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4.85 KB
  • 2021-06-16 发布

【数学】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辽宁省部分重点高中 2021 届高三上学期 12 月联考数学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设集合  2 1A x x   ∣ ,  2 3 4 0B x x x     ,则 A B  ( ) A. 4,1 B. 2,1 C. 1, D. 2,1 2.“ xQ ”是“ xZ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复数 2 1 2 (1 ) iz i   的虚部为( ) A. 1 2 B. 1 2  C. 1 2 i D. 1 2 i 4.若 tan 3  ,则 sin 2cos 3sin cos       ( ) A. 1 10 B. 4 5  C. 2 5 D. 3 10  5.已知向量 (2,4)a  , (1, )b n ,若 //a b   ,则 3a nb   ( ) A.8 B.12 C. 4 5 D. 5 6.函数   2ln 2 xf x x   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7.朱载堉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虽然贵为藩王世子,却自幼俭朴敦本,聪颖好学,遂 成为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对文艺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下十二平均律, 亦称“十二等程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的音程按频率比例分成十二等份,也就是说,半单 比例应该是 1 122 ,如果 12 音阶中第一个音的频率是 F ,那么第二个音的频率就是 1 122 F ,第 三个单的频率就是 2 122 F ,第四个音的频率是 3 122 F ,……,第十二个音的频率是 11 122 F ,第 十三个音的频率是 12 122 F ,就是 2F .在该问题中,从第二个音到第十三个音,这十二个音 的频率之和为( ). A. 2F B. 12 12 1 2 11 2 F  C. 1 12 1 2 1 F  D. 1 12 1 12 2 2 1 F  8.如图,在四面体 ABCD 中, 3AB CD  , 11AC BD  , 2 3AD BC  , ABC△ 的重心为O ,则 DO  ( ). A.2 B. 4 3 C. 8 3 D.3 二、选择题 9.已知命题 : 0p x  , ln 0x  ,则( ). A. p 是真命题 B. : 0p x   , ln 0x  C. p 是真命题 D. : 0p x   , ln 0x  10.已知函数 2( ) 2cos 3sin 2 ( 0)f x x x     ,若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有 A. ( )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 ,012 2 k k       Z B.函数 ( ) 2y f x  在 0, 上有且只有两个零点 C.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3 6k k k         Z D.将函数 2sin 2 1y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 12  个单位长度,可得到 ( )f x 的图象 11.已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2, E , F 分别是 1AA , 1CC 的中点,过 E , F 的平面 与该正方体的每条棱所成的角均相等,以平面 截该正方体得到的截面为底面, 以 1B 为顶点的棱锥记为棱锥  ,则( ) A.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4 3 B.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4 3  C.棱锥  的体积为 3 D.棱锥  的体积为 3 2 12.已知双曲线 2 2 2 2: 1( 0, 0)x yC a ba b     与直线 y kx 交于 A , B 两点,点 P 为C 上 一动点,记直线 PA , PB 的斜率分别为 PAk , PBk , C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1 2,F F .若 1 4PPA Bk k  ,且C 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 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a  B.C 的离心率为 6 2 C.若 1 2PF PF ,则 1 2PF F△ 的面积为 2 D.若 1 2PF F△ 的面积为 2 5 ,则 1 2PF F△ 为钝角三角形 第Ⅱ卷 三、填空题 13.已知函数 2 , 0( ) ( 3), 0 x xf x f x x      ,则 (6)f  ______. 14.已知直线 l 与直线 2 0x y   平行,且与曲线 2ln 1y x x    相切,则直线 l 的方程 是______. 15.若 0m  , 0n  , 3 1m n mn   ,则 m n 的最小值为______ 16.已知直线 3 7 0x y   与椭圆 2 2 2 1(0 3)9 x y bb     相交于 ,A B 两点,椭圆的两个焦 点分别是 1 2,F F ,线段 AB 的中点为 (1,2)C ,则 1 2CF F△ 的面积为______ 四、解答题 17.(1)化简: 01 1 3 2 43 4 9 2 18 log 8 log 27 0.064 16 817           (2)已知 2 3m  , 2 5n  ,求 12log 20(用 ,m n 表示). 18.在① 3a c b  且 22sin 3sin sinB A C ,② 2 2(sin sin ) sin sin sinA C B A C   , ③ ABC△ 的面积  2 2 23 4 a c b S   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到下面问题中,并作 答. 问题:在 ABC△ 中,内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且______. (1)求sin B ; (2)若 2a c ,且 ABC△ 的面积为 2 3 ,求 ABC△ 的周长.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9.设正项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 1 1a  ,且 1 2 1n n nS S S    . (1)证明:数列 nS 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⑵已知 1 4 1n n b S   ,数列 nb 的前 n 项的和为 nT ,若 4 4 n n n n T ST S          对一切 *nN 恒成立,求  的取值范围. 20.如图,在四棱锥 P ABCD 中,底面 ABCD 是正方形,侧面 PAD 是边长为 2 的正三 角形, PD CD ,点 E 为线段 PC 的中点,点 F 是 AB 上的点. (1)当 F 为 AB 中点时,证明:平面 DEF  平面 PCD (2)当 1 3AF AB  时,求二面角C DF E  的余弦值. 21.已知函数 ( ) ( 1)e xf x x  (1)求 ( )f x 的最值; (2)若 ( ) e lnxf x x x a    对 (0, )x 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22.抛物线 2: 2 ( 0)C x py p  的焦点为 F ,过 F 且垂直于 y 轴的直线交抛物线 C 于 ,M N 两点,O 为原点, OMN△ 的面积为 2. (1)求拋物线 C 的方程. (2) P 为直线  0 0: 0l y y y  上一个动点,过点 P 作拋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A B , 过点 P 作 AB 的垂线,垂足为 H ,是否存在实数 0y ,使点 P 在直线 l 上移动时,垂足 H 恒 为定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 0y 的值,并求定点 H 的坐标. 参考答案 1.D 因为  4 1B x x   ∣ ,所以  2 1A B x x    ∣ . 2.B 因为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所以“ xQ ”是“ xZ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B 2 1 2i 1 2i 11(1 ) 2i 2z ii       ,则 z 的虚部为 1 2  . 4.A sin 2cos tan 2 1 3sin cos 3tan 1 10           5.C 因为 //a b   ,所以 2 1 4n   , 2n  , 所以3 (4,8)a nb   ,故 3 4 5a nb   . 6.A 2 2( ) ln ln ( )2 2 x xf x f xx x         , ( )f x 为奇函数. 2 4( ) ln ln 12 2 xf x x x         , ( )f x 在定义域内为减函数,故选 A. 7.D 由题意知,第二个音到第十三个音的频率分别为 1 2 3 12 12 12 12 122 ,2 ,2 , ,2F F F F ,显然 以 上 12 个 数 构 成 了 以 1 122 F 为 首 项 , 以 1 122 为 公 比 的 等 比 数 列 , 故 其 和 为 121 12 1 12 1 1 12 12 1 122 1 2 2 1 2 2 1 F F            . 8.C 如图,将四面体 ABCD 还原到长方体 AEBH GCFD 中,易知四面体 ABCD 的棱 是长方体 AEBH GCFD 的面对角线, 则 2 2 2 2 2 2 2 2 2 3 ( 11) (2 3) 42 2 AB AC BCDE EA EB EC          连接 EF 交 BC 于 M ,连接 AM ,则 AM 为 BC 边的中线, ABC△ 的重心 O 为 AM 靠近 M 的三等分点.把长方体的对角面 AEFD 单独画出,如图,记 P 为 AM 和 ED 的交点. 因为 ADP△ ∽ MEP△ ,且 2PD AP AD PE MP EM    ,所以 P 为 AM 靠近 M 的三等分点, 即重心O 与 P 点重合,故 2 8 3 3OD PD ED   9.AD 当 1x  时,ln 0x  ;当 0 1x  时,ln 0x  .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 命题,故 AD 10.CD 2( ) 2cos 3sin 2 cos2 3sin 2 1 2sin 2 16f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因为 2 2T    ,所以 1  , 所以 ( ) 2sin 2 16f x x       令 2 ( )6x k k   Z ,得 ( )12 2 kx k    Z , 则 ( ) f x 图象的对称中心为 ,1 ( )12 2 k k       Z ,故 A 错误. 由 ( ) 2 0f x   ,可得 1sin 2 6 2x      , 则 2 26 6x k     或 52 2 ( )6 6x k k     Z , 即 x k 或 ( )3x k k   Z . 所以函数 ( ) 2 0f x   在 0, 上有三个零点 0, 3  , ,故 B 错误. 令 2 2 2 ( )2 6 2k x k k        Z ,得 ( )3 6k x k k       Z , 所以 (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3 6k k k         Z ,故 C 正确. 将 2sin 2 1y x  的图象向左平移 12  个单位长度后, 得到曲线 2sin 2 1 2sin 2 112 6y x x                   ,故 D 正确. 11.AC 因为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2, 所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的直径为 4 4 4 2 3   , 内切球的半径为 1, 所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34 ( 3) 4 33    , 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24 1 4   ,故 A 正确,B 错误. 如图, , , ,M N S T 分别是棱 1 1 1 1, , ,AB BC C D A D 的中点. 因为 EMNFST 在同一个平面内, 并且该平面与正方体的各条棱所成的角均相等, 所以平面 被此正方体所截得的截面图形为正六边形 EMNFST , 边长为 2 . 因为正六边形 EMNFST 的面积 1 2 2 sin 6 3 32 3S      , 1B 到平面 的距离为 4 4 4 32    , 所以棱锥  的体积为 1 3 33  3 3  .故 C 正确. 12.AD 设点  1 1,A x y ,  1 1,B x y  ,  0 0,P x y , 则 2 2 1 1 2 2 1x y a b   ,且 2 2 0 0 2 2 1x y a b   ,两式相减得 2 2 0 1 2 x x a   2 2 0 1 2 y y b  , 所以 2 2 2 0 1 2 2 2 0 1 y y b x x a   . 因为         0 1 0 1 0 1 0 1 1 4PA PB y y y yk k x x x x       , 所以 2 2 1 4 b a  , 1 2 b a  故双曲线C 的渐近线方程为 1 2y x  . 因为焦点 ( ,0)c 到渐近线 1 2y x 的距离为 1, 所以 1 5 c  , 5c  , 所以 2a  , 1b  ,离心率为 5 2 ,故 A 正确,B 错误. 对于 C,不妨设 P 在C 的右支上, 记 2PF t ,则 1 4PF t  . 因为 1 2PF PF ,所以 2 2( 4) 20t t   , 解得 6 2t   或 6 2t    (舍去), 所以 1 2PF F△ 的面积为 1 2 1 1 ( 6 2)( 6 2) 12 2PF PF     , 故 C 不正确. 对于 D,设  0 0,P x y , 因为 1 2 0 0 1 2 5 2 52PF FS c y y    △ ,所以 0 2y  , 将 0 2y  代入 2 2: 14 xC y  , 得 2 0 20x  ,即 0 2 5x  . 由对称性,不妨取 P 的坐标为 (2 5,2) , 则 2 2 2 (2 5 5) 2 3PF     , 2 2 1 (2 5 5) 2 7PF     因为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9 20 49cos 02 2 3 2 5 PF F F PFPF F PF F F          所以 2 1PF F 为钝角,所以 1 2PF F△ 为钝角三角形,故 D 正确. 13.1 (6) (3) (0) 1f f f   . 14. ln 2 2y x   (或 ln 2 2 0x y    ) 2 1 2y x x    ,令 2 1 2 1y x x     , 解得 2x  或 1x   (舍去), 所以切点的坐标为 (2,ln 2) .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 ln 2 2y x   , 即 ln 2 2.y x   15.2 因为 2 2 m nmn      ,所以 2 3 1 3 12 m nmn       . 因为 3 1m n mn   ,所以 2 3 12 m nm n       , 即 23( ) 4( ) 4 0m n m n     , 所以  3( ) 2 ( ) 2 0m n m n     因为 0m  , 0n  ,所以 2m n  , 即 m  n 的最小值为 2, 当且仅当 m n 时取等号,此时 1.m n  16. 2 3 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则 2 2 1 1 2 2 2 2 2 2 19 19 x y b x y b       两式相减,得     2 1 21 2 1 2 1 29 b x xy y x x y y     因为直线 AB 的斜率为 1 3  ,线段 AB 的中点为 (1,2)C 所以 22 1 9 4 3 b   ,得 2 6b  . 因为 3a  ,所以 3c  , 故 1 2CF F△ 的面积为 1 2 2 3 2 32    . 17.解:(1)     1 1 3 4 443 3 4 3 2 364 log 2 3log 3 0.4 2 1 32         原式 194 0.4 2 1 3 72        (2)因为 2 3m  , 2 5n  , 所以 2log 3m  , 2log 5n  . 因为 2 2 2 2 12 2 2 2 2 log 20 log 4 log 5 2 log 5log 20 log 12 log 3 log 4 2 log 3      所以 12 2log 20 2 n m   . 18.解:(1)若选①, 22sin 3sin sinB A C , 22 3b ac  . 3a c b  , 2 2 22 3a c ac b    , 2 2 2 2 2 23 2 2 2 1cos 2 2 2 2 a c b b ac b b acB ac ac ac          , 0 B   , 3sin 2B  若选②, 2 2(sin sin ) sin sin sinA C B A C   , 2 2( )a c b ac    , 2 2 2b a c ac    2 2 2 cos 2 a c bB ac   , 1cos 2 2 acB ac    , 故 3sin 2B  . 若选③,  2 2 23 1 sin4 2 a c b S ac B     ,  2 2 23 2 sina c b ac B    ,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 2 2 2 2 cosa c b a B    , 3 2 cos 2 sinac B ac B   , tan 3B  ,故 3sin 2B  . (2) ABC△ 的面积为 1 sin 2 32 ac B  , 8ac  , 2a c , 2c  , 4a  2 2 2 2 cosb a c ac B   , 2 116 4 2 2 4 122b        , 即 2 3b  故 ABC△ 的周长为 2 4 2 3 6 2 3a b c       . 19.解:(1) 1 2 1n n nS S S    ,  2 1 1n nS S   . 0nS  , 1 1n nS S   1 1 1S a  , 数列 nS 是以 1 为首项,1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 1nS n n     , 2 nS n  . 当 2n  时, 2 2 1 ( 1) 2 1n n na S S n n n       , 当 1n  时, 12 1 1n a   .故 2 1.na n  (2) 2 1 1 1 1 1 1 4 1 4 1 (2 1)(2 1) 2 2 1 2 1n n b S n n n n n              , 1 1 1 1 1 1 1 11 12 3 3 5 2 1 2 1 2 2 1 2 1n nT n n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n n n n T ST S           对一切 *n N 恒成立 4(2 1) 4 2 1 n n nn n n          , 22 17 8 n n n     2 1 1 1 82 17 8 2582 17 2 2 17 n n n n nn n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n  时取等号, 1 25   ,故  的取值范围是 1 ,25    . 20.(1)证明:取 PD 中点G ,连接 AG , EG .  点 E 为 PC 的中点, //EG CD 且 1 2EG CD . F 为 AB 的中点, 1 2AF AB  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AF EG 且 AF EG ,四边形 AFEG 为平行四边形, //EF AG AD CD 且 PD CD , AD PD D  CD  平面 PAD , CD AG  . PAD△ 为等边三角形, AG PD  . CD PD D  , AG 平面 PCD, EF  平面 PCD EF  平面 DEF ,平面 DEF  平面 PCD (2)解:取 AD 的中点 O , BC 的中点Q , 连接 OP 和OQ ,则OP AD 且 //OQ CD 由(1)知,CD  平面 PAD , OQ  平面 PAD , OQ AD  且 .OQ OP 以O 为原点,以 , ,OA OQ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 , ,x y z 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则  1,0,0D  , 1 3,1,2 2E      , 21, ,03F      22, ,03DF       , 3 1 3, ,2 3 2EF         设平面 DEF 的法向量为  , ,m x y z , 则 22 03 3 1 3 02 3 2 m DF x y m EF x y z                , 令 1x  ,则 51, 3, 3 m      . 取平面CDF 的一个法向量  0,0,1n  , 则 5 553cos , 11| || | 251 1 9 3 m nm n m n              由图可知二面角C DF E  为锐角, 故二面角C DF E  的余弦值为 55 11 . 21.解:(1) ( ) exf x x  令 ( ) 0f x  ,得 0x  ; 令 ( ) 0f x  ,得 0x  . 所以 ( )f x 在 0, 上单调递减,在 0 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f x 的最小值为 (0) 1f   ,无最大值. (2)由题知, e lnxa x x x   在 (0, ) 上恒成立, 令 ( ) e lnxg x x x x   , 则 1( ) ( 1) exg x x x        , 因为 0x  ,所以 1 0x   . 设 1( ) exh x x   ,易知 ( )h x 在 (0, ) 上单调递增. 因为 1 e 2 02h       , (1) e 1 0h    所以存在 1 ,12t     ,使得 ( ) 0h t  ,即 1et t  . 当 (0, )x t 时, ( ) 0g x  , ( )g x 在 (0, )t 上单调递减; 当 ( , )x t  时, ( ) 0g x  , ( )g x 在 ( , )t  上单调递增. 所以 min( ) ( ) e ln 1 1tg x g t t t t t t        ,从而 1a  , 故 a 的取值范围为  ,1 22.解:(1)由题意得,点 ,M N 的纵坐标均为 2 p , 由 2 2 2 px p  ,解得 x p  , 则| | 2MN p . 由 21 1 1| | | | 2 22 2 2 2CMN pS MN OF p p       △ , 解得 2p  , 故抛物线C 的方程为 2 4x y . (2)设      1 1 2 2 0 0, , , , ,A x y B x y P x y , 直线 AP 的方程为  1 1y y k x x   将抛物线方程变形为 2 4 xy  ,则 2 xy  , 所以 1 2 xk  , 所以 AP 的方程为  1 1 12 xy y x x   . 因为 2 1 14x y ,所以直线 AP 的方程为 1 1 2 x xy y  . 把  0 0,P x y 代入 AP 的方程得 1 0 0 1 2 x xy y  . 同理可得 2 0 0 2 .2 x xy y  构造直线方程为 0 0 2 x xy y  , 易知 ,A B 两点均在该直线上, 所以直线 AB 的方程为 0 0 2 x xy y  . 故 AB 恒过点  00, y . 因为 PH AB , 所以可设 PH 方程为  0 0 02 xx x y y    , 化简得  0 0 22 xx y y    所以 PH 恒过点 00, 2y  . 当 0 0 2y y   ,即 0 1y   时, AB 与 PH 均恒过 (0,1) , 故存在这样的 0y ,当 0 1y   时, H 坐标为 (0,1)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