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1 MB
- 2021-07-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讲 客观
“
瓶颈
”
题突破
——
冲刺高分
试题特点
“
瓶颈
”
一般是指在整体中的关键限制因素,例如,一轮、二轮复习后,很多考生却陷入了成绩提升的
“
瓶颈期
”
——
无论怎么努力,成绩总是停滞不前
.
怎样才能突破
“
瓶颈
”
,让成绩再上一个台阶?全国高考卷客观题满分
80
分,共
16
题,决定了整个高考试卷的成败,要突破
“
瓶颈题
”
就必须在两类客观题第
10
,
11
,
12
,
15
,
16
题中有较大收获,分析近三年高考,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实现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做到保
“
本
”
冲
“
优
”.
(2)
∵
f
(
x
)
是
R
上的奇函数,
又
log
2
5>log
2
4.1>2
,
1<2
0.8
<2
,
因此
log
2
5>log
2
4.1>2
0.8
,
结合函数的单调性:
f
(log
2
5)>
f
>
f
(2
0.8
)
,
所以
a
>
b
>
c
,即
c
<
b
<
a
.
答案
(1)B
(2)C
探究提高
1.
根据函数的概念、表示及性质求函数值的策略
(1)
对于分段函数的求值
(
解不等式
)
问题,依据条件准确地找准利用哪一段求解,不明确的要分情况讨论
.
(2)
对于利用函数性质求值的问题,依据条件找到该函数满足的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等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将待求值调整到已知区间上求值
.
2
.
求解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综合应用问题的策略
(1)
熟练掌握图象的变换法则及利用图象解决函数性质、方程、不等式问题的方法
.
(2)
熟练掌握确定与应用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对称性及零点解题的方法
.
解析
(1)
因为
g
(
x
)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
<0
时,
g
(
x
)
=-
ln(1
-
x
)
,
所以
当
x
>0
时,-
x
<0
,
g
(
-
x
)
=-
ln(1
+
x
)
,即当
x
>0
时,
g
(
x
)
=
ln(1
+
x
)
.
作出函数
f
(
x
)
的图象,如图:
令
t
=
a
2
-
ln
a
(
t
>0)
,
则
ln
t
=
ln
a
2
-
ln
a
=-
(ln
a
)
2
+
2ln
a
=-
(ln
a
-
1)
2
+
1
≤
1.
当
ln
a
-
1
=
0
时,等号成立,
由
ln
t
≤
1
,得
t
≤
e
,即
a
ln
b
≤
e
,故
a
ln
b
的最大值为
e.
答案
(1)C
(2)e
(2)
(2018·
广州校级期中
)
如图,等边
△
ABC
的中线
AF
与中位线
DE
相交于点
G
,已知
△
A
′
ED
是
△
AED
绕
DE
旋转过程中的一个图形,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
A
.
动点
A
′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在线段
AF
上
B
.
恒有
BD
∥
平面
A
′
EF
C
.
三棱锥
A
′
-
EFD
的体积有最大值
D
.
异面直线
A
′
F
与
DE
不可能垂直
解析
(1)
由题意设外接球的半径为
R
,
记长方体的三条棱长分别为
x
,
y
,
2
,
所以棱锥
O
-
ABC
体积最大值为
1.
(2)
因为
A
′
D
=
A
′
E
,
△
ABC
是正三角形,
所以点
A
′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在线段
AF
上,故
A
正确;
因为
BD
∥
EF
,所以恒有
BD
∥
平面
A
′
EF
,故
B
正确;
三棱锥
A
′
-
FED
的底面积是定值,体积由高即
A
′
到底面的距离决定,
当平面
A
′
DE
⊥
平面
BCED
时,三棱锥
A
′
-
FED
的体积有最大值,故
C
正确;
因为
DE
⊥
平面
A
′
FG
,故
A
′
F
⊥
DE
,故
D
错误
.
答案
(1)A
(2)D
探究提高
1.
长方体的对角线是外接球的直径,由条件得
x
2
+
y
2
=
12
,进而求
xy
的最大值得棱锥的最大体积
.
另外不规则的几何体的体积常用割补法求解
.
2
.
(1)
△
ADE
折叠过程中
,长度不变,
AG
⊥
DE
的关系不变
.
(2)
当平面
ADE
折叠到平面
A
′
DE
⊥
平面
BCED
时,棱锥
A
′
-
EFD
的体积最大,且
A
′
F
⊥
DE
.
【训练
2
】
(1)
如图,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
⊥
平面
ABCD
,若
PA
=
AB
,则平面
PAB
与平面
CDP
所成二面角的度数为
(
)
A
.
90
° B
.
60°
C
.
45
° D
.
30°
解析
(1)
把原四棱锥补成正方体
ABCD
-
PQRH
,如图所示,连接
CQ
,则所求二面角转化为平面
CDPQ
与平面
BAPQ
所成的二面角
.
又
∠
CQB
是平面
CDPQ
与平面
BAPQ
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且
∠
CQB
=
45°.
故平面
PAB
与平面
CDP
所成二面角为
45°.
答案
(1)C
(2)D
信息联想
(1)
信息
①
:由条件中准线、焦点联想确定抛物线
C
的方程
y
2
=
2
px
(
p
>0)
.
信息
②
:看到
|
AB
|
=
4
,
|
DE
|
=
2
,及点
A
,
D
的特殊位置,联想求
A
,
D
的坐标,利用点共圆,得
p
的方程
.
(2)
信息
①
:
y
2
=
4
x
,且
|
PF
|
=
3
,联想抛物线定义,得点
P
坐标
.
信息
②
:曲线
C
2
渐近线过点
P
,得
a
,
b
间的关系,求出
C
2
的离心率
e
.
解析
(1)
不妨设抛物线
C
:
y
2
=
2
px
(
p
>0)
,
因此
C
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是
4.
(2)
抛物线
C
1
:
y
2
=
4
x
的焦点为
F
(1
,
0)
,准线方程为
x
=-
1
,且
|
PF
|
=
3
,
由
抛物线的定义得
x
P
-
(
-
1)
=
3
,
(2)
如图,设
△
ABF
2
内切圆圆心为
C
,半径为
r
,
答案
(1)B
(2)B
答案
(1)B
(2)B
探究提高
1.
第
(1)
题由方程与不等式关系,寻求
a
1
与
d
的关系,并得出
a
n
关于
d
的通项公式,利用单调性判断
a
n
的符号变化,由
S
n
的最值定
n
的值
.
2
.
线性规划问题求最值,关键明确待求量的几何意义,把所求最值看作直线的截距、斜率、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数形结合求解
.
解析
(1)
作出约束条件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
,
由
图知,当直线
y
=-
2
x
-
b
经过点
A
(
-
2
,-
2)
时,
b
取得最大值
,
b
max
=-
2
×
(
-
2)
-
(
-
2)
=
6
,此时直线方程为
2
x
+
y
+
6
=
0.
信息联想
(1)
信息
①
:由函数的零点,联想到函数图象交点,构造函数作图象
.
信息
②
:由零点的个数及函数的图象,借助导数确定最值的大小关系
.
(2)
信息
①
:
f
(
x
)
极大值
=
4
,联想到求
a
,进一步确定
g
(
x
)
与区间
(
-
3
,
a
-
1)
.
信息
②
:
g
(
x
)
的极小值不大于
m
-
1
,联想运用导数求
g
(
x
)
的极小值,并构建不等式求
m
的范围
.
解析
(1)
法一
令
f
(
x
)
=
0
得
(
x
-
1)ln
x
=
a
(
x
-
1)
-
b
,
∴
当
0<
x
<1
时,
g
′(
x
)<0
;当
x
>1
时,
g
′(
x
)>0.
∴
g
(
x
)
在
(0
,
1)
上单调递减,在
(1
,+
∞
)
上单调递增,
则
g
(1)
是函数
g
(
x
)
的极小值,也是最小值,且
g
(1)
=
0.
作出
y
=
(
x
-
1)ln
x
与
y
=
a
(
x
-
1)
-
b
的大致函数图象,如图
∵
f
(
x
)
恒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
y
=
a
(
x
-
1)
-
b
与
g
(
x
)
=
(
x
-
1)ln
x
恒有两个交点,
∵
直线
y
=
a
(
x
-
1)
-
b
恒过点
(1
,-
b
)
,
∴
-
b
>0
,从而
b
<0.
当
m
-
3
≥
0
时,
g
′(
x
)
≥
0
,则
g
(
x
)
在
(
-
3
,
2)
上不存在极值
.
答案
(1)B
(2)B
探究提高
1.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一定注意字母参数取值的影响,重视分类讨论思想
.
2
.
利用导数解零点问题,主要是构造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常见的构造函数的方法有移项法、构造形似函数法、主元法等
.
(2)
不等式
f
(
x
1
)
+
f
(sin
2
θ
)>
f
(
x
2
)
+
f
(cos
2
θ
)
在
θ
∈
R
上恒成立,
即
f
(
x
1
)
-
f
(1
-
x
1
)>
f
(cos
2
θ
)
-
f
(1
-
cos
2
θ
)
在
θ
∈
R
时恒成立,
令
F
(
x
)
=
f
(
x
)
-
f
(1
-
x
)
,
则
F
′(
x
)
=
f
′(
x
)
+
f
′(1
-
x
)
,
又
f
′(
x
)>0
且
f
′(1
-
x
)>0
,
故
F
′(
x
)>0
,故
F
(
x
)
在
R
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又原不等式即
F
(
x
1
)>
F
(cos
2
θ
)
,
故有
x
1
>cos
2
θ
恒成立,
所以
x
1
的取值范围是
(1
,+
∞)
.
答案
B
探究提高
1.
创新命题是新课标高考的一个亮点,此类题型是用数学符号、文字叙述给出一个教材之外的新定义,如本例中的
“
λ
伴随函数
”
,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通过阅读、理解后,解决题目给出的问题
.
2
.
解决该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新定义的含义,把从定义和题目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转化为熟悉的知识加以解决
.
即
2
+
(
n
-
1)
d
=
4
k
+
2
k
(2
n
-
1)
d
,
整理得
(4
k
-
1)
dn
+
(2
k
-
1)(2
-
d
)
=
0
,
因为对任意正整数
n
上式恒成立,
所以数列
{
b
n
}
的通项公式为
b
n
=
2
n
-
1(
n
∈
N
*
)
.
(2)
因为小明在
A
处测得公路上
B
,
C
两点的俯角分别为
30°
,
45°
,
所以
∠
BAD
=
60°
,
∠
CAD
=
45°.
设这辆汽车的速度为
v
m/s
,则
BC
=
14
v
m
,
在
△
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BC
2
=
AC
2
+
AB
2
-
2
AC
·
AB
·cos
∠
BAC
.
所以这辆汽车的速度约为
22.6 m/s.
答案
(1)
b
n
=
2
n
-
1(
n
∈
N
*
)
(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