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2.63 KB
- 2021-06-2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习题
课
综合法和分析法
明目标
知重点
填要点
记疑点
探题型
提能力
内容
索引
01
02
03
04
加深对综合法、分析法的理解,应用两种方法证明数学问题
.
明目标
、知重点
填
要点
·
记疑点
1.
对综合法的理解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
.
综合法是一
种
的
证明方法
.
综合法的证明步骤用符号表示是
:
P
0
(
已知
)
⇒
P
1
⇒
P
2
⇒
…
⇒
P
n
(
结论
)
由因导果
2.
对分析法的认识
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问题出发,分析出使这个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使问题转化为判定那些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可以描述为
“
”
,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
分析法的书写形式一般为
“
因为
……
,为了证明
……
,只需证明
……
,即
……
,因此,只需证明
……
,因为
……
成立,所以
……
,结论成立
”.
执果索因
分析法的证明步骤用符号表示是:
P
0
(
已知
)
⇐
…
⇐
P
n
-
2
⇐
P
n
-
1
⇐
P
n
(
结论
)
分析法属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性体现在分析过程步步可逆
.
探题型
·
提能力
题型一 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不等式
例
1
设
a
,
b
,
c
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
I
=
a
+
b
+
c
,
S
=
ab
+
bc
+
ca
,试证:
3
S
≤
I
2
<4
S
.
证明
I
2
=
(
a
+
b
+
c
)
2
=
a
2
+
b
2
+
c
2
+
2
ab
+
2
bc
+
2
ca
=
a
2
+
b
2
+
c
2
+
2
S
.
欲证
3
S
≤
I
2
<4
S
,
即证
ab
+
bc
+
ca
≤
a
2
+
b
2
+
c
2
<2
ab
+
2
bc
+
2
ca
.
先证明
ab
+
bc
+
ca
≤
a
2
+
b
2
+
c
2
,
只需证
2
a
2
+
2
b
2
+
2
c
2
≥
2
ab
+
2
bc
+
2
ca
,
即
(
a
-
b
)
2
+
(
a
-
c
)
2
+
(
b
-
c
)
2
≥
0
,显然成立
;
再证明
a
2
+
b
2
+
c
2
<2
ab
+
2
bc
+
2
ca
,
只需证
a
2
-
ab
-
ca
+
b
2
-
ab
-
bc
+
c
2
-
bc
-
ca
<0
,
即
a
(
a
-
b
-
c
)
+
b
(
b
-
a
-
c
)
+
c
(
c
-
b
-
a
)<0
,
只需证
a
<
b
+
c
,且
b
<
c
+
a
,且
c
<
b
+
a
,
由于
a
、
b
、
c
为三角形的三边长,
上述三式显然成立,故有
3
S
≤
I
2
<4
S
.
反思与感悟
本题要证明的结论要先进行转化,可以使用分析法
.
对于连续不等式的证明,可以分段来证,使证明过程层次清晰
.
证明不等式所依赖的主要是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已知的重要不等式,其中常用的有如下几个:
(1)
a
2
≥
0(
a
∈
R
).
(4)
a
2
+
b
2
+
c
2
≥
ab
+
bc
+
ca
(
a
,
b
,
c
∈
R
).
跟踪训练
1
已知
a
,
b
是正数,且
a
+
b
=
1
,求证
:
≥
4.
证明
方法一
∵
a
,
b
是正数且
a
+
b
=
1
,
方法二
∵
a
,
b
是正数,
当且仅当
a
=
b
时,取
“
=
”.
题型二 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等式
例
2
已知
△
ABC
的三个内角
A
,
B
,
C
成等差数列,对应的三边为
a
,
b
,
c
,求证:
而由题意知
A
+
C
=
2
B
,
∴
b
2
=
a
2
+
c
2
-
ac
,
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推理清晰,易于书写,分析法从结论入手易于寻找解题思路
.
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分析综合法,其结构特点是: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
Q
;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
P
;若由
P
可推出
Q
,即可得证
.
跟踪训练
2
设实数
a
,
b
,
c
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
x
,
y
分别为
a
与
b
,
b
与
c
的等差中项,试证
:
=
2
.
证明
由已知条件得
b
2
=
ac
,
①
2
x
=
a
+
b,
2
y
=
b
+
c
.
②
只需证
ay
+
cx
=
2
xy
,
只需证
2
ay
+
2
cx
=
4
xy
.
由
①②
得
2
ay
+
2
cx
=
a
(
b
+
c
)
+
c
(
a
+
b
)
=
ab
+
2
ac
+
bc
,
4
xy
=
(
a
+
b
)(
b
+
c
)
=
ab
+
b
2
+
ac
+
bc
=
ab
+
2
ac
+
bc
,
所以
2
ay
+
2
cx
=
4
xy
.
命题
得证
.
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位置关系的证明
例
3
如图,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PA
⊥
底面
ABCD
,
AB
⊥
AD
,
AC
⊥
CD
,
∠
ABC
=
60°
,
PA
=
AB
=
BC
,
E
是
PC
的中点
.
(1)
证明:
CD
⊥
AE
;
证明
在四棱锥
P
-
ABCD
中
,
∵
PA
⊥
底面
ABCD
,
CD
底面
ABCD
,
∴
PA
⊥
CD
.
∵
AC
⊥
CD
,
PA
∩
AC
=
A
,
∴
CD
⊥
平面
PAC
,而
AE
平面
PAC
,
∴
CD
⊥
AE
.
(2)
证明:
PD
⊥
平面
ABE
.
证明
由
PA
=
AB
=
BC
,
∠
ABC
=
60°
,
可得
AC
=
PA
,
∵
E
是
PC
的中点
,
∴
AE
⊥
PC
.
由
(1)
知,
AE
⊥
CD
,且
PC
∩
CD
=
C
,
∴
AE
⊥
平面
PCD
.
∴
AE
⊥
PD
.
∵
PA
⊥
底面
ABCD
,
∴
PA
⊥
AB
,又
AB
⊥
AD
,
∴
AB
⊥
平面
PAD
,
∴
AB
⊥
PD
,又
AB
∩
AE
=
A
,
综
上得
PD
⊥
平面
ABE
.
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证明线面之间的垂直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利用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以进行线线、线面以及面面之间垂直关系的转化
.
另外,利用一些
常见的结论还常常可以将线面间的垂直与平行进行转化
.
比如: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
α
,则另外一条也垂直于平面
α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等
.
跟踪训练
3
如图,正方形
ABCD
和四边形
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EF
∥
AC
,
AB
=
,
CE
=
EF
=
1.
(1)
求证:
AF
∥
平面
BDE
;
证明
如
图,设
AC
与
BD
交于点
G
.
因为
EF
∥
AG
,且
EF
=
1
,
所以四边形
AGEF
为平行四边形
.
所以
AF
∥
EG
.
因为
EG
平面
BDE
,
AF
平面
BDE
,
所以
AF
∥
平面
BDE
.
(2)
求证:
CF
⊥
平面
BDE
.
证明
连接
FG
.
因为
EF
∥
CG
,
EF
=
CG
=
1
,且
CE
=
1
,
所以四边形
CEFG
为菱形
.
所以
CF
⊥
EG
.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所以
BD
⊥
AC
.
又因为平面
ACEF
⊥
平面
ABCD
,且平面
ACEF
∩
平面
ABCD
=
AC
,
所以
BD
⊥
平面
ACEF
.
所以
CF
⊥
BD
.
又
BD
∩
EG
=
G
,
所以
CF
⊥
平面
BDE
.
呈
重点、现
规律
1.
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
2.
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
3.
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
.
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
.
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
更多精彩内容请
登录
http
://www.91taoke.com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