) 函数有两个零点,所以函数必不单调,且最小值小于零 ,转化研究最小值为负的条件:,由于此函数单调递增,所以只需利用零点存在定理探求即可,即取两个相邻整数点代入研究即可得的取值范围,进而确定整数值,(3)根据,所以只需判定大小,由可解得,代入分析只需比较大小, 设,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可得最值,即可判定大小.
(3)证明:因为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由(1)知.
不妨设,则,.
两式相减得,
即.
所以.因为,
点睛: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1) 构造差函数.根据差函数导函数符号,确定差函数单调性,利用单调性得不等量关系,进而证明不等式.(2)根据条件,寻找目标函数.一般思路为利用条件将求和问题转化为对应项之间大小关系,或利用放缩、等量代换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