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1.50 KB
  • 2021-07-03 发布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解析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0.1NA个SO3分子 B. 向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46gNO2气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数为NA C. 常温下,将2.7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D.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属于羧酸的有14种 ‎【答案】D ‎【解析】分析:A. 根据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分析;B. 根据NO2中存在平衡:2NO2⇌N2O4分析;C. 根据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分析;D.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属于羧酸的结构中一定含有羧基、苯环,其余2个碳原子分情况书写分析判断。‎ 详解:A. 标准状况下,SO3不是气体,无法用n=计算2.24LSO3的物质的量,故A错误;B、NO2中存在平衡:2NO2⇌N2O4,导致分子个数减小,则容器中气体分子个数小于NA个,故B错误;C. 常温下,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2.7g铝不能完全反应,故C错误;D.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属于羧酸的有:①羧基直接与苯环连接,剩余两个碳作为乙基存在邻、间、对3种同分异构体,作为两个甲基存在6种同分异构体;②骨架为苯乙酸,甲基存在邻、间、对3种同分异构体;③苯丙酸有2种,共14种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本题的难点为D,要注意分情况讨论,并且掌握书写的方法,注意不要重复。‎ ‎2. “化学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NO2,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B. 将SO2通入足量稀Fe(NO3)3溶液,溶液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逸出气体和SO2的体积比为2:3‎ C. 验证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取水解液于试管中并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D.‎ ‎ 向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褪去,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 ‎【答案】B ‎【解析】A.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把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碘遇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色,所以不能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区别二氧化氮和溴蒸气,故A错误;B.反应中被还原的是NO3-,相当于硝酸根离子与二氧化硫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O3-,故逸出气体和SO2的体积比为2︰3,故B正确;C.淀粉的水解是在酸性条件下,检验水解产物时需要先中和催化作用的酸,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煮沸,故C错误;D.Al2S3在溶液中不能存在,会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H2S和Al(OH)3,故D错误; 答案为B。‎ ‎3.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并发生反应:2x(g)Y(g),T1、T2温度下X的物质的量浓度c(X)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点放出的热量 B. 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 mol·L-1·min-1‎ C. 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ν逆 D.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平衡后X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 ‎【答案】C ‎【解析】反应进行到M点时消耗的X的物质的量小于W点,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M点放出的热量比W点少,A错误;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X的浓度变化为Δc(X)=(a-b) mol·L-1,则Y的浓度变化为Δc(Y)=Δc(X)=mol·L-1,所以T2温度下,在0~t1时间内v(Y)=mol·L-1·min-1,B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T1>T2,则M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C正确;如果在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Y,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增大,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X的物质的量减小,则X体积分数减小,即:平衡后X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减小,D错误。‎ ‎4.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所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或解释 A 向黄色的Fe(NO)3溶液中滴加氢碘酸,再加入一定量CCl4振荡并静置 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 氧化性:Fe3+>l2‎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色 品红溶液褪色 原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SO32-‎ C 向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 得到白色沉淀 相同温度下,溶度积常数:Ksp[Mg(OH)2]<Ksp[Cu(OH)2]‎ D 一定温度下,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KOH溶液 溶液橙色变浅 减小H+浓度,Cr2O72-+H2O 2CrO42-+2H+的平衡正向移动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A. 向黄色的Fe(NO)3溶液中滴加氢碘酸,再加入一定量CCl4振荡并静置,下层溶液变为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是因为碘离子被硝酸氧化,故A错误;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可能是盐酸被氧化生成的氯气,氯气与水反应能够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B错误;C. 未说明Mg2+和Cu2+共存的溶液中2种离子的浓度大小,无法判断溶度积常数的大小关系,故C错误;D. K2Cr2O7溶液中存在Cr2O72-+H2O2CrO42-+2H+,向K2Cr2O7溶液中加入少量KOH溶液,H+浓度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溶液橙色变浅,故D正确;故选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 Na2CO3和 NaHCO3的等体积混合溶液中: 2c(OH-)-2c(H+)=3c(H2CO3)+c(HCO3-)-c(CO32-)‎ B. △H<0,△S>0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H>0,△S>0的反应任何条件都是非自发反应 C. 已知:P4(g)+6Cl2(g)=4PCl3(g)△H= akJ·mol-1 P4(g)+10Cl2(g)=4PCl5(g) △H=bkJ·mol-1 P4具有正四面体结构,PCl5中P-Cl键的键能为 ckJ·mol-1,PCl3中P-Cl键的键能为1.2c ‎ kJ·mol-1,由此计算Cl-Cl键的键能kJ·mol-1‎ D.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H<0,当v(SO2)=v(SO3)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中质子守恒进行解答;B.△G=△H-T•△S进行判断,如△G<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如△G>0,则不能自发进行,据此分析;C.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出PCl3(g)+Cl2(g)=PCl5(g)的焓变,再根据题中键能关系计算出Cl-Cl键的键能;D.根据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分析判断。‎ 详解:A.根据质子守恒,对于Na2CO3溶液中:c(OH-)=c(H+)+2c(H2CO3)+c(HCO3-),NaHCO3溶液中:c(OH-)+c(CO32-)=c(H+)+c(H2CO3),两者等浓度、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两种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将上述两式叠加:[c(OH-)=c(H+)+2c(H2CO3)+c(HCO3-)]+[c(OH-)+c(CO32-) =c(H+)+c(H2CO3)],移项得2c(OH-)-2c(H+)=3c(H2CO3)+c(HCO3-)-c(CO32-),故A正确;B.△H<0,△S>0的反应都是自发反应,而△H>0,△S>0 在较高温度下能自发,故B错误;C.①P4(g)+6Cl2(g)=4PCl3(g)△H=akJ•mol-1,②P4(g)+10Cl2(g)=4PCl5(g)△H=bkJ•mol-1,可得:PCl3(g)+Cl2(g)=PCl5(g) △H=kJ/mol;设Cl-Cl键的键能为Q,由PCl3(g)+Cl2(g)=PCl5(g)及题中键能关系可知:△H=(3.6c+Q-5c)kJ/mol=kJ/mol,Cl-Cl键的键能Q=kJ•mol-1,故C错误;D.v(SO2)=v(SO3)中未指明反应速率的方向,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较大,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的易错点为D,一定要注明正逆反应速率,难点为A,要注意质子守恒关系式的表达式的书写。‎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观察是否出现沉淀,由此证明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 C. 反应A(g)B(g) △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kJ/mol,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kJ/mol,则△H=(Ea-Eb)kJ/mol D.‎ ‎ 3x%的A物质的溶液与x%的A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x%,则A物质可能为乙醇 ‎【答案】D ‎【解析】A. 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的制作,FeCl3和Cu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不正确;B. 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由于醋酸有挥发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一定量的醋酸蒸气,该气体通入澄清的苯酚钠溶液中,溶液一定会变浑浊,但是不生成沉淀,得到的是乳浊液,此实验无法证明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B不正确;C. 反应A(g)B(g) △H,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akJ/mol,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bkJ/mol,则△H=-(Eb-Ea)kJ/mol,C不正确;D. 3x%的A物质的溶液与x%的A物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x%,说明A的质量分数越大其密度越小,即A的密度小于水,则A物质可能为乙醇,D正确。本题选D。‎ ‎7. 中国第二化工设计院提出,用间接电化学法对大气污染物NO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原理示意如图(质子膜允许H+和H2O通过),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 电极1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B. 电解池中质子从电极I向电极Ⅱ作定向移动 C. 吸收塔中的反应为2NO+2S2O42-+2H2O=N2+4HSO32-‎ D. 每处理1 mol NO电解池右侧溶液质量减少16g ‎【答案】C 点睛:易错点A选项,2HSO3-还原性比水强,故电极反应式为:2HSO3-+2H++2e-=S2O42-‎ ‎+2H2O;难点D,溶液减少的质量为氧气和氢离子的总质量,相当于水的质量,,每处理1 mol NO电解池质量减少16 gO2和2gH+,共18g。‎ ‎8. 设pC为溶液中粒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即:pC=-lgC。25℃时,某浓度H2R水溶液中,pC(H2R)、pC(HR+)、pC(R2+)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I表明,c(R2-)随着pH增大而逐渐增大 B. pH=1.3 时, 3c(R2-)+c(OH-)=10 -1.3molL C. 常温下,该体系中c2(HR-)/c(R2-)·c(H2R)=1000‎ D. NaHR水溶液中:c(Na+)>c(HR+)>c(OH-)>c(H+)‎ ‎【答案】C ‎【解析】分析:H2RH++HR-, HR-H++R2-,随pH增大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2R),开始较大,后逐渐减小,c(HR-)先增大后减小,c(R2-)开始较小,后逐渐增大,pC为溶液中粒子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C越大pC越小,由图像可知:曲线I是pC(HR-)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曲线II是pC(H2R)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曲线III是pC(R2-)随溶液pH的变化曲线;‎ 详解:A. 从以上分析可知,曲线III表明,c(R2-)随着pH增大而逐渐增大,故A错误;B. pH=1.3时,c(HR-)= c(H2R),根据电荷守恒c(HR-)+2c(R2-)+c(OH-)=c(H+)=10-1.3mol/L 由于c(HR-)> c(R2-),所以3c(R2-)+c(OH-)<10-1.3mol/L,故B错误;C. 常温下,该体系中c2(HR-)/ c(R2-)·c(H2R)=====1000,故C正确;D. pH=1.3时,c(HR-)= c(H2R),Ka1= =c(H+)=10-1.3,pH=4.3时,c(HR-)= c(R2-),Ka2= =c(H+)=10-4.3,NaHR的水解常数Kh===10-12.7,因此,NaHR水解小于电离,溶液显酸性,c(OH-)Z>R>X ‎【答案】D ‎【解析】已知R、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R的无氧酸溶液能在玻璃容器上刻标记,即氢氟酸,所以R为F元素,由X在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结合化合物XR3,推知X为Al元素,根据R和Z是位于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确定Z为Cl元素,由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可知,Y为S元素。据此分析如下:A、F2和Cl2都能与水反应,2F2+2H2O4HF+O2、Cl2+H2OHCl+HClO,但并不是都能置换出O2,故A错误;B、这四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是F-、Al3+、S2-和Cl-,其中F-、Al3+、S2-都能水解而促进水的电离,而Cl-不能水解,故B错误;C、SF6中的S元素为最高价+6价,而F元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所以SF6在氧气中不能燃烧,故C错误;D、四种元素对应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S2->Cl->F-> Al3+,所以D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本题最难判断的是C选项,要从化合价的角度进行分析。若SF6能在氧气中燃烧,则O元素的化合价只能从0价降低为-2价,所以SF6中要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S已经是最高价+6价,要使F从-1价升高为0价的F2,需要一种比F2氧化性更强的物质,已知F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显然O2不行。‎ ‎15. 研究和深度开发CO、CO2的应用对建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1)CO可用于炼铁,已知:‎ Fe2O3(s)+3C(s)=2Fe(s)+3CO(g) ΔH1=+489.0kJ•mol-1,‎ C(s)+CO2(g)=2CO(g) △H2=+172.5kJ•mol-1‎ 则CO还原Fe2O3(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高炉煤气得到的CO与空气可设计成燃料电池(以KOH溶液为电解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 ‎(3)CO2和H2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两种温度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见图1。‎ ‎①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I______KⅡ (填“>”或“=”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相同且固定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容器 甲 乙 反应物投入量 ‎1mol CO2、3mol H2‎ a mol CO2、b mol H2、‎ c mol CH3OH(g)、c molH2O(g)‎ 若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的0.8倍,要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 ‎(4)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见图2。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I、Ⅱ和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 ‎(5)一种甲醇燃料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是2mol·L-1的KOH溶液。‎ 请写出加入(通入)b物质一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每消耗6.4g甲醇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 ‎(6)一定条件下甲醇与一氧化碳反应可以合成乙酸。通常状况下,将amol/L的醋酸与bmol/L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2c(Ba2+)=c(CH3COO-),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该混合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a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Fe2O3(s)+3CO(g)2Fe(s)+3CO2(g) ΔH= -28.5kJ·mol-1 (2). CO+4OH--2e-=CO32-+2H2O (3). > (4). 0.4Ⅲ>I (6). O2+4e-+2H2O=4OH- (7). 1.2NA或1.2mol (8). ‎ ‎【解析】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系数并进行相应的加减,据此计算;‎ ‎(2)CO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C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据此书写电极反应式;‎ ‎(3)①Ⅱ比Ⅰ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少,根据K=分析判断;②根据平衡三部曲求出甲中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平衡后乙与甲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来判断范围;‎ ‎(4)相同时间甲烷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大,表明平均速率越大,相同时间甲烷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越小,平均反应速率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5)根据电子移动的分析判断出正负极,负极上甲醇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子与甲醇的物质的量关系计算;‎ ‎(6)通常状况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溶质为醋酸钡和氢氧化钡,反应平衡时,2c(Ba2+)=c(CH3COO-)=bmol/L,溶液中c(H+)=c(OH-)=10-7mol/L,溶液呈中性,根据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计算。‎ 详解:(1)①Fe2O3(s)+3C(石墨)=2Fe(s)+3CO(g)△H1=+489.0kJ/mol ; ②C(石墨)+CO2(g)=2CO(g)△H2=+172.5kJ/mol;由①-②×3,得到热化学方程式: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故答案为:Fe2O3(s)+3CO(g)=2Fe(s)+3CO2(g)△H=-28.5kJ/mol;‎ ‎(2)CO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是CO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4OH--2e-=CO32-+2H2‎ O,正极上是氧气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CO+4OH--2e-=CO32-+2H2O;‎ ‎(3)①平衡时,Ⅱ比Ⅰ的甲醇的物质的量少,则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越多,根据K=知,平衡常数越小,故KⅠ>KⅡ,故答案为:>;‎ ‎② CO2(g)+3H2(g)⇌CH3OH(g)+H2O(g)‎ 初始(mol) 1         3         0           0‎ 平衡(mol) 1-x      3-3x       x           x 甲中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即=0.8 ,解得x=0.4mol,依题意:甲、乙为等同平衡,且起始时维持反应逆向进行,所以全部由生成物投料,c的物质的量为1mol,c 的物质的量不能低于平衡时的物质的量0.4mol,所以c的物质的量为:0.4<n(c)≤1mol,故答案为:0.4<n(c)≤1mol;‎ ‎(4)由图2可知,在0~15h内,甲烷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n(Ⅰ)<△n(Ⅲ)<△n(Ⅱ),故在0~15h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v(Ⅱ)>v(Ⅲ)>v(Ⅰ);故答案为:II>III>I;‎ ‎(5)根据图示可知,电子由a电极经导线流向b电极,因此a为负极,b为正极,该电池负极是甲醇失电子生成碳酸钾,正极上是空气中的氧气得到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每消耗6.4g 甲醇的物质的量==0.2mol,反应中甲醇中的碳元素由-2价变成+4价,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故答案为:O2+4e-+2H2O=4OH-;1.2mol或1.2NA;‎ ‎(6)通常状况下,将a mol/L的醋酸与b 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溶质为醋酸钡和氢氧化钡,反应平衡时,2c(Ba2+)=c(CH3COO-)=bmol/L,溶液中c(H+)=c(OH-)=10-7mol/L,溶液呈中性,醋酸电离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 ‎16. 铈元素(Ce)是镧系金属中自然丰度最高的一种,常见有+3、+4两种价态,铈的合金耐高温,可以用来制造喷气推进器零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NO2-、N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2)可采用电解法将上述吸收液中的NO2转化为无毒物质,同时再生Ce4+,其原理如图所示。‎ ‎①Ce4+从电解槽的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口流出。‎ ‎②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铈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氟碳矿形式存。主要化学成分为 CeFCO3。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提取CeCl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焙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酸浸过程中用稀硫酸和H2O2换盐酸更好,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e(BF4)3、KBF4的Ksp分别为a、b,则Ce(BF4)3(s)+3KCl(aq)3KBF4(s)+ CeCl3(aq)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用a、b的代数式表示)。‎ ‎④加热CeCl3·6H2O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可得固体无水CeCl3,其中NH4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1 (2). a (3). 2NO2-+8H++6e-=N2↑+4H2O (4). 4CeFCO3+O23CeO2+CeF4+4CO2 (5). 不释放氯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只回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分) (6). (7). NH4Cl固体分解产生的HCl可以抑制CeCl3的水解(只回答抑制CeCl3的水解也得分)‎ ‎【解析】(1)雾霾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NO,可以被含Ce4+的溶液吸收,生成NO2-、NO3-(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的方程式为3H2O+2NO+4Ce4+=4Ce3++NO2-+NO3-+6H+,因此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2=2:1。(2)①电解池中阳极失去电子,则Ce3+在阳极失去电子转化为Ce4+,因此Ce4+从电解槽的a口流出。②阴极是NO2-得到电子转化为氮气,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NO2-+8H++6e—=N2↑+4H2O。(3)①根据流程图可知焙烧过程中CeFCO3‎ 与氧气反应生成CeO2、CeF4、CO2,反应方程式为4CeFCO3+ O23CeO2+ CeF4+4CO2。②酸浸过程中盐酸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是大气污染物,因此酸浸过程中用稀硫酸和H2O2替换盐酸可以不释放氯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③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平衡常数K=;④NH4Cl固体分解产生的HCl可以抑制CeCl3的水解,所以加热CeCl3·6H2O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可得固体无水CeCl3。‎ ‎17. 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可采用苯乙腈为原料在实验室进行合成。请回答:‎ ‎(1)制备苯乙酸的装置如图(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在250mL三口瓶a中加入70mL质量分为70%的硫酸,加热至100℃,再缓缓滴入40g苯乙腈,然后升温至130℃,发生反应:‎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出粗苯乙酸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所用到的仪器是(填字母)____________。‎ a.漏斗     b.分液漏斗   c.烧杯     d.玻璃棒     e.直形冷凝管 ‎(3)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可以析出苯乙酸铜晶体,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纯粗苯乙酸最终得到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分子质量:苯乙腈 117,苯乙酸 136)‎ ‎【答案】 (1). 球形冷凝管 (2). 冷凝回流 (3). 降低溶解度,使苯乙酸结晶 (4). 过滤 (5). acd (6). (7). 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8). 95%‎ ‎【解析】(1)通过分液漏斗向三口瓶a中滴加苯乙腈,仪器c为球形冷凝管,能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降低溶解度,便于苯乙酸(微溶于冷水)结晶析出,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降低溶解度,使苯乙酸结晶。‎ ‎(2)可通过过滤从混合液中分离出苯乙酸粗品,过滤所用的仪器主要有漏斗、玻璃棒、烧杯等,故答案为:过滤、acd。‎ ‎(3)苯乙酸与Cu(OH)2反应析出苯乙酸铜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苯乙酸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故乙醇与水的混合溶剂中的乙醇能增大苯乙酸的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 ‎(4)根据“ ~ ”关系式,可计算苯乙酸的产率= =94.6%≈95% 。‎ 点睛:本题是一道化学实验综合题,考查有机物的制备,涉及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化学方程式书写、混合物纯度计算等,综合性较强,既注重实验基础又侧重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8. 环己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环己酮的反应如下:‎ 环己醇和环己酮的部分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 密度(g·cm-3、20 ℃)‎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161.1‎ ‎0.9624‎ 能溶于水和醚 环己酮 ‎98‎ ‎155.6‎ ‎0.9478‎ 微溶于水,能溶于醚 现以20mL环己醇与足量Na2Cr2O7和硫酸的混合液充分反应,制得主要含环己酮和水的粗产品,然后进行分离提纯。其主要步骤有(未排序):‎ a.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151℃~156℃馏分 b.水层用乙醚(乙醚沸点34.6℃,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过滤 d.往液体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e.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分提纯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萃取分液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如图()用力振荡 B.振荡几次后需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放气 C.经几次振荡并放气后,手持分漏斗静置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4)在上述操作d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蒸馏除乙醚的操作中,采用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蒸馏操作时,一段时间后发现未通冷凝水,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 ‎(6)恢复至室温时,分离得到纯产品体积为12mL,则环己酮的产率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dbeca (2). 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产品的产量 (3). ABC (4). 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分层 (5). 水浴加热 (6). 停止加热,冷却后通自来水 (7). 60%‎ ‎【解析】试题分析:(1)环己酮的提纯时应首先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将水与有机物更容易分离开来,然后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MgSO4,出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镁晶体,再进行蒸馏即可;‎ ‎(2)环己酮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乙醚和水不互溶,则乙醚能作萃取剂,从而提高产品产量;‎ ‎(3)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应该倒转过来然后用力振荡;‎ B.放气的方法为:漏斗倒置,打开旋塞放气;‎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 ‎(4)NaCl能增加水层的密度,降低环己酮的溶解,有利于分层;乙醚的沸点较低,所以蒸馏时温度不宜太高;(5)为防止冷凝管炸裂,应该停止加热;‎ ‎(6)m(环己酮)=12mL×0.9478g=11.3736g,根据环己醇和环己酮的关系式知,参加反应的m(环己醇)==11.6057g,m(环己醇)=20mL×0.9624g/mL=19.248g,据此计算产率.‎ 解:(1)环己酮的提纯时应首先加入NaCl固体,使水溶液的密度增大,水与有机物更容易分离开,然后向有机层中加入无水MgSO4,除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然后过滤,除去硫酸镁晶体,再进行蒸馏即可,‎ 故答案为d b e c a;‎ ‎(2)环己酮在乙醚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且乙醚和水不互溶,则乙醚能作萃取剂,能将水中的环己酮萃取到乙醚中,从而提高产品产量,‎ 故答案为:使水层中少量的有机物进一步被提取,提高产品的产量;‎ ‎(3)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塞上玻璃塞,应该倒转过来然后用力振荡,只有如此才能充分混合,故A错误;‎ B.放气的方法为:漏斗倒置,打开旋塞放气,而不是打开玻璃塞,故B错误;‎ C.经几次振摇并放气后,分液漏斗放置在铁架台上静置待液体分层,而不是手持分漏斗静置液体分层 ‎,不符合操作规范性,故C错误;‎ D.分液时,需先将上口玻璃塞打开或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利用压强差使液体流出,再打开旋塞待下层液体全部流尽时,为防止产生杂质,再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故D错误;‎ 故选ABC;‎ ‎(4)NaCl能增加水层的密度,降低环己酮的溶解,且有利于分层;乙醚的沸点较低,所以蒸馏时温度不宜太高,所以应该采用水浴加热,‎ 故答案为:降低环己酮的溶解度,增加水层的密度,有利于分层;水浴加热;‎ ‎(5)如果直接将冷水连接冷凝管,馏分温度如果急剧冷却会导致冷凝管炸裂,为防止冷凝管炸裂,应该停止加热,冷却后通自来水,‎ 故答案为:停止加热,冷却后通自来水;‎ 故答案为:60%.‎ ‎19. 有机物F( Bisphenol A dimethacrylate)是一种交联单体。合成F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①;‎ ‎②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C能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④E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石蕊试液显红色 ‎⑤1molF最多可与4 molNaOH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萘环()结构,萘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峰的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 ‎(5)A经如下步骤可合成环己烯甲酸 反应条件1为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2为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3所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加成反应 (3). (4). (5). 8 (6). 或 (7). H2,Ni (8). 加热加压 (9). O2,Cu,△,HCN (10). ‎ ‎【解析】根据分子式知,A为,B中不饱和度==1,B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B为CH3COCH3,根据信息③知,C中含酚羟基、且有4种氢原子,结合F结构简式知,C结构简式为,根据信息①知,D结构简式为(CH3)2C(OH)CN,根据信息④知,E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根据信息⑤知,1 mol F最多可与4 mol NaOH反应,则F为。‎ ‎(1)A为,B为CH3COCH3,A和B反应方程式为2++H2O,故答案为:2++H2O;‎ ‎(2)通过以上分析知,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E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CH2=C(CH3)COOH;‎ ‎(3)F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 ‎(4)C结构简式为,C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萘环()结构,萘环上只有1个取代基且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含有酯基且酯基水解生成酚羟基,萘环上氢原子种类为2种,如果取代基为-OOCCH2CH2CH2CH3,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如果取代基为-OOCCH2CH(CH3)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如果取代基为-OOCCH(CH3)CH2CH3,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如果取代基为-OOCC(CH3)3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所以符合条件的一共8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8组峰的是或,故答案为:8;或;‎ ‎(5)有苯酚经如下步骤可合成环己烯甲酸,根据题干流程图中B→D→E的合成原理可知,要合成,可以首先合成,由水解即可得到,因此需要先合成环己酮,合成环己酮可以由苯酚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环己醇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环己酮,因此合成方法为:苯酚和氢气在催化剂、加热、加压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醇,所以G为环己醇,环己醇在Cu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被氧化生成环己酮,则H为环己酮,环己酮和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所以I为,I水解生成环己烯甲酸,所以反应条件1为H2,催化剂,加热,反应条件2为氧气/Cu、加热,反应条件3为HCN,I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H2,催化剂,加热;O2,Cu,△;HCN; 。‎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推断,由物质结构简式结合题给信息进行推断。本题的难点是合成路线的规划,要注意充分利用信息①和题干流程图中B→D→E的合成原理分析解答。‎ ‎20. 磷化铜(Cu3P2)用于制造磷青铜,磷青铜是含少量锡、磷的铜合金,主要用作耐磨零件和弹性原件。‎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价电子中成对电子数有_________个。‎ ‎(2)磷化铜与水作用产生有毒的磷化氢(PH3)。‎ ‎①PH3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②P与N同主族,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______H3PO4(填“>”或“<”),从结构的角度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磷青铜中的锡、磷两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为Sn________P (填“>”、“<”或“=”)‎ ‎(4)某磷青铜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①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该晶体中距离Cu原子最近的Sn原子有_________个,这些Sn原子所呈现的构型为______________。‎ ‎③若晶体密度为8.82g·cm-3,最近的Cu原子核间距为_________pm(用含NA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1). 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 10 (3). sp3 (4). > (5). 因为HNO3分子结构中有2个非羟基氧原子,比H3PO4中多1个 (6). < (7). SnCu3P (8). 4 (9). 平面正方形 (10). ×1010‎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解答;‎ ‎(2)①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②根据影响含氧酸酸性的因素分析判断;‎ ‎(3)根据电负性变化规律解答;‎ ‎(4)根据晶胞结构结合均摊法分析、判断与计算。‎ 解析:(1)铜的原子序数是29,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因此价电子中成对电子数有10个。‎ ‎(2)①PH3分子中P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即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sp3。‎ ‎②由于HNO3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非烃基氧原子,比H3PO4中多1个,所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NO3>H3PO4。‎ ‎(3)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锡、磷两元素电负性的大小为Sn>P。‎ ‎(4)①根据晶胞结构可知含有的Sn原子个数=8×1/8=1,Cu原子个数=6×1/2=3,P位于体心,共计1个,则其化学式为SnCu3P。‎ ‎②该晶体中距离Cu原子最近的Sn原子有4个,位于面的4个顶点上,因此这些Sn原子所呈现的构型为平面正方形。‎ ‎③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最近的Cu原子核间距为面对角线的一般,晶胞的边长是,所以最近的Cu原子核间距为。‎ ‎21.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已引世界核大国的广泛重视。在爆炸的核电站周围含有放射性物质碘—131和铯—137。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等疾病。‎ ‎(1)Cs(铯)的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为6s1,与铯同主族的前四周期(包括第四周期)的三种金属元素X、Y、Z的电离能如下表 元素代号 X Y Z 第一电离能(kJ·mol-1)‎ ‎520‎ ‎496‎ ‎419‎ ‎(1)上述三种元素X、Y、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基态Z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形成的单质晶体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与I同主族,BeF2与H2O都是由三个原子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二者分子中的中心原子Be和O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F2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H2O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与碘同主族的氯具有很强的活泼性,能形成大量的含氯化合物。BCl3分子中B-C1键的键角为_______________。‎ ‎(4)131I2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该晶胞中含有__________个131I2‎ 分子;KI的晶胞结构如图乙所示,每个K+紧邻_________个I-。 ‎ ‎(5)KI晶体的密度为ρg·cm3,K和I的摩尔质量分别为 MKg·mol-1和 MIg·mol-1,原子半径分别为rKpm和rIpm,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NA,则KI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Li、Na、K (2). 1s22s22p63s23p64s1 (3). 金属键 (4). sp (5). sp3 (6). 直线形 (7). V形 (8). 120° (9). 4 (10). 6 (11). 4×100%‎ ‎【解析】(1)由铯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6s1,可知A、B、C为第ⅠA族,而ⅠA族前四周期的元素分别为H、Li、Na、K,又由提供的A、B的第一电离能的差值与B、C的第一电离能的差值相差不大可知,A、B、C不可能有H元素,而同主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故A、B、C分别为Li、Na、K;都是金属单质,微粒均以金属键结合,故答案为:Li、Na、K; 1S22S22P63S23P64S1; 金属键;‎ ‎(2)BeF2分子内中心原子为Be,其价电子数为2,F提供2个电子,所以Be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Be原子的杂化类型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H2O分子的中心原子为O,其价电子数为6,H提供2个电子,所以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O原子杂化类型为sp3,为V形分子,故答案为:sp、sp3;直线形;V形;‎ ‎(3)硼原子价电子数为3,Cl提供3个电子,硼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因价层电子对中没有孤对电子,故BCl3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分子中B-Cl键的键角为120°,‎ 故答案为:120°;‎ ‎(4)由碘晶胞可知,I2在晶胞的8个顶点和6个面上,故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I2分子;KI晶胞与NaCl晶胞结构相似,每个K+紧邻6个I-,故答案为:4、6;‎ ‎(5)根据均摊法计算,K:8×+6×=4,I:12×+1=4,故其晶胞中原子所占的体积V1=(‎ πr3K×4+πr3I×4)×10-30,晶胞的体积V2==,故KI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100%=×100%,故答案为:×100%。‎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涉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离能、杂化理论、分子结构、晶胞结构与计算等。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5)的计算,要学会利用分割法确定微粒数目和体积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