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7.50 K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1. 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A. SiO2 B. CO C. CaO D. H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酸性氧化物的判断,掌握定义即可解答。
详解:酸性氧化物指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A.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是酸性氧化物,故正确;B.一氧化碳和酸或碱都不反应,故错误;C.氧化钙和碱不反应,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D.
2. 下列仪器中,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仪器的使用,难度较小。
详解:A.锥形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错误;B.坩埚能直接加热,故正确;C.容量瓶不能加热,故错误;D.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故选B。
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B. NH3 C. CH3COOH D. Fe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电解质的判断,掌握电解质的定义是关键。
详解: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通常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水等物质。A.蔗糖是非电解质,故错误;B.氨气是非电解质,故错误;C.醋酸是电解质,故正确;D.铁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选C。
点睛:注意电解质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能是电解质。还要注意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氨气或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导电是因为这些物质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化合物,新的化合物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新的化合物为电解质。而氨气或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都属于非电解质。
4. 下列物质溶于水中,因水解而使容液呈碱性的是
A. NaO B. NaOH C. Na2SO4 D. Na2CO3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盐类的水解,难度不大。
详解:A.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属于碱,不能水解,故错误;B.氢氧化钠属于碱,不能水解,故错误;C.硫酸钠属于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故错误;D.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故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盐类水解,酸和碱不能水解,且盐含有弱的部分才能水解。
5. 下列化石燃料的炼制和加工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的分馏 B. 石油的裂解 C. 煤的液化 D. 煤的干馏
【答案】A
【解析】
A、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是利用了石油中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A正确;B、石油的裂解得到低分子量的烷烃和烯烃,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C、煤的液化需要高温,肯定会发生裂化等复杂的化学变化,选项C错误;D、煤的干馏是指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生成煤焦油、焦炭、焦炉煤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答案选A。
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在铁罐中 B. 钠单质可应用于电光源领域
C. 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 CO2可用于制备全降解塑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金属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难度不大。
详解:A.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所以常温下浓硫酸可以贮存在铁罐中,故正确;B.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透雾能力强,可以做高压钠灯,故正确;C.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故错误;D.二氧化碳制备全降解塑料,减少污染,故正确。故选C。
7.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O2+H2O2=H2SO4 B. SO2+Cl2+2H2O=H2SO4+2HCl
C. CaO+SiO2=GaSiO3 D. CO2+2NaOH=Na2CO3+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关键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根据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分析。
详解:A.反应为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B.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有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C.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D.不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故选A。
8. 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HClO的结构式:H-C1-O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D. 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基本化学用语,难度较小。
详解:A.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1,故错误;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正确;C.二氧化碳是直线型结构,故错误;D.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故错误。故选B。
9. 下列物质的制备,不符合工业生产实际的是
A. 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备单质镁
B.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
C. 工业上用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与焦炭反应制得高纯硅
D. 工业上炼铁时,常用石灰石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制取镁,可用于工业生产,A正确;B.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离子和氯离子放电,可用于工业生产,B正确;C.二氧化硅和与碳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粗硅,得不到高纯度硅,C错误;D.炼铁时,石灰石中的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从而除去铁矿石中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工业生产,D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了有关化学工艺的一些知识
【名师点晴】注意掌握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原理、氯气制备原理、制取高纯硅的原理以及工业炼铁除去铁矿石中的脉石方法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硝基苯时将浓硝酸沿着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怀中,并不断搅拌
B. 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C. 实验室中少量金属钠常保存在煤油中,实验时多余的钠不能放回原瓶中
D. 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加速硫酸钡沉淀的洗涤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安全、焰色反应、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
详解:A.混合是将密度大的液体注入密度入的液体中,则将浓硫酸沿着内壁慢慢注入盛有浓硝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B.焰色反应为元素的性质,某些金属灼烧有特殊的焰色,则根据火焰的颜色,用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故正确;C.钠与水生成可燃性气体,为保证安全,实验时多余的钠放回原瓶,故错误;D.过滤时不能搅拌,易捣破滤纸,应使水自然流下,故错误。故选B。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乙炔和苯完全然烧生成水的质量不相等
B. 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甲醛(HCHO)和乙二醛(OHC-CHO)互为同系物
D.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注意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定义。
详解;A.乙炔和苯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燃烧等质量的乙炔和苯生成的水的质量相等,故错误;B.依稀中6个原子在一个平面上,故正确;C.甲醛含有一个醛基,乙二醛含有两个醛基,二者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错误;D.二者是同一种结构,故错误。故选B。
点睛:同系物要求结构相似,即官能团的种类和个数相同,属于一类物质。
12.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W、Z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减
B. 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递减
C. 根据元索周期表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
D. 最低价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X比W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W元素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说明X为氧,W为硫,则Y为硅,Z为磷,T为砷。A.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半径依次增大,所以X、W、Z的原子半径依次递增,故错误;B.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故Y、Z、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依次递增,故错误;C.砷元素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上,具有半导体性质,故正确;D.X的非金属性比W强,所以最低价阴离子的失电子能力X比W弱,故错误。故选C。
13.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硫酸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
B.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OH-=Cl-+C10-+H2O
C. 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
D. 金属钠跟水反应:Na+2H20=Na++2OH-+H2↑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离子方程式的判断,根据物质的具体形式进行分析。
详解:A.硫酸铁和氢氧化钡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故错误;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氯化钠和次氯酸钠都为可溶性盐,故正确;C.醋酸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形式,故错误;D.金属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0=2Na++2OH-+H2↑,故错误。故选B。
点睛:在分析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时要考虑是否写全产物,有时会有多种离子反应生成多种沉淀,如A选项。还要注意离子方程式中的电荷守恒和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得失电子守恒等。
14. 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团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下列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v正(B)=2v逆(C) B. 每消耗1molC,同时生成1molD
C. 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B、C、D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平衡的标志,难度不大。
详解:A. v正(B)=2v逆(C)可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故正确;B. 每消耗1molC,同时生成1molD,可以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到平衡状态,故正确;C. 因为在容积恒定的密团容器中,有非气体物质,所以当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说明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到平衡,故正确;D. B、C、D三种物质的浓度之比为2:1:1,不能说明下一时刻浓度关系,不能说明反应到平衡,故错误。故选D。
点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标志中要注意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一定能分析出两个方向的速率,用不同的物质表示速率时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即可以表示速率相等。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炔在空气中不易完全燃绕,燃烧时冒浓烟
B. 正丁烷与异丁烷的一氯取代物都只有两种,它们的沸点都相同
C. 一定条件下,苯能与液溴反应得到溴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容液褪色,说明乙烯有漂白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烃的化学性质,根据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分析。
详解:A.乙炔的含碳量高,所以燃烧时冒黑烟,故正确;B.正丁烷和异丁烷结构不同,沸点不同,故错误;C.苯和溴反应为取代反应,故错误;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错误。故选A。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稀硫酸的作用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B.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
C. 氨基酸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烃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注意皂化反应的原理。
详解:A. 皂化反应是指油脂在碱溶液作用下水解得到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错误;B. 淀粉纤维素、麦芽糖都属于糖类,在一定条件下可和水作用转化为葡萄糖,故正确;C. 氨基酸含有氨基和羧基,既能与强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故正确;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和“泪”分别是蛋白质和烃,故正确。故选A。
17. 一种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模拟细胞内生物电的产生过程,可将酸性有机废水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子流向:M→负载→N→电解质溶液→M
C. N极的电极反应:O2+4H++4e-=2H2O
D. 当N极消耗5.6L(标况下)气体时,最多有NA个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的原理和电解原理的应用,注意把握电极的判断方法和电子的流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详解:A. M极加入有机物,有机物变成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说明M作负极,故正确;B. M为负极,N为正极,所以电子流向:M→负载→N,电子只能通过导线不能通过溶液,故错误;C. N极为正极,氧气在正极上得到电子,电极反应:O2+4H++4e-=2H2O,故正确;D. 当N极消耗5.6L(标况下)气体基5.6/22.4=0.25mol氧气时,转移0.25×4=1mol电子,所以最多有NA
个H+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故正确。故选B。
点睛:在原电池中通入氧气的一极肯定是正极,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书写氧气的电极反应。
18. 取未知浓度的硫酸、盐酸和醋酸各25.00mL,分别用0.10mol/L的NaOH溶液或0.10mol/L的稀氨水滴定得到下图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图可知曲线c为NaOH滴定硫酸
B. 由图可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变大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 曲线b、c的滴定实验可用酚酞做指示剂
D. 由图可知滴定前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60mol/L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和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目图像的分析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难度中等。
详解:A.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时,a的pH在开始阶段变化较大,应为碱滴定弱酸的变化曲线,则b、c为硫酸盐酸的滴定曲线,由于浓度未知,则不能确定b、c,故错误;B.硫酸、盐酸都为强酸,题中纵坐标为pH,不能确定浓度的大小,故错误;C.如用氨水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现酸性,应用甲基橙为指示剂,故错误;D.开始时醋酸的pH为3,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滴定终点时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为15mL,则有c×0.025=0.10×0.015,解c=0.06mol/L,故正确。故选D。
点睛:由图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或氨水时,a的pH在开始阶段变化较大,因为碱滴定弱酸的变化曲线,则b、c为硫酸和盐酸的滴定曲线,由于浓度未知,则不能确定b、c,若用氨水滴定硫酸和盐酸,则滴定终点为酸性,应用甲基橙做指示剂,结合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计算醋酸的浓度即可。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aOH固体熔化的过程中,离于键和共价键均被破坏
B. NaHSO4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电高出H+
C. CO2和PCl3分子中,每个原子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HBr比HCl的热稳定性差,说明HBr的分子间作用力比HC1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分清物质的性质与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
详解:A.氢氧化钠熔化时只有离子键被破坏,故错误;B.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故错误;C.二氧化碳中碳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4=8,氧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2=8,三氯化磷中磷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3=8,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1=8,都满足8电子结构,故正确;D.溴化氢比氯化氢的稳定性差说明溴氢键比氯氢键弱,故错误。故选C。
20. 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7gC2H4和C3H6的混合气体中,含有NA个C-H键
B. 0.25mol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5NA
C. 50mL18.4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0.46NA
D. 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注意特殊的物质组成。
详解:A. C2H4和C3H6的最简式相同,为CH2,用其进行计算,物质的量为7/14,=0.5mol,含有1mol碳氢键,故正确;B.过氧化钠中阴离子为过氧根离子,0.25mol过氧化钠中含有0.25mol过氧根离子,故错误;C.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变小,变成稀硫酸后不反应,所以不能用硫酸计算产生的气体的量,故错误;D.1mol氦气含有2mol电子,故错误。故选A。
点睛:注意特殊反应对反应物浓度和条件的要求,如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或是稀硫酸或不加热都不反应,钠在不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生成过氧化钠,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稀盐酸不反应等。
21. 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q)=SnCl2(aq)+H2(g) ∆H2
③Sn(s、灰) Sn(s、白) ∆H3=+2.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1>∆H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 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
由②-①得③,即ΔH3=ΔH2-ΔH1=+2.1kJ·mol-1可知ΔH1<ΔH2;灰锡在13.2℃转化为白锡,则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灰锡转变为白锡是吸热反应;锡制器皿(白锡)长期处于低于13.2℃时,由白锡转变为灰锡时,因体积骤然膨胀,锡器碎裂成粉末,也叫“锡疫”。
22. 一定条件下合成乙烯:6H2(g)+2CO2(g)CH2=CH2(g)+4H2O(g);已知温度对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一定小于v(N)
B. 化学平衡常数:KN>KM
C. 当温度高于250℃时,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D. 若投料比n(H2):n(C02)=3:1,则图中M点时,乙烯的体积分数为7.7%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M点的温度低于N点的温度,但M点的催化效率高于N点的,所以生成乙烯的速率:v(M)不一定小于v(N),A错误;B、升高温度,CO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化学平衡常数: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