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2021-07-03 发布

【化学】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4月统考(解析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届高三4月统考 第Ⅰ卷 选择题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Fe 56 Ba 137‎ ‎1.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但是它依然可防可控,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戴口罩、勤洗手,给自己居住、生活的环境消毒,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烟、雾属于气溶胶,但它们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 使用酒精作为环境消毒剂时,酒精浓度越大,消毒效果越好 C. “‎84”‎消毒液与酒精混合使用可能会产生氯气中毒 D. 生产“口罩”的无纺布材料是聚丙烯产品,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详解】A.云、雾和烟均为胶体,且均为胶粒分散到气态分散剂中所得到的分散系,故均为气溶胶,它们都能发生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更好,并不是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故B错误;‎ C.“‎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乙醇,自身被还原为氯气,故C正确;‎ D.从题中信息可看出生产无纺布的材料是合成材料,不是天然高分子材料,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最高,可以杀死病毒,在疫情期间可以使用医用酒精杀菌,但不是浓度越大越好。‎ ‎2.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篇》中详细记载了古法制纸工艺。步骤可分为五步,“斩竹漂塘”、“煮楻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其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步骤是( )‎ A. 煮楻足火 B. 荡料入帘 C. 覆帘压纸 D. 透火焙干 ‎【答案】A ‎【解析】A.煮楻足火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B.将被打烂之竹料倒入水槽内,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捞好的纸膜一张张叠好,用木板压紧,上置重石,将水压出,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故C错误;D.将湿纸逐张扬起,并加以焙干,变化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法制纸工艺,物质变化实质、注意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造纸过程中的各步骤的本质。‎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和 1 mol O2 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2NA B. 标准状况下,‎7.8 g 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 C—H 键数目为 0.6NA C. 将 1 mol NH3 通入足量水中,NH3·H2O、NH4+粒子数目之和为 NA D. ‎1 L 0.1 mol·L−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 0.1NA ‎【答案】B ‎【详解】A. 2 mol NO与1 mol O2发生反应2NO+O2=2NO2,生成2 mol NO2,因为存在化学平衡2NO2N2O4,所以最终达到平衡时气体分子数小于2NA,A项错误;‎ B. 标准状况下,‎7.8 g乙炔(C2H2,0.3mol)中含C-H键0.6mol,‎7.8 g苯(C6H6,0.1mol) 中含C-H键0.6mol,所以二者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6NA,B项正确;‎ C. 将1 mol NH3通入足量水中,NH3、NH3 ·H2O、NH4+ 粒子数目之和为NA,C项错误;‎ D. 若不考虑Fe3+水解,‎1 L 0.1 mol·L−1 FeCl3 溶液中含 Fe3+数目为0.1NA,但Fe3+要发生水解,使Fe3+数目减少,D项错误;‎ 答案选B。‎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 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 使用 CCl4 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 吸收氨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 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答案】D ‎【详解】A. 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所以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 B. 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B项不符合题意;‎ C. 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该操作不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 “查漏” 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5.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的质子数是 W 与 Z 的质子数之和的一半。m、n、p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r 是元素 Y 的气体单质,n 为淡黄色粉末, 相关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室温下,0.01mol/L s 溶液 pH 为 12。下列说法误错的是( )‎ A. Z 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Y﹥Z﹥W C. 电负性:Y﹥X﹥W D. n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1:1‎ ‎【答案】D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出n为Na2O2、s为NaOH、r为O2、p为H2O,W、X、Y、Z分别为H、C、O、Na。‎ ‎【详解】A. Z是Na,同一周期,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所以Z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A项正确;‎ B. W、Y、Z对应的简单离子分别为:H+、O2-、N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可知简单离子半径大小:Y﹥Z﹥W,B项正确;‎ C. 非金属性:O﹥C﹥H,则电负性:O﹥C﹥H,C项正确;‎ D. n为Na2O2,1个Na2O2有两个钠离子和一个过氧根离子,则阴阳离子个数比为 2:1,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结合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的关系推出元素的类别;再根据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推出元素的性质;突破口在n,根据Na2O2的性质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即可找到各元素名称。‎ ‎6.恒温恒容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体积比为 1:1 的 H2 和 CO2,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能判断此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内压强保持不变 B. 体系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CO2 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 断裂3molH-H键的同时断裂 2mol H-O 键 ‎【答案】AC ‎【详解】A. 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同,平衡移动过程中压强会发生变化,所以体系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正确;‎ B. 体系内混合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恒容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能判断化学平衡,B项错误;‎ C. 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正确;‎ D. 断裂3mol H-H键的同时需要断裂3mol H-O键,说明消耗3mol氢气的同时消耗1mol甲醇和1mol水,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D项错误;‎ 答案选AC。‎ ‎7.根据下列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 NaCl、NaI 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 AgNO3 溶液,先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B 将硫酸酸化的 H2O2 溶液滴入 Fe(NO3)2 溶液中,溶液变黄 证明氧化性:H2O2>Fe3+‎ C 常温下,用 pH 计测定 0.1 mol·L-1 NaA 溶液的 pH 小于 0.1 mol·L-1Na2CO3 溶液的 pH 能证明酸性:HA>H2CO3‎ D 取 a g 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其体积为 V L(标准状况下)‎ 测定铝箔中 Al2O3 含量 ‎【答案】D ‎【详解】A.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先有黄色沉淀生成,由于不能确定起始时氯离子和碘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因此不能据此得出Ksp(AgCl)>Ksp(AgI),A项错误;‎ B. 将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因为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所以,此实验无法证明H2O2氧化性强于Fe3+,B项错误;‎ C. 因为Na2CO3溶液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以第一步为主,即CO32-+H2OHCO3-+OH-,NaA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H2OHA+OH-,用pH计测定0.1moI/L NaA溶液的pH小于0.1moI/L Na2CO3溶液的pH,只能证明HA的酸性强于HCO3-,不能证明酸性:HA>H2CO3,C项错误;‎ D. 铝和氢氧化钠发生2Al+2NaOH+2H2O=2NaAlO2+3H2↑,根据氢气的体积可确定铝的量,可用测定含量,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原理和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知识,解答时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判断A选项,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和水解原理判断C选项。‎ ‎8.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HCO3 溶液中加足量 Ba(OH)2 溶液:HCO3-+Ba2++OH-=BaCO3↓+H2O B. 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2MnO4-+16H++‎5C2O42-=2Mn2++10CO2↑+8H2O C. 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2H2O D. CuSO4 溶液加入足量浓氨水:Cu2++2NH3·H2O=Cu(OH)2↓+2NH4+‎ ‎【答案】A ‎【详解】A. 向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把NaHCO3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则离子方程式是HCO3-+Ba2++OH-=BaCO3↓+H2O,A项正确;‎ B. 草酸是弱酸,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反应离子方程式是:2MnO4-+6H++H‎2C2O4=2Mn2++10CO2↑+8H2O,B项错误;‎ C. Cu溶于稀硝酸放出NO气体,反应离子方程式是3Cu+8H++2NO3-=3Cu2++2NO↑+4H2O,C项错误;‎ D.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足量浓氨水,二者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然后氢氧化铜和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定量离子方程式书写时,把量少的物质看做1mol,所以向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把NaHCO3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离子方程式是HCO3-+Ba2++OH-=BaCO3↓+H2O;向NaHCO3溶液中加少量Ba(OH)2溶液,把Ba(OH)2的物质的量看做1mol,离子方程式是2HCO3-+Ba2++2OH-=BaCO3↓+CO32-+2H2O。‎ ‎9.雌黄(As2S3)在我国古代常用作书写涂改修正胶。浓硝酸氧化雌黄可制得硫黄,并生成砷酸和一种红棕色气体,利用此反应原理设计为某原电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砷酸的分子式为 H2AsO4‎ B. 红棕色气体在该原电池的负极区生成并逸出 C. 该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10∶1‎ D. 该反应中每析出 ‎9.6g 硫黄,则转移 0.5mol 电子 ‎【答案】C ‎【详解】A. 砷最高价为+5,砷酸的分子式为H3AsO4,A项错误;‎ B. 红棕色气体是硝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的NO2,原电池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所以NO2在正极生成并逸出,B项错误;‎ C. 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As2S3化合价共升高10,硝酸被还原为NO2,氮元素化合价降低1,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0:1,C项正确;‎ D. As2S3被氧化为砷酸和硫单质,1molAs2S3失10mol电子,生成2mol砷酸和3mol硫单质,所以生成0.3mol硫黄,转移1mol电子,D项错误;‎ 答案选C。‎ ‎10.对图中甲和乙两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都含有手性碳原子 B. 甲和乙不能用质谱法鉴别 C. 甲和乙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 D 甲和乙均能与溴水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答案】B ‎【详解】A. 甲和乙所有的碳都没有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或原子,故都不含有手性碳原子,A项错误;‎ B. 二者分子式相同,甲和乙不能用质谱法鉴别,B项正确;‎ C. 甲含有苯环,8个C原子共面,乙含有碳碳双键,最多6个C原子共面,C项错误;‎ D. 甲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乙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B。‎ ‎11.已知:pKa=-lgKa,‎25℃‎时 H‎2A 的pKa1=1.85,pKa2=7.19。常温下,用 0.1mol·L-1NaOH 溶封液滴定 20 mL 0.1 mol·L-1H‎2A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 点 V0﹤10 mL线 B B 点所得溶液中:c(H‎2A)+c(H+)=c(HA-)+c(OH-)‎ C. C 点所得溶液中:c(A2-)=c(HA-)‎ D. D 点所得溶液中:A2-水解平衡常数Kh1=10-6.81‎ ‎【答案】B ‎【详解】A. A点溶液中pH=1.85,则溶液中c(H+)=10-1.85mol/L,H‎2A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1.85mol/L,所以c(H+)=Ka1,表明溶液中c(NaHA)=c(H‎2A),若恰好是10mL NaOH,反应起始时存在c(NaHA)=c(H‎2A),平衡时c(H‎2A)<c(NaHA),因此所加NaOH体积需<10mL,会得到平衡时c(NaHA)=c(H‎2A),即V0<10mL,A项正确;‎ B. B点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此时反应恰好产生NaHA,为第一个滴定终点,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2A)+c(H+)=c(A2−)+c(OH−),B项错误;‎ C. c点pH=7.19=pKa2,Ka2=c(A2−)×c(H+)/c(HA−)=10-7.19,所以c(A2-)=c(HA-),C项正确;‎ D. D点为加入NaOH溶液40mL,此时溶液中恰好生成Na‎2A,为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Na‎2A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为9.85,发生水解的方程式为A2−+H2O⇌HA−+OH−,则A2−水解平衡常数Khl====10-6.81,D项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掌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计算和比较,注意抓住一些关键点,如H‎2A与氢氧化钠1:1反应时的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按1:2反应时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关系等,掌握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和质子守恒关系式的书写。‎ ‎12.有一份澄清溶液,可能含有 Na+、K+、NH4+、Ca2+、Fe3+、SO42-、CO32-、SO32-、Cl-、I-中的若干种,且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1(不考虑水解和水的电离)。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 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另取少量原溶液,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 是否存在 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B. 通过 CCl4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 C. 试样加足量氯水无气体产生,说明溶液中 CO32-肯定不存在 D.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a2+、Fe3+、SO42-、CO32-、Cl-‎ ‎【答案】A ‎【分析】澄清溶液,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无SO42-,加足量氯水,无气体,则无CO32-,溶液加四氯化碳分液,下层紫红色,则有I-,上层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有SO32-,无Ca2+、Fe3+,溶液中一定含阳离子,且离子浓度都为0.1mol•L-1;根据电荷守恒,一定含有NH4+、Na+、K+,一定不存在Cl-;滤液中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有白色沉淀,是过程中加氯水时引入的氯离,结合溶液为电中性来解答。‎ ‎【详解】A. 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0.1mol/L,且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 Na+、K+,不需要焰色反应来确定,A项错误;‎ B. 通过CCl4 层的颜色变化,能判断出溶液中 I-肯定存在,B项正确;‎ C. 试样加足量的Cl2水,没有气体产生,说明无CO32-,C项正确;‎ D. 由分析可知,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Fe3+、SO42-、CO32-、Cl-,D项正确;‎ 答案选A。‎ 第 II 卷 ‎13.铁(Fe)、铜(Cu)、银(Ag)是常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1)Ag 与 Cu 在同一族,则 Ag 在周期表中________ (填“s”、“p”、“d”或“ds”)区;[Ag(NH3)2]+中 Ag+空的 5s 轨道和 5p 轨道以sp 杂化成键,则该配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 ‎(2)基态 Cu+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3)表中是 Fe 和 Cu 的部分电离能数据:请解释 I2(Cu)大于 I2(Fe)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 Fe Cu 第一电离能 I1/kJ·mol-1‎ ‎759‎ ‎746‎ 第二电离能 I2/kJ·mol-1‎ ‎1561‎ ‎1958‎ ‎(4)亚铁氰化钾是食盐中常用的抗结剂,其化学式为 K4[Fe(CN)6]。‎ ‎①CN-的电子式是________;1mol 该配离子中含σ 键数目为________。‎ ‎②该配合物中存在的作用力类型有________ (填字母)。‎ A.金属键 B.离子键 C.共价键 D.配位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5)氧化亚铁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已知:‎ 氧化亚铁晶体的密度为 ρg•cm﹣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该晶胞中,与 Fe2+紧邻且等距离的 Fe2+数目为________,Fe2+与O2﹣最短核间距为________pm。‎ ‎【答案】(1). ds (2). 直线形 (3). [Ar]3d10 (4). 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电子,Fe 失去的是 4s1 电子 (5). (6). 12NA (7). BCD (8). 12 (9). ×1010‎ ‎【分析】(1)Ag在第五周期第ⅠB族;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 ‎(2)铜是29号元素,分析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 ‎(3)根据电子排布分析;‎ ‎(4)①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σ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σ键;‎ ‎②根据K4 [Fe(CN)6]分子式分析;‎ ‎(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e2+紧邻且等距离的Fe2+数目为12个;晶胞参数等于相邻两个离子核间距的2倍。‎ ‎【详解】(1)Ag在第五周期第ⅠB族,属于ds区;依题意:[Ag(NH3)2]+中Ag+以sp杂化成键,应该是直线形,故答案为:ds;直线形;‎ ‎(2)铜是29号元素,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故答案为:[Ar]3d10;‎ ‎(3)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F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1,Cu+再失去的是3d10上的电子,而Fe+失去的是4s1的电子,由于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是稳定的状态,显然3d10处于全充满,更稳定,所以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 电子,需要的能量高,而Fe 失去的是4s1 电子,所需能量低,故答案为:失去第二个电子时,Cu 失去的是全充满 3d10 电子,Fe 失去的是 4s1 电子;‎ ‎(4)①CN-与N2是等电子体,结构相似,根据氮气电子式书写氢氰根离子电子式为;CN-与Fe2+以配位键结合,这6个配位键都属于σ键,还有6个CN-中各有一个σ键,1个配离子中含有的σ键共有12个,则1mol该配离子中含有 12 NA个σ键,故答案为:;12NA;‎ ‎②K4 [Fe(CN)6]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阳离子K+与配离子之间以离子键结合,Fe2+与CN-以配位键结合,CN-中的两种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 故答案为:BCD;‎ ‎(5)根据晶胞,Fe2+为面心立方,与Fe2+紧邻的等距离的Fe2+有12个;用“均摊法”,晶胞中含Fe2+:8+6=4个,含O2-:12+1=4个,晶体的化学式为FeO,1molFeO的质量为‎72g,1mol晶体的体积为cm3;晶胞的体积为cm3NA4=cm3,晶胞的边长为cm,Fe2+与O2-最短核间距为cm=cm=1010pm,故答案为:12;×1010。‎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和性质,涉及晶胞计算、离子晶体熔沸点影响因素、配合物、等电子体等知识点,难点是晶胞计算,用“均摊法”确定晶胞中所含微粒的个数,注意氮化铁的晶胞不是平行六面体,是六方晶胞,处于顶点的粒子,同时为6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6属于该晶胞;处于面心的粒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粒子有1/2属于该晶胞;处于体内的粒子,完全属于该晶胞。‎ ‎14.聚合物 L()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广泛用于各种刹车片,其合成路线如图:‎ 已知:①C、D、K 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Diels﹣Alder 反应+ ‎ ‎③ R2Cl R1OR2‎ ‎(1)I→J 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D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G 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B→C”的反应中,除 C 外,另外一种产物是__________。‎ ‎(3)D+K→L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 为 D 的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M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①1 molM 最多消耗 4 mol NaOH ②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吸收峰 ‎(5)N 是 D 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 D 大 14,则 N 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种。‎ ‎(6)已知:乙炔与 1,3﹣丁二烯也能发生 Diels﹣Alder 反应。请以 1,3﹣丁二烯和乙炔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答案】(1). 还原反应 (2). 对苯二甲酸 (3). 醚键 (4). (5). H2O (6). (7). ‎ ‎、 (8). 10 (9). ‎ ‎【分析】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为CH2=CH2,C被氧化生成D,D中含有羧基,C、D、K 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发生氧化反应生成D,D中应该有两个羧基,根据L结构简式知,D为、K为;根据信息②知,生成B的反应为加成反应,B为,B生成C的反应中除了生成C外还生成H2O;H为,根据信息③知,G为,F为,根据F,可知E为苯;H经过硝化反应得到I,则I为,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1) I为,J为,则I→J 的反应类型是还原反应;D为,其名称是对苯二甲酸;G为,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醚键,故答案为:还原反应;对苯二甲酸;醚键;‎ ‎(2)乙烯和发生Diels-Alder反应生成B,故B的结构简式是;C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B→C”的反应中,除C外,还生成的一种无机产物是H2O,故答案为:;H2O;‎ ‎(3) D为,K为,L为,则D+K→L 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4) D为,M 为 D 的同分异构体,满足①1 molM最多消耗 4 mol NaOH,说明苯环上的取代基为4个酚羟基和一个乙炔基或为两个-OOCH;②核磁共振氢谱有 4 组吸收峰,说明存在四种氢,满足的有:、,故答案为:、;‎ ‎(5) D为,N是D的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4,如果取代基为−CH2COOH、−COOH,有3种结构;如果取代基为−CH3、两个−COOH,有6种结构;如果取代基为−CH(COOH)2,有1种,则符合条件的有10种,故答案为:10;‎ ‎(6) CH2=CHCH=CH2和HC≡CH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其合成路线为,故答案为:。‎ ‎15.碳酸亚铁可用于制备补血剂。某研究小组制备了 FeCO3,并对 FeCO3 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探究。‎ 已知:①FeCO3 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②Fe2++6SCN-⇌Fe(SCN)64-(无色) ‎ Ⅰ.FeCO3 的制取(夹持装置略)‎ 实验i 装置 C 中,向 Na2CO3 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 CO2 至其 pH 为 7,滴加一定量 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 FeCO3 固体。‎ ‎(1)试剂 a 是________。‎ ‎(2)向 Na2CO3 溶液通入 CO2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 装置中制取 FeCO3 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FeCO3 的性质探究 实验ii 实验iii ‎(4)对比实验ⅱ和ⅲ,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写出加入 10%H2O2 溶液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FeCO3的应用 ‎(6)FeCO3 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小组用 KMnO4 测定补血剂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发现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总是大于 10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 ‎【答案】(1). 饱和 NaHCO3 溶液 (2). 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 Fe(OH)2 (3). 2HCO3-+Fe2+=FeCO3↓+CO2↑+H2O (4). Fe2+与 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 FeCO3 固体的溶解 (5). 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 (6). 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 +Fe2++CO2↑+H2O (7). 乳酸根中的羟基被 KMnO4 氧化,也消耗了 KMnO4‎ ‎【分析】Ⅰ.装置A中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CO2中混有挥发的HCl气体,需要利用装置B中盛装的饱和NaHCO3溶液除去,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CO2至其pH为7,滴加一定量FeSO4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eCO3固体;‎ Ⅱ.(4)根据Fe2++6SCN-Fe(SCN)64-分析FeCO3在KCl和KSCN两种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判断;‎ ‎(5)实验ⅱ中溶液显红色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说明加入10%H2O2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 Ⅲ.(6)FeCO3溶于乳酸[CH3CH(OH)COOH]能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可结合盐和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的反应原理分析;‎ ‎(7)乳酸根中羟基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详解】Ⅰ.(1)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则B中盛装的试剂a是饱和NaHCO3溶液,故答案为:饱和 NaHCO3溶液;‎ ‎(2)向Na2CO3溶液通入CO2的目的是,利用碳酸钠和CO2反应生成的NaHCO3,提高溶液中HCO3-的浓度,抑制CO32-的水解,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Fe(OH)2,故答案为:降低溶液中OH-浓度,防止生成 Fe(OH)2;‎ ‎(3)装置C中,向Na2CO3溶液(pH=11.9)通入一段时间CO2至其pH为7,此时溶液中溶质主要为NaHCO3,再滴加FeSO4溶液,有FeCO3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CO3-+Fe2+=FeCO3+CO2↑+H2O,故答案为:2HCO3-+Fe2+=FeCO3↓+CO2↑+H2O;‎ Ⅱ. (4)通过对比实验ⅱ和ⅲ,可知Fe2+与SCN—的络合生成可溶于水的Fe(SCN)64-,会促进FeCO3固体的溶解,故答案为:Fe2+与 SCN—的络合(或结合)会促进 FeCO3 固体的溶解;‎ ‎(5)依据实验ⅱ的现象,可知在含有Fe(SCN)64-的溶液中滴加10%H2O2溶液后有Fe(OH)3和Fe(SCN)3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故答案为:6Fe(SCN)64- +3H2O2=2Fe(OH)3↓ +4Fe(SCN)3 +24SCN-;‎ Ⅲ. (6)FeCO3溶于乳酸制得可溶性乳酸亚铁补血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Fe2++CO2↑+H2O,故答案为:FeCO3+2CH3CH(OH)COOH=2CH3CH(OH)COO-+Fe2++CO2↑+H2O;‎ ‎(7)乳酸根中含有羟基,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导致消耗高锰酸钾的增大,而计算中按亚铁离子被氧化,故计算所得乳酸亚铁的质量偏大,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会大于100%,故答案为:乳酸根中的羟基被KMnO4 氧化,也消耗了KMnO4。‎ ‎16.(1)SO2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工业上常用氨水吸收法处理尾气中的 SO2。已知吸收过程中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SO2(g)+NH3·H2O(aq)=NH4HSO3(aq) ΔH1=a kJ/mol;‎ ‎②NH3·H2O(aq)+ NH4HSO3(aq)=(NH4)2SO3(ag)+H2O(l) ΔH2=b kJ/mol;‎ ‎③2(NH4)2SO3(aq)+O2(g)=2(NH4)2SO4(aq) ΔH3=c kJ/mol。‎ 则反应 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 ΔH=________kJ/mol。‎ ‎(2)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燃煤脱硫原理为 2CaO(s)+2SO2(g)+O2(g)⇌2CaSO4(s)。向 ‎10L 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3mol CaO,并通入 2mol SO2 和 lmol O2 发生上述反应,2min时达平衡,此时 CaSO4 为1.8mol。0〜2min 内,用 SO2 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____________,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若上述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达到平衡时 SO2 的转化率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NO 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净化原理为:2NO(g)+2CO(g)⇌N2(g)+2CO2(g) ΔH=−746.8kJ/mol。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2(CO),v 逆=k逆·c(N2)·c2(CO2)(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①达到平衡后,仅升高温度,k正增大的倍数____(填“>”“<”或“=”)k逆增大的倍数。‎ ‎②若在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 和 1mol NO,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 40%,则k正︰k逆=________。‎ ‎(4)以连二硫酸根(S2O42-)为媒介,使用间接电化学法也可处理燃煤烟气中的NO,装置如图所示:‎ ①阴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O 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 NH4+,若通电时电路中转移了 0.3mol e-,则此通电过程中理论上吸收的 NO 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mL。‎ ‎(5)欲用 ‎5L Na2CO3 溶液将 ‎23.3g BaSO4 固体全都转化为 BaCO3,则所用的 Na2CO3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K(BaSO4)=1×10−7、K(BaCO3)=2.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答案】(1). ‎2a+2b+c (2). 0.09mol/(L·min) (3). 增大 (4). ﹤ (5). (6). 2SO32-+4H++2e- =S2O42-+2H2O (7). 1344 (8). 0.52mol/L ‎【分析】(1)根据盖斯定律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计算反应速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据此解答; ‎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故,平衡时,,据此解答;‎ ‎(4)①阴极区发生还原反应,从图中找出阴极反应物,写它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②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写出关系式,按电子数守恒,求出一氧化氮在标准状况下体积;‎ ‎(5) n(BaSO4)==0.1mol,将0.1mol硫酸钡溶解于‎5L溶液中,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mol/L的Na2CO3溶液,当BaSO4完全溶解后,所得‎5L溶液中c(SO42-‎ ‎)=0.02mol/L,此时溶液中c(CO32-)=(x-0.02)mol/L,由BaSO4+CO32-=BaCO3+SO42-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详解】(1)根据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①×2+②×2+③得:,故该反应,故答案为:‎2a+2b+c;‎ ‎(2)生成CaSO4物质的量为1.8mol的同时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1.8mol,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v(SO2)=1.8/(10×2)mol/(L·min)=0.09 mol/(L·min);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维持恒压不变,SO2的转化率比恒容时增大,故答案为:0.09mol/(L·min);增大;‎ ‎(3)①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则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小于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浓度不变,故增大的倍数小于增大的倍数,故答案为:;‎ ‎②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故,平衡时,,则,故答案为:;‎ ‎(4) ①由图可知,阴极区通入液体主要含SO32-,流出主要含S2O42-,所以阴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SO32-+4H++2e-=S2O42-+2H2O,故答案为:2SO32-+4H++2e-=S2O42-+2H2O;‎ ‎②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若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区n(SO32-)减少了0.3mol,此过程转移0.3mole−;由于NO吸收转化后的主要产物为NH4+,NO~NH4+~5e−,若电路中转移转移0.3mole−,消耗NO0.06mol,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NO)=0.06mol×‎22.4L/mol=‎1.344L=1344mL,故答案为:1344;‎ ‎(5)设至少需要物质的量浓度为x的溶液,当完全溶解后,所得‎5L溶液中,此时溶液中,由可知,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解得,故答案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