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2021-07-02 发布

储存危险化学品化学灼伤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化学灼伤 化学灼伤是指分子、细胞或皮肤组织由于受化学品的刺激或腐蚀部分或全部的遭到破坏。皮肤组织变性的程度根据其灼伤的程度而定。‎ 化学灼伤的机理:‎ ‎1-哪些化学反应物会导致化学灼伤?‎ 腐蚀性和刺激性是危险化学品的两大特性,在与眼睛或皮肤接触之后会引起化学灼伤。其中由于毒性和腐蚀作用,化学品具有双重的危害性。(见氢氟酸)‎ ‎2-机理 腐蚀性物质和刺激性物质能引起皮肤或眼睛的化学灼伤。 反应 化学侵蚀产品 ================> 人体 化学灼伤 这种灼伤是由6种腐蚀性化学反应造成的:酸性反应,碱性反应,氧化,还原,钙或镁的螯合作用及溶剂化学反应。‎ ‎3-化学灼伤的3个阶段 化学灼伤的机理分3个阶段: -接触:灼伤的起因 -渗透 -反应形成灼伤 由于灼伤取决于产品的固有性质,所以我们可以利用接触和反应之间几秒到几分钟的时间有效地防止灼伤发生。‎ ‎4-影响严重灼伤的因素 ‎-化学品的固有性质; -浓度; -接触时间的长短 ; -腐蚀性产品的温度 最后,为了有效地避免化学品飞溅的危害,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1 -除去表面上的化学物质避免进一步渗入。 2 -停止会生成多价产物的6种腐蚀性化学反应。 3 -阻止腐蚀性物质向皮肤组织内部渗入。‎ 凡是化学物质直接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皮肤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甚至伴有化学性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化学灼伤。化工生产中,化学灼伤常常伴生产中的事故或由于设备发生腐蚀、开裂、泄露等造成的。化学灼伤程度与化学物资的性质、接触时间、接触部位等有关。‎ ‎  5‎ 化学灼伤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化学灼伤 · 外文名称 Chemical burn · 过程 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损伤 ‎ ‎ · 原因 化工生产中设备的故障、泄露 · 化学灼伤程度 与化学物质接触时间、部位等有关 目录 ‎1分类 ‎2特点 ‎3处理原则 ‎4防治化学灼伤 折叠编辑本段分类 ‎(1) 体表化学灼伤;(2)呼吸道化学灼伤;(3)消化道化学灼伤;(4)眼化学灼伤。根据致伤情况分:(1)单纯性化学灼伤,即仅化学性因素致伤者,包括:①一种或一种以上化学物质所致的化学灼伤;②以化学灼伤为主,合并一定程度的化学物质中毒。此类单纯性化学灼伤,多见于化工生产中物料的跑、冒、滴、漏,以及化学物质在运输、储存、装罐过程中所造成的溅染。(2)复合性化学灼伤,即致伤因素中,化学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同时存在造成的复合性损伤。包括:①热力烧伤合并化学物质灼伤或中毒;②机械性外伤合并化学灼伤或中毒。复合伤多发生在对带压力、带热化工设备进行安装、检修时或发生于化工生产中的爆炸性事故,或发生在消防队员在化工车间的灭火过程中。‎ 引起化学灼伤的常见物质有:(1)酸类,包括无机酸(硫酸、铬酸、硝酸等)和有机酸(醋酸、草酸等);(2)碱类,包括无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铵等)和有机碱(乙醇胺、甲基胺等);(3)某些元素单质及其盐类,例如磷及磷盐、锑及锑盐、砷及砷盐等;(4)有机物,直链有机化合物,如乙炔、乙醛、丙酮等;环状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酚,高分子化合物等。‎ 折叠编辑本段特点 化学灼伤与热力烧伤有许多相同的改变,但化学灼伤又有化学致伤物所造成的特殊病理变化:(1)皮肤组织接触强氧化剂或还原剂可导致组织蛋白变性、凝固,局部形成灼伤焦痂;(2)脂肪组织不断溶解、破坏、损伤不断向深层扩展,组织再生极为困难;(3)破坏组织的胶体状态和通透性,局部充血;(4)破坏与麻痹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出现皮肤感觉麻木或痛觉过敏等;(5)许多化学致伤物质可导致局部或全身性变态反应,如沥青灼伤后出现的"光敏现象";6)破坏酶系统或产生毒性物质,如锌灼伤后产生的锌蛋白可能引起"金属铸造热"样反应。‎ 折叠编辑本段处理原则 ‎(1)迅速脱去或剪去污染的衣服,创面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或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以充分去除及稀释化学物质,阻止化学物质继续损伤皮肤和经皮肤吸收。‎ ‎(2)头面部化学灼伤时要注意眼、鼻、耳、口腔的情况,如发生眼灼伤,先彻底冲洗。‎ ‎(3)皮肤接触热的化学物质发生灼伤时,由于真皮的破坏及局部充血等原因,毒物很容易被吸收,特别是原可通过皮肤吸收且灼伤面积较大时,吸收更快,可在10分钟内引起全身中毒,例如,热的苯胺、对硝基氯苯等可迅速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症,有的在几小时内m现全身中毒,例如氢氟酸、黄磷、酚、氯化钡灼伤引起氟中毒、磷中毒、酚中毒、钡中毒等。‎ ‎(4)灼伤创面污染严重,或Ⅱ度灼伤面积在5%以上者,按常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需皮试),抗感染应选用抗生素。‎ 折叠编辑本段防治化学灼伤 迅速脱离现场,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即刻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或其他方法去除污染物。轻、中度化学灼伤应防治休克,一般不需输液。可口服烧伤饮料,不伴颅脑损伤的伤员可给予镇静剂、止痛剂。局部进行创面清理.采取暴露疗法或包扎疗法。重度化学灼伤主要防止化学灼伤性休克,重视早期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掌握液体需要量,休克期间断应用利尿剂,对呼吸道灼伤诱发的灼伤性休克,气管切开,使用机械呼吸器,监测血气指标。灼伤感染是灼伤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可采用综合治疗措施:保护创面清洁,调整液体量,早期切痂,植皮,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发生,重症患者送危重抢救病房(ICU)监护治疗。‎ 搜索发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