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6.00 KB
- 2021-06-19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八 选修4系列选讲
第一讲 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考点一 极坐标方程及应用
1.直角坐标与极坐标的互化公式
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正半轴作为极轴,并在两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M是平面内任意一点,它的直角坐标是(x,y),极坐标是(ρ,θ),则
2.几个特殊位置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1)当圆心位于极点,半径为r:ρ=r.
(2)当圆心位于M(a,0),半径为a:ρ=2acosθ.
(3)当圆心位于M,半径为a:ρ=2asinθ.
3.几个特殊位置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
(1)直线过极点:θ=θ0和θ=π+θ0.
(2)直线过点M(a,0)且垂直于极轴:ρcosθ=a.
(3)直线过M且平行于极轴:ρsinθ=b.
[解] (1)设P的极坐标为(ρ,θ)(ρ>0),M的极坐标为(ρ1,θ)(ρ1>0).由题设知|OP|=ρ,|OM|=ρ1=.
由|OM|·|OP|=16得C2的极坐标方程
ρ=4cosθ(ρ>0).
因此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2)2+y2=4(x≠0).
(2)设点B的极坐标为(ρB,α)(ρB>0).
由题设知|OA|=2,ρB=4cosα,于是△OAB面积
S=|OA|·ρB·sin∠AOB
=4cosα·
=2≤2+.
当α=-时,S取得最大值2+.
所以△OAB面积的最大值为2+.
解决极坐标问题应关注的两点
(1)用极坐标系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已知的几何关系,如果几何关系不容易通过极坐标表示时,可以先化为直角坐标,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2)在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当条件涉及“角度”和“距离”时,利用极坐标将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很大的便利.
[对点训练]
(2018·福建福州四校联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直线C2的方程为y=x.以坐标原点O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1和直线C2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C2与曲线C1交于A,B两点,求+.
[解] (1)由曲线C1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得曲线C1的普通方程为(x-2)2+(y-2)2=1,
则C1的极坐标方程为ρ2-4ρcosθ-4ρsinθ+7=0,
由于直线C2过原点,且倾斜角为,故其极坐标方程为θ=(ρ∈R).
(2)由得ρ2-(2+2)ρ+7=0,设A,B对应的极径分别为ρ1,ρ2,则ρ1+ρ2=2+2,ρ1ρ2=7,
∴+===.
考点二 参数方程及应用
1.圆的参数方程
以O′(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参数方程是其中α是参数.
2.椭圆的参数方程
椭圆+=1(a>b>0)的参数方程是其中φ是参数.
3.直线的参数方程
(1)经过点P0(x0,y0),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其中t是参数.
(2)若A,B为直线l上两点,其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线段AB的中点为M,点M所对应的参数为t0,则以下结论在解题中经常用到:
①t0=;
②|PM|=|t0|=;
③|AB|=|t2-t1|;
④|PA|·|PB|=|t1·t2|.
角度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解] (1)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y2=1.
当a=-1时,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4y-3=0.
由
解得或
从而C与l的交点坐标为(3,0),.
(2)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x+4y-a-4=0,故C上的点(3cosθ,sinθ)到l的距离d=.
当a≥-4时,d的最大值为.由题设得=,所以a=8;
当a<-4时,d的最大值为.由题设得=,所以a=-
16.
综上,a=8或a=-16.角度2: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几何意义的应用
[解] (1)曲线C的普通方程为+=1.
当cosα≠0时,l的普通方程为y=tanα·x+2-tanα,
当cosα=0时,l的普通方程为x=1.
(2)将l的参数方程代入C的普通方程,整理得关于t的方程(1+3cos2α)t2+4(2cosα+sinα)t-8=0.①
因为曲线C截直线l所得线段的中点坐标为(1,2),
所以①有两个解,设为t1,t2,则t1+t2=0.
又由①得t1+t2=,
故2cosα+sinα=0,于是直线l的斜率k=tanα=-2.
解决参数方程问题的3个要点
(1)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需要根据其结构特征,选取适当的消参方法.
(2)把普通方程化为参数方程的关键是选准参数,注意参数的几何意义及变化范围.
(3)直线参数方程为(α为倾斜角,t为参数),其中|t|=|PM|,P(x,y)为动点,M(x0,y0)为定点,在解决与点P有关的弦长和距离的乘积问题时广泛应用.
[对点训练]
1.[角度1]设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α为倾斜角),圆C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
(1)若直线l经过圆C的圆心,求直线l的斜率;
(2)若直线l与圆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求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解] (1)由已知得直线l经过的定点是P(3,4),而圆C的圆心是C(1,-1),
所以,当直线l经过圆C的圆心时,直线l的斜率为k=.
(2)解法一:由圆C的参数方程得圆C的圆心是C(1,-1),半径为2.
由直线l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α为倾斜角),得直线l的普通方程为y-4=k(x-3)(斜率存在),
即kx-y+4-3k=0.
当直线l与圆C
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时,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圆的半径,
即<2,解得k>.
即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解法二:将圆C的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为(x-1)2+(y+1)2=4 ①,
将直线l的参数方程代入①式,得
t2+2(2cosα+5sinα)t+25=0. ②.
当直线l与圆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时,方程②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即Δ=4(2cosα+5sinα)2-100>0,
即20sinαcosα>21cos2α,两边同除以20cos2α,得tanα>,即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2.[角度2](2018·郑州一模)已知直线l:(t为参数).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2cosθ.
(1)将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点M的直角坐标为(5,),直线l与曲线C的交点为A,B,求|MA|·|MB|的值.
[解] (1)∵ρ=2cosθ,∴ρ2=2ρcosθ,
∴曲线C的直线坐标方程为x2+y2=2x,即(x-1)2+y2=1.
(2)将直线l:(t为参数)代入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中,化简得t2+5t+18=0,且Δ>0.∴t1t2=18.
∵点M(5,)在直线l上,根据直线参数方程中参数t的几何意义,得|MA|·|MB|=|t1t2|=18.
考点三 极坐标方程与参数方程的综合应用
1.对于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应用不够熟练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化成直角坐标的普通方程,这样思路可能更加清晰.
2.对于一些运算比较复杂的问题,用参数方程或极坐标方程计算会比较简捷.
[解] (1)由消去参数t,得(x+5)2+(y-3)2=2,
所以圆C的普通方程为(x+5)2+(y-3)2=2.
由ρcos=-,得ρcosθ-ρsinθ=-2.
可得直线l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y+2=0.
(2)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2,0),B(0,2),化为极坐标为A(2,π),B,
设点P的坐标为(-5+cost,3+sint),则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d=
=,
所以dmin==2,又|AB|=2,
所以△PAB面积的最小值=×2×2=4.
解决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问题的关键
(1)会转化:把直线与圆的参数方程转化为普通方程时,要关注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限定,还需掌握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2)懂技巧:合理选择直角坐标形式运算、极坐标形式运算、参数坐标形式运算,利用参数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关系式寻找关于参数的方程或函数.
[对点训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1:(θ为参数,01,即α∈或α∈.
综上,α的取值范围是.
(2)l的参数方程为
(t为参数,<α<).
设A,B,P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A,tB,tP,则tP=,且tA,tB满足t2-2tsinα+1=0.
于是tA+tB=2sinα,tP=sinα.
又点P的坐标(x,y)满足
所以点P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
(α为参数,<α<).
1.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是高考的选考内容之一,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二是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与曲线的综合应用.
2.全国课标卷对此部分内容的考查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等,备考此部分内容时应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专题跟踪训练(三十二)
1.(2018·湖南长沙联考)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C1:x=-2,圆C2:(x-1)2+(y-2)2=1,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C1,C2的极坐标方程.
(2)若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为θ=(ρ∈R),设C2与C3的交点分别为M,N,求△C2MN的面积.
[解] (1)∵x=ρcosθ,y=ρsinθ,
∴C1:x=-2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2,
C2:(x-1)2+(y-2)2=1的极坐标方程为(ρcosθ-1)2+(ρsinθ-2)2=1,化简,得ρ2-(2ρcosθ+4ρsinθ)+4=0.
(2)把直线C3的极坐标方程θ=(ρ∈R)代入
圆C2:ρ2-(2ρcosθ+4ρsinθ)+4=0,
得ρ2-3ρ+4=0,解得ρ1=2,ρ2=.
∴|MN|=|ρ1-ρ2|=.
∵圆C2的半径为1,∴|C2M|2+|C2N|2=|MN|2,
∴C2M⊥C2N.
∴△C2MN的面积为·|C2M|·|C2N|=×1×1=.
2.(2018·洛阳联考)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方程为ρ2=,已知点R.
(1)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轴的非负半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把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R点的极坐标化为直角坐标.
(2)设P为曲线C上一动点,以PR为对角线的矩形PQRS的一边垂直于极轴,求矩形PQRS周长的最小值,及此时P点的直角坐标.
[解] (1)∵x=ρcosθ,y=ρsinθ,x2+y2=ρ2.
∴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2=1.
点R的直角坐标为(2,2).
(2)设点P(cosθ,sinθ),根据题意得Q(2,sinθ),即可得|PQ|=2-cosθ,|QR|=2-sinθ,
∴|PQ|+|QR|=4-2sin(θ+60°).
∴当θ=30°时,|PQ|+|QR|取最小值2,
∴矩形PQRS周长的最小值为4.
此时点P的直角坐标为.
3.(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1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x轴的非负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C2的极坐标方程为ρ2-2ρcosθ-3=0.
(1)说明C2是哪种曲线,并将C2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C1与C2有两个公共点A,B,定点P的极坐标,求线段AB的长及定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解] (1)将代入C2的极坐标方程中得C2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1)2+y2=4,所以C2是圆.
(2)将C1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代入(x-1)2+y2=4中得2+2=4,化简,得t2+t-3=0.
设两根分别为t1,t2,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所以|AB|=|t1-t2|===,
定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PA|·|PB|=|t1t2|=3.
4.(2018·河北衡水中学模拟)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1的极坐标方程是ρ=,在以极点为原点O,极轴为x轴正半轴(两坐标系取相同的单位长度)的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θ为参数).
(1)求曲线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与曲线C2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C2经过伸缩变换后得到曲线C3,若M、N分别是曲线C1和曲线C3上的动点,求|MN|的最小值.
[解] (1)∵C1的极坐标方程是ρ=,
∴4ρcosθ+3ρsinθ=24,
∴4x+3y-24=0,
故C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4x+3y-24=0.
∵曲线C2的参数方程为∴x2+y2=1,
故C2的普通方程为x2+y2=1.
(2)将曲线C2经过伸缩变换后得到曲线C3,则曲线C3的参数方程为(α为参数).设N(2cosα,2sinα),则点N到曲线C1的距离
d=
=
=(其中φ满足tanφ=).
当sin(α+φ)=1时,d有最小值,
所以|MN|的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