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 MB
  • 2021-07-01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理科数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故答案为C.‎ 考点: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2、集合的基本运算.‎ ‎2. 命题:“”的否定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全称命题的否定为存在命题,命题:“”的否定是.‎ ‎3. 在等比数列中,已知,则 A. B. C. D. ‎ ‎【答案】A ‎【解析】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若;‎ 若 ,选A.‎ ‎4. 已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与抛物线的焦点重合,且其渐近线方程为,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A. B. C. D. ‎ ‎【答案】B ‎ ‎ ‎5. 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答案】D ‎【解析】若则或,A错误;若则与平面可能平行可能相交,也可能在平面内,B错误;若,则 或,C错误;若则,D正确,选D.‎ ‎6. 若下面框图所给的程序运行结果为,那么判断框中应填入的关于的条件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当时进入循环可得,此时进入循环可得到.依题意此时要退出循环,故选(D).‎ 考点:1.程序框图.2.递推的思想.‎ ‎7.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则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设,根据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可知,故选D.‎ 考点: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 ‎8. 已知三棱锥的所有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为球的直径,且,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 B. C. D.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所以△外接圆的半径,所以点到面的距离为,又因为为球的直径,所以点到面的距离为,所以棱锥的体积为,故选A.‎ 考点:1、外接球的性质及圆内接三角形的性质;2、棱锥的体积公式. ‎ ‎【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外接球的性质及圆内接三角形的性质、棱锥的体积公式,属于难题.圆内接多面体问题是将多面体和旋转体相结合的题型,既能考查旋转体的对称形又能考查多面体的各种位置关系,做题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两点:①多面体每个面都分别在一个圆面上,圆心是多边形外接圆圆心;②注意运用性质.‎ ‎9. 一只蚂蚁从正方体 的顶点出发,经正方体的表面,按最短路线爬行到顶点的位置,则下列图形中可以表示正方体及蚂蚁最短爬行路线的正视图的是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最短距离是正方体侧面展开图,即矩形的对角线(经过)、或矩形的对角线(经过),故视图为②④.‎ 考点:最短距离.‎ ‎10. 设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 ‎ ‎【答案】D ‎【解析】解: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阴影部分,‎ 当直线ax+by=z(a>0,b>0)‎ 过直线x-y+2=0与直线3x-y-6=0的交点(4,6)时,‎ 目标函数z=ax+by(a>0,b>0)取得最大12,‎ 即4a+6b=12,即2a+3b=6,而 2 /a +3 /b ="(2" /a +3 /b )="2a+3b" /6 ="13" /6 +(b/ a +a/ b )≥13/ 6 +2="25" /6 ,‎ 故2/ a +3/ b 的最小值为:25 /6 .‎ ‎11. 已知,符号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若函数有且仅有个零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构造函数,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函数与函数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当时,与的图象有三个公共点,故选C.‎ 考点:1.函数与方程;2.数形结合思想;3.新定义函数问题.‎ ‎12. 已知椭圆,为其左、右焦点,为椭圆上除长轴端点外的任一点,的重心为,内心为,且有(其中为 实数),则椭圆的离心率 A. B. C. D. ‎ ‎【答案】B ‎【解析】在中,设,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可得重心,由, 故内心的纵坐标为,在焦点中, ,则,.选B.‎ ‎【点睛】这种求离心率问题椭圆和双曲线都有,都涉及到焦点三角形的重心和内切圆的圆心,都需要用到内切圆的半径的使用,使用方法就是借助焦点三角形面积相等解题,通过面积相等得出关于的等式,求出离心率.‎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 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 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则他等待时间不多于分钟的概率为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该人等待时间可能性有60分钟,则他等待整点时间不多于10分钟时间的可能性有10分钟,则他等待时间不多于分钟的概率为.‎ ‎14. 某车间为了规定工时定额,需要确定加工零件所花费的时间,为此进行了5次试验.‎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如下表),由最小二乘法求得回归方程为.‎ ‎ ‎ 现发现表中有一个数据模糊看不清,请你推断出该数据的值为_______.‎ ‎【答案】‎ ‎【解析】设数据模糊看不清为数据 ‎ ‎.‎ ‎【点睛】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及其性质,涉及函数与方程思想和转化化归思想,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等价转化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综合性较强,属于中等题型.‎ 首先根据定义求得,代入回归方程求得,利用平均数求得.‎ ‎15. 点,实数是常数,是圆上两个不同点,是圆上的动点,若关于直线对称,则面积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圆的圆心为,在直线上,,圆的圆心为,半径为1,,直线AB的方程为,即,圆心到直线AB的距离为,面积的最大值是.‎ ‎【点睛】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常识,圆上有两个点关于一条直线对称说明这条直线必过圆心,根据这个结论可求出圆的方程中的参数k,进而求出元新坐标和圆的半径长,根据A、B的坐标求出AB的长,然后求出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若何求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只需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这个距离加上半径就是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大值,这个距离减去半径就是圆上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最小值.‎ ‎16. 在下列给出的命题中,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_____.‎ ‎①若,则与的夹角为锐角;‎ ‎②对,若,则;‎ ‎③若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④函数的图像关于点对称.‎ ‎【答案】② ③ ④‎ ‎【解析】试题分析:当共线且同向,即与的夹角为锐角为时,所以①错误;②的逆否命题为“若且,则”为真命题,所以原命题为真命题,故②正确;的几何意义为圆上任意一点与定点连线的斜率,由数形结合可得斜率的最大值为,故③正确;由得,即函数的对称中心为,当时对称中心为,故④正确.‎ 考点:1.逻辑联结词与命题;2.向量的数量积;3.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易错点睛】对于①易忽略两向量共线且同向而导致错误;对于②不知道从命题的逆否命题入手去解决问题,导致判断不清;对于不知道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无从下手,不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属中档题.‎ 三、解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70分.‎ ‎17. 函数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 ‎(Ⅰ)写出的最小正周期及图中的值;‎ ‎(Ⅱ)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 ‎【答案】(1)(2)最大值0,最小值-3‎ ‎【解析】试题分析: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公式,利用解出值,第二个正数解为,并求出,根据的范围,求出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考查函数的值的变化,给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的自变量x的值.‎ 试题解析:‎ 解:(Ⅰ)f(x)的最小正周期为T==π,x0=,y0=3.‎ ‎(Ⅱ)因为x∈ ,所以2x+∈,‎ 于是当2x+=0,即x=-时,f(x)取得最大值0;‎ 当2x+=-,即x=-时,f(x)取得最小值-3.‎ ‎【点睛】有关函数性质问题,首先是周期,利用所学的正弦函数的有关性质来研究函数性质,可以看成与两个函数复合函数去解决;当有确定的范围时,注意范围优先讨论,在范围内借助正弦函数图象研究解决问题.‎ ‎18. ‎ 某校从高一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将他们的期中考试数学成绩(满分100分,成绩均为不低于40分的整数)分成六段:,,…,后得到如右图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求图中实数的值;‎ ‎(Ⅱ)若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试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 ‎(Ⅲ)若从数学成绩在与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两名学生,求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的概率.‎ ‎【答案】(1)0.03(2)544(3)‎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建立关于a的等式,解之即可求出所求;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率,然后根据频数=频率×总数可求出所求; (3)成绩在[40,50)分数段内的人数,以及成绩在[90,100]分数段内的人数,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以及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的基本事件,最后利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解之即可.‎ 试题解析:‎ ‎(1)由于图中所有小矩形的面积之和等于1,所以10×(0.005+0.01+0.02+a+0.025+0.01)=1.‎ 解得a=0.03‎ ‎ (2)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成绩不低于60分的频率为1−10×(0.005+0.01)=0.85由于该校高一年级共有学生640人,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可估计该校高一年级数学成绩不低于60分的人数约为640×0.85=544人 ‎ ‎(3)成绩在[40,50)分数段内的人数为40×0.05=2人,分别记为A,B,成绩在[90,100]分数段内的人数为40×0.1=4人,分别记为C,D,E,F.‎ 若从数学成绩在[40,50)与[90,100]两个分数段内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两名学生,则所有的基本事件有:(A,B),(A,C),(A,D),(A,E),(A,F),(B,C),(B,D),(B,E),(B,F),(C,D),(C,E),(C,F),(D,E),(D,F),(E,F)共15种.…(9分)‎ 如果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都在[40,50)分数段内或都在[90,100]分数段内,那么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一定不大于10.如果一个成绩在[40,50)分数段内,另一个成绩在[90,100]分数段内,那么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一定大于10.‎ 记“这两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0”为事件M,则事件M包含的基本事件有:(A,B),(C,D),(C,E),(C,F),(D,E),(D,F),(E,F)共7种.所以所求概率为P(M)=.‎ 点睛: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数的探求方法 ‎(1)列举法.‎ ‎(2)树状图法:适合于较为复杂的问题中的基本事件的探求.对于基本事件有“有序”与“无序”区别的题目,常采用树状图法.‎ ‎(3)列表法:适用于多元素基本事件的求解问题,通过列表把复杂的题目简单化、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4)排列组合法:适用于限制条件较多且元素数目较多的题目.‎ ‎19. 如图1,在直角梯形中, ,,点为线段的中点,将沿折起,使平面平面,得到几何体,如图2所示.‎ ‎(Ⅰ)求证: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试题分析:解析:(1)在图1中, 可得, 从而,‎ 故.‎ 取中点连结, 则, 又面 面,‎ 面 面 ,面, 从而平面.‎ ‎∴,又,.‎ ‎∴平面.‎ ‎(2)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则,,,,‎ ‎.‎ 设为面的法向量,则即, 解得. 令, 可得.‎ 又为面的一个法向量,∴.‎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如图,取的中点,的中点,连结.‎ 易知,又,,又,.‎ 又为的中位线,因,,,且都在面 内,故,故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在中,易知;‎ 在中,易知,.‎ 在中.‎ 故.‎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考点:棱锥中的垂直以及二面角的平面角 点评:主要是考查了运用向量法来空间中的角以及垂直的证明,属于基础题。‎ ‎20. 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是和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满足,.‎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 ‎【答案】(1),(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数列求和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第一问,先利用是和的等差中项,得到,由求,注意的情况,不要漏掉,会得到为等比数列,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直接写出和,再利用已知求出,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二问,先化简表达式,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求,利用放缩法比较与的大小,作差法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因为数列为递增数列,所以最小值为,即,所以.‎ 试题解析:(1)∵是和的等差中项,∴‎ 当时,,∴‎ 当时,,‎ ‎∴,即3分 ‎∴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5分 设的公差为,,,∴‎ ‎∴6分 ‎(2)7分 ‎∴9分 ‎∵,∴10分 ‎∴数列是一个递增数列 ∴.‎ 综上所述,. 12分 考点:1.等差中项;2.由求;3.等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4.裂项相消法求和.‎ ‎21. 已知向量,且A,B,C分别为△的三边a,b,c所对的角. ‎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sinA,sinC,sinB成等差数列,且,求c边的长.‎ ‎【答案】(1)(2)6‎ ‎【解析】试题分析:(1)先利用数量积公式得:,化简得:,再有二倍角公式化简即可;(2)由(1)可得,由得:,得:,利用余弦定理可得的值.‎ 试题解析:(1)‎ 对于,‎ 又,‎ ‎(2)由成等差数列,得,‎ 由正弦定理得,‎ 即由余弦弦定理,‎ ‎,‎ 考点:1、数量积公式;2、等差中项;3、正弦定理;4、两角和正弦公式、二倍角正弦公式;5、余弦定理.‎ ‎22. 已知椭圆与y轴的正半轴相交于点M,且椭圆E上相异两点A、B满足直线MA,MB的斜率之积为.‎ ‎(Ⅰ)证明直线AB恒过定点,并求定点的坐标;‎ ‎(Ⅱ)求三角形ABM的面积的最大值.‎ ‎【答案】(1)直线恒过定点.(2)‎ ‎【解析】试题分析:利用设而不求思想设出点的坐标,首先考虑 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然后研究直线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设出直线斜截式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代入整理后写出根与系数关系,根据MA、MB的斜率之积为,代入,解出,得出直线过定点,第二步联立方程组后利用判别式大于零,求出k的范围,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值 .‎ 试题解析:‎ 解:(Ⅰ)由椭圆的方程得,上顶点,记 由题意知,,若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则直线的方程为,故,且,因此,与已知不符,因此直线的斜率存在,设直线:,代入椭圆的方程得: ………①‎ 因为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所以方程①有两个非零不等实根,‎ 所以,‎ 又, ,‎ 由 ,得 ‎ 即 ‎ 所以 ‎ 化简得:,故或,‎ 结合知,‎ 即直线恒过定点.‎ ‎(Ⅱ)由且得:或,‎ 又 ‎ ‎ ‎ ‎,当且仅当,即 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 ‎【点睛】设而不求思想是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思想,设出点的坐标,首先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然后研究直线斜率存在的一般情况,要掌握解析几何四个常见问题的结法,涉及最值和范围问题,存在性问题,定点定值问题,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以及离心率问题;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就要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或利用导数求出最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