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00 KB
  • 2021-07-02 发布

【化学】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Al-27;O-16;Cl-35.5;Fe-56‎ ‎1.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下列中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 B. 在元素周期表中,主族所表示的是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纵行 C. 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该周期内原子的电子层数 D.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共16个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A正确;‎ B.零族元素也是有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纵行,B错误;‎ C.在元素周期表中,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位于同一周期,因此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等于该周期内原子的电子层数,C正确;‎ D.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Ⅷ族,共有16个族,D正确;‎ 故答案为B。‎ ‎2.有短周期元素A、B、C,其中A、B同周期,B、C同主族,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B、C为( )‎ A. C、N、Si B. N、P、O C. N、O、S D. C、Si、S ‎【答案】C ‎【解析】‎ ‎【详解】B、C同主族,则B和C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最大为7,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可以是7+7+3,此时B、C分别为F和Cl,三种元素核电荷数之和为31,则A为B,与F同周期,其最外层电子数为3,符合题意;‎ 还可以是6+6+5,此时B、C分别为O和S,则A为N,与O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5,符合题意;‎ 还可以是5+5+7,此时B、C分别为N和P,则A为F,与N同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7,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3.对于化学反应的限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B 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C. 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D. 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与时间长短无关,故A正确;‎ B.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为0,故B正确;‎ C.化学反应的限度与反应物性质和外部因素有关,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反应的限度是可能改变的,故C错误;‎ D.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转化,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4.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NaOH>Mg(OH)2>Al(OH)3 B. 原子半径:Na<Mg<Al C. 离子半径:Na+<Mg2+<Al3+ D. 单质的还原性:Al>Mg>Na ‎【答案】A ‎【解析】‎ ‎【分析】Na、Mg、Al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的递变规律分析。‎ ‎【详解】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故A正确;‎ B.Na、Mg、Al同周期,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Na>Mg>Al,故B错误;‎ C.Na+、Mg2+、Al3+核外电子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核电荷数增大,半径减小,离子半径:Na+>Mg2+>Al3+,故C错误;‎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单质的还原性:Al<Mg<Na,故D错误;‎ 答案选A。‎ ‎5.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的是(   )‎ A. 金属单质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 1 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 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通过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选项A正确;‎ B、1mol金属单质失电子的多少由原子结构决定,与失电子能力强弱无关,所以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金属性强弱,选项B错误;‎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可以通过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金属性强弱,选项C正确;‎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可以判断金属性强弱,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6.反应3X(g)+Y(g)⇌2Z(g)+2W(g)在 ‎2L密闭容器中进行,10 min后 Y减少了1.0 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为( )‎ A. v(X)=0.05mol·L-1·min-1 B. v(Z)=0.10mol·L-1·min-1‎ C. v(Y)=0.10mol·L-1·min-1 D. v(W)=0.05mol·L-1·min-1‎ ‎【答案】B ‎【解析】‎ ‎【详解】反应3X(g)+Y(g)⇌2Z(g)+2W(g)在 ‎2L密闭容器中进行,10 min后 Y减少了1.0 mol,则v(Y)=0.05mol·L-1·min-1;根据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v(X)=3v(Y)=0.15mol·L-1·min-1;v(Z)=2v(Y)=0.10mol·L-1·min-1;v(W)= 2v(Y)=0.1mol·L-1·min-1,故选B。‎ ‎7.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 B. 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C. 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 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 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A正确;‎ B. 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B正确;‎ C. 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但其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所以它不能使溴水褪色,C错误;‎ D. 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N2的结构式:N≡N B. 的电子式:‎ C. 的形成过程:+3→‎ D. CaF2的电子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氮气分子中两个氮原子形成氮氮三键,结构式为N≡N,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分子中每个氧原子和碳原子共用两对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电子式为,故B正确;‎ C.氨气分子每个氢原子与氮原子共用一对电子,还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氨气的形成过程为,故C错误;‎ D.F-带一个单位负电荷,Ca2+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所以CaF2的电子式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为C,所以答案为C。‎ ‎9.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价:X>Y>Z B. 酸性:H3ZO4>H2YO4>HXO4‎ C. 稳定性:HX>HY>HZ D. 非金属性:X>Y>Z ‎【答案】B ‎【解析】‎ ‎【分析】X、Y、Z三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11-17之间,均位于第三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可知最高正化合价:X为+7价,Y为+6价,Z为+5价,则X为Cl、Y为S、Z为P元素。‎ ‎【详解】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可知最高正化合价:X为+7价,Y为+6价,Z为+5价,故A正确;‎ B.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3ZO4<H2YO4<HXO4,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X>Y>Z,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3Z<H2Y<HX,故C正确;‎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X>Y>Z,故D正确;‎ 故选B。‎ ‎10.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限度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B. 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 C. X、Y、Z的浓度相等 D. X、Y、Z的分子数之比为3∶1∶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3nmolX时也生成nmolY,同时消耗nmolY,所以Y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正确;‎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指同一种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B错误;‎ C. X、Y、Z的浓度与反应的初始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的转化程度有关,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故C错误;‎ D.达平衡时,X、Y、Z三种物质的分子数之比可能是3:1:2,也可能不是3:1:2,这要看反应开始时加入的A、B、C三种物质是否按3:1:2比例而定,故D错误;‎ 故选A。‎ ‎11.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 加热 B. 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 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 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温度升高,能使反应速率加快,A项不选;‎ ‎ B.改用98%的浓硫酸,常温铁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B项选;‎ C. 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铁与CuSO4反应生成Cu,铜与铁、稀硫酸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C项不选;‎ D. 改用铁粉,增大了接触面积,使反应速率加快,D项不选;‎ 答案选B。‎ ‎1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2+、B+、C2-、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d > c > b > a B. 离子半径:C2- > D- > B+ > A2+‎ C. 单质的还原性:A > B D. 非金属性:D < C ‎【答案】B ‎【解析】‎ ‎【分析】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2+、B+、C2-、D-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A、B、C、D分别是Mg、Na、O、F。‎ ‎【详解】A.原子序数Mg>Na>F>O,所以a >b > d > c,故A错误;‎ B.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离子半径:O2-> F-> Na+> Mg2+,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单质的还原性:Na > Mg,故C错误;‎ D.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O < F,故D错误;‎ 答案选B。‎ ‎13.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 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 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XmY>XmR D. 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X为H,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Y为O,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R为S,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则Z为Na,W其Al。‎ ‎【详解】A. 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根据序大径小规律可知,其半径是O2−>Na+>Al3+,故A错误;‎ B 元素X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H2O2,故B错误;‎ C. 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二硫化氢分子间没有氢键,所以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沸点:XmY(H2O)>XmR(H2S),故C正确;‎ D. 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碱,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4.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所以CH2Cl2有两种不同构型 B. 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甲烷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C. 甲烷可以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此可以使氯水褪色 D. 甲烷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甲烷是正四面体型,所以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 B. 不纯的甲烷点燃易爆炸,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B项正确; ‎ C. 甲烷和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但和氯水不反应,C项错误;‎ D. 常温下,甲烷化学性质稳定,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D项错误;‎ 答案选B。‎ ‎15.取一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如图),下列对于试管内发生的反应及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反应无光照也可发生 B. 盛放饱和食盐水的水槽底部会有少量晶体析出 C. 甲烷和Cl2反应后的产物只有CH3Cl和HCl D. CH4和Cl2完全反应后液面上升,液体充满试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反应产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四种卤代烃,同时还有氯化氢生成,所以反应产物为混合物;卤代烃不溶于水中,因此在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据此进行判断。‎ ‎【详解】A.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必须在光照条件下进行,A项错误;‎ B.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HCl溶于氯化钠溶液后,能使氯化钠的溶解度降低,故能使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有晶体析出,B项正确; ‎ C. 甲烷和Cl2反应后生成的CH3Cl能继续和氯气发生取代,从而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C项错误;‎ D. 甲烷和氯气取代后生成一氯甲烷为气体,其它有机产物均为液态,且生成的HCl溶于水,故此甲烷和氯气的反应为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故会导致液面上升,但液体不能充满整个试管,D项错误;‎ 答案选B。‎ ‎16.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铝片与稀H2SO4反应,Al和H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且反应放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A选项不符合题意;‎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C的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选项符合题意;‎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C和O的化合价发生改变且反应放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和放热反应,D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17.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的操作方法是( )‎ A.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硫酸的洗气瓶 B.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和乙烯都不与硫酸反应,不能用硫酸鉴别甲烷和乙烯,不能用硫酸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故不选A;‎ B.乙烯和溴水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可以用溴水鉴别甲烷和乙烯,还可以用溴水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故选B;‎ C.高锰酸钾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能用高锰酸钾溶液鉴别甲烷和乙烯,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故不选C;‎ D.甲烷和乙烯都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不能用石灰水鉴别甲烷和乙烯,不能用石灰水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故不选D;‎ 答案选B。‎ ‎18.下列各图所示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A. NaCl溶液 B. HCl溶液 ‎ C. CuSO4溶液 D. 蔗糖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个电极均为Zn单质,不能构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铜和碳与HCl均不反应,该装置没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该装置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CuSO4+Fe=FeSO4+Cu,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Cu和Fe,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可以构成原电池,故C正确;‎ D.蔗糖为非电解质,蔗糖水溶液不导电,所以无法形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9.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W>Z>Y>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X C.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低 D. W的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由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Y位于第二周期,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Y为O,结合位置可知X为N、Z为S、W为Cl,据此解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为N、Y为O、Z为S、W为Cl,‎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Z>W>X>Y,故A错误;‎ B.非金属性Cl大于S,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W,故B错误;‎ C.常温下四种单质中只有S为固体,则4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沸点最高,故C错误;‎ D.W单质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为HClO,故D正确;‎ 故选:D。‎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的过程,断键要吸热,形成化学键要放热,这样必然伴随整个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所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A正确;‎ 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 C、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与外界条件没有关系,C错误;‎ 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D正确。‎ 答案选C。‎ ‎21.下列各组中两个反应所属反应类型相同的是( )‎ A. 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 乙烷在氧气中燃烧;乙烯在空气中燃烧 C.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光照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取代反应;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故错误;B.‎ ‎ 乙烷在氧气中燃烧和乙烯在空气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C.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故错误;D. 用乙烯与氯化氢制取氯乙烷是加成反应,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是取代反应,故错误。故选B。‎ ‎22.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可能是下列各组中的( )‎ A. 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 B. ACu,B是Zn,C为稀H2SO4‎ C. 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 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若A是Ag,B是Fe,C为稀AgNO3溶液,则电池总反应为Fe+2AgNO3=Fe(NO3)2+2Ag,Fe电极上铁单质放电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变细,银电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银单质,电极变粗,故A符合题意;‎ B.若A是Cu,B是Zn,C为稀H2SO4,则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铜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电极粗细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若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则电池总反应为Fe+2AgNO3=Fe(NO3)2+2Ag,Fe电极上铁单质放电生成亚铁离子,电极变细,银电极上银离子放电生成银单质,电极变粗,则A变细,B变粗,故C不符合题意;‎ D.若A是Zn,B是Cu,C为稀H2SO4,则电池总反应为Zn+H2SO4=ZnSO4+H2↑,Zn电极上Zn失电子放电生成Zn2+,铜电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则A变细,B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 a>b>c> d B. b>d>c>a ‎ C. c>a>b>d D. a>c>d>b ‎【答案】D ‎【解析】‎ ‎【详解】a、b相连时,a为负极,则活泼性a>b;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c是负极,活泼性c>d;a、c相连时,c产生大量气泡,a是负极,则活泼性a>c; 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d是负极,则活泼性d>b;所以活泼性a>c>d>b,故选D。‎ ‎24. 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 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 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乙醇结构中有﹣OH,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乙醇溶解于水,但不能电离出OH﹣,故A错误;‎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作燃料,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故B错误;‎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但乙醇不能电离出氢离子,不显酸性,故C错误;‎ D、水是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故D正确;‎ ‎25.氢气和氯气混合光照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裂1 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Q1+ Q2<2Q3 B. Q1+ Q2>2Q‎3 ‎ C. Q1+ Q2<Q3 D. Q1+ Q2>Q3‎ ‎【答案】A ‎【解析】‎ ‎【详解】,断裂1 mol 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裂1 molCl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反应吸收的总能量为Q1 kJ + Q2 kJ,形成1 mol HCl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反应放出的总能量为2Q3 kJ,总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Q1+ Q2<2Q3,故选A。‎ ‎26.Ⅰ.用序号回答:①HCl ②NaOH ③Cl2 ④H2O ⑤NH4Cl ⑥P4 ⑦NH3· H2O ⑧Na2O2 ⑨HClO ⑩CaO ⑪HF ⑫MgCl2。‎ ‎(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存在离子健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同位素、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你能区别这些概念吗?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请将物质的合适组号填写在下表中。‎ ‎①和; ②CH‎3C(CH3)2CH3和 ; ‎ ‎③CH4和CH3CH2CH3; ④金刚石与石墨;⑤氕、氘与氚;⑥16O、17O和18O;⑦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⑧氧气(O2)与臭氧(O3)。 ‎ 类别 同位素 同系物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组号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答案】(1). ⑩⑫ (2). ①④⑦⑨⑪ (3). ②⑤⑧ (4). ⑤⑥ (5). ①③ (6). ④⑧ (7). ②⑦‎ ‎【解析】‎ ‎【详解】Ⅰ.①HCl只存在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 ②NaOH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 ③Cl2只含有共价键,是单质; ④H2O只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 ⑤NH4Cl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 ⑥P4只含有共价,是单质; ⑦NH3•H2O只含有共价,是共价化合物; ⑧Na2O2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是离子化合物; ⑨HClO只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 ‎ ‎⑩CaO只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⑪HF只含有共价键,是共价化合物; ⑫MgCl2只含有离子键,是离子化合物;‎ ‎(1)只存在离子键的是⑩⑫;‎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①④⑦⑨⑪;‎ ‎(3)既存在离子健又存在共价键的是②⑤⑧;‎ Ⅱ.①和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CH‎2”‎,故互为同系物; ②CH‎3C(CH3)2CH3和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CH4和CH3CH2CH3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2个“CH‎2”‎,故互为同系物; ④金刚石与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⑤氕、氘、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⑥16O、17O和18O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为同位素; ⑦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⑧氧气(O2)与臭氧(O3)由氧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综上所述:同位素为:⑤⑥;同系物①③;同素异形体为④⑧;同分异构体为②⑦。‎ ‎27.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⑩种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 ‎(1)元素⑦的名称为______,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 ‎(2)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和⑥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属于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4)写出一种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 ‎(5)⑥、⑦、⑨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答案】 (1). 氯 (2). 第三周期第ⅦA族 (3). HClO4 (4). (5). (6). 离子 (7). KOH,NaOH、Na2SO4、NaClO、Na2O2、K2O2等 (8). S2->Cl->K+‎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O、④为Na、⑤为Al、⑥为S、‎ 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 ‎【详解】(1)元素⑦为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ⅦA族;‎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同一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但O没有含氧酸,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为Cl,相应的酸为HClO4;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图示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K,相应的碱为KOH,电子式为;‎ ‎(3)④为Na,⑥为S,二者形成可形成由钠离子与硫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Na2S,其形成过程为:;‎ ‎(4)上述元素组成的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物质有多种,如KOH,NaOH等碱,Na2SO4、NaClO等含氧酸盐,还有Na2O2、K2O2等;‎ ‎(5)⑥为S、⑦为Cl、⑨为K,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电子层数均为3层,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离子半径由大到小为S2->Cl->K+。‎ ‎28.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原电池装置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①Fe电极是_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 ‎②‎ Cu电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该电极发生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铁片的质量减少了‎2.8克,铜片表面产生气体____L(标准状况下),导线中通过_____mol电子。‎ ‎(2)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时:‎ ‎①Fe电极是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 ‎②Cu电极是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负 (2). Fe-2e-=Fe2+ (3). 2H++2e-=H2↑ (4). 还原 (5). ‎1.12L (6). 0.1 (7). 负 (8). Fe-2e-=Fe2+ (9). 正 (10). NO+4H++3e-=NO↑+2H2O ‎【解析】‎ ‎【详解】(1)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电池总反应为Fe+H2SO4= H2↑+FeSO4,所以铁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②铜电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发生还原反应;铁片减少‎2.8g,物质的量为=0.05mol,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转移电子为0.1mol,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5mol,标况下的体积为0.05mol×‎22.4L/mol=‎1.12L;‎ ‎(2)①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硝酸时,由于Fe比Cu活泼,所以电池总反应为3Fe+8HNO3=3Fe(NO3)2+2NO↑+4H2O;所以Fe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②Cu电极上硝酸根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Cu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NO+4H++3e-=NO↑+2H2O。‎ ‎29.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达到平衡,此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 mol,B的物质的量为0.6 mol,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1)用C表示10 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10 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3)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化是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气体的密度变化是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 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B. A、B、C、D的浓度都相等 C. 每消耗3 mol A的同时生成2 mol D D.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1∶2∶2‎ E. 3V正(A) = 2V逆(C) F. A的转化率保持不变 ‎【答案】(1). 0.04 mol·L-1·s-1 (2). 0.4 mol·L-1 (3). 1∶1 (4). 不变 (5). 不变 (6). F ‎【解析】‎ ‎【分析】(1)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定义式作答;‎ ‎(2)依据生成D的物质的量进行计算;‎ ‎(3)依据转化率的定义结合题意分析作答;‎ ‎(4)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容器的体积均不变化;‎ ‎(5)根据平衡状态判断的标志作答;‎ ‎【详解】(1)==0.04 mol·L-1·s-1;‎ ‎(2)根据方程式可知,10s末,生成物D的物质的量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为0.8mol,则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 =0.4mol/L;‎ ‎(3)平衡转化率等于转化量与初始量的比值,因平衡时A与B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8mol:0.6mol=3:1,转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3:1,则平衡转化率之比:=1:1;‎ ‎(4)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总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又是在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则气体的体积保持不变,即气体的密度不变;‎ ‎(5)由反应‎3A(g)+B(g)‎2C(g)+2D(g)可知:‎ A.气体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错误;‎ B. A、B、C、D的浓度都相等,不能说明浓度保持不变,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每消耗3 mol A的同时生成2 mol D,均表示的正反应方向,C项错误;‎ D.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3∶1∶2∶2,不能说明反应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D项错误;‎ E. 2V正(A) =3 V逆(C),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但题中的定量关系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E项错误;‎ F. A的转化率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F项正确;‎ 答案选F。‎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