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50 KB
  • 2021-06-24 发布

【数学】2019届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版(理)第23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学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3讲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015·湖北卷,13‎ ‎2014·四川卷,13‎ ‎  解三角形是三角函数的知识在三角形中的应用,高考中可单独考查,也可以与三角函数、不等式、向量等综合考查.‎ 分值:5分 ‎1.仰角和俯角 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 上方 ###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 下方 ###的角叫俯角(如图①).‎ ‎2.方位角 从指北方向!!! 顺时针 ###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叫方位角,如B点的方位角为α(如图②).‎ ‎3.方向角 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 ‎(1)北偏东α,即由指北方向!!! 顺时针 ###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2)北偏西α,即由指北方向!!! 逆时针 ###旋转α到达目标方向.‎ ‎(3)南偏西等其他方向角类似.‎ ‎4.坡度(比)‎ 坡角: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 二面角 ###的度数(如图④,角θ为坡角).‎ 坡比:坡面的铅直高度与水平长度之比(如图④,i为坡度(比)).‎ ‎5.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阅读理解题意,弄清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与未知,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问题的模型.‎ ‎(3)根据题意选择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问题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有关单位、近似计算的要求等.‎ ‎1.思维辨析(在括号内打“√”或“×”).‎ ‎(1)公式S=bcsin A=acsin B=absin C适用于任意三角形.( √ )‎ ‎(2)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的方向.( √ )‎ ‎(3)俯角是铅垂线与视线所成的角.( × )‎ ‎(4)方位角大小的范围是[0,2π),方向角大小的范围一般是.( √ )‎ 解析 (1)正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 ‎(2)正确.数学中的东北方向就是北偏东45°或东偏北45°的方向.‎ ‎(3)错误.俯角是视线与水平线所构成的角.‎ ‎(4)正确.方位角是由正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故大小的范围为[0,2π),而方向角大小的范围由定义可知为.‎ ‎2.若点A在点C的北偏东30°,点B在点C的南偏东60°,且AC=BC,则点A在点B的( B )‎ A.北偏东15°     B.北偏西15°‎ C.北偏东10°     D.北偏西10°‎ 解析 如图所示,∠ACB=90°.又AC=BC,‎ ‎∴∠CBA=45°,而β=30°,‎ ‎∴α=90°-45°-30°=15°.‎ ‎∴点A在点B的北偏西15°.‎ ‎3.如图,设A,B两点在河的两岸,一测量者在A的同侧,选定一点C,测出AC的 距离为‎50 m,∠ACB=45°,∠CAB=105°,则A,B两点的距离为( A )‎ A.‎50 m    B.‎50 m C.‎25 m    D. m 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 AB===50(m).‎ ‎4.在相距‎2千米的A,B两点处测量目标点C,若∠CAB=75°,∠CBA=60°,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千米.‎ 解析 如图所示,由题意知∠C=45°,‎ 由正弦定理得=,‎ ‎∴AC=×=.‎ ‎5.一船向正北航行,看见正东方向有相距8海里的两个灯塔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继续航行半小时后,看见一灯塔在船的南偏东60°,另一灯塔在船的南偏东75°,则这艘船每小时航行!!! 8 ###海里.‎ 解析 如图,由题意知在△ABC中,‎ ‎∠ACB=75°-60°=15°,‎ ‎∠B=15°,∴AC=AB=8.‎ 在Rt△AOC中,OC=AC·sin 30°=4.‎ ‎∴这艘船每小时航行=8(海里).‎ 一 距离问题 求解距离问题的一般步骤 ‎(1)选取适当基线,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 ‎(2)明确要求的距离所在的三角形有哪几个已知元素.‎ ‎(3)确定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1】 要测量对岸A,B两点之间的距离,选取相距 km的点C,点D,并测得∠ACB=75°,∠BCD=45°,∠ADC=30°,∠ADB=45°,则点A,B之间的距离为!!!  ###km.‎ 解析 如图,在△ACD中,∠ACD=120°,∠CAD=∠ADC=30°,‎ ‎∴AC=CD=(km).‎ 在△BCD中,∠BCD=45°,‎ ‎∠BDC=75°,∠CBD=60°.‎ ‎∴BC==.‎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 AB2=()2+2-2×××cos 75°=3+2+-=5,∴AB=(km),即A,B之间的距离为 km.‎ 二 高度问题 高度问题一般是把它转化成三角形的问题,要注意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的应用,若是空间的问题要注意空间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结合.‎ ‎【例2】 要测量电视塔AB的高度,在点C测得塔顶A 的仰角是45°,在点D测得塔顶A的仰角是30°,并测得水平面上的∠BCD=120°,CD=‎40 m,则电视塔的高度为!!! 40 ###m.‎ 解析 设电视塔AB高为x m,则在Rt△ABC中,由∠ACB=45°,得BC=x.在Rt△ADB中,由∠ADB=30°,得BD=x.‎ 在△BDC中,由余弦定理,得BD2=BC2+CD2-2BC·CD·cos 120°,即(x)2=x2+402-‎ ‎2·x·40·cos 120°,解得x=40,所以电视塔高为‎40 m.‎ 三 角度问题 解决角度问题的注意点 ‎(1)首先应明确方位角或方向角的含义.‎ ‎(2)分析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示意图,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可用数学方法解决的问题后,注意正、余弦定理的“联袂”使用.‎ ‎【例3】 在一次海上联合作战演习中,红方一艘侦察艇发现在北偏东45°方向,相距12 n mile的水面上,有蓝方一艘小艇正以每小时10 n mile的速度沿南偏东75°方向前进,红方侦察艇以每小时14 n mile的速度沿北偏东45°+α方向拦截蓝方的小艇.若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拦截住,求红方侦察艇所需的时间和角α的正弦值.‎ 解析 如图,设红方侦察艇经过x小时后在C处追上蓝方的小艇,‎ 则AC=14x,‎ BC=10x,∠ABC=120°.‎ 根据余弦定理得 ‎(14x)2=122+(10x)2-240xcos 120°,‎ 解得x=2.故AC=28,BC=20.‎ 根据正弦定理得=,‎ 解得sin α==.‎ 所以红方侦察艇所需要的时间为2小时,角α的正弦值为.‎ ‎1.如图所示,位于A处的信息中心获悉:在其正东方向相距40海里的B 处有一艘渔船遇险,在原地等待营救.信息中心立即把消息告知在其南偏西30°,相距20海里的C处的乙船,现乙船朝北偏东θ的方向即沿直线CB前往B处救援,则cos θ=( B )‎ A.    B.    ‎ C.    D. 解析 如题图所示,在△ABC中,AB=‎40海里,AC=‎20海里,∠BAC=120°,由余弦定理,得BC2=AB2+AC2-2AB·AC·cos 120°=2 800,故BC=20(海里).‎ 由正弦定理,得sin ∠ACB=·sin ∠BAC=,由∠BAC=120°,知∠ACB为锐角,故cos ∠ACB=.故cos θ=cos (∠ACB+30°)=cos ∠ACBcos 30°-sin ∠ACBsin 30°=.‎ 第1题图 ‎  第2题图 ‎2.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CAD=( B )‎ A.30°    B.45°‎ C.60°    D.75°‎ 解析 依题意可得AD=‎20 m,AC=‎30 m,又CD=‎50 m,所以在△ACD中,‎ 由余弦定理得cos ∠CAD= ‎===,‎ 又0°<∠CAD<180°,所以∠CAD=45°,‎ 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 ‎3.如图所示,在一个坡度一定的山坡AC的顶上有一高度为‎25 m的建筑物CD,为了测量该山坡相对于水平地面的坡角θ,在山坡A处测得∠DAC=15°,沿山坡前进‎50 m到达B处,又测得∠DBC=45°,根据以上数据可得cos θ=!!! -1 ###.‎ 解析 由∠DAC=15°,∠DBC=45°,可得∠BDA=30°,∠DBA=135°,∠BDC=90°-(15°+θ)-30°=45°-θ,由内角和定理可得∠DCB=180°-(45°-θ)-45°=90°+θ,根据正弦定理可得=,即DB=100sin 15°=100×sin (45°-30°)=25(-1),又=,‎ 即=,得到cos θ=-1.‎ ‎4.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100 ###m.‎ 解析 依题意有AB=600,∠CAB=30°,∠CBA=180°-75°=105°,∠DBC=30°,DC⊥CB.∴∠ACB=45°,‎ 在△ABC中,由=,得=,‎ 有CB=300,在Rt△BCD中,CD=CB·tan 30°=100,则此山的高度CD=‎100 m.‎ 易错点 不注意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取值范围 错因分析: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可利用正弦、余弦定理建立函数模型(或三角函数模型),转化为函数最值问题.求最值时要注意自变量的范围,要考虑问题的实际意义.‎ ‎【例1】 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 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 的大小应为多少?‎ ‎(2)假设小艇的最高航行速度只能达到‎30海里/小时,试设计航行方案(即确定航行方向和航行速度的大小),使得小艇能以最短时间与轮船相遇,并说明理由.‎ 解析 (1)设相遇时小艇航行的距离为S海里,则 S= ‎= ‎=.‎ 故当t=时,Smin=10,v==30.‎ 即小艇以‎30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 ‎(2)设小艇与轮船在B处相遇.‎ 则v2t2=400+900t2-2·20·30t·cos(90°-30°),‎ 故v2=9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