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50 KB
  • 2021-06-24 发布

2021届浙江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四章 8 第8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8讲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1.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述语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角(如图②,B点的方位角为α).‎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角(如图③).‎ ‎①北偏东α:指从正北方向顺时针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②东北方向:指北偏东45°.‎ ‎③其他方向角类似.‎ ‎2.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疑误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 ‎(2)从A处望B处的仰角为α,从B处望A处的俯角为β,则α,β的关系为α+β=180°.(  )‎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其范围为.(  )‎ ‎(4)方位角与方向角其实质是一样的,均是确定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 ‎(5)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0,).(  )‎ 答案:(1)√ (2)× (3)× (4)√ (5)√‎ ‎[教材衍化]‎ ‎1.(必修5P11例1改编)如图所示,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所在的同侧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的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后,则可以计算出A,B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m.‎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又因为∠B=30°,‎ 所以AB===50(m).‎ 答案:50 ‎2.(必修5P13例3改编)如图,在山脚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30°,沿倾斜角为15°的斜坡向上走a米到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60°,则山高h=________米.‎ 解析:由题图可得∠PAQ=α=30°,‎ ‎∠BAQ=β=15°,△PAB中,∠PAB=α-β=15°,‎ 又∠PBC=γ=60°,‎ 所以∠BPA=(90°-α)-(90°-γ)=γ-α=30°,‎ 所以=,所以PB=a,‎ 所以PQ=PC+CQ=PB·sin γ+asin β ‎=a×sin 60°+asin 15°=a.‎ 答案:a ‎[易错纠偏]‎ ‎(1)方向角与方位角概念不清;‎ ‎(2)仰角、俯角概念不清;‎ ‎(3)不能将空间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 ‎1.如图所示,已知两座灯塔A和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都等于a km,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20°的方向上,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40°的方向上,则灯塔A相对于灯塔B的方向为(  )‎ A.北偏西5° B.北偏西10°‎ C.北偏西15° D.北偏西20°‎ 解析:选B.易知∠B=∠A=30°,C在B的北偏西40°的方向上,又40°-30°=10°,故灯塔A相对于灯塔B的方向为北偏西10°.‎ ‎2.在某次测量中,在A处测得同一半平面方向的B点的仰角是60°,C点的俯角为70°,则∠BAC=________.‎ 答案:130°‎ ‎3.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在炮台顶部测得两条船的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所连的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_______m.‎ 解析:由题意画示意图,如图,‎ OM=AOtan 45°=30(m),‎ ON=AOtan 30°=×30=10(m),‎ 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MN=‎ ==10(m).‎ 答案:10 ‎      测量距离 ‎ 如图所示,某旅游景点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山上有一条笔直的山路BC和一条索道AC,小王和小李打算不坐索道,而是花2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徒步攀登,已知∠ABC=120°,∠ADC=150°,BD=1 km,AC=3 km.假设小王和小李徒步攀登的速度为每小时1 250米,请问:两位登山爱好者能否在2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即从B点出发到达C点)‎ ‎【解】 在△ABD中,由题意知,∠ADB=∠BAD=30°,所以AB=BD=1,因为∠ABD=120°,由正弦定理得=,解得AD=,在△ACD中,‎ 由AC2=AD2+CD2-2AD·CD·cos 150°,‎ 得9=3+CD2+2×CD,‎ 即CD2+3CD-6=0,解得CD=,‎ BC=BD+CD=,‎ 两个小时小王和小李可徒步攀登1 250×2=2 500米,即2.5千米,而<==2.5,‎ 所以两位登山爱好者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徒步登上山峰.‎ ‎ (变条件、变问法)若本例条件“BD=1 km,AC=3 km”变为“BD=200 m,CD=300 m”,其他条件不变,则这条索道AC长为________.‎ 解析:在△ABD中,BD=200,∠ABD=120°.‎ 因为∠ADB=30°,所以∠DAB=30°.‎ 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 所以AD==200 (m).‎ 在△ADC中,DC=300 m,∠ADC=150°,‎ 所以AC2=AD2+DC2-2AD×DC×cos∠ADC ‎=(200 )2+3002-2×200×300×cos 150°‎ ‎=390 000,所以AC=100.‎ 故这条索道AC长为100 m.‎ 答案:100 m 距离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1)测量距离问题分为三种类型:两点间不可达又不可视、两点间可视但不可达、两点都不可达.‎ ‎(2)解法:选择合适的辅助测量点,构造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求某个三角形的边长问题,从而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解.  ‎ ‎ 如图,隔河看两目标A与B,但不能到达,在岸边先选取相距千米的C,D两点,同时,测得∠ACB=75°,∠BCD=45°,∠‎ ADC=30°,∠ADB=45°(A,B,C,D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B之间的距离.‎ 解:在△ACD中,∠ACD=120°,∠CAD=∠ADC=30°,‎ 所以AC=CD= km.‎ 在△BCD中,∠BCD=45°,∠BDC=75°,∠CBD=60°.‎ 所以BC==.‎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AB2=()2+-2×××cos 75°=3+2+-=5,‎ 所以AB= km,‎ 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 km.‎ ‎      测量高度 ‎ 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________m.‎ ‎【解析】 由题意,在△ABC中,∠BAC=30°,∠ABC=180°-75°=105°,故∠ACB=45°.‎ 又AB=600 m,故由正弦定理得=,‎ 解得BC=300 m.‎ 在Rt△BCD中,CD=BC·tan 30°=300×=100(m).‎ ‎【答案】 100 求解高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在测量高度时,要理解仰角、俯角的概念,仰角和俯角都是在同一铅垂面内,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2)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条件与所求,画出示意图;‎ ‎(3)运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相关的三角形,逐步求解问题的答案,注意方程思想的运用.  ‎ ‎ (2020·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考)如图,为了估测某塔的高度,在同一水平面的A,B两点处进行测量,在点A处测得塔顶C在西偏北20°的方向上,仰角为60°;在点B处测得塔顶C在东偏北40°的方向上,仰角为30°.若A,B两点相距130 m,则塔的高度CD=________m.‎ 解析:由题意可知,设CD=h,则AD=,BD=h,在△ADB中,∠ADB=180°-20°-40°=120°,所以由余弦定理AB2=BD2+AD2-2BD·AD·cos 120°,可得1302=3h2+-2·h··,解得h=10,故塔的高度为10 m.‎ 答案:10 ‎      测量角度 ‎ 一艘海轮从A出发,沿北偏东75°的方向航行(2-2)n mile到达海岛B,然后从B出发,沿北偏东15°的方向航行4 n mile到达海岛C.‎ ‎(1)求AC的长;‎ ‎(2)如果下次航行直接从A出发到达C,求∠CAB的大小.‎ ‎【解】 (1)由题意,在△ABC中,‎ ‎∠ABC=180°-75°+15°=120°,AB=2-2,BC=4,‎ 根据余弦定理得 AC2=AB2+BC2-2AB×BC×cos∠ABC ‎=(2-2)2+42+(2-2)×4=24,‎ 所以AC=2.‎ ‎(2)根据正弦定理得,sin∠BAC==,‎ 所以∠CAB=45°.‎ 解决测量角度问题的注意事项 ‎(1)首先应明确方位角或方向角的含义.‎ ‎(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  ‎ ‎1.甲船在A处观察乙船,乙船在它的北偏东60°的方向,相距a海里的B处,乙船正向北行驶,若甲船是乙船速度的倍,甲船为了尽快追上乙船,则应取北偏东________(填角度)的方向前进.‎ 解析:设两船在C处相遇,则由题意∠ABC=180°-60°=120°,且=,由正弦定理得==,所以sin∠BAC=.又因为0°<∠BAC<60°,所以∠BAC=30°.所以甲船应沿北偏东30°的方向前进.‎ 答案:30°‎ ‎2.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相距12 n mile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10 n mile的速度沿南偏东75°方向前进,若红方侦察艇以每小时14 n 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45°+α的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α的正弦值.‎ 解:如图,设红方侦察艇经过x小时后在C处追上蓝方的小艇,‎ 则AC=14x,BC=10x,∠ABC=120°.‎ 根据余弦定理得(14x)2=122+(10x)2-240xcos 120°,‎ 解得x=2.故AC=28,BC=20.‎ 根据正弦定理得=,‎ 解得sin α==.‎ 所以红方侦察艇所需要的时间为2小时,角α的正弦值为.‎ ‎      求解几何计算问题 ‎ (2020·浙江名校联考)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0<∠DAB<,AD=2,AB=3,△ABD的面积为,AB⊥BC.‎ ‎(1)求sin∠ABD的值;‎ ‎(2)若∠BCD=,求BC的长.‎ ‎【解】 (1)因为△ABD的面积S=AD×ABsin∠DAB=×2×3sin∠DAB=,‎ 所以sin∠DAB=.‎ 又0<∠DAB<,所以∠DAB=,所以cos∠DAB=cos=.‎ 由余弦定理得BD==,‎ 由正弦定理得sin∠ABD==.‎ ‎(2)法一:因为AB⊥BC,所以∠ABC=,‎ sin∠DBC=sin=cos∠ABD=‎ =.‎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可得CD==.‎ 由余弦定理DC2+BC2-2DC·BCcos∠DCB=BD2,‎ 可得3BC2+4BC-5=0,解得BC=或BC=-(舍去).‎ 故BC的长为.‎ 法二:因为AB⊥BC,所以∠ABC=,‎ sin∠DBC=sin=cos∠ABD=‎ =.‎ cos∠DBC=cos=sin∠ABD=.‎ sin∠BDC=sin(π-∠BCD-∠DBC)=‎ sin=cos∠DBC-sin∠DBC=.‎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 可得BC===.‎ 求解该题第(2)问时易出现的问题是不能灵活利用“AB⊥BC”,将已知条件和第(1)问中所求值转化为△BCD内的边角关系.解决平面图形中的计算问题时,学会对条件进行分类与转化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尽可能将条件转化到三角形中,这样就可以根据条件类型选用相应的定理求解.如该题中,把条件转化到△BCD中后,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就可以求出BC的长.  ‎ ‎ 如图,在平面四边形ABCD中,∠ABC为锐角,AD⊥BD,AC平分∠BAD,BC=2,BD=3+,△BCD的面积S=.‎ ‎(1)求CD;‎ ‎(2)求∠ABC.‎ 解:(1)在△BCD中,S=BD·BC·sin∠CBD=,‎ 因为BC=2,BD=3+,‎ 所以sin∠CBD=.‎ 因为∠ABC为锐角,所以∠CBD=30°.‎ 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得CD2=BC2+BD2-2BC·BD·cos∠CBD=(2)2+(3+)2-2×2×(3+)×=9.所以CD=3.‎ ‎(2)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即=,解得sin∠BDC=,因为BCBC=10,‎ cos 60°=⇒(AB+AC)2-100=3AB·AC,‎ 而AB·AC≤,‎ 所以≤,‎ 解得AB+AC≤20,‎ 故AB+AC的取值范围为(10,20].‎ ‎[综合题组练]‎ ‎1.A,B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A点北偏东45°、B点北偏西60°的D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B点南偏西60°且与B点相距20海里的C点的救援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30海里/小时,该救援船到达D点需要的时间为(  )‎ A.1小时 B.2小时 C.(1+)小时 D.小时 解析:选A.由题意知AB=5(3+)海里,‎ ‎∠DBA=90°-60°=30°,∠DAB=45°,‎ 所以∠ADB=105°,‎ 在△DAB中,由正弦定理得=,‎ 所以DB== ‎=10(海里),‎ 又∠DBC=∠DBA+∠ABC=30°+(90°-60°)=60°,‎ BC=20海里,‎ 在△DBC中,由余弦定理得 CD2=BD2+BC2-2BD·BC·cos ∠DBC ‎=300+1 200-2×10×20×=900,‎ 所以CD=30(海里),则需要的时间t==1(小时).‎ ‎2.如图,某住宅小区的平面图呈圆心角为120°的扇形AOB,C是该小区的一个出入口,且小区里有一条平行于AO的小路CD. 已知某人从O沿OD走到D用了2分钟,从D沿着DC走到C用了3分钟.若此人步行的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该扇形的半径的长度为(  )‎ A.50 米 B.50 米 C.50米 D.50 米 解析:选B.设该扇形的半径为r米,连接CO.‎ 由题意,得CD=150(米),OD=100(米),∠CDO=60°,‎ 在△CDO中,CD2+OD2-2CD·OD·cos 60°=OC2,‎ 即1502+1002-2×150×100×=r2,‎ 解得r=50 .‎ ‎3.(2020·瑞安四校联考)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acos B-bcos A=c,当tan(A-B)取最大值时,角B的值为________.‎ 解析:由acos B-bcos A=c及正弦定理,得sin Acos B-sin Bcos A=sin C=sin(A+B)=(sin Acos B+cos Asin B),整理得sin Acos B=3cos Asin B,即tan A=3tan B,易得tan A>0,tan B>0,所以tan(A-B)===≤=,当且仅当=3tan B,即tan B=时,tan(A-B)取得最大值,所以B=.‎ 答案: ‎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CD,AD=10,AB=14,∠BDA=60°,∠BCD=135°,则BC的长为________.‎ 解析:在△ABD中,设BD=x,则 BA2=BD2+AD2-2BD·AD·cos∠BDA,‎ 即142=x2+102-2·10x·cos 60°,‎ 整理得x2-10x-96=0,‎ 解得x1=16,x2=-6(舍去).‎ 在△BCD中,由正弦定理:=,‎ 所以BC=·sin 30°=8.‎ 答案:8 ‎5.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问题,某气象仪器科研单位研究出一种新的“弹射型”气象仪器,这种仪器可以弹射到空中进行气象观测.如图所示,A,B,C三地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这种仪器在C地进行弹射实验,观测点A,B两地相距100米,∠BAC=60°,在A地听到弹射声音的时间比B地晚秒.在A地测得该仪器至最高点H处的仰角为30°.(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求A,C两地的距离;‎ ‎(2)求这种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HC.‎ 解:(1)设BC=x,由条件可知 AC=x+×340=x+40,‎ 在△ABC中,BC2=AB2+AC2-2AB×ACcos ∠BAC,‎ 即x2=1002+(40+x)2-2×100×(40+x)×,解得x=380,‎ 所以AC=380+40=420米,‎ 故A,C两地的距离为420米.‎ ‎(2)在△ACH中,AC=420,∠HAC=30°,∠AHC=90°-30°=60°,‎ 由正弦定理,可得=,即=,‎ 所以HC==140,故这种仪器的垂直弹射高度为140米.‎ ‎6.某港湾的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O,A,B分别是海岸线l1,l2上的三个集镇,A位于O的正南方向6 km处,B位于O的北偏东60°方向10 km处.‎ ‎(1)求集镇A,B间的距离;‎ ‎(2)随着经济的发展,为缓解集镇O的交通压力,拟在海岸线l1,l2上分别修建码头M,N,开辟水上航线.勘测时发现:以O为圆心,3 km为半径的扇形区域为浅水区,不适宜船只航行.请确定码头M,N的位置,使得M,N之间的直线航线最短.‎ 解:(1)在△ABO中,OA=6,OB=10,∠AOB=120°,‎ 根据余弦定理得 AB2=OA2+OB2-2·OA·OB·cos 120°‎ ‎=62+102-2×6×10×=196,‎ 所以AB=14.‎ 故集镇A,B间的距离为14 km.‎ ‎(2)依题意得,直线MN必与圆O相切.‎ 设切点为C,连接OC(图略),则OC⊥MN.‎ 设OM=x,ON=y,MN=c,‎ 在△OMN中,由MN·OC=OM·ON·sin 120°,‎ 得×3c=xysin 120°,即xy=2c,‎ 由余弦定理,得c2=x2+y2-2xycos 120°=x2+y2+xy≥3xy,所以c2≥6c,解得c≥6,‎ 当且仅当x=y=6时,c取得最小值6.‎ 所以码头M,N与集镇O的距离均为6 km时,M,N之间的直线航线最短,最短距离为6 km.‎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