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 M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一 (全册 )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第一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一、选择题
1. 进 行 化 学 实 验 或 探 究 活 动 , 都 必 须 注 意 实 验 安 全 . 下 列 实 验 操 作 合 理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为防止试管破裂 , 加热固体高锰酸钾制氧气时 , 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B.进行 CO 性质探究实验时 , 多余的 CO 应排到实验室外
C.为防止药品污染 , 实验结束后 , 用剩的浓硝酸可倒入垃圾箱
D.收集一小试管氢气 , 用大拇指堵住试管口 , 管口向上靠近火焰 , 检验氢气纯度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过滤操作中 , 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 , 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配制稀硫酸时 , 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 , 后倒入蒸馏水
D.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解析 : 过滤操作中 , 为防止液体流下时飞溅 , 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 A 正确 ; 从滴
瓶中取用试剂加入试管中 , 滴管的尖嘴应在试管口中间上方 0.5 cm 处悬空滴入 , B 错误 ; 稀
释浓硫酸时 , 要把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加到水中 , 边加边搅拌 , 冷却即可 . 如果操作相反 , 则
水会因沸腾而飞溅 , 发生危险 , C 错误 ;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有水生成 , 如果试管口竖直向上 ,
水倒流会使试管炸裂 , D 错误 .
3.(2017 ·淄博高一检测 )提纯含有少量 Ba(NO 3)2 杂质的 KNO 3 溶液 , 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 过滤 ,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B.加入过量的 K2SO4 溶液 , 过滤 ,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C.加入过量的 Na2SO4 溶液 , 过滤 ,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D.加入过量的 K2CO3 溶液 , 过滤 , 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
解析 : 杂质离子为 Ba2 +
, 可加 CO2-
3 或 SO2-
4 , 使之形成沉淀除去 , 但为了不引入新的杂
质, 需用钾盐 , 可选用 K 2CO3 溶液 , 过量的 K 2CO3 滴加适量稀硝酸
可除去 , 若使用 K2SO4, 则在后续步骤中无法除去过量的 K 2SO4.
二、非选择题
4.(2016 ·全国卷Ⅲ改编 )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 , 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__a、d、
e__(填标号 ).
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玻璃棒用作引流
c.将滤纸湿润 , 使其紧贴漏斗壁
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解析 : 过滤操作时 , 漏斗末端颈尖要紧靠烧杯壁、滤纸紧贴漏斗壁 ,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 ,
液面边缘要低于滤纸边缘 , 用玻璃棒引流 , 不能用玻璃棒搅拌 , 以防滤纸破碎 , 因此不规范
的操作是 a、d、 e.
5.(2017 ·龙岩高一检测 )甲、乙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 , 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
样中含有 SO2-
4 . 导学号 7391858
(1)甲的实验为
试样 A 无
色溶液 ―――――→BaCl 2溶液 白色沉淀 ――――――→加足量稀盐酸 沉淀不
溶解
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 , 因为试样 A 中若含有 __Ag +
__(仅填一种离子 )也会有些现象 .
(2)乙的实验为
试样 B 无色溶液 ――→试剂Ⅰ 现象Ⅰ ――→试剂Ⅱ 现象Ⅱ
若乙方案合理 , 回答 :
其中试剂Ⅰ是 __稀盐酸 __, 现象Ⅰ是 __无明显现象 __; 试剂Ⅱ是 __BaCl 2 溶液 __, 现象
Ⅱ是 __产生白色沉淀 __.
解析 : (1)若试样 A 中含有 AgNO 3, 加入 BaCl 2 溶液 , 2AgNO 3+BaCl2===2AgCl ↓ +
Ba(NO 3)2, AgCl 不溶于稀盐酸 .
(2)SO2-
4 的检验选用稀盐酸和 BaCl 2 溶液 , 需先加稀盐酸 , 无明显现象后再滴加 BaCl2 溶
液 , 试剂不能错 , 顺序不能颠倒 .
6.物质提纯与分离的方法有过滤、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结晶 (重结晶 )、
萃取、洗气、升华、高温灼烧等 . 导学号 7391858
(1)除去 Ca(OH) 2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微粒 , 可以采取 __过滤 __方法 .
(2)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应用 __高温灼烧 __方法 .
(3)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 可选用 __洗气 __方法 , 将混合气体通入 __浓氢氧化钠溶液
__(填“浓氢氧化钠溶液”或“食盐水” )
解析 : (1)除去 Ca(OH) 2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微粒 , 为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 则选择
过滤 .
(2)碳酸钙不稳定 , 加热后生成氧化钙 , 所以可用加热的方法分离 .
(3)除去 CO 气体中的 CO2, 可选用洗气的方法 , 将混合气体通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 .
7.实验室欲从混有 Na2SO4、NH 4HCO 3 的 NaCl 中得到纯净的 NaCl.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
所示方案制取纯净的 NaCl 溶液 . (已知 : NH 4HCO 3=====
△
NH 3↑+ CO2↑+ H 2O)
导学号 7391858
(1)进行操作①可选择的最常用仪器是 __坩埚 __.
(2)操作②不用硝酸钡溶液的理由是 __用 Ba(NO 3)2 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NO -
3 ,
在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__.
(3)进行操作②后 , 判断 SO2-
4 已除尽的方法是 __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l 2 溶液 , 若无沉淀生
成说明 SO2-
4 已除尽 __.
(4)操作③的目的是 __除去过量的 Ba 2+
__, 为什么不先过滤再加碳酸钠溶液 ? 理由是 __
先加 Na2CO3 后过滤 , 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__.
(5)操作④的目的是 __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 CO2 和 HCl__.
解析 : (1)操作 ①的目的是使 NH 4HCO 3受热分解 , 最常用仪器是坩埚 .
(2)操作 ②用 Ba(NO 3) 2会使溶液中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NO
-
3 , 在后续操作中无法除去 .
(3)判断 SO2-
4 已除尽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加入 BaCl 2溶液 , 若无沉淀生成说明 SO2-
4 已除
尽 .
(4)操作 ③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 Ba2+; 先加 Na2CO3 后过滤 , 可以减少一次过滤操作 .
(5)操作 ④的目的是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 CO2 和 HCl.
8.欲用含有少量氯化钙的氯化钠固体 ,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的氯化钠溶液 , 设计
了下面的操作方案 . 根据方案操作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称量粗盐样品 m g, 在托盘天平左盘上放 __粗盐 (放在称量纸上 )__, 右盘上放 __砝码
(放在称量纸上 )__.
(2)过滤时 , 漏斗下端管口 __应靠在烧杯内壁上 __, 漏斗里液面应 __低于滤纸的边缘 __.
(3)蒸发操作时应将液体放在 __蒸发皿 __中加热 , 等加热至 __剩余较少液体 __时即停止
加热 .
(4) 在 样 品 的 溶 液 中 加 入 过 量 的 Na2CO3 溶 液 ,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_CaCl 2 +
Na2CO3===CaCO3↓+ 2NaCl__.
(5)在滤液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 __除去过量的 Na2CO3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Na2CO3
+2HCl===2NaCl +H2O+CO2↑__.
解析 : (1)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
(2)过滤时注意 “一贴 ”“ 二低 ”“ 三靠 ”.
(3)蒸发在蒸发皿中进行 , 当加热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 , 用余热蒸干 .
(4)Na2CO3 与 CaCl 2 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 .
(5)盐酸也是除杂试剂 , 用于除去所加的过量碳酸钠 .
第一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1 . (2017 ·北 京 高 一 检 测 ) 下 列 有 关 化 学 实 验 安 全 问 题 的 叙 述 中 不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 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B.取用化学药品时 ,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时 , 都要加垫石棉网 , 以防仪器炸裂
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解析 : 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时 , 可以直接用大量的水冲洗 , 然后再用少量的
NaHCO 3 溶液涂抹 , A 正确 ; 取用化学药品时 , 应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记 ,
B 正确 ; 有些仪器如试管就不需垫石棉网 , 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 C 错误 ; 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
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 , 应该扇闻 , D 正确 .
2.(2017 ·海南高考 )下列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腐蚀品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 2/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
4 . (2017 ·济 宁 高 一 检 测 ) 下 图 分 别 表 示 四 种 操 作 , 其 中 有 两 处 错 误 的 选 项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5.(2017 ·合肥高一检测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 , 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6.(2017 ·汕头高一检测 )向某溶液中滴入 BaCl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再滴入稀硝酸 , 沉
淀不溶解 , 则该溶液中 导学号 7391858 ( B )
A.一定有 SO2-
4 B.可能有 SO2-
4 或 Ag +
C.一定无 Ag +
D.可能有 CO2-
3
7.(2017 ·安庆高一检测 )请完成下列化学实验安全的有关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②④ __(填序号 ).
①用排水法收集 O2 结束时 , 先撤酒精灯 , 再撤导气管 ;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 试管口不要朝着任何人 ;
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
④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 H2, 点燃 H2 前, 为什么要检验其纯度 ? __氢气不纯 ,
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__; 如何检验 H 2 的纯度 ? __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 H2, 用拇指堵住管口 ,
靠近火焰 , 移开拇指 , 若听见“噗”的声音 , 说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 ,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
声 , 说明收集的氢气不纯 __.
解析 : (1)①用排水法收集 O2 结束时 , 为了防止倒吸 , 先撤导气管 , 再撤酒精灯 ; ②给试
管中的液体加热时 , 试管口不要朝着任何人 ; ③应该熄灭酒精灯后再添加酒精 ; ④熄灭酒精
灯时应用灯帽盖灭 , 故选 ②④ .
(2)氢气不纯 , 点燃时易发生爆炸 . 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 H2, 用拇指堵住管口 , 靠近火
焰, 移开拇指 , 若听见 “噗 ”的声音 , 说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 .
8.(2017 ·太原高一检测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 以分离 KCl 和 BaCl2 两种固体混合
物 , 试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混
合
物
――→操作① 溶液 ――→
加入适量
试剂 a
操作②
沉淀 A ――→试剂 b 溶液 ――→
蒸发、
结晶
干燥
固
体
B
滤液 ――→蒸发、结晶
干燥 固体 C
(1)操作①的名称是 __溶解 __, 操作②的名称是 __过滤 __.
(2)试剂 a 是 __K 2CO3__(填化学式 , 下同 ), 试剂 b 是 __HCl__, 固体 B 是 __BaCl 2__.
(3)加入试剂 a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BaCl 2+K 2CO3===BaCO3↓+ 2KCl__. 加入
试剂 b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BaCO3+2HCl===BaCl 2+H2O+CO2↑ __.
解析 : (1)操作 ①为将混合物溶解 , 操作 ② 得到沉淀与滤液 , 操作名称为过滤 .
(2)加入试剂 a 的目的是将 Ba2+沉淀 , 然后再加试剂 b 最终制备固体 B(BaCl 2), 所以 a 应
该为 K 2CO3, b 应该为 HCl.
(3)BaCl 2+K 2CO 3===BaCO3↓+2KCl
第一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每组中的两组物质 , 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且油层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汽油和水、四氯化碳和水 B.汽油和水、苯和水
C.食用油和水、醋酸和水 D.葡萄糖和水、酒精和水
2.下列萃取和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 (用煤油为萃取剂从碘水中萃取碘 )中 , 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饱和碘水和煤油加入分液漏斗中后 , 塞上上口部的塞子 , 且一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
一手握住活塞部分 ,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B.静置 , 待分液漏斗中溶液分层后 , 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 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 , 使全部下层液体沿承接液体的烧杯内壁慢慢流出
D.上层液体在分液漏斗中保存
3 . (2017 ·合 肥 高 一 检 测 ) 为 了 达 到 下 列 实 验 目 的 , 所 采 用 的 方 法 合 理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溴水中提取溴 : 分液
B.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 蒸馏
C.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 过滤
D.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氯化钠 : 蒸馏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蒸馏完毕后 , 应先停止加热 , 待装置冷却后 , 停止通水 , 再拆卸蒸馏装置
B.蒸馏时的接收装置如图
C.CCl 4 萃取碘水中的 I2 时 , 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 , 后从上口倒出水层
D.做蒸馏实验时 , 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 , 以防暴沸 .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 ,
应立即停止加热 , 冷却后补加
解析 : 蒸馏完毕后 , 应先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 由于此时装置内还有一定量的蒸气 , 因
此要继续通冷却水 , 待装置冷却后 , 停止通水 , 再拆卸蒸馏装置 , A 正确 ; 蒸馏时 , 接馏分的
锥形瓶不用塞子密封 , 否则液体无法正常流下 , B 错误 ; 萃取分液时 , 先把下层液体从下口
放出 , 再把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 C 正确 ; 做蒸馏实验时 , 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 , 以防暴
沸, D 正确 .
5 . (2017 ·重 庆 高 一 检 测 ) 从 碘 水 中 提 取 碘 单 质 , 下 列 有 关 叙 述 中 , 错 误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不能用酒精作萃取剂
B.分液时 , 先把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 再打开活塞
C.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 分层时上层呈紫红色 , 下层是颜色变浅的碘水
D.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个容器中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只要是液体混合物就可用蒸馏来分离
B.蒸馏时 , 应使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分液时 , 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称量时 , 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 先加质量大的砝码 , 后加质量小的砝码
7.(2016 ·上海高考 )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 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试样
↓
适量水→ 操作Ⅰ
↓
操作Ⅱ
↓
KNO 3← 操作Ⅲ
A.操作Ⅰ是过滤 , 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 , 趁热过滤 , 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 , 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8.如果花生油中混有少量水 , 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导学号 7391858 ( C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9.现有三组溶液 : 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③碘的水溶液 , 分离以上
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分液、萃取、蒸馏 B.分液、蒸馏、萃取
C.萃取、蒸馏、分液 D.蒸馏、萃取、分液
解析 : 汽油和氯化钠溶液不互溶且密度相差较大 , 应该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 乙醇溶液应
该加入生石灰后进行蒸馏操作 ; 碘的水溶液应该用苯或者四氯化碳进行萃取 .
10.Ⅰ.下列 a、b、c、d 是中学常见的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基本装置 . 导学号 7391858
请根据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原理 , 回答在下列实验中需要使用哪种装置 . 将 a、b、c、d
填入适当的空格中 .
(1)除去 NaOH 溶液中悬浮的 CaCO3: __b__.
(2)从溴水中提取溴 : __c__.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__a__.
(4)与海水晒盐原理相符的是 __d__.
Ⅱ.某化学课外小组以海带为原料制取少量碘水 , 现用 CCl 4 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
斗分离两种溶液 . 其实验过程可分为如下各步 :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
B.把 50 mL 碘水和 15 mL CCl 4 加入分液漏斗中 , 并盖好玻璃塞 ;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
D.倒转漏斗振荡 , 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 , 最后关闭活塞 , 把分液漏斗放正 ;
E.旋开活塞 , 用烧杯接收溶液 ;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
G.将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分液漏斗上口的小孔 ;
H.静置、分层 .
根据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 __C__ →__B__→__D__→ A
→__H__ →G→E→ F.
(2)上述 G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 __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一致 , 便于液体流出 __.
解析 : Ⅰ.(1)CaCO3 不溶于水 ,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 CaCO3. (2)溴易溶于有机溶剂 , 采取萃
取分液的方法提取溴 . (3)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利用水容易蒸发、杂质不易蒸发的特点 , 采
用蒸馏的方法 . (4)海水晒盐利用的是蒸发的原理 , 把水蒸发出去 .
Ⅱ.(1)萃取实验的步骤 : 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把混合液加入分液漏斗中 →倒转漏斗
振荡 , 并不断放气 → 把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的铁圈上 →静置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 →
旋 开 活 塞 → 下 层 液 体 从 下 口 流 出 , 上 层 液 体 从 上 口 倒 出 . 因 此 顺 序 是
C→B→D→A →H→G→E→F. (2)G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使分液漏斗内外压强一致 , 便于液体
流出 .
第一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1.已知乙酸异戊酯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 在洗涤、 分液操作中 , 应充分振荡 ,
然后静置 , 分层后的操作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 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解析 : 乙酸异戊酯的密度比水小 , 所以在分液漏斗中乙酸异戊酯在上层 , 水在下层 , 分
液时应先将水从下口放出 , 再把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
2.如图是实验室蒸馏装置图 . 可利用此装置将海水淡化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蒸馏时应将温度计插入海水中
B.蒸馏时冷水的流向应由上而下
C.利用此法淡化海水蒸得淡水质量高 , 但能耗大
D.蒸馏时温度计位置应在离液面 2~ 3 cm 处
解析 : 蒸馏时温度计测量的是蒸汽的温度 , 而不是溶液的温度 , 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位
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 冷却水流向是由下而上 .
3.(2017 ·泰安高一检测 )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 , 所谓海水淡化是指
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 (又称海水脱盐 ), 其方法较多 , 如反渗透法、水合
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 . 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萃取法
4.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SO2-
4 、 CO2-
3 、Cl -
.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 SO2-
4 , 除 BaCl 2 溶液
外, 还需要的溶液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H2SO4 B.HCl
C.NaOH D.NaNO 3
5.(2017 ·荆州高一检测 )选择下列合适的实验方法分离或除杂 , 将相应序号填在横线上 .
导学号 7391858
A.加热升华法 B.蒸发结晶
C.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D.分液法
E.蒸馏法 F.过滤法
G.点燃法 H.洗气法
(1)分离沙子和碘的混合物 __A__.
(2)除去 CO 中的 CO2__H__.
(3)分离水和苯的混合物 __D__.
(4)酒精和水 __E__.
(5)分离四氯化碳 (沸点为 76.75 ℃)和甲苯 (沸点为 110.6 ℃)(已知四氯化碳和甲苯互
溶)__E__.
解析 : (1)碘受热易升华 , 沙子无变化 , 选 A. (2) 除去 CO 中的 CO2, 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氢
氧化钠溶液洗气 , 除去 CO2, 选 H. (3)水和苯不相溶 , 采用分液法分离 , 选 D. (4)酒精和水互
溶, 但沸点不同 , 采用蒸馏法分离 , 选 E. (5) 四氯化碳和甲苯互溶但沸点差异较大 , 则选择蒸
馏法分离 , 选 E.
6.根据要求填下列装置的序号及相应名称 : 导学号 7391858
(1)分离 Na2CO3 溶液和乙酸乙酯 (难溶于水的液体 ), 选__③__, 操作名称为 __分液 __.
(2)用 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 , 选__③__, 操作名称为 __萃取分液 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 选 __⑤__, 操作名称为 __洗气 __.
(4)粗盐提纯 , 选 __①② __, 操作名称为 __过滤、蒸发结晶 __.
解析 : (1)乙酸乙酯是难溶于水的液体 , 与 Na 2CO3 溶液混合会分层 , 可以用分液法分离 .
(2)用 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 , 可用萃取分液法 . (3)⑤可以用作洗气瓶 ,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CO2 气体 . (4)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改编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2 mol 的盐酸 B.0.1 mol 氢
C.0.3 mol HCl D.4 mol 的氧元素
2.(2016 ·海南高考改编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 , 若光解 0.02 mol 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可生成 H 2 的质量为 0.02 g
B.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 2.408×1023 个
C.可生成 O2 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
D.生成 H2 的量理论上等于 0.02 mol Fe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H2 的量
解析 : 根据 2H 2O=====
光解
2H2↑+O2↑, 光解 0.02 mol 水, 可产生 0.02 mol H2 和 0.01 mol
O2, C 错误 ; 生成 H2 的质量为 0.04 g, A 错误 ; 可生成氢的原子数为 2.408×1022 个, B 错误 ;
0.02 mol Fe 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0.02 mol H 2, D 正确 .
3.(2017 ·三明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物质的量就是指物质的多少
B.原子、电子、中子、桌子等都可用物质的量来描述
C.物质的量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D.相同物质的量的 SO2 和 SO3 的质量相同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g ·mol- 1
B.“物质的量”是“物质的质量”的简称
C.摩尔只能用于计量纯净物
D.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单位是 mol-1
5.(双选 )下列有关 NA (阿伏加德罗常数 )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C )
A.0.012 kg12 C 含有的 12C 是 NA 个
B.NA 个水分子的质量是 18 g ·mol
-1
C.1 mol O 2 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个
D.含有 NA 个氧原子的 H 2SO4 的物质的量是 0.25 mol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 40 g
B.1 mol NaOH 的质量是 40 g ·mol
-1
C.1 g H 2 和 1 g N 2 所含分子数相等
D.等质量的 N 2、CH4、CO、 H 2O 中 , CH 4 所含分子数最多
7.(2017 ·南昌高一检测 )下列气体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0.25 mol C 2H6 B.0.5 mol N 2
C.7 g CO D.24 g O2
解析 : A 中分子数为 0.25NA , B 中分子数为 0.5NA, C 中分子数为 7 g
28 g ·mol -1× NA=0.25NA,
D 中分子数为
24 g
32 g ·mol-1×NA=0.75NA.
二、非选择题
8.(1)等质量的 CO 和 CO2, 物质的量之比为 __11∶7__; 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__11∶14__.
导学号 7391858
(2)1.5 mol H 2SO4 的质量是 __147__g, 其中含有 __3__ mol H, 含有 __96__g 氧原子 .
(3)9.03×1023 个氨分子含 __1.5__mol NH 3, __4.5__mol 氢原子 , __15__mol 电子 .
解析 : (1)由公式 n= m
M可知 , 质量相等时 ,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 , 故等质量的 CO
和 CO2, 物质的量之比为 44∶28= 11∶7, 氧原子个数比为 (11×1)∶(7×2)=11∶14.
(2)硫酸的摩尔质量为 98 g ·mol -1, 所以 1.5 mol H 2SO4 的质量是 147 g, 含有 3 mol H, 含
有 6 mol 的氧原子 , 即 96 g 氧原子 .
(3)根据 n=N/NA, 可知 9.03×1023 个氨分子即 1.5 mol NH 3, 所以含 4.5 mol 氢原子 , 1 个
NH 3 中含有 10 个电子 , 所以 1.5 mol NH 3 含有 15 mol 电子 .
9.(2017 ·郑州高一检测 )(1)0.3mol NH 3 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与 __1.806× 1023__个 H 2O 分子
中所含质子数相等 . 导学号 7391858
(2)含 0.4 mol Al 3+的 Al 2(SO4)3 中所含的 SO2-
4 的物质的量是 __0.6_mol__.
(3)已知 16 g A 和 20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0.04 mol C 和 31.76 g D, 则 C 的摩尔质量为
__106_g ·mol- 1__.
(4)有以下四种物质 :
①22 g 二氧化碳 ; ②8 g 氢气 ; ③1.204×1024 个氮气分子 ; ④4 ℃时 18 mL 水
它们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__②__, 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__②__, 质量最大的是 __③__,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 __③__. (均填序号 )
解析 : (1)0.3 mol NH 3 分子中含质子数为 0.3 mol×10×6.02×1023 mol -1=1.806×1024,
每个 H 2O 分子中有 10 个质子 , 故含 1.806×1024 个质子的水分子数为 1.806×1024÷10=
1.806×1023.
(2)Al 2(SO4)3 中 n(Al 3+
)∶n(SO2-
4 )= 2∶3, 即 0.4 mol ∶n(SO2-
4 )=2∶3, n(SO2-
4 )= 0.6 mol.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m(C)=16 g+20 g-31.76 g=4.24 g, M(C)=
4.24 g
0.04 mol =106 g ·mol -
1.
(4)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为 ①n(CO 2)=0.5 mol, ②n(H 2)=4 mol, ③n(N 2)= 2 mol, ④n(H 2O)
=1 mol, 由此可知分子数最多的是 ②; 原子数最多的是 ②; 各物质的质量为 ①22 g, ② 8 g,
③56 g, ④18 g, 故质量最大的是 ③; 各物质含电子数为 ①11 mol, ②8 mol, ③28 mol, ④ 10
mol, 所含电子数最多的是 ③.
10.(1)请填写下表 : 导学号 7391858
物质 摩尔质量 物质的量 质量 分子或离子数目
SO2 64 g ·mol -1 2 mol __128_g__ __1.204×1024__
SO2-
4 96 g ·mol -1 __0.1_mol__ __9.6_g__ 6.02×1022
O2 32 g ·mol
-1 __0.25_mol__ 8.0 g __1.505×1023__
(2)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含有的质量 .
①已知 NH 3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 则 NH 3 的摩尔质量为 __17_g ·mol - 1__.
②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已知 a g 某气体中含分子数为 b,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__aN A
b g·mol -1__.
③已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 b g, 则铁的摩尔质量为 __bN A_g·mol -1__.
④1.28 g 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1.204×1022, 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__64_g ·mol -1__.
解析 : (1)结合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得其相应摩尔质量 , 由 n=m
M 关系式 , 可推
导其他未知量 .
(2)①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与摩尔质量相等 , M(NH 3)=17 g ·mol
- 1.
②由公式 N=n·NA= m
MNA, 可得
M=
aNA
b g·mol -1
③由公式 M(Fe)=NA·m(Fe)=b·NA g ·mol -1.
④由公式 N=m
M·NA , 知 1.204×1022=1.28 g
M ×6.02×1023 mol
-1,
M=64 g ·mol - 1.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1.(2017 ·南充高一检测 )下列叙述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 NA, 其近似值为 6.02×1023
B.等物质的量的 O2 与 O3, 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在 0.5 mol Na 2SO4 中 , 含有的 Na +数约是 6.02×1023
D.O2 和 O3 的摩尔质量都为 16 g ·mol-1
解析 : 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NA 表示 , 有单位 , 其近似值为 6.02×1023 mol -1, A 错误 ; 等物
质的量的 O2与 O3 所含氧原子数之比为 2∶3, B 错误 ; 0.5 mol Na 2SO4 中含有 1 mol Na
+
, 个数
约为 6.02×1023, C 正确 ; O2 和 O3 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32 g ·mol-1、 48 g ·mol -1, D 错误 .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约 6.02×1023 个原子
B.0.012 kg 12C 含有约 6.02× 1023 个碳原子
C.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 , 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D.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3. (2017 ·梅州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 , 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 mol OH -的质量为 17 g
B.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 44 g ·mol-1
C.铁原子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等于
23
6.02×1023 g
4 . (2017 ·沈 阳 高 一 检 测 ) 下 列 有 关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NA) 的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0.012 kg 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为 NA 个
B.NA 的近似值为 6.02×1023 mol -1
C.1 mol H 2O 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 NA 个
D.NA 个 Cl 2的质量为 35.5 g
5.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 则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8 B.18NA g
C.
18
6.02×1023 g·mol -1 D.
18
6.02×1023 g
6.(2017 ·安庆高一检测 )在①、 ②、③、④处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 . 导学号 7391858
__①2NA(1.204×1024)__②120_g__③ 2__④8__
解析 : 1 mol CO(NH 2) 2 含有 4 mol H 、1 mol O, 故 2 mol CO(NH 2)2 含有 8 mol H 、2 mol O;
分子数 N=n×NA=2NA=2×6.02×1023=1.204×1024; CO(NH 2)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 故
其质量 m=n×M=2 mol×60 g ·mol -1=120 g.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2 课时
一、选择题
1.如果 a g 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b, 则 c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NA 为阿
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导学号 7391858 ( B )
A.
22.4ab
cN A L B.
22.4bc
aN A L
C.
22.4ac
bNA L D.
22.4b
acNA L
2. (2017 ·山 东 学 业 水 平 真 题 )NA 为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 的 值 ,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 mol NH 3 含有 NA 个氨分子
B.标准状况下 , 22.4 L H 2O 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C.常温常压下 , 1 mol CO 2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D.71 g Cl 2 含有的氯原子数为 NA
3. (2017 ·日照高一检测 ) 下列气体在同温度、同体积、同质量时 , 压强最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2 B.CO
C.CH 4 D.H2
4.同温同压下 , 等质量是 SO2 和 CO2 相比较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密度比为 16∶11 B.分子个数比为 16∶11
C.体积比为 1∶1 D.氧原子个数比为 1∶1
5.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标准状况下 , 5.6 L CO 2 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NA
B.标准状况下 , 2.24 L CCl 4(一个分子中含有 4 个共价键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0.4NA
C.标准状况下 , 22.4 L N 2 和 H 2 混合气体中含 NA 个原子
D.同温、同压、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相同
解析 : 标准状况下 5.6 L CO 2 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5 mol, A 正确 ;
标准状况下 , CCl 4 为液体 , 不能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 B 错误 ; 由于氮气和
氢气均是双原子分子 , 所以标准状况下 22.4 L N 2和 H 2 混合气体为 1 mol, 含有 2 mol 原子 , C
错误 ; 同温同压下 , 同体积的 CO 和 NO 分子数相同 , 但是由于每个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不
相同 , 所以同温同压下 , 同体积的 CO 和 NO 含有的质子数不同 , D 错误 .
6. (2017 ·西安高一检测 )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什么因素决定的 导学号 7391858
( C )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17 ·池州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同温、同压下 , 相同质量的气体都占有相同的体积
B.同温、同压下 , 相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C.1 mol O 2 中含有 1.204×1024 个氧原子 , 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 22.4 L
D.由 0.2 g H 2和 8.8 g CO2、5.6 g CO 组成混合气体 , 其密度是相同状况下 O2密度的 0.913
倍
8.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标准状况下 , 1.12 L H 2 和 O2 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 , 22.4 L CCl 4 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C.通常状况下 , NA 个 CO2 分子占的体积为 22.4 L
D.0.5 mol 的 MgCl 2 固体中 , 含有离子的总数为 NA
9.标准状况下 , 若 1 L H2 有 n 个分子 ,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22.4n mol -1
B.44.8n mol -1
C. n
22.4 mol -1 D. n
44.8 mol -1
10.(双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C )
A.22.4 L 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B.0.1 mol H 2、0.2 mol O 2、0.3 mol N 2 和 0.4 mol CO 2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
体积约为 22.4 L
C.14 g 一氧化碳一定比 20 g 氧气的体积小
D.任何状况下 1 mol CO 2 和 18 g H 2O 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都相等
解析 : A 项 , 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状况 , 错误 ; B 项 , 标准状况下 , 气体的体积仅与气体的
物质的量有关 , 与单一气体还是混合气体无关 , 只要符合物质的量为 1 mol, 体积就约为
22.4 L, 正确 ; C 项 , 虽然 14 g CO 比 20 g O 2 的物质的量小 , 但若在不同条件下 , 无法判断体
积的大小 , 错误 ; D 项 , 18 g H2O 在任何状况下的物质的量都是 1 mol, 它与 1 mol CO 2所含的
分子和原子的物质的量都相等 .
二、非选择题
11.对一定量气体体积的探究 . 导学号 7391858
已知 1 mol 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体积 :
化学式 条件 1 mol 气体体积 /L
H 2 0 ℃, 101 kPa 22.4
O2 0 ℃, 101 kPa 22.4
CO 0 ℃, 101 kPa 22.4
H 2 0 ℃, 202 kPa 11.2
CO2 0 ℃, 202 kPa 11.2
N 2 273 ℃, 202 kPa 22.4
NH 3 273 ℃, 202 kPa 22.4
(1)从上表分析得出的结论 :
①1 mol 任何气体 ,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都约为 __22.4__L.
②1 mol 不同的气体 , 在不同的条件下 , 体积 __不一定 __(填“一定”“一定不”或“不
一定” )相等 .
(2)理论依据 : 相同条件下 ,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 原因是①气体分子数目 __
相等 __(填“相等”或“不
等” ), ②相同条件下 ,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__几乎相等 __(填“差距较大”“几乎相
等”或“无法确定” ).
(3)应用 : 在标准状况下 , 4 g O2 的体积为多少升 ? (写出计算过程 )
解析 :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1 mol 任何气体在标准状况下 , 体积都约为 22.4 L; 1
mol 不同气体 , 在不同条件下 , 体积不一定相同 .
(2)因为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 , 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同且 1 mol 气体的分
子数目也相同 , 所以在相同条件下 , 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几乎相等 .
(3)4 g O2 的物质的量 n(O2)=
4 g
32 g ·mol -1= 0.125 mol.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0.125
mol×22.4 L ·mol- 1= 2.8 L.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2 课时
1.对于 1 mol Cl 2 的描述一定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它的体积约为 22.4 L B.其摩尔质量是 71 g
C.含有 2 mol 氯原子 D.与 1 mol H 2 的体积一定相同
2. 25 ℃时 2 mol Cl 2 和标准状况下 44.8 L CO2 相比较 , 下列叙述中一定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 D.质量相等
3.某温度下 , 测得某医用钢瓶中有 22.4 L O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它的质量是 32 g B.约含有 6.02×1023 个 O2 分子
C.含有 2 mol O D.红热的铁丝可在其中剧烈燃烧
4.(2017 ·潮州高一检测 )在标准状况下 , 将 1 g H 2、11 g CO2 和 4 g O2, 该混合气体的体
积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6.8L B.14 L
C.19.6 L D.8.4 L
解析 : 混合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0.25 mol+0.125=0.875 mol, 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为 0.875 mol×22.4 L ·mol -1=19.6 L. 气体的体积与其种类无关 .
5.(2017 ·宿州高一检测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 , 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 乙两种气体 , 若两
容 器 的 温 度 和 压 强 均 相 同 , 且 甲 的 密 度 大 于 乙 的 密 度 , 则 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6.(2017 ·柳州高一检测 )同温同压下 , 同体积的氨气 (NH 3)和硫化氢 (H2S)气体的质量比为
__1∶2__; 同温同压下 , 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密度比为 __1∶2__. 在标准状况下 , 0.01 mol 某
气体的质量为 0.44 g, 则该气体的密度为 __1.96__( 保留两位小数 )g ·L -1. 导学号 7391858
解析 :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 , 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 , 物质的量相同 , m=nM, 故质
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 即17
34=1
2; 同温同压下 ,
ρ1
ρ2
=M 1
M 2, 即
17
34=1
2; 标准状况下 , 0.01 mol
某气体的体积为 0.01 mol ×22.4 L ·mol - 1=0.224 L, ρ=m
V= 0.44 g
0.224 L =1.96 g ·L -1.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3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7 ·开封高一检测 )下列溶液中 , 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 ·L -1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将 40 g NaOH 溶于 1 L 水所得的溶液
B.将 80 g SO3 溶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
C.将 0.5 mol ·L -1 NaNO 3溶液 100 mL 加热蒸发掉 50 g 水的溶液
D.含 K +
2 mol 的 K 2SO4 溶液
2.(双选 )下列操作使配制的 BaCl2 溶液浓度可能偏低的有 导学号 7391858 ( AC )
A.将砝码放在左盘上 , BaCl 2放在右盘上进行称量
B.选用的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C.定容摇匀后 , 液面下降 , 又加水至刻度线
D.整个配制过程中 , 容量瓶不振荡
3.(2017 ·湛江高一检测 )如图表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的部分操作示意
图 , 其中有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4.在标准状况下 , 将 w g A 气体 (摩尔质量为 M g ·mol -1)溶于 1 L 水中 , 所得溶液密度为
d g ·mL -1, 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 1000wd
M w+1000 mol ·L - 1 B. wd
Mw+1000 mol ·L -1
C.
w
M mol ·L - 1 D.
1000wd
wM+1000 mol ·L -1
5.在一定温度下 , 某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 V mL, 溶液密度为 d g·cm- 3, 质量分数
为 w, 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1, 溶液中含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m 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该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度 (S)为 w
1- w
×100 g
B.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值 (c)为
25m
V
C.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数值 (c)为 25dw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25d%
解析 : A 项 , S= w
1-w×100 g( 溶解度定义 ), 正确 ; B 项 , c=1000×m
V× 1
40=25m
V , 正确 ; C
项 , c=1000×d×w
40 =25dw, 正确 ; D 项 , w= 40 g ·mol- 1× c mol ·L -1
1000 mL ·L -1×d g ·cm-3×100%=4c
d %, 错误 .
6.(2017 ·茂名高一检测 )V mL Al 2(SO4)3 溶液中含 Al 3+
a g, 取
V
4 mL 溶液稀释到 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 SO2-
4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
125a
9V mol ·L -1 B.
125a
18V mol ·L- 1
C.
125a
36V mol ·L -1 D.
125a
54V mol ·L -1
二、非选择题
7.实验室常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36.5%, 密度为 1.20 g ·mL - 1. 导学号 7391858
(1)此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12.0 mol ·L -1__.
(2)配制 100 mL 该浓盐酸 , 需要标准状况下 HCl 的体积为 __26.88 L__.
(3)配制 100.0 mL 3.00 mol ·L-1 的盐酸 , 需以上浓盐酸的体积为 __25.0 mL__.
(4)将 10.0 mL 3.00 mol ·L -1 的盐酸与 10.0 mL 1.00 mol ·L -1 的 MgCl 2 溶液混合 , 则混合溶
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2.50 mol ·L -1__. (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
解析 : (1) 设溶液的体积是 100 mL, 则 HCl 的物质的量为 (100 mL× 1.20 g·mL -
1×36.5%)÷36.5 g ·mol -1=1.2 mol, 所以其浓度是 1.2 mol ÷0.1 L =12.0 mol ·L- 1.
(2)100 mL 该浓盐酸中所含 HCl 的物质的量为 0.1 L ×12.0 mol ·L
-1=1.20 mol, 需要标准
状况下 HCl 的体积为 1.20 mol ×22.4 L ·mol- 1= 26.88 L.
(3)设配制稀盐酸需要浓盐酸的体积是 V, 则有 0.100 L ×3.00 mol ·L- 1=V×12.0 mol ·L -1,
解得 V=0.025 L, 即 25.0 mL.
(4)10.0 mL 3.00 mol ·L -1 的盐酸中 Cl -的物质的量为 0.0100 L ×3.00 mol·L -1=0.0300
mol,10.0 mL 1.00 mol ·L -1 的 MgCl 2 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为 0.0100 L×1.00 mol·L -1×2=
0.0200 mol, 则混合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0.0300 mol+ 0.0200 mol) ÷0.0200 L= 2.50
mol ·L -1.
8.在 0.4 L 由 NaCl 、MgCl 2、CaCl 2 组成的混合液中 , 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 , 回
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该混合液中 , NaCl 的物质的量为 __0.4__mol, 含溶质 MgCl 2 的质量为 __19.0__g.
(2)该混合液中 CaCl2 的物质的量为 __0.2__mol,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 1 L, 稀
释后溶液中 Ca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0.2__mol·L -1.
(3)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可得到沉淀 __1.2__mol.
解析 : (1)根据图象可知钠离子的浓度是 1.0 mol·L -1, 所以溶液中氯化钠的浓度是 1.0
mol ·L -1, 该混合液中 NaCl 的物质的量为 1.0 mol ·L-1×0.4 L =0.4 mol; 溶液中镁离子的浓度
是 0.5 mol·L -1, 所以溶液中氯化镁的浓度是 0.5 mol ·L -1, 则含溶质 MgCl 2 的质量为 0.4
L×0.5 mol ·L -1×95 g ·mol - 1=19.0 g.
(2)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是 3.0 mol ·L
-1, 所以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溶液中钙离子的浓
度是 3.0 mol ·L -1-1.0 mol ·L -1-2×0.5 mol ·L-1
2 =0.5 mol ·L - 1, 因此该混合液中 CaCl 2的物质
的量为 0.5 mol ·L -1×0.4 L =0.2 mol. 将该混合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 1 L, 由于稀释前后溶质
的物质的量不变 , 则稀释后溶液中 Ca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5 mol ·L -1× 0.4 L
1 L =0.2 mol ·L -1.
(3)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 0.4 L× 3.0 mol ·L-1= 1.2 mol, 所以根据离子方程式 Ag +
+Cl -
===AlgCl ↓可知 , 向该稀释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 可得到氯化
银沉淀的物质的量是 1.2 mol.
9.(2017 ·保定高一检测 )如图为配制 250 mL 0.2 mol ·L - 1 Na2CO3 的溶液的示意图 .
导学号 7391858
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 ,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__B、C、 D__(填字母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 , 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 , 如果试样是固体 , 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 , 缓慢加入蒸
馏水到接近刻度线 1~2 cm 处,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 , 如果试样是液体 , 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 缓慢加入蒸馏
水到接近刻度线 1~2 cm 处,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E.盖好瓶塞 , 用食指顶住瓶塞 , 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 , 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2)①中称得 Na2CO3__5.3__g.
(3)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 __搅拌 , 加速溶解 __、__引流 __.
(4)若出现如下情况 , 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 ?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 __偏低 __;
B.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 __偏低 __.
解析 : (1)用待配溶液润洗容量瓶 , 会使内壁附着溶质 , 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故 B 不
正确 ; 若在容量瓶中进行溶解或稀释 , 由于热效应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容积发生改变 , 所
配溶液浓度会产生误差 , 故 C、D 不正确 .
(2)n(Na 2CO3)=c(Na2CO3)×V(Na 2CO3 溶液 )=0.2 mol ·L -1×0.25 L =0.05 mol, m(Na2CO3)
=n(Na 2CO3)× M(Na2CO3)=0.05 mol ×106 g ·mol -1=5.3 g.
(3)玻璃棒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 , 在第 ②步中 , 用玻璃棒搅拌 , 可加速 Na2CO3
固体的溶解 ; 在第 ③步中 , 用玻璃棒引流 , 可防止 Na2CO3 溶液流到容量瓶外 .
(4)所有的定量实验都存在一个 “误差 ”的问题 , 在本实验的误差分析中 , 一定要紧扣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 即 c=n
V. 如果在第 ⑧步观察液面时仰视 , V 偏大 , 结果偏低 ; 如要在
第⑤ 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 , n 偏小 , 结果偏低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6 ·汉口高一检测 )下列溶液中 c(NO
-
3 )比 100 mL 2 mol ·L
-1 的硝酸钡溶液中 c(NO -
3 )
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300 mL 1 mol ·L -1 的硝酸钠溶液
B.200 mL 1.5 mol ·L -1 的硝酸镁溶液
C.100 mL 1.5 mol ·L -1 的硝酸铝溶液
D.200 mL 3 mol ·L
-1 的硝酸钾溶液
2.(2016 ·厦门高一检测 )右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 ,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
的变化曲线图 , 根据图中数据分析可得出 a 值等于 导学号 7391858 ( C )
A.2 B.3
C.4 D.5
3.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对生产和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 下表是某人
体检表上的部分信息 , 其中是用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项目名称 结果 单位 参考值
1 谷丙转氨酶 7 U/L <40
8 球蛋白 26.7 g/L 20~ 30
10 乳酸脱氢酶 161 U/L 114~240
16 葡萄糖 4.94 mmol/L 3.61~ 6.11
送检日期 : 2014-06-10 报告日期 : 2014-06-10
A.谷丙转氨酶 B.球蛋白
C.乳酸脱氢酶 D.葡萄糖
解析 : 看清物理量的单位即可 , 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通常为 mol /L, 此处为 mmol/ L.
4.在科学实验和工农业生产中 , 所使用的一定量的溶液一般都是量取它的体积 , 而较少
称量它的质量 . 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
系. 因此我们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 物质的量浓度来建立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关系 . 认
真分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并思考 , 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将 40 g NaOH 溶解于 1 L 水中
B.将 22.4 L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
C.将 1 L 10 mol/L 的浓盐酸与 9 L 水混合
D.将 10 g NaOH 溶解于水中配成 250 mL 溶液
解析 :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溶液 (注意不是溶剂 )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 A
项错误 , 溶剂是 1 L, 溶液必大于 1 L; B 项错误 , 谈气体体积不指明状况是毫无意义的 , 如改
为标准状况 , 则此项正确 ; C 项错误 , 所得溶液总体积不是 10 L; D 项正确 , NaOH 为 0.25 mol,
溶液体积为 0.25 L,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5.向 60 mL Na 2SO4 溶液中加入 BaCl2 溶液 , 有关数据见下表 :
实验编号 1 2 3 4 5
BaCl 2溶液体积 /mL 0 30 60 100 120
沉淀质量 /g 0 0.699 x 2.097 2.097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混合前 , BaCl 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0 mol ·L -1
B.混合前 , Na2SO4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5 mol ·L
-1
C.3 号实验中沉淀的质量 x 为 1.398 g
D.完全沉淀 60 mL Na 2SO4 溶液消耗 BaCl 2 溶液的体积为 80 mL
解析 : A 项正确 , 利用实验 2 数据 , 溶液中 BaCl 2 的物质的量为 0.003 mol, 其浓度为 0.1
mol/L; B 项正确 , 利用实验 4 或实验 5 数据 , 知 Na2SO4 溶液中 n(Na 2SO4)为 0.009 mol, 其浓
度为 0.15 mol/ L; C 项正确 , 判断实验 3 中 Na 2SO4 仍剩余 , 所以生成沉淀量为实验 2 的 2 倍 ;
D 项错误 , 所需 BaCl 2 溶液的体积应为 90 mL.
6.观察下图 , 若用 1 L 水来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 , 要比较精确地量取地球上的淡水量 ,
应选择的仪器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00 mL 烧杯 B.50 mL 烧杯
C.100 mL 量筒 D.50 mL 量筒
解析 : 选取计量仪器时要选取比所量液体体积大 , 且最接近的 , 误差小 , 当加液体快到
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精确滴加 . 1 L 水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 , 根据图示 , 淡水量为 30 mL, 所
以选取的计量仪器的容积为 50 mL 量筒 (因烧杯没有精确刻度 ).
7.(2016 ·枣庄高一检测 )实验室需要 1.0 mol ·L - 1NaOH 溶液 400 mL, 根据溶液的配制情
况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__A 、B__( 填序号 ); 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
到的玻璃仪器是 __玻璃棒 __(填仪器名称 ).
(2)下列有关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描述中 , 正确的是 __A 、D__( 填序号 ).
A.用于配制一定体积的、浓度准确的溶液
B.用于贮存溶液
C.测量容量瓶规格以下的任意体积的液体
D.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
E.配制一定体积、浓度的溶液时 , 容量瓶未干燥 , 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3)请计算需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 NaOH 的质量为 __20.0__g.
8. (2016 ·广州高一检测 )配制 480 mL 0.5 mol ·L -1 的 NaOH 溶液 , 试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选择仪器 : 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精确到 0.1 g)、药匙、 烧杯、 玻璃棒、
__胶头滴管 __、__500 mL 容量瓶 __等.
(2)计算、称量 : 需称量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__10.0g__.
(3)溶解、冷却 : 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 , 作用是 __搅拌、加速溶解 __.
(4)转移、洗涤 : 洗涤烧杯 2~3 次是为了 __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__.
(5)定容、 摇匀 : 定容的具体操作是 __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 1~2 cm 时 , 改
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 __.
(6)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 , 下列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的是 __②③ __, 偏低的是 __①④ __(填序号 ).
①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外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将称量好的 NaOH 固体放入小烧杯中溶解 , 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④定容后 , 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 , 静置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 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
线
解析 : (1)配制一定体积、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 (精确到 0.1 g)、
药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500 mL 容量瓶 . (2)计算、称量 : 由于没有 480 mL 容量瓶 ,
要使用 500 mL 容量瓶 , 因此需称量 NaOH 固体的质量为 m= 0.5 L×0.5 mol ·L -1×40 g ·mol -
1=10.0 g. (3)溶解、冷却 : 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 , 作用是搅拌、加速 NaOH 固体的溶
解. (4) 转移、 洗涤 : 洗涤烧杯 2~3 次是为了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 , 使配制的溶液浓
度更准确 . (5)定容、摇匀 : 定容的具体操作是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距刻度线 1~2 cm 时 ,
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和刻度线相切 . (6)①在溶解过程中有少量
液体溅出烧杯外 , 使溶质的质量减少 , 溶质的物质的量也减少 , 因此溶液的浓度偏低 ; ② 定
容时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 , 使溶液的浓度偏高 ; ③将称量好的 NaOH 固体放入小
烧杯中溶解 , 未经冷却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 , 溶液的温度高于容量瓶的使用温度 , 当
恢复至室温时 , 溶液的体积偏小 , 使溶液的浓度偏高 ; ④定容后 , 将容量瓶振荡摇匀后 , 静置
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 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 则溶液的体积偏大 , 使溶液的浓度偏低 .
第一章 第二节 第 3 课时
1.(2017 ·聊城高一检测 )将 5 mol ·L -1 盐酸 10 mL 稀释到 200 mL, 再取出 5 mL, 这 5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0.05 mol ·L -1 B.0.25 mol ·L -1
C.0.1 mol ·L -1 D.0.5 mol ·L -1
2.(改编题 )从 2 L 1 mol ·L -1 NaOH 溶液中取出 100 mL, 加水稀释到 1 L, 下面有关这 100
mL 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取出 100 mL 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 ·L -1
B.稀释后溶液的浓度为 0.1 mol ·L
-1
C.取出 100 mL 溶液中含有 NaOH 4 g
D.稀释后溶液中含 NaOH 0.1 mol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 L 水中溶解了 40 g NaOH 后 , 所得溶液浓度为 1 mol ·L - 1
B.从 1 L 2 mol ·L
-1 的 NaCl 溶液中取出 0.5 L, 该溶液的浓度为 1 mol ·L -1
C.将 2.24 L( 标准状况 )HCl 气体溶于水制成 100 mL 溶液 ,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 ·L -
1
D.配制 1 L 0.2 mol ·L -1 的 CuSO4 溶液 , 需用 25 g 胆矾
4. 实 验 室 需 用 2 mol ·L - 1 硫 酸 铜 溶 液 450 mL, 配 制 时 应 称 取 的 固 体 质 量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44.0 g CuSO4 B.144.0 g CuSO4·5H2O
C.225.0 g CuSO4·5H2O D.250.0 g CuSO4·5H2O
5.(2017 ·阳泉高一检测 )某学生配制了 100 mL 1 mol ·L -1 的硫酸溶液 . 然后对溶液浓度
做精确测定 , 结果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低于 1 mol·L -1. 那么 , 在配制过程中 , 下列操作
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 , 转移到容积
为 100 mL 的容量瓶中后 , 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 , 因操作不慎有少
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 , 加水超过了刻度线 , 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
水, 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2017 ·成都高一检测 )把 18.0 mol ·L
-1 的浓硫酸稀释成 1.80 mol ·L -1 的稀硫酸 100 mL,
实验操作如下 : 导学号 7391858
(1)请在下列操作步骤中填写有关的空格 :
①用量筒量取 __10.0__ mL 18.0 mol ·L -1 的浓硫酸 ;
②将 __浓硫酸 __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少量 __蒸馏水 __的烧杯中 ;
③将已冷却至室温的 H2SO4 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__100__mL 的容量瓶中 ;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 2~3 次, 并将洗涤液也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
⑤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 , 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__1~2__mL 处;
⑥改用 __胶头滴管 __逐滴加蒸馏水 , 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
⑦盖好容量瓶塞 , 反复颠倒 , 摇匀 ;
⑧将配好的稀硫酸倒入试剂瓶中 , 贴好标签 .
(2)由于操作不当 , 会引起实验误差 . 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 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
何影响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
①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残留有少量的水 . __无影响 __
②摇匀后 , 发现溶液的液面低于刻度线 , 又加水至刻度线 . __偏小 __
解析 : (1)①设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V, 则 V× 18.0 mol ·L -1=0.1 L ×1.80 mol ·L -1, 解得 V
=0.01 L, 即 10.0 mL;
②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加入水中 ;
③因所配溶液体积为 100 mL, 故所选容量瓶容积应为 100 mL;
⑤⑥ 定容时 , 当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下 1~2 mL 处时 , 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
(2)①容量瓶中残留少量水 , 不改变 nB、V, 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
②摇匀后 , 液面低于刻度线 , 再加水至刻度线 , 则 V 偏大 , cB 偏小 .
第一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90 分钟 , 10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2017 ·新编题 )已知 0.5 L NaCl 溶液含有 0.05 mol Na +
, 下列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 ·L-1
B.在烧杯内用 200 mL 蒸馏水溶解 1.2 g NaCl, 可得与该溶液浓度相近的 NaCl 溶液
C.它的浓度恰好是生理盐水的浓度
D.加 AgNO 3 稀溶液使 Cl -完全沉淀时 , N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解析 : A 对 ,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0.5 L =0.1 mol·L- 1. B 对 , 1.2 g÷58.5
g·mol -1÷0.2 L≈0.1 mol ·L -1. 配制浓度准确度较低的稀溶液 , 可以用烧杯代替容量瓶 . C 错,
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0.9%, 它的密度与水很相近 . 假设 1 L 生理盐水的质量是 1000 g, 其
c(NaCl) =9 g ÷58.5 g ·mol -1÷1 L≈ 0.15 mol ·L -1. D 对 , 该溶液加 AgNO 3 稀溶液使 Cl -完全沉淀
时 , 体积明显增大 , Na+的物质的量不变 , 则 N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
2.(2017 ·新编题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固体 NaOH 配制了 200 mL 1.0 mol ·L -1 NaOH 溶
液 , 经过实验标定发现 c(OH -
)偏高 , 其原因可能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称量时固体 NaOH 已潮解
B.定容时采用了仰视式观察容量瓶刻度线与液面的关系
C.定容时加水过量 , 采用了吸出法予以纠正
D.固体 NaOH 含有杂质
解析 : A.NaOH 已潮解 , n(OH -
)减小 , V(OH -
)未变 , c(OH -
)偏低 . B.该操作使得 n(OH -
)
不变 , V(OH -)增大 , c(OH -)偏低 . C.该操作使得 n(OH - )减小 , V(OH -)未变 , c(OH -)偏低 . D.如
固体 NaOH 含有杂质 Na2O 是有可能的 , 它使得 n(OH -
)增大 , V(OH -
)未变 , c(OH -
)偏高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在标准状况下 , 11.2 L 某气体的质量为 22 g, 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44 g ·mol -1
B.16 g O 2 和 16 g O3 含的氧原子个数一样多
C.在标准状况下 , 水、氧气和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都相等
D.1 mol 氯化钙溶于水配成 1 L 溶液 , 所得溶液中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 ·L -1
解析 : A 错, 在标准状况下 , 11.2 L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若其质量为 22 g, 则由 M
=m
n, 得 M=
22 g
0.5 mol=44 g ·mol -1,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44; B 对 , n1(O) =
m O2
M O2
×2= 16
32 g ·mol -1
×2=1 mol, n2(O) = m O3
M O3
×3= 16 g
48 g ·mol -1×3=1 mol; C 错, 标准状况下 , 水不是气体 , 不同
于氧气和氮气 ; D 错,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 mol ·L -1.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B.需要 95 mL 0.1 mol ·L - 1 NaCl 溶液 , 可选用 100 mL 容量瓶来配制
C.用 100 mL 的量筒量取 5.2 mL 的盐酸
D.用托盘天平称取 25.20 g NaCl
解析 : A 项 ,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大 ; B 项 , 因实验室无 95 mL 容量
瓶, 应选择 100 mL 容量瓶 ; C 项 , 量取 5.2 mL 的盐酸应选用 10 mL 的量筒 ; D 项 , 托盘天平
的精确度为 0.1 g, 不能称取 25.20 g NaCl.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与 28 g CO 具有相同分子数的 CO2 的质量一定是 44 g
B.1 mol Al 3+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 3NA
C.常温常压下 , 1 mol 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 NA
D.1 L 1 mol ·L -1 NaOH 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大于 NA
解析 : 根据公式 N
NA
=n= m
M, 可列式 m CO
M CO
= m CO2
M CO2
, 由此可判断 A 项正确 ; 1 mol Al 3+
的核外电子数为 10NA , B 项错误 ; 1 mol 氦气 (He 是单原子分子 )所含原子数为 NA, C 项正确 ; 1
L 1 mol ·L - 1 NaOH 溶液中氧原子的数目包括 NaOH 和 H 2O 中的 , 所以大于 NA, D 项正确 .
6.(2017 ·莆田高一检测 )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 , 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
公式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甲 乙
① 物质微粒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②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 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
③ 溶剂的体积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④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⑤ 非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质量 物质的摩尔质量
A.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2017 ·漳州高一检测 )标准状况下 , 现有
①6.72 L CH 4 ②3.01×1023 个 HCl 分子 ③13.6 g H 2S ④0.2 mol NH 3, 对这四种气体
的关系有以下四种表述 :
a.体积 : ②>③>①>④
b.物质的量 : ②>③>④>①
c.质量 : ②>③>①>④
d.氢原子个数 : ①>③ >④>②
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abc B.bcd
C.abcd D.acd
8. (2018 ·北京 13)在核反应方程 42He+ 14 7 N→ 17 8 O+X 中 , X 表示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a 粒子
解析 : 由反应历程和质子守恒 , 质量守恒得 X 为 11H, 即为质子 .
9.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标准状况下 , 22.4 L 氩气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 NA
B.44 g CO 2、N2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3NA
C.标准状况下 , 22.4 L H 2O 所含原子个数大于 3NA
D.分子数为 NA 的 CO 和 C2H4 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 L
10.(2017 ·珠海高一检测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数相同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2 L CO 和 2 L CO2
B.9 g H 2O 和标准状况下 11.2 L CO 2
C.标准状况下 1 mol O 2 和 22.4 L H 2O
D.0.2 mol H 2 和 4.48 L HCl 气体
1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 11 g X 气体 (X 的摩尔质量为 44 g ·mol -1)时 , 压强为 1×104 Pa.
如果在相同温度下 , 把更多的气体 X 充入容器 , 使容器内压强增到 5×104 Pa, 这时容器内气
体 X 的分子数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12.(2017 ·南昌高一检测 )某金属氯化物 MCl 2 40.5 g, 含有 0.6 mol Cl -
, 则金属 M 的摩
尔质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35 B.135 g ·mol -1
C.64 D.64 g ·mol
-1
13.(2017 ·成都高一检测 )常温下 , 欲配制密度为 1.1 g ·cm-3、浓度为 6 mol ·L -1 的稀盐酸 ,
在体积为 100 mL 、密度为 1.19 g·cm - 3 、浓度为 12 mol·L - 1 的浓盐酸中需加蒸馏水
导学号 7391858 ( C )
A.200 mL B.100 mL
C.101 mL D.120 mL
14.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 1.00 mol ·L -1 的 Na2CO3 溶液 100 mL, 造成所配溶液浓度
偏低的原因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碳酸钠晶体 (Na 2CO3·10H 2O)的时间太长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 , 容量瓶内含有蒸馏水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时 , 洒出一部分
15.在 Al 2(SO4)3、K 2SO4 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 , 如果 c(SO2 -
4 )等于 0.2 mol ·L
- 1, 当加入
等体积的 0.2 mol ·L -1 的 KOH 溶液时 , 生成的沉淀恰好溶解 , 则原混合溶液中 K +的物质的量
浓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0.25 mol ·L -1 B.0.2 mol ·L -1
C.0.45 mol ·L -1 D.0.225 mol ·L -1
16.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 下列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现有 CO、CO2、O3三种气体 , 它们分别都含有 1 mol O, 则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为 3∶ 2∶1
B.5.6 g CO 和 22.4 L CO 2 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一定相等
C.标准状况下 , 11.2 L 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 16 g, 则 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32
D.a g Cl 2 中有 b 个氯原子 ,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的数值可表示为 35.5b/a
解析 : 含有 1 mol O 的 CO、 CO2、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1 mol、
1
2 mol 、
1
3 mol, 其物质
的量之比为 6∶3∶ 2, A 错误 ; 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 , 22.4 L CO 2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 B 错误 ;
摩尔质量的单位为 g·mol -1, C 错误 ; 由 n= N
NA
=m
M知 , NA=N×M
m=b×35.5 g ·mol -1
a g =35.5b
a
mol -1, D 正确 .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 , 共 52 分)
17.(8 分)(1) 下列数量的各物质所含原子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__①④③② __.
导学号 7391858
①0.5 mol 氨气 ②标准状况下 22.4 L 氦气 ③4 ℃时 9 mL 水 ④0.2 mol 磷酸钠
(Na3PO4)
(2)常温下 , 在 27.5 g 水中溶解 12.5 g CuSO4·5H 2O, 恰好达到饱和 , 该溶液密度为 1.21
g·cm
-3, 则 :
①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是 __0.10 mol__.
②该溶液中 CuSO4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1.51 mol ·L -1__.
③取出 20.0 mL 该溶液 , 配成浓度为 1.00 mol·L- 1 的稀溶液 , 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
__30.2__mL.
18.(10 分)(2017 ·邢台调到检测 )(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矿泉水进行检测时 , 发现
1.0 L 该矿泉水中含有 45.6 mg Mg 2+
, Mg2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1.90×10 -3 mol ·L - 1__.
导学号 7391858
(2)现有 0.1 mol ·L-1 Na 2SO4 和 0.1 mol ·L -1 H 2SO4 的混合溶液 100 mL, 向其中逐滴加入
0.2 mol ·L
-1 的 Ba(OH) 2 溶液 , 并不断搅拌 , 使反应充分进行 . (忽略混合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
①当加入 50 mL Ba(OH) 2溶液时 , 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__Na2SO4__, 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__0.067__mol ·L -1.
②当溶液中沉淀量达到最大时 , 所加 Ba(OH) 2 溶液的体积为 __100__mL, 所得溶液中溶
质为 __NaOH__, 则该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__0.1__mol·L - 1.
19.(8 分 )某同学帮助水质检测站配制 480 mL 0.5 mol ·L -1 NaOH 溶液以备使用 .
导学号 7391858
(1)该同学应选择 __500__mL 的容量瓶 .
(2)其操作步骤如乙图所示 , 则甲图操作应在乙图中的 __C__(填选项字母 )之间 .
A.②与③ B.①与②
C.③与④
(3)该同学应称取 NaOH 固体 __10.0__g, 用质量为 23.1 g 的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所
需 NaOH 固体时 , 请在附表中选取所需的砝码大小 __c、 d__(填字母 ), 并在如图中选出能正
确表示游码位置的选项 __C__(填字母 ).
附表 砝码规格
a b c d e
砝码大小 /g 100 50 20 10 5
20.(12 分)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 , 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 :
A__ 蒸馏烧瓶 __, C__分液漏斗 __, E__冷凝管 __.
(2)分离以下混合物应该主要选用上述什么仪器 ? (填字母 )
①粗盐和泥沙 : __B__; ②花生油和水 : __C__.
(3)关于仪器的使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_A 、E__.
A.A 仪器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B.B 仪器可以用于过滤
C.C 仪器放出液体时应打开上边的塞子
D.在实验室应用 D 仪器进行实验时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E.蒸馏时 , E 仪器中水的流向是上口进 , 下口出
(4)若向 C 装置中加入碘水和足量 CCl 4, 充分振荡后静置 , 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 __分液漏
斗内液体分两层 , 上层液体几乎呈无色 , 下层液体呈紫红色 __.
(5)用四氯化碳提取出溴水中的溴的方法叫做 __萃取 __, 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水分离
开的操作叫做 __分液 __, 下列是进行该操作的步骤 , 正确的顺序是 __⑤①③④② __.
①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 , 并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 , 分层
②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③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或使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小孔
④分液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 旋开活塞 , 用烧杯接收液体
⑤检查分液漏斗活塞和颈部的玻璃塞是否漏水
21.(14 分)(能力挑战题 )利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填空 (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导学号 7391858
(1)0.2 mol 氨气中含有 NH 3 分子数是 __0.2NA__, 其中含氢原子数是 __0.6NA__, 含有电
子的物质的量是 __2 mol__.
(2)H 2SO4 的摩尔质量是 __98 g·mol -1__,49 g H2SO4 中含有 __2__mol 氧原子 , 能与 __1__
mol NaOH 恰好完全反应 , 生成水的质量是 __18__g.
(3)含有 6.02×1023 个氧原子的 H3PO4 的物质的量是 __0.25 mol__.
(4)与标准状况下 V L CO 2 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的水的质量是 __45V
28 g__.
(5)将 4 g NaOH 溶解在 10 mL 水中 , 再稀释成 1 L, 从中取出 10 mL, 这 10 mL 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为 __0.1 mol ·L -1__.
(6)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 , 1 体积 X 2(g)跟 3 体积 Y 2(g)化合生成 2 体积化合物 , 则该化
合物的化学式是 __XY 3(或 Y 3X)__.
解析 : (1)0.2 mol 氨气中含有 NH3 分子数是 0.2 mol×NA mol
-1=0.2NA; 一个氨气分子含
有 3 个氢原子 , 0.2 mol 氨气含氢原子数为 3×0.2NA=0.6NA ; 一个氨气分子含 10 个电子 , 0.2
mol 氨气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0.2 mol ×10=2 mol. (2)H 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98, 其摩尔质
量为 98 g·mol-1; 49 g H 2SO4 的物质的量为
49 g
98 g ·mol - 1=0.5 mol, 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4=2 mol; 根据 H2SO4+ 2NaOH===Na 2SO4+2H 2O 可知 , 0.5 mol 硫酸可以中和 1
mol NaOH, 同时生成 1 mol H 2O,1 mol H 2O 的质量为 1 mol×18 g ·mol -1= 18 g. (3)6.02 ×1023
个氧原子 , 即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1 mol, 所以 H3PO4 的物质的量是 0.25 mol. (4) 标准状况下
V L CO2 物质的量为 V L
22.4 L ·mol - 1= V
22.4 mol,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2× V
22.4 mol= V
11.2 mol ,
含有相等数目氧原子的水的物质的量为 V
11.2 mol, 故水的质量为
V
11.2 mol×18 g·mol -1=45V
28
g. (5)令稀释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c, 根据稀释后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c, 根据稀释定
律, 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 则 c×1 L× 40 g ·mol -1=4 g, 解得 : c=0.1 mol ·L -1. (6)一定温
度和压强下 , 1 体积 X 2 气体与 3 体积 Y 2 气体化合生成 2 体积化合物 , 设该化合物为 Z, 由气
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 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 则 X2+3Y 2===2Z, 由原子守恒可
知 , Z 为 XY 3(或 Y 3X).
第二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一、选择题
1.(2017 ·唐山高一检测 )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 , 该反应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3Fe+2O 2=====
点燃
Fe3O4 B.CO2+C=====
高温
2CO
C.NH 4HS=====
△
NH 3↑+ H2S↑ D.Na2CO3+CO2+H 2O===2NaHCO 3
2.(2017 ·淮南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B.盐中不一定有金属元素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3.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 (或俗名 )、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金属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非金属氧化物 二氧化硫 SO2
C.含氧酸 硫酸 H2SO3 D.碱 纯碱 Na2CO3
4.下列化合物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Na2CO3、KOH 、CaO
B.CO、NaOH 、KCl
C.H 2O、H 2SO4、NaCl
D.CuO、Cu2(OH) 2CO3、 CaCO3
5.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酸性氧化物均可以和碱发生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6.下列物质可以与其他物质直接反应生成盐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①金属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酸性氧化物 ⑤酸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⑤ D.全部
7.给如图中①~⑤选择适当的物质 , 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 供选择的试剂有稀
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单质①为铜 B.氧化物④为 CO2
C.①与②反应为置换反应 D.③与④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解析 : 据单质 ①能和酸 ②发生化学反应 , 由题意可推知 ①应为活泼金属单质即为铁 , 而
酸只有 H2SO4, 则氧化物 ④应为金属氧化物 CaO, 则氧化物 ③为酸性氧化物 , 即 CO2, ⑤属于
盐且既能与稀硫酸反应 , 又能与 CaO 反应 , 则 ⑤应为 Na2CO3. 其中 ①与 ②反应为置换反应 ,
③与 ④反应为化合反应 .
8. 以 下 表 示 的 是 碳 及其 化 合 物 的 转 化 关 系 , 其 中 涉 及 的 基 本 反 应 类型 依 次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C――→CuO
高温 CO2――→H2O H2CO3 ――→Ca OH 2
CaCO3――→
高温
CO2
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 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
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 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
解 析 : 该 转 化 关 系 中 涉 及 的 化 学 反 应 有 C + 2CuO =====△
2Cu + CO2↑, CO2 +
H2O===H 2CO3, H2CO3+ Ca(OH) 2===CaCO3↓+2H2O, CaCO3=====
高温
CaO+ CO2↑, 反应类型
分别为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
9.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 , 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解析 : 瓷器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 A 正确 ; 丝绸属于蛋白质 , 是有机物 , B 错误 ; 茶
叶主要含纤维素、 茶叶碱等有机物 , C 错误 ; 中草药来源于绿色植物 , 含糖类、 有机酸、 生物
碱等有机物 ,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10.小高同学在某食品包装内发现有一包白色颗粒状固体 A 的小纸袋 , 上面写着“生石
灰干燥剂 , 请勿食用” . 小高同学随手将小纸袋放在窗台上 , 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
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 B. 导学号 7391858
(1)A 固体的化学名称是 __氧化钙 __, 干燥物质的原理是 __CaO+H2O===Ca(OH) 2__(用
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小高同学对块状固体 B 进行探究 .
猜想一 : 块状固体 B 中除含 A 外, 还可能有 __Ca(OH) 2__、__CaCO3__(写两种 );
猜想二 : 块状固体 B 溶于水可能有 __放热 __(填“放热”或“吸热” )现象 .
(3)取块状固体 B 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内 , 振荡、静置、过滤 , 得到少量白色固体
C. 小高同学认为白色固体 C 中可能有碳酸钙 , 请写出一种检验其中含有碳酸钙的简单方法
__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 , 滴加稀盐酸 , 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即
证明固体中有碳酸钙 __. 你认为白色固体还可能是 __Ca(OH 2)和 CaCO3 的混合物 (开放性试
题, 其他符合题意的猜想也可 )__.
解析 : (1)白色干燥剂为氧化钙 , 氧化钙吸水变为氢氧化钙 ; (2)氧化钙吸水变为氢氧化钙
后 , 氢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 ; (3) 检验碳酸钙可用稀盐酸看是否产生
CO2.
11.(2017 ·宝鸡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 HCl 、H 2SO4、KCl 、Na 2CO3、NaCl 、
NaOH 的性质 , 对于如何研究 , 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 导学号 7391858
方案Ⅰ : 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 , 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 , 进行实验 ;
方案Ⅱ : 将它们按照钠盐、碱、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 , 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 , 进行
实验 .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 , 甲同学发现 Na 2CO3 溶液显碱性 , 于是将 Na2CO3 与 NaOH
都划分为碱类 , 是否合理 ? 为什么 ? __不合理 . 虽然它们的溶液均呈碱性 , 但 Na 2CO3在水溶
液中不能电离出 OH -, 不符合碱的定义 __.
(2)在方案Ⅰ中 , 乙同学欲鉴别 HCl 和 H 2SO4, 他选择的试剂为 __BaCl 2__, 现象及结论为
__加入 BaCl2 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H 2SO4(答案合理即可 )__.
(3)在方案Ⅱ中 , 丙同学认为两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 __H2SO4__可加以区分 , 有关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Na2CO3+H 2SO4===Na2SO4+CO2↑+ H2O( 答案合理即可 )__.
解析 : (1)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
, 显然 Na2CO3 不是碱 . (2)鉴别 HCl
和 H 2SO4 可用 BaCl 2. (3)两种钠盐和 H2SO4 或 HCl 混合时现象不一样 , 可以根据反应现象进
行区别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1.(2017 ·渭南高一检测 )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 , 则该气体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 , 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2.(2017 ·德州高一检测 )有 CuO、 Fe、H 2、Ba(OH) 2 溶液、 K 2CO3 溶液、 NaOH 溶液、
稀硫酸七种物质 , 在常温下物质两两间能发生反应最多有 导学号 7391858 ( C )
A.4 个 B.5 个
C.6 个 D.7 个
3.(2017 ·随州高一检测 )A 、B、C、D、E 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 ,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
系如图所示 , 其中所含的相同元素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铜 B.碳
C.铁 D.钙
4.(2017 ·成都高一检测 )在①化合反应 ②分解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四种
基本反应类型中 , 可以生成水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只有②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 对于每一类反应 , 找出一例即可 , 如生成水的化合反应 : 2H2+O2=====点燃 2H2O; 分
解反应 : 2H 2O2=====MnO 2
2H 2O+O2↑; 置换反应 : H2+ CuO=====△ H2O+Cu; 复分解反应 : NaOH
+HCl===NaCl +H2O.
5. (2015 ·北京高考 ) 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 , 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 .火药使用 B.粮食酿酒 C.转轮排字 D.铁的冶炼
解析 :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 该题中 A 、B、D 选项中均有新物质生成 , 属于
化学变化 , 而转轮排字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 不涉及化学反应 .
6.下列各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分类不同 , 请找出该物质并书写在横
线上 . 导学号 7391858
(1)HCl H2SO4 H 2CO3 HNO 3__HCl__
(2)NaCl KNO 3 Na2CO3 NaNO 3__NaCl 或 KNO 3__
(3)Fe Al Zn C__C__
(4)溶液 水 浊液 胶体 __水__
解析 : (1)只有 HCl 是无氧酸 , 其余是含氧酸 .
(2)只有 KNO 3 是钾盐 , 其余是钠盐 ; 只有 NaCl 是无氧酸盐 , 其余是含氧酸盐 .
(3)只有 C 是非金属单质 , 其余都是金属单质 .
(4)只有水是纯净物 , 其余都是混合物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中 , 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淀粉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雾
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都是稳定的液体 B.都是透明的液体
C.都是混合物 D.都有丁达尔效应
3.分别将 6 滴饱和 FeCl3溶液滴加到下列试剂 :
①5 mL 20 ℃蒸馏水中
②5 mL 沸水中并加热至红褐色
③5 mL 20 ℃蒸馏水中 , 然后再加入少量 0.1 mol ·L-1 的 NaOH 溶液 .
下列有关相应分散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分散质粒子直径 : ①<②<③
B.分散系稳定性 : ①>②>③
C.仅凭观察法就可将①②③三种分散系区别开
D.向三种分散系中加入酸性 AgNO 3 溶液后 , 只有①中会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 ① 得到 FeCl3 溶液 , 呈棕黄色 ; ② 得到 Fe(OH) 3 胶体 , 呈红褐色 ; ③得到 Fe(OH) 3 沉
淀. 三种分散系中均有 Cl -
, 遇 Ag +均可形成 AgCl 沉淀 , D 项错误 .
4.(2017 ·广州高一检测 )将饱和 FeCl3溶液滴入沸水并煮沸一段时间 , 可得到红褐色液体 ,
此液体不具有的性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
B.插入石墨电极通直流电后 , 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
C.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 无沉淀产生
D.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 , 有氧化物生成
5.(2017 ·宝鸡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食盐溶液静置后会分层 , 下层比上层咸
B.悬浊液中一定不含直径小于 10-9 m 的微粒
C.加热溶液和胶体 , 溶液中不会析出晶体 , 胶体因凝聚而析出
D.豆浆、墨水、血液都属于胶体
6.(2017 ·金华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泥浆中泥沙是分散质 , 水是分散剂
B.常用的医用酒精中水是溶质 , 酒精是溶剂
C.凡是分散质能透过半透膜的分散系都属于胶体
D.碘酒属于胶体
7.下列有关胶体的性质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溶液澄清透明 , 胶体浑浊不透明
B.加热和搅拌不可能引起胶体聚沉
C.将一束强光通过淀粉溶液时 ,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大气中 PM2.5( 直径≤ 2.5×10-6 m 的可吸入颗粒 ), 一定属于胶体
8.(2017 ·雅安高一检测 )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 , 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 , 又具有液体的
流动性 . 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 FeSO4和 Fe2(SO4)3 的溶液混合 , 再滴入稍过量的 NaOH 溶
液 , 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 , 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5.5~36 nm 的磁流体 . 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红棕色的 Fe2O3
D.向分散系中加入 NaCl 固体 , 无明显变化
解析 : 分散质微粒直径在 1~100 nm 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 A 错误 ;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
应 , B 正确 ; Fe2O3 为红棕色 , 而磁流体为黑色 , C 错误 ; 该分散系胶粒带电荷 , 加入 NaCl, 发
生胶体聚沉 ,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9.(2017 ·邢台高一检测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 , 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
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 其操作步骤如下 : 导学号 7391858
①取 20%白磷的乙醚溶液 0.5 mL, 加蒸馏水 60 mL.
②先滴加 1%氯化金水溶液 0.75 mL, 再滴加 0.1 mol ·L -1 的 K 2CO3 0.6 mL, 振荡变成棕
红色 .
③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
④分离提纯 , 除去无机溶质 .
所得分散系中 , 金颗粒直径为 5~12 nm.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分散系属于 __胶体 __, 其分散质是 __金颗粒 __.
(2)用一束强光照射该分散系 , 从侧面可看到 __分散系中形成一条明亮的“通路” __.
(3)步骤④的分离方法是 __渗析 __.
(4)所得红色溶液 __不能 __(填“能”或“不能” )继续加热 .
10.(2017 ·成都高一检测 )取少量 Fe2O3 粉末 (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 ,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Fe2O3+6HCl===2FeCl 3+ 3H2O__, 反应后得到的 FeCl3 溶液呈棕黄色 . 用此溶液
进行以下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 , 滴入 NaOH 溶液 , 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 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__FeCl3+3NaOH===Fe(OH) 3↓+ 3NaCl__, 此反应属于 __复分解 __反应 .
(2)在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 , 加热至沸腾后 , 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FeCl 3溶液 , 继续
煮沸至溶液成 __红褐 __色, 停止加热 , 制得的分散系为 __氢氧化铁胶体 __.
(3)向第 (2)题烧杯中的分散系逐滴滴入过量盐酸 , 出现一系列变化 :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 , 原因是 __盐酸电离出的离子所带的电荷与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
发生了电性中和 , 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 , 从而使胶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沉降下来 __.
②随后沉淀逐渐溶解 , 溶液呈棕黄色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Fe(OH) 3+3HCl===FeCl 3
+3H 2O__.
解析 : Fe2O3 粉末溶于盐酸生成 FeCl3 溶液 .
(1)FeCl 3 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 ,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
(2)向沸水中滴入几滴 FeCl3 溶液 , 继续煮沸至溶液成红褐色 , 停止加热 , 得到氢氧化铁
胶体 .
(3)Fe(OH) 3胶体中加入盐酸先聚沉 , 后沉淀溶解 .
第二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1.(2017 ·南昌高一检测 )下列分散系最不稳定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向 CuSO4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得到的分散系
B.向水中加入食盐得到的分散系
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的 FeCl3 溶液得到的红褐色液体
D.向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得到的无色溶液
解析 : 分散系中最不稳定的是浊液 . A 项 , CuSO 4溶液与 NaOH 溶液反应得到 Cu(OH) 2 浊
液 ; B 项 , 得到氯化钠溶液 ; C 项 , 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 D 项 , 得到碳酸钠溶液 .
2. (2017 ·大同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氢氧化铁胶体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钠溶液用丁达尔效应
B.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溶液现象是先沉淀后沉淀消失
C.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铁离子用渗析的方法
D.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用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三幅图中 , 与胶体有关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全部
解析 :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河水中的泥沙胶体 , 遇海水 (电解质溶液 )发生聚沉 .
东方明珠夜景和树林中的晨曦都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
4.(2017 ·山西临汾一中期中 )2016 年末 , 京津冀地区遭遇雾霾袭击 . 非常简洁地描述雾
霾天气 , 就是“气溶胶细粒子在高湿度条件下引发的低能见度事件” . 气溶胶是胶体的一种 ,
关于气溶胶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B.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 可以将胶体分为 9 种
C.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D.胶体不能透过滤纸
解析 : 直径在 1~100 nm 的微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 , 所以气溶胶的分散剂是气体 ,
A 正确 ; 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都可以是气态、液态和固态 , 有气气、气液、气固、液液、
液气、液固、固气、固固、固液 9 种组合 , 所以可以将胶体分为 9 种 , B 正确 ; 胶体是一种分
散质粒子的直径在 1~100 nm 之间的分散系 , 则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100 nm 之间 , C
正确 ; 胶体可以透过滤纸 , 不能透过半透膜 , D 错误 .
5.(2017 ·宿迁高一检测 )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FeCl3 溶液与 Fe(OH) 3 胶体的外观都是澄清、透明、均匀的
B.溶液中溶质粒子能通过滤纸 ,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
C.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 , 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 光束通过蔗糖溶液时 , 则看不
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D.溶液最稳定 , 放置后不会生成沉淀 ; 胶体较稳定 , 较长时间不会生成沉淀
6.(2017 ·唐山高一检测 )有一胶体 , 在电泳实验中其胶粒向阴极移动 , 对这种胶体进行下
列处理 , 不发生聚沉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加硫酸钠溶液 B.加热
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胶体
解析 : 根据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特性 , 电泳时胶粒向阴极移动 , 胶粒带正电 , 加入胶粒带
负电的胶体可以发生聚沉 . 加热、加电解质溶液也都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 一般说来 , 金属氢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 , 胶体微粒带正电荷 , 所以氢氧化铁胶体中的胶
粒带正电荷 ; 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粒带正电荷 ; 而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 , 胶体微粒带负电荷 , 所以硅酸胶体的胶粒带负电荷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一、选择题
1.(改编题 )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NH 3 B.(NH 4)2SO4
C.Cl 2 D.H2SO4
2.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OH===Na ++O2 -+H+
B.CuCl 2===Cu2+ +Cl -
2
C.Ba(NO 3)2===Ba2++2NO-
3 D.(NH 4)2SO4===(NH 4)2+
2 + SO2-
4
3.下列属于电解质并能导电的物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熔融的 NaCl B.KNO 3 溶液
C.干冰 D.金属铝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硫酸氢钠属于酸 B.硫酸氢钠属于盐
C.硫酸氢钠属于电解质 D.硫酸氢钠溶液跟锌单质反应生成氢气
5 . (2017 ·宁 德 高 一 检 测 ) 下 列 物 质 中 既 能 导 电 , 又 属 于 电 解 质 的 一 组 物 质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石墨、醋酸溶液、食盐晶体 B.熔融状态的 KOH 、熔融状态的 NaCl
C.稀硫酸、 NaOH 溶液、纯硝酸 D.液氨、石灰水、水银
6.(2017 ·湛江高一检测 )下列各组均为两种化合物溶于水时电离出的离子 , 其中按照仅
由酸、碱、盐依次电离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①Na+ 、OH -、SO2-
4 ②H +、 Cl -、SO2-
4 ③Na+、K + 、OH - ④Na+、K +、NO -
3
A.②③④ B.②①④
C.②③① D.②①③
7.下列电离方程式 , 书写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CaCl 2===Ca2++2Cl -
B.AlCl 3===Al 3++Cl -
3
C.Mg(NO 3)2===Mg +2+2NO -
3 D.KMnO 4===K+ +Mn 7 ++ 4O2-
8.(2017 ·抚州高一检测 )在电解质溶液中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阳离子和阴离子数目一定相等
B.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和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C.除阴、阳离子外 , 溶液中不会再有其他粒子
D.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很强
解析 : 电解质溶液是电中性的 , 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一定相等 , 但它们个数不一定
相等 . 除阴、阳离子外 , 溶液中还有水分子等 . 溶液的导电性是由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决
定的 , 若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很小 , 溶液的导电性也可能很弱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 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1 mol ·L- 1的硫酸钠溶液和 1 mol ·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 , 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NaOH 溶液的导电性一定比氨水溶液的导电性强
解析 : 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 , 是因为生成的一水合氨是电解质 , 氨气不是电解质 , A 错
误 ; 1 mol ·L -1 的硫酸钠溶液和 1 mol ·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的离子总浓
度不相等 , 溶液导电性不同 , B 正确 ; 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 , 是因为胶体粒子带电 , 且氢氧化
铁胶体是混合物 , 不是电解质 , C 错误 ; NaOH 溶液和氨水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本身的浓度有
关 , 浓度不确定 , 无法比较导电性大小 , D 错误 .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HSO4 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 H +、Na+ 和 SO2-
4 , NaHSO 4 是酸
B.NaHCO 3 的电离方程式为 NaHCO 3===Na++H++CO2-
3
C.液态的醋酸属于电解质 , 酒精属于非电解质
D.NaCl 只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析 : NaHSO 4 属于酸式盐 , A 错误 ; 在溶液中 NaHCO 3 电离方程式应为 NaHCO 3===Na
+
+HCO -
3 , B 错误 ; 液态的醋酸属于电解质 , 酒精属于非电解质 , C正确 ; NaCl 在水溶液和熔融
状态下均电离出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11. (2017 ·湛江高一检测 )(1) 判断下列物质在相应条件下能否电离 , 并说明理由 .
导学号 7391858
①液态 HCl: __ 不能 __, __HCl 是酸 , 液态时不电离 , 只在水溶液中电离 __.
②熔融状态下的 NaCl: __ 能__, __能电离出 Na+和 Cl -
__.
③高温熔化后的单质铁 : __不能 __, __Fe 是单质 __.
④固体 KOH: __ 不能 __, __电解质在固态时不电离 __.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HCl: __HCl===H ++Cl -
__;
H2SO4: __H 2SO4===2H ++SO2-
4 __;
Ba(OH) 2: __Ba(OH) 2===Ba2++ 2OH -__.
KOH: __KOH===K
+
+ OH -
__;
NH 4NO3: __NH 4NO 3===NH +
4 + NO -
3 __;
KAl(SO 4)2: __KAl(SO 4)2===K ++ Al 3+ +2SO2-
4 __.
解析 : (1)HCl 是酸 , 在液态时不电离 , NaCl 在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 , KOH 在固态时不电
离 , Fe 是单质 , 任何条件都不电离 .
(2)KAl(SO 4)2 能电离出三种离子 .
12 . 导 电 性 实 验 可 以 作 为 研 究 电 解 质 电 离 本 质 及 反 应 机 理 的 有 效 方 法 .
导学号 7391858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里 , 若灯泡亮 , 广口瓶内的物质 A 可以是 __⑤⑥⑦⑧ __(填序号 ).
①干燥的氯化钠晶体 ②干燥的氢氧化钠晶体 ③蔗糖晶体 ④酒精 ⑤氯化钠溶液
⑥氢氧化钠溶液 ⑦稀盐酸 ⑧硫酸铜溶液
(2)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装置 (如图所示 )中 , 若向某一电解质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
液时 , 则灯泡由亮变暗 , 至熄灭后又逐渐变亮的是 __C__.
A.盐酸中逐滴加入食盐溶液
B.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解析 : (1)氯化钠晶体、氢氧化钠晶体虽由离子构成 , 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 所以不导电 .
两者溶于水后 , 在水分子的作用下 , 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 阳离子 (实为水合离子 ), 所以二者
的水溶液能导电 ; 蔗糖由分子构成 , 不能导电 , 酒精也不导电 .
(2)溶液能否导电 , 取决于溶液中是否有离子存在 ; 导电性强弱则由离子浓度大小等因
素决定 . C 选项中 : 发生反应 H 2SO4+ Ba(OH) 2===BaSO4↓+2H2O, 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 , 灯
泡变暗 , 恰好完全反应时 , 溶液中几乎没有离子 , 灯泡熄灭 , 继续滴加 Ba(OH) 2 溶液 ,
Ba(OH) 2 过量 , 溶液中 Ba2+、OH- 数目增多 , 灯泡又变亮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1.(2017 ·三明高一检测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a(OH) 2===Ca2++2(OH) - B.FeCl2===Fe2++3Cl -
C.K 2SO4===K +
2 +SO2-
4 D.Fe2(SO4)3===2Fe3++3SO2-
4
解析 : A 项 2(OH) -为错误的表示方法 , 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2OH -
; B 项应是 2Cl -
; C 项 K +
2
为错误的表示方法 , 正确的表示方法为 2K +
.
2.(2017 ·浙江 4 月学考真题 )下列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葡萄糖 B.氢氧化钠
C.氯化钾 D.铁
解析 : 葡萄糖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 , 为非电解质 , A 选项符合题意 ; 氢氧
化钠和氯化钾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能导电 , 为电解质 , B 和 C 选项不符合题意 ; 铁虽
然能够导电 , 但属于单质 , 既不是电质 , 也不是非电解质 ,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
3.(2017 ·广州高一检测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 , 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NH 3 B.CH4
C.NaHCO 3 D.HClO 3
解析 : 凡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是酸 , A、B 两项为气态氢化物 , 不能电
离 , 不是酸 ; C 项是碳酸氢钠 , 属于盐 ; D 是氯酸 , 溶于水电离出 H+和 ClO -
3 , 故 D 正确 .
4.(2016 ·长春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化学实验 , 按照图Ⅰ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
不亮 , 按照图Ⅱ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 ,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MgCl 2 不是电解质
B.MgCl 2 溶液是电解质
C.MgCl 2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
D.MgCl 2 只有在溶液中才能导电
解析 : A 项 , 氯化镁属于盐且其溶液导电 , 说明氯化镁是电解质 , 错误 ; B 项 , 氯化镁溶
液是混合物 , 不是电解质 , 错误 ; C 项 , 氯化镁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 正
确; D 项 , 氯化镁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 , 错误 .
5.(2016 ·青岛高一检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 , 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
B.铜丝能导电 , 所以铜是电解质
C.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 , 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 , 所以二氧化碳是电解质
解析 :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 氯化钠溶液或熔融氯化钠能
导电 , 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 , 所以氯化钠、 氯化氢是电解质 , A 错误 , C 正确 ; 铜是单质 , 不属
于电解质 , B 错误 ; 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导电 , 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发生电
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 所以碳酸是电解质 , 而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 , D 错误 .
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 导学号 7391858
(1)HNO 3: __HNO 3===H ++NO-
3 __
(2)Ca(OH) 2: __Ca(OH) 2===Ca2++2OH-
__
(3)Fe2(SO4)3: __Fe2(SO4)3===2Fe3 ++3SO2-
4 __
(4)(NH 4)2SO4: __(NH 4)2SO4===2NH +
4 + SO2-
4 __
解析 : 书写电离方程式要注意离子符号书写正确 , 符合电荷守恒、原子守恒 .
第二章 第二节 第 2 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中 , 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Ba(OH) 2 溶液和盐酸的反应 B.NaCl 溶液和 AgNO 3 溶液反应
C.H 2 和 CuO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D.Fe 和 CuSO4 溶液反应
2.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 , 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K+、CO2-
3 、Cl -
B.Cu2 +、K +、SO2-
4 、NO -
3
C.Na +、 K+、Cl -、NO -
3 D.Fe3+、K +、SO2-
4 、Cl -
3.(2017 ·郑州高一检测 )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 (溶液的体积变化可
忽略 ), 能引起离子浓度增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HCO
-
3 B.Cl
-
C.OH - D.Cu2 +
4.(2017 ·山西运城期末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CO 2+2OH -
===CO 2-
3 + H2O
B.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 Ca2++2OH-+2HCO -
3 ===CaCO3↓+ 2H2O
C.向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 2HSO
-
4 +2Ba2+
+2OH -
===2BaSO4↓+
2H 2O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 : Ca2++OH -+HCO -
3 ===CaCO3↓+ H2O
解析 : 过量的 CO2 会与 CO2-
3 、H2O 反应生成 HCO -
3 , 即 CO2+OH -
===HCO -
3 , A 项错误 ;
根据 “少定多变法 ”, 中和 1 个 HCO -
3 只有 1 个 OH -
, 即 Ca2++OH -+HCO -
3 ===CaCO3↓ +
H2O, B 项错误 ; HSO -
3 应拆开写 , 且离子方程式应化为最简 ,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H++SO2-
4
+Ba 2++OH -
===BaSO4↓+H2O, C 项错误 .
5.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Cu2++2OH -
===Cu(OH) 2↓
CuSO4+2KOH===Cu(OH) 2↓+ K 2SO4
B.CO2-
3 +2H +
===CO2↑+ H2O
BaCO3+2HCl===BaCl 2+H 2O+CO2↑
C.Ca2++CO2-
3 ===CaCO3↓
CaCl 2+Na 2CO3===CaCO3↓+ 2NaCl
D.H++OH -
===H2O
2KOH +H2SO4===K2SO4+2H2O
6.(2017 ·黄山高一检测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含有大量 Ba 2+的溶液中 : Cl - 、K +、SO2-
4 、CO2-
3
B.含有大量 H +的溶液中 : Mg 2+ 、Na+、CO2-
3 、 SO2-
4
C.含有大量 OH -的溶液中 : Cu2+、NO -
3 、SO2-
4 、CO2-
3
D.含有大量 Na +的溶液中 : H +、K +、SO2-
4 、NO -
3
7.(2017 ·苏州高一检测 )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H
+
、SO2-
4 、NO
-
3 , 则该溶液中还可能
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Ag + 、K +、Cl - B.Mg 2+、 Ba2+、Br -
C.Na +、 NH +
4 、Cl -
D.Mg 2+、 Cl -、CO2-
3
8. (2016 ·海南高考改编 ) 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 OH -
===H2O”表示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HSO4 溶液与 Ba(OH) 2 溶液混合
B.H 2SO4 溶液与 Ca(OH) 2 溶液混合
C.HNO 3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
D.Na2HPO4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
解析 : NaHSO 4 溶液与 Ba(OH) 2 溶液混合 , 生成 H2O+BaSO4 沉淀 , A 错误 ; H 2SO4 溶液与
Ca(OH) 2溶液混合有 CaSO4 沉淀生成 , B 错误 ; HNO 3 溶液与 KOH 溶液混合后离子方程式为 H
++OH -
===H2O, C 正确 ; Na2HPO 4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 , Na2HPO4 只拆成 Na+、HPO2-
4 ,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9.现有 NaHSO 4 溶液中有 H+无 HSO -
4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 NaHSO4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方程式 : __NaHSO 4===Na++H++ SO2-
4 __.
(2)NaHSO 4 属于“酸”“碱”“盐”中的 __盐 __, 你的选择理由是 __NaHSO4 在水溶液
中电离出的离子 , 既有金属阳离子又有酸根阴离子 __.
(3)①若将 NaHSO4 与 Ba(OH) 2 在溶液中按物质的量比 2∶1 混合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2H ++ SO2-
4 +2OH -+Ba2 +
===BaSO4↓+ 2H 2O__.
②若将 NaHSO 4 与 Ba(OH) 2 在溶液中物质的量比 1∶1 混合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H +
+SO2-
4 +OH -+Ba 2+
===H2O+BaSO4↓__.
解析 : 在书写 NaHSO4 与 Ba(OH)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 , 要注意两点 : 一是 H +与 OH -
反应生成 H2O, 同时 SO2-
4 与 Ba2+反应生成 BaSO4 沉淀 , 二是 NaHSO 4 与 Ba(OH) 2 的物质的
量之比 .
10.(2017 ·湖北华科大附中测试 )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
Na+、Mg 2+、Cu2+、 OH -、Cl - 、CO2-
3 、NO -
3 . 现进行如下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色 .
(2)另取少量溶液逐滴滴加盐酸至过量 , 无气体放出 , 再加入 BaCl2 溶液后 , 没有沉淀生
成.
(3)另取少量溶液用硝酸酸化后 , 加入 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 原溶液中肯定有 __Na+
、OH -
、Cl -
__离子 , 肯定没有 __Mg 2+
、Cu2
+、CO2-
3 __离子 , 不能肯定存在 __NO -
3 __离子 .
解析 : 由 “无色溶液 ”可排除 Cu2+
; 由 (2)可知 , 没有 CO2-
3 ; 由 (1)知溶液呈碱性而 (2)又
排除了 CO2-
3 , 则一定有 OH -
, 则没有 Mg 2+
; 由 (3)可知有 Cl -
; Mg 2+、Cu2+
等 2 种阴离子都被排除了 , 而溶液呈电中性 , 所以一定有 Na+
; 不能肯定 NO-
3 是否存在 .
11.(1)A 、B、C 三种无色可溶性盐分别是由 Na+、Ag +、Ba2+ 、Cl -、NO -
3 、CO2-
3 中不
同的阴、阳离子组成 . 经实验可知 : A 溶液、 B 溶液均可以与盐酸反应 , 其中 A 产生白色沉
淀, B 产生气泡 . 则 A 为__AgNO 3__、B 为__Na2CO3__. 将 B 和 C 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 __Ba2++CO2-
3 ===BaCO 3↓__. 导学号 7391858
(2)有一包固体粉末 , 由 CaCO3、Na2SO4、KNO 3、BaCl 2、CuSO4 中的三种物质组成 , 取
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
从实验可以判断 ,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__CuSO4__, 它的组成可能是 __CaCO3、
Na2SO4、KNO 3__或 __CaCO 3、KNO 3、BaCl2__.
解析 : (1)B 溶液产生气泡 , 则 B 中含有 CO2-
3 , 所以 B 是碳酸钠 ; A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所
以 A 中含有银离子 , 则 A 是硝酸银 , 所以 C 是氯化钡 . B 和 C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Ba2 ++
CO2-
3 ===BaCO 3↓.
(2)固体溶于水得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 , 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铜 ; 由于白色沉淀能溶于盐
酸且生成无色气体和无色溶液 , 所以白色沉淀不是硫酸钡 , 而是碳酸钙 , 所以硫酸钠和氯化
钡不能同时存在 , 因为该物质是由三种物质组成的 , 故该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CaCO3、
Na2SO4、KNO 3或 CaCO3、KNO 3、BaCl 2.
第二章 第二节 第 2 课时
1.(2017 ·保定高一检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 Cu+Ag
+
===Cu2+
+Ag
B.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 SO2-
4 +Ba2+===BaSO4↓
C.石灰乳与盐酸反应 : H++OH -
===H 2O
D.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 : MgCO 3+2H +
===Mg 2++CO2↑+ H2O
2.离子方程式 H ++OH -===H 2O 所表示的反应可以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的反应
D.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解析 : 离子方程式 H++OH -
===H2O, 反应物用 H +、OH -表示 , 说明反应物为易电离出
H+的物质和易电离的碱 , 离子方程式中生成物只有 H 2O, 说明生成的盐为可溶性盐 , 故 D 项
正确 .
3 . (2017 ·合 肥 高 一 检 测 ) 常 温 下 , 下 列 各 组 离 子 一 定 能 大 量 共 存 的 一 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0.1 mol - 1的 NaOH 溶液中 : K +、 Na+、SO2-
4 、CO2-
3
B.K +、Cu2 +、OH -、NO -
3
C.0.1 mol ·L -1 Na2CO3 溶液 : K +、Ba2+、NO -
3 、 Cl -
D.K +、Mg 2+、SO2-
4 、OH -
解析 : 0.1 mol -1 的 NaOH 溶液中含大量的 Na+ 、OH -
, 它们与 K +、SO2-
4 、 CO2-
3 均不反
应 , A 正确 ; Cu2+ 和 OH -反应生成难溶的 Cu(OH) 2, 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 B 错误 ; 0.1 mol -1 的
Na2CO3 溶液中含大量的 Na +、CO2-
3 , CO2-
3 可以与 Ba2+ 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 C 错误 ; Mg 2 +与
OH
-
可结合生成 Mg(OH) 2沉淀 , 不能大量共存 , D 错误 .
4.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碳酸镁和盐酸反应 : CO2-
3 +2H+
===H 2O+CO2↑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 Cu+Ag +
===Cu2++Ag
C.铝与稀盐酸反应 : Al +2H +===Al 3++H 2↑
D.氧化镁与稀硝酸混合 : MgO +2H
+
===Mg 2+
+ H2O
5.(2017 ·衡水高一检测 )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 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发生离子
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Na2SO4 溶液与 BaCl2 溶液 B.Na2CO3 溶液与 H 2SO4 溶液
C.H 2SO4 溶液与 NaOH 溶液 D.CuSO4 溶液与 NaCl 溶液
6.现有 CO2-
3 、 K
+
、 SO2-
4 、 Cl
-
、 Al 3 +
、 Fe3+
、 Ba2 +
七种离子 , 试按要求填空 :
导学号 7391858
(1)只能与 H+大量共存 , 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的有 __Al 3+、Fe3+__.
(2)只能与 OH -大量共存 , 不能与 H+大量共存的有 __CO2 -
3 __.
(3)既能与 H+大量共存 , 又能与 OH -大量共存的有 __K +、SO2-
4 、Cl -、Ba2+
__.
解析 : (1)Al 3+ 、Fe3+只能与 H+大量共存 , 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
(2)CO2 -
3 只能与 OH -大量共存 , 不能与 H +大量共存 .
(3)既能与 H+大量共存 , 又能与 OH -大量共存的有 K +、SO2-
4 、Cl -、Ba2+
.
第二章 第三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CaCO3+2HCl===CaCl 2+H2O+CO2↑
B.2NaHCO 3=====△ Na2CO3+H 2O+CO2↑
C.Cl 2+2NaOH===NaCl +NaClO+H2O
D.NaBr+AgNO 3===AgBr ↓+ NaNO 3
3.(2017 ·邯郸高一检测 )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可用集
合关系来表示 , 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4.(2017 ·南宁高一检测 )钛(Ti) 被称为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 , 以下是由 TiO 2 制取 Ti 的
主要反应 :
①TiO 2+2Cl2+2C=====
高温
TiCl 4+2CO
②TiCl 4+2Mg=====
高温
2MgCl 2+T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反应①中 TiO 2 被氧化 D.反应②中金属镁被氧化
5.(2017 ·三明高一检测 )海水提溴过程中 , 将溴吹入吸收塔 , 使溴蒸气和吸收剂 SO2发生
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 化学反应为 Br 2+ SO2+2H 2O===2HBr + H2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Br 2 发生了还原反应
B.SO2 在反应中被还原
C.Br 2 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 , 又是氧化还原反应
6.下列反应中 , HCl 被还原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HCl+ AgNO 3===HNO 3+AgCl ↓
B.Mg +2HCl===MgCl 2+H 2↑
C.MnO 2+4HCl===MnCl 2+Cl 2↑+ 2H 2O
D.Au+HNO 3+4HCl===HAuCl 4+NO ↑+ 2H 2O
7.(2017 ·淄博高一检测 )下列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 但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Fe+CuSO4===FeSO4+Cu
B.AgNO 3+NaCl===AgCl ↓+ NaNO 3
C.MnO 2+4HCl( 浓 )=====
△
MnCl 2+Cl 2↑+ 2H2O
D.2KMnO 4=====
△
K2MnO 4+MnO 2+O2↑
解析 : A 项 , 属于置换反应 ; B 项 , 属于复分解反应 ; C 项 , 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 氯
元素和锰元素的化合价分别升高和降低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D 项 , 属于分解反应 .
8. (双 选 )(2017 ·南 京 高 一 检 测 ) 下 列 化 学 反 应 中 电 子 转 移 的 表 示 方 法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C )
9.亚硝酸钠 (NaNO 2)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 当它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时 , 可能生成
的产物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N2 B.N2O3
C.HNO 3 D.NO 2
解析 : 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 , 当它作氧化剂时 , 生成的产物中氮元素的
化合价要低于+ 3 价 . N 2 中 N 呈 0 价 , N 2O3 中 N 呈+ 3 价 , HNO 3 中 N 呈+ 5 价 , NO 2 中 N 呈
+4 价 .
二、非选择题
10.氧化还原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 , 其他根据参与电子转移的元素种类不同的分类方法
最常见 . 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发生在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有 __(5)__; 电子转移发生
在 不 同 元 素 之 间 的 有 __(3)(4)(6)__; 电 子 转 移 发 生 在 不 同 价 态 的 同 种 元 素 之 间 的 有
__(1)(2)__. ( 填反应编号 ) 导学号 7391858
(1)Fe+2FeCl3===3FeCl 2
(2)NH 4NO 3=====
△
N 2O↑+ 2H 2O
(3)2KMnO 4=====
△
K 2MnO 4+MnO 2+O2↑
(4)S+2KNO 3+3C=====
点燃
K2S+ N2↑+ 3CO2↑
(5)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6)HgS+O2=====△ Hg+SO2
解析 : 根据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作出判断 . 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如下 :
(1)F
0
e―→ F
+2
e, F
+ 3
e―→ F
+2
e;
(2)N
+ 5
―→ N
+1
, N
-3
―→ N
+1
;
(3)M
+7
n―→ M
+6
n/M
+4
n, O
-2
―→O
0
;
(4)S
0
―→ S
-2
, N
+ 5
―→N
0
, C
0
―→ C
+4
;
(5)Cl
-1
C
0
l―→Cl
+1
;
(6)H
+ 2
g―→ H
0
g, O
0
―→ O
-2
, S
-2
―→ S
+4
.
11.(2017 ·成都高一检测 )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 导学号 7391858
①Fe+H 2SO4(稀 )===FeSO4+H2↑
②Cu+2H 2SO4(浓 )=====
△
CuSO4+SO2↑+ 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反应①中 __铁__元素被氧化 , 还原产物为 __H2__; 反应②中 __Cu__作还原剂 , __硫 __
元素被还原 .
(2)当反应①生成 2 g H 2 时 , 消耗 H2SO4 的质量是 __98__ g.
(3)反应②中生成 32 g SO2 气体时 , 消耗 H 2SO4 的质量是 __98__ g, 其中有 __49__ g
H2SO4 被还原 .
解析 : (1)反应 ①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 发生氧化反应 , 对应 FeSO4 为氧化产物 ,
H2SO4 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 , 被还原 , 发生还原反应 , 对应 H2 为还原产物 . 反应 ②中铜元素
化合价升高 , 作还原剂 , 硫酸中硫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 (2)反应 ①当有 2 g H2 生成时 , 消
耗 H 2SO4 的质量 98 g, 其中有 49 g H 2SO4 被还原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6 ·宿迁高一检测 )已知 Na2S2O3(S 的价态为+ 2 价 )可与氯气发生如下反应 : 4Cl2
+Na 2S2O3+ 5H2O===2NaCl +2H2SO4+6HCl, 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Cl 2 在该反应中被还原 B.H2SO4 是还原产物
C.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D.反应中 H2O 被氧化
解析 : 反应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是氯由 0 价变为- 1 价 , 化合价降低 , 被还
原, 得到的还原产物是 NaCl 和 HCl, 所以 A 正确 . Na2S2O3 中的 S 由+ 2 价变为+ 6 价 , 化合
价升高被氧化 , 得到的氧化产物是 H2SO4, 所以 B、C 错误 . 反应方程式中的水中元素化合价
没有变化 , 所以 D 错误 .
2.(2016 ·秦皇岛高一检测 )下列反应中 , 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3.(2016 ·石家庄高一检测 )下列反应 (条件均省略 )中 , 反应物中的各种元素都参加了氧化
还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CuO=====
△
Cu+CO2
B.2KMnO 4===K 2MnO 4+MnO 2+ O2↑
C.4HNO 3===2H2O+ 4NO2↑+ O2↑
D.HgS+O2===Hg+SO2
解析 : A 选项反应 , 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B 选项反应 , 钾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
生变化 , C 选项反应 , 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这些元素都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 .
4.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 , 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 则该元素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 , 也可能被还原 D.化合价一定降低为 0
解析 : 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念 , 化合价可能降低 (如 CuO→Cu), 也可能升高 ( 如
HCl →Cl 2), 所以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 .
5.(2017 ·福建福州调研 )单质钛 (Ti) 抗腐蚀能力强 (放在大海中几周后仍金光闪闪 ), 机械
强度高 , 有“未来金属”之称 . 又因用它制的“骨头”植入人体后可以在上面长肉 , 所以又
有“亲生物金属”之美誉 . 工业上常用硫酸分解钛铁矿 (FeTiO3, 铁为+ 2 价 )的方法来制取
TiO 2, 再由 TiO 2 制金属钛 , 主要反应有 :
①FeTiO3+3H 2SO4===Ti(SO 4)2+FeSO4+3H2O
②Ti(SO 4)2+3H 2O===H2TiO 3↓+ 2H2SO4
③H2TiO 3=====
△
TiO 2+H 2O
④TiO 2+2C+ 2Cl2=====
△
TiCl 4+2CO
⑤TiCl 4+2Mg===2MgCl 2+Ti
上述反应中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导学号 7391858 ( D )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解析 : ①中 Fe 反应前后都是+ 2 价 , Ti 反应前后都是+ 4 价 ,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 ②③ 中
Ti 都是+ 4 价 . ④中 C、Cl 2 是单质 , 反应后变为化合态 , 化合价肯定有变化 . ⑤中 Ti 、Mg 的
化合价都有变化 .
6.在 KClO 3+ 6HCl===KCl +3Cl 2↑+ 3H 2O 中 ,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6 B.6∶ 1
C.1∶5 D.5∶ 1
解析 :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 高价态和低价态相互反应变成它们
相邻的中间价态 (即两头变中间 , 只靠近 , 不交叉 ). KClO 3 中的氯由+ 5 价被还原成 0 价 , HCl
中的氯部分被氧化成 0 价 , 由得失电子守恒 , 被氧化的氯 (化合价升高的氯 )和被还原的氯 (化
合价降低的氯 )个数比应为 5∶1.
7.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解析 : A 项是液体的蒸发 , 为物理变化 ; B 项是复分解反应 ; C 项是固体的溶解操作 , 为物
理变化 , D 项为电解水 , 是氧化还原反应 .
8.自由基生物学将衰老和癌症称作自由基病 . 很多研究发现 , 许多天然食物对预防这些
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 如大豆、橄榄、花生、荠菜等 , 原因是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抗氧化剂 ,
可以消除人体内的氧化性自由基 . 这是利用了抗氧化剂的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解析 : 显然是利用了抗氧化剂的还原性 . 而且仔细体会你还会发现 , 这个实际应用是利
用抗氧化剂 “当替身 ”, 体现了抗氧化剂的还原性比较强 .
9.化学知识就在身边 . 下面是有关厨房中的常见操作或者常见现象 , 其中不属于氧化还
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烧菜用过的铁锅 , 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B.用煤气灶燃烧沼气 (主要成分为甲烷 CH 4)炒菜
C.牛奶久置变质腐败
D.用醋酸除去水垢 [主要成分是 CaCO3、Mg(OH) 2]
解析 : A 项中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 B 项中沼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 , C 项牛奶变酸
是缓慢氧化反应导致变质 ; D 项中用醋酸除水垢是利用复分解反应中的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
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 .
二、非选择题
10.过氧化氢 (H 2O2, 氧的化合价为- 1 价 ), 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 医疗上利用它有杀菌
消毒作用来清洗伤口 , 采矿业用它作为废液的消毒剂 (如消除氰化物 KCN 污染 ). 对于下列
A~D 涉及 H 2O2 的反应 , 填写空白 : 导学号 7391858
A.Na2O2+2HCl===2NaCl +H2O2
B.Ag 2O+H2O2===2Ag+O2↑+ H2O
C.2H 2O2===2H2O+O2↑
D.3H 2O2+Cr2(SO4)3+10KOH===2K 2CrO 4+3K 2SO4+8H2O
(1)H 2O2 仅体现氧化性的反应是 __D__( 填代号 , 下同 ).
(2)H 2O2 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__C__.
(3)H 2O2 体现酸性的反应是 __A__.
解析 : 分析四个反应元素的价态变化可知 : A 项是一个复分解反应 , 实行的是 “等价交
换” , 体现了强酸制弱酸 ; B、C、D 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 C 反应中 O 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 根
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 可排出三种物质的氧化性强弱 .
11.(2016 ·重庆高一检测 )已知反应 :
①SO3+H2O===H2SO4
②Cl 2+H2O===HCl +HClO
③2F2+2H 2O===4HF +O2
④2Na+2H2O===2NaOH +H2↑
⑤SiO 2+2NaOH===Na 2SiO 3+H2O
⑥2H2O=====通电 2H 2↑+ O2↑ 导学号 7391858
(1)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__①⑤ __(填序号 , 下同 ); H2O 只被氧化的是
__③ __, H2O 只被还原的是 __④__,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但其中的 H2O 既不被氧化 , 又不被
还原的是 __②__.
(2)用双线桥表示⑥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 :
__ __.
第二章 第三节 第 1 课时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 , 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
D.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 , 这种元素一定被还原了
2.(2017 ·浙江 4 月学考真题 )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2NaHCO 3=====
△
Na 2CO3+H 2O+CO2↑
B.Na 2O+H 2O===2NaOH
C.2KI +Br 2===2KBr +I 2
D.MgO +2HCl===MgCl 2+H2O
3.下列反应中 , 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2P+3Cl2=====
△
2PCl3
B.2NaCl=====
通电
2Na+Cl 2↑
C.NaOH +HCl===NaCl +H2O
D.2Cl2+2Ca(OH) 2===CaCl 2+Ca(ClO) 2+ 2H2O
4.(2017 ·阳泉高一检测 )下列对氧化还原反应分析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B.Fe+2HCl===F 得 2e-
, 被氧化 eCl2+H 失 2e-
, 被还原 2↑
C.4P+5O2=====
点燃
2P 失 4×5e-, 被氧化 2O 得 10×2e-, 被还原 5
D.WO3+3H2=====
高温
W 得 6e-, 被氧化+ 3H 失 6×e-, 被还原 2O
5.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
分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4Fe(OH) 2+O2+ 2H2O===4Fe(OH) 3
B.2NaHCO 3=====
△
Na2CO3+H 2O+CO2↑
C.Zn +H2SO4===ZnSO 4+H2↑
D.4NH 3+5O2 =====
催化剂
△ 4NO+6H2O
第二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7 ·黄山高一检测 )一定条件下 , 氨气与一氧化氮发生反应 : NH 3+ NO―→N2+
H2O( 未配平 ). 在该反应中 ,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2∶3 B.3∶ 2
C.4∶5 D.5∶ 6
2.(2017 ·山东学业水平真题 )根据下列反应 :
(1)2Fe3++2I -===2Fe2++I2
(2)Br 2+ 2Fe2+
===2Fe3+ +2Br -
判断相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Fe3+
>I 2>Br 2 B.I2>Fe3+
>Br 2
C.Br 2>I 2>Fe3+
D.Br 2>Fe3 +
>I 2
3. (2017 ·沈阳高一检测 )在反应 2KMnO 4=====△ K 2MnO 4+MnO 2+O2↑中 , 还原产物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只有 K 2MnO 4 B.只有 MnO 2
C.K 2MnO 4 和 MnO 2 D.O2
4.发射“神舟”十号的长三丙火箭由三个子级构成 . 其中一子级上部装有液体四氧化
二氮 (N 2O4), 下部装有液体偏二甲肼 (C2H8N2)(C 为- 1 价 , N 为- 3 价 ). 发动机内燃烧的化学
方程式为 C2H 8N2+2N 2O4===3N2↑+ 2CO2↑+ 4H 2O, 该反应中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2H8N2 发生还原反应 B.C2H8N 2 是氧化剂
C.N 2O4 发生氧化反应 D.N2O4 是氧化剂
5.(2017 ·商丘高一检测 )根据反应 : O2+2H2S===2S↓+ 2H2O, Na2S+ I2===2NaI+ S↓,
4NaI + O2 + 2H 2SO4===2I 2 + 2Na2SO4+ 2H 2O, 判 断下 列 物 质 的 氧 化 性 强弱 ,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O2>I 2>S B.H2S>NaI>H 2O
C.S>I 2>O 2 D.H2O>NaI>H 2S
6.(2017 ·宜春高一检测 )已知 Co2O3 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 Co2+
, Co2O3、Cl2、FeCl3、
I 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3Cl2+6FeI2===2FeCl 3+4FeI3
B.Cl 2+FeI2===FeCl2+ I2
C.Co 2O3+6HCl===2CoCl 2+Cl 2↑+ 3H 2O
D.2Fe3++2I -===2Fe2++ I2
解析 : 结合题给信息 : 氧化性强弱顺序 Co2O3>Cl 2>FeCl 3>I 2, 可推知还原性强弱顺序 I
-
>Fe2+
>Cl
-
>Co2+
, 然后根据氧化剂先氧化强还原剂的规律 , 知 A 选项中 Cl 2 应该先氧化 I
-
后氧化 Fe2 +, 所以 A 选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
7.(1)在 Cu+2H2SO4(浓 )=====
△
CuSO4+ SO2↑+ 2H2O 反应中 , 请用双线桥法标出元素
化合价的升降、电子得失和被氧化、被还原的情况 . 导学号 7391858
Cu+2H 2SO4(浓 )=====
△
CuSO4+SO2↑+ 2H 2O
__Cu+2H 2SO4(浓 )=====
△
C 失 2e-
, 化合价升高 , 被氧化 uSO4+S得 2e-
, 化合价降低 , 被
还原 O2↑+ 2H 2O__
(2)维生素 C 能使食物中的 Fe3+ 转化为 Fe2+
, 即 Fe3 + ――→维生素 CFe2+
①在此变化中 , Fe3 +
被 __还原 __(填“氧化”或“还原” , 下同 ), 维生素 C 是 __还原 __
剂.
②若有 56 g Fe3+转化为 Fe2+
, 则维生素 C__失__(填“得”或“失” )__1__ mol 电子 .
解析 : (1)在 Cu+2H 2SO4(浓 )=====
△
CuSO4+SO2↑+ 2H2O 反应中 , 铜元素化合价升高 ,
失电子被氧化 , 硫元素化合价降低 , 得电子被还原 , 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可表示为
(2)①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则 Fe3 +作氧化剂 , 被还原 . 维生素 C 是还原剂 ;
②若有 56 g Fe3+转化为 Fe2+得 1 mol 电子 , 根据电子守恒 , 则维生素 C 失 1 mol 电子 .
8.根据反应 8NH 3+3Cl 2===6NH 4Cl+ N2 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氧化剂 __Cl 2__, 还原剂是 __NH 3__.
(2)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质量比为 __213∶28__.
(3)当生成 28 g N 2时 , 被氧化的物质为 __34__g.
(4)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表示为 Cl2+2e-
===2Cl -
, 则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可表
示为 __8NH 3- 6e-===6NH +
4 +N2__.
9.(2017 ·洛阳高一检测 )阅读下面信息 , 回答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一个体重 50 kg 的健康人含铁 2 g, 这 2 g 铁在人体中以 Fe2+和 Fe3+的形式存在 .
(1)以下为常见的铁元素的几种微粒 , 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__B__.
A.Fe B.Fe2+
C.Fe3+
(2)工业盐的主要成分是 NaNO 2, 曾多次发生过因误食 NaNO 2 而中毒的事件 , 其原因是
NaNO 2 把人体内的 Fe2+转化为 Fe3+而失去与 O2 结合的能力 , 这说明 NaNO 2 具有 __氧化 __
性 . 下列不能实现上述转化的物质是 __C__.
A.Cl 2 B.O2
C.FeCl 3 D.KMnO 4(H+
)
(3)在 Fe+4HNO 3(稀 )===Fe(NO 3)3+NO↑+ 2H 2O 的反应中 , HNO 3 表现了 __酸__性和 __
氧化 __性 .
解析 : (1)最高价态的粒子只有氧化性 , 最低价态的粒子只有还原性 , 中间价态的粒子既
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2)Fe2+―→Fe3+ 发生了氧化反应 , 故 NaNO 2 具有氧化性 , 所以为了实
现此转化也应选择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 而 FeCl3 与 Fe2 +不能反应 , 故 FeCl3 不能实现上述转
化 . (3)Fe 和 HNO 3(稀 )的反应中 , 一部分 HNO 3(稀 )起氧化作用 , 生成 NO, 另一部分则起酸性
作用生成 Fe(NO3)3.
10.(2017 ·衡水高一检测 )二氧化硒 (SeO2)是一种氧化剂 , 其被还原后的单质硒可能成为
环境的污染物 , 通过与浓硝酸或浓硫酸反应生成 SeO2 以回收 Se. 导学号 7391858
完成下列填空 :
(1)Se 和浓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为 NO 和 NO 2, 且 NO 和 NO 2的物质的量比为 1∶1, 写
出 Se 和浓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 __Se+2HNO 3(浓 )===H 2SeO3+ NO↑+ NO 2↑__.
(2)已知 : Se+2H 2SO4(浓 )===2SO2↑+ SeO2+2H2O
SeO2、H 2SO4(浓 )、S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H2SO4(浓 )>SeO2>SO2__.
(3)回收得到的 SeO2 的含量 ,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测定 :
①SeO2+KI + HNO 3―→ Se+I2+KNO 3+H 2O
②I2+ 2Na2S2O3===Na2S4O6+2NaI
配平方程式① , 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__ __.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 CO,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dCl2
+H 2O===CO 2+Pd↓+ 2HC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上述反应中 PdCl2被氧化 B.PdCl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7.4 g
C.该反应的还原剂为 CO D.CO2 是还原产物
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Ba2+ 、Cl - 、SO2 -
4 B.Ca2+、HCO -
3 、Cl -、K +
C.MnO -
4 、K +、I -、H +
D.H+、Cl -、Na+、CO2-
3
解析 : MnO -
4 具有强氧化性 , 能将 I- 氧化生成 I2 或更高价态的物质 .
3.据估计 , 高空大气中的 O2 吸收紫外线可生成臭氧 , 臭氧可分解 : O 3 O2+O. 臭氧
与大气污染物之一的 NO 发生反应 : NO+O3===NO 2+O2, NO2+O===NO +O2, 纵观这些反
应可以看出 NO 是作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催化剂 D.干燥剂
解析 : 分析题给两个反应 , 发现 NO 在反应前后不变 , 所以 NO 是催化剂 .
4.实验室常用热的 NaOH 溶液洗去试管壁上的硫黄 , 其反应为 6NaOH+ 3S=====
△
2Na2S
+Na 2SO3+3H 2O. 在此反应中硫表现的性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 D.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 : 此反应中只有硫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 , D 项正确 . 被氧化的硫原子和被还原的
硫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5.能与 Fe3+反应 , 且能证明 Fe3+具有氧化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①SCN - ②Fe ③Fe2+ ④Cu ⑤Zn ⑥OH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①②⑤
6.用硫酸酸化的三氧化铬 (CrO 3)遇酒精后 , 其颜色由红变为蓝绿色 , 用这种现象可测得
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 反应如下 : 2CrO3+3C2H5OH+ 3H2SO4===Cr2(SO4)3+ 3CH 3CHO +6H2O.
此反应的还原剂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H2SO4 B.CrO 3
C.Cr 2(SO4)3 D.C2H 5OH
解析 : C2H5OH 中 C 为- 2 价 , CH 3CHO 中 C 为- 1 价 , C2H 5OH 在反应中是还原剂 , CrO 3
是氧化剂 .
二、非选择题
7.黑火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 永远值得炎黄子孙骄傲 , 也永远会激励着我们去
奋发图强 . 黑火药配方口诀为“一硫 (黄 )二硝 (石)三木炭” . 在发生爆炸时 , 发生如下的反
应 : 2KNO 3+3C+S=====点燃 K 2S+N2↑+ 3CO 2↑. 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__氮和硫 __, 被氧化的
元素是 __碳__, 氧化剂是 __KNO 3 和硫 __, 还原剂是 __碳__, 氧化产物是 __CO 2__, 还原产物
是 __K 2S 和 N 2__. 导学号 7391858
8.已知 G、Q、X、Y、Z 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 . 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 , 但知道它们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下列转化关系 (未配平 ):
①G→Q + NaCl ②Q + H 2O ――→
通电
X + H2 ③Y + NaOH →G + Q + H 2O ④ Z +
NaOH →Q+X+H2O
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GYQZX__. 导学号 7391858
解析 : 由 ①可知 , 因生成物 NaCl 中氯化合价为- 1 价 (最低价 ), 低于 G 中氯的化合价 ,
所以 , Q 中氯的化合价高于 G 中氯的化合价 . 由 ②可知 , 因生成氢气 , 氢元素化合价降低 , 氯
的化合价必是升高 , X 中氯的化合价高于 Q 中氯的化合价 . 由 ③可知 , Y 中氯的化合价介于 G
与 Q 之间 , 且比 G 中氯的化合价高 , 比 Q 中氯的化合价低 . 由 ④可知 , Z 中氯的化合价介于
Q 与 X 之间 , 且比 Q 中氯的化合价高 , 比 X 中氯的化合价低 .
9.在氯氧化法处理含 CN -的废水过程中 , 液氯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将氰化物氧化成氰酸
盐(其毒性仅为氰化物的千分之一 ), 氰酸盐进一步被氧化为无毒物质 . 导学号 7391858
(1)某厂废水中 KCN, 其浓度为 650 mg·L -1. 现用氯氧化法处理 , 发生如下反应 (其中 N
均为- 3 价、 O 均为- 2 价 ): KCN +2KOH + Cl 2===KOCN +2KCl +H2O, 该反应中 , 被氧化
的元素是 __C__.
(2)投入过量液氯 , 可将氰酸盐进一步氧化为氮气 . 请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 :
2KOCN +4KOH +3Cl2===2CO2↑+ N2↑+ 6KCl + 2H2O.
__ __.
(3)若处理上述废水 20.0 L, 使 KCN 完全转化为无毒物质 , 至少需要液氯 __35.5__g.
(4)P2O5 是非氧化性干燥剂 , 下列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 可用 P2O5 干燥的是 __b__.
a.NH 3 b. HI
c.SO2 d. CO2
(5)KClO 3 可用于实验室制 O2, 若不加催化剂 , 400 ℃时分解只生成两种盐 , 其中一种是
无氧酸盐 , 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4KClO 3 =====400 ℃
KCl +3KClO 4__. (已知 : 氯元素最高化合价为+ 7 价 )
解析 : (1)在 KCN +3KOH +Cl 2===KOCN +2KCl +H2O 反应中 , 氯元素化合价降低 , H、
N、O、K 四种元素的化合价没变 , 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 被氧化的为碳元素 ;
(3)20.0 L 废水中含 KCN 的物质的量为
650 mg ·L
- 1×20.0 L
1000 mg ·g-1 =0.2 mol ×65 g ·mol -1
由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出关系式 : 2KCN ~5Cl2, 所以需氯气 :
m(Cl 2)=0.2×5×7
2 =35.5 g
(4)P2O5 和浓硫酸都是酸性干燥剂 , 可以干燥中性气体 (如 CH4、O2)和酸性气体 (如 HCl),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 (如 NH 3). 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因此还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 (如 H 2S、HI),
选 b;
(5)一种是无氧酸盐 , 另一种盐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 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 这种
盐为 KCl 、KClO 4, 配平可得化学方程式 : 4KClO 3=====400 ℃KCl +3KClO 4.
10.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 : AsH3、H2SO4、KBrO 3、K 2SO4、H 3AsO 4、H 2O 和一种
未知物质 X. 导学号 7391858
(1)已知 KBrO 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 则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__AsH 3__.
(2)已知 0.2 mol KBrO 3 在反应中得到 1 mol 电子生成 X, 则 X 的化学式为 __Br 2__.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__ac__.
a.氧化性 : KBrO 3>H 3AsO 4 b.氧化性 : H3AsO 4>KBrO 3
c.还原性 : AsH 3>X d.还原性 : X>AsH 3
(4)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式及其配平后的化学计量数填入下列方框中 , 并标出电子
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
解析 : (1)KBrO 3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 则另外一种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被氧化 , 所给物
质中 As 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 低价态的 AsH 3 是还原剂 . (2)1 mol KBrO 3 得 5 mol e -
, 溴元
素由+ 5 价变为 0 价的 Br 2. (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相等的规律可配平该方程式 :
8KBrO 3+ 5As40e-H3+4H 2SO4===4K 2SO4+4Br 2+5H 3AsO 4+4H2O.
第二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
1.吸入人体内的氧有 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 , 它能加速人体衰老 , 被称为
“生命杀手” , 服用含硒元素 (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 (Na 2SeO3), 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 , 由
此推断 Na2SeO3 的作用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作还原剂 B.作氧化剂
C.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D.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
2.常温下 , 在溶液中可以发生反应 : X +2Y 3+
===X 2+ +2Y 2+
, 则下列解释 : ①X 被氧化 ;
②X 是氧化剂 ; ③X 具有还原性 ; ④Y 2+是氧化产物 ; ⑤Y 2+具有还原性 ; ⑥Y 3+的氧化性比 X 2+
强. 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②④⑥ B.①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⑥
3.已知下列反应 :
反应Ⅰ : Co2O3+6HCl( 浓 )===2CoCl 2+Cl2↑+ 3H 2O,
反应Ⅱ : 5Cl 2+I2+6H2O===10HCl +2HIO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反应Ⅰ中 HCl 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 Cl 2 发生氧化反应
C.还原性 : CoCl 2>HCl>I 2 D.氧化性 : Co2O3>Cl 2>HIO 3
4.(2017 ·邵阳高一检测 )已知 M 2Ox-
7 与 S2-
在酸性溶液中能发生反应 : M 2Ox-
7 +3S2-
+14H
+
===2M 3++3S↓+ 7H 2O, 则 M 2Ox-
7 中 M 元素的化合价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 6 B.+ 4
C.+ 3 D.+ 2
5.(2016 ·延边高一检测 )已知 X 2、Y 2、Z 2、W 2 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 W 2>Z 2>X 2>Y 2, 判
断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2W -+Z 2===2Z -+W 2 B.2X -+Z 2===2Z -+X 2
C.2W -+Y 2===2Y - +W 2 D.2Z- +X 2===2X - +Z2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从石器、 青铜器到铁器时代 , 金属的冶炼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 . 三种金属被人
类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如下 , 之所以有先后 , 主要取决于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金属的导电性强弱 B.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
C.金属的化合价高低 D.金属的活动性大小
解析 :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总结出 , 活动性越弱的金属越早被人类开发利用 , 因此金属开
发利用的年限与其活动性有关 .
2.下列操作能导致置换反应发生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将铜片置于盐酸中 B.将锌片置于 MgCl 2 溶液中
C.将铁片置于 CuSO4 溶液中 D.Na2CO3 溶液与 CaCl 2 溶液混合
解析 : 金属活动性顺序 : Mg>Zn>Fe>Cu, 故选 C.
3.(2017 ·南昌高一检测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 , 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 , 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 , 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4.金属钠在水中能浮在水面上 , 在煤油中能沉在油层下 , 煤油的密度是 0.8 g·cm
-3, 可
推测钠的密度 (g ·cm-3)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大于 1.0 B.小于 0.8
C.在 0.8~ 1.0 D.不能确定
5.将金属 Cu 投入金属 A 的盐溶液中 , 观察到 Cu 的表面出现银白色物质 ; 金属 B 投入
稀硫酸中 , 观察到 B 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 下列关于金属 A 、B、Cu 活动性顺序的叙述正确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B>Cu>A B.A>Cu>B
C.B>A>Cu D.A>B>Cu
6. (双选 )如图所示 , 在蒸发皿中放一小块钠 , 加热至熔化时 ,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无水
CuSO4 粉末与熔化的钠接触 , 瞬间产生耀眼的火花 , 同时有红色物质生成 . 据此判断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D )
A.上述反应是置换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上述反应中 CuSO4 表现了还原性
D.加热且无水条件下 , Na 可以与 CuSO4 反应并生成 Cu
7.若 m g Na 在足量氯气中燃烧 , 生成固体的质量为 (m+ 3.55) g, 则 m g Na 与氧气反应 ,
生成固体的质量可能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①(m+0.8) g ②(m+1.0) g ③(m+1.2) g ④(m+1.6) g
⑤(m+1.4) g
A.①④ B.①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 由题可知 , Na 的质量为 2.3 g, 物质的量为 0.1 mol, 与 O2 反应可能生成 (m+0.8) g
Na2O, 也可能生成 (m+1.6) g Na2O2, 也可以既生成 Na2O 又生成 Na 2O2, 质量在两者之间 .
8.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时 , 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
B.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 , 是因为铝不活泼
C.钠与 O2 反应可得 Na 2O 和 Na2O2 说明条件不同 , 产物不同
D.铝离子的氧化性比钠离子的氧化性强
解析 : 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反应时 , 金属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 , A 正确 ; 铝表面能生成致
密的氧化膜 , 保护内层金属 , 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如常温下能与盐酸、氧氧化钠溶液反
应 , B 错误 ; 钠与 O2 反应的条件不同 , 产物不同 , C 正确 ; 钠的还原性比铝强 , 铝离子的氧化
性比钠离子的氧化性强 , D 正确 .
二、非选择题
9.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可以证明钠的硬度小的实验事实是 __金属钠可用普通刀片切割 __.
(2)可以说明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的实验事实是 __新切开的金属钠表面很快失去
光泽 (被氧化 )__.
(3)可以证明氧化铝熔点高的实验事实是 __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液态铝没有滴落 __.
(4)如图所示装置 , 在平底烧瓶的底部有一块钠 , 平底烧瓶内是干燥的空气 . 过一段时间
后可观察到 __钠表面变暗 , 气球膨胀 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4Na+O2===2Na2O__.
10.(2017 ·贵阳高一检测 )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 Na2O2, 可利用的装置如图
所示 . 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 Na 2O2 易与空气中 CO2、H2O(g)反应 ]: 导学号 7391858
(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 __氢氧化钠溶液 __, 其作用是 __吸收导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__.
(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 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 (按
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 .... )__Ⅳ、Ⅲ、Ⅰ、Ⅱ __, 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 (a、
b.... )顺序是空气进入 __h__, __g__接 __f__, __e__接 __a__, __b__接 __c__.
(3)装置Ⅱ的作用是 __防止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Ⅰ __.
(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 __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 , 再加热Ⅰ装置 __.
解析 : 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 Na 2O2, 要避免生成的 Na 2O2 与空气中的水分和
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在制取过程中要除去这两种杂质 , 且要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
碳倒吸进入装置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 (如图 ), 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
中 , 片刻取出 , 然后置于空气中 , 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 , 红墨水柱右端上升 . 根据实
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
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解析 : 红墨水柱右端上升说明反应放热 ; 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 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
所氧化变成氧化铝 , 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 放热 . 在铝箔的表面涂上硝酸汞溶液以后 , 硝酸
汞与铝发生置换反应 , 生成了液态金属 —— 汞. 汞能与铝结合成合金 , 俗称 “铝汞齐 ” . 在
铝汞齐表面的铝没有氧化铝保护膜的保护 , 很快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成了白色固体氧化
铝. 当铝汞齐表面的铝因氧化而减少时 , 铝箔上的铝会不断溶解进入铝汞齐 , 并继续在表面
被氧化 , 生成白色的氧化铝 , 最后使铝片上生成 “白毛 ”.
2.在一定条件下 , 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2.8 g 溶于水 , 所得溶液恰好能被 80 mL 浓
度为 1.0 mol ·L -1 的 HCl 溶液中和 , 则生成物的成分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2O B.Na2O2
C.Na 2O 和 Na2O2 D.Na2O2 和 NaO 2
解析 : 盐酸的物质的量为 0.08 mol, 由 HCl ~NaOH ~Na, 知 Na 的物质的量也等于 0.08
mol, 若生成物是 Na2O, 质量为 2.48 g, 若生成物是 Na2O2, 质量为 3.12 g, 现在 2.48 g<2.8
g<3.12 g, 则生成物为两者的混合物 .
3.(1)下列各组元素排列符合金属活动性递减顺序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钠钙 B.铝镁
C.镁铜 D.铜铁
(2)最轻的金属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钠 B.镁
C.锂 D.铝
(3)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铜 B.银
C.铝 D.铁
解析 : (1)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列 :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 (氢 )、铜汞银铂金 . (2)锂在金属
中密度最小 . (3) 导电性顺序应该是银、铜、铝、铁 .
二、非选择题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 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 常
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 : 导学号 7391858
―――――――――――――――――――――――――――――――――――――→K、 Ca、Na、 Mg、Al 、 Zn、Fe、Sn、 Pb H 、 Cu、Hg、Ag 、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1) 解 析 不 能 用 铁 制 容 器 盛 装 硫 酸 铜 溶 液 的 原 因 (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__Fe +
CuSO4===FeSO4+Cu__.
(2)验证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 应选用的溶液是 __稀盐酸 (或稀 H2SO4、 ZnCl 2 溶液
等)__;
(3)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 (写出一条即可 )__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
换出酸中的氢 (或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__.
解析 : (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铁后面 , 铁能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 (2)可以用镁置
换锌的方法 , 也可以比较镁和锌与同浓度的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 (3)从(1)、(2)可以找出置换反
应的规律 .
5.A、B、C 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三种物质 , 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部分反应条
件及产物略去 ): 导学号 7391858
(1)若 A 是一种金属 , C 是淡黄色固体 , 则 B 的化学式为 __Na 2O__, A→ C 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__2Na+O2=====△ Na2O2__.
(2)若 A 是一种非金属 , 其常见单质为黑色固体 , C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 则 C 的分子式
为 __CO 2__, B →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CO+O2=====
点燃
2CO2__. A 和 C 是否能反应 ? __能
__(填“能”或“不能” ), 若能 ,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C+CO2=====
△
2CO__. (若不能 ,
此空不填 )
解析 : (1)根据 C 为淡黄色固体 , 推知 C 为 Na2O2, 则 B 为 Na2O, A 为 Na, A →C 的反应为
2Na+O2=====
点燃
Na2O2. (2)根据 C 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 , 推知 C 为 CO2, 则 A 为 C, B 为 CO, A
与 C 能反应 , 化学方程式为 C+CO2=====
△
2CO.
6.相同状况下 , 相同物质的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
为__1∶2∶3__. 相同质量的钠、镁、铝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放出氢气的体积比为 __ 1
23∶
1
12∶ 1
9__. 分别将 0.3 mol 的钠、镁、铝投入 100 mL 1 mol/L 的硫酸溶液中 , 三者产生氢气的
体积比为 __3∶2∶ 2__. 导学号 7391858
7.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铁与水蒸气”能否发生反应及反应的产物 , 进行了下列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用如上图所示实验装置 , 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 , 加热 , 并
通入水蒸气 , 就可以完成高温下“ Fe 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 , 不与水
和铁反应 ).
①反应一段时间后 , 有肥皂泡吹起时 , 用点燃的火柴靠近肥皂泡 , 当 __肥皂泡破裂 , 有
爆鸣声 __时 (填实验现象 ), 说明“铁与水蒸气”能够进行反应 .
②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3Fe+4H 2O=====高温 Fe3O4+4H 2__.
③实验中石棉绒的作用是 __增大铁粉与水蒸气的接触面积 __.
(2)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 , 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 准确称量一定质
量的铁粉进行反应 , 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气体的体积 , 计算出铁粉的转化率 .
①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图中的 __B__装置 .
②称取 0.24 g 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 , 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 . 若室温下氢气密度约为
0.088 g/L, 最好选用 __B__( 选填字母序号 )规格的量筒 .
A.100 mL B.200 mL
C.500 mL D.1 000 mL
解析 : 通过爆鸣性实验来检验氢气的存在 . 在高温下 , 水蒸气与铁反应生成了四氧化三
铁和氢气 . 使用石棉绒是为了增加铁粉和水蒸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 以便尽可能充分反
应 . 所给 A 装置中气体能顺畅通过 , 收集不到液体 (应多装水 , 并使气体短管进而长管不出 ).
选用相近规格的量筒 , 减少误差 .
8. 某 研 究 性 学 习 小 组 为 探 究 “ 铝 与 氧 气 能 否 反 应 ” 的 问 题 , 做 了 如 下 实 验 :
导学号 7391858
(1)甲同学用坩埚钳夹持一小块铝箔 (厚约 0.1 mm),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 , 轻轻晃动 ,
观察到的现象是 : 铝箔熔化 , 失去了光泽 , 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 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 其原因
是 __铝熔化 , 而外层的氧化铝薄膜未熔化 , 包在液态铝的外面 __.
(2)乙同学取另一块铝箔 , 用砂纸仔细打磨 , 除去表面的保护膜 , 再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
灯上加热至熔化 , 观察到的现象与甲仍相同 , 其原因是 __除去氧化膜的铝在空气中又很快地
生成一层新的氧化铝保护膜 __.
(3)丙同学积极改进实验 , 终于观察到铝在空气中燃烧 , 他的实验方案是 __将铝粉撤到
酒精灯火焰上 (增大铝与空气的接触面 ), 或将铝箔略卷 , 尖端夹一根火柴 , 然后将火柴引燃 ,
把火柴和铝箔一起伸入到氧气瓶中即可观察到耀眼的白光 (提高反应的温度 )__.
(4)丁同学善于思考 , 甲、 乙两位同学的实验使他领会了为什么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
的抗腐蚀性 , 他的解释是 __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覆盖在铝表面 , 阻止
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 从而防止铝被进一步氧化 __; 丙同学的实验使他认识到通过 __增大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的温度 __方法可以观察可燃物燃烧的现象 .
解析 : 本题主要是围绕铝易被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和氧化铝的熔点与铝的熔点的高低
比较展开讨论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1 课时
1.(2017 ·临沂高一检测 )等质量的两块钠 , 第一块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 , 第
二块在常温下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第一块钠失去电子数多
B.两块钠失去电子数相同
C.两块钠的反应产物的颜色相同
D.两块钠所得反应产物的质量相等
解析 : Na 与 O2 在不同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分别为 2Na+O2=====
△
Na2O2,4Na+O2===2Na2O,
等质量的 Na 无论生成 Na2O2 还是生成 Na2O, Na 的化合价都是由 0 价变为+ 1 价 , 其失去电
子数相同 , A 错误 , B 正确 ; Na 2O2 为淡黄色 , Na 2O 为白色 , 两者颜色不同 , C 错误 ; 等质量的
Na 生成 Na2O2 和 Na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 , 因 Na 2O2 摩尔质量大于 Na2O 的摩尔质量 , 故生成
Na2O2 的质量大 , D 错误 .
2.常言“真金不怕火炼”从化学的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金的熔点高 , 难以熔化
B.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 不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C.金越炼越纯
D.金的硬度大 , 高温下难以变形
3.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一定升高 , 作氧化剂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
4.将钠和碳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两个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燃烧完毕冷却至室温后 , 打
开装置中的两个弹簧夹 , 这时观察到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水进入左瓶 B.水进入右瓶
C.水同时进入两瓶 D.水不进入任何一瓶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 , 在学习了钠的性质后 , 用小刀切割了一小块钠 , 然后放入盛
有空气的集气瓶中 , 充分燃烧后发现瓶壁上有黑色固体附着 , 下面是该兴趣小组的几点推测 ,
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黑色固体是碳
B.钠在燃烧时只发生了一个反应
C.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镁前面 , 所以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 已知 : 2Mg +
CO2=====
点燃
2MgO +C)
D.钠保存在煤油中 , 可能滤纸没有完全吸干煤油 , 煤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碳
解析 : 铝、镁与氧气加热时能反应 , 分别生成氧化铝、氧化镁 ;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
氧化三铁、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
6.镁、铝、铁在日常生活中有较为广泛的用途 . 如 导学号 7391858
(1)镁在空气中燃烧时 , 发出耀眼的白光 , 可用来制造镁闪光灯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Mg +O2=====点燃 2MgO__.
(2)市场上出售的补血麦片中常含有微量颗粒细小的还原性铁粉 , 铁粉与人体胃液中的
盐酸反应转化成氯化亚铁 , 起到补血作用 , 写出这个反应方程式 : __Fe+ 2HCl===FeCl 2+
H2↑ __.
(3)铝箔餐盒及铝箔托盘适用于航空食品包装、 咖啡屋、 蛋糕房等行业 . 铝箔耐腐蚀的原
因 : __4Al +3O2===2Al 2O3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解析 : (1)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 +O2=====
点燃
2MgO; (2)铁粉与盐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 Fe+2HCl===FeCl 2+H2↑; (3) 铝箔耐腐蚀的原因为 4Al + 3O2===2Al 2O3.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1.(2017 ·哈尔滨高一检测 )在天平的左右两个托盘上放有两个烧杯 ,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
有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天平处于平衡状态 , 当分别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 (酸和碱都
是足量的 )充分反应后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天平保持平衡 B.左高右低
C.左低右高 D.无法确定
2.将适量钠投入下列溶液中 , 既能产生气体又能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硫酸铜溶液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氯化镁溶液
3.如图在铁与水反应的实验中 ,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试管中的铁粉用绕成团的细铁丝代替
B.将试管底部的湿棉花移到试管口部
C.用铁丝网罩住酒精灯火焰
D.点燃肥皂泡验证氢气的生成
4.在 500 mL NaOH 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 , 反应完全后共收集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33.6 L,
该 NaOH 溶液的浓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B )
A.1.0 mol ·L -1 B.2.0 mol ·L -1
C.1.5 mol ·L -1 D.3.0 mol ·L -1
5.(2016 ·全国卷Ⅱ改编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制备 Fe(OH) 3 胶体 将 NaOH 浓溶液滴加到饱和的 FeCl3 溶液中
B 由 NaCl 溶液制备无水 NaCl 将 NaCl 溶液加入浓硫酸
C 除去 Cu 粉中混有 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 , 过滤、洗涤、干燥
D 比较水与盐酸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盐酸的烧杯中
解析 : 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 A 项错误 ; 虽然浓硫酸具有吸
水性 , 但是加入浓硫酸 , 引入杂质 , B 项错误 ; 铜与稀硝酸反应 , 应该用稀盐酸 , C 项错误 ; 分
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盐酸的烧杯中 , 反应剧烈的是盐酸 , 反应平缓的是水 , 利用此反应
比较水和盐酸中氢的活泼性 , D 项正确 .
6.(2017 ·洛阳高一检测 )以下是有关金属与酸的反应 ,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分别取 W g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__ 1
23∶
1
28∶ 1
9__. 导学号 7391858
(2)分别取 0.1 mol 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__1∶2∶3__.
(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 , 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 __23∶28∶9__.
(4)若产生相同体积 (同温同压 )的氢气 , 所需钠、 铁、铝 3 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6∶
3∶2__.
(5)分别取 0.2 mol 金属钠、 铁、铝投入 10 mL 1 mol ·L -1 盐酸中 , 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
体积大小的顺序是 __Na>Fe=Al__.
解析 : (1)W g 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W
23 mol、 W
56 mol 、 W
27 mol, 由钠、铁、铝分
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2HCl===2NaCl +H2↑; Fe+2HCl===FeCl 2+H 2↑;
2Al +6HCl===2AlCl 3+3H2↑, 得到关系式 : 2Na~H 2, Fe~H 2,2Al ~ 3H2, 所以 W g 钠、铁、
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W
46∶ W
56∶ W
18= 1
23∶ 1
28∶1
9; 同理可得到 (2) 、(3)、(4)的结果 ; (5)中的钠、
铁、铝相对于盐酸来说是过量的 , 根据盐酸计算生成的氢气 , 铁、铝反应放出的氢气相等 , 但 ,
由于过量的钠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 所以钠放出的氢气最多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2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将铜、 铝合金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 , 所得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Na+ B.Cu2 +
C.OH - D.AlO -
2
2.(2017 ·南充高一检测 )将 4.6 g Na 投入 95.6 g 水中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小于 4.6% B.等于 8.0%
C.小于 8.0% D.大于 8.0%
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钠和冷水反应 : Na+ 2H2O===Na++2OH- +H 2↑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 Al +2OH-
===AlO -
2 +H2↑
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 : 2Al +6H +
===2Al 3++3H2↑
D.铁跟稀硫酸反应 : Fe+2H +===Fe3++ H2↑
4.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 , 此时杠杆平衡 . 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
在溶液密度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 , 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 ,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 杠杆不平衡
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 , 溶液澄清 ; 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 溶液蓝色变浅 , 杠杆右
边下沉
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 , , 杠杆仍平衡
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物质 ; 左边溶液的碱性增强
5.等量的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水蒸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 则在相同的条件下 ,
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1∶1 B.3∶ 4
C.2∶3 D.4∶ 3
6.(2017 ·湘潭高一检测 )等体积的盐酸和苛性钠溶液 , 分别与两份足量的铝粉反应 , 在相
同 条 件下 产生 氢 气的 体积 比为 1∶ 3, 则 盐酸 和苛 性 钠溶 液的 物 质的 量浓 度 之比 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1 B.2∶ 1
C.3∶1 D.2∶ 3
解析 : 根据 2Al +6HCl===2AlCl 3+3H2↑,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2↑ , 可
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1∶3, 需要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2=1∶1, 溶液的
体积相同 , 故盐酸和苛性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也为 1∶1.
二、非选择题
7.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 总结出两个可以生成 H2 的
反应 : ① Zn+盐酸 ; ②Na+水 . 为点燃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的 H 2, 他们设计了如图装置 . 请回
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 Na 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2Na+2H2O===2NaOH +H2↑__.
(2)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 H2 时 , ①实验获得成功 , ②却失败了 . 他们分析认
为失败的原因是 Na 与 H2O 的反应速率太快 , Na 的用量太少 , 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 ,
可老师说太危险 , 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 __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 使试管内 H2 与 O2
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__.
(3)实验小组查阅钠、煤油、水的密度分别为 0.97 g ·cm-3、0.80 g ·cm-3、1.00 g ·cm-3, 并
据此对实验进行改进 . 在改进后的实验中 H 2 生成速率减慢 , 原因是 __钠比水轻 , 比煤油重 ,
落在煤油与水的交界处 . 钠与 H 2O 反应产生的 H2 使钠浮起 , 脱离水面 , 反应停止 ; 当钠表面
的 H 2 逸出 , 钠又落回 , 与水反应 , 如此反复 , 减慢了 Na 与 H2O 的反应速率 __.
解析 : Na 与 H2O 反应产物是 NaOH 和 H 2, 反应速率很快 , 并放出大量的热 , Na 的用量
多容易产生爆炸 . 由于 ρ(煤油 )<ρ(钠 )<ρ(水 ), 故钠块放入后将落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 . 钠与
水反应 , 有氢气生成 , 氢气推动钠块上浮 , 当氢气逸出后 , 钠块又下沉到煤油与水的界面上
与 H 2O 发生反应 , 重复发生上述现象 , 减慢了 Na 与 H 2O 的反应速率 .
8.有 A、B、C 三种常见的金属单质 , A 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 ; B 也能在空气中
剧烈燃烧 , 发出耀眼的白光 ; C 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2 和一种黑色固体 . 根据以
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化学式 : A__Na__; B__Mg__; C__Fe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
①A 在空气中燃烧 __2Na+O2=====
点燃
Na2O2__;
②C 与水蒸气反应 __3Fe+4H2O(g)=====
△
Fe3O4+4H 2__;
③A 与水反应 __2Na+ 2H2O===2NaOH +H2↑__.
解析 : 淡黄色固体是过氧化钠 , 故 A 是钠 ; B 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 发出耀眼的白光 , 故
B 是镁 ; 金属在一定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 H2 和一种黑色固体 , 该金属是铁 .
9.(2017 ·汕头高一检测 )常温下 , Fe 与水并不发生反应 , 但在高温下 , Fe 与水蒸气可发生
反应 . 应用如图装置 , 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 , 加热并通入水蒸气 ,
就可以完成高温下 Fe 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3Fe+ 4H2O(g)=====
△
Fe3O4+ 4H2__; 该氧化还原反应的
还原剂是 __Fe__, 氧化剂是 __H2O__.
(2)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 , 操作方法是 __将 A 管口插入水中 , 用酒精
灯微热圆底烧瓶底部 , 当管口有气泡逸出时 , 停止加热 , 若管内有水柱上升 , 且较长时间水
柱不回落 , 则表明该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__.
(3)圆底烧瓶中盛水 , 该装置受热后的主要作用是 __为硬质玻璃管内 Fe 与水蒸气的反应
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__. 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 , 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__ .
(4)酒精灯和酒精喷灯点燃的顺序是 __先点燃酒精灯 , 产生水蒸气并排净系统内的空气
后 , 再点燃酒精喷灯 __, 原因是 __防止先点燃酒精喷灯后 Fe 与 O2 发生反应以及产生的 H 2
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__.
(5)干燥管中盛放的物质是 __碱石灰 __, 作用是 __除去未反应的水蒸气 __.
解析 : (1)在反应 3Fe+4H 2O(g)=====
△
Fe3O4+4H 2 中 , H 2O 为氧化剂 , Fe 为还原剂 .
(2)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 A 管口插入水中 , 用酒精灯微热圆底烧瓶底部 , 当管口
有气泡逸出时 , 停止加热 , 若管内有水柱上升 , 且较长时间水柱不回落 , 则表明该套装置气
密性良好 .
(3)圆底烧瓶加热后 , 可为硬质玻璃管内 Fe 与水蒸气的反应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 . 圆
底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
(4)为防止先点燃酒精喷灯后 Fe 与 O2 发生反应以及产生的 H2 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 , 应
先点燃酒精灯 , 产生水蒸气并排净装置内的空气后 , 再点燃酒精喷灯 .
(5)干燥管中盛放碱石灰 , 干燥产生的氢气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6 ·山东济宁一中检测 )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 , 产生氢气的
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Al 、Mg、Na B.Mg、 Al 、Na
C.Na、Mg、Al D.Na、Al 、Mg
解析 : 盐酸足量 , 金属全部反应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 1 g Na、Mg 、Al 产生的氢气的质
量分别为 1
23×1 g, 1
24×2 g, 1
27×3 g, 质量大小关系为 Al>Mg>Na, 故选 A.
2.(2017 ·河北邢台期末 )Mg 、Al 组成的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反应 , 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
4.48 L, 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参加反应的 Mg、Al 共 0.2 mol
B.参加反应的 HCl 为 0.4 mol
C.Mg 、Al 在反应中共失去 0.4 mol 电子
D.若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能产生 0.2 mol H 2
解析 : 反应的实质为 Mg+ 2H +
===Mg 2+ +H 2↑, 2Al + 6H +
===2Al 3+ +3H2↑, n(H 2)=
4.48 L
22.4 L ·mol- 1= 0.2 mol, 则参加反应的 n(HCl) =n(H+
)=0.4 mol. 因为盐酸过量 , 故产生 H 2 的
量取决于金属的量 , 所以若换成过量的稀 H 2SO4, 同样产生 0.2 mol H 2. 依据得失电子守恒 ,
由 2H +→H2, 得电子总数为 0.4 mol. 0.2 mol Mg 在反应中提供 0.4 mol 电子 , 0.2 mol Al 在反
应中提供 0.6 mol 电子 , 0.2 mol Mg 、Al 混合物提供的电子数应大于 0.4 mol 而小于 0.6 mol, A
不正确 .
3.(2009 ·上海高考改编 )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 , 产生气体的
体积 (V)与时间 (t)关系如图 . 反应中镁和铝的关系正确的是 (注 : 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生成
气体的量 )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B.质量之比为 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 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 2∶3
解析 : 由图象可知 , 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 , 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
多 , 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质量之比为 4∶3, 故 A 项正确 , B 项错误 . 镁、铝的
摩尔质量之比为 8∶9, C 项错 . 由图象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2∶ 3, 则二者的
速率之比为 3∶2, D 项错 .
4.学习金属单元后 , 我们知道 Zn、Fe、Cu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Zn>Fe>Cu. 为验
证这一结论 , 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将 Zn、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 Zn、Fe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 CuCl 2 溶液中
C.将 Fe、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D.将 Zn、Cu 两金属片分别放入 FeCl 2 溶液中
解析 : Zn 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 Cu 和稀盐酸不反应 , 证明 Cu 不如 Zn 活泼 , 不能证明
Fe 和 Zn、 Cu 的关系 , 故 A 错误 ; Zn、Fe 都能从 CuCl 2 溶液中置换出 Cu, 证明 Cu 不如 Zn、
Fe活泼 , 不能证明 Fe和 Zn 的关系 , 故 B 错误 ; Fe和稀盐酸生成氢气 , Cu 和稀盐酸不反应 , 证
明 Cu 不如 Fe 活泼 , 不能证明 Zn 和 Fe、Cu 的关系 , 故 C 错误 ; Zn 与 FeCl2反应置换出 Fe
单质 , Cu 不与 FeCl2 反应 , 可验证 Zn、Fe、Cu 活动性逐渐减弱 , 故 D 正确 .
二、非选择题
5.(2016 ·河南许昌期末 )某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检验钠与水反应的产物 , 设计如图装置 (夹
持装置省略 ). 首先在 U 形管内加入少量煤油和几粒钠块 , 再从 U 形管高端加入水 (含有酚酞 ),
赶出空气 , 一会儿后加热铜丝 . 导学号 7391858
根据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 回答下列问题 :
(1)金属钠的变化现象 : __熔成银白色小球 , 在水和煤油的界面上下跳动且逐渐变小 __.
(2)U 形管中溶液的颜色 : __从上到下逐渐由无色变为红色 __, 说明有 __NaOH__ 生成 .
(3)铜丝的变化现象 : __由黑色变红色 __, 说明钠和水反应有 __H2__生成 .
(4)若 a g 钠与 b mL 水完全反应 , 则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__ 40a
22a+23b×100%__.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 , 并检验产物的性质 , 请回答下
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A 装置的作用是 __产生水蒸气 __, 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 __防止加热时液体暴
沸__.
(2)装置 B 中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 __H2O__, 氧化产物是 __Fe3O4__.
(3)D 的作用是 __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 , 干燥 H2__.
(4)E 中的现象是 __黑色固体变成红色 , 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__.
(5)A 、B 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 __A__处的酒精 (喷)灯 , 点燃 E 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
作是 __收集 H 2, 并检验其纯度 __.
解析 : (1)B 中发生的反应是 3Fe+4H 2O(g)=====
高温
Fe3O4+4H2, 故 A 装置为 B 中的反应提
供水蒸气 . (3)D 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 , 干燥 H2. (4)E 中的反应为 H2+CuO=====
△
Cu
+H 2O, 故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 , 且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 (5)应先点燃 A 处的酒精
灯 , 排出 B 中的 O2, 再点燃酒精喷灯 , 进行 H 2 还原 CuO 的实验前 , 应首先检验 H2 的纯度 .
7 . 钠 是 活 泼 的 碱 金 属 元 素 , 钠 及 其 化 合 物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中 有 广 泛 的 应 用 .
导学号 7391858
(1)叠氮化钠 (NaN 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 , 故可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 . 若产生
40.32 L( 标准状况下 )氮气 , 至少需要叠氮化钠 __78__g.
(2)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热交换液 . 5.05 g 钠—钾合金溶于 200 mL 水生成
0.075 mol 氢气 .
①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
②计算并确定该钠 —钾合金的化学式 .
答案 : (1)78 (2)① c(OH -
)=
0.075×2 mol
0.2 L =0.75 mol ·L -1
②设上述合金中含 a mol 钠、 b mol 钾, 则
a+b= 0.075×2
23a+39b=5.05
a=0.050, b=0.10.
该钠 —钾合金化学式为 NaK 2.
解析 : (1)设需要叠氮化钠的质量为 x.
2NaN 3 =====
撞击 2Na + 3N 2↑
2 mol×65 g ·mol -1 3 mol ×22.4 L ·mol- 1
x 40.32 L
则 x=78 g.
(2)Na、K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2M +2H 2O===2MOH +H2↑, 故 n(MOH) =
2n(H 2), 据此可计算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3 课时
1.(2017 ·日照高一检测 )铁粉可与高温水蒸气反应 , 若反应后得到的干燥固体质量比反
应前铁粉的质量增加了 32 g, 则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0.5 mol B.1 mol
C.1.5 mol D.2 mol
2.(2017 ·合肥高一检测 )0.56 g CaO 恰好与 20 mL 盐酸反应 , 则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0.10 mol ·L -1 B.0.20 mol ·L -1
C.0.50 mol ·L -1 D.1.00 mol ·L - 1
3.(2017 ·广安高一检测 )在体积为 V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a mol CO 和 b mol O 2, 点燃充
分反应后容器内碳原子数与氧原子数之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a∶b B.a∶ 2b
C.a∶(a+2b) D.a∶[2(a+b)]
4.足量盐酸与一定物质的量的钠、 镁、铝分别反应 , 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 则原钠、
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1∶1 B.1∶ 2∶3
C.3∶2∶1 D.6∶ 3∶2
5.(2017 ·丹东高一检测 )把 10.2 g 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 , 得到 6.72 L 标准
状况下的 H 2. 试计算 : 导学号 7391858
(1)该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__52.9%__.
(2)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1∶1__.
(3)该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溶液中 , 产生 H 2 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为__11.2 L__.
解析 : (1)把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烧碱中 , 镁不反应 , 只有 Al 能与 NaOH 反应 . 设
Al 的物质的量为 n(Al), 则 :
2Al +2NaOH+2H 2O===2NaAlO 2+3H2↑
2 mol 3×22.4 L
n(Al) 6.72 L
解得 : n(Al) =2 mol ×6.72 L
3×22.4 L =0.2 mol
m(Al) =0.2 mol ×27 g ·mol -1=5.4 g
铝的质量分数为 5.4 g
10.2 g×100%≈52.9%.
(2)m(Mg) =10.2 g-5.4 g=4.8 g
n(Mg) = 4.8 g
24 g ·mol -1=0.2 mol
所以 n(Mg) ∶n(Al) =0.2 mol∶ 0.2 mol=1∶1.
(3)设由铝生成的氢气为 V1, 由镁生成的氢气为 V2, 由镁和铝与盐酸的反应可知 :
2Al +6HCl===2AlCl 3+3H 2↑
2 mol 3×22.4 L
0.2 mol V1
解得 V1=6.72 L
Mg+2HCl===MgCl 2+H2↑
1 mol 22.4 L
0.2 mol V2
解得 V2=4.48 L
V(H2)总 =V1+V2=6.72 L + 4.48 L =11.2 L.
第三章 第一节 第 3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现有 1 L 2 mol ·L -1 的盐酸与 100 g NaOH 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 ), 则
该样品中 NaOH 的质量分数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80% B.60%
C.40% D.20%
2.一定浓度的 NaOH 溶液 20 mL 可恰好中和 18 mL x mol ·L -1 的 H2SO4 溶液或 24 mL y
mol ·L -1 的盐酸 , 则 x∶y 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2 B.2∶ 1
C.2∶3 D.3∶ 2
3.等体积的硫酸锌、硫酸铝溶液分别与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 , 若生成的硫酸钡沉淀
的质量之比为 2∶3, 则两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2∶1 B.2∶ 3
C.1∶3 D.3∶ 2
4.把足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 , 充分反应后 , 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
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 , 则原溶液中 H + 与 SO2-
4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4 B.2∶ 7
C.1∶2 D.3∶ 8
5.(2017 ·唐山高一检测 )取含有 0.02 mol 的硫酸溶液 , 先投入 0.24 g 镁粉 , 再滴入 NaOH
溶液 , 当使溶液中的镁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时 , 需要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0.02 mol B.0.03 mol
C.0.04 mol D.0.01 mol
6.(2016 ·广州高一检测 )如图所示 , 在密闭容器中 , 一边装有一定量的金属钠 , 一边装有
一定量的氧化汞 (2HgO=====△
2Hg+ O2↑), 同时加热容器的两部分 , 钠和氧化汞都完全反应
后 , 恢 复 到 原 温 度 , 容 器 内 空 气 的 成 分 仍 不 变 . 则 钠 和 氧 化 汞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1 B.3∶ 1
C.4∶1 D.1∶ 4
解析 : 由容器内空气的成分不变 , 可知 HgO 受热分解产生的 O2 与 Na 恰好完全反应 . 根
据化学方程式 2HgO=====△
2Hg+O2↑和 2Na+O2=====
△
Na 2O2 可知 n(Na)∶n(HgO) =1∶1.
7.向 25 mL 2 mol ·L -1 稀硫酸中加入 25 mL 1 mol ·L -1 的 BaCl2 溶液 , 充分反应后 , 溶液
中 H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导学号 7391858 ( A )
A.2 mol ·L-1 B.1 mol ·L -1
C.0.5 mol ·L -1 D.0.25 mol ·L - 1
8.45 mL 某气体 , 可能含有 CO2、O2、NH 3(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 将其通过浓硫酸 , 气
体体积无变化 , 通过足量的 Na2O2 后 , 体积变为 30 mL, 则该气体的组成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2 为 30 mL, NH 3 为 15 mL B.NH 3 为 30 mL, O 2 为 15 mL
C.CO2 为 15 mL, O 2为 30 mL D.CO2 为 30 mL, O 2 为 15 mL
9.(2017 ·泰安高一检测 )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入 1.5 mol 氙气 (Xe)和 7.5 mol 氟气 (F2),
于 400 ℃和 2633 kPa 压强下加热数小时 , 然后迅速冷却到 25 ℃, 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
体 外 , 还 有 4.5 mol 氟 气 , 则 所 得 无 色 晶 体 产 物 中 , 氙 与 氟 的 原 子 个 数 之 比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2 B.1∶ 3
C.1∶4 D.1∶ 6
10.(2017 ·湛江高一检测 )把 V L 含有 MgSO 4 和 K 2SO4 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 , 一份加
入含 a mol NaOH 的溶液 , 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 ; 另一份加入含 b mol BaCl 2 的
溶 液 , 恰 好 使 硫 酸 根 离 子 完 全 沉 淀 为 硫 酸 钡 . 则 原 混 合 溶 液 中 钾 离 子 的 浓 度 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
b-a
V mol ·L -1 B.
2b-a
V mol ·L - 1
C.
2 b-a
V mol ·L
-1 D.
2 2b-a
V mol ·L
-1
解析 : 解法一 : 由离子方程式 2OH -+Mg 2+===Mg(OH) 2↓可知 , OH -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则 Mg 2+的物质的量为 a
2 mol, MgSO 4 的物质的量为 a
2 mol; 由离子方程式 SO2-
4 +Ba 2+
===BaSO4↓可知 , Ba 2+的物质的量共 b mol, MgSO 4 和 K 2SO4 的物质的量共 b mol, 则 K2SO4
的物质的量为 (b-a
2) mol, 其含有 K +的物质的量为 (b-a
2) mol × 2=(2b-a) mol; 原混合溶液
中的 K +的物质的量为 2×(2b-a) mol, 所以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2 2b-a
V mol ·L-1.
解法二 :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 在 V L 混合溶液中 ,
n(Mg 2+
)×2+n(K +
)×1=n(SO2-
4 )×2
n(K + )= 2n(SO2-
4 )-2n(Mg 2+)= 2×2b mol -2×2×a
2 mol =(4b-2a) mol
故 c(K +
)=
4b-2a mol
V L =4b-2a
V mol ·L-1.
二、非选择题
11.将 30 g MnO 2 的质量分数为 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的浓度为 12 mol ·L - 1 的浓盐酸
完全反应 (杂质不参加反应 ), 试计算 : 导学号 7391858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是 __0.088__L( 结果保留 3 位小数 ).
(2)在标准状况下 , 生成 Cl 2 的体积是 __5.9__L( 结果保留 1位小数 ). (已知软锰矿石与浓盐
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 2+4HCl( 浓 )=====
△
MnCl 2+Cl 2↑+ 2H 2O)
12.(2017 ·南宁高一检测 )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 XY 2, 在一定量的 O2 中恰好完全燃烧 , 反
应方程式为 XY 2(液 )+3O 2(气)=====
点燃
XO 2(气 )+2YO 2(气)
冷 却 后 , 在 标 准 状 况 下 测 得 生 成 物 的 体 积 是 672 mL, 密 度 是 2.56 g·L - 1.
导学号 7391858
(1)反应前 O2 的体积是 __672__mL( 标准状况下 ).
(2)化合物 XY 2 的摩尔质量是 __76 g ·mol -1__.
(3)若 XY 2 分子中 X、Y 两元素质量比是 3∶16, 则 X、Y 两元素分别为 __C__和 __S__(填
元素符号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为测定人体血液中 Ca2+ 的含量 , 设计了如下方案 :
血液样品 ――→稀释 试样 ――→NH 4 2C2O4
过滤、洗涤 CaC2O4 ――→
稀硫酸
H2C2O4
――→用H 2SO4酸化的 KMnO 4溶液滴定 记录数据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KMnO 4+5H2C2O4+3H 2SO4===K 2SO4+2MnSO 4+10CO 2↑+ 8H 2O
若血液样品为 15 mL, 滴定生成的草酸消耗 0.001 mol/L 的 KMnO 4 溶液 15.0 mL, 则这
种血液样品中的含钙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B )
A.0.001 mol/L B.0.0025 mol/ L
C.0.003 mol /L D.0.0035 mol/ L
解析 : 据题意 , 15 mL 该血样中 Ca2+的物质的量等于草酸的物质的量 . n(Ca2+
)=n(C2O2-
4 )
=n(H 2C2O4)= 2.5×n(KMnO 4)=2.5×0.001 mol /L×0.015 L =0.0375 mol. 所以这种血液中含
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025 mol/ L.
2.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 10 g 混合物 , 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
氢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11.2 L, 则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锌 B.铁
C.铝 D.镁
解析 : 根据题给数据可知 , 该混合物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1 g 氢气时所需该混合物的质量
为 10 g. 运用平均值法进行分析 , 则该混合物中必有一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1 g 氢气时
所需金属的质量大于 10 g, 另一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1 g 氢气时所需金属的质量小于 10
g. 根据基本规律中的定量关系 , 锌、铁、铝、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 1 g 氢气时所需金
属的质量分别为 32.5 g、28 g、9 g、12 g, 其中小于 10 g 的只有一种 , 大于 10 g 的有三种 , 则
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铝 .
3.将 6 g Na 和 3.2 g 硫粉迅速混合 , 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 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2S 和 Na B.Na2O2 和 Na2O
C.Na 2O2 和 Na2S D.Na2O 和 Na2S
解析 : 由反应方程式 2Na+S=====△
Na2S 计算 , 可知 3.2 g 硫粉最多可消耗 4.6 g Na, 即
Na 过量 . 因为该操作不是在密封条件下进行的 , 而是在加热条件下 , 剩余的钠还可以与 O2
发生反应 : 2Na+ O2=====△ Na2O2, 故最后残留在石棉网上的固体物质为 Na2O2和 Na2S(实际上 ,
硫粉在加热条件下也可与 O2 发生反应 ).
4.(2017 ·济宁高一检测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
乙两烧杯中 , 各加等质量的铝 , 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 5∶6, 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
能分别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甲、乙都是铝过量
B.甲中铝过量 , 乙中碱过量
C.甲中酸过量 , 乙中铝过量
D.甲中酸过量 , 乙中碱过量
解析 : 若两种情况下 Al 都不足 , 则生成 H 2的体积比应为 1∶1; 若两种情况下 Al 都过量 ,
则生成 H2 的体积比应为 2∶3; 因题中 H 2 的体积比为 5∶6, 只能是一种溶液中 Al 不足 , 另
一种溶液 Al 过量 , 因与等量的铝反应 , 消耗硫酸的量比氢氧化钠多 , 因此 , 只能是碱中 Al
不足 , 酸中 Al 过量 .
5.(2017 ·黄冈九月质检 )甲、 乙两个烧杯各盛有 100 mL 1 mol ·L -1 的盐酸和硫酸溶液 , 向
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 , 反应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 2∶3(均为相同状况下
数据 ), 则所加入的铁粉的质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2.8 g B.3.36 g
C.4.2 g D.5.6 g
解析 : 铁与盐酸和硫酸发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Fe+ 2HCl===FeCl 2 + H2↑, Fe+
H2SO4===FeSO4+H2↑, 根据题中信息 , 不能确定反应中哪种物质过量 . 由方程式可推知 ,
若金属反应完全 , 产生 H2 相等 , 若酸反应完全 , 产生 H2 的体积比为 1∶2, 而题中得到 H 2 的
体积比为 2∶3, 所以两个反应中一个是 Fe 完全反应 , 另一个是酸反应完全 . 因为等量的铁
粉 , 消耗盐酸比硫酸多 , 所以 Fe 与盐酸反应是酸反应完全 , Fe 与硫酸反应是金属铁反应完全 .
Fe 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由盐酸的量计算 , 得 n(H 2)=
1
2n(HCl) =
1
2× 1 mol·L -1×0.1 L= 0.05
mol, 则 Fe 与硫酸反应得到的 H 2 的量 n(H2)=0.05 mol×
3
2=0.075 mol, 根据铁与硫酸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可知 , n(Fe)= 0.075 mol, m(Fe)= 0.075 mol×56 g ·mol -1=4.2 g.
6.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 [Cu 2(OH) 2CO3]均能溶于盐酸 , 转化为氯化铜 ; 在高温下 , 这两
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 . 溶解 28.4 g 上述混合物消耗 1 mol ·L -1 盐酸 500 mL, 灼烧等
量的上述混合物 , 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5 g B.30 g
C.20 g D.35 g
解析 : 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 , 转化为氯化铜 , 消耗 1 mol ·L -1 盐酸 500 mL,
HCl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则 CuCl 2 为 0.25 mol, 根据铜守恒可知原混合物中含有 0.25 mol
铜元素 , 灼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 , 得到氧化铜的物质的量为 0.25 mol, 则质量为 0.25
mol×80 g ·mol-1= 20 g.
二、非选择题
7.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 (部分固定装置略 )制备氮化钙 (Ca3N2), 并探究其实验式 .
导学号 7391858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方法是 __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 A 的水中 ,
用酒精灯微热瓷舟 , 若末端导管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 , 停止加热 , 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
段水柱 , 并且一段时间不回落 , 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 A 的水中 , 目的是 __防止空气中的氧气通过
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 , 氧化单质钙 , 生成氧化钙 , 引入杂质 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 : ①打开活塞 K 并通入 N 2; ②点燃酒精灯 , 进行反应 ; ③反
应结束后 , __先将末端导管从试管 A 中拔出 , 再熄灭酒精灯 __.
(4)数据记录如下 :
空瓷舟质量
m0/g
瓷舟与钙的
质量 m1/g
瓷舟与产物
的质量 m2/g
14.80 15.08 15.15
①计算得到实验式 CaxN 2, 其中 __x=2.8__.
②若通入的 N2 中混有少量 O2, 请比较 x 与 3 的大小 , 并给出判断依据 : __x 小于 3. 若通
入的 N 2中混有 O2, O2 会与 Ca 反应 , 生成 CaO, 与 Ca3N 2, 相比 , Ca 占的比例减少 __.
解析 : (1)根据装置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查气密性的方法 ; (2) 防止空气中的氧气进入
装置 , 氧化 Ca 生成 CaO, 引入杂质 ; (3) 反应完成后需先撤导管 , 再撤酒精灯 , 以防倒吸 .
(4)①m(Ca)=15.08 g-14.80 g=0.28 g
m(N 2)=15.15 g-15.08 g=0.07 g
n Ca
n N
=
0.28 g
40 g ·mol -1
0.07 g
14 g ·mol -1
= x
2
解得 x=2.8
②若通入 N 2 中混有 O2, 除生成 Ca3N2 外还会生成 CaO, 导致 x<3.
8. (2017 ·信阳高一检测 )为确定某铝热剂 (含氧化铁和铝 )的组成 , 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若取 a g 样品 , 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 , 测得生成的气体 (标准状况 , 下同 )体积
为 b 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2Al +2NaOH +2H2O===2NaAlO 2+3H 2↑__, 样品中铝的质量为
__ 9b
11.2__g.
(2)另取 a g 样品将其点燃 , 恰好完全反应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Al +Fe2O3=====
高温
2Fe
+Al 2O3, 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是 __80∶27__.
(3)待(2)中反应产物冷却后 , 加入足量盐酸 , 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 c L, 该气体与 (1)中
所得气体的体积比 c∶b=__2∶3__.
解析 : (1)铝热剂中的铝与 NaOH 反应 , 铝与氢气的关系式为
2Al ~ 3H 2
(2×27) g (3×22.4) L
m(Al) b L
m(Al) =
54b
67.2 g=
9b
11.2 g.
(2)根据反应 : 2Al +Fe2O3=====
高温
2Fe+Al 2O3, 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为 m(Fe2O3)∶m(Al) =
160∶54=80∶27.
(3)在铝热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加入足量盐酸 , Al 2O3、Fe 均与盐酸发生反应 , 但只有盐酸与
Fe 反应才放出气体 Fe+2HCl===FeCl 2+H 2↑.
要知道放出多少气体 , 必须知道铁的质量或 Fe2O3 的质量 , 但题目要求的是 Al 与 NaOH
溶液、 Fe 与盐酸产生 H 2 的体积比 , 只要知道铝热剂中 Al 与 Fe 的物质的量之比即可求出 .
3H2~2Al ~Fe2O3~2Fe~2H 2
b c
故 b∶c=3∶2.
9.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 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
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 , 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 ,
在容器中仅收集到 1.12 L 氢气 (标准状况 ), 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 0.27 g, 水槽
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 2.0 L, 溶液中 NaOH 的浓度为 0.050 mol ·L -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
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2Na+2H2O===2NaOH +H2↑__;
__Na2O+H2O===2NaOH__;
__2Al + 2NaOH+2H 2O===2NaAlO 2+3H 2↑__.
(2)消耗的 Al 的物质的量为 __0.010 mol__.
(3)未被氧化的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 __0.070 mol__.
(4)Na2O 的物质的量为 __0.020 mol__.
解 析 : 该 实 验 中 发 生 的 反 应 可 表 示 为 ①2Na + 2H2O===2NaOH + H2↑② Na2O +
H2O===2NaOH, ③2Al + 2NaOH+2H 2O===2NaAlO 2+3H2↑. 消耗的 Al 的物质的量为 n(Al)
= 0.27 g
27 g ·mol -1=0.010 mol, 根据反应 ③可得由铝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NaOH) =0.010
mol, 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H2)=0.015 mol, 那么由金属钠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n(H 2)=
1.12 L
22.4 L ·mol -1-0.015 mol=0.035 mol, 根据反应 ①可得金属钠的物质的量为 n(Na) =
2×0.035 mol = 0.070 mol, 又因为反应后溶液中 NaOH 的物质的量为 n(NaOH) = 2.0
L×0.050 mol ·L- 1= 0.10 mol, 所以溶液中 Na +的总物质的量即原金属钠的总物质的量为
n(Na +
)=0.10 mol +0.010 mol =0.11 mol, n(Na 2O)=
0.11 mol -0.070 mol
2 =0.020 mol.
10.(2016 ·四川德阳高一联考 )把一块表面已部分被氧化的钠 0.77 g 放入 10 g 水中 , 得到
标准状况下氢气 224 mL. 求 : 导学号 7391858
(1)若将金属钠表面的氧化物均视为氧化钠 , 试求该氧化钠的质量 ;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密度为 d g ·cm-3).
答案 : (1)0.31 g (2)11.16%,2.79d mol ·L -1
解析 : (1)设金属钠质量为 x, 与水反应生成 NaOH 的质量为 y.
2Na + 2H2O===2NaOH + H 2↑
2×23 g 2×40 g 22 400 mL
x y 224 mL
列比例式后解得 x= 0.46 g, y=0.8 g.
由此可得 m(Na2O) =0.77 g-0.46 g=0.31 g.
(2)设 0.31 g Na 2O 与水反应生成 NaOH 的质量为 z.
Na2O + H2O===2NaOH
62 g 2×40 g
0.31 g z
列比例式后解得 z=0.4 g,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
0.8 g+0.4 g
10 g+0.77 g-
224 mL
22 400 mL ·mol -1×2 g ·mol -1
×100%= 11.16%,
设溶液的体积为 1 L, 则有 :
c(NaOH) ×40 g ·mol -1=11.16%×1000d g ·L -1,
c(NaOH) =2.79d mol ·L -1.
第三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1.(2017 ·厦门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钠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2O2 是白色固体 , 与冷水作用得到 O2 和 NaOH
B.1 mol Na 2O2 与水的反应中 , 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C.Na 2O 不稳定 , 能继续被 O2 氧化生成 Na2O2
D.都能与酸反应 , 生成含氧酸盐 , 都是碱性氧化物
解析 : A 中 , Na2O2是淡黄色固体 ; B 中 , 在 Na2O2与 H2O 的反应中 , Na2O2 既是氧化剂 , 又
是还原剂 , 1 mol Na 2O2 与水反应转移 NA 个电子 ; D 中 , 是否生成含氧酸盐要看酸是否为含氧
酸, 且 Na2O2 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
2.(2017 ·南宁高一检测 )Na2O2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 , 直接观察时看到火焰呈黄色 , 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只含 Na+ B.一定含 Na+, 可能含有 K +
C.既含有 Na
+
, 又含有 K
+
D.可能含有 Na
+
, 可能还含有 K
+
4.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 , 质量会减小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NaOH B.Na2O2
C.CaO D.Na2CO3·10H2O
解析 : NaOH 会吸收空气中的 H 2O、CO2, 质量增大 , A 项错误 ; Na2O2 露置在空气中最终
生成 Na2CO3, 质量增大 , B 项错误 ; CaO 吸收空气中的 H2O、CO2, 质量增大 , C 项错误 ;
Na2CO3·10H2O 在空气中会失去结晶水而质量减小 , D 项正确 .
5.某银白色固体 A 在空气中点燃 , 火焰呈黄色 , 并生成淡黄色固体 B, 将 A 在空气中
露置 , 最后变成白色固体 C. 将 A 、B 投入水中都生成 D; B 与 D 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应 . 则 :
导学号 7391858
(1)A 是 __Na__; B 是 __Na2O2__; C 是 __Na2CO3__; D 是 __NaOH__.
(2)B 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2Na2O2+2H2O===4NaOH +O2↑__.
(3)B 与 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a2O2+2CO2===2Na2CO3+O2__.
(4)A 与 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a+2H 2O===2NaOH+H2↑__.
解析 : 银白色固体 A 在空气中点燃 , 火焰呈黄色 , 并生成淡黄色固体 B, 可知 A 为钠、
B 为过氧化钠 ; 钠在空气中露置 , 经过 Na―→Na2O―→NaOH ―→Na2CO3, 最后变成白色固
体 C, 则 C 为 Na 2CO3, 钠、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都生成 NaOH, D 为 NaOH;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方程式为 2Na2O2+ 2H 2O===4NaOH +O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 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和氢气 , 方程式为 2Na+ 2H2O===2NaOH +H2↑.
6.(2017 ·佛山高一检测 )A 、 B、 C、D、F 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 A、B、C、D
与盐酸反应均生成 E, 此外 B 还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 . 而 C、D 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H,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 和 A 可反应生成 C, F 和 H 也可反应生成 C 和另一种无
色、无味气体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 A、B、C、D、E、F 的化学式 :
A__NaOH__; B__Na__; C__Na 2CO3__;
D__NaHCO 3__; E__NaCl__; F__Na 2O2__.
(2)写出 F 和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2Na2O2+ 2CO2===2Na2CO3+O2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①D+盐酸 : __HCO -
3 +H+
===H2O+CO2↑__;
②B+水 : __2Na+ 2H2O===2Na + +2OH -+ H2↑__;
③D+A: __HCO -
3 +OH
-
===H2O+CO2-
3 __.
解析 : 由焰色反应为黄色 , 且 A 、B、C、D 均与盐酸反应生成 E, 知 E 为 NaCl, B 还生
成一种可燃性气体知 B 为 Na, 由 C、D 还生成气体 H, 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知 C、
D 为 Na2CO3 或 NaHCO 3, H 是 CO2, F 和 CO2 反应生成 C 和另一种气体 , 则 F 为 Na2O2、C
为 Na2CO3, 因而 D 为 NaHCO 3, D 和 A 可反应生成 Na2CO3, 则 A 为 NaOH.
第三章 第二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7 ·荆州高一检测 )有两份质量相同的 NaHCO 3, 向第一份中加入盐酸使其充分反
应 , 将第二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 , 冷却至原温再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 , 充分反应 , 则它们所
消耗的盐酸的体积比为 导学号 7391858 ( B )
A.2∶1 B.1∶ 1
C.1∶2 D.4∶ 1
2.把标准状况下 4.48 L 的 CO2通过一定量的固体 Na2O2后 , 收集到标准状况下 3.36 L
气体 , 则这 3.36 L 气体的成分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O2 B.CO2
C.CO2 和 O2 D.无法确定
3.(双选 )(2016 ·江苏高考改编 )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 NaHCO 3 的实验 , 经过制取氨
气、制取 NaHCO 3、分离 NaHCO 3、干燥 NaHCO 3 四个步骤 , 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
验目的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C )
A.制取二氧化碳 B.制取 NaHCO 3
C.分离 NaHCO 3 D.干燥 NaHCO 3
解析 :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 , 故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A 正确 ; 选项 B 中 CO2应从长
导管通入溶液中 , 保证与溶液中的溶质充分反应 , 故 B 错; 分离溶液中析出固体的方法是过
滤, 过滤时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 , 故 C 正确 ; NaHCO 3 受热易分解 , 不能用该装置干燥
NaHCO 3, 故 D 错.
4. (2017 ·德州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中 , 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C.烧碱和纯碱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都呈黄色
D.过氧化钠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5.利用焰色反应 , 人们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 , 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 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NaCl 与 Na2CO3 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只有金属单质灼烧时火焰才有颜色
6.(2017 ·泸州高一检测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时 , 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
变化而变化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 和 O2 B.NaOH 和 CO2
C.NaHCO 3 和 NaOH D.Na2CO3 和 HCl
7.将 NaHCO 3 置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 , 并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和
碱石灰的干燥管 , 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2、H 2O B.H2O、O2
C.CO2、 O2 D.O2
8.有四种钠的化合物 W、X 、Y 、Z, 相互之间可发生如下反应 : ①W―→X+CO2↑+
H2O, ②Z+CO2―→X +O2, ③Z+H 2O―→Y +O2↑, ④X +Ca(OH) 2―→Y+CaCO3↓, 由此可
推断 W、X、Y、Z 对应的化学式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2CO3 NaHCO 3 NaOH Na2O2
B.NaOH Na2O2 Na2CO3 NaHCO3
C.NaHCO 3 Na2CO3 NaOH Na2O2
D.NaHCO 3 Na2CO3 Ca(OH) 2 CaCO3
解析 : 在金属钠的化合物中 , 碳酸氢钠可以分解产生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过氧化钠
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 还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 碳酸钠可以
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 , 所以 W 是 NaHCO 3, X 是 Na2CO3, Y 是 NaOH, Z 是
Na2O2.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1 L 生理盐水 (0.9% NaCl 溶液 )中含有 9 mol Na +
B.将足量的 Na 2O2、Na 2O 分别加到含酚酞的水溶液中 , 最终溶液均为红色
C.将石灰水加入 NaHCO3 溶液中不产生沉淀 , 加入 Na2CO3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D.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溶于水后滴加稀 BaCl 2 溶液 , 看是否
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 0.9%指的是质量分数 , A 错误 ; 将两种氧化物分别加到酚酞溶液中后 , 均先与溶液
中的水反应生成碱而使溶液变为红色 , 但因 Na 2O2 具有漂白性 , 最终会将变成红色的溶液漂
白, B 错误 ; NaHCO 3 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 HCO -
3 与 OH -反应生成 CO2-
3 , CO2-
3 与 Ca2+结合生
成 CaCO3 沉淀 , C 错误 ; 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 , 加入 BaCl 2, 与 Na2CO3 反应会产生
BaCO3 沉淀 , D 正确 .
二、非选择题
10. (2017 ·金华高一检测 )A ~ H 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 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 其中
“○”代表化合物 , “□”代表单质 , A 为医学上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 G 为淡黄色固体 ,
C 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 . 导学号 73918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G 的化学式为 __Na2O2__, 每生成 1 mol G 转移电子 __2__mol.
(2)反应①②③④中 __②③ __(填序号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A→B+C+D: __2NaHCO 3=====△ Na2CO3+H 2O+ CO2↑__.
F+C: __2Na +2H2O===2NaOH+H 2↑__.
解析 : 医学上可治疗胃酸过多 , 且受热分解生成三种物质可能是 NaHCO 3, 由两种单质
点燃生成的淡黄色固体是 Na 2O2, 通常状况下的无色液体可能是 H2O. 联系图中的转化关系
即可推得 : A、B、C、 D、 E、F、G、H 分别是 NaHCO 3、CO2、H2O、Na2CO3、O2、Na、
Na2O2、NaOH.
11.过氧化钠 (Na 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 能与水反应 . 常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作为
氧气的来源 , 还可用作熔矿剂 , 使某些不溶于酸的矿物分解 . 用脱脂棉包住约 0.2 g 过氧化钠
粉末 , 置于石棉网上 , 往脱脂棉上滴水 ,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 导学号 7391858
回答 : (1)由实验现象所得的有关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结论是 :
a.有氧气生成 ;
b.__反应放热 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以证明上述结论 .
①用以验证结论 a 的实验方法是 __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 p 处 , 木条复燃 , 证明有氧气生
成__.
②用以验证结论 b 的实验方法是 __将 q 连导管后插入水中 , 有气泡冒出 , 证明反应放热
__.
解析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 . (2017 ·河 南 许 昌 高 一 诊 断 )Na2O 和 Na2O2 在 下 列 哪 一 点 性 质 上 是 相 似 的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颜色 B.水溶液的酸碱性
C.氧化性 D.漂白性
解析 : Na 2O 是白色固体 , 无氧化性 ; Na2O2 是淡黄色固体 , 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 二者溶
于水都生成 NaOH.
2.(2017 ·湖北武汉期末 )对 Na2O2 与 CO2 和 H 2O(g) 混合气体的反应来说 , 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只要参加反应的 Na2O2 一定 , 反应生成的氧气就一定
B.只要 CO2和 H 2O(g)的总的物质的量一定 , 反应所消耗的 Na2O2 的量就一定
C.只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定 , 反应中所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就一定
D.只要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定 , 固体所增加的质量就一定
解析 : Na2O2 与 CO2、H 2O(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电子转移情况分别如图所示 :
2Na2O2+2H 2O(g)===4NaO 得 2×e-
H+O2 失 2×e-
2Na2O2+2CO2)===2Na2CO 得 2×e-
3+O2失 2×e-
由于两个反应中 Na 2O2 与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都为 2∶ 1, 所以 A 正确 ; 两个反应中 :
2Na2O2~2H2O(g), 2Na2O2~2CO 2, 所以 B 正确 ; 根据图中两个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知 C 正
确; 根据反应方程式知 , CO2、H 2O(g) 与 Na2O2反应时 , 固体增加的质量分别为 “CO2”中 “CO”
的质量和 “H2O”中 “H2”的质量 , 所以当物质的量固定的混合气体中 , 当 CO2 气体所占的比例
大时 , 固体增加的质量大 , 当 H 2O(g)所占的比例大时 , 固体增加的质量小 , D 错误 .
3.1 mol 过氧化钠与 2 mol 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 , 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 , 排出气
体物质后冷却 , 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 D.Na2O2 NaOH Na2CO3
解析 : 容器中一定发生反应 : 2NaHCO 3=====
△
Na 2CO3+CO2↑+ H2O①, 可能发生下列反
应中的一个或几个 : 2Na2O2+2CO2===2Na2CO3+O2②、2Na2O2+ 2H2O===4NaOH + O2↑③ 、
2NaOH +CO2===Na2CO3+H2O④. 由反应 ①②③④ 的反应物及产物可作如下处理 : 先发生
反应 ①, 再发生反应 ②, 若 Na2O2 有剩余 (即 CO2对于反应 ②不足 ), 则继续发生反应 ③. 由此
可 知 , 当 n(Na2O2) ∶ n(NaHCO 3)≤ 1 ∶ 2 时 , 固 体 产 物 为 Na2CO3; 1 ∶ 21∶1 时 , 固体产
物为 Na2O2、NaOH 、Na2CO3.
4.N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 . 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 , 若固体质量增加
了 28 g, 对该反应的分析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反应前后物质中阴、阳离子数目保持不变
B.反应前后总物质的量减少 0.5 mol
C.反应中转移了 NA 个电子并生成了 11.2 L 氧气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氧气体积比为 2∶1
解析 : 设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 , 当固体质量增加 28 g 时 , 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的物
质的量为 x.
2Na2O2+2CO2===2Na2CO3+O2 固体质量差
2 mol 1 mol 56 g
x=1 mol 28 g
由方程式可知 , 反应前后物质中阴、阳离子数目保持不变 , 故 A 项正确 ; 由以上计算可
知 1 mol 二氧化碳生成 0.5 mol 氧气 ,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 0.5 mol, 固体的物质的量不变 ,
故 B 项正确 ; 生成 0.5 mol 氧气 , 并没有说是在标准状况下 , 则体积不一定等于 11.2 L, 故 C
项错误 ; 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生成的氧气的体积比为 2∶1, 故 D 项正确 .
5.(2016 ·湖北武汉调考 )150 ℃时 , 11.6 g CO2 和 H2O 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 Na2O2充分反
应后 , 固体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3.6 g, 则原混合气体中 CO2 与 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4 B.3∶ 11
C.1∶11 D.21∶22
解析 : 设 CO2、H 2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a、b.
则固体质量增加的质量 28a+2b=3.6 g, 再由 44a+18b=11.6 g, 解得 a=0.1 mol, b=
0.4 mol. 则 a∶b= 1∶4.
6.不能用来鉴别 Na2CO3 和 NaHCO 3 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 , 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 , 加入 CaCl2 溶液
C.分别把等物质的量的这两种固体物质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中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 , 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解析 : A 项 , 加热时只有 NaHCO 3 分解 : 2NaHCO 3=====
△
Na 2CO3+H2O+CO2↑, 产生的
CO2 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故可用来鉴别 ; B 项 , NaHCO 3 溶液与 CaCl2 溶液不反应 , 而
Na2CO3溶液与 CaCl 2 溶液反应生成 CaCO3沉淀 , 故可用来鉴别 ; C 项 , NaHCO 3 与稀盐酸的反
应比 Na2CO3 与稀盐酸的反应快 , 故可用来鉴别 ; D 项 , Ca(OH) 2 溶液与 Na2CO3、NaHCO 3 溶
液均能反应生成 CaCO3 沉淀 , 故不能用来鉴别 .
7.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等质量的 Na 2CO3、NaHCO 3 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 , NaHCO 3 产生的 CO2 多
B.等质量的 Na 2CO3、NaHCO 3 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 , NaHCO 3 消耗的盐酸多
C.向 NaHCO 3 溶液中滴入 Ba(OH) 2 溶液无沉淀产生 , 而 Na2CO3 溶液中加入 Ba(OH) 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Na2CO3 和 NaHCO 3 都既能与酸反应 , 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 : Na2CO3、NaHCO 3 分别与 HCl 反应 , 有关物质的质量关系是 :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 g 73 g 44 g
NaHCO 3+HCl===NaCl +H2O+CO2↑
84 g 36.5 g 44 g
显然 , 等质量的 Na2CO3、 NaHCO 3 分别与盐酸反应 , NaHCO 3 产生二氧化碳多 , Na2CO3
消耗盐酸多 , 故 A 正确 , B 不正确 ; 向 NaHCO 3 溶液中滴加 Ba(OH) 2 有如下反应 : HCO -
3 +OH
-
===CO2-
3 +H 2O, CO2-
3 +Ba2+
===BaCO 3↓, C 选项不正确 ; Na2CO3 溶液不能与 NaOH 反应 , D
选项不正确 .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鉴别 Na2CO3 和 NaHCO 3 可用 Ba(OH) 2 或 Ca(OH) 2 溶液
B.除去 Na2CO3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HCO 3, 可采用加热法
C.CO2 中混有少量 HCl 、SO2 等气体时 , 可用饱和 NaHCO 3 溶液提纯气体
D.将澄清石灰水滴入 NaHCO 3 溶液中 , 开始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2++2OH -
+2HCO -
3 ===CaCO3↓+ CO2-
3 +2H 2O
解析 : Na2CO3 和 NaHCO 3 均可与 Ba(OH) 2 或 Ca(OH) 2 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 故 A 项错误 ;
除去 Na2CO3 固体中混有的少量 NaHCO 3, 可采用加热的方法使 NaHCO 3 分解生成 Na2CO3,
故 B 项正确 ; HCl 、H 2SO3 的酸性比 H2CO3 强, 因此可用饱和 NaHCO 3 溶液吸收 CO2中混有
的 HCl 、SO2 等气体 , 故 C 项正确 ; 将澄清石灰水滴入 NaHCO 3 溶液中 , 开始时 Ca(OH) 2 的
量较少 , 发生的离子方反应方程式为 Ca2+
+2OH -
+2HCO -
3 ===CaCO3↓+CO2-
3 +2H2O, 故
D 项正确 .
9 . (2017 ·安 徽 六 中 期 中 ) 关 于 Na2CO3 和 NaHCO 3 性 质 的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热稳定性 : NaHCO 312, 然后加入适量的铝粉、 搅拌 , 从而实现预期目的 . 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废水处理时铝单质转化为 Al 3+
B.废水处理中 , 亚硝酸盐被还原
C.处理过程中 , OH -参与了反应 D.搅拌有利于除杂
8.(2017 ·雅安高一检测 )有 100 mL 3 mol ·L-1 NaOH 溶液和 100 mL 1 mol ·L -1 AlCl 3 溶液 .
按如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 ①将氢氧化钠溶液分多次加到 AlCl 3 溶液中 ; ②将 AlCl 3 溶液分多
次加到 NaOH 溶液中 . 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现象相同 , 沉淀量相等 B.现象不同 , 沉淀量不等
C.现象相同 , 沉淀量不等 D.现象不同 , 沉淀量相等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铝溶于 NaOH 溶液
2Al +2OH -+H 2O===2AlO -
2 +3H 2↑
B.氧化铝溶于足量 NaOH 溶液 :
Al 2O3+OH -
===AlO -
2 +H2O
C.向氢氧化铝沉淀中加入足量盐酸 :
Al(OH) 3+3H+
===Al 3++3H2O
D.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Al 3++4NH 3·H 2O===AlO -
2 +4NH +
4
10.200 mL 0.1 mol ·L- 1 的 AlCl 3 溶液与等体积 0.4 mol ·L -1 的 NaOH 溶液混合后充分反
应 , 最终产生的沉淀的质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56 g B.0.78 g
C.0 D.2.08 g
11.(2017 ·桂林高一检测 )向 100 mL 1.0 mol ·L -1 的 AlCl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0.5 mol ·L -1 的
NaOH 溶液至过量 , 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的理论曲线图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解析 : 向 AlCl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 , 发生的反应依次是 Al 3++3OH -
===Al(OH) 3↓、Al(OH) 3+OH -
===AlO -
2 +2H2O, 其现象是先产生白色沉淀 , 后沉淀逐渐减少 ,
直到全部消失 , 而且沉淀生成和沉淀溶解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1.
二、非选择题
12.(2017 ·包头高一检测 )某混合物 A 中含有 KAl(SO 4)2、Al 2O3 和 Fe2O3, 在一定条件下
可实现下列所示的物质之间的转变 : 导学号 7391858
据此判断 :
(1)固体 B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__Al 2O3__.
(2)固体 E 所含物质的化学式为 __(NH 4) 2SO4、K 2SO4__.
(3)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__Al 3++3NH 3·H2O===Al(OH) 3↓+ 3NH +
4 __.
解析 :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一般活泼金属元素的性质有差异之处 , 如 Al 2O3 可溶于
NaOH 溶液 , Fe2O3 不能 ; KAl(SO 4)2 是一种复盐 , 可溶于水 , 完全电离 , 加入氨水可生成
Al(OH) 3 沉淀 , Al(OH) 3 在强碱溶液中溶解 , 在氨水中不溶解 . 本题可用离子反应方程式描述
从 A 开始的一系列变化 :
Al 3++3NH 3·H 2O===Al(OH) 3↓+3NH +
4 ,
2Al(OH) 3=====
△
Al 2O3+3H 2O,
Al 2O3+2NaOH===2NaAlO 2+H 2O,
AlO -
2 +CO2+2H 2O===Al(OH) 3↓+HCO -
3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 (2017 ·新编题 )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都正确 , 且叙述Ⅰ和叙述Ⅱ有因果的关系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Al 2O3 是两性氧化物 Al 2O3易溶于浓氨水
B Al(OH) 3 是两性氢氧化物 Al(OH) 3 受热易分解
C Al(OH) 3 难溶于氨水 实验室用 Al 3+ 溶液与氨水反应制取 Al(OH) 3
D KAl(SO 4)2·12H 2O 是一种胶体 自来水工业用 KAl(SO 4)2·12H2O 作净水剂
解析 : A.Al 2O3 易溶于强碱溶液 , 氨水是弱碱 , Al 2O3 难溶于浓氨水 , 故叙述 Ⅱ不正确 .
B.Al(OH) 3 受热易分解 , 但它与 Al(OH) 3 的两性没有关系 , 故叙述 Ⅰ和叙述 Ⅱ没有因果关系 .
D.KAl(SO 4) 2·12H 2O 不是胶体 , 故叙述 Ⅰ不正确 .
2 . 将 表 面 已 完 全 钝 化 的 铝 条 , 插 入 下 列 溶 液 中 ,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最 慢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稀硝酸 B.稀盐酸
C.Cu(NO 3)2 溶液 D.NaOH 溶液
解析 : 该铝条表面覆盖着致密的 Al 2O3 薄膜 , Al 2O3 是两性氧化物 , 易溶于强酸、强碱溶
液 .
3.(双选 )(2016 ·东北师大附中检测 )向 50 mL 1 mol ·L -1 的 Al 2(SO4)3 溶液中加入 100 mL
KOH 溶 液 , 充 分 反 应 后 得 到 3.9 g 沉 淀 , 则 KOH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可 能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D )
A.1 mol ·L-1 B.3 mol ·L -1
C.1.5 mol ·L
-1 D.3.5 mol ·L
-1
解析 : 解法一 : 根据 Al 3+的物质的量与沉淀 Al(OH) 3 的物质的量比较可推测 KOH 溶液
的两种情况 :
(1)当加入 KOH 不足量时 ,
n(KOH) =3n[Al(OH) 3]=3×
3.9 g
78 g ·mol -1=0.15 mol, 故 c(KOH) =0.15 mol
0.1 L =1.5 mol ·L-1.
(2)当加入 KOH 过量时 ,
n(KOH) =4n(Al 3+
)-n[Al(OH) 3]=0.4 mol- 0.05 mol =0.35 mol.
故 c(KOH) =0.35 mol
0.1 L =3.5 mol ·L -1.
解法二 : 用图像法求解 , 如图所示 , 用纵坐标表示生成的 Al(OH) 3 的物质的量 , 横坐标
表示 KOH 的物质的量 . 当生成沉淀 0.05 mol 时 , 需 KOH 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 或 0.35 mol.
二、非选择题
4.向盛有蒸馏水的铝制易拉罐中投入 2.3 g 钠 . 导学号 7391858
(1)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2Na + 2H 2O===2NaOH + H2↑, 2NaOH + 2Al +
2H 2O===2NaAlO 2+3H2↑__.
(2)计算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 __4.48__L.
(3)把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烧杯并均匀分成甲、 乙两份 , 向甲中加入 0.1 mol/L 的 HCl, 当加
入__0.5__L 时 , 沉淀达到最大值 ; 再加入 __1.5__L 时 , 沉淀又恰好全部溶解 .
(4)把 (3) 中最后所得的溶液再与乙混合 ,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__Al 3+ + 3AlO -
2 +
6H 2O===4Al(OH) 3↓__;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 __5.2__g.
5 . NH 4Al(SO 4)2 在 水 中 发 生 电 离 : NH 4Al(SO 4)2===NH +
4 + Al 3 + + 2SO 2-
4 , 向 盛
NH 4Al(SO 4)2 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 , 并不断振荡试管 . 试管中开始时生成白色
胶状沉淀 , 后来无新现象 , 再后来白色胶状沉淀逐渐溶解 . 导学号 7391858
(1)按上述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①__Al 3++3OH- ===Al(OH) 3↓__;
②__NH +
4 +OH -
===NH 3·H2O__;
③__Al(OH) 3+OH -
===AlO -
2 +2H2O__.
(2)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NH 4Al(SO 4)2 溶液与 Ba(OH) 2 溶液按体积比 1∶2 混合 , 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NH 4Al(SO 4)2+2Ba(OH) 2===2BaSO4↓+ Al(OH) 3↓+ NH 3·H 2O__.
6.把由 NaOH 、AlCl 3、MgCl 2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 , 有 0.58 g 白色
沉淀析出 , 向所得的浑浊液中 , 逐滴加入 0.5 mol ·L -1 的盐酸 , 加入盐酸的体积的生成沉淀的
质量如图所示 . 导学号 7391858
(1)混合物中 NaOH 的质量是 __2.6__ g, AlCl 3 的质量是 __1.335__g, MgCl 2 的质量是
__0.95__g.
(2)P 点加入盐酸的体积为 __130__mL.
解析 : (1)由图可知 , 三种物质混合溶于水时生成 0.58 g 沉淀 , 当向此混合物中加入 10
mL 盐酸时 , 沉淀量不变 , 说明混合物中 NaOH 过量 , 可判断该沉淀是 Mg(OH) 2, 由镁元素守
恒可知 : n(MgCl 2)=n[Mg(OH) 2]=
0.58 g
58 g ·mol
- 1=0.01 mol, 故 m(MgCl 2)=0.01 mol × 95 g ·mol -1
=0.95 g.
根据化学方程式有
AlCl 3~NaAlO 2~HCl
133.5 g 1 mol
m(AlCl 3) 30-10
1000 L×0.5 mol ·L -1
原混合物中含有 AlCl 3 的质量为 m(AlCl 3)=1.335 g. N 点是沉淀量的最大点 , 此时溶液中
溶质只有 NaCl, 由元素守恒可知 : n(NaOH) =n(HCl) +2n(MgCl 2)+3n(AlCl 3)=0.03 L×0.5
mol ·L -1+2×0.01 mol +3× 1.335 g
133.5 g ·mol -1=0.065 mol, 故 m(NaOH) = 0.065 mol ×40 g ·mol -1
=2.6 g.
(2)由图可知 , P 点时 Al(OH) 3、Mg(OH) 2 恰好全部溶解在盐酸中 , 溶质为 AlCl 3、 MgCl 2
和 NaCl, 相当于所加盐酸恰好把原 NaOH 中和生成了 NaCl, 故 n(HCl) = n(NaOH) =0.065
mol, V(HCl) = 0.065 mol
0.5 mol ·L -1=0.130 L( 即 130 mL).
7 . (2017 ·周 口 高 一 检 测 )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可 实 现 下 图 所 示 物 质 之 间 的 转 化 :
导学号 7391858
请填写下列空白 :
(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 CuCO3·Cu(OH) 2(碱式碳酸铜 ), 受热易分解 , 上图中的 F 是
__CO2__.
(2)明矾与过量 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Al 3++4OH -
===AlO -
2 + 2H2O__.
(3)图中所得 G 和 D 都是固体 , 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 ,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3CuO+2Al=====
高温
3Cu+Al 2O3__.
(4)电解 B 的过程中每生成 1 mol D, 同时生成 __0.75__mol E.
8.某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某种铝合金 (合金元素为 Mg 和 Al) 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
家规定其中铝含量不能低于 78%), 设计如图进行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 __安装好装置并在量气管内加入水 , 向下移动水准管 , 静
置片刻 , 若水准管中液面与量气管液面维持一定的高度差 , 说明装置密封性好 __.
(2) 合 金 样 品 固 体 M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 为 __2Al + 2OH - +
2H 2O===2AlO -
2 +3H2↑__.
(3)反应前先第一次读取量气管液面刻度 , 然后倾斜左边装置使氢氧化钠溶液 (足量 )与 a
g 合金粉末 (固体 M) 充分反应 , 待反应停止后 , 气体温度恢复到室温 , 想要第二次读取量气
管液面刻度前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调节量气管和水准管液面相平 __.
通过读取液面差 , 并将气体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 V mL. 若量气管最大量程为
50 mL, 则固体 M 中铝的质量 [m(Al)] 范围内 __0__(填“ >”“ <”或“=” )V mL
第三章 第二节 第 3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7 ·临沂高一检测 )据相关报道 , 2017 年中国生铁产量为 6.69 亿吨 , 需要消耗铁矿
石 10.57 亿吨 . 下列关于铁矿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 Fe3O4
B.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与铁锈的主要成分相同
C.磁铁矿粉末溶于盐酸后 , 加入 KSCN 溶液 , 溶液变红色
D.FeO 俗称铁红
2.(2017 ·南通高一检测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Fe 跟 FeCl3 溶液反应 : Fe+Fe3+
===2Fe2+
B.Fe 跟稀盐酸反应 : 2Fe+6H +===2Fe3++3H2↑
C.FeCl 2 溶液跟 Cl 2 反应 : Fe2++Cl 2===Fe3++2Cl -
D.Fe(OH) 3 跟盐酸反应 : Fe(OH) 3+3H +
===Fe3++3H 2O
3.(2017 ·白山高一检测 )将铁粉放入盐酸、 MgCl 2 溶液、 FeCl3 溶液、 CuCl 2 溶液组成的
混合液中 , 充分反应后 , 铁粉有剩余 , 则此时溶液中含有的大量阳离子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Cu2+和 Fe2 +
B.Fe2+和 Mg 2+
C.Fe3+和 Fe2+ D.H+和 Cu2+
4.(2017 ·浙江 4 月学考真题 )由硫铁矿烧渣 (主要成分 : Fe3O4、Fe2O3 和 FeO)得到绿矾
(FeSO4·7H 2O), 再通过绿矾制备铁黄 [FeO(OH)] 的流程如下 :
烧渣――→酸溶
① ――→FeS2
② 溶液 ,③绿矾 ――→氨水 /空气
④ 铁黄
已知 : FeS2 和铁黄均难溶于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步骤①最好用硫酸来溶解烧渣
B.步骤② , 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FeS2+14Fe3++8H 2O===15Fe2++2SO2-
4 +16H +
C.步骤③ , 将溶液加热到有较多固体析出 , 再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 可得纯净绿矾
D.步骤④ , 反应条件控制不当会使铁黄中混有 Fe(OH) 3
5.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Mg 2+、Fe2+
, Fe3+
, 加入 NaOH 溶液 , 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
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 , 最后变成绿褐色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一定有 Fe2+
, 一定没有 Fe3+、Mg 2+
B.一定有 Fe3+
, 一定没有 Fe2+、Mg 2+
C.一定有 Fe3+
, 可能有 Fe2+
, 一定没有 Mg 2+
D.一定有 Fe2+
, 可能有 Mg 2+
, 一定没有 Fe3 +
6.将 1.12 g 铁粉加入 25 mL 2 mol ·L - 1 氯化铁溶液中 , 充分反应后 , 其结果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铁有剩余 , 溶液呈浅绿色 , Cl -浓度基本不变
B.往溶液中滴入无色 KSCN 溶液 , 显红色
C.Fe2+
和 Fe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1
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5
7.(2017 ·唐山高一检测 )在由 Fe、FeO 和 Fe2O3 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 100 mL 2 mol ·L -1
的盐酸 , 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 并放出 448 mL 气体 (标准状况下 ), 此时溶液中无 Fe3+
. 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混合物中三种物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3
B.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的 Fe2 +和 C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3
C.混合物中 FeO 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 但 Fe 比 Fe2O3 的物质的量多
D.混合物中 Fe2O3 的物质的量无法确定 , 但 Fe 比 FeO 的物质的量多
8.已知硝酸能将 Fe2 +
氧化为 Fe3 +
. 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没有+ 3 价铁生成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过量的 Fe 与 Cl 2 反应
B.Fe 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后 , 再向其中加入 KNO 3
C.Fe(NO 3)2 溶液中加少量盐酸
D.有少量锈斑的铁片溶于盐酸中
解析 : A 中的 Cl 2 将铁氧化为+ 3 价 , 由于不是在溶液中反应 , 因此过量的铁不会将氯化
铁还原 ; B 中 Fe 与稀硫酸反应只能生成 Fe2+ , 但由于稀硫酸过量 , 加入 KNO 3后 , H +、NO -
3 能
将 Fe2+ 氧化成 Fe3+
; C 从表面上看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实际上发生了 Fe2+被 H+和 NO -
3 氧
化的反应 ; D 中首先发生 Fe 与盐酸生成 FeCl2、Fe2O3 与盐酸生成 FeCl3 的反应 , 因铁是足量
的, 则能将生成的 FeCl3 全部还原为 FeCl2.
二、非选择题
9.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 导学号 7391858
试回答 :
(1)B 的化学式 : __FeCl 2__; D 的化学式 : __KCl__.
(2)写出由 E 转化成 F 的化学方程式 __4Fe(OH) 2+2H 2O+O2===4Fe(OH) 3__.
(3)常用 __KSCN 溶液 __(填试剂名称 )检测 G 中的阳离子 , 其现象为 __棕黄色溶液变为血
红色 __.
(4)向 G 溶液加入 A 的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Fe3+ +Fe===3Fe2+__.
解析 : 根据流程图 , 推知 D 溶液为 KCl 溶液 , H 为 AgCl, E 为 Fe(OH) 2, F 为 Fe(OH) 3, G
为 FeCl3, 然后根据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 推知 A 为 Fe, B 为 FeCl2, C 为 KOH.
10.工业上利用硫铁矿烧渣 (主要成分 Fe2O3、FeO、SiO 2 等 )为原料制备高档颜料铁红
(Fe2O3), 已知 SiO 2 化学性质稳定 , 不和除 HF 以外所有常见无机酸反应 . 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
硫铁矿
烧渣 ――――――→酸浸
过滤步骤Ⅰ
滤液
X ―――――――――――――→调节 pH=1
加入过量铁粉步骤Ⅱ ―――――――――――――――→调节 pH到 5~6.5
过滤步骤Ⅲ
滤液
Y
―――――――――――――――→
加入 NH 4HCO 3
过滤步骤Ⅳ
FeCO3
固体 ――→煅烧 产品
氧化铁
试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滤液 X 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__Fe2+、 Fe3+ __(填离子符号 ).
(2)步骤Ⅲ中可选用 __B__(填字母 )调节溶液的 pH.
A.稀硝酸 B.氨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高锰酸钾溶液
(3)步骤Ⅳ中 , FeCO3 沉淀完全后 , 溶液中含有少量 Fe2+
, 检验 Fe2+的方法是 __取少量溶
液 , 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 不显红色 , 然后滴加氯水 , 溶液变为红色 __.
(4)步骤Ⅳ的反应温度一般需控制在 35 ℃以下 , 其目的是 __防止 NH 4HCO 3 分解 , 减少
Fe2+水解 __.
(5)在空气中煅烧 FeCO3 生成产品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__4FeCO 3+O2=====
高温
2Fe2O3+
4CO2__.
解析 : (1)硫铁矿烧渣 (主要成分为 Fe2O3、FeO、SiO2 等)酸浸后过滤 , SiO2 为滤渣 , 滤液
中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否 Fe2 +、Fe3+.
(2)步骤 Ⅲ要把 pH 调高 , 步骤 Ⅳ还要加 NH 4HCO 3, 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 , 产品中容易混
入 Na+
, 所以选 B.
(4)NH 4HCO 3 受热易分解 , 高温会促进 Fe2+水解 .
(5)空气中煅烧 FeCO3, 是 FeCO3 和 O2 反应生成 Fe2O3和 CO2, 由原子守恒配平后 ,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CO3+O2=====
高温
2Fe2O3+4CO2.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百炼成钢”是指反复将炽热的生铁在空气中锤打 , 转化为坚硬的钢 , 其实质是对生
铁的不断除杂过程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选项 被提纯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方法
A FeCl3 溶液 FeCl2 通入适量 Cl 2
B FeCl2 溶液 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C 铁粉 铝粉 加入过量 NaOH 溶液并过滤
D Fe(OH) 3 溶液 Fe(OH) 2 在空气中灼烧
2.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2Fe+3Cl 2=====
点燃
2FeCl 3
B.Fe+2HCl===FeCl 2+H2↑
C.Fe2O3+6HCl===2FeCl 3+3H2O
D.Fe(OH) 2+2HCl===FeCl 2+ 2H 2O
3. ( 双 选 )下 列 各 组 离 子 , 因 发 生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 在 溶 液 中 不 能 大 量 共 存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D )
A.Fe3+
、Fe2+
、SCN -
、Cl -
B.Fe3+
、K +
、 Cl -
、H +
C.Fe2+、H +、K +、NO -
3 D.Fe2+、K +、MnO -
4 、H +
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 Cu2++Fe===Fe2+ +Cu
B.稀硫酸与铁粉反应 : 2Fe+6H +
===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 Ba2+
+SO2-
4 ===BaSO4↓
D.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 : Fe3++Fe===2Fe2 +
解析 : H2SO4 与铁粉反应生成的是 FeSO4, 离子方程式为 Fe+2H+ ===Fe2++H2↑; 氢氧
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 离子方程式为 Ba2+ +2OH -+2H ++SO2-
4 ===BaSO4↓+2H2O; D 项
化学方程式两边电荷不守恒 , 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 Fe===3Fe2+
.
5.(2017 ·南京高一检测 )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 , 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
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
黄色溶液
2Fe2+ +Cl 2===2Fe3
++ 2Cl - Fe2+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
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
色溶液
Fe2++Zn===Fe+
Zn2+ Zn 具有还原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
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
绿色溶液
Fe3++Fe===2Fe2+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
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
色溶液
2Fe3+ +Cu===2Fe2
++ Cu2+ Fe3+具有氧化性
解析 : A 项现象、 离子方程式与结论符合客观事实 , 正确 . B 项结论应该是 Fe2+ 具有氧化
性 , 错误 . C 项离子方程式未配平且结论错误 , 应该为 Fe3+具有氧化性 . D 项实验现象描述错
误 , 应该为铜粉逐渐溶解 , 溶液由棕黄色逐渐变为蓝色 .
6.由 5 mol Fe 2O3、4 mol Fe 3O4 和 3 mol FeO 组成的混合物 , 加入 1 mol 纯铁并在高温
下和 Fe2O3 反应 . 若纯铁完全反应 , 则反应后混合物中 FeO 和 Fe2O3 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4∶3 B.3∶ 2
C.3∶4 D.2∶ 1
解析 :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 若 Fe+ Fe2O3=====
高温
3FeO, 则反应后有 n(FeO)=3 mol +3 mol
=6 mol, n(Fe2O3)=5 mol -1 mol =4 mol, 则 FeO 与 Fe2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 故 B 正
确; 若 Fe+4Fe2O3=====
高温
3Fe3O4, 则消耗 1 mol Fe, 反应掉 4 mol Fe 2O3, 剩余 1 mol Fe 2O3, 而
3 mol FeO 未参加反应 , 所以 FeO 与 Fe2O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1.
二、非选择题
7.(2017 ·本溪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试剂 : 铁粉、锌粉、 0.1 mol ·L -1 FeCl3
溶液 , 0.1 mol ·L -1 FeCl2 溶液、 KSCN 溶液、 新制氯水 , 探究 Fe2+、Fe3+的氧化性、 还原性 , 并
利用实验结论解决一些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 用 所 给 试 剂 写 出 体 现 Fe2 + 具 有 还 原 性 的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__2FeCl2 +
Cl2===2FeCl3__.
(2)设计实验方案 , 完成下列表格 .
探究内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探究 Fe3+
具有氧化性
取少量 0.1 mol ·L -1 FeCl 3 溶液 ,
往溶液中加入足量铁粉 , 再加
入少量 KSCN 溶液
加入铁粉后 , 溶液颜色变为 __
浅绿色 __, 加入 KSCN 溶液后 ,
溶液 __不变色 __
(3)该兴趣小组为说明“ Fe2+具有氧化性” , 提出了向 FeCl2 溶液中加入锌粉 , 观察实验
现象的方案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Fe2+ +Zn===Zn 2++Fe__.
(4)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 Fe3+ 、Mn 2+、H+、 MnO -
4 、H 2O 和一种未知离子 X.
①已知 MnO -
4 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 则 X 是 __Fe2+
__.
②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MnO -
4 +5Fe2++8H +
===Mn 2++5Fe3++4H2O__.
解析 : (1)在反应中 Fe2+作还原剂 , 体现其还原性 , 因此应选择氧化剂 , 所以选用氯水 ,
反应为 2FeCl2+Cl2===2FeCl3. (2)向 FeCl3 溶液中加入铁粉 , 发生的反应为 2Fe3 ++ Fe===3Fe2
+
, 所以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 . 向 FeCl2 的溶液中加入锌粉 , 离子反应为 Zn+ Fe2+
===Fe
+Zn 2+. (4) 已知 MnO -
4 得电子 , 故 MnO -
4 是氧化剂 , Mn 2+为还原产物 , 则题目提供的 Fe3+是氧
化产物 , 故还原剂为 Fe2+
, 即 X 为 Fe2+
. 该反应中反应物为 MnO -
4 、Fe2+和 H +
, 生成物为
Mn 2+、Fe3 +和 H2O, n(MnO -
4 )∶n(Fe2+
)=1∶5.
8.(2017 ·宿迁高一检测 )在下列各物质的转化关系中 , A 、B、D 是单质 , 其中 A 、B 是常
见的两种气体 , D 是一种常见金属 , 其他物质均为化合物 , H 是一种沉淀 (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导学号 7391858
填写下列空白 :
(1)A 的化学式 __Cl 2__, G 的化学式 __Fe(OH) 2__.
(2)C 溶液与 D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Fe3++Fe===3Fe2+
__.
(3)F――→
H 2O2
H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6FeCl2+3H 2O2===2Fe(OH) 3↓+ 4FeCl3__.
9.(2017 ·吉林高一检测 )根据所学习的铁及其化合物的知
识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为了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 FeCl2 溶液 , 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加以证明 .
方案 : 向一支装有该未知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氯气 , 再滴加 KSCN 溶液 , 溶液呈现红色 ,
证明该未知溶液是 FeCl2 溶液 . 回答以下问题 : 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合理 ? __不合理 __(填“合
理”或“不合理” ), 若不合理 , 要检验 Fe2+
应如何操作 ? __先加 KSCN 溶液 , 无现象 , 再加
入氯水 , 溶液变成红色 , 则原溶液中有 Fe2+
__(若填“合理” , 则此空不答 ).
(2)现向一支装有 FeCl2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出现白色
沉 淀 , 迅 速 变 成 灰 绿 色 , 最 终 变 成 红 褐 色 __, 有 关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FeCl2 +
2NaOH===Fe(OH) 2↓+ 2NaCl__, __4Fe(OH) 2+O2+2H2O===4Fe(OH) 3__.
(3)实验室在保存 FeCl2 溶液时为了防止 FeCl2 溶液变质 , 经常向其中加入铁粉 , 其原因
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_2Fe3++Fe===3Fe2+
__.
解析 : (1)Fe2+的检验要注意排除 Fe3+的干扰 , 若先通 Cl 2再滴加 KSCN 溶液 , 溶液呈现红
色, 说明溶液中有 Fe3+
, 但 Fe3+来源于 Fe2+被氧化或是原溶液中的 Fe3+ 无法说明 .
(2)FeCl 2 与 NaOH 发生反应生成的 Fe(OH) 2 最终转化为 Fe(OH) 3.
(3)FeCl 2 中的 Fe2+易被氧化成 Fe3+
, 有铁粉可防止 Fe3+生成 .
第三章 第二节 第 3 课时
1.下列物质反应后一定有+ 3 价铁生成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①过量的 Fe 与 Cl 2 反应 ; ②Fe 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后再向其中加 H2O2; ③Fe 和 Fe2O3的混
合物溶于盐酸中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
C.只有①② D.全部
解析 : ① 中 Cl 2 的氧化性较强 , 能将铁氧化为+ 3 价 , 虽然 Fe过量 , 由于不是溶液中的反
应 , 过量的 Fe 不会将 FeCl 3 还原 ; ②中 Fe 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Fe2+, 向其中加 H 2O2 后 , 由于
H2O2 是较强的氧化剂 , 能将 Fe2 +氧化成 Fe3+
; ③中 Fe 与盐酸反应生成 FeCl2, Fe2O3 与盐酸反
应生成 FeCl3, 但题中未给出反应物间相对量的关系 , 若 Fe 是足量的 , 则能将生成的 FeCl3
全部还原为 FeCl 2. 故正确答案为 C.
2. (2017 ·开封高一检测 ) 证明某溶液中只含有 Fe2 + 而不含有 Fe3 + 的实验方法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先滴加氯水 , 再滴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
B.只需滴加 KSCN 溶液
C.先滴加 KSCN 溶液 , 不显红色 , 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
D.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
解析 : 如果直接加 KSCN 溶液 , 不变红色 , 只能证明不含有 Fe3+
, 不能证明含有 Fe2+
;
先加氯水 , 再加 KSCN 溶液后显红色 , 只能证明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 Fe3+ , 至于加氯水前是
否有 Fe3+是无法确定的 , A、B 错误 ; 先滴加 KSCN 溶液 , 不显红色 , 证明不含有 Fe3+
, 再滴
加氯水后显红色 , 证明加氯水后溶液中含有 Fe3+
, 所以原溶液中含 Fe2+
, C 正确 ; 滴加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后溶液褪色 , 说明原溶液中含 Fe2+ , 不能证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之前溶液不含有
Fe3+
, D 错误 .
3.能证明某溶液中含有 Fe2+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该溶液呈浅黄色
B.该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 , 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 , 最后变为红褐色
C.向该溶液中加入 H 2O2, 再滴入几滴 KSCN 溶液 , 呈红色
D.向该溶液中滴入几滴 KSCN 溶液 , 不变色 , 再加入氯化铁 , 呈红色
解析 : 含 Fe2+的溶液呈浅绿色 , 故 A 错误 ; 滴加 NaOH 溶液 , 先产生白色沉淀 , 后变灰
绿 , 最后变为红褐色 , 说明原溶液含有 Fe2+
, Fe3+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立即生成氢氧化铁沉
淀, 所以只能观察到红褐色沉淀 , 所以该实验能证明某溶液只含有 Fe2+
而不含 Fe3+
, 故 B 正
确; 先滴加 H 2O2, 若原溶液含 Fe3+, 滴加 KSCN 溶液后也显红色 , 无法证明原溶液是否含有
Fe2+
. 故 C 错误 ; KSCN 与 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 , 与 Fe2+作用无此现象 , 先滴加 KSCN 溶
液 , 不显红色 , 说明原溶液不含有 Fe3+
, 再加入氯化铁 , 溶液中有 Fe3+会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
不能证明是否含有亚铁离子 , 故 D 错误 .
4.(2017 ·沈阳高一检测 )向某晶体的水溶液中加入 Fe2+ 的溶液后 , 无明显变化 , 再中几
滴氯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 , 那么由此得出的下列结论 , 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该晶体中一定含有 SCN -
B.Fe3+的氧化性比氯气的氧化性强
C.Fe2+被 Cl 2 氧化为 Fe3+
D.Fe3+与 SCN -能形成红色的物质
解析 : 加入氯水后混合液出现红色 , 说明有铁离子与 SCN -反应 , 则亚铁离子被氯气氧
化成铁离子 , 原晶体中含有 SCN- , 氯气的氧化性强于铁离子 , 所以选 B.
5.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
① ② ③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
B.实验②中 Fe2+
既显氧化性又显原还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 Fe3+
>Fe2+
>Cu2+
6.(2017 ·龙岩高一检测 )由等质量的铜、铁、锌组成的混合物 W g, 加入 FeCl 3 和盐酸的
混合溶液中 , 充分反应后 : 导学号 7391858
(1)若无固体剩余 , 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__Cu2+
、Fe2+
、Zn 2+
__, 还可能有 __Fe3+
、
H+__.
(2)若剩余固体为 W
3 g, 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__Fe2+、Zn2 +__, 可能还有 __H +__.
(3)若剩余固体为 3W
4 g, 则溶液中的阳离子一定有 __Zn2+__, 一定没有 __Cu2 +、Fe3+ 、H
+、Fe2+
__.
第三章 第三节
1.选用金属材料时 , 以下方面需要考虑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①主要用途 ②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③价格 ④加工难度 ⑤日常维护 ⑥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2017 ·周口高一检测 )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 据有关报道 , 目前已能冶炼出纯
度高达 99.999 9%的铁 . 请估计它不会具有的性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硬度比生铁低
B.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不易生锈
C.熔点比钢的熔点高
D.不能与盐酸反应
3.(改编题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硬铝 B.四氧化三铁
C.黄金 D.金刚石
4.两种+ 1 价金属形成的合金 7.8 g, 与足量水反应后生成 0.2 g 氢气 , 此合金可能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Li -Na 合金 B.Na-K 合金
C.Li - K 合金 D.Li -Rb 合金
5.马踏飞燕是我国的旅游标志 , 出土的马踏飞燕是由青铜制成 . 下列有关该标志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青铜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小
B.青铜的主要成分是 Cu、Sn、Pb 等
C.历史上铜制品早于铁制品出现
D.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
第三章 第三节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 下列关于金属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合金的性质是其各成分金属性质的加合
B.工业上金属 Mg、Cu 都是用热还原法制得的
C.金属冶炼的本质是金属阳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金属单质
D.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冶炼
2.火法炼铜首先要焙烧黄铜矿 , 其反应为 2CuFeS2+O2===Cu2S+2FeS+SO2,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SO2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CuFeS2 仅作还原剂 , 硫元素被氧化
C.每生成 1 mol Cu 2S, 有 4 mol 硫被氧化
D.每有 1 mol O 2 反应 , 反应共有 2 mol 电子转移
解析 : CuFeS2 中 Cu、Fe 都为+ 2 价 , S 为- 2 价 , Cu 被还原为 Cu 2S, 部分硫元素化合价
升高 , 被氧化为 SO2; O 2 在反应后化合价降低 , 被还原为 SO2, 因此可知 SO2 既是氧化产物又
是还原产物 , A 项正确 ; CuFeS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B 项错误 ; 每生成 1 mol Cu2S, 有 1
mol S 被氧化 , C 项错误 ; O2 中 O 为 0 价 , SO2 中 O 为- 2 价 , 1 mol O 2 反应需得到 4 mol 电子 ;
同时有 2 mol Cu 2+→Cu+
, 也需得到 2 mol e -
, 故共需转移 6 mol e-
, D 项错误 .
3.(2017 ·佳木斯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熔合而成的
B.日常生活中用到的五角硬币属于铜合金
C.合金的熔点一定比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
D.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纯铜打造而成的
解析 : 合金可由金属与非金属熔合 , A 错 . 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均低 , C 错. 商代的
司母戊鼎为铜合金 , D 错.
4.(2017 ·衡水高一检测 )在 FeCl 3、CuCl 2 混合溶液中 , 加入一定量的铁屑 , 反应完全后
将固体滤出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 ,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Fe2+
, 一定不含 Cu2+
B.若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铁和铜 ,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Fe2+
, 一定不含 Cu 2+和
Fe3+
C.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 ,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Fe2+
, 可能含有 Cu2+
和 Fe3+
D.若滤出的固体中只有铜 , 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Fe3+和 Fe2+
, 一定不含 Cu2+
二、非选择题
5.合金的性能往往优于组成金属 , 因而用途非常广泛 . 导学号 7391858
(1)钠钾合金可在核反应堆中用作导热剂 . 5.05 g 钠钾合金溶于 200 mL 水生成 0.075 mol
氢气 . 计算并确定该钠钾合金的化学式为 __NaK 2__.
(2)镁铝合金广泛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等 . 取不同质量的镁铝合金样品分别和
30 mL 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 所取合金质量与产生气体体积 (标准状况下 )如下表所示 :
实验序号 A B C
合金质量 /mg 510 765 918
气体体积 /mL 560 672 672
计算镁铝合金中镁、铝的质量之比为 __8∶9__.
6.(2017 ·济南高一检测 )我国是世界电缆生产大国 , 具有很强的生产及科研能力 . 但在电
缆生产过程中 ,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 (如零碎电缆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
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 , 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 导学号 7391858
Ⅰ.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 , 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
含铜
废料 ――→在空气中灼烧
①
黑色固体
及残留物 ――→足量稀硫酸
②
蓝色溶液
及不溶物
过滤 ↓
红色
粉末 ――→过滤 浅绿色溶液及
红色沉淀物 ――→加铁屑
③ 滤液
Ⅱ.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 , 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 , 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
生反应 :
2Cu+ 2H2SO4+O2=====
△
2CuSO4+2H 2O, 于是他们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含铜
废料 ――→粉碎 碎铜、碎电缆
皮、其他杂质 ――→加入足量稀硫酸
通入空气并加热
蓝色溶液
及不溶物
过滤 ↓
红色
粉末 ――→过滤 浅绿色溶液及红色沉淀物 ――→加铁屑 滤液
(1)甲同学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 , 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__2Cu+O2=====
灼烧
2CuO__,
②__CuO+H 2SO4===CuSO4+H2O__,
③__Fe+CuSO4===FeSO4+Cu__.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 , 你认为 __乙 __(填“甲”或“乙” )同
学的方案更合理 .
理由是 __甲同学的方案在灼烧含铜废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对空气有污染的气体、 粉尘、 烟
雾等有害物质 __.
(3)丙同学认为 , 无论是甲同学还是乙同学的方案 , 在“加铁屑”这一步时 , 应该加入略
过量的铁屑 . 你认为丙这么说的理由是 __为了将 CuSO4 中的 Cu 2+全部转化为 Cu__. 丁同学
又提出了疑问 : “如果铁屑过量 , 剩余的铁屑会混在红色粉末中 , 该怎么处理呢 ? ”请提出
你的想法 : __过滤前再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屑 __.
解析 : (1)Cu 在空气中生成 CuO, 其溶解在稀硫酸中生成 CuSO4: CuO +H2SO4===CuSO4
+H 2O, 过滤得到 CuSO4 溶液 , CuSO4 与铁屑反应得到 FeSO4 和 Cu: Fe+ CuSO4===FeSO4+
Cu, 最后过滤即得 Cu.
(2)比较甲、乙两位同学的方案可知 , 乙同学没有采用在空气中灼烧的方法 , 而是将含铜
废料进行粉碎 , 然后与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 2Cu+O2+ 2H2SO4=====△ 2CuSO4+2H 2O, 从
而将含铜废料中的铜转化为 CuSO4. 甲同学的方案在灼烧含铜废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对空气
有污染的气体、粉尘、烟雾等有害物质 , 故乙同学的方案更合理 .
(3)为了将 CuSO4 中的 Cu2+全部转化为 Cu, 甲、 乙两位同学方案中所加的铁屑都应稍过
量, 根据 Cu 和 Fe 性质的差异可设计出除去过量铁屑的方法 —— 将所得铜粉酸洗以后再洗
涤、干燥 (或过滤前再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屑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1760 年尚未有成熟的镀金技术 , 所以不可能是镀有黄金 ; 如果是酸雨的影响 , 则可能会
使铜器表面的腐蚀更为严重 , 所以不可能是酸雨把表面的铜绿洗去 ; 尽管铜不活泼 , 但长时
间放置后还是会被氧化的 ; 金属制成合金之后 , 会使金属的性能发生较大改变 , 比如耐腐蚀
性等 .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镁
2.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 执意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的著名文物
“12 生肖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铜像 . 普通铜器时间稍久容易出现铜绿 , 其主要成分是
Cu2(OH) 2CO3. 这两件 1760 年铜铸造的国宝在 240 年后看上去仍然熠熠生辉不生锈 , 下列对
其原因的分析 , 最可能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它们的表面都电镀上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 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 , 因此不易被氧化
D.它们是含一定比例金、银、锡、锌的铜合金
解析 : 1760 年尚未有成熟的镀金技术 , 所以不可能是镀有黄金 ; 如果是酸雨的影响 , 则
可能会使铜器表面的腐蚀更为严重 , 所以不可能是酸雨把表面的铜绿洗去 ; 尽管铜不活泼 ,
但长时间放置后还是会被氧化的 ; 金属制成合金之后 , 会使金属的性能发生较大改变 , 比如
耐腐蚀性等 .
3 . 下 表 中 , 对 陈 述 Ⅰ 、 Ⅱ 的 正 确 性 及 其 有 无 因 果 关 系 的 判 断 都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
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铜器表面的铜
绿
Ⅰ对 ;
Ⅱ对 ; 有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
化膜
铜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错 ;
Ⅱ对 ; 有
C 铝比铜活泼 铝比铜耐腐蚀
Ⅰ对 ;
Ⅱ对 ; 有
D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
池的消毒剂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
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Ⅰ错 ;
Ⅱ对 ; 无
解析 : 铜绿的主要成分为 Cu2(OH) 2CO3, 能与盐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 , 而 Cu 和盐酸不反
应 , A 项正确 ; 铜在常温下和浓 H 2SO4 不反应 , 但 B 项中前后无因果关系 , B 项错误 ; 铜不活
泼所以比较耐腐蚀 , 铝因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比较耐腐蚀 , 但 C 项中前后无因果关系 , 因
此 C 项错误 ; CuSO4 可以作为消毒剂 , CuSO4·5H2O 晶体转化为 CuSO4 白色粉末是化学变化 ,
因此 D 项错误 .
4.中国短道速滑队在索契冬奥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 速滑冰刀可用不锈钢制成 , 不锈钢
含有的主要元素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铁 B.碳
C.铜 D.铝
解析 : 不锈钢的主要成分是铁 .
5.钢铁是铁碳合金的总称 , 其强度高、 价格便宜、 应用广泛 . 以下关于不锈钢和普通钢
的认识中 , 你认为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它们的组成元素是相同的
B.耐腐蚀的性能不同
C.它们都属于钢 , 因此物理性质是一样的
D.构成普通钢和不锈钢的主要元素都是铁 , 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解析 : 不锈钢是在普通钢的基础上 , 加入 Cr、Ni 等多种元素炼制成的钢材 . 铬元素的加
入使不锈钢表面形成致密且坚固的氧化膜 , 防止内部铁与外部物质接触 . 镍元素的加入 , 使
不锈钢在多种酸、碱、盐的水溶液中也能具有很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腐蚀性 .
6.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将白口铁 (含碳量 >2%)经退火热处理得到相当于铸钢的
器物 (如锋利的宝剑 ), 这一技术要比欧洲早近两千年 . 白口铁退火热处理的主要作用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除硫、磷杂质 B.适当降低了含碳量
C.掺进合金元素 D.改善表面的结构性质
解析 : 退火热处理是利用碳和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 降低含碳量 .
7.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 CuO 制备单质铜 , 有人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 :
①Fe――→H2SO4
H 2――→
CuO
Cu
②CuO――→H2SO4
CuSO4――→Fe Cu
若按实验原则进行操作 , 则两者制得的单质铜的量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一样多 B.①多
C.②多 D.无法判断
解析 : 方案 ①中 : 1 mol Fe 可以产生 1 mol H 2, 但因为 H 2 还原 CuO 实验时 , H 2“早出晚
归 ” , 不能全部用于反应 , 故 1 mol H 2 无法制得 1 mol Cu; 方案 ②中 : Fe 与 CuSO4 发生置换
反应时 , 因为 CuSO4 足量 , 故 1 mol Fe 可置换出 1 mol Cu, 因此方案 ②生成的 Cu 更多 .
8.汞合金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补牙材料 . 英国《新科学家》 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 , 对汞合
金补牙材料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 汞合金补牙材料中除了水银外 , 还含有锌、锡、铜等金属 .
下列有关汞合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汞合金是一种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B.汞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比锡的大
C.汞合金的熔点比汞的低
D.汞合金的毒性远低于汞的毒性
解析 : 合金是指由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 (或金属与非金属 )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
物质 , 所以 A 正确 ; 合金一般比各成分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都大 , 所以 B 正确 ; 补牙的结果是
得到强度较大的固体 , 所以汞合金应不是液态 , 即其熔点不会比汞的低 , C 不正确 ; 长期使
用中未见中毒现象 , 说明它比汞的毒性要低 .
二、非选择题
9.工业上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 FeCl3 溶液做“腐蚀液” , 发生的反应为 Cu +
2FeCl3===CuCl 2+2FeCl2. 导学号 7391858
(1)在上述方程式上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__
-
__
(2)该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__1∶2__.
(3)某同学取适量 Fe2O3 粉末 (红棕色 )加入适量盐酸 , 即得到了棕黄色的这种“腐蚀液”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Fe2O3+6HCl===2FeCl 3+ 3H2O__.
用此溶液分别做如下实验 :
①该同学取少量 FeCl3 溶液于试管中 , 滴入几滴 NaOH 溶液 , 生成红褐色沉淀 , 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Fe3+ +3OH -===Fe(OH) 3↓ __.
②该同学取少量 FeCl3 溶液 , 加入过量铁粉 , 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 经检验生成了
FeCl2,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Fe3+
+Fe===3Fe2+
__.
③该同学向小烧杯中加入 20 mL 蒸馏水 , 煮沸后 , 滴入几滴饱和 FeCl3 溶液 , 继续煮沸
至溶液呈红褐色 , 即制得 Fe(OH) 3 胶体 . 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 可以观察到液体中 __
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或有丁达尔现象 )__.
(4)使用过的“腐蚀液”会失效 , 但还可以回收利用 , 其中有一步反应需要将 Fe2+转化
为 Fe3+
, 下列试剂能实现上述变化的是 __A__( 填序号 ).
A.氯水 B.铁
C.铜 D.稀硫酸
解析 : Cu 与 FeCl3 反应 , 1 mol Cu 失 2 mol e -
, 被氧化 , FeCl3 得电子被还原 . Fe2O3 与 HCl
反应生成 FeCl3 和 H 2O, 离子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 3+3H2O. FeCl 3 与 NaOH 反应生
成 Fe(OH) 3 和 NaCl, 离子方程式为 Fe3+ +3OH -
===Fe(OH) 3↓ ; FeCl3 可被 Fe 还原 , 反应的离
子方程式为 2Fe3+ +Fe===3Fe2+
; 可见光束通过 Fe(OH) 3 胶体时 , 可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 要将
Fe2+氧化为 Fe3+
, 应选氧化剂 .
第四章 第一节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碳、硅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硅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元素 , 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
B.碳与硅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C.碳与硅的最外层均有 4 个电子 , 易得电子表现为较强的氧化性
D.碳常见化合价为+ 2 和+ 4 价 , 硅常见化合价为+ 2 价
2. (2017 ·临沂高一检测 ) 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 , 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加入过量的盐酸 , 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 , 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
C.加热至高温 , 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 , 是否有硅酸钙生成
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 , 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 ; 若有不溶物则滤出 , 投入
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
3.(2017 ·资阳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SiO2 是酸性氧化物 , 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木材浸过水玻璃后 , 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着火
C.因高温时 SiO 2 与 Na 2CO3 反应放出 CO2, 所以 H 2SiO3 酸性比 H2CO3 强
D.碳酸和硅酸均属于弱酸 , 均易溶于水
4.(2017 ·洛阳高一检测 )和田玉是一种具有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 . 某种和田玉的
化学成分为 Ca2Mg 3Fe2(Si 4O11)2(OH) 2,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将该和田玉的化学式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如下 : 2CaO ·3MgO·Fe2O3·8SiO 2·H 2O
B.该和田玉能抵抗任何酸或碱的腐蚀
C.该和田玉中 Fe 的化合价为+ 2 价
D.该和田玉是由 5 种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B.硅酸受热分解可得二氧化硅 , 可以用二氧化硅和水直接反应来制取硅酸
C.二氧化硅、晶体硅都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气体
D.盛放硅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可以用玻璃塞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将 CO2 通入 Na2SiO3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说明硅酸比碳酸酸性弱的事实
B.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是因为 HF 与 SiO 2 反应
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D.SiO2 硬度大 , 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解析 : 将 CO2 通入 Na2SiO 3 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说明硅酸比碳酸酸性弱的事实 , A
正确 ; HF 与 SiO2 反应如下 : SiO 2+ 4HF===SiF 4↑ +2H2O, 可以用于刻蚀玻璃 , B 正确 ; 石英
砂的成分为 SiO2, 可用碳还原得到粗硅 , 经提纯得单晶硅 , C 正确 ; SiO 2 制造光导纤维的原因
不是其硬度大 , 两者无对应关系 ,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7.如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相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 . 其中 B 是一种单质 , 其余物质
都是含 B 元素的化合物 . C 是一种钠盐 , E 是 C 对应的酸 , B 的结构类似金刚石 , D 为 B 的氧
化物 (其他不含 B 元素的反应产物以及各步反应添加的必要试剂和反应条件已被略去 ), 请填
写空白 : 导学号 7391858
(1)A 、D、E 的化学式分别为 __SiCl 4__、__SiO 2__、__H2SiO3__.
(2)A 和 B 的相互转化在工业上有什么实际意义 ? __粗硅提纯 __.
(3)写出 D→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SiO2+2NaOH===Na 2SiO 3+H2O__.
(4)写出 E→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H2SiO3=====
△
SiO2+H 2O__.
解析 : 本题的突破口是 “B 是一种单质 ”“ B 的结构类似金刚石 ”. 据此 , 容易推断出
B 是硅 . 硅与氯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 SiCl 4, 因此 , A 为 SiCl 4. 经过分馏提纯后得到纯净的
SiCl 4, SiCl 4 可以被氢气在高温下还原得到纯净的硅 . 根据 D 为 B 的氧化物 , 可知 D 为 SiO 2,
由此可知其他答案 .
8.白炭黑 (SiO 2·H 2O) 广泛用于橡胶、涂料、印刷等行业 , 可用蛇纹石 [主要成分为
Mg 6(Si4O10)(OH) 8]来制取 , 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 导学号 7391858
(1)蛇纹石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__6MgO·4SiO 2·4H 2O__.
(2)过滤 1 得到的滤液的主要成分是 __Na2SiO 3、NaOH__.
(3)滤液与盐酸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__SiO2-
3 +2H +
===H 2SiO3↓ __.
(4)洗涤时 , 如何证明产品已洗涤干净 ?
__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液 , 滴入 1~ 2 滴硝酸酸化的 AgNO 3 溶液 , 若不出现白色浑浊 ,
表示已洗涤干净 __.
解析 : 该流程中 , 加 NaOH 溶液碱浸的目的是将蛇纹石转化成可溶性硅酸盐进入溶液 ,
然后用盐酸和 NaCl 溶液将硅酸盐转化成硅酸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 再经过进一步处理获得白
炭黑 . (1)书写氧化物一般先写金属氧化物 , 再写二氧化硅 , 最后写水 . (2)碱浸后 , 溶液中含
有可溶的硅酸钠 , 以及剩余的 NaOH 溶液 . (3)Na 2SiO 3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
3 +2H
+===H 2SiO3↓. (4)从流程图可知 , H2SiO3 是从 NaCl 溶液中分离出来的 , 表面沾有 Na+和 Cl -,
所以只要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 Cl -即可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青花瓷》 中所描绘的“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
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 , 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 . 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
硅酸盐 , 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 (BaCuSi 2Ox, 铜为+ 2 价 ), 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 BaO·CuO·2SiO 2
B.性质稳定 , 不易脱色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x 等于 6
解析 : “ 硅酸铜钡 ”能稳定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 . 不易脱色 , 不易与酸、碱反应 . “硅酸
铜钡 ”中 Ba 为+ 2 价 , Cu 为+ 2 价 , Si 为+ 4 价 , 则 x=6, 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复杂的硅酸盐
的组成 , 具体方法为 : ①遵循各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比不变的原则 , 分别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
②氧化物一般按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为水的顺序排列 ; ③
氧化物之间用圆点隔开 , 各氧化物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整数 . 因此 , A、 B、 D 均正确 .
2.下列关于水玻璃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它是一种矿物胶 , 既不燃烧也不受腐蚀
B.在建筑工业上可以作黏合剂、耐酸水泥配料
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
D.水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 , 在空气中不易变质
解析 : 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 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腐剂的原料 ; 由于硅酸的酸性
弱于碳酸 , 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
3.我国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 , 对月球土壤中 14 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
行探测等 . 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 仅月球表层 5 cm 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 , 月球
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 (CaMgSi 2O6)、钾长石 (KAlSi 3O8)和橄榄石 (Mg xFe2- xSiO4)等, 下列说法
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辉石、钾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
B.钾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 : K 2O·Al 2O3·6SiO2
C.橄榄石中铁为+ 2 价
D.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上铁的活动性比地球上铁的活动性弱
解析 : 由辉石、 钾长石及橄榄石的组成可以看出三者均为硅酸盐矿 , A 项正确 ; 将硅酸盐
表示成氧化物形式时需注意元素守恒 , 辉石可写作 : CaO·MgO·2SiO 2, 钾长石可写作 :
K 2O·Al 2O3·6SiO2, B 项正确 ; 根据化合价原则 : 2x+n(2-x)+4=2×4, 分析得 n=2, 铁为+ 2
价 , C 项正确 ; 月球上存在游离态铁的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没有氧气 , D 项错误 .
二、非选择题
4.(2017 ·沈阳高一检测 )X(Si 3N 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 具有耐磨、耐腐蚀 . 有关
生产过程如下 : 导学号 7391858
A
B
――→①
加热 化合物 C ――→②过量
NH 3
化合物 D
分子式: A NH 2 4
――→③隔绝空气
高温 X 为了确定 C 的组成 , 某
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 已知 F、G 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Ⅰ可作光导纤维 .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
(1)C 的化学式为 __SiCl 4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SiCl 4+8NH 3===Si(NH 2)4+4NH 4Cl__.
(3)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为 __SiO2-
3 +2H 2O+2CO2===H2SiO 3↓+ 2HCO -
3 __.
(4)氮化硅陶瓷抗腐蚀能力强 , 除氢氟酸外 , 它不与其他无机酸反应 . 试推测该陶瓷被氢
氟酸腐蚀的化学方程式 : __Si3N4+16HF===3SiF 4↑+ 4NH 4F__.
(5)现用四氯化硅和氮气在氢气气氛保护下 , 加强热发生反应 , 可得较高纯度的氮化硅
及氯化氢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3SiCl 4+2N 2+6H 2=====
高温
Si3N4+ 12HCl__.
解析 : 该题的突破口为 Ⅰ可作光导纤维 , 所以 Ⅰ是二氧化硅 , 则 F 是硅酸 , H 是硅酸钠 .
又因为 F、G 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所以 G 是氯化银 , 因此 C 是 SiCl 4, 则 A 是
硅, B 是氯气 .
(1)由以上分析可知 C 为 SiCl 4.
(2)由转化关系可知 , SiCl 4 与 NH 3 反应生成 Si(NH 2)4, 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还生成 HCl, 由
于氨气过量 , 故应生成 NH4Cl, 故反应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l 4+8NH 3===Si(NH 2)4+4NH 4Cl.
(3)CO2 是过量的 , 因此生成物是碳酸氢钠与硅酸 , 反应 ⑦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
3 +2H 2O
+2CO 2===H 2SiO 3↓+2HCO -
3 .
(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 , Si3N4与氢氟酸反应 , 因 Si3N 4中硅元素化合价为+ 4 价 , 氮元素化
合价为- 3 价 , 故其生成物应为 SiF4 和 NH4F.
(5)根据质量守恒 , SiCl 4 与 N 2、H2 在高温下反应时 , 除生成 Si3N4 外, 还生成 HCl.
5.如何除去下列各粉末状混合物中的杂质 (括号内物质为杂质 ), 请按下列提供的试剂和
操作 , 将序号填在下表内 . 导学号 7391858
试剂 :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氧气 D.水 E.二氧化碳 F.不需要其他试剂
操作 : ①加热燃烧 ②加热熔融 ③高温灼烧 ④过滤
⑤蒸馏 ⑥结晶
混合物 试剂 操作
(1)SiO 2(CaCO3) __A__ __④ __
(2)SiO 2(Si) __C__ __③ __
(3)NaCl(SiO 2) __D__ __④ __
(4)SiO 2(H 2SiO3) __F__ __③ __
(5)Fe2O3(SiO 2) __B__ __④ __
解析 : (1)利用二氧化硅难溶于盐酸 , 碳酸钙易溶于盐酸的性质差异 , 溶解后过滤 . (2)加
热情况下 , 硅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 , 变杂质为主要成分 . (3)利用二者的水溶性差异 , 溶
解、过滤、蒸发结晶即可 . (4)采用加热方式将硅酸转变为二氧化硅 , 或者利用碱中和硅酸 , 然
后过滤也可 . (5) 加烧碱溶液将二氧化硅溶解后过滤即可 .
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捡到一块矿石 , 观察外观发现该矿石坚硬且呈红褐色 , 投入水
中没有任何变化 , 再向水中加浓盐酸至过量 , 矿石部分溶解 , 并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 . 学生
猜测该矿石可能由 CaCO3、SiO2、 Fe2O3 三种成分组成 , 试设计实验证明 CaCO3 以外的两种
成分 .
仅限选择的仪器和试剂 : 烧杯、试管、玻璃棒、滴管、药匙、漏斗、漏斗架 ; 2 mol ·L -1
盐酸、 2 mol ·L -1NaOH 溶液、 2%的 KSCN 溶液 . 导学号 7391858
(1)将实验方案用以下流程示意图表示 , 试写出每步所用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 .
试剂Ⅰ __2%的 KSCN 溶液 __; 试剂Ⅱ __2_mol·L-1NaOH 溶液 __; 试剂Ⅲ __2_mol ·L
-1 盐
酸__.
(2)如果猜测是成立的 , 试根据上述实验方案 , 叙述实验操作 , 预期现象和结论 .
编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取适量矿石研细 , 加足量 2 mol ·L -1 盐酸
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 , 得棕黄色溶液 , 且
仍有少量固体残留
②
__取①操作所得溶液少许置于洁净试管
中 , 并滴加几滴 2%的 KSCN 溶液 __
__溶液变为红色 , 说明原矿石可能含有
Fe2O3__
③
__取①操作所得残余固体适量置于烧杯
中 , 加入足量 2_mol·L -1NaOH 溶液 , 充
分搅拌 __
__残余固体完全溶解于 2_mol ·L -1NaOH
溶液 , 并得无色溶液 __
④
__取③操作所得无色溶液少许置于洁净
试管中 , 用胶头滴管滴入 2_mol·L - 1盐酸
至过量 __
__有白色胶状沉淀 , 且不溶于过量盐酸 ,
说明原矿石中可能含有 SiO2__
解析 : Fe2O3 可溶于盐酸 , 在溶液中存在 Fe3+
, 可用 SCN -检验其存在 , 从而说明矿石含
Fe2O3. SiO 2 不溶于盐酸 , 作为残渣被滤出 . 为进一步确认 , 加入 NaOH 溶液 , 充分反应后 , 再
加盐酸 , 如果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则说明矿石中有 SiO2.
第四章 第一节
1.(2017 ·长春高一检测 )下列各组物质间 , 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二氧化硅与氧化钙 (高温 )
B.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 (常温 )
C.二氧化硅与碳 (高温 )
D.二氧化硅与浓盐酸 (常温 )
2.(2017 ·大连高一检测 )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 , 其中不正
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钙沸石 Ca(Al 2Si3O10) ·3H 2O 表示为 CaO·Al 2O3·3SiO 2·3H2O
B.镁橄榄石 Mg 2SiO 4 表示为 2MgO·3SiO 2
C.正长石 KAlSi 3O8 表示为 K 2O·Al 2O3·6SiO 2
D.高岭石 Al 2(Si 2O5)(OH) 4 表示为 Al 2O3·2SiO 2·2H2O
3.(2017 ·泰安高一检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CO2 与 SiO2 都能跟 H 2O 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B.SiO 2 与 CO2 都不能与酸反应
C.SiO 2 与 CO2 都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水晶的主要成分是 SiC
4.(2017 ·淮安高一检测 )10 g 含有杂质的 CaCO3 和足量的盐酸反应 , 产生 CO2 0.1 mol,
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KHCO 3 和 MgCO 3 B.MgCO 3 和 SiO 2
C.K 2CO3 和 SiO2 D.无法确定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
B.因 HF 与 SiO2 反应 , 所以可以用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C.SiO 2 既能和 NaOH 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 , 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D.SiO2 ――→
HCl aq SiCl 4――→
H 2
高温 Si 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
解析 : 石英砂的成分为 SiO 2, 可用碳还原得到粗硅 , 经提纯得单晶硅 , A 正确 ; HF 与 SiO2
反应如下 : SiO2+4HF===SiF 4↑+2H 2O, 可用于刻蚀玻璃 , B 正确 ; 氢氟酸能与 SiO2 反应体
现氢氟酸的特性 , SiO 2 与其他酸不反应 , 不是两性氧化物 , C 错误 ; SiO 2 只溶于 HF, 不与 HCl
反应 , D 正确 .
6.(2017 ·长春高一检测 )已知 A 是 SiO2, 在高温条件下与纯碱反应生成 Na2SiO3 和 CO2,
根据如图转化关系 , 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A 的用途 : __制光导纤维 (或其他合理答案 )__(任写一种 ), B 是 __Na2SiO3__, D 是
__H2SiO3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 :
①__Na2CO3+SiO 2=====
高温
Na2SiO 3+CO2↑__.
④__H2SiO 3=====
△
H2O+SiO 2__.
(3)写出离子方程式 :
②__CO 2+H 2O+SiO 2-
3 ===CO2 -
3 +H2SiO3↓__.
③__SiO2+2OH
-
===SiO 2-
3 +H2O__.
⑤__SiO2-
3 +2H +===H2SiO3↓__.
解析 : 由题给信息 “A 是一种装饰品的主要成分 ”和图中转化关系条件 , 可推出 A 是
SiO2, 则 B 为 Na2SiO3, C 是 CO2, 进一步推出 D 是 H 2SiO 3. 再由 A →B→D 的转化关系 , 对
物质 B 进行验证 .
第四章 第二节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 (2017 ·潍坊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氯气和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氯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红热的铁丝在 Cl 2 中剧烈燃烧生成 FeCl2
C.新制氯水能杀菌消毒是因为 Cl 2 有毒 , 能毒杀细菌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2. (2017 ·绍兴高一检测 ) 下列物质中 , 不能由 Cl 2 与相应物质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CuCl 2 B.FeCl2
C.Ca(ClO) 2 D.NaCl
3.某兴趣小组设计“氯气与金属钠反应”的装置 . 实验操作 : 先给钠预热 , 到钠熔融成
圆球时 , 停止加热 , 通入氯气 , 即可见钠着火燃烧 , 并产生大量白烟 .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和白烟
B.白烟是氯化钠微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C.玻璃管中部塞一团浸有 NaOH 溶液的棉球是为了吸
收过量的氯气 , 以防止污染环境
D.根据管右端棉球颜色的变化情况 , 可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4.(2014 ·江苏高考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 ,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 , 说明氯水中含有 Cl 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 AgNO 3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说明氯水中含有 Cl -
C.向氯水中加入 NaHCO3 粉末 , 有气泡产生 , 说明氯水中含有 H +
D.向 FeCl2 溶液中滴加氯水 , 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 , 说明氯水中含有 HClO
解析 : Cl 2为黄绿色 , 氯水中溶有 Cl 2 分子 , 故显浅黄绿色 , A 正确 ; 与 AgNO 3 反应产生白
色沉淀 , 且沉淀不溶于 HNO 3, 说明氯水中含有 Cl -
, B 正确 ; 氯水显酸性 , 加入 NaHCO 3 中 ,
H+与 HCO -
3 反应会产生 CO2 气体 , C 正确 ; 氯水中的 Cl 2 和 HClO 均具有强氧化性 , 可以氧化
Fe2+生成 Fe3+
, 而显棕黄色 , 故不一定为 HClO, D 错误 .
二、非选择题
5.氯水具有多种性质 , 如图为新制氯水分别与五种物质发生的反应 (氯水足量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对应化学方程式 :
b__2HCl +CaCO3===CaCl2+H2O+CO2↑__.
c__HCl +AgNO 3===AgCl ↓+ HNO 3__.
e__Cl2+2NaOH===NaCl +NaClO +H 2O__.
(2)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现象是 __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__.
(3)久置的氯水变为 __稀盐酸 __(填名称 ),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__2HClO=====光照 2HCl
+O2↑__.
6. (2017 ·保定高一检测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氯气与铁的反应及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
已知 FeCl3 在 100 ℃左右时升华 . 导学号 7391858
(1)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__g__→__h__→__d__→__e__→b→c→f.
(2)装置 D 的作用为 __吸收过量的氯气 __; 试剂 X 为__饱和食盐水 __.
(3)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 , 原因是 __防止堵塞 __.
(4)B 中的反应开始前 , 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应采取的方法是 __A 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
间后 , 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 , 再开始加热 B__.
解析 : (1)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 , 浓盐酸易挥发 , 制备的氯气中含有
氯化氢和水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作氯气干燥剂、碱石灰具有碱性而吸收氯气、饱和食盐水
吸收氯化氢 , 装置排列顺序为气体的制取 →洗气 →干燥 →氯气和铁的反应 →尾气处理 , 所以
装置连接顺序为 a→g→h→d→e→b→c→f.
(2)浓盐酸易挥发 , 制备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 , 氯化氢易溶于水 , 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
溶解度很小 , 所以选择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 氯气有毒 , 能与碱反应 , 可以用碱
石灰吸收过量的氯气 .
(3)Fe 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褐色烟 , 棕褐色烟冷却易生成固体 , 导管较细 , 易堵塞 , 所以
硬质玻璃管与收集器之间没有用导管连接 .
(4)B 中的反应开始前 , 需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防止氧气和铁反应生成铁的氧化物而产生
杂质 , 所以 B 中的反应开始前 , 必须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 其方法是 A 中的反应进行一段时间
后 , 看到黄绿色气体充满装置 , 再开始加热 B.
7.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 ( 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
导学号 7391858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固体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 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MnO 2+
4HCl( 浓 )=====
△
MnCl 2+Cl 2↑+ 2H2O__. 装置 B 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 __除去 Cl 2 中混有的
HCl__; 同时装置 B 亦是安全瓶 , 监测实验进行时 C 中是否发生堵塞 , 请写出发生堵塞时 B
中的现象 __B 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 形成水柱 __.
(2)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 为此 C 中Ⅰ、 Ⅱ、Ⅲ依次放入 __d__.
a b c d
Ⅰ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Ⅱ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Ⅲ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3)设计装置 D、E 的目的是比较氯、 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 当向 D 中缓缓通入少量
氯气时 , 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 __橙 __色, 说明 __氯单质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 __, 打开
活塞 , 将装置 D 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 E 中 , 振荡 , 观察到的现象 __液体分为两层 , 上层液体
显紫红色 __.
解析 : (1)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 化学方程式为 MnO 2 +
4HCl( 浓 )=====
△
MnCl 2+ Cl 2↑ +2H2O; 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杂质 , 氯化氢易溶于水 , 氯
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不大 , 选择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 , 装置 B 亦是安全瓶 ,
监测实验进行时 C 中是否发生堵塞 , 发生堵塞时 B 中的压强增大 , B 中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
形成水柱 ; (2)装置 C 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 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 , 要
验证干燥氯气无漂白性 ,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 选项中 a、b 的Ⅱ中都是干燥
剂, 再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不能验证氯气的漂白性 , C 中 Ⅱ 应为固体干燥剂 , 不能为浓硫酸 ,
所以 , Ⅰ、Ⅱ 、Ⅲ依次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无水氯化钙、干燥的有色布条 , 所以选 d.
(3)D 中是溴化钠 , 当向 D 中缓缓通入少量氯气时 , 氯气和溴化钠反应生成溴单质 , 可以
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橙色 ; 溴单质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 , 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 ,
碘单质溶于苯呈紫红色 , 振荡 , 观察到的现象是 E 中溶液分为两层 , 上层 (苯层 )为紫红色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不能直接一步实现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HCl) →B(Cl 2)→C[Ca(ClO) 2]→D(HClO) →E(CO2)
A.A→B B.B→C
C.C→D D.D→E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氯气不能溶于水 , 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欲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化氢气体 , 可将此混合气体通过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C.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 溶液红色褪去是由于氯气与 NaOH 反
应导致溶液碱性减弱
D.将氯水滴入碳酸钠溶液中 , 无明显现象出现
3.(2017 ·合肥高一检测 )如图所示 , A 处通入氯气 , 关闭弹簧夹 B 时 , C 处红色布条无明
显 的 变 化 , 打 开 弹 簧 夹 B 时 , C 处 红 色 布 条 逐渐 褪 色 . 由 此 作 出 的 判 断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D 中不可能是浓硫酸 B.D 中可以是水
C.通入的氯气中含有水蒸气 D.D 中可以是饱和食盐水
4.(双选 )久置的氯水与新制的氯水比较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D )
A.颜色相同
B.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C.都具有酸性 , 但酸性不相同
D.加入 AgNO 3 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 由于氯水久置后最终变成稀盐酸 , 所以颜色是无色 , 不含次氯酸所以没有漂白性 ,
酸性比新制氯水强 , 但是由于无论是新制氯水还是久置氯水中均含有 Cl -
, 所以二者加入
AgNO 3 溶液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 Fe2+ +Cl2===Fe3++2Cl -
B.氯气与水反应 : Cl 2+ H2O===Cl- +ClO -+2H+
C.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 Cl 2+2OH -
===Cl - +ClO -+H2O
D.漂白粉在使用时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 : 2ClO -+CO2+H2O===2HClO +CO2-
3
解析 : A 项应为 2Fe2 ++Cl 2===2Fe3 ++ 2Cl -
; B 项应为 Cl 2+H 2O===Cl - +H++HClO; D
项中漂白粉在使用时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 : Ca2++2ClO -+CO2+ H2O===2HClO +CaCO3↓.
二、非选择题
6.(2017 ·厦门高一检测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氯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 气体 a
的主要成分是含有少量空气和水蒸气的氯气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浓硫酸的作用是 __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__.
(2)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__装置 B 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 , 装置 C 中的有色布
条褪色 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 , 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的缺陷为 __没有尾气吸收装置 __, 请
用离子方程式表达图中 D 框预防事故隐患的措施 __Cl2+2OH -===Cl -+ClO -+H2O__.
解析 : 因为该实验的目的就是研究 Cl 2 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 该现象应是干燥的有色布条
不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 故在此之前应先用浓硫酸将气体 a 中的水蒸气除去 . 实验最
后要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止污染空气 .
7.氯气和漂白粉是现代工业和生活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 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制备干
燥 纯 净 的 氯 气 , 已 知 浓 盐 酸 和 二 氧 化 锰 固 体 在 加 热 条 件 下 反 应 可 制 得 氯 气 .
导学号 7391858
(1)请从下列试剂中选择 : Ⅰ中所盛试剂为 __C__, Ⅱ中所盛试剂为 __B__.
A.氢氧化钠溶液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硝酸银溶液
(2) 请按气体从左向右流动的方向将仪器进行连接 : H→ __B__ 、 __A__→__C__ 、
__D__→__E__; 你选择最后一个装置的理由是 __吸收尾气 , 防止污染空气 __, 连接好实验
装置后的下一步操作是 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__.
(3) 写 出 工 业 上 用 氯 气 和 石 灰 乳 制 取 漂 白 粉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__2Cl 2 +
2Ca(OH) 2===CaCl2+ Ca(ClO) 2+2H 2O__.
(4)实验室有一瓶密封不严的漂白粉样品 , 其中肯定存在 CaCl 2, 请设计实验 , 探究该样
品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固体物质 .
Ⅰ.提出合理假设 .
假设 1: 该漂白粉未变质 , 只含 __Ca(ClO) 2__;
假设 2: 该漂白粉全部变质 , 只含 __CaCO3__;
假设 3: 该漂白粉部分变质 , 既含有 Ca(ClO) 2 又含有 CaCO3.
Ⅱ.设计实验方案 , 进行实验 . 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预期现象和结论 .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
取少量上述漂白粉于试管中 , 加入适
量盐酸溶解 , 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1)若无气泡生成 , 则 __假设 1__成立 .
(2)_若有气泡产生 , 则假设 2 或假设 3 成立 __
②
向步骤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 1~2
滴品红溶液 , 振荡
(1)若品红褪色 , 结合实验①中的 (2)判断 , 则
__假设 3__成立 .
(2)若品红不褪色 , 则 __假设 2__成立
解析 : (1)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用饱和食盐水 , 除去水蒸气用浓硫酸 .
(3)工业上用氯气和石灰乳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Cl 2+2Ca(OH) 2===CaCl2+
Ca(ClO) 2+2H2O.
(4)①漂白粉样品加入盐酸后 , 若无气泡产生 , 则不含碳酸钙 , 假设 1 成立 ; 若有气泡产
生, 则含碳酸钙 , 则假设 2 或假设 3 成立 , 向步骤 ①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入 1~2 滴品红溶液 ,
振荡 (或另外取样操作 ), 若品红褪色 , 含次氯酸钙 , 则假设 3 成立 ; 若品红不褪色 , 则假设 2
成立 .
第四章 第二节
1.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氯水的性质的多重性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向氯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 , 会出现蓝色
B.将新制氯水滴加到石蕊试液中 ,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氯水中加入 FeCl2固体 , 再加 KSCN 溶液变红
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HClO
解析 : 氯水中含有大量 H 2O, 加入无水硫酸铜会出现蓝色 , A 正确 ; 氯水中含 HCl 、HClO
所以新制氯水可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 B 正确 ; FeCl 2 被氯水氧化为 FeCl3, C 正确 ; Cl 2+
H2O===HCl +HClO 中 , 还原产物是 HCl, D 错误 .
2.(2016 ·上海高考改编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 , 其实验现象能说明氯水具有
漂白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加入碳酸钙粉末有气体产生
B.加入含有酚酞的 NaOH 溶液 , 红色褪去
C.加入氯化亚铁溶液 , 溶液显棕黄色
D.加入红墨水 , 溶液褪色
3.(2017 ·淄博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 Cl 2 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密度比空气小 B.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可与 NaOH 溶液反应
4.如图装置用来检验氯气的部分性质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装置 A 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B.该实验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C.装置 C 中发生反应为 Cl 2+2NaOH===NaCl +NaClO +H 2O
D.装置 B 的现象是干燥布条褪色 , 湿润处布条不褪色
5.(2017 ·烟台高一检测 )下列与 Cl 2 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l 2 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 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
B.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C.Cl 2 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Cl2+H 2O===2H ++Cl -+ClO -
D.Cl 2 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 说明 Cl 2 具有氧化性
解析 : Cl 2与水反应 ,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A 错误 ; 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时 , 发生化
学变化 , B 错误 ; 因为 HClO 为弱酸 , Cl 2 与 H2O 反应离子方程式应为 Cl 2+H2O===H ++Cl -
+HClO, C 错误 ; Cl 2 可以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 试纸变蓝 , 说明 KI 转化为 I2, 则说
明 Cl 2 有强氧化性 , D 正确 .
6.(2017 ·黑龙江高一检测 )Ⅰ.实验室常用以下几种方法制取氯气 . 导学号 7391858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 : __MnO 2+ 4H
+
+ 2Cl -
=====
△
Mn 2 +
+
Cl2↑+ 2H 2O__.
(2)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 : __2KMnO 4+ 16HCl( 浓 )===2KCl +
2MnCl 2+5Cl 2↑+ 8H 2O__.
(3)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 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
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__5∶1__.
Ⅱ.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制备漂白粉 , 并进行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的
测定 .
(4)装置④中的 X 试剂为 __NaOH 溶液 __.
(5)装置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Ca(OH) 2+2Cl 2===CaCl 2+Ca(ClO) 2+ 2H2O__,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反应温度较高时有副反应发生 , 改进该实验装置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方
法是 __将装置③放于冷水浴中进行实验 __.
解析 : (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 2+4H+ +2Cl -
=====△ Mn 2+
+Cl 2↑+2H 2O.
(2)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 4+ 16HCl( 浓 )===2KCl +
2MnCl 2+5Cl 2↑+8H 2O.
(3)氯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KClO 3+6HCl( 浓 )===KCl +3Cl 2↑ +
3H 2O, 所以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5∶1.
(4)氯气有毒 , 所以不能直接排放 , X 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
(5)氯气与石灰浆发生反应 , 化学方程式为 2Ca(OH) 2+ 2Cl2===CaCl2+Ca(ClO) 2+2H2O.
根据题意知 , 减少副反应发生的方法是降低温度 , 可以将装置 ③放于冷水浴中进行实验 .
第四章 第三节 第 1 课时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作漂白剂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SO2 B.Ca(ClO) 2
C.浓盐酸 D.Na2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硫质脆 , 微溶于酒精和二氧化碳
B.硫与氢气反应 , 体现了硫的还原性
C.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 , 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 , 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等物质的量的 SO2 和 Cl 2 混合通入水中后可能使品红褪色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产生
C.硫在自然界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
D.SO2 能使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4.(2017 ·湛江高一检测 )CO 2 气体中含有少量 SO2, 欲得到干燥纯净的 CO2, 通过下图所
示的洗气瓶 , 两瓶中所装的试剂依次应该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OH 浓硫酸 B.浓硫酸 NaOH
C.饱和 NaHCO 3 浓硫酸 D.浓硫酸 Na2CO3
解析 : 要得到干燥纯净的 CO2, 应将干燥剂放在后面 . SO2、CO2都与 NaOH 反应 , 所以
除去 CO2 中的 SO2 应使用饱和 NaHCO 3 溶液 .
5. (2015 ·上海高考改编 )与氢硫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的物质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硫酸铜 B.氢氧化铜
C.硫酸钠 D.二氧化硫
解析 : CuSO4 加入氢硫酸 , 会发生反应 : CuSO4+H 2S===CuS↓+H2SO4, 产生黑色沉淀 ,
A 项错误 . 氢氧化钠是碱 , 与氢硫酸发生反应 : 2NaOH +H2S===Na2S+2H 2O, 产生的 Na2S是
可溶性的物质 , 没有沉淀产生 , B 错误 . 硫酸钠与氢硫酸不反应 , C 错误 .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
会发生
反应 : SO2+2H 2S===3S↓+2H 2O, 产生淡黄色沉淀 , 符合题意 , D 正确 .
6.(2017 ·宝鸡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 的性质 ,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已知 : Na2SO3+H2SO4(浓 )=====△ Na2SO4+SO2↑+ H 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 A 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__分液漏斗 __.
(2)实验过程中 , C 中的现象是 __KMnO 4 酸性溶液褪色 __, 说明 SO2具有 __还原 __性 .
(3)实验过程中 , 观察到装置 B 中出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 . 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 , 该
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
B中所得
悬浊液 ――→过滤 白色
固体 ――→稀盐酸 白色固体
未见溶解
根据实验事实判断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__BaSO4__(填化学式 ), 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
可能是 __b、 d__(填字母 ).
a.BaSO3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b.BaCl 2 溶液中可能溶解有氧气
c.BaCl 2 溶液中可能混有 NaOH
d.由 A 制得的 SO2 气体中可能混有氧气
解析 : A 装置利用 Na2SO3 和浓硫酸的反应制备 SO2, 浓硫酸装在分液漏斗中 , SO2通入
KMnO 4 酸性溶液中褪色 , 说明 SO2 具有还原性 ; SO2 通入 BaCl 2溶液中 , B 中出现了明显的白
色沉淀 , 不溶于稀盐酸 , 该白色沉淀应为 BaSO4, 而不是 BaSO3, 因为 BaSO3 能够与稀盐酸
反应 , 但是 BaCl2 溶液中可能溶解有氧气 , 把 BaSO3 氧化为 BaSO4; 也可能是制得的 SO2 气
体中可能混有氧气 , 把 BaSO3 为氧化为 BaSO4.
第四章 第三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2017 ·石家庄高一检测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 , 通入足量的 SO2 后 , 试管①和②中溶液的
颜色分别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①为红色 , ②为红色 B.①为蓝色 , ②为无色
C.①为无色 , ②为蓝色 D.①为红色 , ②为无色
解析 : 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 亚硫酸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这体现了 SO2是酸性氧
化物的性质 ; SO2 具有漂白性 ,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
2.下列关于 SO2 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可以用生石灰来干燥 SO2 气体
B.通入 CaCl2 溶液 , 无明显现象
C.因为 SO2 有漂白性 , 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褪色
D.将 SO2 气体通入 FeCl2 溶液 , 溶液颜色褪去
解析 : 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 , 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 SO2 气体 , A 错误 ; 通入 CaCl 2 溶液
中 , 二氧化硫与氯化钙不反应 , 无明显现象 , B 正确 ; 因为 SO2 有漂白性 , 所以它能使品红溶
液褪色 , 二氧化硫使溴水褪色利用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 C错误 ; SO2与 FeCl2不反应 , 所以
将 SO2 气体通入 FeCl2 溶液 , 溶液颜色不消失 , D 错误 .
3.(2017 ·定西高一检测 )下列对 SO2 和 SO3 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标准状况下 , 都是无色气体 , 都易溶于水
B.都是酸性氧化物 , 其水溶液都是强酸
C.都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 加热时红色又能再现
D.都能跟碱溶液反应
解析 : 标准状况下三氧化硫是固体 , 二氧化硫是气体 , 但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易溶于
水, A 错误 ; SO2+H 2O===H 2SO3、SO3+H2O===H 2SO4,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都是酸性氧化物 ,
但亚硫酸是弱酸、 硫酸是强酸 , B 错误 ; 二氧化硫没有漂白性 ,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 , 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不稳定 , 在加热条件下易恢复为原来颜色 , C 错误 ; 二氧化
硫和三氧化硫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 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 D 正确 .
4.(2017 ·济宁高一检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 SO2 并验证 SO2 某些性质的装置图 . 若观察
到装置④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 ⑤中的溴水褪色 (已知因含有 Br 2 而使溴水呈红棕色 ), 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SO2-
3 +2H +
===H 2O+SO2↑
B.②中溶液变为红色
C.③的品红溶液褪色 , 证明 SO2 有漂白性
D.④中 SO2 作还原剂
5.(2017 ·潍坊高一检测 )某兴趣小组探究 SO2 气体还原 Fe3+
, 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
图所示 ,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能表明 I -的还原性弱于 SO2 的现象是 B 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 C 的作用中吸收 SO2 尾气 , 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 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
淀
D.为了验证 A 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 加入 KMnO 4 溶液 , 紫红色褪去
二、非选择题
6.(2016 ·常德高一检测 )浓硫酸和木炭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 )+
C=====
△
CO2↑+ 2H 2O+2SO2↑. 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 , 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在加
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各种产物 . 导学号 7391858
(1)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 (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 )是 __④__→ __②__→__①__→
__③ __ (填装置的序号 ).
(2)装置②中要检验产物中有水蒸气 , 则放入的药品是 __无水硫酸铜粉末 __; 装置③中
要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 , 则放入的药品是 __澄清石灰水 __;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
A 瓶的溶液褪色 , C 瓶的溶液不褪色 , A 瓶溶液的作用是 __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__, B 瓶溶液
的作用是 __除去气体中的 SO2__, C 瓶溶液的作用是 __证明 SO2 气体已完全除尽 __.
解析 : (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 CO2、SO2 和 H2O, 应先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 因为在验证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时都需通过溶液 , 能带出水蒸气 ;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所以不能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 应先检验二氧化
硫的存在并除去二氧化硫后再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 故检验流程为检验水蒸气 →检验并除
尽二氧化硫 →检验二氧化碳 . (2)检验水蒸气用无水硫酸铜 , 白色固体遇水变蓝则装置 ②中要
检验产物中有水蒸气 , 则放入的药品是无水硫酸铜粉末 ; 装置 ③中要检验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气体 ,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为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则放入的药品是
澄清石灰水 ;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 ①中 A 瓶的溶液褪色 , C 瓶的溶液不褪色 , 因此装置 A 中
盛有红色的品红溶液来检验二氧化硫 ; 二氧化硫影响二氧化碳的检验 , 因此检验二氧化碳前
先除尽二氧化硫 , 装置 B 中盛有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二氧化硫 , 而不除去二氧化碳 , 装
置 C 中的红色的品红溶液是用来证明 SO2 气体已完全除尽的 .
7.(2017 ·固原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 SO2 的性质 ,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用浓硫酸和亚硫酸钠通过装置 A 制备 SO2, 写出装置 A 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__Na2SO3+H 2SO4(浓 )===Na2SO4+SO2↑+ H 2O__.
(2)实验过程中 , 装置 B、C 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__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__、__出现黄
色浑浊 __,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 SO2 具有的性质是 __还原性 __和 __氧化性 __. 装置 B 中发生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MnO -
4 +5SO2+2H2O===2Mn 2++ 5SO2-
4 +4H+
__.
(3)装置 D 的目的是探究 SO2 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待品红溶
液完全褪色后 , 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 点燃酒精灯加热 , 无色溶液恢复为红色 __.
(4)尾气可采用 __NaOH__ 溶液吸收 .
(5)除去 CO2 中含有少量 SO2 可选择通过 __饱和的碳酸氢钠 (或高锰酸钾 )__溶液 .
解析 : (1)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气体和水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O3+H 2SO4(浓 )===Na2SO4+SO2↑+ H2O.
(2)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 具有氧化性 , 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 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则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 二氧化硫进入硫化钠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为
2S2 -+SO2+2H2O===3S↓+ 4OH - , 则观察到出现黄色浑浊 , 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氧化性 ; 高
锰酸钾溶液和二氧化硫气体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2MnO -
4 +5SO2+2H2O===2Mn 2++5SO2 -
4 +
4H +
.
(3)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 , 但加热褪色后的溶液又可恢复红色 , 则操作为待品红溶
液完全褪色后 , 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 , 点燃酒精灯加热 , 观察到的现象为无色溶液恢复为红
色.
(4)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 , 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SO2+2OH -===SO2 -
3 +H2O.
(5)除去 CO 2中含有少量 SO2可选择通过高锰酸钾溶液 , 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 也可通
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某气体的实验中 :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③
使品红褪色 ; ④通入足量的 NaOH 溶液中 , 再滴加 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沉淀溶于稀
盐酸 ; 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 , 且滴加 Ba(NO 3)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 其中能证明该气
体中有 SO2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都能证明 B.都不能证明
C.③④⑤能证明 D.只有⑤能证明
解析 : ①项不能证明 , CO 2 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项只说明气体呈酸性 , 如 HCl 气
体也能 ; ③项可使品红褪色的不一定是 SO2, 还可以是 Cl 2、O3 等; ④项不能证明 , CO 2 也有相
同的现象 ; 只有 ⑤能证明 , 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褪色 , 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 , 滴加 Ba(NO 3)2
溶液有白色沉淀 (BaSO4)产生 , 进一步说明与溴水反应后有 SO2-
4 生成 , 气体中有 SO2.
2.某同学对一瓶 Na 2SO3 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 取出少量 , 加水完全溶解 , 滴入
Ba(NO 3)2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再加入足量稀硝酸 , 仍有白色沉淀剩余 . 下述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无法确定样品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
B.Na 2SO3 已被氧化
C.加入 Ba(NO 3)2 溶液后 , 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 BaSO4
D.加入稀硝酸后的沉淀一定是 BaSO4
解析 : A 项错误 , 在硫酸钠和亚硫酸钠中 , 钠与硫质量比相同 ; B 项错误 , 因加入的是足
量硝酸 , 所以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有 Na2SO4; C 项错误 , 因 Na2SO3 是否被氧化未能确定 , 所
以沉淀成分未定 ; D 项正确 , 因硝酸足量 , 所有 Na2SO3 均被氧化 , 所得沉淀只有 BaSO4.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向 NaOH 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 SO2+OH -
===HSO -
3
B.向氯水中通入少量 SO2: Cl 2+SO2+2H2O===4H ++ 2Cl- +SO2 -
4
C.将 SO2 通入饱和 NaHCO 3溶液中 : 2H ++CO2-
3 ===H2O+CO2↑
D.将 SO2 通入 BaCl 2 溶液中 : SO2+H2O+Ba2+
===BaSO3↓+ 2H +
4.(2017 ·湖南省衡阳一中高一 )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 : 2FeSO4=====
高温
Fe2O3+
SO2↑+ SO3↑ , 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Ba(NO 3)2 溶液中 , 得到的沉淀物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BaSO3 和 BaSO4 B.BaS
C.BaSO3 D.BaSO4
解析 : 混合气体中含有 SO2 和 SO3,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 Ba(NO 3)2 溶液中发生 : SO3+
H2O===H 2SO4, 则没有 SO3 逸出 ; H 2SO4+Ba(NO 3)2===BaSO4↓+2HNO 3, 则有 BaSO4 沉淀
生成 ; 硝酸钡溶液中含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把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 , 也会和硝酸钡反
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 所以最终沉淀为硫酸钡 ; 故选 D.
5.(2017 ·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一 )标准状况下 , 某同学向 100 mL H 2S 饱和溶液中通入 SO2,
所得溶液 pH 变化如图所示 , 下列分析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b 点对应的溶液导电性最强
B.亚硫酸是比氢硫酸更弱的酸
C.原 H2S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5 mol ·L -1
D.ab 段反应是 : SO2+2H 2S===3S↓+ 2H 2O
解析 : 考查图像方法在化学反应及物质的性质、 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的应用的知识 . A.b
点对应的溶液 pH 最大 , 说明溶液的酸性最弱 , 二者发生反应 : SO2+2H2S===3S↓ +2H2O,
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 , 导电性最差 , 错误 ; B.根据图像可知 , 当 SO2 过量后溶液的 pH
比 H 2S 时小 , 说明亚硫酸的酸性比氢硫酸更强 , 错误 ; C.在标准状况下二者恰好反应时消耗
SO2 的体积是 112 mL, 其物质的量是 0.005 mol, 则根据反应方程式 SO2+2H2S===3S↓ +
2H 2O 可知 H2S 的物质的量是 n(H2S)=2n(SO2)=0.01 mol, 由于溶液的体积是 0.1 L, 所以原
H2S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H 2S)=0.01 mol ÷0.1 L =0.1 mol/L, 错误 ; D .向 100 mL H 2S 饱
和溶液中通入 SO2, 在 ab 段反应是 : SO2+2H 2S===3S↓+2H2O, 正确 .
6.(经典习题选萃 )已知 X、Y 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有以下转化关系 , 部分产物未标
出. 导学号 7391858
试回答 :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_Cl 2__、Y__SO 2__、A__HCl__ 、 B__H 2SO4__、C__FeCl3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Cl 2+SO2+2H 2O===2HCl +H2SO4__,
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__2Fe3++SO2+2H 2O===2Fe2++SO2-
4 +4H+__.
解析 : A 与 HNO 3酸化的 AgNO 3 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 A 中含 Cl -
, B 与盐酸酸化的 BaCl2
反应 , 产生白色沉淀 , B 中含 SO2-
4 , 又根据 X、Y 均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且 X 能与 Fe 反
应 , 则 X 为 Cl 2, Y 为 SO2, A 为 HCl, B 为 H 2SO4, C 为 FeCl3.
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了证明、比较 SO2 和氯水的漂白性 ,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装置 . 导学号 7391858
(1)实验室常选用制 CO2 的发生装置制 SO2; 实验室在用 MnO 2 跟浓盐酸反应制备 Cl 2 时 ,
应选用图中 A 、E 两发生装置中的 __E__装置 (填装置序号 ). 在制 Cl 2的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
出的性质是 __还原性和酸性 __.
(2)反应开始后 , 发现 B、D 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 , 停止通气后 , 给 B、D 两个
试管加热 , 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为 B: __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__; D__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__.
(3)装置 C 的作用是 __保证安全 , 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 __.
(4)甲、 乙两名同学分别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气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后的漂白性 , 试
分析 :
①在气体进入品红溶液之前 , 先将 SO2 和 Cl 2 通过盛有浓硫酸装置的目的是 __使两种气
体充分混合 ; 通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流量 , 使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 __.
②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 通气一段时间后 , 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 . 其原因是 __SO2
和 Cl 2 按 1∶ 1 进气 ,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 生成无漂白性的 H 2SO4 和 HCl__, 并写出其相应的
离子方程式 : __SO2+Cl 2+2H 2O===4H ++SO2-
4 +2Cl -__.
③乙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 : 通气一段时间后 , 品红溶液颜色随时间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
其原因是 __SO2 和 Cl2 的进气速度不相等 , 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一种气体有剩余 , 仍具有漂
白性 __.
答案 : (1)E 还原性和酸性 (2) 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溶液没有明显变化 (3)保证安
全, 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 (4)①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 通过观察气汽的速度控制气
体流量 , 使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 ②SO2 和 Cl 2 按 1∶1 进气 ,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 生成无漂
白性的 H 2SO4和 HCl SO2+Cl 2+2H2O===4H
+
+SO2-
4 +2Cl
-
③SO2和 Cl 2 的进气速度不相
等, 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一种气体有剩余 , 仍具有漂白性
解析 : (1)实验室制取氯气所用药品是固体和液体 , 反应条件是加热 , 所以应选用固液加
热型装置 , 选 E;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MnO 2+4HCl( 浓 )=====
△
MnCl 2+Cl 2↑ +
2H 2O, 由 HCl 生成 MnCl 2, 氯元素化合价不变 , 由 HCl 生成 Cl2, 氯元素化合价升高 , 所以浓
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酸性和还原性 .
(2)次氯酸的漂白性是永久性的 , 加热时次氯酸漂白过的溶液无变化 , 二氧化硫的漂白
性是暂时的 , 加热时品红溶液能重新变成红色 .
(3)氯气和二氧化硫有毒 , 不能排放到空气中 , 氯气和二氧化硫都和碱反应 , 所以装置 C
的作用是保证安全 , 吸收多余的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 .
(4)①浓硫酸和二氧化硫、 氯气不反应 , 但氯气和二氧化硫在该装置中能充分混合 , 且通
过观察气泡的速度控制气体流量 , 使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 . ②氯气有强氧化性 , 二氧化硫有
还原性 , 二者能按 1∶1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气体失去漂白性 ,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SO2+
Cl2+2H2O===4H ++SO2-
4 +2Cl -
. ③如果 SO2和 Cl 2的进气速度不相等 , 混合发生反应后其中
一种气体有剩余 , 就会具有漂白性 .
第四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 (2016 ·山东阳谷一中期中 )关于氮气的性质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氮在自然界中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B.通常情况下 , 氮气性质很不活泼
C.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氮
D.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氮元素在不停地进行着氮的循环
2.(双选 )研究表明 , NO 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 . 关于 NO 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D )
A.NO 可以是某些含低价氮物质的氧化产物或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
B.NO 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C.NO 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D.NO 是红棕色气体
解析 : 在 NO 分子中 , N 元素是+ 2 价 , 它既可以是含低价氮物质的氧化产物 , 又可以是
含高价氮物质的还原产物 ; 亚硝酸 (HNO 2)的酸酐是 N2O3 而不是 NO( 化合价不是+ 3 价 ); NO
分子中含有 15 个电子 ; NO 是无色气体 , NO 2 是红棕色气体 .
3.某研究小组借助如图仪器装置收集 NO 气体 , 正确的操作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从①口进气 , 用排水法集气 B.从①口进气 , 用排气法集气
C.从②口进气 , 用排水法集气 D.从②口进气 , 用排气法集气
解析 : NO 易与氧气反应 , 只能用排水法集气 , 当集气瓶内充满水时 , 气体要从上部进入 ,
使水从底部排出 .
4.下列关于 NO 和 NO2 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O 是一种红棕色气体
B.常温常压下 , NO 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
C.含等质量的氧元素的 NO 和 CO 的物质的量相等
D.NO2 可用排水法收集
解析 : NO 是一种无色、 难溶于水的气体 , 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 常温常压下 , NO 易与氧气
直接化合生成 NO 2. NO 2 能与水反应 , 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5.关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有毒的气体 , 且都可用水吸收以消除对空气的污染
B.二氧化硫与过量的二氧化氮混合后通入水中能得到两种常用的强酸
C.两种气体都具有强氧化性 , 因此都能够使品红溶液褪色
D.两种气体溶于水都可以与水反应 , 且只生成相应的酸
解析 : 二氧化氮跟水反应 , 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 , 硝酸氧
化亚硫酸生成硫酸 . 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是利用强氧化性 , 二氧化硫也不具有强氧化性 .
6.Murad 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 NO 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 , 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
大进展 . 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 1998 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 并且最新研究也表明 : NO
吸收治疗法可快速改善 SARS 重症患者的缺氧状况 , 缓解病情 . 病毒学研究同时证实 , NO 对
SARS 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 关于 NO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O 是无色气体 , 可用排空气法收集
B.常温下 , 氮气与氧气混合就可迅速产生 NO
C.常温下 NO 很容易与空气中的 O2 化合生成 NO 2
D.一定条件下 , N 2 与 O2 反应可以直接合成 NO2
解析 : NO 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 密度比空气略大 , 且常温下可与 O2 化合生成 NO2, 所
以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 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 常温下 , N 2 和 O2 共存于空气中 , 只有在高温或
放电时才化合成 NO, 不能一步反应合成 NO2.
7.室温时 , 在容积为 a mL 的试管中充满 NO 2 气体 , 然后倒置在水中到管内水面不再上
升时为止 ; 再通入 b mL O2, 则管内液面又继续上升 , 测得试管内最后剩余气体为 c mL, 且
该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 则 a、b、c 的关系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a=4b+3c B.a= 4b+c
C.a∶b=4∶1 D.a∶ b=4∶3
解析 : 根据反应 3NO 2+H2O===2HNO 3+NO, a mL NO 2会生成
a
3 mL NO, 通入 O2后 , 最
后气体不支持燃烧 , 故 c mL 为 NO, 即与 b mL O 2 反应的 NO 为(a
3-c)∶b=4∶ 3, 整理可得
a=4b+3c.
8.同温同压下 , 在 3 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两种气体 , 它们是
①NO 和 NO 2, ②NO2 和 O2, ③ NO 和 N2. 现将 3 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 , 充分反应后 , 试管
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 V1、V2、 V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V1>V2>V3 B.V1>V3>V2
C.V2>V3>V1 D.V3>V1>V2
解析 : 可假设试管体积均为 2V, 则每种气体的体积均为 V; 当倒置于水槽中时 : ①中有
反应 : 3NO 2+H 2O===2HNO 3+NO, 则剩余气体的体积 V1=
4
3V; ②中有反应 : 4NO 2+O2+
2H 2O===4HNO 3, 则剩余 O2 的体积 V2=
3
4V; ③中气体与水不反应 , 故试管中气体体积 V3=2V.
综上所述 , V3>V1>V2.
9.(双选 )在一定条件下 , 将充满 NO 2 和 O2 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 , 充分反应后 , 剩余气
体体积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1
8, 则原混合气体中 NO 2 和 O2 的体积之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BC )
A.8∶1 B.7∶ 3
C.7∶1 D.4∶ 1
解析 : 设原气体体积为 8 L, 则剩余气体体积为 1 L. 即 V 总 = 8 L, V 剩=1 L, ΔV=7 L.
依据反应 4NO 2+O2+ 2H 2O===4HNO 3 进行分析 :
①若剩余的 1 L 气体为 O2, 则 V(NO 2)=
4
5×7 L=5.6 L, V(O2)=8 L-5.6 L=2.4 L,
V(NO 2)∶V(O2)=7∶ 3.
②若剩余的 1 L 气体为 NO, 即上述反应后剩余 3 L NO 2, 则 V(O2)=
1
5(V 总 -3V 剩)=
1
5(8 L
-8 L) = 1 L, V(NO 2)=7 L, V(NO 2)∶V(O2)=7∶1.
二、非选择题
10.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后 , 不仅会形成硝酸型酸雨 , 还可能形成光化学烟雾 , 因此必须
对含有氮氧化物的废气进行处理 . 导学号 7391858
(1)用 NaOH 溶液可以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NO2+NO+2NaOH===2NaNO 2+H2O ①
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②
在反应①中 , 氧化剂是 __NO 2__, 还原剂是 __NO__. 在反应②中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
质的量之比为 __1∶1__.
(2)汽车尾气中含有 CO 和 NO, 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 ,
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 N 2和 CO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O+ 2CO =====
催化剂
N2+2CO2__.
(3)在一定条件下 NH 3亦可用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物质 . 写出 NH 3 和 NO 2 在一
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6NO 2+ 8NH 3 =====
一定条件
7N 2+12H2O__.
解析 : (1)在反应 ①中 NO2 中的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 , NO 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作
还原剂 , 在反应 ②中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 NO 2,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1∶1. (2) 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结合题目信息可知 , NO 与 CO 反应后生成的对大气无污染的物质应为 N2 和 CO2.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目信息可知 , NH 3 和 NO 2 反应后生成的无污染的物质为 N 2 和 H 2O.
11.将盛有 12 mL NO 2和 O2的混合气体的量筒倒立于水槽中 , 充分反应后 , 还剩余 2 mL
无色气体 , 则原混合气体中 O2 的体积是 __1.2_mL 或 4_mL__. 导学号 7391858
解析 : 若 NO 2 过量 , 剩余气体为 NO, 则由 3NO 2+H2O===2HNO 3+NO 得过量的 NO2
为 6 mL, 发生 4NO 2+O2+2H 2O===4HNO 3 反应的 NO2 和 O2 共为 12 mL -6 mL =6 mL. 其
中 O2 为 6 mL ×1
5=1.2 mL. 若 O2 过量 , 则无色气体为 O2. 发生 4NO 2+O2+2H2O===4HNO 3
反应的 NO 2和 O2共为 12 mL -2 mL = 10 mL, 其中 O2 为 10 mL ×
1
5=2 mL, 所以原有 O2 共
2 mL +2 mL=4 mL.
12.将盛有 N2 和 NO 2混合气体的试管 (试管容积为 V L) 倒立于水中 ,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
后 ,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变为 a L.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 写出该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3NO 2+ H 2O===2HNO 3 +
NO__.
(2)若 a=1
2V, 则原混合气体中 N2 与 NO 2 的体积之比为 __1∶3__.
(3)若 a=
1
2V, 向 a L 气体中缓缓通入 O2 至试管中刚好只有一种气体时 , 停止通入 O2, 则
试管中最终剩余的气体为 __N2__, 其体积为 __1
4V L__, 该过程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4NO +3O2+2H2O===4HNO 3__.
解析 : 本题所涉及的反应主要有 : 3NO 2+H 2O===2HNO 3+NO 、2NO+O2===2NO 2, 据此
可推出另外两个反应 : 4NO2+O2+2H 2O===4HNO 3、4NO+3O 2+2H 2O===4HNO 3, 由此可计
算出相应气体的体积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 ·吕粱高一检测 )四支试管中分别充满 NO 、SO2、NO 2、Cl 2 中的一种 , 把它们分
别倒立于盛有水的水槽中 , 一段时间后的现象如下图所示 . 其中原试管充满 NO2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解析 : 根据 3NO 2+H2O===2HNO 3+NO, 剩余气体是试管的
1
3, 故 B 项正确 ; NO 不溶于
水, 对应 D 项 ; SO2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1 体积水溶解 40 体积 SO2, 对应 A 项 ; Cl2 对应 C 项 .
2.如图所示 , 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 , 将集气瓶置于光亮处 , 然后挤压胶头滴管使胶
头滴管内的水进入集气瓶 , 发现烧杯中的水会倒吸进入集气瓶 , 则集气瓶内的混合气体可能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①CO、O2 ②NO2、O2 ③N2、H2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3. (2016 ·经典习题选萃 ) 对 3NO 2+ H2O===2HNO 3+ NO 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2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C.NO 2 是氧化剂 , H 2O 是还原剂
D.在反应中若有 6 mol NO 2 参与反应时 , 有 3 mol 电子发生转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①正常雨水的 pH 为 7.0, 酸雨的 pH 小于 7.0;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
防止大气污染 ; 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损
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 , 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 ⑤食品厂产
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 正常雨水的 pH 为 5.6, 酸雨的 pH 小于 5.6, 含丰富氮、 磷营养素的水会加速藻类
植物的生长 , 形成水华 , 污染环境 .
5.两瓶气体分别为 NO2 和 Br 2 蒸气 , 外观均相同 , 某同学设计了各种鉴别法 : ①用湿润
的淀粉 KI 试纸 ; ②加少量 NaCl 溶液 ; ③加少量 AgNO 3 溶液 ; ④加少量水后再加适量苯 . 其中
可行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都可以
解析 : NO2 溶于水呈无色 , Br 2 蒸气溶于水呈橙色 , 可以用氯化钠溶液鉴别 (其实是用水 );
Br2 蒸气与 AgNO 3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 二氧化氮与 AgNO 3 反应无沉淀 ; NO2 和 Br 2蒸气都
有强氧化性 , 都使湿润的淀粉- KI 试纸变蓝 .
6 . 已 知 有 如 下 两 个 反 应 的 总 式 : 4NO2 + O2 + 2H 2O===4HNO 3,4NO + 3O2 +
2H 2O===4HNO 3. 如下图所示 , 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 (可能是混合物 ), 当倒扣在盛有
水的水槽中时 , 试管内水面上升 , 但不能充满试管 , 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 , 可以观察到试
管中水柱继续上升 , 经过多次重复后 , 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 , 关于原来试管中盛装的可能是
什么气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可能是 N 2 与 NO 2 的混合气体 B.可能是 O2 与 NO 2 的混合气体
C.可能是 NO 与 NO2 的混合气体 D.可能是 NO2 气体
解析 : A 项不可能 , 如有 N2, 水不可能全部充满 ; B 项可能 , 发生总反应 : 4NO2+O2+
2H 2O===4HNO 3, 此种情况下要保证原有的 NO 2和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 4∶1; C 项可能 ,
可假设 NO 2 先与水完全反应 : 3NO 2+H2O===2HNO 3+NO, 然后发生总反应 : 4NO +3O2+
2H 2O===4HNO 3.
7.汽车尾气装置里 , 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吸附与解吸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 ,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反应中 NO 为氧化剂 , N2 为氧化产物
B.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 CO、NO 和 N 2
C.NO 和 O2 必须在催化剂表面才能反应
D.催化转化的总反应为 2NO+O2+4CO =====
催化剂
4CO2+N2
解析 : 反应过程中 NO、O2 为氧化剂 , N 2 为还原产物 ; 汽车尾气中的 N2 不是污染物 ; NO
和 O2 的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 根据题中的图示 , 可将反应的过程分成如下两步写 : 2NO +
O2===2NO 2,2NO 2+ 4CO===N 2+ 4CO2, 将两步反应式合并可得总反应式为 2NO + O2 +
4CO =====
催化剂
4CO2+N2.
二、非选择题
8.如图所示 , 室温下向盛有 3.0 mL NO 的试管中缓缓通入 1.5 mL O 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
标准状况下测定 ). 导学号 7391858
试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 :
①__通入 O2 后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 __;
②__试管内液面升高 __;
③__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 _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 __NO__, 体积为 __1.0_mL__.
解析 : 通入的 O2 与 NO 发生反应生成 NO 2: 2NO +O2===2NO 2, 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
生成 ; 生成的 NO2 溶于水 : 3NO 2+H 2O===2HNO 3+NO. 两个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 4NO +3O2
+2H 2O===4HNO 3. 气体被消耗 , 所以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 .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计算出 ,
氧气全部反应 , 剩余 NO 的体积是 1.0 mL, NO 为无色气体 , 这时为可观察到的第三个现象 .
9.地球外层空间存在微量臭氧 (O3)分子和氧原子 ,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强烈有害的紫外线
辐射 , 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 , 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物中的氮氧化物 (NO 和
NO2), 它们与 O3、O 发生如下反应 : O 3+NO===NO 2+O2, NO 2+O===NO+O2 这两个反应反
复循环 , 其总反应式为 __O3+O===2O2__, 由此可见氮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过程中起了 __催
化剂 __的作用 . 导学号 7391858
10.NO 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 , 近年来 , 发现少量的 NO 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
存在 , 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 , 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 , NO 亦被称
为“明星分子”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NO 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__ACD__( 填编号 ).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含有 Cu+的酶的活化中心 , 亚硝酸根离子 (NO -
2 )可转化为 NO, Cu+和亚硝酸根离子
在酸性水溶液中也可反应生成 NO, 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Cu + +NO -
2 + 2H +
===Cu2+ +
NO↑+ H2O__.
(3)酸雨的化学特征是 __pH<5.6__. 空气中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
若用 NO x 表示氮氧化物 , 请写出空气中氮氧化物形成酸雨的化学方程式 : __4NOx+(5 -
2x)O 2+2H 2O===4HNO 3__.
解析 : (1)NO 气体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催化作用 ; NO 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
中毒 ; NO 被 O2 氧化生成 NO2, NO2 与水反应生成 HNO 3 可形成酸雨 . (2)NO -
2 转化为 NO 时氮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 则 Cu+
在反应中化合价必升高转化为 Cu2+
.
第四章 第三节 第 2 课时
1.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CO2 属于大气污染物
B.酸雨是 pH 小于 7 的雨水
C.CO2、 NO2 或 SO2 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气中 CO2 含量的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
解析 : CO2 是大气的组成成分 , 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 故 A 项错 ; 酸雨是 pH 小于 5.6 的雨
水, 故 B 项错 ; CO2 不会导致酸雨 , NO 2 或 SO2 会导致酸雨 , 故 C 项错 .
2.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 ①对燃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 ②少用原煤作燃料 ; ③燃
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 ④开发清洁能源 . 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 酸雨与煤燃烧的关系 , 主要是煤中含硫元素的物质燃烧生成的 SO2 排放了空气中 .
燃煤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 不仅有利于碳的燃烧 , 也有利于将硫元素转化为 SO2.
3.(2017 ·山东威海期末 )把少量 NO 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 , 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
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燥管 , 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氧气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氮和氧气 D.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解析 : 少量 NO 2 气体通入过量小苏打溶液中 , 逸出的气体为 NO 、CO2, 二者物质的量之
比为 1∶2, 同时还有少量水蒸气逸出 , 再使逸出的气体通过装有足量的过氧化钠颗粒的干
燥管 , CO2、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 O2, n(NO) ∶n(O 2)小于 1∶1, 所以最后收集到的气体
是 NO2 和 O2.
4.(2017 ·江苏无锡检测 )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 , 经过足够
长的时间后 , 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 , 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
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1∶1 B.1∶ 2
C.1∶3 D.3∶ 1
解析 : 设试管容积为 a,
由 3NO 2+H 2O===2HNO 3+NO ΔV
3 2
V(NO 2) 0.5a
解得 : V(NO 2)=
3
4a
则 V(N2)=a-
3
4a=
1
4a, 则原混合气体中 V(N 2)∶V(NO 2)=1∶3.
5.某实验小组采集硫酸型酸雨样品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多次测定该样品的 pH, 得到了
表中数据 : (已知 pH 越小 , 溶液的酸性越强 ) 导学号 7391858
时间 (h) 0 8 16 24 32 40 48
pH 5.0 4.8 4.5 4.3 4.2 4.0 4.0
(1) 酸 雨 样 品 放 置 时 pH 变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用 化 学 方 程 式 表 示 )__SO2 +
H2O H2SO3,2H2SO3+O2===2H 2SO4__.
(2)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酸雨和自来水混合 , pH 将__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
变” ), 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H2SO3+Cl 2+H 2O===2HCl +H2SO4__.
(3)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__C__.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
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解析 : (1)酸雨放置时 pH 变小 , 其原因是雨水中的 H2SO3被空气中的 O2 氧化所致 . (2) 雨
水和自来水混合 , 应考虑 H2SO3 与自来水中的 Cl 2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生成硫酸和盐酸 , 使
酸性增强 . (3)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 SO2 排放 , 将煤转化为清洁能源 (如煤的气化和液化 ),
燃料脱硫、固硫 , 开发不含硫的新能源 (如氢能、核能等 ), 都是有效措施 .
第四章 第四节 第 1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 (2017 ·自贡高一检测 )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 . 其原因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 , 降低了温度 ④
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2.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 , 可能是铵盐 , 检验的方法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加水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 , 加热 ,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 , 加热 , 滴入酚酞试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 , 加热 , 滴入石蕊试液
3.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图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碘和水的混合物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 HCl 或 NH 3 气体
C.装置③可用于分解 NH 4Cl 制备 NH 3
D.装置④ b 口进气可收集 NH 3气体
4.(2017 ·兰州高一检测 )下列试剂中 , 能把稀盐酸、水和氨水三种无色液体区分开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pH 试纸 B.酚酞试液
C.稀硫酸 D.氯化钡溶液
5.(双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C )
A.要除去 CO2 中混有的少量 SO2, 可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B.某溶液加入 CCl 4、CCl 4 层显紫色 , 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存在 I-
C.加入浓 NaOH 溶液 , 微热产生的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则原溶液中一定
有 NH +
4
D.碱石灰和无水 CaCl2 都可以用于干燥 NH 3
6.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氮循环 (如下图 )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氮元素均被氧化
B.工业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
C.含氮无机物和含氮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D.碳、氢、氧三种元素也参与了氮循环
解析 : 非金属元素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A .人工固氮中氮气转化为氨气 , 是 N 2转化为
NH 3 的过程 , N 化合价由 0→-3 价 , 化合价降低 , 被还原 , 故 A 错误 ; B.工业合成氨是典型
的人工固氮方法 , 故 B 正确 ; C.根据图像知 , 通过生物体可以将铵盐和蛋白质相互转化 , 实
现了含氮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转化 , 故 C 正确 ; D.生物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也有碳、氢、
氧元素的参与 , 故 D 选项正确 .
二、非选择题
7.(2016 ·定西高一检测 )已知 A 是一种金属 , B 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且焰色反应呈黄
色; D 、F 相遇会产生白烟 . A、B、C、D、E、F 间有如图变化关系 : 导学号 7391858
(1)A 的名称是 __钠__; F 的化学式是 __HCl__.
(2)B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NaOH + NH4Cl=====
△
NaCl+NH 3↑+ H 2O__.
(3)F+D→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NH 3+HCl===NH 4Cl__.
(4)F 在空气中遇水蒸气产生白雾现象 , 这白雾实际上是 __盐酸小液滴 __.
解析 : A 是一种金属 , 该金属能和水反应生成溶液 B 和气体 E, 溶液 B 能使酚酞试液变
红 , 说明 B 是碱 , 焰色反应呈黄色 , 说明含有钠元素 , 所以 B 是 NaOH, 根据元素守恒知 A
是 Na, E 是 H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 HCl, 则 F 是 HCl, 氢氧化钠溶液和 C 反应生成 D, D 、
F 相遇会产生白烟 , 氯化氢和氨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 , 则 D 是 NH 3, C 是 NH 4Cl. (1) 根据上
面的分析可知 , A 的名称为钠 ; F 的化学式为 HCl. (2)在加热条件下 , 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
生成氯化钠、 氨气和水 , 反应方程式为 NaOH +NH 4Cl=====
△
NaCl +NH 3↑+H 2O. (3)F +D→C
为氨气遇氢化氧生成氯化铵的反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 3+HCl===NH 4Cl. (4)HCl 极易
溶于水生成盐酸 , 所以氯化氢在空气中遇水蒸气生成盐酸小液滴而产生白雾 .
8.(2017 ·郑州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制取并探究氨气性质 , 按下列装置 (部分夹
持装置已略去 )进行实验 . [制取氨气的反应原理 : 2NH 4Cl+Ca(OH) 2=====
△
CaCl 2+2NH 3↑+
2H 2O] 导学号 7391858
【实验探究】
(1)利用上述原理 , 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图中 __a__发生装置进行实验 .
(2)B 装置中的干燥剂可选用 __碱石灰 __(填“碱石灰”或 : “浓硫酸” ).
(3)用 5.35 g NH 4Cl 固体与足量 Ca(OH) 2 反应 , 最多可制得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为
__2.24__L(NH 4Cl 的摩尔质量为 53.5 g ·mol-1).
(4)气体通过 C、D 装置时 , 试纸颜色会发生变化的是 __D__(填“ C”或 “ D”).
(5)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 挤压 E 装置中的胶头滴管 , 滴入 1~2滴浓盐酸 , 可观察到的
现象是 __产生白烟 __.
(6)F 装置中倒置漏斗的作用是 __防止倒吸 __.
(7)某同学用氨气和滴加酚酞的水做喷泉实验 , 根据烧瓶内产生红色喷泉的现象 , 说明
氨气具有 __b、c__性质 (填序号 ).
a.还原性 b.极易溶于水
c.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8)氨气的用途很广 . 如可用氨气处理二氧化氮 : 8NH 3+6NO2===7N 2+12H2O, 该反应
中氨气体现 __还原性 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 ·南平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①氨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②氨水呈碱性 ③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色烟 ④在反应 :
NH 3+H +===NH +
4 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⑤氨水中含氮微粒中最多的是 NH +
4
A.①② B.③⑤
C.①⑤ D.②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二氧化硫可以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它有漂白性
B.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可以用加热法除去 NaCl 固体中混有的 NH 4Cl
D.过量的 O2 与 NH 3 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 , 可直接得到 NO2
3.(2017 ·天津和平区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B.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C.铵盐易溶于水 , 化学性质稳定 , 受热不易分解
D.O2、NO、NO2 都能用浓硫酸干燥 , 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4.(2017 ·漳州高一检测 )甲、 乙、丙三种不同物质有如图转化关系 : 甲 ――→NaOH 溶液 乙――→盐酸
丙――→△ 甲 , 则甲不可能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Al 2O3 B.SiO 2
C.CO2 D.NH 4Cl
解析 : 氧化铝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 偏铝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或氢氧
化铝 , 加热氢氧化铝生成氧化铝 , 符合转化关系 , A 不选 ; 二氧化硅和 NaOH 反应生成硅酸钠 ,
硅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硅酸 , 加热硅酸生成二氧化硅 , 符合转化关系 , B 不选 ; 二氧化碳和
NaOH 反应生成碳酸钠或碳酸氢钠 , 碳酸钠或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 , 碳酸加热生成
二氧化碳 , 符合转化关系 , C 不选 ; 氯化铵和 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氨水 , 氨水和盐酸反应生成
氯化铵 , 加热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 HCl, 不符合转化关系 , D 选.
5.氨气中 N 元素呈最低价态 (- 3 价 ), 也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 在工业上常利用反应 3Cl2
+2NH 3===N 2+ 6HCl 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有轻微的漏气 . 下列有关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该反应利用了氯气的强氧化性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生成 1 mol N 2 有 6 mol 电子转移
解析 : 试题给出了化学反应 : 3Cl 2+2NH 3===N2+6HCl( 置换反应 ), 生成的氯化氢还会与
过量的氨气反应生成 NH 4Cl 固体颗粒而呈白烟 , 化学方程式为 NH 3+ HCl===NH 4Cl, 总反应
式为 3Cl 2+8NH 3===N2+6NH 4Cl.
6.将 20 mL NO2 和 NH 3 的混合气体 , 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 , 化学方程式是 6NO 2+
8NH 3===7N2+ 12H2O. 已知参加反应的 NO 2 比 NH 3 少 2 mL( 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 ),
则原混合气体中 NO2 和 NH 3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3∶2 B.2∶ 3
C.4∶7 D.3∶ 4
解析 : 设参加反应的 NO 2、NH 3 体积分别为 x、y, 根据题意得 x=y-2 ①
则由反应方程式 :
6NO 2+8NH 3===7N2+ 12H2O
6 8
x y
得 x∶y=6∶8 ②
①② 联合解方程组得 x=6 mL, y= 8 mL
因 NO 2和 NH 3 的混合气体共 20 mL, 所以剩余 20 mL -(6+8) mL =6 mL, 可能为 NO2
和 NH 3 的任何一种 .
①若 NO 2 过量 , NH 3 完全反应则有 V(NO 2)∶V(NH 3)=(6+6)∶8=3∶2.
②若 NH 3 过量 , NO2 完全反应 , 则有 V(NO 2)∶V(NH 3)=6∶ (6+8)=3∶7.
二、非选择题
7.(2017 ·保安高一检测 )NH 3 及其盐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 导学号 7391858
(1)用 NH 4Cl 和 Ca(OH) 2制备 NH 3, 反应发生、 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依次为 __A 、C、
G__.
(2)按如图装置进行 NH 3性质实验 .
①先打开旋塞 1, B 瓶中的现象是 __产生白色的烟 __, 原因是 __氯化氢与氨气反应生成
了氯化铵小颗粒 , 氯化铵小颗粒形成白烟 __, 稳定后 , 关闭旋塞 1.
②再打开旋塞 2, B 瓶中的现象是 __烧杯中的石蕊溶液会倒吸入 B 瓶中 , 溶液显红色 __.
解析 : (1)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制取氨气 [2NH 4Cl +Ca(OH)2=====
△
CaCl2+
2NH 3↑+2H 2O], 反应发生了固体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 , 为了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
应选择试管口向下的 A 装置制备氨气 , 氨气极易溶于水 ,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 密度比空气小 ,
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 所以选择 C 装置 , 氨气极易溶于水 , 尾气处理考虑倒吸 , 倒扣的漏
斗空间大 , 水柱不易极速上升 , 能防止倒吸 , 故选 G 装置 .
(2)①A 容器压强为 150 kPa, B 容器压强为 100 kPa, A 容器压强大于 B 容器 , 先打开旋塞
1, A 容器中的氯化氢进入 B 容器 , 氨气和氯化氢反应 , NH 3+HCl===NH 4Cl, 生成氯化铵固体
小颗粒 , 所以 B 瓶中的现象是产生白烟 .
②氨气、 氯化氢为气体 , 反应生成的氯化铵为固体 , 压强减小 , 再打开旋塞 2, 石蕊溶液
倒吸 B 瓶中 , 氯化铵为强酸弱碱盐 , 溶液中铵银离子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 , 水解方程
式为 NH +
4 +H2O NH 3·H2O+H
+
, 溶液呈酸性 , 所以石蕊溶液变红 .
8.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 CuO 与 NH 3 的反应研究 NH 3 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 , 设计
了如图实验装置 (夹持装置未画出 )进行实验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仪器 a 的名称为 __分液漏斗 __; 仪器 b 中可选择的试剂为 __生石灰 (或氢氧化钠固体
或碱石灰 )__.
(2)实验室中 , 利用装置 A, 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__B、C__(填字母 ).
A.Cl 2 B.O2
C.CO2 D.NO 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色固体 , 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 , 上
述现象证明 NH 3 具有 __还原 __性 ,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3CuO+ 2NH 3=====
△
3Cu+3H2O
+N 2__.
(4)E 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 : __吸收未反应的氨气 , 阻止 F 中水蒸气进入 D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 , 应对装置 F 进行的操作 : __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 , 使左右两管液
面相平 __.
(6)实验完毕 , 若测得干燥管 D 增重 m g, 装置 F 测得气体的体积为 n L( 已折算成标准状
况 ),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值为 __ 9n
11.2m__(用含 m、n 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
解析 : (1)装置中仪器 a 为分液漏斗 ; 仪器 b 是利用分液漏斗中滴入的浓氨水使锥形瓶中
的固体溶解放热促进一水合氨分解生成氨气 , 氢氧化钠固体、氧化钙固体、碱石灰固体等均
可 .
(2)利用装置 A 制取无色气体 ; 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 且氯气为黄绿色气体 , A 不符合 ; 可
以制备 O2, 利用固体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 , B 符合 ; 可以制备 CO2 气体 , 利用稀盐酸和大理
石的反应 , C 符合 ; NO2 是红棕色气体 , D 不符合 .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 C 中黑色 CuO 粉末变为红色固体 , 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 , 说
明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 , 氨气被氧化铜氧化表现还原性 , 结合原子守恒写出
化学方程式 : 3CuO+ 2NH 3=====
△
3Cu+3H2O+N 2.
(4)依据流程分析 , E 中浓硫酸吸收过量的氨气 , 阻止 F 中水蒸气进入 D 影响实验效果 .
(5)读取气体体积前 , 应对装置 F进行的操作是慢慢上下移动右边漏斗 , 使左右两管液面
相平 , 保持压强平衡再读数 .
(6)干燥管 D 增重 m g, 则水的物质的量=
m g
18 g ·mol
-1, 装置 F 测得气体 (N 2)的体积为 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物质的量= n L
22.4 L ·mol -1, 依据元素守恒得到氮原子和氢原子物质的
量之比= ( n L
22.4 L ·mol -1×2)∶( m g
18 g ·mol -1×2)= 9n
11.2m, 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9n
11.2m.
第四章 第四节 第 1 课时
1.通常情况下 , 既能用浓硫酸干燥 , 又能用碱石灰干燥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H 3 B.Cl 2
C.NO D.HCl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 , 其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3 . 有 关 氨 气 的 实 验 较 多 , 下 面 对 这 些 实 验 或 实 验 原 理 的 分 析 中 ,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某同学将收集到的一大试管氨气倒扣在盛满水的烧杯中 , 充分吸收后试管中还有少
量气体 , 该同学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后获知该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C.因为水中的氨主要以 NH 3·H2O 的形式存在 , 故 1 L 1 mol ·L -1 的氨水中含 NH 3·H 2O 1
mol
D.NH 3·H2O 的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浓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4.(2017 ·衡阳高一检测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进行下列实验的试管口 , 试纸不变
蓝色的有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加热浓氨水
B.加热 NH 4HCO 3 固体
C.加热 NH 4Cl 和 Ca(OH) 2 的混合物
D.加热饱和 NH 4Cl 溶液
5. (2017 ·洛阳高一检测 )在标准状况下 , 将多余的氨气用水吸收 , 最好选用装置
导学号 7391858 ( C )
6.(2017 ·泰安高一检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 NH 3 的制备、
性质等实验 . 导学号 7391858
(1)装置 A 中的烧瓶内的 X 固体宜选用 __d__(填序号 ).
a.消石灰 b.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生石灰
烧瓶中制取 NH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NH 3·H2O+ CaO===Ca(OH) 2+NH 3↑__.
(2)为制取干燥的氨气 , 可将装置 A 与下列装置 __Ⅰ__(填序号 )进行连接 .
(3)装置 B 可用于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 实验时先通过三颈瓶瓶口 1 通入氨气 , 然后关
闭 b 活塞 , 再通过瓶口 2 通入氯气 .
①实验中三颈瓶内出现白烟并在内壁凝结成固体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8NH 3+
3Cl2===6NH 4Cl+N2__, 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中的阳离子 __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
中 , 向其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 加热 , 生成的气体在试管口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__.
②实验完毕后 , 观察到三颈瓶内还有黄绿色气体 , 简述如何处理才能不污染环境 __将活
塞 b 打开 , 氯气即被碱溶液吸收 __.
解析 : (1)实验室制取氨气 , 采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反应的方法 , 其反应方程式为
NH 3·H2O+CaO===Ca(OH)2+NH 3↑.
(2)干燥氨气应选用碱石灰 , 故选 Ⅰ.
(3)①三颈瓶内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的过程 , 其反应方程式
为 8NH 3+3Cl2===6NH 4Cl+N2, 氯化铵的阳离子为铵根 , 欲检验铵根 , 需取少量样品加入试
管中 , 向其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 加热 , 生成的气体在试管口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②三颈瓶内的黄绿色气体为氯气 , 处理氯气 , 可采用碱溶液吸收 .
第四章 第四节 第 2 课时
基 础 巩 固
一、选择题
1.浓硫酸与下列物质作用时 , 既表现氧化性 , 又表现酸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①炽热的木炭 ②H 2S 气体 ③Cu ④FeO ⑤NH 3 ⑥蔗糖 ⑦CuSO4·5H2O ⑧铁、
铝
A.③④ B.①②⑤⑧
C.①②③④⑦ D.⑥⑦
2.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 NO 气体 , 生成 Cu(NO 3)2
C.与 Na2CO3 反应放出 CO2 气体 , 生成 NaNO 3
D.与 S 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 H2SO4 和 NO 2
3.(2017 ·郑州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中 , 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浓硫酸与铜片共热的反应中 , 浓硫酸既表现出强氧化性 , 又表现出酸性
B.浓硫酸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后面的金属反应生成的气体一般为 H2
C.常温下 , 铁不与浓硫酸反应 , 所以可用铁制的容器贮存浓硫酸
D.浓硫酸是不挥发性强酸 , 氢硫酸是挥发性弱酸 , 所以可用浓硫酸与 FeS 反应制取 H 2S
气体
4. (2017 ·天津高一检测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D.SO2 和 Na2SO3 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5.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
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 (如图所示 ) , 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在 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6.(双选 )下列在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D )
A.Fe2+、NO -
3 、Na+、Cl - B.K +、Cl -、SO2-
4 、Na+
C.Cl
-
、Na +
、NH +
4 、NO
-
3 D.SO2-
3 、K
+
、NO -
3 、Cl
-
7. (2017 ·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 ) 将气体 a 通入溶液 b 中 , 始终无明显变化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气体 a 溶液 b
A Cl 2 NaBr
B CO2 CaCl 2
C SO2 Ba(NO 3)2
D NO 2 FeSO4
8.往两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 Fe(NO 3)2 和 FeSO4 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硫酸时 ,
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前者基本没有改变 , 后者变棕黄色
B.前者变棕黄色 , 后者也变棕黄色
C.前者变棕黄色 , 后者基本没有改变
D.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
解析 : Fe2+和 NO -
3 、SO2 -
4 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 但加入盐酸后 , NO-
3 在酸性条件下表现
出强氧化性 , 把 Fe2+氧化成 Fe3+
,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 SO2-
4 与 H +在水溶液中不能结合
成浓硫酸 , 不能把 Fe2+ 氧化成 Fe3+
, 溶液颜色基本不变 .
9.(2017 ·哈尔滨高一检测 )将 3.2 g Cu 跟 30.0 mL 10.0 mol ·L- 1的 HNO 3 充分反应 , 还原
产物有 NO 和 NO 2, 若反应后溶液中有 a mol H +
, 则此时溶液中含 NO -
3 的物质的量为
导学号 7391858 ( C )
A.0.5 a mol B.0.1 a mol
C.(0.1+a) mol D.2 a mol
解析 : 反应后溶液中有硝酸铜和硝酸 , 其中硝酸是 a mol. 3.2 g 铜是 0.05 mol, 则硝酸铜
是 0.05 mol, 所溶液中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0.1 mol, 答案选 C.
二、非选择题
10.(2017 ·东营高一检测 )盐酸、硫酸和硝酸是常见的“三大酸” . 现就三大酸与金属铜
反应的情况 , 回答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稀盐酸不与 Cu 反应 , 若在稀盐酸中加入 H 2O2 后 , 则可使用铜顺利溶解 .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__H 2O2+Cu+2HCl===CuCl 2+2H 2O__.
(2)在一定体积的 10 mol ·L- 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铜片 , 加热使之反应 , 被还原的硫酸为
0.9 mol. 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 __大于 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80 mL. 若使剩余
的铜片继续溶解 , 可在其中加入硝酸盐溶液 (如 KNO 3溶液 ), 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3Cu
+8H +
+ 2NO-
3 ===3Cu2+
+2NO↑+ 4H2O__.
(3)镁铁混合物 4.8 g, 溶解在过量的某浓度的稀硝酸中 , 完全反应后得到标准状况下
2.24 L NO 气体 .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 , 则可生成沉淀的质量是 __9.9_g__.
解析 : (1) 过氧化氢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铜生成铜离子 , 化学方程式 : Cu+ H2O2+
2HCl===CuCl 2+ 2H2O. (2) 铜只能和浓硫酸反应 , 和稀硫酸不反应 , Cu+ 2H2SO4(浓 )=====△
CuSO4++ SO2↑+2H 2O, 随着铜和浓硫酸的反应的进行 , 酸的浓度越来越小 , 不再产生二
氧化硫 , 当被还原的硫酸是 0.9 mol, 则 10 mol ·L -1的浓硫酸的实际体积要大于 180 mL; 若使
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 , 可向其中加入硝酸盐 , 因为溶液中有 H +
, 再加入硝酸盐引入 NO -
3 , 相
当于存在了硝酸 , 硝酸能将铜溶解 , 反应实质为 3Cu+8H + + 2NO -
3 ===3Cu2+ + 2NO↑ +
4H 2O. (3) n(NO) =0.1 mol, 生成 0.1 mol NO, 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n(e-)=0.1 mol × (5-
2)=0.3 mol, 反应中存在 Mg →Mg 2+→Mg(OH) 2, Fe→Fe3+→ Fe(OH) 3, 得出 n(e-
)=n(OH -
),
又因 m(沉淀 )=m(混合物 )+m(OH -
), 所以 m(沉淀 )=4.8 g+0.3 mol×17 g ·mol -1=9.9 g.
11.(2017 ·哈尔滨高一检测 )将 32.64 g 铜与 140 mL 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 , 铜完全溶解 ,
产生的 NO 和 NO 2 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11.2 L. 请回答 : 导学号 7391858
(1)NO 的体积为 __5.8__L, NO 2 的体积为 __5.4__L.
(2)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 , 向溶液中加入 V mL a mol ·L -1 的 NaOH 溶液 , 恰好使溶液
中的 Cu2+全部转化成沉淀 , 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 __aV·10 -3+ 0.5
0.14 __mol ·L -1.
(3)欲使铜与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 NaOH 溶液中全部转化为 NaNO 3, 至少需要双氧水
的物质的量是 __0.51__mol.
解析 : (1)设混合气体中 NO 的物质的量为 x, NO 2的物质的量为 y. 可得 : x+y= 0.5 mol( 根
据气体的总体积为 11.2 L). 3 x+y= 0.51 mol ×2(根据 “得失电子数相等 ” , 左边为 N 得电子
数, 右边为 Cu 失电子数 )解方程组得 : x=0.26 mol, y=0.24 mol. 所以 NO 的体积为 0.26
mol×22.4 L ·mol- 1≈ 5.8 L; NO 2 的体积为 11.2 L -5.8 L=5.4 L.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考虑 . HNO 3 在反应中部分被还原为 NO x, 另一部分以 NO -
3 的
形式留在溶液中 . 其中变成气体的 HNO 3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加入 NaOH 溶液至正好使溶
液中 Cu2+
全部转化为沉淀 , 则溶液中只有 NaNO 3, 其物质的量为 10
-3aV mol, 也就是以 NO
-
3
形式留在溶液中的 HNO 3 的物质的量为 10
- 3aV mol. 所以 , HNO 3 的浓度为
aV·10-3+0.5
0.14
mol ·L -1.
(3)NO 、NO 2 变成 NaNO 3 需要转移电子总数等于 Cu 与 HNO 3 反应时转移电子总数 : 0.51
mol×2=1.02 mol. 需要用作氧化剂的 H 2O2 的物质的量为 0.51 mol.
能 力 提 升
一、选择题
1.(2017 ·杭州高一检测 )将一定量的锌与 100 mL 18.5 mol ·L -1 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 , 锌
完全溶解 , 同时生成气体 Y 33.6 L( 在标准状况下 ).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 1 L, 测得溶液的
c(H+
)=0.1 mol ·L -1,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气体 Y 是 SO2 和 H 2 的混合物
B.气体 Y 中 SO2 和 H 2 的体积比为 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 97.5 g
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 3 mol
解析 : Zn 和浓硫酸反应生成 SO2, 随着反应的进行 , 浓硫酸的浓度降低 , 变成稀硫酸 , 此
时生成 H 2. 反应消耗 H 2SO4 的物质的量为 18.5 mol ·L -1×0.1 L -0.05 mol ·L -1×1 L =1.8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 :
Zn ――→
失2 mol e-
Zn2+,
SO2-
4 ――→
得2 mol e -
SO2,
2H+ ――→得2 mol e -
H2.
此时生成 1.5 mol 气体 , 则转移电子为 3 mol, 反应掉的 Zn 为 1.5 mol.
m(Zn)= 65 g ·mol -1×1.5 mol= 97.5 g,
n(SO2)=1.85 mol -0.05 mol -1.5 mol =0.3 mol,
n(H 2)=1.5 mol -0.3 mol= 1.2 mol.
故混合气体中 n(SO2)∶n(H 2)=0.3∶1.2=1∶4.
2.取 100 mL 18.3 mol ·L -1 的 H2SO4 与 Zn 反应 , 当 Zn 完全溶解时 , 生成气体在标准状
况下占有的体积为 22.4 L, 将所得剩余溶液稀释成 1 L, 测得溶液的 H+
浓度为 1 mol ·L -1, 则
所生成的气体中 SO2 与 H2 的体积比约为 导学号 7391858 ( A )
A.1∶2 B.2∶ 1
C.1∶4 D.4∶ 1
解析 : 根据 Zn 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逐渐变为稀硫酸 , 所以生成的气体
中含有 SO2、H2, 分析题意可以得出 , 100 mL 18.3 mol ·L-1 的 H2SO4 共分为三部分 , ①Zn 与浓
硫酸反应 , 设产生 x mol 的 SO2, 则消耗 H 2SO4 的物质的量为 2x mol; ②Zn 与稀硫酸反应 , 设
产生 y mol 的 H2, 消耗 H2SO4 的物质的量为 y mol; ③剩余的 H 2SO4 溶液中 , H +浓度为 1 mol ·L
-1, 即剩余的 H2SO4 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 根据题意得 x mol +y mol =22.4 L ÷22.4 L ·mol -1;
2x mol + y mol+0.5=0.100 L× 18.3 mol ·L -1
求出 : x∶y≈1∶ 2.
3.14 g 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 , 将放出的气体与 1.12 L( 标准
状况下 )氧气混合通入水中 , 恰好全部被水吸收 , 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9.6 g B.6.4 g
C.4.8 g D.3.2 g
解析 : Cu、Ag 合金与 HNO 3 反应过程如下 :
Cu
Ag ――→HNO 3 NO 2
NO ――→O2
0.05 mol HNO 3
Cu、Ag 与 HNO 3 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 Cu、Ag 失电子 , HNO 3 得电子 , 生成 NO2 或 NO
或二者的混合物 . 由 NO2、NO 、O2 都被水吸收生成 HNO 3, 即 NO 2、NO 又将电子转移给
O2, 所以在整个反应过程中 , 相当于 Cu、Ag 失的电子给 0.05 mol O 2,0.05 mol O 2 得电子物质
的量= 0.05 mol ×4=0.2 mol. 设 Cu 为 x mol、Ag 为 y mol, 则有
64x+108y=14,
2x+y=0.2
, 解之得
x=0.05,
y=0.1。
所以铜的质量为 m(Cu)=0.05 mol ×64 g ·mol- 1= 3.2 g.
4.98%的浓硫酸和 2 mol/L 的稀硫酸 , 在实验室中敞口放置 . 它们的质量和放置天数的
关系如下图所示 . a、b 曲线变化的原因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a 吸水、 b 挥发 B.a 升华 , b 冷凝
C.a 蒸发 , b 潮解 D.a 冷凝 , b 吸水
解析 : 浓硫酸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气 , 溶液质量增加 , 浓度降低 ; 稀硫酸敞口放
置水挥发 , 溶液质量减少 , 浓度升高 .
二、非选择题
5.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锌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时 , 甲同学认为产生的气
体是二氧化硫 ; 而乙同学认为除二氧化硫气体外 , 还可能产生氢气 . 为了验证甲、乙两同学
的判断是否正确 , 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锌与浓硫酸共热时产生的气体为 X,
且该反应装置已略去 ): 导学号 7391858
试回答 :
(1)上述实验中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Zn+2H2SO4(浓 )=====
△
ZnSO 4+
SO2↑+ 2H 2O__.
(2)乙同学认为反应产生氢气的理由是 __反应过程中 H 2SO4被消耗 , 且有水生成 , 故硫酸
的浓度减小而锌与稀硫酸反应可生成氢气 __.
(3)丙同学在安装好装置后 , 必不可少的一步操作是 __检验装置气密性 __.
(4)B 中加入的试剂是 __浓硫酸 __, 其作用是 __吸收水蒸气 __.
(5)可以证明气体 X 中含有氢气的实验现象是 C 中 __黑色粉末变红 __, D 中 __白色粉末变
成蓝色 __. 如果撤去装置 B, 是否还能根据 D 中的现象判断气体 X 中含有氢气 ?
答: __不能 __, 理由是 __混合气体通过 KMnO 4 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 , 干扰生成水的检验
__.
解析 : 解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 , 整体分析可行性的思路或程序 . 为确定有 SO2 产生 , 可
在 A 中加入品红溶液 , 然后利用酸性 KMnO 4 溶液将其除去 ; 为确定有 H 2产生 , 需用 H 2还原
CuO, 检验生成物 H2O, 但必须先用装置 B 中的液体干燥气体 , 这样整体思路就清晰了 .
6.某学习小组探究浓、 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夹持仪器略去 ),
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成 NO 2, 而稀硝酸不能氧化 NO.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
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
可选药品 : 浓硝酸、 3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 : 氢氧化钠溶液不与 NO 反应 , 能与 NO 2 反应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 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__3mol/L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加入药品 , 打开弹簧夹后 __通入 CO2
一段时间 , 关闭弹簧夹 , 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__.
(3) 装置①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__Cu+ 4HNO 3(浓 )===Cu(NO 3) 2+ 2NO2↑ +
2H 2O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 __将 NO2 转化为 NO,3NO 2+H 2O===2HNO 3+ NO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__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 , 装置④
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__.
(6)实验结束后 , 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 , 而不显蓝色 . 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
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 , 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 . 同学们分别设计
了以下 4 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 . 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择序号字母 )__acd__.
a.加热该绿色溶液 , 观察颜色变化
b.加水稀释该绿色溶液 , 观察颜色变化
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氧气 , 观察颜色变化
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 , 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 : 关于硝酸性质的考查一直是热点 , 本题充分展示了硝酸的特性 , 即强氧化性和酸
性 , 根据题目信息浓硝酸能将 NO 氧化为 NO 2 而稀硝酸不能 , 且 NO 、NO 2 都是大气污染物 ,
根据装置特点可知③中是稀硝酸 , ④中是浓硝酸 , ⑥中是 NaOH 溶液 , 铜和浓硝酸反应时生
成 NO2, 通入水中发生 3NO 2+ H2O===2HNO 3+NO, 然后进行题目中的探究性实验 , 选择合
适的方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 本题体验的理念是将元素化合物知识与实验结合 , 体验课程改
革的理念 , 有利于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 .
第四章 第四节 第 2 课时
1.已知 X 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 , 能使蔗糖粉末变黑 . A 与 X 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
示, 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X 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 X 的强氧化性
B.若 A 为铁 , 则足量 A 与 X 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 A 为碳单质 , 则将足量的 C 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最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D.工业上 , B 转化为 D 的反应条件为加热、使用催化剂
解析 : X 是浓硫酸 , 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 A 错误 ; 常温下铁遇
浓硫酸钝化 , B 错误 ; 若 A 为碳单质 , 则 C 是二氧化碳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 没有白色
沉淀产生 , C 错误 ; 工业上 SO2 转化为 SO3 需要加热、使用催化剂 , D 正确 .
2.(双选 )(2017 ·南京高一检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D )
A.Fe 与稀硝酸、稀硫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 , 说明 Fe 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B.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
C.浓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并加热 , 发生离子反应 : Fe+3NO -
3 +6H+
=====
△
Fe3++3NO 2↑
+3H 2O
D.用过量浓硝酸与一定量的 Cu 反应制备 NO 2
解析 :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 Fe 与稀硝酸发生反应 : Fe+ 4HNO 3===Fe(NO 3)3+NO↑ +
2H 2O, 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 不是置换反应 , A 错误 ; 铜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 , 有 NO 2 生
成, 随着反应的进行 , 硝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 稀硝酸与铜反应可生成 NO, B 错误 , D 正确 ; 铁
与浓硝酸反应生成 Fe3+
, 但过量的铁粉还能与 Fe3+ 反应生成 Fe2+
, C 错误 .
3.(2017 ·南京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O2 溶于水生成硝酸 , 所以 NO 2 是酸性氧化物
B.硝酸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C.浓硝酸见光或受热易分解 , 必须保持在棕色瓶中
D.氧化铁和硝酸的反应只体现硝酸的强氧化性
4.(2017 ·延安高一检测 )一定量的铜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 SO2 气体的体积为 2.24 L( 标准
状况下 ), 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加入 Cu 的质量为 6.4 g
B.加入的浓硫酸中含溶质为 0.2 mol
C.加入 Cu 的质量大于 6.4 g
D.加入的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 0.2 mol
5.下述实验中均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 对比分析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① ② ③
A.由①中的红棕色气体 , 推断产生的气体一定是混合气体
B.红棕色气体不能表明②中木炭与浓硝酸产生了反应
C.由③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 , 生成的红棕色气体为还原产物
D.③的气体产物中检测出 CO2, 由此说明木炭一定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解析 : ①中灼热碎玻璃起加热作用 , 浓硝酸受热分解生成红棕色 NO2, 硝酸中氮元素化
合价降低 , 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 , 只能为氧元素 , 因此 , 还有 O2 生成 , 产生的气体为混合气
体 , A 项正确 ; 由 ①可知 , 浓硝酸受热分解可生成红棕色气体 , 所以 ②中产生的 “红棕色气
体 ” 不一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产生的 , B 项正确 ; ③中浓硝酸挥发才能与红热木炭接
触, 产生的 NO 2 是还原产物 , C 项正确 ; 红热的木炭还可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生成 CO2, 不一
定是木炭与浓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了 CO2, D 项错误 .
6.根据如图所示装置 , 回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1)开始加热后 , 产生的现象是
a 处 __有气泡产生 , 溶液变蓝 __;
b 处 __滤纸条褪色 __.
(2)停止反应后 , 用酒精灯在 b 处微微加热 , 产生的现象是 __滤纸条恢复为红色 __.
(3)写出 a 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Cu+2H 2SO4(浓 )=====△ CuSO4+SO2↑+ 2H2O__.
(4)蘸有 Na2CO3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__吸收多余的 SO2, 以防止污染环境 __.
第四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90 分钟 , 100 分)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16 小题 , 每小题 3 分, 共 48 分)
1.(2017 ·临沂高一检测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 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CO2、CH4、N2 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燃煤除硫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2 . (2017 ·大 庆 高 一 检 测 ) 将 磁 性 氧 化 铁 放 入 稀 硝 酸 中 可 发 生 反 应 : 3Fe3O4 +
28HNO 3 9Fe(NO 3)x+ NO↑+ 14H2O.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Fe(NO 3) x 中的 x=2
B.若反应中每 0.2 mol 氧化剂被还原 , 则转移 0.6 mol 电子
C.稀硝酸在此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D.磁性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被氧化
3.(2017 ·盘锦高一检测 )现有等物质的量的 N 2O 和 CO2, 下列数值不一定相同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A.体积 B.电子数
C.原子数 D.分子数
4. (2017 ·潍坊高一检测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H2SO4(稀 )――→Cu
△ SO2 ――→少量氨水 NH 4HSO3 ――→足量氨水 (NH 4)2SO3
B.NH 3 ――→
O2
催化剂△ NO ――→
O2
NO2――→
H2O HNO 3
C.Fe ――→少量 Cl 2
△ FeCl2 ――→NaOH 溶液 Fe(OH) 2 ――→空气中放置 Fe(OH) 3
D.SiO2――→H 2O H2SiO3――→NaOH Na2SiO3
5.(2017 ·攀枝花高一检测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 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
在图中的锥形瓶中 , 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 , 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Cu 与稀盐酸 B.NH 4HCO 3 与稀盐酸
C.CaCO3 与稀硫酸 D.NaHCO 3 与 NaOH 溶液
6.(2017 ·威海高一检测 )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酸 , 其中 H 2SO4 和 HNO 3 的物质的
量浓度分别是 4 mol ·L -1 和 2 mol ·L -1, 取 10 mL 此混合酸 ,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 , 待反应
结 束 后 , 可 产 生 标 准 状 况 下 的 混 合 气 体 体 积 为 ( 设 反 应 中 HNO 3 被 还 原 成
NO) 导学号 7391858 ( D )
A.0.448 L B.0.224 L
C.0.896 L D.0.672 L
7.将 0.03 mol Cl 2 缓缓通入含 0.02 mol H 2SO3 和 0.02 mol HBr 的混合溶液中 , 在此过程
溶液的 c(H+
)与 Cl2 用量的关系示意图是 (溶液的体积视为不变 ) 导学号 7391858 ( A )
8 . (2017 ·青 岛 高 一 检 测 ) 下 列 有 关 物 质 的 性 质 和 该 性 质 的 应 用 均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氯气具有酸性 , 可与烧碱或石灰乳反应制备含氯消毒剂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 常温下可用铝罐盛装
C.氢氟酸具有弱酸性 , 可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D.过氟化钠具有强氧化性 , 可用作潜水艇中氧气的来源
9.(2017 ·台州高一检测 )下列各步反应 A(HCl) →B(Cl 2)→ C(NaClO) →D(HClO) →E(CO2),
其中不能直接一步实现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A→B B.B→C
C.C→D D.D→E
10.(2017 ·临沂高一检测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 . 实验时向 NaOH 固体上滴几
滴 浓 氨 水 , 立 即 用 另 一 表 面 皿 扣 在 上 面 . 下 表 中 对 实 验 现 象 所 做 的 解 释 正 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A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浓盐酸附近产生白烟 NH 3 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了 NH 4Cl 固体
B 浓硫酸附近无明显现象 NH 3 与浓硫酸不发生反应
C 氯化物溶液变浑浊 该溶液一定是 AlCl 3 溶液
D
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 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变蓝
NH 3 是一种可溶性碱
11.(2017 ·孝感高一检测 )下列检验离子的方法及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检验 SO2-
4 : 加入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再加足量 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检验 Cl -
: 确定溶液中无 SO2-
4 后 , 加入 AgNO 3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检验 Na+
: 将干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 , 观察火焰呈浅紫色
D.检验 NH +
4 : 滴入 NaOH 溶液后 , 加热 , 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发现变蓝
12.(2017 ·江苏高考 )下列制取 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制取 SO2 B.验证漂白性
C.收集 SO2 D.尾气处理
13 . (2017 ·郑 州 高 一 检 测 ) 用 如 图 所 示 装 置 进 行 下 列 实 验 , 能 达 到 实 验 目 的 是
导学号 7391858 ( D )
A.瓶中盛适量浓硫酸 , 从 A 口进气来干燥 NH 3
B.从 B 口进气 , 用排空气法收集 CO2
C.瓶中盛满水 , 从 B 口进气 , 用排水法收集 NO2
D.瓶中装满水 , A 口连接导管并伸入量筒中 , 从 B 口进气 , 用排水法测量生成 H2 的体
积
14.(2017 ·洛阳高一检测 )下列有关 C、N 、S 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C )
A.NaHCO 3、Na2CO3、(NH 4)2CO3 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
B.SO2 具有漂白性 , 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实验室可用 NaOH 溶液处理 NO2 和 SO2废气
D.稀硝酸、稀硫酸均能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
15.(2017 ·石家庄高一检测 )一定条件下 , 在 100 mL 12 mol ·L -1 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
铁粉 , 最终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 导学号 7391858 ( D )
A.几乎无气体产生
B.等于 6.72 L
C.等于 13.44 L
D.介于 6.72 L 至 13.44 L 之间
16.某溶液中含如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 K + 、Fe3+、Fe2+、Cl-、CO2-
3 、NO -
3 、SO2-
4 、SiO2-
3 、
I -
, 某同学欲探究该溶液的组成 , 进行如下实验 :
Ⅰ.用铂丝蘸取少量溶液 , 在火焰上灼烧 , 透过蓝色钴玻璃 , 观察到紫色火焰 .
Ⅱ.另取原溶液加入足量盐酸 , 有无色气体生成 , 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 此时溶液颜
色加深 , 但无沉淀生成 .
Ⅲ.取Ⅱ反应后的溶液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 第一支试管中加入 BaCl2 溶液 , 有白色沉淀
生成 , 再滴加 KSCN 溶液 , 上层清液变红 ; 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CCl 4, 充分振荡静置后溶液分
层 , 下层为无色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 7391858 ( B )
A.原溶液中肯定不含 Fe2+
、NO -
3 、SiO2 -
3 、 I
-
B.步骤Ⅱ中无色气体是 NO 气体 , 无 CO2 气体产生
C.原溶液中肯定含有 K +、 Fe3+ 、Fe2+ 、NO -
3 、 SO2-
4
D.为确定是否含有 Cl -
, 可取原溶液加入过量 AgNO 3 溶液 , 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5 小题 , 共 52 分)
17.(10 分)某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 , 设计了一套实验
装置 : (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 ) 导学号 7391858
(1)写出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__4HCl( 浓 )+MnO 2=====△ MnCl 2+Cl 2↑+ 2H2O__.
(2)实验中证明氧化性 Cl 2>S 的离子方程式为 __S2-+Cl 2===S↓+ 2Cl -
__.
(3)D 中干燥管中产生大量白烟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8NH 3+ 3Cl 2===6NH 4Cl +
N2__.
(4)有同学认为 D 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 , 需要在 C 之前加装洗气装置 ,
该装置中盛装的试剂名称为 __饱和食盐水 __.
(5)E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2NH 4Cl +Ca(OH) 2=====△ CaCl2+2NH 3↑+ 2H 2O__.
解析 : (1)A 为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 . (2)B 中氯气将 S2-
氧化成 S 单质 ,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S2-+Cl 2===S↓+2Cl -, 棉花团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氯气 , 防止污染环境 . (3)E 装置中产
生氨气 , 与具有氧化性的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所以 D 中出现的现象是有白烟生成 , 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8NH 3+3Cl 2===6NH 4Cl+N2. (4)由 A 产生的氯气中含有 HCl, 未经除杂进入
D 中 , 所以 D 产生的白烟现象可能是 HCl 与 NH 3 结合所致 , 需在 D 前加除杂装置 , 常用饱和
食盐水吸收 HCl. (5)E 装置中产生氨气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 4Cl+Ca(OH) 2=====
△
CaCl2
+2H 2O+2NH 3↑.
18.(10 分 )非金属单质 A 经如图所示的过程转化为含氧酸 D, 已知 D 为强酸 , 请回答下
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A ――→
O2
B ――→
O2
C ――→
H 2O D
(1)若 A 在常温下为固体 , 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①D 的化学式是 __H2SO4__;
②在工业生产中 , B 气体的大量排放会形成 __酸雨 __而污染环境 .
(2)若 A 在常温下为气体 , C 是红棕色的气体 .
①A、C 的化学式分别是 A__N 2__; C__NO 2__.
②D 的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 C 气体 ,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Cu+
4HNO 3(浓 )===Cu(NO 3)2+2NO 2↑+ 2H2O__. 该反应 __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 )氧化
还原反应 .
解析 : (1)若 B 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 则 B 是 SO2, C 是 SO3, D
是 H 2SO4; 若大量排放 SO2, 则会形成酸雨 . (2) 若 C 是红棕色气体 , 则 C 为 NO 2, B 为 NO, A
为 N 2, D 为 HNO 3, 浓硝酸可与 Cu 反应 : 4HNO 3(浓 )+Cu===Cu(NO 3)2+2NO 2↑+2H 2O, 此
反应有化合价升降变化 ,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
19.(10 分)碘被称为“智力元素” , 科学合理地补充碘可防治碘缺乏病 , KI 、KIO 3 曾先
后用于加碘盐中 . 导学号 7391858
(1)工业上可以通过铁屑法生产 KI, 其工艺流程如下 :
①反应Ⅰ生成铁与碘的化合物 , 若该化合物中铁元素与碘元素的质量比为 21∶127, 则
加入足量碳酸钾时 , 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__Fe3I 8+4K 2CO 3===Fe3O4+8KI +4CO2↑__.
②操作 A 包括 __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__; 用冰水洗涤的目的是 __洗涤除去表面可
溶性杂质的同时减少 KI 的溶解损失 __.
(2)KIO 3 可以通过 H 2O2 氧化 I2 先制得 HIO 3, 然后再用 KOH 中和的方法进行生产 .
①烹饪时 , 含 KIO 3 的食盐常在出锅前加入 , 其原因是 __在较高温度下 KIO 3 易分解 __.
②若制得 1284 kg KIO 3 固体 , 理论上至少需消耗质量分数为 30%的双氧水 __1700__kg.
解析 : (1)①中 n Fe
n I
=
21
56
127
127
=3
8, 该化合物为 Fe3I8, 与 K 2CO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3I8+
4K 2CO3===Fe3O4+8KI + 4CO2↑(用质量守恒法配平 , 可假 Fe3I8 的化学计量数为 1); ②操作
A 为了结晶出 KI, 应采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方法 . 因为温度高时 , KI 会溶解 , 所
以应用冰水洗涤沉淀 . (2)①KIO 3 高温时会分解 , 所以加碘盐常在出锅前加入 . ②根据电子守
恒 得 : x× 2 = 1284×103 g
214 g ·mol -1 ×5, x = 15× 103 mol, 需 要 30% H 2O2 的 质 量 为
15× 103 mol ×34 g ·mol
- 1
30% = 1.7×106 g, 即 1700 kg.
20.(10 分)现有 (NH 4)2SO4 和 NH 4NO3 的混合溶液 , 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 2
溶液 , 并加热使之充分反应 , 直至 Ba(OH) 2 溶液过量 . 加入 Ba(OH) 2 溶液的体积与产生沉淀
的质量和放出 NH 3 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的关系如图 , 曲线 a 代表沉淀的质量变化 , 曲线 b 代
表 NH 3 的体积变化 (假设 NH 3 全部放出 ). 导学号 7391858
(1)混合溶液中 NH +
4 的物质的量为 __0.4__mol.
(2)混合溶液中 NO -
3 的物质的量为 __0.2__mol.
(3)当加入 Ba(OH) 2溶液的体积在 100~ 200 mL 范围内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NH +
4
+OH -=====
△
NH 3↑+ H 2O__.
解析 : 混合溶液中 NH +
4 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相等 : n(NH +
4 )=n(NH 3)=
8.96 L
22.4 L ·mol
- 1= 0.4 mol.
n[(NH 4)2SO4]=n(BaSO4)= 23.3 g
233 g ·mol -1=0.1 mol, n(NH 4NO3)= n(NH 3)- 2n[(NH 4)2SO4]
=0.4 mol -2×0.1 mol=0.2 mol.
由图知 , 当加入 Ba(OH) 2 溶液的体积在 0~100 mL 范围时会有 BaSO4 沉淀和 NH3 生成 ,
在 100~ 200 mL 范围时 , SO2-
4 已沉淀完全 , 只发生 NH +
4 与 OH -反应 , 生成 NH 3 和 H2O.
21.(12 分)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不同的探究实验 (夹持装置已略 ), 请回
答下列问题 : 导学号 7391858
实验 试剂 制取气体 量气管中液体
Ⅰ Cu、稀 HNO 3 NO H 2O
Ⅱ NaOH 固体、浓氨水 NH 3
Ⅲ 镁铝合金、 NaOH 溶液 H2 H 2O
(1)如何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 __关闭分液漏斗的旋塞和活塞 K, 向量气管中注入
适量水 , 使量气管内的液面高于干燥管内的液面 , 静置 , 若液面不发生变化 , 则证明装置的
气密性良好 __.
(2)该同学认为实验Ⅰ可通过收集并测量 NO 的体积来探究铜样品的纯度 , 你认为是否
可行 ? __不可行 __(填“可行”或“不可行” ), 原因是 __NO 会与装置中的氧气反应 , 生成的
NO2 溶于水 , 使测得的 NO 体积偏小 __.
(3)实验Ⅱ中量气管中的液体最好是 __C__(填序号 , 下同 ).
A.浓 NaOH 溶液 B.氨水
C.煤油 D.饱和氯化铵溶液
该实验剩余的 NH 3 需要吸收处理 . 以下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中 , 适用于吸收 NH 3, 而且能
防止倒吸的有 __ACDF__.
(4)本实验需对量气管进行多次读数 , 读数时应注意 : ①将实验装置恢复到室温 , ②__使
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液面相平 __, ③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
(5)实验Ⅲ获得以下数据 (所有气体体积均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 忽略滴入的液体
体积对气体的影响 ):
编号 镁铝合金质量 量气管第一次读数 量气管第二次读数
① 1.0 g 10.0 mL 346.3 mL
② 1.0 g 10.0 mL 335.0 mL
③ 1.0 g 10.0 mL 347.5 mL
根据表中数据 , 可计算出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__27%__.
解析 : (1)题图中装置的连通器 , 可利用液差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2) 由于装置中存在空
气, Cu 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 NO 会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生成 NO2, NO2 可与水反应生成 HNO 3
和 NO, 导致测得的 NO 气体体积偏小 , 进而计算得到的铜样品的纯度偏低 . (3)NH 3 极易溶于
水, 要尽量降低 NH 3的溶解度 , 最好不用水和其他物质的水溶液 , 所以可选用有机溶剂煤油 .
吸收 NH 3 时 , A 装置若发生倒吸 , 试管中的水会进入双球洗气管 , 可防止液体继续被吸到前
面的制气装置中 ; B 装置倒置的漏斗插入到液面下 , 不能防止倒吸 ; C 装置发生倒吸时 , 水进
行长颈漏斗的球形部分 , 由于球形部分的体积较大 , 随着 NH 3 的不断溶解和液体的自身重力
作用 , 液体会回落到烧杯中 ; D 装置中 NH 3 在 CCl 4中不能溶解 , 气泡上升过程中遇到水才溶
解, 可防止倒吸 ; E 装置中若发生倒吸 , 液体进入圆底烧瓶 , 会很快没过进气导管 , 然后被吸
到前面的制气装置中 , 不能防止倒吸 ; F 装置可防止倒吸 . (4)量气装置在读数前 , 应上下调节
量气管使量气管与干燥管两端的液面相平 . (5) 观察表中数据 , ②中数据误差较大 , 应舍去 .
V(H2)=346.3 mL -10.0 mL +347.5 mL -10.0 mL
2 =336.9 mL.
2Al +2NaOH+2H 2O===2NaAlO 2+3H2↑
54 g 3× 22 400 mL
m(Al) 336.9 mL
求得 m(Al) =0.27 g, 所以镁铝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 0.27 g
1.0 g ×100%=27%.
以下为赠送内容 , 打印前请删除!
1、天行健 , 君子以自強不息 , 地勢坤 , 君子以厚德载物 .
2、如果放弃太早 , 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 , 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
5、你必须成功 , 因为你不能失败 .
6、人生有两出悲剧 : 一是万念俱灰 , 另一是踌躇满志 .
7、男儿不展风云志 , 空负天生八尺躯 .
8、心灵纯洁的人 , 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 , 既然改变不了过去 , 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
10、只要功夫深 , 铁杵磨成针 .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 , 不要蹉跎了岁月 .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
14、保持激情 ;只有激情 , 你才有动力 , 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
15、别人能做到的事 , 自己也可以做到 .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 , 采过许多花 , 这才能酿出蜜来 .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 , 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
20、不要死 , 也不要的活着 .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 , 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
23、相信他说的话 , 但不要当真 .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 , 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 ,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
26、活在当下 , 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
27、一份耕耘 , 份收获 , 努力越大 , 收获越多 .
28、春来我不先开口 , 哪个虫儿敢吱声 .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 , 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 这样心无压力 , 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 , 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 , 则进亦有为 , 退亦有为也 .
31、有智者立长志 , 无志者长立志 .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 , 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
33、纯洁的思想 , 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
34、心作良田耕不尽 , 善为至宝用无穷 . 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 , 去积善为大众 . 就会获福
无边 .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 , 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 , 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 , 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 , 也无
悔无怨 .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 , 只要不停止追求 , 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 , 也不是奋斗 , 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 , 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
41、要成功 , 先发疯 , 头脑简单向前冲 .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 ;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
43、无论什么时候 , 做什么事情 , 要思考 .
44、不属于我的东西 , 我不要 ;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 , 我不稀罕 !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
46、失败的定义 : 什么都要做 , 什么都在做 , 却从未做完过 , 也未做好过 .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 , 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 , 对于困境与磨难 , 微笑面对 .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 , 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
50、生活中的许多事 , 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 , 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
51、不要说你不会做 !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
52、学习这件事 , 不是缺乏时间 , 而是缺乏努力 .
53、能够说出的委屈 , 便不是委屈 ;能够抢走的爱人 , 便不是爱人 .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 , 但曾经尝试过 , 努力过的人 , 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
痕迹 !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 , 当然很苦 , 智慧是学习的花朵 , 当然香郁 .
57、人不能创造时机 , 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
58、没有斗狼的胆量 , 就不要牧羊 .
59、有时候 ,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
60、不要怕被人利用 , 人家利用你 , 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
61、人的生命 , 似洪水奔流 , 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 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 , 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 , 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 才华是刀刃 , 辛苦是磨刀石 .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 , 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
以下为赠送内容,打印前请删除!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 ?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 ;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 唯有追求尽力而为。 这样心无压力, 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
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 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 也无
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 ;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 ;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 !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 ;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 但曾经尝试过, 努力过的人, 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
痕迹 !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