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2.00 KB
- 2021-07-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全国卷 3 年考情分析]
年份 全国卷Ⅰ 全国卷Ⅱ 全国卷Ⅲ
2018
线 面 角 的 正 弦 值 的 求
解·T18(2)
二面角、线面角的正弦值
的求解·T20(2)
二 面 角 的 正 弦 值 的 求
解·T19(2)
2017
二 面 角 的 余 弦 值 的 求
解·T18(2)
二 面 角 的 余 弦 值 的 求
解·T19(2)
二 面 角 的 余 弦 值 的 求
解·T19(2)
2016
二 面 角 的 余 弦 值 的 求
解·T18(2)
二 面 角 的 正 弦 值 的 求
解·T19(2)
线 面 角 的 正 弦 值 的 求
解·T19(2)
高考对此部分的命题较为稳定,一般为解答题,多出现在第 18 或 19 题的第二问的位置,
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或二面角,难度中等偏上.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位置关系 保分考点
练后讲评
1.[证明线面垂直]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90°,BC=2,CC1=4,D 为 C1C 的
中点,求证:B1D⊥平面 ABD.
证明:由题意知 AB,BC,BB1 两两垂直,故以 B 为坐标原点,BA,
BC,BB1 所在的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
标系,
则 B(0,0,0),D(0,2,2),B1(0,0,4),C1(0,2,4),
设 BA=a,则 A(a,0,0),
所以 BA―→=(a,0,0), BD―→=(0,2,2),
B1D―→=(0,2,-2),
所以 B1D―→· BA―→=0, B1D―→· BD―→=0+4-4=0,
即 B1D⊥BA,B1D⊥BD.
又 BA∩BD=B,BA⊂平面 ABD,BD⊂平面 ABD,
所以 B1D⊥平面 ABD.
2.[证明线面平行、面面垂直]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
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E,F 分别是 PC,PD 的中点,PA=AB
=1,BC=2.
(1)求证:EF∥平面 PAB;
(2)求证:平面 PAD⊥平面 PDC.
证明:以 A 为坐标原点,AB,AD,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0,0,0),B(1,0,0),
C(1,2,0),D(0,2,0),P(0,0,1),
所以 E
1
2
,1,1
2 ,F
0,1,1
2 ,
EF―→=
-1
2
,0,0
, AP―→=(0,0,1), AD―→=(0,2,0),
DC―→=(1,0,0), AB―→=(1,0,0).
(1)因为 EF―→=-1
2
AB―→,所以 EF―→∥ AB―→,
即 EF∥AB.
又 AB⊂平面 PAB,EF⊄ 平面 PAB,
所以 EF∥平面 PAB.
(2)因为 AP―→· DC―→=(0,0,1)·(1,0,0)=0,
AD―→· DC―→=(0,2,0)·(1,0,0)=0,
所以 AP―→⊥ DC―→, AD―→⊥ DC―→,
即 AP⊥DC,AD⊥DC.
又 AP∩AD=A,AP⊂平面 PAD,AD⊂平面 PAD,
所以 DC⊥平面 PAD.因为 DC⊂平面 PDC,
所以平面 PAD⊥平面 PDC.
[解题方略]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空间垂直、平行的一般步骤
(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条件中的垂直关系.
(2)建立空间图形与空间向量之间的关系,用空间向量表示出问题中所涉及的点、直线、
平面的要素.
(3)通过空间向量的运算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再研究平行、垂直关系.
(4)根据运算结果解释相关问题.
考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增分考点·广度拓展
[分点研究]
题型一 计算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例 1] 已知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120°,AB=2,BC=CC1=1,求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法一:(基向量法)如图,取 BA―→=a, BC―→=b, BB1
―→=c,
则由已知可得|a|=2,|b|=|c|=1,
且〈a,b〉=120°,〈a,c〉=〈b,c〉=90°.
所以 a·b=2×1×cos 120°=-1,a·c=b·c=0.
因为 AB1
―→=c-a, BC1
―→=b+c,
所以 AB1
―→· BC1
―→=(c-a)·(b+c)=c2+c·b-a·b-a·c=12+0-(-1)-0=2.
又| AB1
―→|= c-a 2= c2-2c·a+a2= 12-0+22= 5,
| BC1
―→|= b+c 2= b2+2b·c+c2= 12+0+12= 2,
所以 cos〈 AB1
―→,BC1
―→〉=
AB1
―→· BC1
―→
| AB1
―→|| BC1
―→|
= 2
5× 2
= 10
5
.
所以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法二:(坐标法)如图,在平面 ABC 内过点 B 作 BD⊥AB,交 AC
于点 D,则∠CBD=30°.
因为 BB1⊥平面 ABC,故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 BD,BA,
BB1 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B(0,0,0),A(0,2,0),B1(0,0,1),C1(cos 30°,-sin 30°,
1),即 C1
3
2
,-1
2
,1
.
所以 AB1
―→=(0,-2,1), BC1
―→=
3
2
,-1
2
,1
.
所以 cos〈 AB1
―→,BC1
―→〉=
AB1
―→· BC1
―→
| AB1
―→|| BC1
―→|
=
0× 3
2
+ -2 ×
-1
2 +1×1
0+ -2 2+12×
3
2 2+
-1
2 2+12
= 10
5
.
所以异面直线 AB1 与 B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10
5
.
[解题方略]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
设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为θ,则 cos θ=|a·b|
|a||b|
,其中,a,b 分别是直线 a,b 的
方向向量.
此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而要求两向
量的数量积,可以求两向量的坐标,也可以把所求向量用一组基向量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
范围是[0,π],而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
2 ,应注意加以区分.
[注意]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π
2 .当所作或所求的角为钝角时,应取其补
角作为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题型二 计算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例 2] (2018·全国卷Ⅰ)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E,F
分别为 AD,BC 的中点,以 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 C 到达点 P
的位置,且 PF⊥BF.
(1)证明:平面 PEF⊥平面 ABFD;
(2)求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由已知可得 BF⊥PF,BF⊥EF,
又 PF∩EF=F,
所以 BF⊥平面 PEF.
又 BF⊂平面 ABFD,
所以平面 PEF⊥平面 ABFD.
(2)如图,作 PH⊥EF,垂足为 H.
由(1)得,PH⊥平面 ABFD.
以 H 为坐标原点, BF―→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 BF―→|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
角坐标系 Hxyz.
由(1)可得,DE⊥PE.
又因为 DP=2,DE=1,
所以 PE= 3.
又 PF=1,EF=2,所以 PE⊥PF.
所以 PH= 3
2
,EH=3
2
.
则 H(0,0,0),P
0,0, 3
2 ,D
-1,-3
2
,0
,
DP―→=
1,3
2
, 3
2 , HP―→=
0,0, 3
2 .
又 HP―→为平面 ABFD 的法向量,
设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为θ,
则 sin θ=
| HP―→· DP―→|
| HP―→|| DP―→|
=
3
4
3
= 3
4
.
所以 DP 与平面 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3
4
.
[解题方略] 向量法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设θ为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φ为直线 l 的方向向量 m 与平面α的法向量 n 之间的
夹角,则有φ=π
2
-θ(如图(1))或φ=π
2
+θ(如图(2)),所以有 sin θ=|cos φ|=|cos〈m,n 〉
|=|m·n|
|m||n|
.特别地,φ=0 时,θ=π
2
,l⊥α;φ=π
2
时,θ=0,l⊂α或 l∥α.
题型三 计算二面角
[例 3]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中,AA1⊥平面 ABCD,
且 AB=AD=2,AA1= 3,∠BAD=120°.
(1)求异面直线 A1B 与 AC1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 BA1DA 的正弦值.
[解] (1)在平面 ABCD 内,过点 A 作 AE⊥AD,交 BC 于点 E.
因为 AA1⊥平面 ABCD,
所以 AA1⊥AE,AA1⊥AD.
故以 AE,AD,AA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因为 AB=AD=2,
AA1= 3,∠BAD=120°,
则 A(0,0,0),B( 3,-1,0),D(0,2,0),E( 3,0,0),A1(0,0, 3),C1( 3,1, 3).
(1) A1B―→=( 3,-1,- 3), AC1
―→=( 3,1, 3).
则 cos〈 A1B―→,AC1
―→〉=
A1B―→· AC1
―→
| A1B―→|| AC1
―→|
=3-1-3
7× 7
=-1
7
.
因此异面直线 A1B 与 A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
7
.
(2)可知平面 A1DA 的一个法向量为 AE―→=( 3,0,0).
设 m=(x,y,z)为平面 BA1D 的一个法向量,
又 A1B―→=( 3,-1,- 3), BD―→=(- 3,3,0),
则
m· A1B―→=0,
m· BD―→=0,
即
3x-y- 3z=0,
- 3x+3y=0.
不妨取 x=3,则 y= 3,z=2,
所以 m=(3, 3,2)为平面 BA1D 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 cos〈 AE―→,m〉=
AE―→·m
| AE―→||m|
= 3 3
3×4
=3
4
.
设二面角 BA1DA 的大小为θ,则|cos θ|=3
4
.
因为θ∈[0,π],所以 sin θ= 1-cos2θ= 7
4
.
因此二面角 BA1DA 的正弦值为 7
4
.
[解题方略] 向量法求二面角
设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为θ(0≤θ≤π),n1,n2 分别为平面α,β的法向量,向量
n1,n2 的夹角为ω,则有θ+ω=π(如图(1))或θ=ω(如图(2)),其中 cos ω= n1·n2
| n1||n2|
.
[多练强化]
1.(2019 届高三·贵阳摸底)如图,CD,AB 分别是圆柱的上、下底面圆
的直径,四边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E 是底面圆周上不同于 A,B 两
点的一点,AE=1.
(1)求证:BE⊥平面 DAE;
(2)求二面角 CDBE 的余弦值.
解:(1)证明:由圆柱的性质知,DA⊥平面 ABE,
又 BE⊂平面 ABE,∴BE⊥DA,
∵AB 是底面圆的直径,E 是底面圆周上不同于 A,B 两点的一点,
∴BE⊥AE.
又 DA∩AE=A,DA⊂平面 DAE,AE⊂平面 DAE,
∴BE⊥平面 DAE.
(2)法一:如图,过 E 作 EF⊥AB,垂足为 F,由圆柱的性质知平面 ABCD
⊥平面 ABE,
∴EF⊥平面 ABCD.
过 F 作 FH⊥DB,垂足为 H,连接 EH,
则∠EHF 即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的补角,
由 AB=AD=2,AE=1,
得 DE= 5,BE= 3,BD=2 2,
∴EF=AE·BE
AB
= 3
2
,
由(1)知 BE⊥DE,∴EH=DE·BE
DB
= 5× 3
2 2
= 30
4
,
∴sin∠EHF=EF
EH
=
3
2
30
4
= 10
5
,
∴cos∠EHF= 1-sin2∠EHF= 15
5
,
∴二面角 CDBE 的余弦值为- 15
5
.
法二:过 A 在平面 AEB 内作垂直于 AB 的直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
间直角坐标系,
∵AB=AD=2,AE=1,
∴BE= 3,∴E
3
2
,1
2
,0
,
D(0,0,2),B(0,2,0),
∴ ED―→=
- 3
2
,-1
2
,2
, BD―→=(0,-2,2).
设平面 EBD 的法向量为 n=(x,y,z),
则
n· ED―→=0,
n· BD―→=0,
即
- 3
2
x-1
2
y+2z=0,
-2y+2z=0,
取 z=1,则 n=( 3,1,1)为平面 EBD 的一个法向量.
易知平面 CDB 的一个法向量为 m=(1,0,0),
∴cos〈m,n〉= m·n
| m||n|
= 3
5
= 15
5
,
由图知,二面角 CDBE 为钝角,
∴二面角 CDBE 的余弦值为- 15
5
.
2.(2018·石家庄质检)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侧面 BB1C1C 为菱形且∠CBB1=60°,
AB=AC1.
(1)证明:平面 AB1C⊥平面 BB1C1C;
(2)若 AB⊥B1C,直线 AB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为 30°,求直线 AB1 与平面 A1B1C 所成角
的正弦值.
解:(1)证明:连接 BC1 交 B1C 于点 O,连接 AO,
∵侧面 BB1C1C 为菱形,∴B1C⊥BC1.
∵AB=AC1,O 为 BC1 的中点,∴AO⊥BC1.
∵B1C∩AO=O,∴BC1⊥平面 AB1C.
又 BC1⊂平面 BB1C1C,∴平面 AB1C⊥平面 BB1C1C.
(2)∵AB⊥B1C,BO⊥B1C,AB∩BO=B,
∴B1C⊥平面 ABO,
又 AO⊂平面 ABO,
∴AO⊥B1C,从而 OA,OB,OB1 两两垂直.
以 O 为坐标原点, OB―→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直线 AB 与平面 BB1C1C 所成的角为 30°,
∴∠ABO=30°.
设 AO=1,则 BO= 3,又∠CBB1=60°,
∴△CBB1 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
∴A(0,0,1),B( 3,0,0),B1(0,1,0),C(0,-1,0),
AB1
―→=(0,1,-1), B1C―→=(0,-2,0),
A1B1
―→= AB―→=( 3,0,-1).
设 n=(x,y,z)是平面 A1B1C 的法向量,
则
n· A1B1
―→=0,
n· B1C―→=0,
即 3x-z=0,
-2y=0,
令 x=1,则 n=(1,0, 3)为平面 A1B1C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 AB1 与平面 A1B1C 所成的角为θ,
则 sin θ=|cos〈 AB1
―→,n〉|=
| AB1
―→·n|
| AB1
―→|·|n|
= 6
4
,
∴直线 AB1 与平面 A1B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6
4
.
考点三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 增分考点
讲练冲关
[典例] 已知几何体 ABCC1B1N 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图所示,
其正视图为矩形,侧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1)连接 B1C,若 M 为 AB 的中点,在线段 CB 上是否存在一点 P,使得 MP∥平面 CNB1?若
存在,求出 BP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 CNB1C1 的余弦值.
[解] 由题意可知,BA,BB1,BC 两两垂直,以 BA,BB1,BC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
系 Bxyz,则由该几何体的三视图可知,C(0,0,4),N(4,4,0),
B1(0,8,0),C1(0,8,4).
(1)设平面 CNB1 的法向量为 n=(x,y,z).
∵ NC―→=(-4,-4,4), NB1
―→=(-4,4,0),
∴
NC―→·n=0,
NB1
―→·n=0,
即
-4x-4y+4z=0,
-4x+4y=0,
令 x=1,可得平面 CNB1 的一个法向量为 n=(1,1,2),
设 P(0,0,a)(0≤a≤4),由于 M(2,0,0),
则 PM―→=(2,0,-a).
又 MP∥平面 CNB1,
∴ PM―→·n=2-2a=0,解得 a=1.
∴在线段 CB 上存在一点 P,使得 MP∥平面 CNB1,此时 BP=1.
(2)设平面 C1NB1 的法向量为 m=(x′,y′,z′),
∵ NC1
―→=(-4,4,4),
∴
NC1
―→·m=0,
NB1
―→·m=0,
即
-4x′+4y′+4z′=0,
-4x′+4y′=0,
令 x′=1,可得平面 C1NB1 的一个法向量为 m=(1,1,0),
∴cos〈m,n〉= m·n
|m|·|n|
= 1+1
2· 6
= 3
3
.
由图可知,二面角 CNB1C1 为锐角,
故二面角 CNB1C1 的余弦值为 3
3
.
[解题方略]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探索性问题的策略
(1)假设题中的数学对象存在(或结论成立)或暂且认可其中的一部分结论.
(2)在这个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
“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或参数)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若由
此推导出矛盾,则否定假设;否则,给出肯定结论.
[多练强化]
如图,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 ABCD 为矩形,PA⊥平面 ABCD,点 E
是棱 PD 的中点,点 F 是 PC 的中点.
(1)证明:PB∥平面 AEC.
(2)若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探究在什么条件下,二面角 CAFD
大小为 60°?
解:(1)证明:连接 BD,设 AC∩BD=O,连接 OE,
因为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所以点 O 是 BD 的中点,
因为点 E 是棱 PD 的中点,
所以 PB∥EO,
又因为 PB⊄ 平面 AEC,EO⊂平面 AEC,
所以 PB∥平面 AEC.
(2)由题意知 AB,AD,AP 两两垂直,以 A 为坐标原点,以 AB,
AD,AP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
坐标系,
设 AB=AD=2a,AP=2c,
则 A(0,0,0),C(2a,2a,0),D(0,2a,0),P(0,0,2c),F(a,a,
c).
因为 z 轴⊂平面 CAF,
所以设平面 CAF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1,0),
而 AC―→=(2a,2a,0),
所以 AC―→·n=2ax+2a=0,得 x=-1,
所以 n=(-1,1,0).
因为 y 轴⊂平面 DAF,
所以设平面 DAF 的一个法向量为 m=(1,0,z),
而 AF―→=(a,a,c),所以 AF―→·m=a+cz=0,得 z=-a
c
,
所以 m=
1,0,-a
c ,
所以 cos 60°= |n·m|
|n|·|m|
=
1
2· 1+a2
c2
=1
2
,得 a=c.
即当 AP 等于正方形 ABCD 的边长时,二面角 CAFD 的大小为 60°.
数学抽象——向量法解决空间立体几何问题
[典例] 如图,在三棱锥 PABC 中,PA⊥底面 ABC,∠BAC=90°.
点 D,E,N 分别为棱 PA,PC,BC 的中点,M 是线段 AD 的中点,PA
=AC=4,AB=2.
(1)求证:MN∥平面 BDE;
(2)求二面角 CEMN 的正弦值;
(3)已知点 H 在棱 PA 上,且直线 NH 与直线 BE 所成角的余弦值
为 7
21
,求线段 AH 的长.
[解] 由题意知,AB,AC,AP 两两垂直,故以 A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AB―→,AC―→, AP―→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
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 A(0,0,0),B(2,0,0),C(0,4,0),P(0,0,4),D(0,0,2),
E(0,2,2),M(0,0,1),N(1,2,0).
(1)证明: DE―→=(0,2,0), DB―→=(2,0,-2).
设 n=(x,y,z)为平面 BDE 的法向量,
则
n· DE―→=0,
n· DB―→=0,
即
2y=0,
2x-2z=0.
不妨取 z=1,可得 n=(1,0,1).
又 MN―→=(1,2,-1),可得 MN―→·n=0.
因为 MN⊄ 平面 BDE,所以 MN∥平面 BDE.
(2)易知 n1=(1,0,0)为平面 CEM 的一个法向量.
设 n2=(x1,y1,z1)为平面 EMN 的法向量,
又 EM―→=(0,-2,-1), MN―→=(1,2,-1),
则
n2· MN―→=0,
n2· MN―→=0,
即
-2y1-z1=0,
x1+2y1-z1=0.
不妨取 y1=1,可得 n2=(-4,1,-2).
因此有 cos〈n1,n2〉= n1·n2
| n1||n2|
=- 4
21
,
于是 sin〈n1,n2〉= 105
21
.
所以二面角 CEMN 的正弦值为 105
21
.
(3)依题意,设 AH=h(0≤h≤4),则 H(0,0,h),
进而可得 NH―→=(-1,-2,h), BE―→=(-2,2,2).
由已知,得|cos〈 NH―→,BE―→〉|=
| NH―→· BE―→|
| NH―→|| BE―→|
= |2h-2|
h2+5×2 3
= 7
21
,
整理得 10h2-21h+8=0,解得 h=8
5
或 h=1
2
.
所以线段 AH 的长为8
5
或1
2
.
[素养通路]
本题考查了线面平行、二面角及已知线面角求线段的长,以学习过的空间向量的相关知
识为工具,通过数学抽象将几何问题: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及求线段的长抽象成直线共
线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垂直、两平面法向量的夹角及向量的模长问题,进而进行求解,考查了
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