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 M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考点大全
考点 2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 能准确应用常见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公式 ,
明确各公式应用的条件 , 特别是明确微粒之间的关系及气体摩尔体积的适应条件、 阿伏
加德罗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
【精确解读】
一、概念归纳
1.物质的量 : 表示物质所含微观粒子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 : n; 单位 : mol .
2.摩尔 : 物质的量的单位.每 1mol 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个微观粒子.符号 : mol.
3.阿伏伽德罗常数 : 实验测定 12g12C 中所含 C原子的个数.符号 : NA; 单位 : mol -1.
4.摩尔质量 : 1mol 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 : M; 单位 : g/mol .
5.气体摩尔体积 : 1mol 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符号 : Vm; 单位 : L/mol .
6.物质的量浓度 : 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 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
量.符号 : c; 单位 : mol/L .
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精细剖析】
1.具体对 “ 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是 22.4L ”的理解 :
①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分子的直径大得多 , 因而气体体积主要决定于分子间的平均
距离.在标准状况下 , 不同气体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是相等的 , 所以任何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都约是 22.4L/mol .
②标准状况 : 指 0℃、1.01 ×105Pa的状态. 温度越高 , 体积越大 ; 压强越大 , 体积越小. 故
在非标准状况下 , 其值不一定就是 “22.4L ”.但若同时增大压强 , 升高温度 , 或是降低压强
和温度 , 1 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有可能为 22.4 升.
③1mol 气体在非标准状况下 , 其体积可能为 22.4L, 也可能不为 22.4L.如在室温 (20℃,
一个大气压 )的情况下气体的体积是 24L.
④此概念应注意 : ①气态物质 ; ②物质的量为 1mol; ③气体状态为 0℃和 1.01 ×105Pa(标
准状况 ); ④22.4L 体积是近似值 ; ⑤Vm 的单位为 L/mol 和 m 3/mol .
⑤适用对象 : 纯净气体与混合气体均可 ;
2.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 , 容器的体积固定 , 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压强不变 , 则反应前后
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 若产物气体 C的密度是原气体密度的 4 倍 , 则气体的质量是反应
前气体质量的 4 倍 ,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则 A 的质量为 B 的质量的 3 倍 , 在生
成物中 A 的质量分数为 75%, 由于不能确定 A 和 B 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 则不能确定 A、B
的摩尔质量和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 ; 常见阿伏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 摩
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
(1)同温同压时 : ①V1: V2=n1: n2=N1: N2 ②ρ1: ρ2=M1: M2 ③同质量时 : V1: V2=M 2: M1
(2)同温同体积时 : ④P1: P2=n1: n2=N1: N2 ⑤同质量时 : P1: P2=M 2: 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 ⑥ρ1: ρ2=M 1: M 2=m 1: m2.
【典例剖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1mol 某气体的体积为 22.4L, 该气体所处的状态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 , 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必定不是 22.4L
C.氦气含有 NA 个原子 , 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4L
D.任何状况下 , 1molCO2 和 18gH2O 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22.4L/mol, 故 B 错误 ; C.氦气为单原子分子 , 故含 NA 个氦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 在标
况下的体积为 22.4L, 故 C正确 ; D.18g 水物质的量 = =1mol, 二氧化碳和水物质
的量相同 , 所含分子数相同 , 都是三原子分子 , 所含原子数相同 , 故 D 正确 ; 故答案为
B.
【答案】 B
【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
A.温度相同 , 体积相同的 O2 和 N2
B.质量相等 , 密度不等的 N2 和 CO
C.体积相等 , 密度相等的 CO和 C2H4
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 N2 和 O2
【解析】 B
【实战演练】
1.同温同压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 , 一个装有 C2H4, 另一个装有 C2H2 和 C2H6 的混合气体 ,
两瓶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质量 B.密度 C.碳原子数 D.原子总数
【答案】 C
【解析】 同温同压下 , 两个储气瓶的容积又相等 , 所以两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就相等 , 即两
瓶内气体的分子数相同 , C2H4、C2H2、C2H6 每个分子中的 C 原子数都是 2, 所以碳原子数
相同 , 根据 m=nM, 两瓶中装有 C2H2 和 C2H6的混合气体的瓶子 M 无法确定 , 所以 m 无
法判断 , 据 ρ= , V 一定 , m 无法判断 , 所以 ρ无法判断 , C2H2 和 C2H6 的量不确定 , 所以原
子数也无法确定 , 故答案为 C.
2.偏二甲肼 (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 , 燃烧产生的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
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 60g
B.6.02 × 1023 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约为 60g
C.1mol 偏二甲肼的质量为 60g/mol
D.6g 偏二甲肼含有 1.2NA 个偏二甲肼分子
【答案】 B
3.含有 MgCl2、NaCl、Na2SO4 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 , 已知其中含有 Cl-为 1.8mol, Na+为 2mol,
Mg2+为 0.5mol, 则 SO42- 的物质的量为 ( )
A.0.6mol B.0.7mol C.1.2mol D.1.0mol
【答案】 A
【解析】 含有 Cl-为 1.8mol, Na +为 2mol, Mg 2+为 0.5mol, 设硫酸根离子为 xmol, 由电荷守恒可
知 , 2mol ×1+0.5mol×2=1.8mol×1+x×2, 解得 x=0.6mol, 故答案为 A.
【自我反思】
考点 3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 , 能准确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 , 明确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 及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判断题的
一般注意点 .
【精确解读】
1.阿伏伽德罗常数 :
(1)概念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是指 0.012kg 12C所含的原子数 , 约为 6.02 × 1023, 符
号为 NA.表示 1mol 任何粒子的数目 ;
(2)单位 : mol -1;
2 .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可 用 多 种 实 验 方 法 测 得 , 到 目 前 为 止 测 得 比 较 精 确 的 数 据 是
6.0221367 × 1023 mol -1.
【精细剖析】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 , 其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 :
①物质的状态是否为气体 ;
②对于气体注意条件是否为标况 ;
③注意同位素原子的差异 ;
④注意可逆反应或易水解盐中离子数目的判断 ;
⑤注意物质的结构 : 如 Na2O2 是由 Na+和 O22-构成 , 而不是有 Na+和 O2-构成 ; SiO2、SiC都
是原子晶体 , 其结构中只有原子没有分子 , SiO2 是正四面体结构 , 1molSiO2 中含有的共价
键为 4NA, 1molP4 含有的共价键为 6NA 等.
【典例剖析】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 , 64gSO2 含有的原子数目为 NA
B.常温常压下 , 22.4LO2 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A
C.1mol 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2NA
D.1mol?L -1K2SO4 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 2NA
学反应中失去 2 个电子生成 Mg2+, 则 1 mol 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 2NA,
故 C正确 ; D.没有溶液的体积 , 无法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数目 , 故 D 错误 ; 故选 C.
【答案】 C
【变式训练】 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B.1molN 2 与 4 molH2 反应生成的 NH3 分子数为 2NA
C.1molFe 溶于过量硝酸 , 电子转移数为 2NA
D.标准状况下 , 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答案】 A
【实战演练】
1.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 , 23gNO2 含有 NA 个氧原子
B.1L0.1mol?L -1 氨水含有 0.1NA 个 OH-
C.常温常压下 , 22.4LCCl4 含有 NA 个 CCl4 分子
D.1molFe2+与足量的 H2O2 溶液反应 , 转移 2NA 个电子
【答案】 A
【解析】 A.常温下 , 23 g NO2 含物质的量为 =0.5mol, 含有 NA 个氧原子 , 故 A 正确 ;
B.1 L 0.1 mol?L-1 氨水 , 含有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为 0.1 mol, 氨水是弱碱 , 不能完全电
离 , 所以含有小于 0.1NA 个 OH-, 故 B 错误 ; C.常温下 , 四氯化碳为液态 , 22.4 L CCl4 的物
质 的 量 不 为 1 mol, 故 C 错 误 ; D . Fe2+ 与 足 量 的 H2O2 溶 液 反 应 :
2Fe2++H2O2+2H+=2Fe3++2H2O, 1 molFe2+转移 NA 个电子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6.02 × 1023)( )
A.在标准状况下 , 22.4L 苯所含分子数目为 6.02 × 1023
B.2.4gMg 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 , 失去电子数目为 0.2 × 6.02 × 1023
C.在常温常压下 , 32gO2 和 O3 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 6.02 × 1023
D.1mol/LK 2SO4 溶液所含 K+数目为 2×6.02 ×1023
【解析】 A.标况下苯不是气体 , 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 , 故 A 错误 ; B.2.4gMg
的物质的量为 : =0.1mol, 0.1molMg 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 0.2mol 电子 , 失去电子
数目为 0.2 ×6.02 ×1023, 故 B 正确 ; C. 32gO2 和 O3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 32gO, 含有 O 的物
质的量为 : =2mol, 所含原子数目为 2×6.02 ×1023, 故 C 错误 ; D.没有告诉
1mol/LK 2SO4 溶液的体积 , 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钾离子的数目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B.
【答案】 B
3.设 N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某密闭容器中盛有 0.2molSO2 和 0.1molO 2, 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 生成 SO3 分子数为
0.2NA
B.一定条件下 , 2.3gNa 与 O2 完全反应生成 3.6g 产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1NA
C.25℃时 , 0.1mol?L -1Na2S溶液中含有 Na+的数目为 0.2N A
D.将 1mL5.68mol?L -1 的 FeCl3 饱和溶液制成胶体 , 可得到 0.00568N A 个 Fe(OH)3 胶体
【答案】 B
【自我反思】
考点 4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方法 , 特别注意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的易错点 .
【精确解读】
1.物质的量浓度 :
(1)概念 : 溶质 (用字母 B表示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 B 的物质
的量 , 用符号 cB 表示 ;
(2)单位 : 常用单位为 mol/L;
(3)计算公式 : cB=nB/V.
注意 : 其中 V 指的是溶液的体积 ,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
(1)将溶质的质量分数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时 , 首先要计算 1L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 , 换
算成相应物质的量 , 有时还需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溶液的体积 , 最后才换算成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 ;
(2)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 , 首先要将溶质的物质的量换算成
溶质的质量 , 有时还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质量 , 然后换算成溶质的质量分数 ;
n=m/M=V?ρ ?w?1000/M
c=n/V
c=(V? ρ ?w/M)/V=V? ρ ?w/MV
【式中 : ρ-溶液的密度 , 单位为 g/mL 或 g/cm 3, w-溶质的质量分数 , M- 溶质的摩尔质量 ,
数值等于物质的式量】 .
【精细剖析】
1.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 易错点 : (1)准确理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之间的
关系 , 运用公式转换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 (2)溶液的浓度与密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
多数溶液浓度越大 , 密度越大 , 但氨水、酒精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
2.物质的量溶液计算解题关键时灵活运用分式 , 并紧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 始终注意溶液的
体积单位为 L, 如根据溶液的质量和密度计算体积时一定要将 mL 转换为 L, 另外物质的
量浓度与质量分数转换时可设定一个具体的的溶液体积或一定质量的溶液 , 这样可使
计算数据化 , 避免字母化 , 可降低计算难度 .
【典例剖析】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 50mL 1mol?L-1 的 AlCl3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
A.50 mL 1 mol?L-1 的 NaCl
B.75 mL 2 mol?L-1 的 NH4Cl
C.100 mL 3 mol?L-1 的 KCl
D.150 mL 2 mol?L-1 的 CaCl2
【答案】 C
【变式训练】 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肯定为 1mol/L 的是 ( )
A.将 40g NaOH固体溶解于 1L 水中
B.将 22.4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
C.将 1L10mol/L 浓盐酸与 10L 水混合
D.10g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mL 溶液
【解析】 D
【答案】 A.40g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1mol, 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 , 溶液的体积不是
1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mol/L, 故 A 错误 ; B.22.4L 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
不一定等于 1mo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mol/L, 故 B 错误 ; C.混合溶液的体积
不等于 10L, 根据稀释定律可知混合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mol/L, 故 C 错误 ;
D.10g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0.25mol, 溶液的体积为 0.25L, 因此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是
1mol/L, 故 D 正确 ; 故答案为 D.
【实战演练】
1.若以 w1 和 w2 分别表示浓度为 a mol/L 和 b mol/L 氨水的质量分数 , 且知 2a=b, 则下列 判
断正确的是 (氨水的密度比纯水的小 )( )
A.2w 1=w2 B.2w2=w1 C.w2>2w 1 D.w1<w2<2w 1
【答案】 C
【解析】 设质量分数 w1 的氨水密度为 ρ1g/mL, 质量分数 w 2 的氨水的为 ρ2g/mL, 质量分数
w1 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 a= mol/L, 质量分数 w 2 的氨水的物质量浓度为
b= mol/L, 由于 2a=b, 所以 2× mol/L= mol/L, 故 2ρ1w1=ρ2w2, 氨
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 所以 ρ1> ρ2, 故 w2>2w 1, 故选 C.
2.下列溶液中 ,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 1mol/L 的是 ( )
A.10g NaOH 固体溶解在水中配成 250mL 溶液
B.将 80g SO3 溶于水并配成 1L 的溶液
C.将 0.5mol/L 的 NaNO3 溶液 100mL 加热蒸发掉 50g 水的溶液
D.标况下 , 将 22.4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 1L 溶液
【答案】 C
3.已知单位体积的稀溶液中 ,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越多 , 该溶液的沸点就越高. 则下列溶液
中沸点最高的是 ( )
A.0.01 mol/L 的酒精溶液
B.0.02 mol/L 的 Na2SO4 溶液
C.0.02 mol/L 的 KNO3 溶液
D.0.03 mol/L 的氨水
【答案】 B
【自我反思】
考点 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 , 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 明确胶体与溶液
的鉴别方法 , 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 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等 .
【精确解读】
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
1.丁达尔效应 : 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 1~100nm 之间 , 会使光发生散射 , 可以使一束直射的
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 ;
2.布朗运动 :
①定义 : 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
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 , 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
3.电泳现象 :
①定义 :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 , 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②解释 : 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 , 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 扬斯规则表明 : 与胶体
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 以 AgI 胶体为例 , AgNO3 与 KI 反应 , 生成 AgI 溶
胶, 若 KI过量 , 则胶核 AgI 吸附过量的 I-而带负电 , 若 AgNO3 过量 , 则 AgI 吸附过量的 Ag+
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
③带电规律 :
I.一般来说 ,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
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 ;
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 -COOH, 一端有 -NH2, 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 ;
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 , 无电泳现象 , 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
④应用 :
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
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
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
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
Ⅴ.石油工业中 , 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
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 , 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
4.胶体的聚沉 :
①定义 : 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
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②胶粒凝聚的原因 : 外界条件的改变
I.加热 : 加速胶粒运动 , 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
Ⅱ.加强电解质 : 中和胶粒所带电荷 , 减弱电性斥力.
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 : 相互中和 , 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
荷越高 , 聚沉能力越大.
③应用 : 制作豆腐 ; 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 ; 三角洲的形成 ;
二、胶体的制备 :
1.物理法 : 如研磨 (制豆浆、研墨 ), 直接分散 (制蛋白胶体 )
2.水解法 :
Fe(OH)3 胶体 : 向 20mL 沸蒸馏水中滴加 1mL~2mL FeCl3饱和溶液 , 继续煮沸一会儿 , 得
红褐色的 Fe(OH)3 胶体.离子方程式为 : Fe3++3H2O=Fe(OH)3(胶体 )+3H+;
3.复分解法 :
AgI 胶体 : 向盛 10mL 0.01mol?L -1 KI 的试管中 , 滴加 8~ 10 滴 0.01mol?L -1 AgNO3, 边滴边
振荡 , 得浅黄色 AgI 胶体 ;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Ag++I-=AgI(胶体 ) ↓;
硅酸胶体 : 在一大试管里装入 5mL~10mL 1mol?L -1HCl, 加入 1mL 水玻璃 , 然后用力振荡
即得 , 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 SiO32-+2H++2H2O=H4SiO4(胶体 ) ↓;
注意 : 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 , 以免生成沉淀 ;
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 :
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 : 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 Fe(OH)3、 Al(OH)3 等.
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 :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
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 : 淀粉胶体.特殊的 , AgI 胶粒随着 AgNO3 和 KI 相对量不同 , 而带正
电或负电 , 若 KI 过量 , 则 AgI 胶粒吸附较多 I-而带负电 ; 若 AgNO3 过量 , 则因吸附较多
Ag+而带正电 .
【精细剖析】
1.胶体中的胶粒可能带电 , 但胶体是电中性的 ;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颗粒大小不等 ;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 能透
过滤纸 , 可利用渗析方法提纯胶体 , 不能用过滤操作提纯胶体 ;
3.丁达尔现象只能区分胶体和溶液 , 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 ;
4.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 :
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 , (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 )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
来 , 它是不可逆的.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
出的过程 , 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 , 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
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 , 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 , 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
而析出.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 , 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 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
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 Fe(OH)3 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Fe(OH)3 胶体带电可以导电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0.01-1nm 之间
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 FeCl3 溶液滴入煮沸的 NaOH 溶液中
【剖析】 A.胶体不带电 , 是呈电中性的分散系 ,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 故
A 错误 ; B. Fe(OH)3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故 B 正确 ; C.胶体粒子的大小通常在 1~
100nm 之间 , 故 C错误 ; D.制备方法是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煮沸沸水中加热到红褐色
得到胶体 , 故 D错误 ; 故答案为 B.
【答案】 B
【变式训练】 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 可使开到处的血液迅速凝固 , 减少失血
C.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D.氢氧化铁固体溶于盐酸得澄清溶液
【解析】 D
聚沉的原理 , 故 B 错误 ; C.不同牌号的墨水属于不同胶体 , 混合使用会发生聚沉 , 故 C错误 ;
D.氢氧化铁可与盐酸反应 , 与胶体性质无关 , 故 D 正确 ; 故答案为 D.
【实战演练】
1.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明矾与水反应成的 Al(OH)3 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 , 可用于水的净化
B.当光束通过鸡蛋清水分散系时 , 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水泥厂、冶金厂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烟尘 , 是利用了电泳原理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
【答案】 D
2.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一枝钢笔使用两种不同型号的蓝黑墨水 , 易出现堵塞
C.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 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 , 阳光穿过树林枝叶间的间隙形成 “光柱 ”
【答案】 C
【解析】 A.豆浆是胶体 , 遇电解质发生聚沉 , 故 A 错误 ; B.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发生聚
沉, 故 B 错误 ; C.FeCl3 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 与胶体无关 ,
故 C正确 ; D.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就是胶体具有的丁达尔效应 , 涉及胶体性质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C.
3.“纳米材料 ”是粒子直径为 1~100nm(纳米 )的材料 , 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
均匀地分散到某分散剂中形成均一较稳定的体系 , 所形成的物质 (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 ,
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⑥
【答案】 B
【自我反思】
.
最基础考点系列 考点 6 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 , 明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常见的无隐含条
件的离子共存与有条件离子共存的类型 , 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及注意点 .
【精确解读】
1.离子反应 : 指在溶液中 (或熔化状态下 )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
2.离子反应的实质 : 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①生成难溶物质 (沉淀 );
②生成易挥发物质 (气体 );
③生成难电离物质 (弱电解质 : 弱酸、弱碱、水等 );
4.无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 ,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①有气体产生.如 CO32-、 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 H+不
能大量共存 ;
②有沉淀生成.如 Ba2+、Ca2+等不能与 SO42-、CO32-等大量共存 ; Mg2+、Fe2+、Ag+、Al3+、
Zn2+、Cu2+、Fe3+等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 Pb2+与 Cl-, Fe2+与 S2-、Ca2+与 PO43-、Ag+与 I-不能
大量共存 ;
③有弱电解质生成 , 如 OH-、CH3COO-、PO43-、 HPO42-、H2PO4-、F-、ClO-、AlO2-、SiO3-、
CN-、C17H35COO-、等与 H+不能大量共存 ;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3-、HPO42-、HS-、H2PO4-、
HSO3-不能与 OH-大量共存 ; NH4+与 OH-不能大量共存 ;
④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 AlO2- 、S2-、CO32-、 C6H5O-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 如 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
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 , 即离子间能发生 “双水解 ”反应.如
3AlO 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①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 S2-、HS-、SO32-、
I-和 Fe3+不能大量共存.
②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 MnO4-、Cr2O7-、
NO3-、ClO-与 S2-、HS- 、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 ; SO32-和 S2-在碱性条件下可
以共存 ,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2-+SO32-+6H+=3S↓ +3H2O 反应不能共在. H+与
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双水解 )
例 : Al3+和 HCO3-、CO32-、HS-、S2-、AlO2-、ClO-等; Fe3+与 CO32-、HCO3-、AlO2-、ClO-等不能
大量共存 ;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如 Fe2+、Fe3+与 SCN-不能大量共存 ; Fe3+
与 C6H5O-不能大量共存 ;
5.有隐含条件的离子共存
(1)溶液无色透明时 , 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 , 如 Cu2+、 Fe3+、 Fe2+、 MnO4-;
(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 OH-反应的离子 , 如 Fe3+、Fe2+、HCO3-、NH4+、Al3+;
(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 H+反应的离子 , 如 HCO3-、CO32-、S2-、CH3COO-、AlO2-;
【精细剖析】
1.离子反应的判断方法 :
离子反应指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离子反应的本质是某些离子浓度发生改变 , 常见离
子反应多在水溶液中进行.根据反应原理 , 离子反应可分为复分解、盐类水解、氧化还
原、络合 4 个类型 ; 也可根据参加反应的微粒 , 分为离子间、离子与分子间、离子与原
子间的反应等. 极浓的电解质跟固态物质反应时 , 应根据反应的本质来确定是否属于离
子反应 , 例如 : 浓硫酸跟铜反应时 , 表现的是硫酸分子的氧化性 , 故不属于离子反应 ;
浓硫酸跟固体亚硫酸钠反应时 , 实际上是氢离子跟亚硫酸根离子间的作用 , 属于离子反
应.此外 , 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也能发生离子反应 .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
①酸性溶液 (H+)、碱性溶液 (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H+或 OH--=1× 10-10mol/L 的溶液等 ;
②有色离子 MnO4- , Fe3+, Fe2+, Cu2+, Fe(SCN)3+;
③MnO3- , 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S2O32-+2H+=S↓ +SO2↑ +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 “大量共存 ”还是 “不能大量共存 ”;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 Fe2+与 NO3-能共存 , 但在
强酸性条件下 (即 Fe2+、NO3-、H+相遇 )不能共存 ; MnO4-与 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 ;
S2-与 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 , 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
( 2 ) 酸 式 盐 的 含 氢 弱 酸 根 离 子 不 能 与 强 碱 (OH-) 、 强 酸 (H+) 共 存 , 如
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 ); HCO3-+H+=CO2↑ +H2O.
【典例剖析】 某溶液中有 NH4+、Mg2+、Fe2+和 Al3+四种阳离子 , 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
钠溶液 , 微热并搅拌 , 再加入过量盐酸 , 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组合是 ( )
A.NH4+、 Mg2+ B.Mg 2+、Fe2+ C. NH4+、Fe2+ D. Mg2+ 、
Al3+
【剖析】 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 NaOH 并加热时 , 反应生成的氨气逸出 , 并同时生成 Mg
(OH)2、Fe(OH)2 沉淀和 NaAlO2, Fe(OH)2 沉淀在空气中不稳定 , 迅速氧化生成 Fe(OH)3, 再
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盐酸 , 则 Mg(OH)2、Fe(OH)3 和 NaAlO2 与过量酸作用分别生成 MgCl2、
AlCl3、FeCl3, 则减少的阳离子主要有 NH4+和 Fe2+, 故答案为 C.
【答案】 C
【变式训练】 常温下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 Fe3+、Mg 2+、 SCN -、Cl -
B.c(H+)/c(OH-)=1 × 10-12 的溶液中 : K+、Na+、CO32-、NO3-
C.c(Fe2+)=1mol?L-1 的溶液中 : K+、NH4+、MnO4-、SO42-
D.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 : Na+、NH4+、SO42-、HCO3-
【答案】 B
【实战演练】
1.常温下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滴人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 : K+、Na+、Cu2+、SO42-
B.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溶液中 : K+、CO32-、NO3-、AlO2-
C.水电离产生的. (H+)=10-13mol/L 的溶液中 : Na+、Cl-、NO3-、CH3 COO-
D.pH=l 的溶液中 : Na+、Fe2+、NO3-、Cl-
【答案】 B
2.某无色溶液中存在大量的 NH4+、H+、Clˉ, 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
A.CO32ˉ B.OHˉ C. Cu2+ D.Al3+
【答案】 D
【解析】 题中 H+、NH4+与 OH-反应 , NH4+与 OH- 而不能大量共存 , Cu2+有颜色 , 则 A、B、 C错
误 , Al3+与 NH4+、H+、Clˉ不发生任何反应 , 可大量共存 , 故答案为 D.
3.有 M、N 两溶液 , 各含下列 14 种离子中的 7 种 : Al3+、Cl-、Na+、K+、NO3-、OH-、S2-、MnO4-、
Fe3+、 AlO2-、CO32-、 NH4+、SO42-、H+.已知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 , M 溶液里的阳离
子只有两种 , 则 N 溶液里的阴离子应该是 ( )
A.OH-、S2-、 CO32- B.MnO4- 、SO42-、NO3-
C.Cl-、 NO3-、SO42- D.AlO2-、MnO 4-、SO42-
【答案】 B
【解析】 由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可知 , Al3+、Fe3+、NH4+、H+与 OH-, 不能大量共存 , 且 M 溶
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 所以 Al3+、Fe3+、NH4+、H+在 N 溶液中 , OH-在 M 溶液中 , 由此
知 , M 溶液呈碱性 , N 溶液呈酸性 ; N 溶液呈酸性 , 能和酸反应的离子 AlO2-、CO32-、S2-不
能在 N 溶液中 , 只能在 M 溶液中 , 高锰酸根离子有强氧化性 , 不能和氯离子、 硫离子共
存, 所以氯离子和硫离子存在于 M 溶液中 , M 溶液里的阳离子只有两种 , Na+、K+也在 M
溶液中 , M、N 两溶液各含下列 14 种离子中的 7 种 , 所以 NO3-、SO42-在 N 溶液中 ; 由以
上分析知 , M 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为 : Cl-、Na+、K+、OH-、S2-、AlO2-、CO32-.N 溶液中存在
的离子为 : Al3+、 NO3-、MnO4-、Fe3+、NH4+、SO42-、H+, 故答案为 B.
【自我反思】
考点 7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 涉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常见离子方
程式的书写错误 , 掌握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及离子方程书写的能力突破 .
【精确解读】
1.离子方程式 :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1)书写规则 :
①单质、 氧化物、 不溶物、 难电离的物质 (弱酸、弱碱及水等 )不能拆开来写. 如 Cl2、Na2O
等不可以拆开写成 Cl-、Na+、O2-; BaSO4 不可以拆开写成 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 , 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如 NaHCO3
改写 Na+、HCO3-; NaHSO4 应改写 Na+, H+, SO42-;
③微溶物 , 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 (悬浊液除外 ); 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
般不改写 ;
④ 固 体 与固 体 物质 反 应不 写 离 子方 程 式. 如 实验 室 制取 NH3 的 离 子 方程 式 为 :
2NH4Cl+Ca(OH)2
△
CaCl2+2NH3↑ +2H2O
⑤浓 H2SO4、浓 H3PO4 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 HCl、HNO3 无论浓稀 , 均应改写成离子
符号.如 Cu 片与浓 H2SO4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u+2H2SO4(浓 )
△
CuSO4+SO2↑ +2H2O;
(2)书写步骤 (以 CuSO4 溶液与 BaCl2 溶液反应为 )
①写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CuSO4+BaCl2═CuCl2+BaSO4↓;
②改 :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 , 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
气 体 等 仍 用 化 学 式 来 表 示 . 上 述 化 学 方 程 式 可 改 写 成 :
Cu2++SO42-+Ba2++2Cl-=Cu2++2Cl- +BaSO4↓;
③删 :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 : Ba2++SO42-=BaSO4↓;
④查 : 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
3.常见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错误 :
(1)不配平 (一般表现为等式两边原子不守恒或电荷数不守恒 ), 如 Fe3++Cu=Cu2++Fe2+;
Na+H2O=Na++OH- +H2↑;
(2)该改的不改或不该改的改了.如 Na2O 溶于水 : O2-+H2O=2OH-;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 CO32-+2H+=CO2↑ +H2O;
醋酸铵溶液与烧碱溶液共热 : CH3COONH4+OH-=CH3COO-+NH3↑ +H2O;
乙醛做银镜反应 :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 +3NH3+H2O 等等 ⋯
(3)与反应事实不相符合. 如铁片溶于稀 HCl: 2Fe+6H+=2Fe3++3H2↑; 铝条溶于稀 HNO3:
2Al+6H+=2Al3++3H2↑;
(4)不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离子反应发生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 否则就不
能写离子方程式.如浓硫酸与食盐共热制 HCl; 浓硫酸与 Cu 共热制 SO2; 实验室制 CH4
和 NH3 等都无离子方程式 ;
(5)乱用 ↑、↓、═、符号.如 FeCl3 溶液的水解 : Fe3++3H2O=Fe(OH)3↓ +3H+; F2 通入水
中 : 2F2+2H2O=4HF+O2↑ (F2 是气体 ); Na2CO3 的水解 : CO32-+H2O=HCO3-+OH-(应该使用 ?)
(6)多步水解或电离的方程式一步完成或水解与电离方程式分不清楚. 如 Na2S溶于水 :
S2-+2H2O?H2S+2OH-; H2S溶于水 : H2S?2H++S2;
(7)漏写一种产物.如 CuSO4 溶液与 Ba(OH)2 溶液混合 : Ba2++SO42-=BaSO4↓; Ba(OH)2 溶
液中滴加稀 H2SO4: H++OH-=H2O;
( 8 ) 随 便 约 简 或 不 约 简 . 如 Ba(OH)2 溶 液 不 断 滴 加 稀 H2SO4:
Ba2++H++OH-+SO42-=BaSO4↓ +H2O; Al2(SO4)3 溶 液 中 加 氨 水 :
2Al3++6NH3?H2O=2Al(OH)3↓ +6NH4+.
【精细剖析】
一、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 : 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 , 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
确, 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 , 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 (如: 质量守恒和电
荷守恒等 )、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难点突破
1.反应试剂的滴加顺序 :
(1)第一类 :
1)NaOH 溶液和 AlCl3 溶液
① NaOH 溶 液 滴 加 到 AlCl3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反 应 : 先 是 Al3++3OH-=Al(OH)3↓, 后 是
Al(OH)3+OH-=AlO2-+2H2O;
② AlCl3 溶 液 滴 加 到 NaOH 溶 液 中 时 : 先 是 Al3++4OH-=AlO2-+2H2O, 后 是
Al3++3AlO2-+6H2O=4Al(OH)3↓;
2)盐酸和 NaAlO2 溶液
① 盐 酸 滴 加 到 NaAlO2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反 应 : 先 是 AlO2-+H++H2O=Al(OH)3↓, 后 是
Al(OH)3+3H+=Al3++3H2O;
② 当 NaAlO2 溶 液 滴 加 到 盐 酸 溶 液 中 时 : 先 是 AlO2-+4H+=Al3++2H2O, 后 是
Al3++3AlO2-+6H2O=4Al(OH)3↓;
3)氨水和 AgNO3 溶液
① 氨 水 滴 加 到 AgNO3 溶 液 中 : 先 是 Ag++NH3?H2O=AgOH↓ +NH+4, 后 是
AgOH+2NH3?H2O=[Ag(NH3)2] ++OH-+2H2O,
②当 AgNO3 溶液滴加到氨水中 : Ag++2NH3?H2O=[Ag(NH3)2] ++2H2O;
(2)第二类 :
1)NaHSO4 溶液和 Ba(OH)2 溶液
①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中性 :
解析 : 因 NaHSO4 是二元强酸的酸式盐 , 故全部电离.当反应后溶液呈中性时 , 其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 2NaHSO4+Ba(OH)2=BaSO4↓ +Na2SO4+2H2O, 其离子方程式是 :
2H++SO42-+Ba2++2OH-=BaSO4↓ +2H2O
②在上述中性溶液里 , 继续滴加 Ba(OH)2 溶液 :
解析 : 这时在①中存在的溶质只有 Na2SO4, 继续滴加 Ba(OH)2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是 :
SO42-+Ba2+=BaSO4↓
③向 NaHSO4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至 SO42-恰好完全沉淀 :
解析 : 当 SO42-恰好完全沉淀 , 则 Ba(OH)2 溶液中的 Ba2+与 SO42-恰好是按 1: 1 反应 , 且 H+
与 OH-的比也是 1: 1, 这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OH.其离子方程式是 :
H++SO42-+Ba2++OH-=BaSO4↓ +H2O
④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 NaHSO4 溶液直至过量 :
解析 : 向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HSO4 溶液直至过量 , SO42-与 Ba2+的比为 1: 1 反应 , H+
与 OH-的比为 2: 2 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
2H++SO42-+Ba2++2OH-=BaSO4↓ +2H2O
2)Ba(OH)2 溶液和 NaHCO3 溶液
⑤向 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NaHCO3 溶液 :
解析 : 该问相当于 2mol OH -与过量的 HCO3-反应 , 且生成的 CO32-再与 1mol Ba2+结合.
Ba2++2OH- +2 HCO3-=BaCO3↓ +2H2O+CO32-
3)Ca(OH)2 溶液和 NaHCO3 溶液
①少量的 Ca(OH)2 和足量的 NaHCO3 溶液混合 (向 NaHCO3 溶液中滴入 Ca(OH)2):
2OH-+Ca2++2HCO3-=CaCO3↓ +CO32-+2H2O;
②足量的 Ca(OH)2 和少量的 NaHCO3 溶液混合 (向 Ca(OH)2 溶液中滴入 NaHCO3):
OH-+Ca2++HCO3-=CaCO3↓ +H2O;
③少量的 Ca(HCO3)2 溶液和足量的 NaOH 溶液混合 (向 NaOH 溶液中滴入 Ca(HCO3)2):
Ca2++2HCO3-+2OH-=CaCO3↓ +CO32-+2H2O;
④向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 KAl(SO4)2 溶液至 Ba2+恰好完全沉淀 ; 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
加 KAl(SO4)2溶液时 , 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 : 这时相当于 2 mol Ba(OH)2 和 1 mol KAl(SO4)2 反应 , 其离子方程式是 :
Al3++2SO42-+2Ba2++4OH- =2BaSO4↓ +AlO2-+2H2O
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 KAl(SO4)2 溶液时 , Al3+和 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 其离子方程式是 :
Al3++3AlO2-+6H2O=4Al(OH)3↓
⑤向 KAl(SO4)2 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2 溶液直至溶液中的 SO42-恰好完全沉淀 ; 当沉淀的
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解析 : 这时相当于 1 mol KAl(SO4)2 和 2 mol Ba(OH)2 反应 , 其离子方程式是 :
Al3++2SO42-+2Ba2++4OH-=2BaSO4↓ +AlO2-+2H2O
当沉淀的物质的量达到最大时 , 相当于 2 mol KAl(SO4)2 和 3 mol Ba(OH) 2 反应 , 其离子方
程式是 :
2Al3++3SO42-+3Ba2++6OH-=3BaSO4↓ +2Al(OH)3↓
2.反应试剂的用量 :
如将 CO2 分别以 “少量 ”“过量 ”通入到 NaOH、 NaAlO2、NaSiO3、 Ca(ClO)2 的溶液中发生的
离子反应方程式是不同的 ;
少量 CO2 与上述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CO2+2OH-=H2O+CO32-;
CO2+2AlO2-+3H2O=2Al(OH)3↓ +CO32-;
CO2+SiO32-+H2O=H2SiO3↓ +CO32-;
CO2+Ca2++2ClO-+H2O=CaCO3↓ +2HClO.
过量的 CO2 与上述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是 :
CO2+OH-=HCO3-;
CO2+AlO2-+2H2O=Al(OH)3↓ +HCO3-;
2CO2+SiO32-+2H2O=H2SiO3↓ +2HCO3-;
CO2+ClO-+H2O=HCO3-+HClO
但是无论是 “少量 ”还是 “过量 ”的 CO2 通入苯酚钠中均生成 NaHCO3(因为碳酸钠和苯酚不
能共存 )其离子方程式是 : CO2+H2O+→ +HCO3-
3.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与试剂用量的关系 :
如少量 Cl2 通入 FeI2 溶液时 , 还原性强的 I-先和 Cl2 反应 : 2I-+Cl2=2Cl-+I2.这时若继续通入
Cl2 到过量 , Cl2 再和 Fe2+反应 : 2Fe2++Cl2=2Cl-+2 Fe3+.那么足量的 Cl2 通入 Fe I2 溶液时的离
子方程式是二者的加和 : 2Fe2++4I-+3Cl2=2 Fe3++6Cl-+2I2;
又如少量 Na2S溶液滴加到 FeCl3 溶液中 , 具有氧化性的 Fe3+过量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Fe3++S2-=S↓ +2Fe2+; 当少量 FeCl3 溶液滴加到 Na2S溶液中 , 具有还原性的 S2-过量 , 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是 : 3S2-+2Fe3+=2FeS↓ +S↓;
4.不要漏写参加反应离子的比值及离子数 :
如 Ba(OH)2 溶液和 H2SO4 溶液混合 , SO42-与 Ba2+的比为 1: 1 反应 , H+与 OH-的比为 2: 2 反
应.其离子方程式是 : 2H++SO42-+Ba2++2OH-=BaSO4↓ +2H2O, 切不可写成 :
H++SO42-+Ba2++OH-=BaSO4↓ +H2O, 而导致错误 ;
再如 Ba(OH)2溶液和 CuSO4 溶液混合 ,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是 :
Ba2++2OH-+Cu2++SO42-=BaSO4↓ +Cu(OH)2↓, 切不可写成 : SO42-+Ba2+=BaSO4↓遗失离子而
导致错误 .
【典例剖析】 下列离子组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
确的是 ( )
选项 离子组 加入试剂 加入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Fe2+、 NO3-、K+ 稀硫酸 3Fe2++NO3-+4H+═3Fe3++NO↑ +2H2O
B Fe3+、 I-、ClO- 氢氧化钠溶液 Fe3++3OH-═Fe(OH)3↓
C Ca2+、HCO3-、 Cl- 氢氧化钠溶液 HCO3-+OH-═CO+H2O
D Al3+、Cl-、NO3- 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Al3++3OH-═Al(OH)3↓
【 剖 析 】 A . 该 组 离 子 之 间 不 反 应 , 可 大 量 共 存 , 加 稀 硫 酸 发 生
3Fe2++NO3- +4H+═3Fe3++NO↑ +2H2O, 故 A 正确 ; B. Fe3+、 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不能大量
共 存 , 故 B 错 误 ; C. 该 组 离 子 之 间 不 反 应 , 可 大 量 共 存 , 加 NaOH 发 生
Ca2++HCO3-+OH-═CaCO3↓ +H2O, 生成碳酸钙沉淀 , 故 C 错误 ;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 ,
可大量共存 , 加 NaOH 发生 Al3++4OH-═AlO2-+2H2O,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A.
【答案】 A
【变式训练】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 : Fe(OH)3+3H+=Fe3++3H2O
B . 向 0.1L 5mol/L 亚 硫 酸 氢 铵 溶 液 中 逐 滴 加 入 0.1L 7 mol?L-1 NaOH 溶 液 :
2NH4++5HSO3-+7OH-=2NH3?H2O+5SO32-+5H2O
C.FeI2 溶液中通入过量 Cl2: 2Fe2++2I-+2Cl2=2Fe3++I2+4Cl-
D.从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 : 2I-+H2O2=I2+2OH-
【答案】 B
【实战演练】
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用 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 : Cu+2Fe3+═Cu2++2Fe2+
B.AlCl3 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 Al3++4NH3?H2O═AlO2-+4NH4++2H2O
C.大理石溶于醋酸中的反应 : CaCO3+2H+═Ca2++H2O+CO2↑
D.钠与水反应 : Na+2H2O═Na++2OH-+H2↑
【答案】 A
【 解 析 】 A . 铁 离 子 与 铜 反 应 生 成 亚 铁 离 子 和 铁 离 子 ,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
Cu+2Fe3+═Cu2++2Fe2+, 故 A 正确 ; B.铝离子与氨水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 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为 : Al3++3NH3?H2O═Al(OH)3↓ +3NH4+, 故 B 错误 ; C.醋酸是弱电解质 , 不能写成氢离
子形成 ,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 CaCO3+2HCH3COOH═Ca2++H2O+2CH3COO-+CO2↑, 故 C错
误 ; D.方程式两边电荷不相等 ,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 2Na+2H2O═2Na++2OH-+H2↑,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A.
2.向 amolNaOH 的溶液中通入 bmolC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当 a> 2b 时 ,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2OH-+CO2=CO32-+H2O
B.当 a< b 时 ,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OH-+CO2=HCO3-
C.当 2a=3b 时 ,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3OH-+2CO2=CO32-+HCO3-+H2O
D.当 0.5a<b<a 时 , 溶液中 HCO3-与 CO3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b): (2b-a)
【答案】 D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且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
序
号
目的 操作 离子方程式
A
比较 Fe2+和 Br 还
原性强弱
向 FeBr2 加少量氯水 2Br-+Cl2═Br2+2Cl-
B
比较 C、Si 非金
属性强弱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二氧化碳
SiO32-+CO2+2H2O═H2SiO3↓ +CO32-
C
除 去 CO2 中 的
SO2
将气体通入盛有饱和碳酸
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CO32-+SO2=SO32-+CO2
D 实验室制取氯气
向 MnO 2固体中加入浓盐酸
并加热
MnO 2+4HCl(浓 )
△
Mn 2-+Cl-+Cl2+2H2O
【答案】 B
【自我反思】
考点 8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四
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 并能结合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
念之间的关系 .
【精确解读】
一、概念 : 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
1.实质 : 有电子的转移 (得失或偏移 );
2.特征 : 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2.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
3.部分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 )
4.部分分解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生成的 )
5.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
三、相关概念辨析
1.氧化反应 : 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
还原反应 : 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
2.氧化剂和还原剂 (反应物 )
氧化剂 : 得电子 (或电子对偏向 )的物质 ------氧化性 :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
还原剂 : 失电子 (或电子对偏离 )的物质 ------还原性 : 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
3.氧化产物 : 氧化后的生成物 ; 还原产物 : 还原后的生成物 ;
4.被氧化 : 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 被还原 : 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
过程 ;
5.氧化性 : 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 ; 还原性 : 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 ;
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 电子的转移 (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
口诀 : 失电子 , 化合价升高 , 被氧化 (氧化反应 ), 还原剂 ; 得电子 , 化合价降低 , 被还原
(还原反应 ), 氧化剂 ;
7.关系网络如下图所示 :
【精细剖析】
1.基于双线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概括为“升失氧、降得还 , 剂性一致、其他相反” .
【典例剖析】 ClO2 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 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 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
制得 ClO2: 2KClO3+H2C2O4+H2SO4
△
2ClO2↑ +2CO2↑ +K2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2C2O4 在反应中被还原
B.1molKClO3 参加反应有 2mol 电子转移
C.ClO2 是氧化产物
D.KClO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剖析】 2KClO3+H2C2O4+H2SO4
△
2ClO2↑ +K2SO4+2CO2↑ +2H2O(O 均为 -2 价 )中 , Cl 元素的化
合价由 +5 价降低为 +4 价 , C元素的化合价由 +3 价升高到 +4 价 ; A. H2C2O4 为还原剂 , 在
反应中被氧化 , 故 A 错误 ; B.1molKClO3 参加反应有 1mol × (5-4)=1mol, 故 B 错误 ; C.Cl
元素的化合价由 +5 价降低为 +4 价 , 所以氯酸钾 , 其对应的产物 ClO2 是还原产物 , 故 C
错误 ; D.Cl元素的化合价由 +5 价降低为 +4 价 , 所以氯酸钾得电子为氧化剂 , 故 D 正确 ;
故答案为 D.
【答案】 D
【变式训练】 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 的《洗冤集录》中有 -银针验毒的记载 , “银针验毒 ”的原
理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 的化学式为 Ag2S
B.银针验毒时 , 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
C.反应中 Ag 和 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 1mo1X, 反应转移 2mo1 e -
【答案】 C
【实战演练】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但水既不做氧化剂 , 又不做还原剂的是 ( )
A.SO3+H2O=H2SO4 B.3NO2+H2O=2HNO3+NO
C.2F2+2H2O=4HF+O2 D.2Na+2H2O=2NaOH+H2↑
【答案】 B
【解析】 A. SO3+H2O=H2SO4 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 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故 A 不选 ;
B.3NO2+H2O=2HNO3+NO 中 N 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且水中
H、 O 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 , 则水既不做氧化剂 , 又不做还原剂 , 故 B 选 ;
C.2F2+2H2O=4HF+O2中 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水中 O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水作还原剂 , 故
C 不选 ; D.2Na+2H2O=2NaOH+H2↑中 Na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水中 H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水作氧化剂 , 故 D 不选 ; 故答案为 B.
2.某离子反应涉及 H2O、 ClO-、 NH4+、H+、N2、Cl- 六种微粒.其中 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
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反应的还原产物是 N2
B.消耗 1 mol 氧化剂 , 转移电子 3 mol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 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答案】 D
【解析】 c(NH4+)随反应进行逐渐减小 , NH4+应是反应物 , N 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 具有氧化性
的 ClO- 为 反 应 物 , 由 氯 元 素 守 恒 可 知 Cl- 是 生 成 物 , 则 反 应 的 方 程 式 应 为
3ClO-+2NH4+=N2↑ +3H2O+3Cl-+2H+; A.反应中 N 元素化合价升高 , 被氧化 , 则 N2 为氧化
产物 , 故 A 错误 ; B.Cl 元素的化合价由 +1 价降低为 -1, 消耗 1mol 氧化剂剂 , 转移电子
6mol, 故 B 错误 ; C.由反应可知 ,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故 C 错误 ;
D.反应生成 H+, 溶液酸性增强 , 故 D 正确 ; 故答案为 D.
3.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 (MFe2Ox 3< x<4, M=Mn 、Co、Zn 或 Ni, 在该盐中均显 +2
价 )由铁酸盐 (MFe2O4)经高温与氢气反应制得 , 常温下 , 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
(SO2、NO2 等)转化为其单质除去 , 转化流程如图.关于此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MFe2O4 在与 H2 的反应中表现了氧化性
B.MFe2O4 与 MFe2Ox 的相互转化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MFe2Ox 与 SO2 反应中 MFe2Ox 被还原
D.若 4 mol MFe 2Ox 与 1 mol SO2 恰好完全反应 , 则 MFe2Ox 中 x 的值为 3.5
【答案】 C
【自我反思】
考点 9 钠的化学性质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钠的化学性质 , 主要是活泼金属钠与水、 盐溶解的反应及金属钠的
制备原理 , 掌握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
【精确解读】
1.钠的结构 : 钠元素的原子序数等于 11,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 , 第Ⅰ A 族, 因此钠的金
属性比较强 , 是很活泼的金属材料.其单质很软 ,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 是热和电的良
导体.钠的密度比水小 , 比煤油大 , 熔点 97.81℃, 沸点 882.9℃;
2.钠的物理性质 : 钠单质很软 , 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 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钠的密度比水小 ,
比煤油大 , 熔点 97.81℃, 沸点 882.9℃.概括为 : 银白软轻低 , 热电良导体 ;
3.钠的化学性质 : 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A.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白色固体 , 不稳
定 )(空气中 , 钠的切面由银白色逐渐变暗的原因 ) 2Na+O2
点燃
Na2O2(淡黄色固体 , 较
稳定 );
B.与硫反应 2Na+S=Na2S (研磨时发生爆炸 );
C.与氯气反应 2Na+Cl2
点燃
2NaCl ②与水反应 2
主要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浮在水面上 密度比水小
熔化成闪亮的小球 反应放热 , 且钠的熔点低
迅速游动 反应产生气体 (H2)
嘶嘶作响 反应剧烈
溶液呈红色 反应生成 NaOH, 遇酚酞变红
③与盐溶液反应 钠与盐溶液反应 , 先考虑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 在考虑氢氧化钠是否
与盐反应 ;
A.投入 NaCl溶液中 , 只有氢气放出. 2Na+2H2O═2NaOH+H2↑;
B.投入饱和 NaCl 溶液中 , 有氢气放出 , 还有 NaCl 晶体析出 (温度不变 );
C.投入 NH4Cl 溶液中 , 有 H2 和 NH3 逸出. 2Na+2NH4Cl═2NaCl+2NH3↑ +H2↑ ;
D . 投 入 CuSO4 溶 液 中 , 有 气 体 放 出 和 蓝 色 沉 淀 生
成. 2Na+2H2O+CuSO4═Na2SO4+Cu(OH)2↓ +H2↑
【精细剖析】
1.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 H+的反应 .
2.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典例剖析】 1.下列关于金属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煤油中
B.金属钠着火时 , 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C.钠与熔融的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取钛
D.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放回原试剂瓶
【剖析】 A.金属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大 , 通常少量的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 , 故 A 正确 ; B.金
属钠着火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 这样会使或燃烧得更旺 , 故 B 错误 ; C.钠的还原性强 ,
可用钠和熔融状态下的四氯化钛反应制取金属钛 , 故 C正确 ; D.实验时用剩的钠块应该
放回原瓶 , 故 D正确 ; 故答案为 B.
【答案】 B
【变式训练】 等质量的两块钠 , 第一块在足量氧气中加热 , 第二块在足量氧气 (常温 )中充分
反应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一样多
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一样大
【解析】 B
钠获得过氧化钠的质量是 39g, 等质量的两块钠 , 即金属钠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 所以生成
过氧化钠的质量大 , 即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 故 C 错误 ; D.根据 C的计算可以
知道第一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最大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B.
【实战演练】
1.金属钠和水 (含几滴酚酞 )的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实验 , 能从该实验获得的信息中说明金属钠
具有的性质是 ( )
①密度较小 ②熔点较低 ③硬度较小 ④还原性强 ⑤该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⑥该反应是
放热反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除③⑥之外 D.全部
【答案】 D
2.美国 “海浪 ”潜艇上的核反应堆内使用了液体铝钠合金 (单质钠和单质铝融合而成 )作载热
介质 ,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 : Na>Al
B.铝钠合金若投入一定的水中可得无色溶液 , 则 n(Al) ≤ n(Na)
C.铝钠合金若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 , 肯定有氢氧化铜沉淀也可能有铜析出
D.若 mg 不同组成的铝钠合金投入足量盐酸中 , 放出 H2 越多 , 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小
【答案】 D
【解析】 A.钠和铝位于同一周期 , 原子序数越大 , 半径越小 , 故 A 正确 ; B.铝钠合金若投入
一 定 的 水 中 发 生 2Na+2H2O=2NaOH+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 当
n(Al) ≤ n(Na)时 , 得到无色溶液 , 故 B 正确 ; C.铝钠合金投入到足量氯化铜溶液中 , 钠和水
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可以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 若 n(Al)> n(Na), 金属铝也
可能会置换出金属铜 , 故 C 正确 ; D.根据金属钠和金属铝和酸反应生成氢气量的关系 :
2Al~3H2↑, 2Na~H2↑, 等质量的金属钠和金属铝 , 则金属 Al 产生的氢气量多 , 所以放
出的 H2越多 , 则铝的质量分数越大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D.
3.下列各组物项相互混合进行反应 , 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
①金属钠投入 FeCl2溶液中
②过量的 NaOH 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
③少量 CaO 投入过量的 NaHCO3 溶液中
④Na2O2 投入到 CuSO4 溶液中.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自我反思】
考点 10 钠的重要化合物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钠的重要化合物 , 主要是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及供氧化剂的性质理
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与鉴别 , 归纳总结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
象 .
【精确解读】
一、氧化钠的过氧化钠
1.氧化钠的基本性质 : 白色固体 , 碱性氧化物 , 不稳定
(1)与水反应 : Na2O+H2O═ 2NaOH
(2)与 CO2 反应 : Na2O+CO2═ Na2CO3
(3)与 HCl 反应 : 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 : 淡黄色固体 , 较稳定 , 可用作供氧剂、漂白剂
(1)与水反应 : 2Na2O2+2H2O═4NaOH+O2↑
(2)与 CO2 反应 : 2Na2O2+2CO2═2Na2CO3+O2
(3)与 HCl 反应 : 2Na2O2+4HCl═4NaCl+2H2O+O2↑
3.过氧化钠的强氧化性 :
试剂 现象
FeCl2 溶液 4Na2O2+4FeCl2+6H2O=4Fe(OH)3+O2+8NaCl 红褐色沉淀
Na2SO3 溶液 Na2O2+Na2SO3+H2O=Na2SO4+2NaOH
氢硫酸 Na2O2+H2S=S+2NaOH 溶液变浑浊
酚酞溶液 Na2O2 与水反应生成 NaOH, Na2O2 有强氧化性 先变红后褪色
品红溶液 Na2O2 有强氧化性 红色褪去
4.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
物质 氧化钠 过氧化钠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类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
化学键类型 仅含离子键 离子键和非极性键
电子式
生成条件 常温 点燃或加热
氧的化合价 -2 -1
阴阳离子个数比 1: 2 1: 2
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转化关系 2Na2O+O2=2Na2O2
用途 用于制取少量过氧化钠 供氧剂、漂白剂、氧化剂
与水反应方程式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Na2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
剂, O2 是氧化产物 , NaOH 是还原产物.
与 CO2 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 剂 , 可 用 于 呼 吸 面 具 中 潜 艇 中 的 供 氧
剂.
与 HCl 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保存 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隔绝空气、远离易燃物、密封保存
5.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 :
表示
名称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Na2CO3 NaHCO3
俗称 苏打 小苏打
物理性质
色态 白色粉末 白色晶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 能溶于水 , 溶解度 : Na2CO3>NaHCO3
化学性质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比 NaHCO3 与 HCl 的反应慢
NaHCO3+HCl=NaCl+H2O+CO2↑
反应比 Na2CO3 与 HCl的反应快
热稳定性 很稳定 受热分解 : 2NaHCO3
△
Na2CO3+H2O+CO2↑
与 NaOH 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相互转化 Na2CO3+H2O+CO2=2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2NaHCO3
△
Na2CO3+H2O+CO2↑
【精细剖析】
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的归纳总结 :
(1)向 Na2CO3 中逐滴加入盐酸 , 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
反应原理 :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 +H2O, 因此刚开始加入盐
酸时没有气体产生 ;
(2)向 NaHCO3 中逐滴加入盐酸 , 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
反应原理 : NaHCO3+HCl=NaCl+CO2↑ +H2O;
(3)向 NaOH、Na2CO3 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 , 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
关系如图 3 所示 (设 NaOH、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 x: y=1: 1, 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
反 应 原 理 : NaOH+HCl=NaCl+H2O;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 +H2O, 当 NaOH、Na2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时 , 生成 CO2 气
体前消耗的盐酸的体积 (即发生前两步反应 )和生成 CO2 消耗的盐酸的体积之比为 2: 1(发
生第三步反应 );
(4)向 Na2CO3、NaHCO3 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 , 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
的关系如图 4 所示 (设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 m: n=1: 1, 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
反应原理 :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CO2↑ +H2O(此时 NaHCO3+包括
Na2CO3 转化来的和本来就存在的 , 物质的量是 Na2CO3 的 2 倍 ), 因此当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1 时 , 生成 CO2 气体前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 消耗的盐酸的
体积之比为 1: 2.
.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 Na2CO3 和 NaHCO3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 , NaHCO3 比 Na2CO3 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B.常温下 , 浓度相同的 Na2CO3 溶液比 NaHCO3 溶液的碱性强
C.向等质量的 Na2CO3 和 NaHCO3 固体中分别加入足量盐酸 , 前者产生的 CO2 多
D.可用相同的离子方程式表示 Na2CO3 和 NaHCO3 分别于硝酸的反应
【答案】 B
【变式训练】 下列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Na2CO3 和 NaHCO3 都既能与酸反应 , 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等质量 Na2CO3、NaHCO3 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 NaHCO3 消耗的盐酸体积少
C.向 NaHCO3 溶液中滴入 Ba(OH)2 溶液无沉淀 , 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OH)2 溶液出现
白色沉淀
D.等物质的量 Na2CO3、NaHCO3 分别与足量稀 H2SO4反应 , NaHCO3 产生的 CO2 多
【答案】 B
【实战演练】
1.关于过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N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 )
A.7.8g 过氧化钠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0.2NA
B.过氧化氢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1mol 过氧化氢得到 2NA 电子
C.2H2O2(l)=2H2O(l)+O2(g)△H=-98.2 kJ/mol, △S=70.5 J/(mol?K) , 该反应低温能自发进行
D.向含有 NH4+、Ba2+、Cl-、NO3-离子的溶液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 , 以上各离子量几乎
不减少
【答案】 C
【解析】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为 , 则 7.8g 过氧化钠含有的共用电子
对为 ×1=0.1mol, 故 A 错误 ; B.过氧化氢遇强氧化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 , 过氧
化氢中的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1 价可升高为 0 价 , 发生还原反应 , 所以 1mol 过氧化氢失
去 2NA 电子 , 故 B 错误 ; C.2H2O2(l)=2H2O(l)+O2(g)△H=-98.2 kJ ?mol -1, △S=70.5 J?mol-1?K-1,
则 △G=△H-T△S<0 在任何温度下都小于 0, 所以该反应低温能自发进行 , 故 C 正确 ;
D.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氢氧根与 NH4+反应生成氨水 , 所以 NH4+会
减小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C.
2.下列各溶液中分别加入 Na2O2 后 , 既有无色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 )
A.(NH4)2SO4 溶液 B.MgCl2 溶液
C.NaHCO3 溶液 D.CuSO4 溶液
【答案】 B
【解析】 A.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不反应 , 所以只
有无色气体生成 , 故 A 错误 ; B.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氯化镁和氢
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 , 所以既有无色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 , 故 B 正确 ;
C.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
水, 所以只有无色气体生成 , 故 C 错误 ; D.过氧化钠先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 所以既有无色气体又有蓝色沉淀产生 ,
故 D 错误 ; 故答案为 B.
3.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B.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 , 光亮的表面变暗发生 2Na+O2═Na2O2反应
C . 过 氧 化 钠 在 潮 湿 空 气 放 一 段 时 间 变 成 白 色 粘 稠 物 的 反 应 主 要 是 :
2Na2O2+2H2O═4NaOH+O2↑
D.过氧化钠投入硫酸铜溶液可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氧气
【答案】 B
【自我反思】
考点 11 铝的化学性质
【考点定位】 本考点考查铝的化学性质 , 主要是铝与强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 特别注意常温
下铝遇强氧化性的钝化及常温下铝的抗腐蚀性 , 掌握铝的冶炼原理 .
【精确解读】
一、 Al 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 O2 反应 : 常温下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 所以铝有抗腐
蚀的性能 , 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 4Al+3O2
点燃
2Al2O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 : 2Al+3Cl2
点燃
2AlCl3; 2Al+3S
△
Al2S3 (用于工业制备
Al2S3); 特别提醒 : ①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 ; 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 发出
耀眼的白光 ;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砂 , 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
2.与 H2O 反应 , Al 和冷水不反应 , 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 但反应缓
慢 , 2Al+6H2O
△
2Al(OH)3+3H2↑;
3.与酸反应置换出 H2
Al 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 H2, 铝在冷浓 H2SO4, 冷浓硝酸中发生钝
化现象 , 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铝热反应 :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
金属 , 如: V、Cr、等 ;
特别提醒 : 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 金属氧化物可以是 : Fe2O3、
FeO、Fe3O4、Cr2O3、V2O5、MnO 2 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 , 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
④KClO3 作为引燃剂 , 也可以用 Na2O2 代替 , 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 , 而用在氯酸钾和
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
5.与碱反应
铝与碱液反应 : 2Al+2NaOH+6H2O=2NaAlO2+4H2O+3H2↑;
二、工业制备铝 :
电解熔融状态的氧化铝和冰晶石的混合物
阳极反应 : 6O2--12e-═3O2↑; 阴极反应 : 4Al3++12e-═4Al
总反应式 : 2Al2O3(熔融 )
电解
4Al+3O2↑
说明 : 虽然氧化铝比氯化铝的熔点高 , 但由于氯化铝是共价化合物 , 熔融状态不能得到
Al 单质 , 因此需要电解氧化铝 , 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 , 因此加入冰晶石降低熔点 .
【精细剖析】
1.金属铝的化学性质
2.铝与酸、碱反应生成 H2 的量的关系
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Al +6HCl===2AlCl 3+3H2↑、 2Al + 2NaOH+
2H2O===2NaAlO2+3H2↑. 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 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 H2 的实质都是
Al ――→失 3e-
Al 3+, 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 , Al 与 H2 的关系都是 2Al ~3H2.
(1)等量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产生氢气体积比
V H2 HCl
V H2 NaOH
=
1
1.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V H2 HCl
V H2 NaOH
=
1
3.
(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