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03 KB
  • 2021-07-01 发布

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45 均值不等式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专题 45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一、基础知识: 1、高中阶段涉及的几个平均数:设 (1)调和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3)代数平均数: (4)平方平均数: 2、均值不等式: ,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 特别的,当 时, 即基本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的几个变形: (1) :多用在求和式的最小值且涉及求和的项存在乘积为定值的情 况 (2) :多用在求乘积式的最大值且涉及乘积的项存在和为定值的情况 (3) ,本公式虽然可由基本不等式推出,但本身化成完全平方式也可证明,要 注意此不等式的适用范围 4、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遵循的原则:“一正二定三等” (1)正:使用均值不等式所涉及的项必须为正数,如果有负数则考虑变形或使用其它方法 (2)定: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变形后的一侧不能还含有核心变量,例如:当 求 的最小值。此时若直接使用均值不等式,则 ,右侧依然含有 ,则无法找到最值。 ① 求和的式子→乘积为定值。例如:上式中 为了乘积消掉 ,则要将 拆为两个 ,则  0 1,2, ,ia i n   1 2 1 1 1n n nH a a a     1 2 n n nG a a a  1 2 n n a a aA n     2 2 2 1 2 n n a a aQ n     n n n nH G A Q   1 2 na a a   2n  2 2G A  2 a bab   2 , 0a b ab a b   2 2 a bab      2 2 2a b ab  ,a b R 0,x  2 3y x x  2 3 2 4y x xx   x 2 4y x x  x 3 x 2 x 2 2 2 334 2 2 2 23 3 4y x x xx x x x x         ② 乘积的式子→和为定值,例如 ,求 的最大值。则考虑变积为 和后保证 能够消掉,所以 (3) 等:若能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最值,则要保证等号成立,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 若求最值的过程中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则均值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必须能够同时成立 (彼此不冲突) ② 若涉及的变量有初始范围要求,则使用均值不等式后要解出等号成立时变量的值,并验证 是否符合初始范围。 5、常见求最值的题目类型 (1)构造乘积与和为定值的情况,如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 (2)已知 ( 为常数),求 的最值, 此类问题的特点在于已知条件中变量位于分子(或分母)位置上,所求表达式变量的位置恰 好相反,位于分母(或分子)上,则可利用常数“1”将已知与所求进行相乘,从而得到常数 项与互为倒数的两项,然后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例如:已知 ,求 的最小值 解: (3)运用均值不等式将方程转为所求式子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解: 例如:已知 ,求 的最小值 解: 所以 即 ,可解得 ,即 30 2x     3 2f x x x  x       21 1 2 3 2 93 2 2 3 22 2 2 8 x xf x x x x x            1ax by  a m n x y 0, 0,2 3 1x y x y    3 2 x y  3 2 3 2 9 42 3 6 6y xx yx y x y x y            9 4 9 412 12 2 24y x y x x y x y       0, 0,2 4x y x y xy     2x y  22 21 1 222 2 2 8 x yx yxy x y            222 4 2 48 x yx y xy x y           22 8 2 32 0x y x y     2 4 3 4x y    min2 4 3 4x y   注:此类问题还可以通过消元求解: ,在代入到所求表达式求 出最值即可,但要注意 的范围由 承担,所以 二、典型例题: 例 1:设 ,求函数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思路:考虑将分式进行分离常数, ,使用均值不等式可 得: ,等号成立条件为 ,所以最小值为 答案: 例 2:已知 ,且 ,则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思路:本题观察到所求 与 的联系,从而想到调和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即 ,代入方程中可得: ,解得: ,所以最大值为 4 答案:4 例 3:已知实数 ,若 ,且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思路:本题可以直接代入消元解决,但运算较繁琐。考虑对所求表达式先变形再求值,可用 分离常数法将分式进行简化。 ,结合分母可将条 件 ,变形为 ,进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出最值 解: 4 22 4 1 xx y xy y x       0y  x  0,2x  1x   ( 5)( 2) 1 x xy x    ( 5)( 2) 41 51 1 x xy xx x          42 1 5 91y x x     41 11x xx    9 9 0, 0x y  1 1 5x y x y    x y x y 1 1 x y 2 1 1 4 1 1 2 x y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24 5 5 4 0x y x y x yx y         1 4x y   ,m n 0, 0m n  1m n  2 2 2 1 m n m n  1 4 4 15 1 8 1 3 2 2 4 12 12 1 2 1 m n m nm n m n          1m n     2 1 4m n    2 2 2 24 4 1 1 4 12 12 1 2 1 2 1 m n m n m n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   ,即 的最小值为 答案:A 例 4:已知正实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思路:本题所求表达式 刚好在条件中有所体现,所以考虑将 视为一个整体,将等 式中的项往 的形式进行构造, ,而 可以利用均值不等式化积为和,从而将方程变形为关于 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 可 解: 方程变形为: 解得: 答案: 的最小值为 例 5:已知 ,则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思路一:所求表达式为和式,故考虑构造乘积为定值以便于利用均值不等式,分母为 , 所以可将 构造为 ,从而三项使用均值不等式即可求出最小值:   4 1 4 13 22 1 2 1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1 2 1 4m n m n            4 14 1 4 1 1 1 22 1 4 12 1 2 1 4 4 2 1 n mm n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1 2 95 24 2 1 4 n m m n           2 2 9 122 1 4 4 m n m n      2 2 2 1 m n m n  1 4 ,x y 2 4xy x y   x y x y x y x y      2 1xy x y xy x x y x y x y           1x y  x y      2 4 4 1 4xy x y xy x 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211 2 x yx y              21 42 x y x y            21 4 16x y x y           2 6 15 0x y x y      6 96 2 6 32x y       x y 2 6 3 2 0a b  4 (2 )a b a b   2b a b a  1 12 22 2a a b b       思 路 二 : 观 察 到 表 达 式 中 分 式 的 分 母 , 可 想 到 作 和 可 以 消 去 , 可 得 ,从而 ,设 ,可从函 数 角 度 求 得 最 小 值 ( 利 用 导 数 ), 也 可 继 续 构 造 成 乘 积 为 定 值 : 答案:3 小炼有话说:(1)和式中含有分式,则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关注分式分母的特点,并在变 形的过程中倾向于各项乘积时能消去变量,从而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 (2)思路二体现了均值不等式的一个作用,即消元 (3)在思路二中连续使用两次均值不等式,若能取得最值,则需要两次等号成立的条件不冲 突。所以多次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对等号成立条件的检验 例 6:设二次函数 的值域为 ,则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思路:由二次函数的值域可判定 ,且 ,从而利用定值化简所求表达式: ,则只需确定 的范围 即可求出 的最值。由均值不等式可得: ,进而解出最值 解: 二次函数 的值域为 答案: 3 4 1 8 1 8(2 ) 3 (2 ) 3(2 ) 2 (2 ) 2 (2 )a a b b a b bb a b b a b b a b                  2b a b b     222 2 b a bb a b a        2 4 4 (2 )a ab a b a     2 4f a a a    3 2 2 4 43 32 2 2 2 a a a af a a a          2 4f x ax x c x R     0, 1 9 1 9c a  0a  0 4ac    1 9 9 18 9 18 511 9 9 9 9 13 9 13 a c a c c a ac a c a c a c                 9a c 1 9 1 9c a  9 12a c      2 4f x ax x c x R     0, 16 4 0 4 0 ac ac a             9 9 11 9 9 18 9 18 511 9 1 9 9 9 9 13 9 13 a c a c a c c a c a ac a c a c a c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2 9 12a c ac   1 9 5 611 9 12 13 5c a       6 5 例 7:已知 ,则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思路:本题变量个数较多且不易消元,考虑利用均值不等式进行化简,要求得最值则需要分 子与分母能够将变量消掉,观察分子为 均含 ,故考虑将分母中的 拆分与 搭 配,即 ,而 ,所以 答案: 小炼有话说:本题在拆分 时还有一个细节,因为分子 的系数相同,所以要想分子分 母消去变量,则分母中 也要相同,从而在拆分 的时候要平均地进行拆分(因为 系数也相同)。所以利用均值不等式消元要善于调整系数,使之达到消去变量的目的。 例 8 : 已 知 正 实 数 满 足 , 若 对 任 意 满 足 条 件 的 , 都 有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思 路 : 首 先 对 恒 成 立 不 等 式 可 进 行 参 变 分 离 , 。 进 而 只 需 求 得 的最小值。将 视为一个整体,将 中的 利用均值不等式 换成 ,然后解出 的范围再求最小值即可 解: , ,x y z R 2 2 2 xy yz x y z    ,xy yz y 2y 2 2,x z 2 2 2 2 2 2 21 1 2 2 xy yz xy yz x y z x y y z  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 2 2 21 1 1 12 2 , 2 22 2 2 2x y x y xy z y z y yz        2 22 2 xy yz xy yz     2 2 2y ,xy yz ,xy yz 2y 2 2,x z ,x y 3x y xy   ,x y 2( ) ( ) 1 0x y a x y     a   1a x y x y      1x y x y   x y 3x y xy   xy x y x y  2 1( ) ( ) 1 0x y a x y a x y x y          , 0x y  2 2 x yxy       解得: 或 (舍) (在 时取得) 例 9:已知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 思路:观察到所求 的两项中 部分互为倒数,所以想到利用均值不等式构造乘积 为定值,所以结合第二项的分母变形 的分子。因为 ,所以 ,则 ,所以原式 ,因为要求得最小值,所以 时, ,故 最小值为 答案: 小炼有话说:本题考验学生对表达式特点的观察能力,其中两项的 互为倒数为突破口,从 而联想到均值不等式,在变形时才会奔着分子分母向消出定值的方向进行构造 例 10:已知 ,且 是常数,又 的最小值 是 ,则 ________ 思路:条件中有 ,且有 ,进而联想到求 最小值的过程中达 到的最值条件与 相关: ,即 2 3 2 x yx y xy             24 12x y x y     6x y  2x y     min 1 1 376 6 6x y x y          6x y  37 6a  1, 0, 0x y y x    1 2 1 x x y  1 2 1 x x y  x 1 2 x 1x y   1 2y x    11 1 1 2 2 2 4 4 x y x y x x x x       1 12 14 4 1 4 4 1 4 x xx y x y x x x y x x y x           0x  min 1 4 4 x x        1 2 1 x x y  3 4 3 4 x , , , , 2 5, 9,m nm n s t R m n n ms t       ,m n 2s t 1 3m n  9m n s t   min2 1s t   2s t ,m n      1 1 2 12 2 2 2 2 29 9 9 m n mt sns t s t m n m n mns t s t                     2s t 的最小值为 ,所以 ,解得 ,所以 答案:7 三、历年好题精选 1、(2016,天津河西一模)如图所示,在 中, ,点 在线段 上,设 , , ,则 的最小 值为( ) A. B. C. D. 2、(2016,南昌二中四月考)已知 都是负实数,则 的最小值是( ) A. B. C. D. 3、(2016,重庆万州二中)已知 为正实数,且 ,则 的最小值 为________ 4、(扬州市 2016 届高三上期末)已知 且 ,则 的最 小值为________ 5、已知正项等比数列 满足 ,若存在两项 ,使得 ,则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不存在 6、设 , 为坐标原点。若 三点 共线,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7、已知 ,且 ,则 的最大值是( )  1 2 2 29 m n mn   1 2 2 2 19 2 5 m n mn m n n m           1 2 m n    3 7m n  ABC DBAD  F CD AB a  AC b  AF xa yb    1 41  yx 226  36 246  223 ,a b 2 a b a b a b  5 6  2 2 1 2 2 1  2 2 1 ,a b 2a b  2 22 21 a b a b    1a b  2log 3log 7a bb a  2 1 1a b   na 7 6 52a a a  ,m na a 14m na a a 1 4 m n 3 2 5 3 25 6      1, 2 , , 1 , ,0 , 0, 0OA OB a OC b a b          O , ,A B C 1 2 a b  , 0,a b  2 1a b  2 22 4s ab a b   A. B. C. D. 8、设 ,若 ,则 的最大值为 9、已知 ,且 ,则 的最小值是 习题答案: 1、答案:D 解析: ,因为 三点共线,所以 ,根据 所 求 表 达 式 构 造 等 式 为 , 所 以 有 : 2 1 2  2 1 2 1 2 1 2  , , 1, 1x y R a b   3, 2 3x ya b a b    1 1 x y a b 1ab  2 2a b a b   2AF xAB yAC xAD yAC        , ,C F D 2 1x y   2 1 2x y   ,由均值不等式可得: ,所以 2、答案:B 解析: 是正实数 3、答案: 解析: 4、答案:3 解析:  1 4 1 1 4 1 1 82 1 2 41 2 1 2 1 y xx yx y x y x y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1 82 4 21 1 y x y x x y x y        1 4 1 6 4 2 3 2 21 2x y     2 2 2 2 2 2 2 2 11 1 22 3 2 3 2 3 a b a ab b ab a ba b a b a ab b a ab b b a               , 0a b  ,a b b a 2 22 2 2a b a b b a b a      11 1 3 2 2 2 2 22 2 2 3 a b a b a b          2 2 3 2 22 2 12 1 21 1 a b a ba b a b             2 1 31a b a b      2 11 1a b     2a b   1 3a b      2 22 2 1 1 2 12 1 1 11 1 3 1 a b a b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2 11 11 2 13 1 3 1 b ba a a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2 11 2 223 1 3 b a a b      232log 7 2 log 7log 3 0loga a a a b b bb        2log 1 log 3 0a ab b    或 5、答案:A 解析: 解得: 或 (舍) 而 下面验证等号成立条件: 解得: 所以等号成立, 的最小值为 注:本题要注意到 ,在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小值的过程中有可能等号成立的条件不 满足。所以在变量范围比较特殊时,要注意验证等号成立条件 6、答案: 解析: 三点共线 7、答案:A 1log 2a b  log 3a b  1a b  1log log2a ab a   2b a  2 1 1 1 11 1 2 1 1 31 1 1 1a a a ab a a a                2 2 7 6 5 5 5 52 2 2a a a q a qa a q q        2q  1q   1 1 1 1 1 14 2 2 4m n m na a a a a a      22 16 6m n m n       ,m n N   1 4 1 1 4 1 41 46 6 n mm nm n m n m n                  4 42 4n m n m m n m n    1 4 9 3 6 2m n    2 24 4 2 6 n m n m n mm n m n          2 4 m n    1 4 m n  3 2 ,m n N  8 , ,A B C AB AC ∥    1,1 , 1,2AB a AC b        2 1 1 2 1a b a b         1 2 1 2 42 2 2 8b aa ba b a b a b              解析: 8、答案:1 解析: 9、答案: 解析: 2 22 2 2 2 2 2 a bab ab          2 22 2 2 2 14 2 2 2 2 a ba b a b          2 2 14 2a b    2 1 2s   3x ya b  log 3, log 3a bx y   3 3 3 1 1 1 1 log log loglog 3 log 3a b a b abx y         2 2 3 32 a bab       3 1 1 log 3 1x y    2 2 2 2 2 22 2 2 2 2a b a ab b a ba b a b a b      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