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M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2
讲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
2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3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4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1
.(2019
全国
Ⅱ
)
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
)
A
-
5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6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2
.(2018
全国
Ⅱ
)
研究表明
,
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
(
如下图所示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NH
3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C
-
7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解题要领
雾和霾的分散剂均为空气
,A
项正确
;
根据题目信息
,
硝酸铵和硫酸铵均为无机颗粒物
,
是形成雾霾的因素之一
,B
项正确
;
氨气分别与硝酸、硫酸生成硝酸铵和硫酸铵
,
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反应物
,C
项错误
;
过度施用化肥会导致空气中氨气含量增加
,
促进了无机颗粒物中硝酸铵、硫酸铵含量的增加
,D
项正确。
-
8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3
.(2015
全国
Ⅰ
)
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
335
种
,
其中
“
强水
”
条目下写道
:“
性最烈
,
能蚀五金
……
其水甚强
,
五金八石皆能穿滴
,
惟玻璃可盛。
”
这里的
“
强水
”
是指
(
)
A.
氨水
B.
硝酸
C.
醋
D.
卤水
B
解题要领
该强水能溶解五金
,
说明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
,
且不与玻璃反应
,
则该物质为硝酸
,
即
B
项正确。
-
9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4
.(2015
全国
Ⅱ
)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向苦卤中通入
Cl
2
是为了提取溴
B.
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
工业生产中常选用
NaOH
作为沉淀剂
D.
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
,
再用
SO
2
将其还原吸收
C
-
10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11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5
.(2016
全国
Ⅰ
,
节选
)
氮的氧化物
(NO
x
)
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
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
NH
3
将
NO
x
还原生成
N
2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
NH
3
与
NO
2
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
氨气与二氧化氮的反应
将收集到的
NH
3
充入注射器
X
中
,
硬质玻璃管
Y
中加入少量催化剂
,
充入
NO
2
(
两端用夹子
K
1
、
K
2
夹好
)
。在一定温度下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
-
12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13
-
专题知识脉络
能力目标解读
热点考题诠释
-
1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及应用
有关非金属单质性质及应用的思维路径
-
1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1
.
常见非金属单质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1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1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联系与应用
:
我们不仅要熟记上述规律和特性
,
最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
如
:
(1)Cl
2
与碱反应
,
可以用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
Cl
2
;
(2)
氯气溶于水
,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
,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
(3)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
,
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
1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1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2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例
1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饱和氯水
,
为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
:
先对制得的氯水进行观察
,
再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盛有含酚酞的
NaOH
溶液的试管中
,
边滴边振荡
,
并连续观察现象
,
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据此回答
:
-
2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1)C
中的试剂是
;
仪器
b
的名称为
,b
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
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
。氯水长时间放置
,
氯水中的成分就会发生变化
,
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较多
Cl
2
的方法是
。
(3)
根据预测
,
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
,
请用简要的文字补充
:
①
氯水与
NaOH
反应
,
碱性减弱红色褪去。
②
。
-
2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4)
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
①
还是
②
。
【实验步骤】
①
取上述实验后试管内的无色溶液
3 mL
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
;
②
,
振荡试管。
【现象与结论】
①
若
,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①
而不是
②
。
②
若
,
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
②
而不是
①
。
(5)
为了从新制氯水中制得较高浓度的
HClO,
可向氯水中加入的试剂是
。
A.CaCO
3
B.NaHSO
3
C.Na
2
CO
3
D.Ca(OH)
2
-
2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分析推理
解答性质验证型实验题的关键点是结合题目要求和所给的仪器、装置以及试剂了解命题意图。一般思路是
(1)
结合题干明确实验目的
(
该实验要求做什么
);(2)
结合装置图或操作过程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及每一个装置的设计意图
;(3)
了解题目有关信息及每步实验原理
;(4)
明确解答问题的切入点
,
即试题给我们设置了什么样的问题情境
,
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
;(5)
分析并排除每步实验的干扰因素。
-
2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2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对反应原理的假设论证
:
对于某一个现象有多种假设原因时
,
应根据不同假设的差异点来设计实验证明。题目中红色褪去可能是
NaOH
被消耗了
,
也可能是
HClO
的漂白作用
,
两种假设下的不同之处在于
NaOH
的有无
,
这便是设计实验的突破口。
答案
(1)NaOH
溶液 圆底烧瓶
(2)Cl
2
、
HCl(
或
Cl
-
)
、
HClO
观察到氯水呈黄绿色
(3)
氯水的漂白作用使红色褪去
(4)
加入
NaOH
溶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不变红色
(5)A
-
2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题后反思
(1)
根据反应装置选择合理的反应
;
对于
Cl
2
的实验室制备除掌握课本上的
MnO
2
与浓盐酸外
,
还需拓展到
KMnO
4
与浓盐酸
,
区别在于有无加热装置。
(2)
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性
,
例如不能将
“NaOH
溶液
”
写成
“NaOH”
。
-
2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溴水中加入足量碘化钾固体
,
溶液变为无色
②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
与空气接触有白雾生成
③
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
④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说明氯气具有漂白作用
⑤
如果发生了氯气泄漏
,
可以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水的毛巾捂住口鼻撤离
⑥
Si
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⑦
C
可以把
SiO
2
中的
Si
和
H
2
O
中的
H
还原出来
⑧
S
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生成
SO
3
⑨
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的硅
,
但有游离态的氧
⑩
附着在试管内壁的碘单质可以用酒精清洗
-
2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N
2
的化学性质通常非常稳定
,
但在放电条件下可以与
O
2
反应生成
NO
2
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
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实验室制备
Cl
2
,
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
S
、
Cl
2
分别与铁和铜反应的产物是
FeS
、
Cu
2
S
、
FeCl
3
、
CuCl
2
-
2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3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有关非金属氧化物性质的思维路径
-
3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常见非金属氧化物有哪些性质
?
-
3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3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联系与应用
:
(1)
气体收集
:
①
NO
与氧气反应
,
所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
可用排水法收集
;
②
CO
2
、
SO
2
、
NO
2
均与水反应
,
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
尾气处理
:
除
CO
外
,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均能与强碱反应
,
所以可以用强碱溶液吸收
,CO
可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3)
检验
:
①
依据
SO
2
具有较强还原性、漂白性
,
检验
SO
2
常用方法
:a.
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溶液褪色
;b.
通入品红溶液
,
溶液褪色
,
加热后恢复红色。
②
检验
CO
2
常用方法
:
通入澄清石灰水
,
石灰水变浑浊
,
但要排除
SO
2
的干扰。
(4)
除杂
:
依据
SO
2
具有较强还原性、
H
2
SO
3
的酸性强于
H
2
CO
3
,
所以除去
CO
2
中的
SO
2
常用方法
:a.
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
通过盛有饱和
NaHCO
3
溶液的洗气瓶。
-
3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例
2
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
,
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
,
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
采用装置
A,
在高温下
x
g
钢样中碳、硫转化为
CO
2
、
SO
2
。
①
气体
a
的成分是
。
②
若钢样中硫以
FeS
形式存在
,A
中反应
:
-
3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将气体
a
通入测硫装置中
(
如图
),
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
H
2
O
2
氧化
SO
2
的化学方程式
:
。
②
用
NaOH
溶液滴定生成的
H
2
SO
4
,
消耗
z
mL NaOH
溶液
,
若消耗
1 mL NaOH
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
y
g,
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为
。
-
3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将气体
a
通入测碳装置中
(
如图
),
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
气体
a
通过
B
和
C
的目的是
。
②
计算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
应测量的数据是
。
-
3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分析推理
提纯非金属元素氧化物的方法。
①
杂变纯
:CO
2
中混有的
SO
2
或
HCl
气体可通过饱和
NaHCO
3
溶液除去
,SO
2
中混有的
HCl
气体可通过饱和
NaHSO
3
溶液除去
,NO
中混有的
NO
2
可通过水除去
,CO
2
中混有的
CO
可通过炙热氧化铜除去。
②
CO
2
中混有的
SO
2
可通过氧化剂利用
SO
2
的还原性除去。
答案
(1)
①
O
2
、
SO
2
、
CO
2
②
Fe
3
O
4
SO
2
(3)
①
排除
SO
2
对
CO
2
测定的干扰
②
吸收
CO
2
前后吸收瓶的质量
-
3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2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硫制备与性质实验探究的组合装置
,
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关闭
K
2
,
打开
K
1
,
滴加硫酸
,
则装置
B
中每消耗
1 mol Na
2
O
2
,
转移电子数为
N
A
B.
关闭
K
1
,
打开
K
2
,
试剂
X
是酸性
KMnO
4
溶液或
FeCl
3
溶液
,
均可证明
SO
2
有还原性
C.
为防止环境污染
,
装置
C
和
E
中的试剂均取用饱和的石灰水
D.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硫酸的酸性、吸水性、难挥发性、强氧化性
B
-
3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解析
装置
B
中发生的反应为
SO
2
+Na
2
O
2
Na
2
SO
4
,
则每消耗
1
mol
Na
2
O
2
,
转移电子数为
2
N
A
,A
项错误
;
关闭
K
1
,
打开
K
2
,
试剂
X
是酸性
KMnO
4
溶液或
FeCl
3
溶液
,
产生的二氧化硫能被氧化而使酸性
KMnO
4
溶液褪色或
FeCl
3
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
,
均可证明
SO
2
有还原性
,B
项正确
;
为防止环境污染
,
装置
C
和
E
中的试剂均取用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
保证将未反应的二氧化硫吸收完全
,
避免造成污染
,C
项错误
;
实验过程中体现了硫酸的酸性、难挥发性
,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D
项错误。
-
4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常见无机酸的重要规律及特性
有关常见无机酸的重要性质及特征的思维路径
-
41
-
问题探究
1
.
如何判断及应用酸性强弱规律
?
(1)
酸性强弱
:
①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取决于元素非金属性强弱
,
如根据酸性
:HClO
4
>H
2
SO
4
>H
3
PO
4
>H
2
CO
3
,
可知非金属性
:Cl>S>P>C
。
②
记忆酸性强弱
:H
2
SO
4
>H
2
SO
3
>H
2
CO
3
>HClO;
六大强酸
:HNO
3
、
H
2
SO
4
、
HClO
4
、
HCl
、
HBr
、
HI,
其余的酸大多数为弱酸。
③
设计实验验证酸性强弱
:
a.
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
“
强酸制弱酸
”
的规律判断
,
如
:
b.
利用盐类水解
:Na
2
CO
3
的碱性强于
Na
2
SO
3
的
,
可知酸性
: H
2
SO
3
>H
2
CO
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4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应用
:
①
造气
:CO
2
、
SO
2
、
H
2
S
气体分别可用
Na
2
CO
3
、
Na
2
SO
3
、
FeS
与硫酸反应制得
;
②
除杂
:CO
2
中的
HCl
气体可通过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
4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
酸与金属反应有何特点
?
(1)
非氧化性酸
(
如盐酸、稀硫酸
)
与活动性排在
H
前面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2)
强氧化性酸
(
如
HNO
3
、浓硫酸
)
与金属反应
,
一般不会生成氢气
;
金属与浓硝酸反应一般生成
NO
2
,
与稀硝酸反应一般生成
NO,
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般生成
SO
2
。
-
4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
常见酸的化学特性有哪些
?
(1)
硝酸特性
:
①
浓、稀硝酸均具有强氧化性
,
与
Na
2
S
、
SO
2
、
Na
2
SO
3
等还原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②
浓硝酸与
Cu(
足量
)
、
Zn(
足量
)
等反应
,
随着反应的进行
,
产物会发生变化。
(2)
浓硫酸特性
:
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②
浓硫酸与
Cu(
足量
)
反应
,
硫酸和铜均剩余
;
浓硫酸与
Zn(
足量
)
等反应
,
随着反应的进行
,
产物会发生变化。
③
SO
2
、
CO
、
H
2
具有还原性
,
但不与浓硫酸反应
,
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
。
-
4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3)
常温下
,
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钝化。
(4)HNO
3
、
HClO
见光受热易分解。
(5)H
2
SiO
3
是不溶于水的酸。
-
4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例
3
向
200 mL
稀硝酸中加入
11.2 g
铁粉
,
充分反应后
,
铁粉全部溶解并放出
NO,
溶液质量增加
7.0 g,
则所得溶液中
Fe
3+
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
(
)
A.0.1 mol·L
-1
B.0.2
mol·L
-1
C.0.3 mol·L
-1
D.0.4
mol·L
-1
-
4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分析推理
(1)
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模板
:
-
4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2)
三大守恒在解答
HNO
3
有关计算中的应用
:
①
原子守恒法
:HNO
3
与金属反应时
,
一部分
HNO
3
起酸的作用
,
以
的
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
一部分作为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
,
这两部分中氮原子的总物质的量等于反应消耗的
HNO
3
中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
得失电子守恒
:HNO
3
与金属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HNO
3
中氮原子得电子的物质的量
=
金属失电子的物质的量。
③
电荷守恒
:HNO
3
过量时
,
反应后溶液中
(
忽略
OH
-
)
有
:
c
(
)=
c
(H
+
)+
nc
(M
n
+
)(M
n
+
代表金属离子
)
。
答案
A
-
4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3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NH
4
Cl
和
NH
4
HCO
3
受热都能分解
,
说明可以用加热
NH
4
Cl
和
NH
4
HCO
3
固体的方法制氨气
B.
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
Ba(NO
3
)
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
C.Fe
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
,
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NH
3
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
,
说明两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
D
-
5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5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常见非金属元素形成离子的检验
常见非金属离子检验的思维路径
-
52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问题探究
如何鉴别常见非金属离子
?
-
53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54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55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56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答案
⑩
-
57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对点训练
4
在
Na
+
浓度为
0.5 mol·L
-1
的某澄清透明溶液中
,
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
取该溶液
100 mL
进行如下实验
(
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
-
58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能否根据
“
澄清透明溶液
”
判断
Fe
3+
不存在
?
(
填
“
能
”
或
“
否
”),
理由是
。
(2)
依据步骤
Ⅰ
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是
。该步骤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3)
通过步骤
Ⅰ
、
Ⅱ
、
Ⅲ
和必要计算
,
填写下表中阴离子的浓度
(
能计算出的填写计算结果
,
一定不存在的离子填
“0”,
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填
“?”)
-
59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4)
判断
K
+
是否存在
,
若存在求其最小浓度
,
若不存在
,
说明理由
。
(5)
为了检验可能存在的阴离子
,
取少量
Ⅱ
所得的滤液于试管中
,
加入硫酸亚铁溶液
,
产生无色气体
,
气体在空气中变红棕色。实验结论是
,
写出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60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61
-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命题热点四
-
62
-
1
.
根据
SO
2
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
,
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C
-
63
-
2
.
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
,
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中
,
固体部分溶解
,
再向其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
,
振荡
,
固体全部溶解
;
另取少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硫酸
,
有气泡产生且有淡黄色不溶物生成。则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
A.Na
2
CO
3
、
CaO B.Na
2
S
2
O
3
、
Al
2
O
3
C.Na
2
O
2
、
Al(OH)
3
D.NaI
、
AgNO
3
B
-
64
-
3
.
亚硝酸钠
(NaNO
2
)
是工业盐的主要成分
,
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已知
:
室温下
,2NO+Na
2
O
2
2NaNO
2
,
以木炭、浓硝酸、
Na
2
O
2
为主要原料制备亚硝酸钠的装置如图所示。
(
加热装置及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
65
-
回答下列问题
:
(1)A
装置中反应开始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
装置的作用是
。
(3)
充分反应后
,C
中生成的固体除
NaNO
2
外
,
还可能生成
(
填化学式
),
为避免杂质的生成
,
应在
B
、
C
之间加一个装置
,
该装置和所盛放试剂的名称分别是
。
(4)
检查装置气密性并装入药品后
,
以下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
为
(
填标号
)
。
a.
打开弹簧夹
,
向装置中通入
N
2
b
.
点燃酒精灯
c.
向三颈烧瓶中滴加浓
硝酸
d
.
熄灭酒精灯
e.
关闭分液漏斗旋
塞
f
.
停止通入
N
2
(5)D
装置用于尾气处理
,
写出
D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
66
-
-
67
-
-
68
-
4
.
烟道气中的
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
,
为了监测其含量
,
选用如下采样和检测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
Ⅰ
.
采样
采样系统简图
采样步骤
:
①
检验系统气密性
;
②
加热器将烟道气加热至
140
℃
;
③
打开抽气泵置换系统内空气
;
④
采集无尘、干燥的气样
;
⑤
关闭系统
,
停止采样。
-
69
-
(1)A
中装有无碱玻璃棉
,
其作用为
。
(2)C
中填充的干燥剂是
(
填序号
)
。
a.
碱石灰
b.
无水
CuSO
4
c.P
2
O
5
(3)
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组装一套装置
,
其作用与
D(
装有碱液
)
相同
,
在虚线框中画出该装置的示意图
,
标明气体的流向及试剂。
(4)
采样步骤
②
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
。
-
70
-
-
71
-
(8)
判断下列情况对
NO
x
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若缺少采样步骤
③
,
会使测定结果
。
若
FeSO
4
标准溶液部分变质
,
会使测定结果
。
-
72
-
-
73
-
解析
(1)
根据题意
A
中装有无碱玻璃棉
,
其作用是除尘或吸尘。
(2)C
中干燥剂不能是碱性物质
,
无水
CuSO
4
吸水能力小
,
因此应选择
P
2
O
5
。
(3)
与
D(
装有碱液
)
作用相同的装置
为
。
(4)
由于
NO
x
易溶于水
,
因此采样步骤
②
加热烟道气的目的是防止
NO
x
溶于冷凝水。
-
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