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00 KB
  • 2021-07-02 发布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物质的分类学案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复习目标:‎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自主梳理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 ‎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 ‎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深度思考】‎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 ‎(5)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6)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 答案:(1)√ (2)× (3)√ (4)√ (5)× (6)×‎ ‎【解析】(2)化学变化中的单原子分子不能再分,如He、Ne等。(5)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是由分子保持的。(6)CO和N2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不是同一种粒子。‎ ‎【易错警示】‎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 ‎(4)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 ‎(5)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电离出一个H+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4)。‎ ‎(6)盐中的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阳离子,也可能是NH。‎ ‎(7)溶于水形成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为电解质如SO2、NO2、NH3等 例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iO2不能和水反应,所以它不是酸性氧化物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必然是纯净物 C.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 D.海水、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项,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作酸性氧化物,SiO2虽然不与水反应,但Si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所以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O2和O3的混合物只含有一种元素氧,但属于混合物,错误;C项,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D项,海水为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氯水为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氨水为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正确。‎ ‎【发散类比1】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 物质类别 分类依据 A 酸 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 B 碱性氧化物 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 C 胶体 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 强电解质 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 ‎【答案D】‎ ‎【解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A不正确;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可能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两性氧化物如Al2O3,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B 不正确;胶体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类,C错误;根据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把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D正确。‎ ‎【思维建模】‎ 物质的简单分类:‎ 考点二 分散系 胶体 自主梳理 ‎1.分散系 ‎(1)组成:‎ ‎(2)分类 ‎①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标准是:分散质粒子大小。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烟属于固气分散系;雾属于液气分散系; ‎ 悬浊液属于固液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2.胶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_nm。‎ ‎(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①方法: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即制得Fe(OH)3胶体。‎ ‎②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性质与应用 ‎【归纳总结】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例2、“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1~100 nm,满足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故形成的分散系为胶体。‎ ‎【发散类比2】500 mL 2 mol·L-1FeCl3溶液和500 mL 2 mol·L-1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分散系甲、乙,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之间。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  )‎ 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 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聚沉,后溶解”‎ 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 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 ‎【答案】C ‎【解析】根据粒子直径大小可知甲、乙分别为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A错;Fe(OH)3胶体加入NaOH溶液不溶解,B错;HI与Fe(OH)3反应时可生成I2,溶液为深褐色,C对;蒸干、灼烧FeCl3溶液主要得到Fe2O3,D错。‎ ‎【易错警示】‎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是电中性的。‎ ‎(3)Fe(OH)3胶体粒子是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NA。‎ ‎(4)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胶体一般没有杀菌的作用。‎ 考点三 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常见转化 自主梳理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主要表现在颜色、熔沸点、硬度、状态、气味、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密度、光泽和延展性等。‎ ‎②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金属性、非金属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2)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没有化学键断裂和形成。‎ ‎②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即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也就是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 ‎2.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转化 ‎3.化学反应类型的三种分类 ‎(1)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与数目 ‎(2)按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分为 ‎(3)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深度思考】‎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 ‎(2)电离生成氢离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3)合金、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  )‎ ‎(4)胆矾(CuSO4·5H2O)、明矾[KAl(SO4)2·12H2O]等结晶水合物是纯净物(  )‎ ‎(5)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6)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7)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 ‎(8)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答案】(1)× (2)× (3)√ (4)√ (5)× (6)√ (7)× (8)×‎ ‎【解析】(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和O3的混合物;(2)Na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生成氢离子,但它是盐;(5)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7)NO2是不成盐氧化物;(8)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是过氧化物。‎ 例3、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冰箱中的异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正确。B.油污属于酯类物质,可以在热碱水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和有机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C.‎ 该过程利用的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水果产生的乙烯,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D.硅胶起吸水作用,铁粉起还原剂作用,防止食物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故不正确。‎ ‎【发散类比3】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答案】D ‎【思维建模】 ‎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