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5 MB
- 2021-07-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二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三编
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三 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
(
加试
)
考点四 盐类的水解
考点二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考点五 溶液中
“
粒子
”
浓度的变化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考点一
核心精讲
1
一、弱电解质
1.
弱电解质
(1)
概念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
全部电离
部分电离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等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等
(2)
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强电解质主要是大部分离子化合物及某些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主要是某些共价化合物。
(3)
常见的弱电解质
试写出水、氢氟酸、醋酸、次氯酸、氢氰酸、一水合氨的电离方程式
。
H
2
O
:
;
HF
:
;
CH
3
COOH
:
;
HClO
:
;
HCN
:
;
NH
3
·H
2
O
:
。
2.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
电离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条件下
(
如温度、压强等
)
,当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达到了平衡。
(2)
电离平衡的特征
=
≠
离子
分子
(3)
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①
内因: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②
外因:浓度、温度、加入试剂等。
(4)
电离过程是可逆过程,可直接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电离平衡。以
0.1 mol·L
-
1
CH
3
COOH
溶液为例:
CH
3
COOH
CH
3
COO
-
+
H
+
(
正向吸热
)
。
实例
(
稀溶液
)
CH
3
COOH
H
+
+
CH
3
COO
-
Δ
H
>
0
改变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n
(H
+
)
c
(H
+
)
导电能力
K
a
加水稀释
→
____
____
____
____
加入少量冰醋酸
→
____
____
____
____
通入
HCl(g)
←
____
____
____
____
加
NaOH(s)
→
____
____
____
____
加入镁粉
→
____
____
____
____
升高温度
→
____
____
____
____
加
CH
3
COONa(s)
←
____
____
____
____
增大 减小 减弱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强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增大 增大 增强 增大
减小 减小 增强 不变
二、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
(
加试
)
1.
电离度
(1)
电离度概念与表达式
一定条件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电解质分子总数的百分数。
(
常用符号
α
表示
)
可用数学式表达:
注意
①
电离度适用于达到平衡的电解质溶液。
②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浓度下,电离度大小可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电离度越小,电解质越弱。
(2)
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①
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溶液温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度增大。
②
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离度减小。若降低弱电解质溶液浓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电离度增大。
③
其他电解质的加入:如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会使弱电解质电离度降低。
2.
电离平衡常数
(1)
①
填写下表
弱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电离常数
NH
3
·H
2
O
_____________________
K
b
=
1.8
×
10
-
5
CH
3
COO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a
=
1.8
×
10
-
5
HClO
__________________
K
a
=
3.0
×
10
-
8
②
CH
3
COOH
酸性
(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HClO
酸性,判断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
电离平衡常数的意义: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能够反映酸碱性的相对强弱。电离平衡常数越大,电离程度
。多元弱酸的电离以
____
为主,各级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差距较大。
④
外因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电离平衡常数与其他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只与
有关,与电解质的浓度无关,升高温度,
K
值
,原因是
__
。
相同条件下,电离常数越大,电离程度越大,
c
(H
+
)
越大,
大于
酸性越强
越大
第一
步电离
增大
电
温度
离是吸热过程
(2)
碳酸是二元弱酸
①
电离方程式是
。
②
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
a1
=
_____________
,
K
a2
=
_____________
。
③
比较大小:
K
a1
K
a2
。
>
(3)
几种多元弱酸的电离常数
(25
℃
)
多元弱酸
电离常数
H
2
S
K
a1
=
9.1
×
10
-
8
K
a2
=
1.1
×
10
-
12
H
2
C
2
O
4
K
a1
=
5.9
×
10
-
2
K
a2
=
6.4
×
10
-
5
H
3
PO
4
K
a1
=
7.5
×
10
-
3
K
a2
=
6.2
×
10
-
8
K
a3
=
2.2
×
10
-
13
H
3
C
6
H
5
O
7
(
柠檬酸
)
K
a1
=
7.1
×
10
-
4
K
a2
=
1.7
×
10
-
5
K
a3
=
4.1
×
10
-
7
1.(2017·
台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
)
常温下,
CH
3
COOH
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CH
3
COOH
CH
3
COO
-
+
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
10 mL pH
=
5
的
CH
3
COOH
溶液中加水至
10 L
,最后溶液
pH
在
7
和
8
之间
B.
加入少量
CH
3
COONa
固体,平衡向左移动,
c
(CH
3
COO
-
)
减小
C.
加入少量
NaOH
固体
(
忽略溶解热效应
)
,平衡向右移动,水的电离程度
也随之增大
D.
向
10 mL pH
=
5
的
CH
3
COOH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混合
溶液的
c
(H
+
)
不变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影响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因素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向
10 mL pH
=
5
的
CH
3
COOH
溶液中加水至
10 L
,溶液仍显酸性,故
A
错误;
B
项,加入少量
CH
3
COONa
固体,醋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左移动,故
B
错误;
C
项,加入少量
NaOH
固体,氢离子浓度减小,促进醋酸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
C
正确;
D
项,向
10 mL pH
=
5
的
CH
3
COOH
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混合溶液中醋酸继续电离,
n
(H
+
)
大于原来的
2
倍,浓度比原来的要大,故
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2.(2017·
宁波市第二中学高考专题训练
)
氨气溶于水达平衡后,若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继续通入氨气,
会
减小
B.NH
4
Cl
水解显酸性,所以向溶液中加入
NH
4
Cl
固体,会促进
NH
3
·H
2
O
电离
C.
向溶液加入
HCl
气体,则一定有
D.
实验室中可以通过将浓氨水加入到碱石灰中来制取氨气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3.
将
0.1 mol·L
-
1
氨水
10 mL
加蒸馏水稀释到
1 L
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①
电离程度增大
②
c
(NH
3
·H
2
O)
增大
③
数目
增多
④
c
(OH
-
)
增大
⑤
导电性增强
⑥
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1
2
3
4
5
6
7
8
√
答案
解析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4.(2017·
衢州市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
)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
CH
3
COOH
为弱酸的是
A.
测得
0.10 mol·L
-
1
CH
3
COOH
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CH
3
COOH
分子
B.
比较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
CH
3
COOH
溶液与足量
Zn
反应生成
H
2
的体积
C.
比较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
CH
3
COOH
溶液与等量
NaOH
溶液反应后放
出的热量
D.0.10 mol·L
-
1
NH
4
Cl
溶液呈酸性,
0.10 mol·L
-
1
CH
3
COONH
4
溶液呈中性
题组二 弱电解质的判断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测得
0.10 mol·L
-
1
CH
3
COOH
溶液中存在较多的
CH
3
COOH
分子,说明醋酸未完全电离,是弱酸,故
A
正确;
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
CH
3
COOH
溶液与足量
Zn
反应生成的
H
2
一样多,无法判断醋酸是弱酸,故
B
错误;
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
CH
3
COOH
溶液与等量
NaOH
溶液反应后放出的热量,醋酸放出的热量少,说明中和反应过程中存在醋酸的电离,电离过
程吸热,可说明醋酸是弱酸,故
C
正确;
0.10 mol·L
-
1
NH
4
Cl
溶液呈酸性,
0.10 mol·L
-
1
CH
3
COONH
4
溶液呈中性,均说明
CH
3
COO
-
在水溶液中发生了水解,可知醋酸是弱酸,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5.(2017·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
)
下列关于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测定
0.1 mol·L
-
1
CH
3
COOH
的
pH
值,若
pH
大于
1
,即可证明为
弱电解质
B.
等体积的
0.1 mol·L
-
1
盐酸和
0.1 mol·L
-
1
醋酸溶液,分别与等量的
相同
颗粒度的
Zn
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即可证明
C.
等体积的
0.1 mol·L
-
1
盐酸和
0.1 mol·L
-
1
醋酸溶液,比较中和这两种酸
所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的体积,即可证明
D.
常温下,测一定浓度的
CH
3
COONa
溶液的
pH
值,若
pH
大于
7
,即可证明
解析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常温下,测定
0.1 mol·L
-
1
CH
3
COOH
的
pH
值,若
pH
大于
1
,说明醋酸没有完全电离,即可证明为弱电解质,正确;
B
项,等体积的
0.1 mol·L
-
1
盐酸和
0.1 mol·L
-
1
醋酸溶液,分别与等量的相同颗粒度的
Zn
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若醋酸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即可证明是弱酸,正确;
C
项,等体积的
0.1 mol·L
-
1
盐酸和
0.1 mol·L
-
1
醋酸溶液,中和这两种酸所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的体积相同,不能证明,错误;
D
项,常温下,测一定浓度的
CH
3
COONa
溶液的
pH
值,若
pH
大于
7
,说明醋酸根水解,可证明是弱酸,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6.(2017·
温州市高三第二次选考模拟
)
常温下,关于
pH
=
2
的盐酸和
0.01 mol·L
-
1
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n
(CH
3
COOH)
=
n
(HCl)
B.
两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
c
(CH
3
COO
-
)<
c
(Cl
-
)
C.
相同体积的两溶液都用水稀释
100
倍后,盐酸的
pH
比醋酸的小
D.
相同体积的两溶液分别与足量的镁条反应,收集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
体积相同
√
答案
解析
题组三 一强一弱的比较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溶液体积未知,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满足
n
(CH
3
COOH)
=
n
(HCl)
,错误;
B
项,盐酸是一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
pH
=
2
的盐酸溶液浓度是
0.01 mol·L
-
1
,因此两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
c
(CH
3
COO
-
)
<
c
(Cl
-
)
,正确;
C
项,相同体积的两溶液都用水稀释
100
倍后,溶液的浓度仍然相等,因此盐酸的
pH
比醋酸的小,正确;
D
项,相同体积的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分别与足量的镁条反应,收集到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相同,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7.(1)
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
HCl(a)
和
CH
3
COOH(b)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按要求画出图像。
①
产生
H
2
的体积
V
(H
2
)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答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②
产生
H
2
的速率
v
(H
2
)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③
溶液的
pH
随时间
(
t
)
的变化图像。
答案
答案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
若把
HCl(a)
、
CH
3
COOH(b)
均改成相同体积、相同
pH
,则
①
、
②
、
③
的图像又怎样?
答案
答案
①
②
③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一
)
电离度及简单计算
8.20
℃
时,在
0.5 L 0.2 mol·L
-
1
的
HA
溶液中,有
0.01 mol·L
-
1
的
HA
电离成离子,求该温度下的电离度。
题组四 电离度、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
加试
)
答案
答案
5%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9.
已知
25
℃
时几种物质的电离度
(
溶液浓度均为
0.1 mol·L
-
1
)
如下表
(
已知硫酸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的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25
℃
时,
0.1 mol·L
-
1
上述几种溶液中
c
(H
+
)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下同
)
。
答案
①
>④>②>③
(2)25
℃
时,
c
(H
+
)
相同的
上
述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③
>②>④>①
(3)25
℃
时,
0.1 mol·L
-
1
H
2
SO
4
溶液中的
的电离度小于
0.1 mol·L
-
1
NaHSO
4
溶液中
的电离度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0.1 mol·L
-
1
的
H
2
SO
4
溶液中,
H
2
SO
4
第一步电离产生的
H
+
抑制了第二步的电离,所以
H
2
SO
4
中
的
电离度小于
NaHSO
4
中
的电离度
(
二
)
电离常数的计算及应用
10.(2017·
衢州市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
)(1)N
2
H
4
易溶于水,是与氨相类似的弱碱,己知其常温下的电离常数
K
1
=
1.0
×
10
-
6
。常温下,将
0.2
mol·L
-
1
N
2
H
4
·H
2
O
与
0.1 mol·L
-
1
盐酸等体积混合
(
忽略体积变化
)
,则此时溶液的
pH
等于
___(
忽略
N
2
H
4
的二级电离
)
。
答案
8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2)
氮的一种氢化物
HN
3
,其水溶液酸性与醋酸相似,常温下,将
a
mol·L
-
1
的
HN
3
与
b
mol·L
-
1
Ba(OH)
2
溶液等体积混合,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存在
2
c
(Ba
2
+
)
=
c
( )
,则该混合物溶液中
HN
3
的电离常数
K
a
=
_________(
用含
a
和
b
的式
子表示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3
)
己知某温度下,
H
2
SO
3
的电离常数为
K
a1
≈
1.5
×
10
-
2
,
K
a2
≈
1.0
×
10
-
7
,用
NaOH
溶液吸收
SO
2
,
当溶液中
相等时,溶液的
pH
值约为
__
。
答案
7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4)25
℃
时,将
a
mol·L
-
1
的氨水与
b
mol·L
-
1
盐酸等体积混合
(
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反应后溶液恰好显中性,用
a
、
b
表示
NH
3
·H
2
O
的电离平衡常数
为
_______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二
核心精讲
1
1.
水的电离
(1)
水的电离
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
2
O
+
H
2
O
H
3
O
+
+
OH
-
或
H
2
O
H
+
+
OH
-
。
(2)
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
(H
+
)·
c
(OH
-
)
。
①
室温下:
K
w
=
1
×
10
-
14
。
②
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
K
w
增大。
③
适用范围: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④
K
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
H
+
和
OH
-
,只要温度不变,
K
w
不变。
注意
(1)
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
=
c
(H
+
)·
c
(OH
-
)
,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
H
+
和
OH
-
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
H
+
和
OH
-
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
K
w
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
H
+
和
OH
-
的离子积常数。即
K
w
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
。
(2)
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
H
+
和
OH
-
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3)
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①
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K
w
增大。
②
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
K
w
不变。
③
加入可水解的盐
(
如
FeCl
3
、
Na
2
CO
3
)
,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K
w
不变。
(4)
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
w
水的电离程度
c
(OH
-
)
c
(H
+
)
酸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碱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可水解的盐
Na
2
CO
3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NH
4
Cl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逆
不变
减小
增大
减小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正
不变
增大
减小
增大
注意
在水中加入
H
2
SO
4
,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是因为加入
H
2
SO
4
后,
c
(H
+
)
增大,平衡左移。
温度
升温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降温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其他:如加入
Na
__
____
_____
____
____
正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逆
减小
减小
减小
减小
正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2.
溶液的酸碱性
(1)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
c
(H
+
)
和
c
(OH
-
)
的相对大小。
①
酸性溶液:
c
(H
+
)
>
c
(OH
-
)
,常温下,
pH<7
。
②
中性溶液:
c
(H
+
)
=
c
(OH
-
)
,常温下,
pH
=
7
。
③
碱性溶液:
c
(H
+
)<
c
(OH
-
)
,常温下,
pH
>
7
。
(2)pH
及其测量
①
计算公式:
pH
=-
lg
c
(H
+
)
。
②
测量方法
a.pH
试纸法:用镊子夹取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的中央,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确定溶液的
pH
。
pH
试纸使用注意事项:
pH
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馏水润湿,否则待测液因被稀释可能产生误差;用广泛
pH
试纸读出的
pH
值只能是整数;不能用
pH
试纸测定氯水的
pH
,因为氯水呈酸性的同时呈现强氧化性
(
漂白性
)
。
b.pH
计测量法。
③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的关系
常温下:
1.(2017·
浙江省
“
七彩阳光
”
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考试
)
已知:
H
2
O
OH
-
+
H
+
,在
25
℃
和
100
℃
时水的
K
w
分别为
1.0
×
10
-
14
、
2.5
×
10
-
1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25
℃
时,纯水的
pH
=
7
,呈中性
B.100
℃
时,纯水的
pH
<
7
,呈酸性
C.
纯水的
c
(H
+
)
:
100
℃
大于
25
℃
D.100
℃
的纯水中
c
(H
+
)
=
c
(OH
-
)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水的电离
1
2
3
4
5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
25
℃
时,
K
w
=
c
(H
+
)·
c
(OH
-
)
=
1.0
×
10
-
14
,
25
℃
时,
c
(H
+
)
=
10
-
7
mol·L
-
1
,
pH
=
7
,水呈中性,正确;
B
项,
100
℃
时,
K
w
=
c
(H
+
)·
c
(OH
-
)
=
2.5
×
10
-
13
,
c
(H
+
)
>
10
-
7
mol·L
-
1
,
pH<7
,
水呈中性,错误;
C
项,根据上述分析,
25
℃
时,
c
(H
+
)
=
10
-
7
mol·L
-
1
,
100
℃
时
c
(H
+
)
>
10
-
7
mol·L
-
1
,所以纯水的
c
(H
+
)
:
100
℃
大于
25
℃
,正确;
D
项,纯水呈中性,
c
(H
+
)
=
c
(OH
-
)
,正确。
1
2
3
4
5
2.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
1)
若以
A
点表示
25
℃
时水的电离平衡时的离子的浓度,当温度升高到
100
℃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
B
点,则此时水的离子积从
______
增加到
______
,造成水的离子积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0
-
14
10
-
12
升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
解析
从图中可知,
B
点时
c
(OH
-
)
=
c
(H
+
)
=
10
-
6
mol·L
-
1
,则
K
w
=
10
-
12
,
K
w
增大的原因是升高温度,促进了水的电离。
解析
1
2
3
4
5
(2)
结合
下
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
)
。
A.
图中四点
K
w
间的关系:
A
=
D
<
C
<
B
B.
若从
A
点到
D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
入少量酸
C.
若从
A
点到
C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
入少量
NH
4
Cl
固体
D.
若从
A
点到
D
点,可采用温度不变在水中加入少量
NaCl
固体
解析
1
2
3
4
5
√
答案
√
解析
K
w
只受温度影响,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
A
、
D
点温度相同,
B
点温度高于
C
点温度,所以
A
项正确;
从
A
点到
D
点,温度不变,酸性增强,
B
项正确,
D
项错误;
A
、
C
代表的点的温度不同,
C
项错误。
1
2
3
4
5
(3)100
℃
时,
0.01 mol·L
-
1
的
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
为
____________
。
答案
10
-
10
mol·L
-
1
解析
1
2
3
4
5
3.
常温下,将
0.1 mol·L
-
1
氢氧化钠溶液与
0.06 mol·L
-
1
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
pH
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
答案
题组二 溶液
pH
的计算
解析
1
2
3
4
5
4.(2017·
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二期中
)25
℃
时,
pH
=
5
的盐酸和
pH
=
5
的醋酸,以体积比
1
∶
2
混合后,溶液的
pH
是
A.5 B.5.3
C.4 D.
无法确定
√
答案
解析
25
℃
时,
pH
=
5
的盐酸和
pH
=
5
的醋酸,以体积比
1
∶
2
混合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不变,所以溶液的
pH
不变,即
pH
=
5
,故选
A
。
解析
1
2
3
4
5
5.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其中
A
点表示
25
℃
时水的电离平衡时的离子的浓度,当温度升高到
100
℃
时,水的电离平衡状态到
B
点。在
100
℃
时,将
pH
=
9
的
NaOH
溶液与
pH
=
4
的硫酸溶液以
1
∶
9
体积比混合
(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两溶液体积之和
)
,则所得混合溶液
pH
为
___
。
解析
答案
7
练后归纳
1
2
3
4
5
1
2
3
4
5
溶液
pH
的计算类型
(25
℃
)
(1)
强酸溶液:如浓度为
c
mol·L
-
1
的
H
n
A
溶液,
c
(H
+
)
=
nc
mol·L
-
1
,所以
pH
=-
lg
nc
。
(2)
强碱溶液:如浓度为
c
mol·L
-
1
的
B(OH)
n
溶液,
c
(OH
-
)
=
nc
mol·L
-
1
,
c
(H
+
)
=
mol·L
-
1
,所以
pH
=
14
+
lg
nc
。
练后归纳
1
2
3
4
5
1
2
3
4
5
中和滴定及迁移应用
(
加试
)
考点三
核心精讲
1
1.
“
中和滴定
”
考点归纳
(1)
“
考
”
实验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
(
带铁架台
)
、锥形瓶。其中常考的是滴定管,如正确选择滴定管
(
包括量程
)
,滴定管的检漏、洗涤和润洗,滴定管的正确读数方法等。
(2)
“
考
”
操作步骤
①
滴定前的准备:查漏、洗涤、润洗、充液
(
赶气泡
)
、调液面、读数;
②
滴定:移液、滴加指示剂、滴定至终点、读数;
③
计算。
(3)
“
考
”
指示剂的选择
①
强酸强碱相互滴定,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
②
若反应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选用酸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
(
甲基橙
)
,若反应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则选用碱性变色范围的指示剂
(
酚酞
)
;
③
石蕊溶液因颜色变化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过宽,一般不作指示剂。
(4)
“
考
”
误差分析
写出计算式,分析操作对
V
标
的影响,由计算式得出对最终测定结果的影响,切忌死记硬背结论。此外对读数视线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
(5)
“
考
”
数据处理
正确
“
取舍
”
数据,计算
“
平均
”
体积,根据反应式确定标准液与待测液浓度和体积的关系,从而列出公式进行计算。
2.
“
中和滴定
”
的注意事项
(1)
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和氢氟酸,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2)
滴速要先快后慢,但不能成流,应一滴一滴地滴加,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3)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口不能碰滴定管下端尖嘴且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4)
当最后一滴滴入使指示剂恰好变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表示达到滴定终点。
(5)
滴定的误差分析要依据分式
c
待
=
来判断。其中
V
待
为准确量取的待测液体积,
c
标
为准确配制的标准液浓度,这两者在误差分析时看为定值;因各种原因使得所耗标准液体积
V
标
变大或变小,
V
标
变大,则
c
待
偏高,
V
标
变小,则
c
待
偏低。
1.(2017·
绍兴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
)(1)
图
Ⅰ
表示
10 mL
量筒中液面的位置,
A
与
B
,
B
与
C
刻度间相差
1 mL
,
如果刻度
A
为
4
,量简中液体的体积是
____ mL
。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
中和滴定
”
的基本操作
1
2
3
解析
答案
3.2
解析
量筒中刻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如果刻度
A
为
4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3.2 mL
。
4
(2)
图
Ⅱ
表示
50 mL
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
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
_____(
填字母
)
。
是
a
mL
B.
是
(50
-
a
) mL
C.
一定大于
a
mL
D.
一定大于
(50
-
a
) mL
1
2
3
解析
解析
滴定管中刻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因此如果液面处的读数是
a
,则滴定管中液体的体积一定大于
(50
-
a
) mL
。
√
答案
4
(3)
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
___(
填
“
甲
”“
乙
”
或
“
丙
”
)
,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1
2
3
答案
丙
解析
解析
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丙操作,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4
(4)
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
(NH
4
)
2
SO
4
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
+
6HCHO===3H
+
+
6H
2
O
+
(CH
2
)
6
N
4
H
+
滴定时,
1 mol (CH
2
)
6
N
4
H
+
与
1 mol H
+
相当,然后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
Ⅰ
:称取样品
1.500 g
。
步骤
Ⅱ
: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
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
Ⅲ
:移取
25.00 mL
样品溶液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10 mL 20%
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
5 min
后,加入
1
~
2
滴酚酞溶液,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
2
次。
1
2
3
4
①
根据步骤
Ⅲ
填空:
a.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
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
______(
填
“
偏高
”“
偏低
”
或
“
无影响
”
)
。
1
2
3
答案
偏高
解析
解析
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没有用
NaOH
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加入
NaOH
标准溶液,使滴定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偏小,则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偏多,测得样品中
(CH
2
)
6
N
4
H
+
偏多,因此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高;
4
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
________(
填
“
偏大
”“
偏小
”
或
“
无影响
”
)
。
1
2
3
答案
无影响
解析
解析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由于溶液中含有的待测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滴定时用去
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也不变,因此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4
c.
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_____(
填字母
)
。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
___
色变成
____________
色。
1
2
3
答案
无
粉红
(
或浅红
)
解析
解析
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故选项
B
正确;
解析
由于指示剂酚酞在酸溶液中,用已知浓度的碱滴定未知浓度的酸,因此开始溶液是无色,当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成浅红色。
√
4
②
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1
2
3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
/ mL
标准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刻度
/ mL
滴定后刻度
/ 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若
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
0.101 0 mo1·L
-
1
,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
。
答案
18.85%
解析
4
1
2
3
解析
根据实验可知第一次实验反应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21.03 mL
-
1.02 mL
=
20.01 mL
;第二次实验反应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1.99 mL
-
2.00 mL
=
19.99 mL
;
第三次实验反应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20.20 mL
-
0.20 mL
=
20.00 mL
;
因此反应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是
V
=
(20.01 mL
+
19.99 mL
+
20.00 mL)÷3
=
20.00 mL
,根据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时的物质
的量关系是
1
∶
1
可知:
c
×
25.00 mL
=
0.101 0 mol·L
-
1
×
20.00 mL
,解得
c
=
0.080 8 mol·L
-
1
,
则
250 mL
溶液中含有
(CH
2
)
6
N
4
H
+
及
H
+
的物质的量是
0.080 8 mol·L
-
1
×
0.25
L
=
0.020 2 mol
,则在
1.500 g
样品中含
的物质的量是
0.020 2 mol
,其中含有
N
的质量是
m
(N)
=
0.020 2 mol
×
14 g·mol
-
1
=
0.282 8 g
,所以
N
元素的质量分数=
0.282 8 g÷1.500 g
×
100%
=
18.85%
。
4
题组二
“
滴定法
”
的拓展应用
1
2
3
2.(2017·
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
)
实验室用下列方法测定某水样中
O
2
的含量。
图
1
图
2
4
1
2
3
解析
(1)
用如图
1
所示装置,
c
是长橡胶管。使水中溶解的
O
2
在碱性条件下将
Mn
2
+
氧化成
MnO(OH)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2Mn
2
+
+
O
2
+
4OH
-
==
=2MnO(OH)
2
解析
溶解在水中的
O
2
在碱性条件下将
Mn
2
+
氧化成
MnO(OH)
2
,锰元素化合价升高
2
价,氧气化合价降低了
4
价,根据化合价升降配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Mn
2
+
+
O
2
+
4OH
-
==
=2MnO(OH)
2
;
4
图
1
1
2
3
①
打开止水夹
a
和
b
,从
A
处向装置内鼓入过量
N
2
,此操作的目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的空气,减小误差
解析
解析
由于测定的是水样中氧气含量,必须将装置中的空气赶走,避免干扰测定结果;
排出装置内
4
1
2
3
②
用注射器抽取
20.00 mL
某水样从
A
处注入锥形瓶。
③
再分别从
A
处注入含
m
mol NaOH
的溶液及
过量
的
MnSO
4
溶液。
④
完成上述操作后,下面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
填字母
)
。
A.
微热锥形瓶
B.
夹紧止水夹
a
、
b
C.
充分振荡锥形瓶
D.
继续通入
N
2
解析
解析
完成上述操作后,下面应进行的操作是夹紧止水夹
a
、
b
,充分振荡锥形瓶;
√
答案
√
4
1
2
3
(2)
用
I
-
将生成的
MnO(OH)
2
再还原为
Mn
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OH)
2
+
2I
-
+
4H
+
===Mn
2
+
+
I
2
+
3H
2
O
⑤
接着
④
操作后,分别从
A
处注入足量
NaI
溶液及含
n
mol H
2
SO
4
的硫酸溶液。
⑥
重复第
④
步操作。
(3)
用
Na
2
S
2
O
3
标准溶液滴定
(2)
中生成的
I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
2
+
2Na
2
S
2
O
3
===2NaI
+
Na
2
S
4
O
6
4
1
2
3
⑦
取下锥形瓶,向其中加入
2
~
3
滴
_________
作指示剂。
⑧
用
0.005 mol·L
-
1
Na
2
S
2
O
3
滴定至终点,终点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淀粉溶液
滴入,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解析
解析
由于反应中有碘单质参与,利用碘遇到淀粉显蓝色的特性,可以选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
解析
碘遇淀粉显蓝色,则滴定终点实验现象是最后一滴
Na
2
S
2
O
3
溶液滴入,溶液蓝色消失且半分钟内不恢复;
4
最后一滴
Na
2
S
2
O
3
溶液
1
2
3
(4)
滴定过程中,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
2
所示。
⑨
经计算,此水样中氧
(O
2
)
的含量为
__________(
单位:
mg·L
-
1
)
。
答案
9.4 mg·L
-
1
解析
4
图
2
解析
根据图
2
所示,滴定前读数:
1.50 mL
,滴定后:
6.20 mL
,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6.20 mL
-
1.50 mL
=
4.70 mL
,发生的反应:
2Mn
2
+
+
O
2
+
4OH
-
==
=2MnO(OH)
2
、
MnO(OH)
2
+
2I
-
+
4H
+
==
=Mn
2
+
+
I
2
+
3H
2
O
、
I
2
+
2Na
2
S
2
O
3
==
=2NaI
+
Na
2
S
4
O
6
,氧气反应的关系式:
O
2
~
2MnO(OH)
2
~
2I
2
~
4Na
2
S
2
O
3
,
1 000 mL
水样中含有的氧气的物质的量:
n
(O
2
)
=
n
(Na
2
S
2
O
3
)
×
=
0.25
×
0.005 mol·L
-
1
×
0.004 7 L
×
50
=
2.937 5
×
10
-
4
mol
,氧气的质量:
2.437 5
×
10
-
4
mol
×
32 g·mol
-
1
×
10
3
mg·g
-
1
=
9.4 mg
,此水样中氧
(O
2
)
的含量为
9.4 mg·L
-
1
。
1
2
3
4
3.(2017·
丽水、衢州、湖州三地市
9
月教学质量检测
)
过氧硫酸氢钾复合盐
(K
2
SO
4
·KHSO
4
·2KHSO
5
)
易分解,可用作漂白剂、
NO
x
和
SO
2
等的脱除剂。某产品中
KHSO
5
含量的测定可采用如下方法:
取
1.000 g
产品于锥形瓶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加入
5 mL 10%
的硫酸和
10 mL 25%
的碘化钾溶液,再加入
2 mL
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
0.200 0 mol·L
-
1
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的体积为
25.00 mL
。
已知:
2KHSO
5
+
4KI
+
H
2
SO
4
===2I
2
+
3K
2
SO
4
+
2H
2
O
I
2
+
2Na
2
S
2
O
3
===Na
2
S
4
O
6
+
2NaI
则产品中
KHSO
5
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
1
2
3
解析
答案
38.00%
4
解析
已知:
2KHSO
5
+
4KI
+
H
2
SO
4
===
2I
2
+
3K
2
SO
4
+
2H
2
O
、
I
2
+
2Na
2
S
2
O
3
===Na
2
S
4
O
6
+
2NaI
,
则有关系式
KHSO
5
~
2Na
2
S
2
O
3
,消耗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0.200 0 mol·L
-
1
×
0.025 0 L
=
0.005
0 mol
,所以
KHSO
5
的物质的量是
0.002 5 mol
,则产品中
KHSO
5
的质量分数为
×
100%
=
38.00%
。
1
2
3
4
4.(2017·
温州市高三
9
月选考适应性测试
)
氯化亚铜是重要的铜盐系列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有机合成等行业。某实验小组现称取化工生产中的产品
1.200 g
,用硫酸酸化的硫酸铁溶解,并稀释成
250 mL
。每次用移液管移取
25.00 m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010 00 mol·L
-
1
KMnO
4
溶液滴定,平均消耗
24.00 mL
。
(1)
用移液管吸取
25.00 mL
溶液后,把溶液转移到锥形瓶中的具体操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2
3
答案
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锥形瓶中,使管尖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松开食
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4
(2)
产品中
CuCl
的纯度为
________(
本实验条件下,
Cl
-
难被
MnO
氧化
)
。
1
2
3
答案
99.50%
解析
解析
根据关系式
5CuCl
~
KMnO
4
497.5 g
1 mol
x
g
0.01 mol·L
-
1
×0.024 L
x
=
0.119 4 g
CuCl
的纯度为
×
100%
=
99.50%
。
4
盐类的水解
考点四
核心精讲
1
1.
盐类水解及简单应用
(1)
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产生的
H
+
或
OH
-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
实质
(3)
特点
(4)
规律
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盐的类型
实例
是否水解
水解的离子
溶液的
酸碱性
溶液的
pH
强酸强碱盐
NaCl
、
KNO
3
__
____
_____
强酸弱碱盐
NH
4
Cl
、
Cu(NO
3
)
2
__
___________
____
_____
弱酸强碱盐
CH
3
COONa
、
Na
2
CO
3
__
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否
中性
pH
=
7
是
酸性
pH<7
是
碱性
pH
>
7
应用
举例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FeCl
3
溶液显酸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酸性
强弱
NaX
、
NaY
、
NaZ
三种盐溶液的
pH
分别为
8
、
9
、
10
,则酸性
______________
配制或贮存易水解的盐溶液
配制
CuSO
4
溶液时,加入少量
H
2
SO
4
,防止
Cu
2
+
水解;配制
FeCl
3
溶液,加入少量盐酸;贮存
Na
2
CO
3
溶液、
Na
2
SiO
3
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5)
应用
HX
>
HY
>
HZ
胶体的制取
制取
Fe(OH)
3
胶体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泡沫灭火器原理
成分为
NaHCO
3
与
Al
2
(SO
4
)
3
,发生反应为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净水剂
明矾可作净水剂
,
原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化肥的使用
铵态氮肥与草木灰不得混用
除锈剂
NH
4
Cl
与
ZnCl
2
溶液可作焊接时的除锈剂
Fe(OH)
3
(
胶体
)
+
3H
+
Al
3
+
+
(
胶体
)
+
3H
+
Fe
3
+
+
3H
2
O
2.
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加试
)
(1)
书写要求
①
一般来说,盐类水解的程度不大,用可逆号
“
”
表示。盐类水解一般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所以不用符号
“↓”
和
“↑”
表示水解产物。
②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表示。
③
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成一步完成。
④
双水解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的离子组由于相互促进水解程度较大,书写时要用
“
==
=
”“↑”“↓”
等。
(2)
按要求书写离子方程式。
①
AlCl
3
溶液呈酸性
。
②
Na
2
CO
3
溶液呈碱性
、
。
③
NH
4
Cl
溶于
D
2
O
中
。
④
将
NaHCO
3
溶液与
AlCl
3
溶液混合
。
⑤
实验室制备
Fe(OH)
3
胶体
。
⑥
NaHS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
⑦
对于易溶于水的正盐
M
n
R
m
溶液,若
pH
>
7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下同
)
;
若
pH<7
,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解析
pH
大于
7
是由于酸根离子水解呈碱性,
pH
小于
7
是由于弱碱阳离子水解呈酸性。
HR
(
n
-
1)
-
+
OH
-
(1)
内因
酸或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
3.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
加试
)
因素
水解平衡
水解程度
水解产生离子的浓度
温度
升高
____
____
____
浓度
增大
____
____
____
减小
(
即稀释
)
____
____
____
外加酸碱
酸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碱
弱酸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减小
(2)
外因
右移
增大
增大
右移
减小
增大
右移
增大
减小
注意
①
水解平衡右移,盐的离子水解程度不一定增大,若加水稀释时,水解平衡右移,水解程度一定增大,若增大水解离子的浓度,平衡也右移,但水解程度减小。
②
稀溶液中,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但其溶液酸性
(
或碱性
)
越弱。
条件
移动方向
H
+
数
pH
现象
升温
____
____
____
________
通
HCl
____
____
____
________
加
H
2
O
____
____
____
________
加
NaHCO
3
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不同条件对
FeCl
3
水解平衡的影响:
Fe
3
+
+
3H
2
O
Fe(OH)
3
+
3H
+
(
填写空格中内容
)
向右
增多
减小
向左
增多
减小
向右
增多
增大
颜色变深
颜色变浅
颜色变浅
向右
减小
增大
生成红褐色沉淀,放出气体
酸式盐的水溶液显什么性质,要看该盐的组成粒子的性质。
(1)
强酸的酸式盐只电离,不水解,一定显酸性。
如
NaHSO
4
:
NaHSO
4
===Na
+
+
H
+
+
。
(2)
弱酸的酸式盐存在两种趋势,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
HA
-
H
+
+
A
2
-
(
电离,显酸性
)
HA
-
+
H
2
O
H
2
A
+
OH
-
(
水解,显碱性
)
如果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显酸性,如
等;如果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显碱性,如
等。
4.
酸式盐水溶液酸、碱性判断方法
(
加试
)
1.(2017·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
)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溶质水解显酸性的是
A.KNO
3
B.NH
4
Cl
C.NaHSO
4
D.NaHCO
3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盐类水解及简单应用
1
2
3
√
答案
解析
4
5
解析
A
项,
KNO
3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溶液呈中性,错误;
B
项,
NH
4
Cl
水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正确;
C
项,
NaHSO
4
溶液中硫酸氢钠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溶液显酸性,错误;
D
项,
NaHCO
3
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碱性,错误。
1
2
3
4
5
2.(2017·
嘉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
)
下列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
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B.
热的纯碱溶液可用于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C.
向
NH
4
Cl
溶液中加入镁粉,产生
H
2
D.
配制
FeCl
2
溶液时需要向溶液中加少量铁粉
√
答案
1
2
3
4
5
3.0.1 mol·L
-
1
的
K
2
CO
3
溶液中,由于
的水解,使得
c
( )
<
0.1 mol·L
-
1
。
如果要使
c
( )
更接近于
0.1 mol·L
-
1
,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入少量盐酸
B.
加入适量的水
C.
加入适量的
KOH D.
加热
1
2
3
4
5
题组二 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
加试
)
√
答案
解析
解析
A
项发生反应:
2H
+
+
==
=CO
2
↑
+
H
2
O
,
浓度更小;
B
项和
D
项均促进
水解,
浓度更小;
C
项
KOH
抑制
的水解,正确。
4.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
CH
3
COONa
溶液中加入适量
CH
3
COOH
,可使
c
(Na
+
)
=
c
(CH
3
COO
-
)
B.
水解反应
+
H
2
O
NH
3
·H
2
O
+
H
+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
移动
C.
制备
AlCl
3
、
FeCl
3
、
CuCl
2
时均不能采用将溶液蒸干的方法
D.
配制
CuSO
4
溶液时,要加入少量
H
2
SO
4
解析
1
2
3
4
5
√
答案
解析
CH
3
COONa
溶液显碱性,加入适量
CH
3
COOH
抑制
CH
3
COO
-
水解而使溶液显中性时:
c
(H
+
)
=
c
(OH
-
)
,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
(Na
+
)
=
c
(CH
3
COO
-
)
,
A
项正确;
盐类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B
项错误;
Al
3
+
、
Fe
3
+
和
Cu
2
+
水解产生
HCl
,加热会使
HCl
挥发,
蒸干时将分别得到
Al(OH)
3
、
Fe(OH)
3
和
Cu(OH)
2
,
C
项正确;
CuSO
4
溶液中
Cu
2
+
水解:
Cu
2
+
+
2H
2
O
Cu(OH)
2
+
2H
+
,加入少量
H
2
SO
4
可抑制
Cu
2
+
水解,
D
项正确。
1
2
3
4
5
5.(1)
由于
HF
是弱酸,则向
NaF
溶液中通入少量
HCl
,
c
(H
+
)______(
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下同
)
,
c
(F
-
)________
;微微加热
NaF
溶液,
c
(H
+
)______
,
c
(F
-
)______
。
1
2
3
4
5
解析
由于
HF
是弱酸,
NaF
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F
-
+
H
2
O
HF
+
OH
-
,当通入少量
HCl
时,
c
(H
+
)
变大,消耗
OH
-
,水解平衡右移,
c
(F
-
)
变小;当微热
NaF
溶液时,使水解平衡右移,
c
(F
-
)
变小,
c
(OH
-
)
变大,则
c
(H
+
)
变小。
答案
变大
解析
变小
变小
变小
解析
由
CeCl
3
+
3H
2
O
Ce(OH)
3
+
3HCl
,
NH
4
Cl
NH
3
↑
+
HCl
↑
知,
NH
4
Cl
分解产生的
HCl
能抑制
Ce
3
+
的水解。
(2)
铈
(Ce)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稀土元素。在加热条件下
CeCl
3
易发生水解,无水
CeCl
3
可用加热
CeCl
3
·6H
2
O
和
NH
4
Cl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其中,
NH
4
Cl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分解生成
HCl
气体,抑制
CeCl
3
水解
解析
1
2
3
4
5
溶液中
“
粒子
”
浓度的变化
考点五
核心精讲
1
1.
明确
“
三个
”
守恒原理
(1)
电荷守恒:即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根据电荷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许多复杂的离子浓度问题。
(2)
物料守恒:是指物质发生变化前后,有关元素的存在形式不同,但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保持不变。根据物料守恒可准确快速地解决电解质溶液中复杂离子、分子、物质的量浓度或物质的量的关系。
(3)
质子守恒:是指在电离或水解过程中,会发生质子
(H
+
)
转移,但在质子转移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以
Na
2
CO
3
和
NaHCO
3
溶液为例,可用下图所示帮助理解质子守恒:
(1)Na
2
CO
3
溶液
2.
正确理解质子守恒
所以
c
(OH
-
)
=
c
( )
+
2
c
(H
2
CO
3
)
+
c
(H
3
O
+
)
,
即
c
(OH
-
)
=
c
( )
+
2
c
(H
2
CO
3
)
+
c
(H
+
)
。
(2)NaHCO
3
溶液
所以
c
( )
+
c
(OH
-
)
=
c
(H
2
CO
3
)
+
c
(H
3
O
+
)
即
c
( )
+
c
(OH
-
)
=
c
(H
2
CO
3
)
+
c
(H
+
)
。
3.
建立解题思维模型
(1)
单一溶液
酸或碱溶液
—
考虑电离
盐溶液
—
考虑水解
(2)
混合溶液
不反应
—
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
反应
不过量
—
过量
—
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
生成酸或碱
—
考虑电离
生成盐
—
考虑水解
(3)
不同溶液中某离子浓度的变化
若其他离子能促进该离子的水解,则该离子浓度减小,若抵制其水解,则该离子浓度增大。
(
一
)
单一溶液
1.0.1 mol·L
-
1
的
NH
4
Cl
溶液
(1)
粒子种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组集训
2
题组一 归纳类型逐一突破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2.Na
2
S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c
(Na
+
)
>
c
(S
2
-
)
>
c
(OH
-
)
>
c
(HS
-
)
>
c
(H
+
)
c
(Na
+
)
+
c
(H
+
)
=
2
c
(S
2
-
)
+
c
(HS
-
)
+
c
(OH
-
)
c
(Na
+
)
=
2[
c
(S
2
-
)
+
c
(HS
-
)
+
c
(H
2
S)
]
c
(OH
-
)
=
c
(H
+
)
+
c
(HS
-
)
+
2
c
(H
2
S)
1
2
3
4
5
6
7
8
9
3.NaHS
溶液
(
呈碱性
)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c
(Na
+
)
>
c
(HS
-
)
>
c
(OH
-
)
>
c
(H
+
)
>
c
(S
2
-
)
c
(Na
+
)
+
c
(H
+
)
=
c
(HS
-
)
+
2
c
(S
2
-
)
+
c
(OH
-
)
c
(Na
+
)
=
c
(S
2
-
)
+
c
(HS
-
)
+
c
(H
2
S)
c
(OH
-
)
=
c
(H
+
)
+
c
(H
2
S)
-
c
(S
2
-
)
解析
解析
NaHS
既能发生水解又能发生电离,水溶液呈碱性:
HS
-
+
H
2
O
H
2
S
+
OH
-
(
主要
)
HS
-
H
+
+
S
2
-
(
次要
)
1
2
3
4
5
6
7
8
9
4.NaHSO
3
溶液
(
呈酸性
)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NaHSO
3
既能发生电离又能发生水解,水溶液呈酸性:
(
二
)
混合溶液
5.1
∶
1
的
CH
3
COOH
、
CH
3
COONa
溶液
水解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质子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c
(CH
3
COO
-
)
>
c
(Na
+
)
>
c
(H
+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2
c
(Na
+
)
=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c
(CH
3
COO
-
)
+
2
c
(OH
-
)
=
c
(CH
3
COOH)
+
2
c
(H
+
)
1
2
3
4
5
6
7
8
9
水溶液呈酸性。
6.CH
3
COOH
、
CH
3
COONa
混合中性溶液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物料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c
(CH
3
COO
-
)
=
c
(Na
+
)
>
c
(H
+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c
(Na
+
)
=
c
(CH
3
COO
-
)
1
2
3
4
5
6
7
8
9
若溶液呈中性,则电离和水解相互抵消。
7.pH
=
2
的
CH
3
COOH
与
pH
=
12
的
NaOH
等体积混合
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荷守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c
(CH
3
COO
-
)
>
c
(Na
+
)
>
c
(H
+
)
>
c
(OH
-
)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解析
由于
CH
3
COOH
是弱酸,所以当完全反应后,
CH
3
COOH
仍过量许多,溶液呈酸性。
1
2
3
4
5
6
7
8
9
8.(2017·
温州市高三
9
月选考适应性测试
)25
℃
时,由酸
(HM)
及其盐
(NaM)
组成的混合溶液,起始浓度均为
1 mol·L
-
1
。向该溶液中通入
HCl
气体或加入
NaOH
固体时,溶液
pH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点时,溶液中
c
(Na
+
)
=
c
(M
-
)
B.
将
D
、
E
点溶液混合后,
c
(M
-
)
+
c
(HM)
=
2
c
(Na
+
)
C.B
点时,溶液中
c
(M
-
)>
c
(Na
+
)>
c
(HM)
D.A
、
B
、
C
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
(H
+
)
逐渐增大
1
2
3
4
5
6
7
8
9
√
答案
解析
练后归纳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
C
点溶液呈中性,溶液中
c
(Na
+
)
=
c
(M
-
)
,故
A
正确;
根据物料守恒,
B
点的溶液中
c
(M
-
)
+
c
(HM)
=
2
c
(Na
+
)
,将
D
、
E
点溶液混合后钠离子增多,故
B
错误;
B
点溶液呈酸性,
HM
电离大于
NaM
水解,溶液中
c
(M
-
)>
c
(Na
+
)>
c
(HM)
,故
C
正确;
A
点是向
B
的溶液中加盐酸,对水电离抑制程度增大;
C
点是向
B
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消耗
HM
,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
A
、
B
、
C
三点所表示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
c
(H
+
)
逐渐增大,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练后归纳
1
2
3
4
5
6
7
8
9
题组二 根据
“
曲线
”
,判断
“
粒子
”
浓度关系
9.(2017·
衢州市高三
1
月教学质量检测
)
室温下在
25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2 mol·L
-
1
CH
3
COOH
溶液,曲线如图所示,有关离子浓度关系比较错误的是
A.
在
A
、
B
间任意一点,溶液中一定都有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B.
在
B
点:
a
>
12.5
,且有
c
(Na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
c
(H
+
)
C.
在
C
点:
c
(Na
+
)
>
c
(CH
3
COO
-
)
>
c
(H
+
)
>
c
(OH
-
)
D.
在
D
点: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
2
c
(Na
+
)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解析
在
25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2 mol·L
-
1
CH
3
COOH
溶液,二者之间相互反应,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需醋酸的体积为
12.5 mL
,当反应至溶液显中性时,醋酸应稍过量,且
c
(OH
-
)
=
c
(H
+
)
,注意根据电荷守恒思想来比较离子浓度大小。
A
项,在
A
、
B
间任一点,溶液中只存在四种离子有
Na
+
、
H
+
、
CH
3
COO
-
、
OH
-
,根据电荷守恒则有: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故
A
正确;
B
项,在
B
点溶液显中性,则结果是
c
(OH
-
)
=
c
(H
+
)
,根据电荷守恒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则一定有
c
(Na
+
)
=
c
(CH
3
COO
-
)
,
H
+
与
OH
-
为水电离产生,浓度很小,故有:
c
(Na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
c
(H
+
)
,故
B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C
项,在
C
点,溶液显酸性,故有
c
(OH
-
)
<
c
(H
+
)
,根据电荷守恒: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故
c
(Na
+
)
<
c
(CH
3
COO
-
)
,故
C
错误;
D
项,在
D
点时,醋酸剩余,
剩余的醋酸的浓度和生成的醋酸钠浓度相等均为
0.05 mol·L
-
1
,根据物料守恒,则: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
0.1 mol·L
-
1
,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三年选考 五次真题
1.(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9)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NaOH B.Na
2
CO
3
C.NaCl D.NH
3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解析
A
项,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B
项,碳酸钠水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C
项,氯化钠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
D
项,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故选
C
。
解析
11
2.(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
<
7
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B.
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
NaOH
溶液,
c
(OH
-
)
相等
C.
在相同温度下,
pH
相等的盐酸、
CH
3
COOH
溶液,
c
(Cl
-
)
=
c
(CH
3
COO
-
)
D.
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若
c
(Cl
-
)
=
c
(NH )
,则溶液呈中性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25
℃
时,
pH
<
7
的溶液呈酸性,但温度未知,所以
pH
<
7
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
A
正确;
在相同温度下,一水合氨部分电离,
NaOH
完全电离,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
NaOH
溶液,
NaOH
溶液中
c
(OH
-
)
更大,故
B
错误;
在相同温度下,盐酸、
CH
3
COOH
溶液中分别存在电荷守恒:
c
(Cl
-
)
+
c
(OH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
c
(H
+
)
,又因为
pH
相等,所以
c
(Cl
-
)
=
c
(CH
3
COO
-
)
,故
C
正确;
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
(Cl
-
)
+
c
(OH
-
)
=
c
(NH )
+
c
(H
+
)
,若
c
(Cl
-
)
=
c
(NH )
,则
c
(OH
-
)
=
c
(H
+
)
,溶液呈中性,故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2017·
浙江
11
月选考,
23)25
℃
时,在
“
H
2
A—HA
-
—A
2
-
”
的水溶液体系中,
H
2
A
、
HA
-
和
A
2
-
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
(
α
)
随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含
H
2
A
、
HA
-
和
A
2
-
的溶液中,加入少量
NaOH
固体
,
α
(HA
-
)
一定增大
B.
将等物质的量的
NaHA
和
Na
2
A
混合物溶于水,所
得的溶液中
α
(HA
-
)
=
α
(A
2
-
)
C.NaHA
溶液中,
HA
-
的水解能力小于
HA
-
的电离能力
D.
在含
H
2
A
、
HA
-
和
A
2
-
的溶液中,若
c
(H
2
A)
+
2
c
(A
2
-
)
+
c
(OH
-
)
=
c
(H
+
)
,则
α
(H
2
A)
和
α
(HA
-
)
一定相等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在
pH
>
3
时,加入少量
NaOH
固体,
α
(HA
-
)
在减小,故
A
选项错误;
根据图像的交点可知
HA
-
的电离平衡常数近似为
10
-
4
,
A
2
-
的水解平衡常数近似为
10
-
10
,将等物质的量的
NaHA
和
Na
2
A
混合物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
α
(HA
-
)
<
α
(A
2
-
)
,故
B
选项错误;
根据图像可知
NaHA
溶液为酸性溶液,故
HA
-
的电离能力大于
HA
-
的水解能力,故
C
选项正确;
D
选项不确定是否含别的阳离子,若含别的阳离子则
α
(H
2
A)
和
α
(HA
-
)
不相等,故
D
选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2017·
浙江
4
月选考,
18)
室温下,下列事实不能说明
NH
3
·H
2
O
为弱电解质的是
A.0.1 mol·L
-
1
NH
3
·H
2
O
的
pH
小于
13
B.0.1 mol·L
-
1
NH
4
Cl
溶液的
pH
小于
7
C.
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
0.1 mol·L
-
1
NaOH
溶液和氨水,氨水的导电能
力弱
D.0.1 mol·L
-
1
NH
3
·H
2
O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2017·
浙江
4
月选考,
23)25
℃
时,在含
CH
3
COOH
和
CH
3
COO
-
的溶液中,
CH
3
COOH
、
CH
3
COO
-
二者
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
(
α
)
随溶液
pH
变化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
pH
<
4.76
的溶液中,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B.
在
pH
=
7
的溶液中,
α
(CH
3
COOH)
=
0
,
α
(CH
3
COO
-
)
=
1.0
C.
在
pH
>
4.76
的溶液中,
c
(CH
3
COO
-
)
与
c
(OH
-
)
之和可大于
c
(H
+
)
D.
在
pH
=
4.76
的溶液中加盐酸,
α
(CH
3
COOH)
与
α
(CH
3
COO
-
)
之和保持不变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根据图像可判断在
pH<4.76
的溶液中,
c
(CH
3
COO
-
)<
c
(CH
3
COOH)
,
A
正确;
在溶液中存在醋酸根的水解平衡以及醋酸的电离平衡,在
pH
=
7
的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浓度不可能为
0
,
B
错误;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在
pH>4.76
的溶液中,
c
(CH
3
COO
-
)
与
c
(OH
-
)
之和可大于
c
(H
+
)
,
C
正确;
在
pH
=
4.76
的溶液中加盐酸,根据物料守恒可知
α
(CH
3
COOH)
与
α
(CH
3
COO
-
)
之和保持不变,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5)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因水解而呈酸性的是
A.NaOH B.(NH
4
)
2
SO
4
C.Na
2
CO
3
D.NaCl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2016·
浙江
10
月选考,
18)
为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测定
0.1 mol·L
-
1
醋酸溶液的
pH
B.
测定
0.1 mol·L
-
1
CH
3
COONa
溶液的酸碱性
C.
比较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
D.
比较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时消耗
两溶液的体积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A
项,若
0.1 mol·L
-
1
醋酸溶液的
pH
>
1
,则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B
项,若
0.1 mol·L
-
1
C
H
3
COONa
溶液呈碱性,则证明
CH
3
COO
-
发生水解,从而证明
CH
3
COOH
是弱电解质;
C
项,比较浓度均为
0.1 mol·L
-
1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导电能力,若前者强,则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D
项,当
NaOH
溶液和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两溶液的体积也相同,无法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2016·
浙江
4
月选考,
21)
某温度下,关于
pH
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
(
两溶液的
OH
-
浓度也相等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
(HCl)
>
c
(CH
3
COOH)
B.
c
(Cl
-
)
=
c
(CH
3
COO
-
)
C.
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的
Zn
完全反应,盐酸产生的
H
2
多
D.
用同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与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恰好反应完全,
盐酸消耗的
NaOH
溶液体积多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2016·
浙江
4
月选考,
23)
常温下,向
20.00 mL 0.100 0 mol·L
-
1
的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
0.100 0 mol·L
-
1
的
NaOH
溶液,
pH
随
NaOH
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在反应过程中,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B.pH
=
5
时,
c
(CH
3
COO
-
)
>
c
(Na
+
)
>
c
(H
+
)
>
c
(OH
-
)
C.pH
=
6
时,
c
(Na
+
)
+
c
(H
+
)
-
c
(OH
-
)
+
c
(CH
3
COOH)
=
0.100 0 mol·L
-
1
D.pH
=
7
时,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
20.00 mL
√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在反应过程中,一定满足电荷守恒:
c
(Na
+
)
+
c
(H
+
)
=
c
(CH
3
COO
-
)
+
c
(OH
-
)
,
A
正确;
pH
=
5
的溶液呈酸性,则
c
(H
+
)
>
c
(OH
-
)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
(CH
3
COO
-
)
>
c
(Na
+
)
,则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为
c
(CH
3
COO
-
)
>
c
(Na
+
)
>
c
(H
+
)
>
c
(OH
-
)
,
B
正确;
pH
=
6
时,滴加的
NaOH
溶液体积小于
20 mL
,则此时的溶液中
c
(CH
3
COO
-
)
+
c
(CH
3
COOH)
<
0.100 0 mol·L
-
1
,根据电荷守恒,
C
错误;
如果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为
20.00 mL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
溶液水解呈碱性,若使溶液呈中性,则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小于
20.00 mL
,
D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
2016·
浙江
4
月选考,
30(2)
②
]
N
2
H
4
的水溶液呈弱碱性,室温下其电离常数
K
1
=
1.0
×
10
-
6
,则
0.01 mol·L
-
1
N
2
H
4
水溶液的
pH
等于
_____(
忽略
N
2
H
4
的二级电离和
H
2
O
的电离
)
。
答案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1.(2016·
浙江
4
月选考,
31)
某同学将铁铝合金样品溶解后取样
25.00 mL
,分离并测定
Fe
3
+
的浓度,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已知:乙醚
[
(C
2
H
5
)
2
O
]
是一种易挥发、易燃、有麻醉性的有机化合物,沸点为
34.5
度,微溶于水,在较高的盐酸浓度下,
Fe
3
+
与
HCl
、乙醚形成化合物
[
(C
2
H
5
)
2
OH
][
FeCl
4
]
而溶于乙醚,当盐酸浓度降低时,该化合物解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请回答:
(1)
操作
A
的名称是
_____
。
(2)
经操作
A
后,为判断
Fe
3
+
是否有残留,请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分液
从溶液
Ⅱ
中取样,
滴加
KSCN
溶液,显血红色说明残留
Fe
3
+
;显无色说明无残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
蒸馏装置如下图所示,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体系封闭,明火加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4)
滴定前,加入的适量溶液
B
是
____
。
A.H
2
SO
3
—H
3
PO
4
B.H
2
SO
4
—H
3
PO
4
C.HNO
3
—H
3
PO
4
D.HI—H
3
PO
4
(5)
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
0.100 0 mol·L
-
1
K
2
Cr
2
O
7
溶液
6.00 mL
。根据该实验数据,试样
X
中
c
(Fe
3
+
)
为
_____________
。
答案
0.576 mol·L
-
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上述测定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为提高该滴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____
。
A.
稀释被测试样
B.
减少被测试样取量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降低滴定剂浓度
√
答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