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9.26 KB
  • 2021-06-20 发布

【数学】2020年高考真题——北京卷(精校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数 学 本试卷共 5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试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 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 { 1,0,1,2}A   , { | 0 3}B x x   ,则 A B  ( ) A. { 1,0,1} B. {0,1} C. { 1,1,2} D. {1,2} 【答案】D 2.在复平面内,复数 z 对应的点的坐标是 (1,2) ,则 i z  ( ) A. 1 i2 B. 2 i  C. 1 2i D. 2 i  【答案】B 3.在 5( 2)x  的展开式中, 2x 的系数为( ) A. 5 B. 5 C. 10 D. 10 【答案】C 4.某三棱柱的底面为正三角形,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该三棱柱的表面积为( ) A. 6 3 B. 6 2 3 C. 12 3 D. 12 2 3 【答案】D 5.已知半径为 1 的圆经过点 (3,4) ,则其圆心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A. 4 B. 5 C. 6 D. 7 【答案】A 6.已知函数 ( ) 2 1xf x x   ,则不等式 ( ) 0f x  的解集是( ) A. ( 1,1) B. ( , 1) (1, )   C. (0,1) D. ( ,0) (1, )   【答案】D 7.设抛物线的顶点为O ,焦点为 F ,准线为l .P 是抛物线上异于O 的一点,过 P 作 PQ l 于Q ,则线段 FQ 的垂直平分线( ) A. 经过点O B. 经过点 P C. 平行于直线OP D. 垂直于直线 OP 【答案】B 8.在等差数列 na 中, 1 9a   , 3 1a   .记 1 2 ( 1,2, )n nT a a a n … … ,则数列 nT ( ) A. 有最大项,有最小项 B. 有最大项,无最小项 C. 无最大项,有最小项 D. 无最大项,无最小项 【答案】B 9.已知 ,  R ,则“存在 k Z 使得 ( 1)kk     ”是“sin sin  ”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10.2020 年 3 月 14 日是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  Day).历史上,求圆周率  的方法有多 种,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割圆术”相似.数学家阿尔·卡西的方法是:当正整数 n充分大时, 计算单位圆的内接正 6n 边形的周长和外切正 6n 边形(各边均与圆相切的正 6n 边形)的周 长,将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 2 的近似值.按照阿尔·卡西的方法, 的近似值的表达式是 ( ) A. 30 303 sin tann n n       B. 30 306 sin tann n n       C. 60 603 sin tann n n       D. 60 606 sin tann n n       【答案】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10 分)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11.函数 1( ) ln1f x xx   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 【答案】 (0, ) 12.已知双曲线 2 2 : 16 3 x yC   ,则 C 的右焦点的坐标为_________;C 的焦点到其渐近线的 距离是_________. 【答案】 3,0 3 13.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点 P 满足 1 ( )2AP AB AC    ,则| |PD  _________; PB PD   _________. 【答案】 5 1 14.若函数 ( ) sin( ) cosf x x x   的最大值为 2,则常数 的一个取值为________. 【答案】 2  (符合 2 ,2k k  Z 均可) 15.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环保部门要求相关企业加强污水治理,排放未达标的企 业要限期整改、设企业的污水摔放量 W 与时间 t 的关系为 ( )W f t ,用 ( ) ( )f b f a b a   的大 小评价在[ , ]a b 这段时间内企业污水治理能力的强弱,已知整改期内,甲、乙两企业的污水 排放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在 1 2,t t 这段时间内,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 ②在 2t 时刻,甲企业的污水治理能力比乙企业强; ③在 3t 时刻,甲、乙两企业的污水排放都已达标; ④甲企业在     1 1 2 2 30, , , , ,t t t t t 这三段时间中,在 10,t 的污水治理能力最强.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8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如图,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中,E 为 1BB 的中点. (Ⅰ)求证: 1 / /BC 平面 1AD E ; (Ⅱ)求直线 1AA 与平面 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 (Ⅰ)证明:如下图所示: 在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中, 1 1//AB A B 且 1 1AB A B , 1 1 1 1//A B C D 且 1 1 1 1A B C D , 1 1//AB C D 且 1 1AB C D ,所以,四边形 1 1ABC D 为平行四边形,则 1 1//BC AD , 1BC  平面 1AD E , 1AD  平面 1AD E , 1 //BC 平面 1AD E ; (Ⅱ)解: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AD 、 AB 、 1AA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 z 轴建立如下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xyz , 设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C D 的棱长为 2,则  0,0,0A 、  1 0,0,2A 、  1 2,0,2D 、  0,2,1E ,  1 2,0,2AD  ,  0,2,1AE  , 设平面 1AD E 的法向量为  , ,n x y z ,由 1 0 0 n AD n AE         ,得 2 2 0 2 0 x z y z      , 令 2z   ,则 2x  , 1y  ,则  2,1, 2n   . 1 1 1 4 2cos , 3 2 3 n AAn AA n AA            . 因此,直线 1AA 与平面 1AD E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2 3 . 17.在 ABC 中, 11a b  ,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己知,求: (Ⅰ)a 的值: (Ⅱ)sinC 和 ABC 的面积. 条件①: 17,cos 7c A   ; 条件②: 1 9cos ,cos8 16A B 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解:选择条件①(Ⅰ) 17,cos 7c A   , 11a b  , 2 2 2 2 2 2 12 cos (11 ) 7 2(11 ) 7 ( )7a b c bc A a a a            , 8a  ; (Ⅱ) 21 4 3cos (0, ) sin 1 cos7 7A A A A        , , 由正弦定理得: 8 7 3sinsin sin sin 24 3 7 a c CA C C      , 1 1 3sin (11 8) 8 6 32 2 2S ba C      , 选择条件②(Ⅰ) 1 9cos ,cos , (0, )8 16A B A B    , , 2 23 7 5 7sin 1 cos ,sin 1 cos8 16A A B B       , 由正弦定理得: 11 6sin sin 3 7 5 7 8 16 a b a a aA B      ; (Ⅱ) 3 7 9 5 7 1 7sin sin( ) sin cos sin cos 8 16 16 8 4C A B A B B A         , 1 1 7 15 7sin (11 6) 62 2 4 4S ba C      . 18.某校为举办甲、乙两项不同活动,分别设计了相应的活动方案:方案一、方案二.为了 解该校学生对活动方案是否支持,对学生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获得数据如下表: 男生 女生 支持 不支持 支持 不支持 方案一 200 人 400 人 300 人 100 人 方案二 350 人 250 人 150 人 250 人 假设所有学生对活动方案是否支持相互独立. (Ⅰ)分别估计该校男生支持方案一的概率、该校女生支持方案一的概率; (Ⅱ)从该校全体男生中随机抽取 2 人,全体女生中随机抽取 1 人,估计这 3 人中恰有 2 人支持方案一的概率; (Ⅲ)将该校学生支持方案的概率估计值记为 0p ,假设该校年级有 500 名男生和 300 名女 生,除一年级外其他年级学生支持方案二的概率估计值记为 1p ,试比较 0p 与 1p 的大小.(结 论不要求证明) 解:(Ⅰ)该校男生支持方案一的概率为 200 1 200+400 3  , 该校女生支持方案一的概率为 300 3 300+100 4  ; (Ⅱ)3 人中恰有 2 人支持方案一分两种情况,(1)仅有两个男生支持方案一,(2)仅有一 个男生支持方案一,一个女生支持方案一, 所以 3 人中恰有 2 人支持方案一概率为: 2 1 2 1 3 1 1 3 13( ) (1 ) ( )(1 )3 4 3 3 4 36C    ; (Ⅲ) 01p p . 19.已知函数 2( ) 12f x x  . (Ⅰ)求曲线 ( )y f x 的斜率等于 2 的切线方程; (Ⅱ)设曲线 ( )y f x 在点 ( , ( ))t f t 处的切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 )S t ,求 ( )S t 的最小值. 解:(Ⅰ)因为   212f x x  ,所以   2f x x   , 设切点为 0 0,12x x ,则 02 2x   ,即 0 1x  ,所以切点为 1,11 , 由点斜式可得切线方程为:  11 2 1y x    ,即 2 13 0x y   ; (Ⅱ)显然 0t  , 因为  y f x 在点 2,12t t 处的切线方程为:    212 2y t t x t     , 令 0x  ,得 2 12y t  ,令 0y  ,得 2 12 2 tx t  , 所以  S t    2 21 12122 2 | | tt t    , 不妨设 0t  ( 0t  时,结果一样 ) , 则   4 2 324 144 1 144( 24 )4 4 t tS t t tt t      , 所以  S t  4 2 2 2 2 1 144 3( 8 48)(3 24 )4 4 t tt t t     2 2 2 2 2 3( 4)( 12) 3( 2)( 2)( 12) 4 4 t t t t t t t       , 由   0S t  ,得 2t  ,由   0S t  ,得 0 2t  , 所以  S t 在 0,2 上递减,在 2, 上递增, 所以 2t  时,  S t 取得极小值, 也是最小值为   16 162 328S   . 20.已知椭圆 2 2 2 2: 1x yC a b   过点 ( 2, 1)A   ,且 2a b . (Ⅰ)求椭圆 C 的方程: (Ⅱ)过点 ( 4,0)B  的直线 l 交椭圆 C 于点 ,M N ,直线 ,MA NA分别交直线 4x   于点 ,P Q .求 | | | | PB BQ 的值. 解:(Ⅰ)设椭圆方程为: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 由题意可得: 2 2 4 1 1 2 a b a b      ,解得: 2 2 8 2 a b     , 故椭圆方程为: 2 2 18 2 x y  ; (Ⅱ)设  1 1,M x y ,  2 2,N x y ,直线 MN 的方程为:  4y k x  , 与椭圆方程 2 2 18 2 x y  联立可得:  22 24 4 8x k x   , 即:   2 2 2 24 1 32 64 8 0k x k x k     , 则: 2 2 1 2 1 22 2 32 64 8,4 1 4 1 k kx x x xk k      . 直线 MA 的方程为:  1 1 11 22 yy xx    , 令 4x   可得:     1 11 1 1 1 1 1 4 1 2 1 41 22 1 22 2 2 2P k x k xy xy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同理可得:   2 2 2 1 4 2Q k xy x     . 很明显 0P Qy y  ,且: P Q PB y PQ y  ,注意到:              1 2 2 11 2 1 2 1 2 4 2 4 24 42 1 2 12 2 2 2P Q x x x xx xy y k k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       1 2 2 1 1 2 1 24 2 4 2 2 3 8x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2 2 2 2 64 8 322 3 84 1 4 1 k k k k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64 8 3 32 8 4 1 2 04 1 k k k k          , 故 0,P Q P Qy y y y    . 从而 1P Q PB y PQ y   . 21.已知 na 是无穷数列.给出两个性质: ①对于 na 中任意两项 , ( )i ja a i j ,在 na 中都存在一项 ma ,使 2 i m j a aa  ; ②对于 na 中任意项 ( 3)na n… ,在 na 中都存在两项 , ( )k la a k l .使得 2 k n l aa a  . (Ⅰ)若 ( 1,2, )na n n   ,判断数列 na 是否满足性质①,说明理由; (Ⅱ)若 12 ( 1,2, )n na n   ,判断数列 na 是否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说明理由; (Ⅲ)若 na 是递增数列,且同时满足性质①和性质②,证明: na 为等比数列. 解:(Ⅰ)   2 3 2 3 2 92, 3, ,2 n aa aa a     ZQ 不具有性质①; (Ⅱ)   2 2 * (2 ) 1 * 2, , , 2 ,2i ji i i j n j j a ai j i j i ja aaa           N NQ 具有性质①;   2 * (2 ) 1 1, 3, 1, 2, 2 2 ,k l nk n n l an n k n l n aaa              NQ 具有性质②; (Ⅲ)【解法一】 首先,证明数列中的项数同号,不妨设恒为正数: 显然  0 *na n  N ,假设数列中存在负项,设  0 max | 0nN n a  , 第一种情况:若 0 1N  ,即 0 1 2 30a a a a     , 由①可知:存在 1m ,满足 1 2 2 1 0m aa a   ,存在 2m ,满足 2 2 3 1 0m aa a   , 由 0 1N  可知 22 32 1 1 aa a a  ,从而 2 3a a ,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假设不成立. 第二种情况:若 0 2N  ,由①知存在实数 m ,满足 0 2 1 0N m aa a   ,由 0N 的定义可知: 0m N , 另一方面, 0 0 0 0 2 2 1 N N m N N a aa aa a  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0m N , 这与 0N 的定义矛盾,假设不成立. 同理可证得数列中的项数恒为负数. 综上可得,数列中的项数同号. 其次,证明 2 2 3 1 aa a  : 利用性质②:取 3n  ,此时   2 3 k l aa k la  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0k la a  , 而 3 k k k l aa a aa    ,故 3k  , 此时必有 2, 1k l  ,即 2 2 3 1 aa a  , 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假设数列 na 的前  3k k  项成等比数列,不妨设  1 1 1s sa a q s k   , 其中 1 0, 1a q  ,( 1 0,0 1a q   的情况类似) 由①可得:存在整数 m ,满足 2 1 1 kk m k k aa a q aa     ,且 1 1 k m ka a q a   (*) 由②得:存在 s t ,满足: 2 1 s s k s s t t a aa a aa a   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1t s k   , 由  1 1 1s sa a q s k   可得: 2 2 1 1 1 1 1 s t ks k k t aa a q a a qa         (**) 由(**)和(*)式可得: 2 1 1 1 1 1 k s t ka q a q a q    , 结合数列的单调性有: 2 1 1k s t k     , 注意到 , ,s t k 均为整数,故 2 1k s t   , 代入(**)式,从而 1 1 k ka a q  . 总上可得,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为: 1 1 n na a q  . 即数列 na 为等比数列. 【解法二】假设数列中的项数均为正数: 首先利用性质②:取 3n  ,此时   2 3 k l aa k la   , 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0k la a  , 而 3 k k k l aa a aa    ,故 3k  , 此时必有 2, 1k l  ,即 2 2 3 1 aa a  , 即 1 2 3, ,a a a 成等比数列,不妨设  2 2 1 3 1, 1a a q a a q q   , 然后利用性质①:取 3, 2i j  ,则 2 2 4 33 1 1 2 1 m a a qa a qa a q    , 即数列中必然存在一项的值为 3 1a q ,下面我们来证明 3 4 1a a q , 否则,由数列的单调性可知 3 4 1a a q , 在性质②中,取 4n  ,则 2 4 k k k k l l a aa a aa a    ,从而 4k  , 与前面类似的可知则存在    , 1,2,3k l k l  ,满足 2 4 k l aa a  , 若 3, 2k l  ,则: 2 3 4 1 k l aa a qa   ,与假设矛盾; 若 3, 1k l  ,则: 2 4 3 4 1 1 k l aa a q a qa    ,与假设矛盾; 若 2, 1k l  ,则: 2 2 4 1 3 k l aa a q aa    ,与数列的单调性矛盾; 即不存在满足题意的正整数 ,k l ,可见 3 4 1a a q 不成立,从而 3 4 1a a q , 同理可得: 4 5 5 1 6 1, ,a a q a a q  ,从而数列 na 为等比数列, 同理,当数列中的项数均为负数时亦可证得数列为等比数列. 由推理过程易知数列中的项要么恒正要么恒负,不会同时出现正数和负数. 从而题中的结论得证,数列 na 为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