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 MB
  • 2021-06-30 发布

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年5月15日高中数学作业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分析:化简集合B,再求与,即可判断.‎ 详解:集合,‎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的交并运算,属于基础题.‎ ‎2.若,则(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得 : ,且: ,‎ 据此有: .‎ 本题选择C选项.‎ 视频 ‎3.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故选C.‎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 ‎4.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分析:必要条件是由结论可以确定条件,再依次验证每个选项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可由a<0,b<0推导出选项 对于A:当a<0,b<0时,由同向不等式的性质,a+b<0显然成立.∴A正确 对于B:当a<0,b<0时,不恒成立,如:a=﹣1,b=﹣1.∴B不正确 对于C:当a<0,b<0时,不恒成立,如:a=﹣1,b=﹣2.∴C不正确 对于D:当a<0,b<0时,,∴不成立.∴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充分、必要条件的三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直接判断“若则”、“若则”的真假.并注意和图示相结合,例如“⇒”为真,则是的充分条件.‎ ‎2.等价法:利用⇒与非⇒非,⇒与非⇒非,⇔与非⇔非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集合法:若⊆,则是的充分条件或是的必要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5.设是满足的实数,那么( )‎ A. B. ‎ C. D. ‎ ‎【答案】B ‎【解析】分析:利用特殊值对选项逐一进行验证即可.‎ 详解:用赋值法.令a=2,b=﹣2,代入检验;‎ A选项为0>4不成立,‎ C选项为4<0不成立,‎ D选项为4<4不成立,‎ 故选:B.‎ 点睛:处理不等式的小题型利用特值法非常有效,利用特值法必须排除三个选项后,才可以确认剩下的是正确的.‎ ‎6.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是(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是奇函数,但是,[−1,1]上单调增函数。‎ 不是奇函数,‎ 对于,因为,所以是奇函数, 在[−1,1]上单调减函数,‎ 是偶函数,[−1,1]上单调递增。‎ 故选:C.‎ ‎7.已知集合, 为集合到集合的一个函数,那么该函数的值域C的不同情况有( )‎ A. 7种 B. 4种 C. 8种 D. 12种 ‎【答案】A ‎【解析】值域C可能为:只含有一个元素时,{a},{b},{c}3种;有两个元素时,{a,b},{a,c},{b,c}3种;有三个元素时,{a,b,c}1种;∴值域C的不同情况有3+3+1=7种. 故选:B.‎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当时,;当时,.则(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当时,,所以当时,函数是周期为的周期函数,所以,又函数是奇函数,所以,故选D.‎ 考点:函数的周期性和奇偶性.‎ 视频 ‎9.已知函数是偶函数,且,则( )‎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是偶函数,所以时函数值相等 考点:函数奇偶性 ‎10.设函数·则使得成立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由函数的解析式分析可得函数f(x)为偶函数,对f(x)求导分析可得函数f(x)在(0,+∞)为减函数,则f(x)>f(2x﹣1)可以转化为|x|<|2x﹣1|,进而可以变形为x2<(2x﹣1)2,解可得x的取值范围,即可得答案.‎ 详解:根据题意,函数f(x),‎ 易知f(x)=f(x),则函数f(x)为偶函数,‎ 当x>0时,f(x)=,其导数f′(x)+0,‎ 即函数f(x)在(0,+∞)为增函数,‎ f(x)>f(2x﹣1)⇒f(|x|)>f(|2x﹣1|)⇒|x|>|2x﹣1|⇒x2>(2x﹣1)2,‎ 解可得x<1,‎ 即x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C.‎ 点睛:处理抽象不等式一般先利用函数的奇偶性得出区间上的单调性,再利用其单调性脱去函数的符号“f”,转化为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问题或解不等式(组)的问题,若为偶函数,则 ,若函数是奇函数,则.‎ ‎11.设,若,则 A. 2 B. 4‎ C. 6 D. 8‎ ‎【答案】C ‎【解析】当时,,若,可得,‎ 解得,则:.‎ 当时.,若,‎ 可得,方程无解。‎ 故选:C.‎ 点睛:分段函数的关键是是讨论自变量的范围,代入相对应的解析式中求解.‎ ‎12.设函数,则满足的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分析:令f(a)=t,则f(t)=2t,讨论t<1,运用导数判断单调性,进而得到方程无解,讨论t≥1时,以及a<1,a≥1,由分段函数的解析式,解不等式即可得到所求范围.‎ 详解:令f(a)=t,‎ 则f(t)=2t,‎ 当t<1时,3t﹣1=2t,‎ 由g(t)=3t﹣1﹣2t的导数为g′(t)=3﹣2tln2,‎ 在t<1时,g′(t)>0,g(t)在(﹣∞,1)递增,‎ 即有g(t)<g(1)=0,‎ 则方程3t﹣1=2t无解;‎ 当t≥1时,2t=2t成立,‎ 由f(a)≥1,即3a﹣1≥1,解得a≥,且a<1;‎ 或a≥1,2a≥1解得a≥0,即为a≥1.‎ 综上可得a的范围是a≥.‎ 故选:A.‎ 点睛:(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f(f(a))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 ‎(2)当给出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时,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是否满足相应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二、填空题 ‎13.已知集合均为全集的子集,且,则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求出集合B的补集,然后由∁U(A∪B)={4}可知3∈A,进而由交集的定义得出结果.‎ 详解:∵全集U={1,2,3,4},B={1,2},‎ ‎∴∁UB={3,4}‎ ‎∵∁U(A∪B)={4},‎ ‎∴3∈A ‎∴A∩(∁UB)={3}‎ 故答案为:{3}.‎ 点睛:求集合的交、并、补时,一般先化简集合,再由交、并、补的定义求解,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借助Venn图和数轴使抽象问题直观化.一般地,集合元素离散时用Venn图表示;集合元素连续时用数轴表示,用数轴表示时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 ‎14.命题“存在,使得”的否定是__________.‎ ‎【答案】,使得 ‎【解析】分析: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即将“存在”改为“任意”,“=“改为“≠”即可得答案.‎ 详解:∵命题“存在x∈R,使得x2+2x+5=0”是特称命题 ‎∴命题的否定为:x∈R,都有x2+2x+5≠0.‎ 故答案为:x∈R,都有x2+2x+5≠0.‎ 点睛:注意区分“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命题的否命题要对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同时否定.‎ ‎15.设函数,则满足的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当时,则 ‎∴等价于,即 当时, , ,满足恒成立 当即时,满足恒成立 综上所述, ‎ 故答案为 点睛:(1)求分段函数的函数值,要先确定要求值的自变量属于哪一段区间,然后代入该段的解析式求值,当出现的形式时,应从内到外依次求值;(2)当给出函数值求自变量的值时,先假设所求的值在分段函数定义区间的各段上,然后求出相应自变量的值,切记要代入检验,看所求的自变量的值是否满足相应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6.已知函数关于函数的性质,有以下四个推断:‎ ‎①的定义域是; ②的值域是;‎ ‎③是奇函数; ④是区间上的增函数.‎ 其中推断正确的题号是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 ‎【解析】分析:根据f(x)的表达式求出其定义域,判断①正确;根据基本不等式的性质求出f(x)的值域,判断②正确;根据奇偶性的定义,判断③正确;根据函数的单调性,判断④错误.‎ 详解:①∵函数,‎ ‎∴f(x)的定义域是(﹣∞,+∞),‎ 故①正确; ‎ ‎②f(x)=,‎ x>0时:f(x)≤,‎ x<0时:f(x)≥﹣,‎ 故f(x)的值域是,‎ 故②正确;‎ ‎③f(﹣x)=﹣f(x),f(x)是奇函数,‎ 故③正确;‎ ‎④由f′(x)=,‎ 令f′(x)>0,解得:﹣1<x<1,‎ 令f′(x)<0,解得:x>1或x<﹣1,‎ ‎∴f(x)在区间(0,2)上先增后减,‎ 故④错误;‎ 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考查了奇偶性与单调性,考查了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 ‎【答案】见解析 ‎【解析】分析:,令>0,可得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令<0,可得函数的单调减区间,从而可的函数f(x)的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 详解: ‎ 令 或 ‎ 单增区间为 单减区间为 极大值 极小值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知识的简单应用,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正确求导是关键,属于基础题.‎ ‎18.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值;‎ ‎(2)已知,关于的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 函数是增函数.若“p或q”为真,“且”为假,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1(2) .‎ ‎【解析】分析:(1)作出函数f(x)的图象,借助于单调性以及图象即可求最小值;‎ ‎(2)运用(1)中求出的f(x)的最小值代入不等式f(x)≥m2+2m﹣2,求出对任意x∈R恒成立的m的范围,根据复合命题“p或q”为真,“p且q”为假时,建立不等式关系即可的实数m的取值范围.‎ 详解:(1,作出图像可知, ‎ ‎(2) ,或 ‎ “或”为真,“且”为假, 当真, 假时,则,解得 当假, 真时,则,解得或,‎ 故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点睛:‎ ‎19.设函数的最小值为.‎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已知,证明: .‎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分析:(1)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求出m的值,通过讨论x的范围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组,解出即可;‎ ‎(2)原问题等价于,利用作差法即可证明.‎ 详解:(1)因为 ,当,‎ 即时取等号,则的最小值为,所以.‎ 由,得 即,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 ‎(2) ‎ 因为,则,得同理 所以 ‎ 点睛: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有两个基本方法,一是运用零点分区间讨论,二是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法一是运用分类讨论思想,法二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将绝对值不等式与函数以及不等式恒成立交汇、渗透,解题时强化函数、数形结合与转化化归思想方法的灵活应用,这是命题的新动向.‎ ‎20.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为 (为参数).‎ ‎(1)以原点为极点,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2)设是曲线上两动点,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分析:(1)利用平方关系消去参数θ把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由x=ρcosθ,y=ρsinθ,能求出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AB|2=|OA|2+|OB|2=,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求出|AB|的取值范围.‎ 详解:(1)将曲线的参数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得.‎ 将代入,得,即.‎ 所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2) ‎ ‎ ‎ ‎,‎ 因为,则,所以.‎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曲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极坐标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以及极坐标方程在求范围中的应用,属于中档题型,也是常考题.‎ ‎21.已知奇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 .‎ ‎(1)求函数在上的值域;‎ ‎(2)若 的最小值为,求实数的值.‎ ‎【答案】(1)(2)‎ ‎【解析】分析:(1)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出函数f(x)在[0,1]上的值域.‎ ‎(2)根据f(x)的范围,利用条件以及二次函数的性质,分类讨论求得实数λ的值.‎ 详解:(1)先根据为奇函数,求出函数在上的解析式:‎ 设则时,‎ 所以,当时,,所以,又,所以当的函数的值域为.(2)本题已知最小值,故先确定其何时取到最小值,令,则 ,根据定义区间与对称轴的相对位置关系讨论最小值的取法:①当,即时, ,无最小值,②当,即时, 解得舍去③当即时, ,解得 ‎,本题也可利用变量分离法转化为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体现了分类讨论、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 ‎22.已知为常数, ,函数,且方程有等 根.‎ ‎(1)求的解析式及值域;‎ ‎(2)设集合,,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3)是否存在实数,使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和?若存在,求 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3)存在 ‎【解析】分析:(1)由函数的解析式、f(2)=0,且方程f(x)=x有等根,求得a、b的值,可得f(x)的解析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函数的值域.‎ ‎(2)由题意可得A⊆B,分①当A=∅时、②当A≠∅时两种情况,分别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k的范围,再取并集,即得所求.‎ ‎(3)由条件可得,求得m、n的值,可得结论.‎ 详解:(1) ,且 又方程,即有等根,‎ ‎ ,即,从而,.‎ 又 ,值域为. ‎ ‎(2) ,‎ ‎①当时, ,此时,解得;‎ ‎②当时,设,对称轴,要,只需,解得 ‎,.‎ 综合①②,得.‎ ‎(3) ,则有.‎ 又因为对称轴,所以在是增函数,即,‎ 解得.‎ 存在使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和.‎ 点睛: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它只能在区间的端点或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处取到;常见题型有:(1)轴固定区间也固定;(2)轴动(轴含参数),区间固定;(3)轴固定,区间动(区间含参数). 找最值的关键是:(1)图象的开口方向;(2)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3)结合图象及单调性确定函数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