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1.50 KB
  • 2021-07-02 发布

【化学】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试题(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F-微粒叙述正确的是( )‎ A. 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9 B. 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 C. 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9 D. 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8‎ ‎【答案】B ‎【解析】‎ ‎【详解】A.F-微粒的质量数为19,电子数为10,A错误;‎ B.F-微粒的质子数为9,中子数为10,B正确;‎ C.F-微粒的质子数为9,电子数为10,C错误;‎ D.F-微粒的中子数为10,电子数为10,D错误;‎ 故选B。‎ ‎2.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那么此元素是( )‎ A. F B. C C. O D. N ‎【答案】B ‎【解析】‎ ‎【详解】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即其核外电子排布为K层2个电子,L层上有4个电子,故核外共有6个电子,该元素为6号元素,那么此元素是碳元素,故答案为:B。‎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 SO2和NaOH B. CO2和H2O ‎ C. Cl2和HCl D. CCl4和K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SO2中只含共价键、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其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错误;‎ B.CO2和H2O都只含极性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相同,故B正确;‎ C.Cl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HCl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故C错误;‎ D.CCl4中只含共价键,KCl中存在离子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减小 B. HClO4、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 C. 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D. 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中阳离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均依次减小,但阴离子半径均大于阳离子半径,A错误;‎ B.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HClO4、H2SO4、H3PO4、H2SiO3的酸性依次减弱,B正确;‎ C. 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则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减弱,C正确;‎ D. 金属性越强,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Na+、Mg2+、Al3+的氧化性依次增强,D正确;‎ 答案选A。‎ ‎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这是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答案选C。‎ ‎6.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答案】D ‎【解析】‎ ‎【详解】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XO3,则X的最高正价为+4价,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最低化合价为−4价,形成的氢化物为XH4,答案选D。‎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 B. 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 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 ‎ D. 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键是指分子内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故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内的原子或离子之间,A错误; ‎ B.离子键存在于阴、阳离子之间,共价键则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B错误;‎ C.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故形成化学键的微粒可以是原子也可以是离子,C正确;‎ D.化学键是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D错误;‎ 故答案为:C。‎ ‎8.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共价键 D. 在氯化钠中,只存在氯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故A正确;‎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2O2,故B错误;‎ C.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可能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 D.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存在静电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力和排斥力,故D错误;‎ 答案选A。‎ ‎9.下列措施对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 )‎ A. 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 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C. Fe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加入适量固体K2SO4‎ D. 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铝片改成铝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水是纯液体,其浓度与其量的多少无关,故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水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几乎不变,A不符合题意;‎ B.在溶液中的反应受压强变化影响非常小,故在K2SO4与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两溶液的浓度几乎不变,故反应速率基本不变,B不符合题意;‎ C.Fe与硫酸反应制氢气时,加入适量固体K2SO4,K2SO4不参与该反应,故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将铝片改成铝粉,增大了与O2的接触面积,加快Al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的反应速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反应A(g)+3B(g)‎2C(g)在‎2L密闭容器中反应,半分钟内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有关反应速率中正确的是( )‎ A. v(A)=0.005 mol·L-1·s-1 B. v(C)=0.02 mol·L-1·s-1‎ C. v(B)= v(A)/3 D. .v(A)=0.01mol·L-1·s-1‎ ‎【答案】A ‎【解析】‎ ‎【详解】半分钟内C物质的量增加了0.6mol,所以用C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v(C)=;又因为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 v(C)=0.005 mol·L-1·s-1;v(B)=3 v(A)=0.015 mol·L-1·s-1;‎ 故答案选A。‎ ‎11.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3v正(N2)=v正(H2) B. v正(N2)=v逆(NH3)‎ C. 2v正(H2)=3v逆(NH3) D. v正(N2)=3v逆(H2)‎ ‎【答案】C ‎【解析】‎ ‎【详解】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若用不同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C。‎ ‎12.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 正极有O2逸出 D. 铜片上有H2逸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相对活泼的锌做负极,失去的电子经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逸出氢气;负极极反应:Zn -2e-=Zn2+; 正极极反应:2H++2e-=H2↑;阳离子移向原电池的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所以负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故选D。‎ ‎13.常用的纽扣电池为银锌电池,它分别以锌和氧化银为电极。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氧化银极上的反应是Ag2O+H2O+2e-===2Ag+2OH-,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锌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锌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C. 锌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 锌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则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锌为负极;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是:Ag2O+H2O+2e-===2Ag+2OH-,则氧化银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氧化银是正极.‎ 答案选A。‎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限度时,此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 B. 化学反应限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且随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C. 化学反应限度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v正≠v逆 D. 可逆反应的正反应的限度大,正反应的速率就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限度时,此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A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有的化学反应几乎能完全进行,有的化学反应则不能完全进行,故化学反应限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改变条件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B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反应限度本质是(正)=(逆),一旦(正) ≠(逆)则原有的化学平衡破坏了,故化学反应限度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引起(正) ≠(逆), C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可逆反应的限度和速率是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即速率大不一定限度大,速率小也不一定限度小,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一定温度下,某一密闭且体积不变的容器内有可逆反应X(g)⇌3Y(g)+2Z(g)。该反应进行到一定限度后达到了化学平衡,该化学平衡的标志是(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物质X,同时生成‎3a mol物质Y B.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物质X,同时消耗‎2a mol物质Z C. 没有X这种物质 D. 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物质X是逆反应,同时消耗3amol物质Y,同时生成‎3a mol物质Y,故对于Y来说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化学平衡,A符合题意;‎ B.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物质X是逆反应,同时消耗‎2a mol物质Z也是逆反应,只有逆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不符合题意;‎ C.对于可逆反应,任何物质均不可能完全反应,即不可能没有X这种物质,且也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化学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化学平衡的标志是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而不是成比例,故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3∶2不能说明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化学能可与热能、电能等相互转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B.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 C.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 图II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因为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A正确;‎ B. 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B正确;‎ C. 图I所示的装置不是原电池,故不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C不正确;‎ D. 图II所示的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为放热反应,D正确;‎ 本题选C。‎ ‎17.对于反应Zn+H2SO4=ZnSO4+H2↑,1 mol Zn反应时放出Q kJ热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可用如图表示 ‎ B. 滴入少许CuSO4溶液后反应速率减小 C.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锌为负极 ‎ D. 理论上当转移4 mol电子时放出2QkJ热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放热反应Zn+H2SO4═ZnSO4+H2↑,则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正确;‎ B.加入少许CuSO4溶液,Zn置换出Cu,形成Zn−Cu−硫酸原电池,使Zn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加快,故B错误;‎ C.Zn+H2SO4═ZnSO4+H2↑的反应中锌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作原电池的负极,故C正确;‎ D.在Zn+H2SO4=ZnSO4+H2↑反应中每转移2mol电子参加反应的Zn为1mol,现转移4mol电子,参加反应的Zn为2mol,则反应释放出2QkJ热量,故D正确;‎ 答案选B。‎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镍镉电池、锂电池和锌锰电池都是二次电池 B.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但是会污染环境的新型电池 C. 化学电池的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 D. 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是Pb,负极是Pb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为二次电池,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一次电池,故A错误;‎ B.燃料电池有氢氧燃料电池、甲烷燃料电池、乙醇燃料电池等,产物多为CO2、H2O等,不污染环境,故B错误;‎ C.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有电子的得失,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 D.铅蓄电池放电的时候,Pb被氧化,为原电池的负极;PbO2‎ 被还原,为原电池的正极,故D错误。‎ 答案选C。‎ ‎19.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s-1 B. v(B)=0.3 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1 mol·L-1·s-1‎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于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A.==0.25mol·L-1·s-1;‎ B.=0.3mol·L-1·s-1;‎ C.=≈0.267mol·L-1·s-1;‎ D.==0.25 mol·L-1·s-1;‎ 故反应速率v(B)>v(C)>v(A)=v(D),答案选B。‎ ‎20.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B. 难溶于水 C.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天然气是古代动植物在地下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的不可溶性气体,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故A不符合题意;‎ B.甲烷是不溶于水的烃,故B不符合题意;‎ C.甲烷为饱和烷烃,与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饱和烷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氯气与甲烷能发生取代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 下列化学性质中,烷烃不具备的是( )‎ A. 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 B. 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C. 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能分解生成氢气和碳,其他烷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分解,故A正确;‎ B、烷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可燃性,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故B正确;‎ C、烷烃能够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由于烷烃性质稳定,不能够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22.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标志的是( )‎ A. 甲烷的产量 B. 苯的产量 ‎ C. 乙醇的产量 D. 乙烯的产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乙烯的产量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烯的最简式为CH2,C2H4为乙烯的分子式,选项A错误;‎ B. 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5OH,C2H6O为乙醇的分子式,选项B错误;‎ C. 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四氯化碳的电子式为:,选项C错误;‎ D.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24.下列有关常见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和裂化汽油都能使溴水褪色 B. 乙烯与溴水、苯与液溴发生的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 C. 乙醇和乙酸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淀粉、氨基酸和蛋白质均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裂化汽油含烯烃等不饱和烃,二者均含碳碳双键,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正确;‎ B.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错误;‎ C.乙醇不能和NaOH反应,C错误;‎ D.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25.下列试剂中不能用于鉴别乙醇和乙酸的是( )‎ A. 金属Na B. 酸性KMnO4溶液 ‎ C. 溴水 D. NaHCO3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羧基中的H比羟基中的H活泼,乙酸与钠反应比乙醇与钠反应剧烈,能鉴别,A正确;‎ B.乙醇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酸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可鉴别,B正确;‎ C.乙醇和乙酸均不能和溴水反应,不能鉴别,C错误;‎ D.乙酸和NaHCO3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乙醇不能和NaHCO3反应,能鉴别,D正确。‎ 答案选C。‎ ‎26.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CH4+Cl2CH3Cl+HCl B. CH2=CH2+HCl →CH3CH2Cl C. CH3CH2OH+HBrCH3CH2Br+H2O D. 2CH3CH3+7O24CO2+6H2O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据此解答。‎ ‎【详解】A. CH4+Cl2CH3Cl+HCl是甲烷的取代反应,A错误;‎ B. CH2=CH2+HCl→CH3CH2Cl是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B正确;‎ C. CH3CH2OH+HBrCH3CH2Br+H2O是乙醇的取代反应,C错误;‎ D. 2CH3CH3+7O24CO2+6H2O是乙烷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27.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稀盐酸 ③H2O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①>② D. 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Na与C2H5OH、稀盐酸、H2O反应的实质均是与它们电离的氢离子反应,电离氢离子的能力:HCl>H2O>C2H5OH,故产生氢气的速率:②>③>①,D满足题意。‎ 答案选D。‎ ‎28.关于乙酸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B. 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石蕊等指示剂变色 C. 乙酸在常温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D. 乙酸可以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A正确;‎ B.乙酸是一元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 C.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催化和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C错误;‎ D.乙酸和NaHCO3反应生成乙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D正确。‎ 答案选C ‎29.下列有关物质水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 B. 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 C. 纤维素不能水解成葡萄糖 D. 油脂水解产物之一甘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A错误;‎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B错误;‎ C.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错误;‎ D.油脂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正确。‎ 答案选D。‎ ‎30.运动员无论是在比赛或者是训练时都是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需比较快地补充能量,可以饮用葡萄糖水。则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 A. 酯化反应 B. 氧化反应 ‎ C. 还原反应 D. 水解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运动员消耗大量体力,饮用葡萄糖水补充能量,说明葡萄糖在人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选B。‎ 二、填空题 ‎ ‎31.某温度时,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 ‎ ‎(1)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从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第5 min时,Z的生成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Z的消耗速率。‎ ‎(4)第_______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1). (2). 0.05mol•(L•min)-1 (3). 等于 (4). 2‎ ‎【解析】‎ ‎【详解】(1)由图中数据分析,X、Y的物质的量减小,是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加,为生成物,在2min内X、Y、Z分别改变了0.3mol、0.1mol、0.2mol,根据反应改变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且2min以后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综上所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从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故答案为:0.05mol•(L•min)-1;‎ ‎(3)第5 min时,Z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故Z的生成速率等于Z的消耗速率,故答案为:等于 ‎(4)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min末开始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就不再发生变化了,故第2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故答案为:2。‎ ‎32.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每个数字序号代表一种短周期元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的元素名称__________ ;‎ ‎(2)将④、⑤和⑥三种元素相比较,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元素③和元素⑥的氢化物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看到大量的白烟 ,写出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 碳 (2). Na (3). HNO3 (4). H (5). NH3 + HCl =NH4Cl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位置可知为,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Na,⑤为Al,⑥为Cl。‎ ‎【详解】(1)元素②的名称为碳;‎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则Na、Al和Cl三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 ‎(3) 元素③为N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NO3;‎ ‎(4)在这些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H;‎ ‎(5)元素③和元素⑥的氢化物分别为氨气和氯化氢,二者均极易溶于水,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它们的浓溶液,相互接近时,可看到大量的白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 + HCl=NH4Cl。‎ ‎33.在1×105Pa和298K时,将1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 (已知氨分子中有三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H 键 N≡N键 N-H 键 键能(kJ/mo1)‎ ‎436‎ ‎945‎ ‎391‎ 工业合成氨的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 ‎(1) 断开1mol N2中的化学键需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 能量;‎ ‎(2) 形成2mol NH3中的化学键需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kJ 能量;‎ ‎(3) 在298 K时,取1mol N2和3mol H2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kJ ‎【答案】(1). 吸收 (2). 945 (3). 放出 (4). 2346 (5). 93‎ ‎【解析】‎ ‎【分析】1molH2中含有1molH-H键、1molN2中含有1mol N≡N键、1molNH3中含有3mol N-H 键,根据断键吸收的能量和成键释放的能量计算反应的热效应。‎ ‎【详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1molN2中含有1mol N≡N键,断开1mol N2中的化学键需吸收945kJ能量;故答案为:吸收;945;‎ ‎(2)在反应N2+3H2⇌2NH3中,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故答案为:放出;2346;‎ ‎(3)在反应N2+3H2⇌2NH3中,断裂1mol N≡N键、3mol H-H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5kJ+3×436kJ=2253kJ,生成2mol NH3,共形成6mol N-H键,放出的能量为:6×391kJ=2346kJ,Q1=生成物的键能-反应物的键能=2346kJ-2253kJ=93kJ,,故答案为:93。‎ ‎34.如图所示,组成一种原电池。试回答下列问题(灯泡功率合适):‎ ‎(1)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灯泡亮, 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_;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溶液中向________移动(填“Mg电极”或“Al电极”)‎ ‎(2)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填“亮”做a题,填“不亮”做b题)。_______________‎ a.若灯泡亮,Al电极为____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 b.若灯泡不亮,其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2). (3). Mg电极 (4). 亮 (5). 负极 ‎【解析】‎ ‎【详解】(1)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由于Mg比Al更活泼, Mg作负极,而Al作正极,故灯泡亮,Mg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Al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原电池内部的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向Mg电极移动,故答案为: Mg电极;‎ ‎(2)由于Al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时仍然存在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 Al是负极,Mg是正极,NaOH为电解质溶液,具备构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灯泡发亮,a.若灯泡亮,Al电极为负极,故答案为:亮 负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