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 MB
  • 2021-07-01 发布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一、单选题 ‎1.直线的倾斜角为( )‎ A.150° B.120° C.60° D.30°‎ ‎【答案】A ‎【解析】现求出直线的斜率,再根据斜率是倾斜角的正切值,计算倾斜角即可.‎ ‎【详解】‎ 设倾斜角为,因为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又因为 所以,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其中熟记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数列1,-3,5,-7,9,…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数列中正负项(先正后负)间隔出现,必有,1,3,5,7,9,……故2n-1,所以数列1,-3,5,-7,9,……的一个通项公式是,故选B。‎ ‎【考点】数列的通项公式。‎ 点评:简单题,利用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有时结果不唯一。‎ ‎3.设的内角所对边分别为.则该三角形( )‎ A.无解 B.有一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利用正弦定理以及大边对大角定理求出角,从而判断出该三角形解的个数。‎ ‎【详解】‎ 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或,因此,该三角形有两解,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解的个数的判断,解题时可以充分利用解的个数的等价条件来进行判断,具体来讲,在中,给定、、,该三角形解的个数判断如下:‎ ‎(1)为直角或钝角,,一解;,无解;‎ ‎(2)为锐角,或,一解;,两解;,无解.‎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 )‎ A.相切 B.相离 C.相交但不过圆心 D.相交且过圆心 ‎【答案】C ‎【解析】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据此可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相交但不过圆心.‎ 本题选择C选项.‎ ‎5.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则数列前9项的和为( )‎ A.297 B.144 C.99 D.6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4=13,a6=9,S9==99‎ ‎【考点】等差数列性质及前n项和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性质及前n项和,掌握相关公式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设为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α,∥β,则α∥β B.若⊥α,⊥β,则α∥β C.若⊥α,∥β,则α∥β D.若α⊥β,∥α,则⊥β ‎【答案】B ‎【解析】利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垂直、平行判定与性质定理来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详解】‎ 对于A选项,当直线与平面、的交线平行时,,,但与不平行,A选项错误;‎ 对于B选项,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平面可知B选项正确;‎ 对于C选项,,过直线作平面,使得该平面与平面相交,交线为直线,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知,由于,则,,,C选项错误;‎ 对于D选项,,过直线作平面,使得该平面与平面相交,交线为直线,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知,,但平面内的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不一定垂直,从而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也不确定,D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熟悉空间中的线面关系、面面关系以及相关的平行、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等题。‎ ‎7.等差数列的公差是2,若成等比数列,则的前项和(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已知得,,又因为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解得,所以,故.‎ ‎【考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等比中项;3、等差数列前n项和.‎ ‎8.某三棱锥的左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该三棱锥的体积是(  )‎ A.3 B.2 C. D.1‎ ‎【答案】D ‎【解析】根据三视图高平齐的原则得知锥体的高,结合俯视图可计算出底面面积,再利用锥体体积公式可得出答案。‎ ‎【详解】‎ 由三视图“高平齐”的原则可知该三棱锥的高为,俯视图的面积为锥体底面面积,则该三棱锥的底面面积为,‎ 因此,该三棱锥的体积为,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三视图求几何体的体积,解题时充分利用三视图“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得出几何体的某些数据,并判断出几何体的形状,结合相关公式进行计算,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属于中等题。‎ ‎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等于(  )‎ A.-3 B.5 C.33 D.-31‎ ‎【答案】C ‎【解析】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结合条件求出公比,再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求出.‎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公比显然不为1),则,得,‎ 因此,,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基本量计算,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出其公比,是解本题的关键,一般在求解等比数列问题时,有如下两种方法:‎ ‎(1)基本量法:利用首项和公比列方程组解出这两个基本量,然后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2)性质法:利用等比数列下标有关的性质进行转化,能起到简化计算的作用。‎ ‎10.在中, ,BC边上的高等于,则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设边上的高线为,则,所以.由正弦定理,知,即,解得,故选D.‎ ‎【考点】正弦定理 ‎【方法点拨】在平面几何图形中求相关的几何量时,需寻找各个三角形之间的联系,交叉使用公共条件,常常将所涉及到已知几何量与所求几何集中到某一个三角形,然后选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求解.‎ ‎11.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1,线段上有两个动点E、F,且,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B.‎ C.三棱锥的体积为定值 D.‎ ‎【答案】D ‎【解析】可证,故A正确;由∥平面ABCD,可知,B也正确;连结BD交AC于O,则AO为三棱锥的高,,三棱锥的体积为为定值,C正确;D错误。选D。‎ ‎12.已知点是直线上一动点,与是圆的两条切线,为切点,则四边形的最小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利用当与直线垂直时,取最小值,并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计算出的最小值,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的最小值,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求出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 ‎【详解】‎ 如下图所示:‎ 由切线的性质可知,,,且,‎ ‎,‎ 当取最小值时,、也取得最小值,‎ 显然当与直线垂直时,取最小值,且该最小值为点到直线 的距离,即,‎ 此时,,‎ 四边形面积的最小值为,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切线长的计算以及四边形的面积,本题在求解切线长的最小值时,要抓住以下两点:‎ ‎(1)计算切线长应利用勾股定理,即以点到圆心的距离为斜边,切线长与半径为两直角边;‎ ‎(2)切线长取最小值时,点到圆心的距离也取到最小值。‎ 二、填空题 ‎13.已知两点,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_________.‎ ‎【答案】‎ ‎【解析】求出直线的斜率和线段的中点,利用两直线垂直时斜率之积为可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可写出中垂线的方程。‎ ‎【详解】‎ 线段的中点坐标为,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斜率为,其方程为,即.‎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方程的求解,有如下两种方法求解:‎ ‎(1)求出中垂线的斜率和线段的中点,利用点斜式得出中垂线所在直线方程;‎ ‎(2)设动点坐标为,利用动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列式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即可作为中垂线所在直线的方程。‎ ‎14.两圆,相切,则实数=______.‎ ‎【答案】0, ±2‎ ‎【解析】根据题意,由圆的标准方程分析两圆的圆心与半径,分两圆外切与内切两种情况讨论,求出 a的值,综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圆的圆心为(0,0),半径为1,圆的 圆心为(﹣4,a),半径为5,‎ 若两圆相切,分2种情况讨论:‎ 当两圆外切时,有(﹣4)2+a2=(1+5)2,解可得a=±2,‎ 当两圆内切时,有(﹣4)2+a2=(1﹣5)2,解可得a=0,‎ 综合可得:实数a的值为0或±2;‎ 故答案为:0或±2.‎ ‎【点睛】‎ 本题考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键是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1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则____‎ ‎【答案】‎ ‎【解析】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角关系式中的边都化成角,再结合两角和差公式进行整理,从而得到.‎ ‎【详解】‎ 由正弦定理可得:‎ 即:‎ ‎ ‎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李用正弦定理进行边角关系式的化简问题,属于常规题.‎ ‎16.《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长方形且由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为鳖臑,平面,,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该四面体的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且平面,可得,.因为为直角三角形,可得,所以,因此,结合几何关系,可求得外接球的半径,,代入公式即可求球的表面积。‎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 由题意得该四面体的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且平面,‎ ‎,,,.‎ 因为为直角三角形,‎ 因此或(舍).‎ 所以只可能是,‎ 此时,因此,‎ 所以平面所在小圆的半径即为,‎ 又因为,‎ 所以外接球的半径,‎ 所以球的表面积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三棱锥的外接球问题,难点在于确定BC的长,即得到,再结合几何性质即可求解,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属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值.‎ ‎【答案】(1);(2)‎ ‎【解析】(Ⅰ)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 ‎(Ⅱ)由(Ⅰ)可得.‎ 所以 ‎.‎ ‎【考点】1、等差数列通项公式;2、分组求和法.‎ ‎18.已知分别是的三个内角所对的边.‎ ‎(1)若的面积,求的值;‎ ‎(2)若,且,试判断的形状.‎ ‎【答案】(1);(2)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试题分析:(1)解三角形问题,一般利用正余弦定理进行边角转化.首先根据面积公式解出b边,得,再由由余弦定理得:,所以,(2)判断三角形形状,利用边的关系比较直观. 因为,所以由余弦定理得:,所以,在中,,所以,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1), 2分 ‎,得3分 由余弦定理得:, 5分 所以6分 ‎(2)由余弦定理得:,所以9分 在中,,所以11分 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2分 ‎【考点】正余弦定理 ‎19.已知圆 经过两点,且圆心在轴上.‎ ‎(1)求圆的方程;‎ ‎(2)若直线,且截轴所得纵截距为5,求直线截圆所得线段的长度.‎ ‎【答案】(1) (2) ‎ ‎【解析】(1)设圆心的坐标为,利用求出的值,可确定圆心坐标,并计算出半径长,然后利用标准方程可写出圆的方程;‎ ‎(2)由,得出直线的斜率与直线的斜率相等,可得出直线的斜率,再由截轴所得纵截距为,可得出直线的方程,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则 ‎.‎ ‎【详解】‎ ‎(1)设圆心,则,则 所以圆方程:. ‎ ‎(2)由于,且,则,‎ 则圆心到直线 的距离为:.‎ 由于,‎ ‎【点睛】‎ 本题考查圆的方程的求解以及直线截圆所得弦长的计算,再解直线与圆相关的问题时,可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利用几何法来处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计算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计算,在计算弦长时,也可以利用弦长公式来计算。‎ ‎20.如图,中,,角 的平分线长为10.‎ ‎(1)求;‎ ‎(2)求边的长.‎ ‎【答案】(1) (2) ‎ ‎【解析】(1)由题意知为锐角,利用二倍角余弦公式结合条件可计算出 的值;‎ ‎(2)利用内角和定理以及诱导公式计算出,在中利用正弦定理可计算出.‎ ‎【详解】‎ ‎(1),则B为锐角,;‎ ‎(2),‎ 在中,由,得.‎ ‎【点睛】‎ 本题考查二倍角余弦公式、以及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有关问题时,要根据已知元素类型合理选择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1.如图四边形ABCD为菱形,G为AC与BD交点,,‎ ‎(I)证明:平面平面;‎ ‎(II)若, 三棱锥的体积为,求该三棱锥的侧面积.‎ ‎【答案】(1)见解析(2)3+2‎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四边形ABCD为菱形知ACBD,由BE平面ABCD知ACBE,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知AC平面BED,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平面平面;(Ⅱ)设AB=,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将AG、GC、GB、GD用x表示出来,在AEC中,用x表示EG,在EBG中,用x表示EB,根据条件三棱锥 的体积为求出x,即可求出三棱锥的侧面积.‎ 试题解析:(Ⅰ)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ACBD,‎ 因为BE平面ABCD,所以ACBE,故AC平面BED.‎ 又AC平面AEC,所以平面AEC平面BED ‎(Ⅱ)设AB=,在菱形ABCD中,由ABC=120°,可得AG=GC= ,GB=GD=.‎ 因为AEEC,所以在AEC中,可得EG= .‎ 由BE平面ABCD,知EBG为直角三角形,可得BE=.‎ 由已知得,三棱锥E-ACD的体积.故=2‎ 从而可得AE=EC=ED=.‎ 所以EAC的面积为3,EAD的面积与ECD的面积均为.‎ 故三棱锥E-ACD的侧面积为.‎ ‎【考点】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三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的计算;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2.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并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1)见证明;(2)见解析 ‎【解析】(1)将原式变形为,进而得到结果;(2)根据第一问得到,错位相减得到结果.‎ ‎【详解】‎ ‎(1)由条件得,易知,两边同除以得,又,‎ 故数列是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2)由(1)知,则 ‎……①‎ ‎……②‎ 两式相减得 即.‎ ‎【点睛】‎ 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做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数列求和常用法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分组求和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