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00 KB
- 2021-07-02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綦江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联考高二化学试题
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Pb-207 Na-23 O-16 S-32
第I卷(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54分)
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甲醇、乙醇代替汽油是应对化石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措施
B.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要综合考虑熵效应和能量效应
C. 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液体的导电性,可加入CuCl2
D. 配制FeCl3溶液时,为防止出现浑浊,可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答案】C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蔗糖、硫酸钡和HF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B. Na、Mg、Al用电解法冶炼
C. 石油、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D. 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测定溶液pH且精确度很高
【答案】D
【解析】A.蔗糖属于有机物,为非电解质,硫酸钡为盐,为强电解质,HF是弱酸,为弱电解质,故A正确;B.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有电解法、热还原法、热分解法等,其中Na、Mg、Al都为活泼金属,应用电解法冶炼,故B正确;C、沼气是由植物秸秆发酵形成的属于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属于化石能源;水煤气是由C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属于二次能源,故C正确;D.酸碱指示剂只能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pH,故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本题的易错点为C,要注意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在地下发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是化石能源,沼气是由植物秸秆发酵形成的是可再生能源。
3.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 Mg与硫酸反应
B. 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答案】A
【解析】从图上分析,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是放热反应。A、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发生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D、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通过反应物与生成物能量不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燃烧反应,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多数的化合反应等。本题的根据是根据图像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4. 已知25℃,101kPa时, C6H12O6(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C8H18(辛烷)的燃烧热是5518kJ/mol,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6H12O6(s)+6O2(g)= 6CO2(g)+6H2O(g) △H=-2800kJ·mol-1
B. 0.5C6H12O6(s)+3O2(g)= 3CO2(g)+3H2O(l) △H=-1400kJ·mol-1
C. C8H18+12.5O2= 8CO2+9H2O △H=-5518kJ·mol-1
D. C8H18(1)+12.5O2(g)= 8CO2(g)+9H2O(1) △H=+5518kJ·mol-1
【答案】B
【解析】A.燃烧热生成的水为液态,故A错误;B.C6H12O6(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0kJ/mol,则0.5mol葡萄糖燃烧放出1400kJ的热量,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物质的状态,故C错误;D. C8H18(辛烷)的燃烧热是5518kJ/mol,则△H<0,故D错误;故选B。
5. 对于反应2SO2(g)+O2( g) 2SO3(g) ΔH<0 ,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
A. 通入大量O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3 D. 降低体系温度
【答案】A
【解析】A、通入大量氧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正反应速率,故A正确;B、增大容器容积,减小了体系的压强,压强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故B错误;C、移去部分SO3,生成物的浓度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C错误;D、降低体系的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D错误;故选A。
6. 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粗铜电解精炼时,阴极质量增加:Cu2++2e-=Cu
B. 碳酸氢钠的水解反应:HCO3-+OH-=H2O+CO32-
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aCO3):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
D. 向氯化银浊液中滴入硫化钠溶液,沉淀变黑:2AgCl(s)+S2- (aq) = Ag2S(s)+2Cl- (aq)
【答案】B
【解析】A.电解法精炼铜,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A正确;B.碳酸氢钠的水解反应生成碳酸分子,是可逆过程,HCO3-+OH-=H2O+CO32-是电离过程,故B错误;C.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aCO3),离子方程式:2CH3COOH+CaCO3═Ca2++2CH3COO-+CO2↑+H2O,故C正确;D.AgCl不溶于水,应写成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2AgCl+S2-═Ag2S+2Cl-,故D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盐类的水解为可逆过程,产生气体或者沉淀量少,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用可逆号,不标注沉淀符号和气体符号,除非水解程度较大。
7. CO2和H2的混和气体加热到1023K时,可建立下列平衡:CO2+H2CO+H2O(g),在该温度下,平衡时有90%的氢气变成水蒸气(平衡常数K=1),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
的分子数之比是( )
A. 9:1 B. 1:5 C. 1:10 D. 1:1
【答案】A
【解析】设原混合气体中CO2和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体积为1L,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有90%的H2变成了H2O,消耗氢气0.9y,则
CO2(g)+H2(g)⇌CO(g)+H2O(g)
起始量(mol/L) x y 0 0
变化量(mol/L) 0.9y 0.9y 0.9y 0.9y
平衡量(mol/L)x-0.9y 0.1y 0.9y 0.9y
8.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 2XY(g) Δ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Ⅰ是加入适当催化剂的变化情况 B. 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C. 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 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反应X2(g)+2Y2(g)⇌2XY(g)△H<0,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的反应。A.加入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平衡不移动,图像与实际不相符,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XY2的含量减小,图像与实际相符,故B正确,C.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XY2的含量增大,但图像中乙到达平衡时XY2的含量较小,与实际不符,故C错误;D.扩大体积,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都降低,平衡向逆反应,逆反应速率降低较少,图像中平衡不移动,图像与实际不相符,故D错误;故选B。
9. 相同温度下,体积均为0.25 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2(g)+3Y2(g) 2XY3(g) ΔH=-92.6 kJ·mol-1实验测得反应在起始、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容器
X2
Y2
XY3
容器①恒温恒容
1
3
0
放热 23.15 kJ
容器②恒温恒压
1
3
0
Q(Q>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容器①、②中反应物X2的转化率相同
B. 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 mol·L-1
C. 容器①、②达到平衡时间相同
D. 容器②, Q大于23.15 kJ
【答案】D
【解析】A.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平衡状态不同,反应物X2的转化率不同,故A错误;B.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平衡状态不同,达平衡时,两个容器中XY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等,故B错误;C. 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容器①、②中气体的压强不等,反应速率不等,容器①、②达到平衡时间不同,故C错误;D.①容器中放出23.15kJ热量,则生成XY3的物质的量为:=0.5mol,容器②恒温恒压,反应过程中压强比容器①大,生成XY3的物质的量>0.5mol,放出的热量多,即Q大于23.15 kJ,故D正确;故选D。
10. 25℃时,H2O H++OH– △H>0,下列能够使水电离平衡正向移动,且pH增大的措施是( )
A. 加入稀氨水 B. 加热 C. 加入稀硫酸 D. 加入CH3COONa固体
【答案】D
【解析】A.向水中加入氨水,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水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B.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都增大,则KW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B错误;C.向水中加入稀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水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C错误;D.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醋酸钠,醋酸钠水解而促进水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H-)增加,pH增大,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加入含有弱根离子的盐能促进水电离,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电离。本题的易错点为B。
11. 25℃时,在一定体积pH = 12的NaOH溶液中, 加入一定体积0.01 mol/L的NaHSO4溶液,此时混合溶液的pH =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NaOH 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NaOH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A. 1∶9 B. 10∶1 C. 11∶9 D. 1∶2
【答案】C
【解析】pH=12的NaOH溶液中c(OH-)=10-2mol/L,设溶液体积为x,得到氢氧根离子物质的量为x×10-2mol;设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y,依据反应NaOH+NaHSO4=Na2SO4↓+H2O,混合后溶液pH=11,计算得到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3mol/L,所以得到:=10-3,得到x:y=11:9,故选C。
12. 下列无色澄清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Cl-、SO32-、Fe2+、H+ B. NH4+、Al3+、NO3-、HCO3-
C. Na+、K+、OH-、AlO2- D. K+、Na+、SO42-、MnO4-
【答案】C
【解析】A.SO32-与H+离子之间能够反应生成亚硫酸,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Al3+与HCO3-能够发生双水解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Na+、K+、OH-、AlO2-离子间不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MnO4-为紫红色,与无色不符,故D错误;故选C。
13. 室温下,pH均为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pH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前的HA和HB溶液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恰好反应,消耗酸的体积:V(HA)>V(HB)
B. 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弱
C. HB是强酸
D. a、b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答案】A
【解析】室温下,pH均为2的两种一元酸HA和HB各1mL,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HA溶液pH=5,说明HA为强酸,HB为弱酸。A. 稀释前的HA和HB溶液的pH相等,HA的浓度小于HB,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OH恰好反应,需要的HA和HB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酸的体积:V(HA)>V(HB),故A正确;B.a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于c点溶液中离子浓度,溶液导电性取决于离子浓度大小,则a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故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HA为强酸,HB为弱酸,故C错误;D.a、b两点溶液中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不等,对水的电离的抑制程度不同,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影响因素、图像的分析判断。根据图像判断酸的强弱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D,要注意根据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分析判断。
14.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
A. KAl(SO4)2溶液加热 B. Na2CO3溶液加热
C. 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 NH4N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NO3固体
【答案】B
【解析】A.明矾溶液中电离后产生的Al3+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热导致水解程度增大,但酚酞遇酸性溶液颜色不变化,故A错误;B.Na2CO3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滴加酚酞后溶液显红色,加热使碱性增强,因此红色变深,故B正确;C.氨水为弱碱,部分电离:NH3•H2O⇌NH4++OH-,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而NH4Cl=NH4++Cl-,其中的NH4+会抑制氨水的电离,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故C错误;D. NH4NO3溶液中NH4+水解,溶液显酸性,加入少量NaNO3固体不影响铵根离子的水解,溶液仍然显无色,故D错误;故选B。
15. 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Ⅲ盐桥的原电池工作时,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uSO4溶液蓝色变深
B. 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Fe-2e-===Fe2+
C. Ⅰ和Ⅱ中正极反应均是O2+2H2O+4e-===4OH-
D. Ⅰ和Ⅱ中分别加入少量K3[Fe(CN)6]溶液,Ⅱ有蓝色沉淀
【答案】D
【解析】I中Zn失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II中Fe失电子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Ⅲ中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A、原电池工作时,较不活泼的金属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极上有铜单质析出导致CuSO4溶液蓝色变浅,故A错误;B、I中Zn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Zn-2e-═Zn2+,II中Fe失电子作负极,负极反应为Fe-2e-═Fe2+,故B错误;C、I中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II中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则正极上的反应不同,故C错误;D、I中没有亚铁离子,加少量K3[Fe(CN)6]溶液无明显现象,II中Fe失电子作负极生成Fe2+,加少量K3[Fe(CN)6]溶液,有蓝色沉淀,故D正确;故选D。
16. 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
A. ④>②>①>③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③>②>④>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知,②③装置是原电池,在②中,金属铁做负极,③中金属铁作正极,做负极的腐蚀速率快,所以②>③,④装置是电解池,其中金属铁为阳极,被保护腐蚀,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所以腐蚀速率是:④>②>①>③.
考点:考查了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17. 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型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PbO2+2e-+4H++SO42-=PbSO4+2H2O
B. 放电时,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不变
C. 充电时,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原负极板的质量理论上减少48g。
D. 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答案】C
【解析】A. 放电时,负极Pb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B. 根据总反应方程式,放电时,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逐渐减小,故B错误;C. 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当外电路通过1mol电子时,原负极板的质量理论上减少0.5mol硫酸根离子,质量为48g,故C正确;D. 充电时,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2H2O=PbO2+SO42-+4H+,故D错误;故选C。
18. 常温时,下列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 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c(Na+)=c(HClO)+c(ClO-)
B. 10 mL 0.1 mol/L NH4Cl溶液与5 mL 0.2 mol/L NaOH溶液混合:c(Na+)=c(Cl-)>c(OH-)>c(H+)
C. 10 mL pH=2的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 c(Cl-)+c(OH-)=c(Ba2+)+c(H+)
D. 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c(CO32-)+c(OH-)=c(H2CO3)+c(H+)
【答案】C
【解析】A、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ClO)+c(ClO-),故A正确;B、混合后为氯化钠和氨水,显碱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C1-)>c(OH-)>c(NH4+)>c(H+),故B正确;C、常温下,pH=2的HCl溶液浓度为0.01 mol•L-1,10 mL 0.01 mol•L-1HCl溶液与10 mL 0.01 mol•L-1Ba(OH)2溶液充分混合后,碱剩余,根据电荷守恒,c(Cl-)+c(OH-)=2c(Ba2+)+c(H+),故C错误;D. 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中慢慢滴入10 mL 0.5 mol/L盐酸后的溶液中存在等浓度的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c(CO32-)+c(OH-)=c(H2CO3)+c(H+),故D正确;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9. NaOH和盐酸都是中学化学常见的试剂
(一)某同学用0.200 0 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浓度
(1)将5.0g烧碱样品( 杂质不与酸反应)配成250 mL待测液,取10.00 mL待测液,用________式滴定管量取,右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 mL。
(2)由下表数据, NaOH的百分含量是___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NaOH溶液体积(mL)
标准盐酸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3)用标准盐酸滴定某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可能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
A.用蒸馏水洗锥形瓶后,直接取10.00 mL待测液注入锥形瓶中
B.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
C.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D.对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正确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二)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测定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4)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如改用0.0275 mol NaOH固体与该盐酸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已知盐酸和NaOH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0.1 mol H2O时,放出5.73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三)常温时,向盛有0.1 mol·L-1Mg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到pH为11.0时(已知Ksp Mg(OH)2=5.61×10‾12)
(6)此时上层清液中c(Mg2+)=________ mol·L-1
【答案】 (1). 碱 (2). 22.60 (3). 80.0%(或80%) (4). B C (5). 环形玻璃搅拌棒 (6). 偏大 (7).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 (8). 5.61×10‾6
【解析】(1)待测液是碱性溶液,应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根据图示,其读数为22.60 mL,故答案为:碱;22.60;
(2)两次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分别为:20.10mL,19.90mL,两次滴定数据都是有效的,所以消耗标准液平均体积为20.00mL,根据c(待测)===0.4000mol•L-1,NaOH的物质的量=0.4000mol•L-1×0.25L×40g/mol=4.0g,NaOH的百分含量=×100%=80%,故答案为:80%;
(3)A.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待测液的物质的量不变,标准液体积不变,测定值不变,故A错误;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溶液润洗,标准液浓度偏小,会导致测定标准液体积偏高,测定值偏高,故B正确;C.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会导致测定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值偏高,故C正确;D.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测定标准液体积偏小,测定值偏低,故D错误;故选BC;
(4)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如改用0.0275 mol NaOH固体与该盐酸进行实验,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导致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大,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偏大;
(5)稀强酸、稀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57.3kJ的热量,则NaOH溶液和盐酸反应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故答案为: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 kJ•mol-1;
(6)常温时,向盛有0.1 mol·L-1Mg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到pH为11.0时,c(OH-)=1×10‾3 mol/L,c(Mg2+)===5.61×10‾6,故答案为:5.61×10‾6。
20. 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 ,体系中n(NO2)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2)(mol)
0.00
0.010
0.012
0.013
0.013
0.013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已知:K(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