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8.00 KB
- 2021-06-1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
【考纲要求】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3.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5.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6.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知识网络】
推
理
与
证
明
归纳
推
理
证
明
合情推理
演绎推理
数学归纳法
综合法
分析法
直接证明
类比
间接证明
反证法
【考点梳理】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407426 知识要点】
考点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推理的概念
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事实(或假设)得出一个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叫做推理.从结构上说,推理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已知的事实(或假设)叫做前提,一部分是由已知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
2.合情推理
根据已有的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称为合情推理.
合情推理又具体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两类:
(1)归纳推理: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归纳推理简称归纳.
(2)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3.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简言之,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它包括:
(1)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
(2)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3)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的判断.
要点诠释: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区别与联系
(1)从推理模式看:
①归纳推理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2)从推理的结论看:
①合情推理所得的结论不一定正确,有待证明。
②演绎推理所得的结论一定正确。
(3)总体来说,从推理的形式和推理的正确性上讲,二者有差异;从二者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角度考虑,它们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合情推理的结论需要演绎推理的验证,而演绎推理的内容一般是通过合情推理获得的;演绎推理可以验证合情推理的正确性,合情推理可以为演绎推理提供方向和思路.
考点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1.综合法
(1)定义: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综合法是一种由因索果的证明方法,又叫顺推法.
(2)综合法的思维框图:
用表示已知条件,为定义、定理、公理等,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则综合法可用框图表示为:
.........
2.分析法
(1) 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断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法或执果索因法.
(2)分析法的思维框图: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3.反证法
(1)定义: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了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2)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的一般步骤:
①分清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②做出与命题结论相矛盾的假设.
③由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应用演绎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的结果.
④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做的假定不真,于是原结论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原命题为真.
考点三: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取第一个值时结论正确;
(2)假设当时结论正确,证明时结论也正确,
由(1)(2)确定对时结论都正确。
要点诠释:
1.在证明过程中
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不能说明结论的普遍性.在第一步中,考察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考察几个正整数,即使命题对这几个正整数都成立,也不能保证命题对其他正整数也成立;
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递推的依据,但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只有把第一步和第二步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普遍性的结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
初始值的选取:
初始值就是我们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根据题目不同,初始值不一定从开始。如,证明不等式,初始值应从开始.
必须把要把归纳假设用上一次或者多次:
在由假设时命题成立,证明时命题也成立,必须把要把归纳假设用上一次或者多次。必须把归纳假设“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推导出“时命题也成立”是第二步的关键,只有通过归纳假设的使用,才达到由n=k的情况递推到n=k+1的情况,保证了命题的传递性。此处变形的方法较多,要在不同题型中逐步去体会,如证明整除问题、几何问题等。
【典型例题】
类型一: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例1.在数列中,a1=1,且,计算a2,a3,a4,并猜想的表达式.
【思路点拨】根据递推关系依次把n的值代入就可以.
【解析】,,,
猜想:.
【总结升华】本题是由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先把部分的情况都写出来,然后寻找规律,概括出整体的情况,是典型的归纳推理.
举一反三:
【变式1】图(a)、(b)、(c)、(d)为四个平面图形
(1)数一数,每个平面图各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它们将平面各分成了多少个区域?
(2)推断一个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关系.
【解析】(1)各平面图形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如下表:
平面图形
顶点数()
边数()
区域数()
a
3
3
2
b
8
12
6
c
6
9
5
d
10
15
7
(2)观察:3+2-3=2;8+6-12=2;6+5-9=2;10+7-15=2.
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顶点数、边数、区域数之间的关系为:.
【变式2】平面中有n个圆,每两个圆都相交于两点,每三个圆都无公共点,它们将平面分成块区域,有,,,……,则的表达式是 .
【答案】
例2.在三角形中有下面的性质:
(1)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中位线等于第三边的一半,且平行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个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4)三角形的面积,(为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
请类比写出四面体的有关性质.
【思路点拨】利用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观察四面体的结构,比较二者的内在联系,从而类比出四面体的相似命题,提出猜想.
【解析】
(1) 四面体的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大于第四个面的面积;
(2) 四面体的中位面的面积等于第四个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平行于第四个面;
(3) 四面体的六个二面角的平分面交于一点,且这个点是四面体的内切球的球心;
(4) 四面体的体积,(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为四面体的内切球半径).
【总结升华】
1. 把平面几何的问题类比立体几何的问题,常常有如下规律:
(1)平面中的点类比为空间中的线;
(2)平面中的线类比为空间中的面;
(3)平面中的区域类比为空间中的空间区域;
(4)平面中的面积类比成空间中的体积.
2. 培养学生面对陌生情景的问题时,能从运用知识点,方法体系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的解题策略.
举一反三:
【变式1】在Rt△ABC中,若∠C=90°,则cos2A+cos2B=1,则在立体几何中,给出四面体性质的猜想.
【解析】考虑到平面中的图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我们在空间选取有3个面两两垂直的四面体,且三个面与面所以成的二面角分别是,,.
于是,把“在Rt△ABC中,若∠C=90°,则cos2A+cos2B=1”类比到四面体,我们猜想:三棱锥中,若三个侧面、、两两互相垂直且分别与底面所成的角为,,,则.
【变式2】由图1有面积关系:,则由图2有体积关系:________.
【答案】
类型二: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例3.已知a,b是正实数,求证:
【证明一】分析法
要证,只要证
即证,即证.
显然成立,所以
【证明二】综合法
(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所以
举一反三:
【变式1】求证:.
【证明】 待证不等式的左端是3个数和的形式,右端是一常数的形式,而左端3个分母的真数相同,由此可联想到公式,转化成能直接利用对数的运算性质进行化简的形式.
∵,
∴左边
∵,
∴.
【变式2】若求证:.
【证明】由,得,
即 (*)
另一方面,要证,
即证,
即证,
化简,得.
∵上式与(*)式相同.
所以,命题成立.
例4.已知a+b+c>0,ab+bc+ca>0,abc>0,求证:a,b,c>0
【证明】假设a≤0
若a<0,∵abc>0,∴bc<0
又由a+b+c>0,则b+c>-a>0
∴ab+bc+ca=a(b+c)+bc<0 ,与题设矛盾
若a=0,则与abc>0矛盾,
∴必有a>0
同理可证:b>0,c>0
举一反三:
【变式1】在锐角三角形ABC中,求证:
【证明】∵在锐角三角形ABC中,,
∴,
∵在内正弦函数单调递增,
∴,即
同理,,
∴
例5.设二次函数中的、、均为奇数,
求证:方程无整数根.
【思路点拨】由于要证明的结论与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明显,直接由条件推出结论的线索不够清晰,所以可考虑用反证法.对于本题可通过奇偶数分析得出结论.
【证明】假设方程 有整数根,则成立,
所以.
因为为奇数,所以也为奇数,且与都必须为奇数.
因为已知、为奇数,又为奇数,
所以为偶数,这与为奇数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总结升华】反证法适宜证明“存在性”、“唯一性”,带有“至少有一个”或“至多有一个”等字样的数学问题.
举一反三:
推理与证明、数学归纳法407426 例5】
【变式1】若都为实数,且,,,
求证: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假设都不大于0,则,,,
所以
又
.
因为,,,,
所以,
所以,这与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命题成立.
类型三:数学归纳法
(2018 江苏高考)已知集合X={1,2,3},Yn={1,2,3,…,n)(n∈N*),设Sn={(a,b)|a整除b或b整除a,a∈X,B∈Yn},令f(n)表示集合Sn所含元素的个数.
(1)写出f(6)的值;
(2)当n≥6时,写出f(n)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思路点拨】(1)f(6)=6+2++=13;
(2)根据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分类讨论,即可证明结论.
【解析】:(1)f(6)=6+2++=13;
(2)当n≥6时,f(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n=6时,f(6)=6+2++=13,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6)时,结论成立,那么n=k+1时,Sk+1在Sk的基础上新增加的元素在(1,k+1),(2,k+1),(3,k+1)中产生,分以下情形讨论:
1)若k+1=6t,则k=6(t﹣1)+5,此时有f(k+1)=f(k)+3=(k+1)+2++,结论成立;
2)若k+1=6t+1,则k=6t,此时有f(k+1)=f(k)+1=k+2+++1=(k+1)+2++,结论成立;
3)若k+1=6t+2,则k=6t+1,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4)若k+1=6t+3,则k=6t+2,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5)若k+1=6t+4,则k=6t+3,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6)若k+1=6t+5,则k=6t+4,此时有f(k+1)=f(k)+2=k+2+++2=(k+1)+2++,结论成立.
综上所述,结论对满足n≥6的自然数n均成立.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数学归纳法,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归纳是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2018 赫章县校级模拟)设数列满足
(1) 当时,求并由此猜测的一个通项公式;
(2) 当时,证明对所有的,有
.
【解析】(1)由得,由得
由得,由此猜想
(2) 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1时,,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那么
也就是说,当时,
由可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均有.
由及可得:
对,有
【变式2】已知,又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 .
(1) 求数列的前n项和及通项;
(2) 若,试比较与;与;与的大小,猜测与()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证明;
【解析】(1)由, 可求得:,
∴,
∴为等差数列,且首项,公差
∴,即,
∴当时,,
当时,,
∴.
(2);, ;
, ∴.
猜测:.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验证,时成立.
②假设n=k时,成立.
即成立,等价于.
则当时,
∴
∴
即时,成立.
由①,②可得对任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