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5 MB
- 2021-07-0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八 工艺流程题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废弃物中提取物质工艺流程
1
.(2019
全国
Ⅰ
,27)
硫酸铁铵
[NH
4
Fe(SO
4
)
2
·
x
H
2
O]
是一种重要铁盐。为充分利用资源
,
变废为宝
,
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
,
具体流程如下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步骤
①
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
方法是
。
(2)
步骤
②
需要加热的目的是
,
温度保持
80~95
℃
,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
,
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
,
合适的装置为
(
填标号
)
。
(3)
步骤
③
中选用足量的
H
2
O
2
,
理由是
。分批加入
H
2
O
2
,
同时为了
,
溶液要保持
pH
小于
0.5
。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步骤
⑤
的具体实验操作有
,
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
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
,
将样品加热到
150
℃
时失掉
1.5
个结晶水
,
失重
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
答案
:
(1)
碱煮水洗
(2)
加快反应 热水浴
C
(3)
将
Fe
2+
全部氧化为
Fe
3+
;
不引入杂质 抑制
Fe
3+
水解
(4)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
洗涤
)
(5)NH
4
Fe(SO
4
)
2
·12H
2
O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油污在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
,
因此可使用碱煮水洗的方法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
(2)
加热可以增大溶解速率
;
温度低于
100
℃
,
因此可用水浴加热
;
硫化氢可与碱反应
,
因此可用碱溶液来吸收
,
为了防止倒吸
,
应选用的装置为
C
。
(3)
为了将
Fe
2+
全部转化为
Fe
3+
,
应选用足量的
H
2
O
2
;
生成的
Fe
3+
能发生水解反应
,H
2
O
2
与
Fe
2+
反应消耗
H
+
,
为了抑制
Fe
3+
发生水解反应
,
应保持溶液的
pH
小于
0.5
。
(4)
由溶液得到晶体的操作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
洗涤
)
。
(5)
设硫酸铁铵晶体的物质的量为
1
mol,
则失去水的物质的量为
1.5
mol,
质量为
27
g,
由此可知
,
硫酸铁铵晶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江苏
,19)
实验室以工业废渣
(
主要含
CaSO
4
·2H
2
O,
还含少量
SiO
2
、
Al
2
O
3
、
Fe
2
O
3
)
为原料制取轻质
CaCO
3
和
(NH
4
)
2
SO
4
晶体
,
其实验流程如下
: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将氨水和
NH
4
HCO
3
溶液混合
,
可制得
(NH
4
)
2
CO
3
溶液
,
其离子方程式为
;
浸取废渣时
,
向
(NH
4
)
2
CO
3
溶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的目的是
。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废渣浸取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控制反应温度在
60~70
℃
,
搅拌
,
反应
3
小时。温度过高将会导致
CaSO
4
的转化率下降
,
其原因是
;
保持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和溶剂的量不变
,
实验中提高
CaSO
4
转化率的操作有
。
(4)
滤渣水洗后
,
经多步处理得到制备轻质
CaCO
3
所需的
CaCl
2
溶液。设计以水洗后的滤渣为原料
,
制取
CaCl
2
溶液的实验方案
:
[
已知
pH=5
时
Fe(OH)
3
和
Al(OH)
3
沉淀完全
;pH=8.5
时
Al(OH)
3
开始溶解。实验中必须使用的试剂
:
盐酸和
Ca(OH)
2
]
。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
(1)1.6×10
4
(
3)
温度过高
,(NH
4
)
2
CO
3
分解 加快搅拌速率
(4)
在搅拌下向足量稀盐酸中分批加入滤渣
,
待观察不到气泡产生后
,
过滤
,
向滤液中分批加入少量
Ca(OH)
2
,
用
pH
试纸测量溶液
pH,
当
pH
介于
5~8.5
时
,
过滤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温度超过
70
℃
时
,(NH
4
)
2
CO
3
发生分解
,
浓度
降低
,
导致
CaSO
4
转化率下降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
加快搅拌速率、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等
,
均可大大加快反应速率
,
提高
CaSO
4
的转化率。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根据题给条件
,
设计实验流程
为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Ⅲ
,28)
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
(V
2
O
5
)
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
V
2
O
5
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离子交换
”
和
“
洗脱
”
可简单表示为
:
(
ROH
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
。为了提高洗脱效率
,
淋洗液应该呈
性
(
填
“
酸
”“
碱
”
或
“
中
”)
。
(5)“
流出液
”
中阳离子最多的是
。
(6)“
沉钒
”
得到偏钒酸铵
(NH
4
VO
3
)
沉淀
,
写出
“
煅烧
”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湘赣十四校第一次联考
)
银铜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
,
从银铜合金的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产品的工艺如下
:
已知
:Al(OH)
3
和
Cu(OH)
2
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
450
℃
和
80
℃
。
(1)
电解精炼银时
,
粗银作
极
,
另一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
加快渣料
(
含少量银
)
溶于稀硫酸的措施有
、
(
写出两种
)
。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滤渣
A
与稀硝酸反应
,
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红棕色
,
滤渣
A
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煮沸
CuSO
4
混合溶液的过程中
,
得到固体
B,
则固体
B
的组成为
;
在生成固体
B
的过程中
,
需控制
NaOH
的加入量
,
若
NaOH
过量
,
则因过量引起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
硫酸铜溶液可用于浸取硫铁矿中的铁元素
,
浸取时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体系中除
CuSO
4
和
FeS
2
外
,
还有
H
2
SO
4
、
Cu
2
S
、
FeSO
4
和
H
2
O,
下列对该反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
填字母代号
)
。
A.
氧化剂为
CuSO
4
和
FeS
2
B.
反应后溶液的
pH
降低
C.
被氧化的
FeS
2
占总量的
30%
D.
每转移
2 mol
电子消耗
3 mol CuSO
4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由工艺流程图可知
,
废料在空气中熔炼时
,Cu
被氧化
,
滤渣中含有
CuO
及少量
Ag,
向滤渣中加入硫酸进行酸浸
,CuO
与硫酸反应
,
过滤得到硫酸铜溶液
(
含有硫酸
),
滤渣
A
为
Ag;
向滤液中加入硫酸铝、氢氧化钠
,
煮沸后过滤得到的固体
B
为氢氧化铝、氧化铜
,
煅烧中二者反应得到
CuAlO
2
。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山东德州二模
)
金属
Co
、
Ni
性质相似
,
在电子工业以及金属材料方面应用广泛。现以含钴、镍、铝的废渣
(
所含主要成分为
CoO
、
Co
2
O
3
、
Ni
、少量杂质
Al
2
O
3
)
提取钴、镍的工艺如下
: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酸浸时
SO
2
的作用是
。
(2)
除铝时加入碳酸钠产生沉淀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
。
(3)
从有机层提取出的
Ni
2+
可用于制备氢镍电池
,
该电池工作原理为
:
NiOOH+MH Ni(OH)
2
+M
,
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用
CoCO
3
为原料采用微波水热法和常规水热法均可制得使
H
2
O
2
分解的高效催化剂
Co
x
Ni
(1-
x
)
Fe
2
O
4
(
其中
Co
、
Ni
均为
+2
价
)
。如图是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
Co
x
Ni
(1-
x
)
Fe
2
O
4
在
10
℃
时催化分解
6%
的
H
2
O
2
溶液的相对初始速率随
x
变化的曲线
:
①
H
2
O
2
的电子式为
;
②
由图中信息可知
:
法制取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
③
Co
2+
、
Ni
2+
两种离子中催化效果更好的是
。
(5)
已知煅烧
CoCO
3
时
,
温度不同
,
产物不同。在
400
℃
条件下充分煅烧
CoCO
3
,
得到固体氧化物
2.41 g,CO
2
的体积为
0.672 L(
标准状况下
),
则此时所得固体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废渣中含有
CoO
、
Co
2
O
3
、
Ni
、少量杂质
Al
2
O
3
等
,
酸浸时固体溶解
,
可得到含
Co
2+
、
Co
3+
、
Al
3+
、
Ni
2+
的溶液
,
通入
SO
2
的作用是将
Co
3+
还原为
Co
2+
。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②
由图中信息可知
,
微波水热法制得的催化剂使
H
2
O
2
分解的初始反应速率相对较大
,
故微波水热法制取的催化剂活性更高。
③
由图像可以看出
,
x
值越大
,H
2
O
2
分解反应初始速率越大
,
说明
Co
2+
的催化效果比
Ni
2+
好。
(5)
反应生成的
CO
2
为
0.03
mol,
根据
C
原子守恒
,
n
(Co)=
n
(CoCO
3
)=
n
(CO
2
)=0.03
mol,2.41
g
氧化物中含
氧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河南洛阳第四次模拟
)
精炼铜工业中阳极泥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种从铜阳极泥
(
主要含有铜、银、金、少量的镍
)
中分离提取多种金属元素的工艺流程如下
: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已知
:
ⅰ
.
分金液中含金离子主要为
[AuCl
4
]
-
;
分金渣的主要成分为
AgCl;
ⅱ
.
分银液中含银离子主要成分为
[Ag(SO
3
)
2
]
3-
,
且存在如
下平
ⅲ
.“
分铜
”
时各元素的浸出率如下表所示。
(1)
由表中数据可知
,Ni
的金属性比
Cu
。分铜渣中银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
用化学用语表示
)
。
“
分铜
”
时
,
如果温度过高
,
会有明显的放出气体现象
,
原因是
。
(2)“
分金
”
时
,
单质金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Na
2
SO
3
溶液中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与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
“
沉银
”
时
,
需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
pH=4,
分析能够析出
AgCl
的原因为
。
调节溶液的
pH
不能过低
,
理由为
(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
(4)
已知
K
sp
(Ag
2
SO
4
)=1.4×10
-5
,
沉银时为了保证不析出
Ag
2
SO
4
,
应控制溶液
中
浓度
(
假定溶液中
Ag
+
浓度为
0.1 mol·L
-1
)
。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工业上
,
用镍为阳极
,
电解
0.1 mol·L
-1
NiCl
2
溶液与一定量
NH
4
Cl
组成的混合溶液
,
可得高纯度的球形超细镍粉。当其他条件一定时
,NH
4
Cl
的浓度对阴极电流效率及镍的成粉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
为获得髙纯度的球形超细镍粉
,NH
4
Cl
溶液的浓度最好控制为
g·L
-1
,
当
NH
4
Cl
溶液的浓度大于
15 g·L
-1
时
,
阴极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
,
导致阴极电流效率降低
,
该气体为
。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由表中数据可知
,
镍的浸出率比铜高
,
说明镍更容易被氧化
,
故金属性
Ni
比
Cu
强。根据流程图分析
,“
分铜
”
时加入足量的
NaCl
可以使溶解出的
Ag
+
形成
AgCl
进入分铜渣
,
分铜渣中银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Ag
、
AgCl
。
“
分铜
”
时
,
如果温度过高
,H
2
O
2
发生分解
,
会有明显的气体放出现象
。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四川攀枝花三模
)
废旧硬质合金刀具中含碳化钨
(WC)
、金属钴
(Co)
及少量杂质铁
,
利用电解法回收
WC
和制备
Co
2
O
3
的工艺流程如下
:
已知
:
在上述流程中
,
各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以废旧刀具作阳极
,
不锈钢作阴极
,
盐酸为电解质溶液。电解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有
:
Co-2e
-
===
Co
2
+
和
。
(2)
通入氨气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
pH,
除去铁元素。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
理论上可选择的
pH
范围是
。
(3)
生成
CoCO
3
的离子方程式是
。
(4)
实验测得
NH
4
HCO
3
溶液显碱性。制备
CoCO
3
时
,
不能将滤液加入
NH
4
HCO
3
溶液中
,
原因是
。
(5)
已知
:
K
sp
(CoCO
3
)=1.6×10
-13
,
K
sp
(CoC
2
O
4
)=6.3×10
-8
。若仅从沉淀转化角度考虑
,
在
0.01 mol·L
-1
Na
2
C
2
O
4
溶液中加入
CoCO
3
固体能否转化为
CoC
2
O
4
沉淀
?
通过计算说明
:
。
(6)
洗涤
CoCO
3
不充分对最终产品纯度并无影响
,
但在焙烧时会造成环境污染
,
主要原因是
。
(7)CoCO
3
生成
Co
2
O
3
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由题给工艺流程知
,
以盐酸为电解质溶液
,
以废旧刀具作阳极
,
不锈钢作阴极
,
进行电解
,
电解过程中
WC
进入阳极泥中
,
溶液中含有
Fe
2+
和
Co
2+
,
加入双氧水
,Fe
2+
被氧化为
Fe
3+
,
通入氨气
,
调节
pH
在
3.2
到
6.5
之间
,
将
Fe
3+
转化为
Fe(OH)
3
沉淀过滤除去
,
滤液中含有
Co
2+
,
加入碳酸氢铵溶液生成碳酸钴
,
焙烧生成
Co
2
O
3
。
(1)
电解时废旧刀具作阳极
,
不锈钢作阴极
,
盐酸作电解质溶液
,
依据阳极金属放电规律可知
,
除了
Co
失电子以外还有
Fe
也会失电子
,
其电极反应式为
Fe-2e
-
===
Fe
2
+
;
(2)
通入氨气的目的是调节溶液的
pH,
使
Fe
3+
转化为
Fe(OH)
3
而除去。由表中的数据可知
,
理论上可选择的
pH
范围是
3.2
≤
pH<6.5
;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根据题意可知
,NH
4
HCO
3
溶液显碱性
,
则若将滤液加入
NH
4
HCO
3
溶液中会生成
Co(OH)
2
杂质
;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黑龙江大庆一中模拟
)
钴元素由于其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
,
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以含钴废料
(
含
CoO
、
Co
2
O
3
、单质
Al
、
Li
等
)
为原料制取粗
CoCl
2
·6H
2
O
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步骤
Ⅰ
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已知
Co
2
O
3
具有强氧化性
,
若步骤
Ⅱ
中浸出剂为盐酸
,
造成的后果是
。
(3)
步骤
Ⅲ
中
①
的目的是除去
Al
3+
,
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
若在实验室煅烧
CoCO
3
,
所需的硅酸盐质仪器除酒精灯和玻璃棒外
,
还有
、
(
填仪器名称
)
。
(5)
操作
①
是在
HCl
氛围中进行的
,
其步骤是
、
、过滤、洗涤、干燥。洗涤过程中可以用工业酒精代替水
,
其优点是
。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某同学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oCl
2
溶液
,
下列可作为指示剂的是
(
填选项
,
忽略亚钴离子的颜色干扰
)
。
A.KCl
B.KSCN
C.K
2
CrO
4
D.K
2
S
已知几种物质在
20
℃
时的颜色及
K
sp
如下表
: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坩埚 泥三角
(5)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6)C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含钴废料
(
含
CoO
、
Co
2
O
3
、单质
Al
、
Li)
加入碱液
,Al
能溶于强碱溶液生成偏铝酸盐和氢气
,
锂能够与水反应而溶解
,
过滤得到钴渣和含铝溶液
;
钴渣中加入浸出剂得到含有
Co
2+
及微量
Li
+
、
Al
3+
的溶液
,
向该溶液中加入
20%
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
pH
为
4.5~5,
然后加入
NaF,
过滤得到铝锂渣和滤液
;
滤液中加入
30%
碳酸钠溶液调节溶液的
pH
为
8~8.5,
得到
CoCO
3
沉淀
,
煅烧碳酸钴得到
CoO;CoO
与盐酸反应生成
CoCl
2
,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可得
CoCl
2
·6H
2
O
结晶水合物
。
(2)Co
2
O
3
具有强氧化性
,
若步骤
Ⅱ
中浸出剂为盐酸
,
盐酸中的氯元素可被氧化生成氯气
,
污染环境。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实验室煅烧
CoCO
3
需要在坩埚中进行
,
所需的硅酸盐质仪器除酒精灯和玻璃棒外
,
还有坩埚、泥三角。
(5)CoCl
2
水解生成的氯化氢容易挥发
,
因此
,
操作
①
需要在
HCl
氛围中进行。从
CoCl
2
溶液中获得
CoCl
2
·6H
2
O
晶体
,
需要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洗涤时用工业酒精代替水可以减少晶体的溶解损失
,
且酒精更加容易挥发
,
便于晶体干燥。
(6)
用标准硝酸银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oCl
2
溶液
,
根据几种物质在
20
℃
时的颜色及
K
sp
,
滴定过程中需要有明显的现象
,
应该用
K
2
CrO
4
为指示剂。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北京昌平二模
)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锂离子电池
,
常用磷酸亚铁锂
(LiFePO
4
)
作电极材料。对
LiFePO
4
废旧电极
(
含杂质
Al
、石墨粉
)
回收并获得高纯
Li
2
CO
3
的工业流程图如下
: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资料
:
碳酸锂在水中的溶解度
:
(1)
过程
ⅰ
研磨粉碎的目的是
。
(2)
过程
ⅱ
加入足量
NaOH
溶液的作用是
。
(3)
过程
ⅲ
采用不同氧化剂分别进行实验
,
均采用
Li
含量为
3.7%
的原料
,
控制
pH
为
3.5,
浸取
1.5 h
后
,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①
实验
2
中
,NaClO
3
与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气体
,
大大增加了酸和氧化剂的用量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
结合实验结果和
①
中的现象
,
最终选择
H
2
O
2
作为氧化剂
,
原因是
。
③
过程
ⅲ
得到的浸出液循环两次的目的是
。
磷酸铁晶体的原因
。
(5)
对比过程
ⅳ
和
ⅴ,
说明过程
ⅳ
不用饱和
Na
2
CO
3
溶液的原因
。
(6)
简述过程
ⅵ
的操作
。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
(1)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
,
增大反应速率
(2)
溶解
Al,
使其进入滤液
1
②
Li
+
的浸出率较高
,
且较环保
(
或节约酸和氧化剂的用量
)
③
提高浸出液中
Li
+
浓度
(
或提高氧化剂和酸的利用率
,
节约后续过程中纯碱的用量
)
(6)
用热水洗涤、干燥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过程
ⅰ
研磨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固体反应物接触面积
,
增大反应速率。
(2)
单质铝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偏铝酸钠
,
过程
ⅱ
加入足量
NaOH
溶液的作用是溶解
Al,
使其进入滤液
1
分离除去
。
②
实验
2
生成氯气污染空气
,
增加了酸和氧化剂的用量
,
实验
1
与实验
3
相比较
,Li
+
的浸出率较高
,
故最终选择
H
2
O
2
作为氧化剂。
③
过程
ⅲ
得到的浸出液循环两次的目的是提高氧化剂和酸的利用率
,
提高浸出液中
Li
+
浓度。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由碳酸锂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可知
,
温度越高
,
碳酸锂溶解度越小
,
故过程
ⅵ
的操作是用热水洗涤
,
干燥。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安徽淮北宿州二模
)
钴酸锂
(LiCoO
2
)
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重要正极材料。可利用湿法冶金工艺处理精选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CoO
2
、乙炔黑
)
重新制备高纯度
LiCoO
2
,
其流程如下
(
已知
:LiCoO
2
难溶于水
;Li
2
CO
3
微溶于水、难溶于醇
;CoCO
3
难溶于水和醇
)
。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l)H
2
O
2
的作用是
。
(2)“
浸取
”
时若加入盐酸
,Cl
-
被
LiCoO
2
氧化产生
Cl
2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
向含
Co
2+
、
Li
+
的溶液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
,
滤渣
b
的主要成分是
(
填化学式
)
。
(4)
在空气中
“
煅烧
”
时
,
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
。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浸取
”
时加入
H
2
SO
4
、
H
2
O
2
,
滤液中产生了
Co
2+
,
钴元素化合价由
+3
价变成了
+2
价
,H
2
O
2
的作用是用来还原
LiCoO
2
。
(2)“
浸取
”
时若加入盐酸
,Cl
-
会被
LiCoO
2
氧化产生
Cl
2
,
造成环境污染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
-
+2LiCoO
2
+8H
+
===
Cl
2
↑+2Co
2+
+2Li
+
+4H
2
O;
由于
LiCoO
2
难溶于水
,
在离子方程式中不拆。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因
Li
2
CO
3
和
CoCO
3
都难溶于醇
,
向含
Co
2+
、
Li
+
溶液中加入乙醇的作用是降低
Li
2
CO
3
、
CoCO
3
的溶解度
,
使其尽可能析出。滤渣
b
的主要成分是
Li
2
CO
3
和
CoCO
3
。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广东深圳二模
)
重铬酸钾常用作有机合成的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由含铬废液
(
主要含
Cr
3+
、
Fe
3+
、
K
+
、
等
)
制备
K
2
Cr
2
O
7
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滤渣
②
的主要成分为
(
填化学式
)
。
(2)
写出
“
氧化
”
步骤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加热
”
操作的目的是
。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在
K
2
Cr
2
O
7
存在下
,
可利用微生物电化学技术实现含苯酚废水的有效处理
,
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
①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
一段时间后
,
中间室中
NaCl
溶液的浓度
(
填
“
增大
”“
减小
”
或
“
不变
”)
。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
(1)Fe(OH)
3
(
2)2Cr(OH)
3
+3H
2
O
2
+4KOH
===
2K
2
CrO
4
+8H
2
O
(3)
分解除去剩余的
H
2
O
2
(4)2×10
-8
mol·L
-1
(5)88.20%
(6)
①
C
6
H
5
OH+11H
2
O-28e
-
===
6CO
2
↑+28H
+
②
减小
解析
:
含铬废液
(
主要含
Cr
3+
、
Fe
3+
、
K
+
、
等
)
加入
KOH
溶液调
pH=7~8,
生成
Cr(OH)
3
和
Fe(OH)
3
沉淀
,
过滤后得滤渣
①
为
Cr(OH)
3
和
Fe(OH)
3
;
向滤渣
①
加入过量
H
2
O
2
溶液和
KOH
溶液
,Cr(OH)
3
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
K
2
CrO
4
进入溶液
,
经过滤
,
滤渣
②
的主要成分为
Fe(OH)
3
;
滤液
②
经加热除去剩余的
H
2
O
2
,
冷却后酸化至
pH=1,
结晶析出
K
2
Cr
2
O
7
晶体。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②
负极产生的
H
+
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中间室
,
正极产生的
OH
-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也进入中间室
,H
+
和
OH
-
反应生成水
,
溶液体积增大
,NaCl
溶液的浓度将减小。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河北衡水中学二模
)
镍钴锰酸锂电池是一种高功率动力电池。采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工艺制备镍钴锰酸锂三元正极材料
(
铝电极表面涂有
LiNi
(1-
x-y
)
Co
x
Mn
y
O
2
)
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废旧锂离子电池拆解前进行
“
放电处理
”
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
,
其原因是
。
(2)
能够提高
“
碱浸
”
效率的方法有
(
至少写两种
)
。
(3)“
碱浸
”
过程中
,
铝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实验室模拟
“
碱浸
”
后过滤的操作
,
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
过滤后需洗涤
,
简述洗涤的操作过程
:
。
(5)LiCoO
2
参与
“
还原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溶液温度和浸渍时间对钴的浸出率影响如图所示
:
则浸出过程的最佳条件是
。
(7)
已知溶液中
Co
2+
的浓度为
1.0 mol·L
-1
,
缓慢通入氨气
,
使其产生
Co(OH)
2
沉淀
,
则
Co
2+
沉淀完全时溶液的最小
pH
为
(
已知
:
离子沉淀完全时
c
(Co
2+
)
≤
1.0×10
-5
mol·L
-1
,
K
sp
[Co(OH)
2
]=4.0×10
-15
,lg2=0.3,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
(8)
写出
“
高温烧结固相合成
”
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放电时
,
负极上生成锂离子
,
锂离子向正极移动并进入正极材料中
,
所以
“
放电处理
”
有利于锂在正极的回收
;
(2)
提高浸出率的方法有粉碎原料、适当增大
NaOH
溶液的浓度、适当升高温度等
;
(4)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
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进行
,
其操作为
:
沿玻璃棒向过滤器中加水至浸没沉淀
,
待水滤出后重复操作
2~3
次
;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河南顶级名校第四次联考
)
一种利用化肥生产中的废催化剂
(
含
CoO
、
Co
、
Al
2
O
3
及少量
FeO)
制取明矾和
CoSO
4
粗产品的工艺流程如下
: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已知
:(
ⅰ
)
相关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表所示
:
(
ⅱ
)Al(OH)
3
在碱性条件下开始溶解时的
pH
为
7.8,
完全溶解时的
pH
为
11
。
回答下列问题
:
(1)
写出
H
2
O
2
的电子式
:
。
(2)
下列措施一定能提高步骤
Ⅰ
中
Al
3+
和
Co
2+
的浸取率的是
(
填标号
)
。
a.
将废催化剂研磨为细颗粒
b.
步骤
Ⅰ
中的硫酸采用
98%
的浓硫酸
c.
适当提高浸取时的温度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步骤
Ⅱ
中
,
写出
“
氧化
”
过程中
Fe
2+
被氧化的离子方程式
:
,
若
“
氧化
”
后再
“
调节
pH=3”,
造成的后果是
。
(4)
步骤
Ⅲ
中加
K
2
CO
3
应控制的
pH
范围为
。
(5)
测定
CoSO
4
粗产品中钴的质量分数的步骤如下
:
准确称取
a
g
产品
,
先经预处理
,
然后加入过量的冰乙酸
,
在加热煮沸条件下
,
缓慢滴加
KNO
2
溶液直至过量
,
生成不溶于乙酸的
K
3
[Co(NO
2
)
6
],
再经过滤、洗涤及干燥
,
称量沉淀的质量为
b
g
。
①
KNO
2
溶液氧化并沉淀
Co
2+
的离子方程式为
(
已知
KNO
2
被还原为
NO)
。
②
粗产品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M
r
{K
3
[Co(NO
2
)
6
]}=452,
列出计算式
)
。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废催化剂
(
含
CoO
、
Co
、
Al
2
O
3
及少量
FeO)
加入硫酸酸浸后得到的浸取液中主要含有
Co
2+
、
Al
3+
、
Fe
2+
、
H
+
和
等离子
,
调节溶液
pH=3,
再加入
H
2
O
2
,Fe
2+
被氧化为
Fe
3+
并产生
Fe(OH)
3
沉淀。过滤后
,
滤液中加入
K
2
CO
3
调节
pH,
生成
Co(OH)
2
沉淀和
KAlO
2
溶液
,
经过滤分离
,Co(OH)
2
沉淀加硫酸溶解经后续处理得到粗产品
CoSO
4
,
滤液加硫酸酸化得到硫酸铝钾溶液
,
经结晶得到明矾。
(1)H
2
O
2
为共价化合物
,
两个氧原子共用一对电子
,
电子式
(
2)
将废催化剂研磨为细颗粒
,
可增大固体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
能提高浸取率
,
故
a
正确
;
该反应为
H
+
参加的离子反应
,98%
的浓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极小
,
不利于酸浸
,
故
b
错误
;
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
适当提高浸取时的温度
,
能提高浸取率
,
故
c
正确。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四川成都七中模拟
)NiCO
3
常用于催化剂、电镀、陶瓷等工业。现用某含镍电镀废渣
(
含
Cu
、
Zn
、
Fe
、
Cr
等杂质
)
制取
NiCO
3
的过程如图所示
:
(1)
流程中的试剂
X(
某钠盐
)
的化学式是
。
(2)“
氧化
”
时需保持滤液在
40
℃
左右
,
用
6%
的
H
2
O
2
溶液氧化。控制温度不超过
40
℃
的原因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Fe
2+
也可以用
NaClO
3
氧化
,
生成的
Fe
3+
在较小
pH
条件下水解
,
最终形成黄钠铁矾
[Na
2
Fe
6
(SO
4
)
4
(OH)
12
]
沉淀而被除去
,
如图是
pH-
温度关系图
,
图中阴影部分为黄钠铁矾稳定存在的区域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填字母
)
。
a.
黄钠铁矾
[Na
2
Fe
6
(SO
4
)
4
(OH)
12
]
中铁为
+2
价
b.pH
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生成黄钠铁矾
,
其原因相同
c.
氯酸钠在氧化
Fe
2+
时
,1 mol NaClO
3
得到的电子数为
6
N
A
d.
工业生产中温度常保持在
85~95
℃
,
加入
Na
2
SO
4
后生成黄钠铁矾
,
此时溶液的
pH
约为
1.2~1.8
。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加入
Na
2
CO
3
溶液时
,
确认
Ni
2+
已经完全沉淀的实验方法是
。
(5)
某小组利用
NiCO
3
制取镍氢电池的正极材料碱式氧化镍
(NiOOH),
过程如图
:
①
已知
25
℃
时
,
K
sp
[Ni(OH)
2
]=2×10
-15
,
当调节
pH
≥
9
时
,
溶液中残留的
c
(Ni
2+
)
mol·L
-1
。
②
写出在空气中加热
Ni(OH)
2
制取
NiOOH
的化学方程式
。
③
镍氢电池电解液为
30%
的
KOH
溶液
,
负极为
MH(
即吸氢材料
M
吸附氢原子
)
。充电时也可实现
Ni(OH)
2
转化为
NiOOH
。请写出放电时该电池的总反应式
。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根据流程图
,
该含镍电镀废渣
(
含
Cu
、
Zn
、
Fe
、
Cr
等杂质
)
用过量的酸溶解
,
其中的金属转化为金属阳离子
,
再加入适量
X
试剂
,
将铜离子和锌离子转化为硫化物沉淀除去
,
滤液中含有镍、铁、铬等金属离子。根据
(2)
可知
,
保持滤液在
40
℃
左右
,
用
6%
的
H
2
O
2
溶液氧化
Fe
2+
,
再在
95
℃
加入
NaOH
调节
pH,
除去
Fe(OH)
3
和
Cr(OH)
3
,
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碳酸钠得到
NiCO
3
。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根据流程图
,
加入试剂
X
后生成了硫化铜和硫化锌沉淀
,
因此试剂
X(
某钠盐
)
为
Na
2
S;
(2)
由于过氧化氢受热容易分解
,
因此
“
氧化
”
时需保持滤液温度不超过
40
℃
;
(3)
黄钠铁矾
[Na
2
Fe
6
(SO
4
)
4
(OH)
12
]
中钠为
+1
价
,
硫酸根为
-2
价
,
氢氧根为
-1
价
,
根据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
0
可知铁为
+3
价
,
故
a
错误。
pH
过低
,[Na
2
Fe
6
(SO
4
)
4
(OH)
12
]
能够被酸溶解
;pH
过高
,
铁离子容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或
FeOOH
沉淀
,
均不利于生成黄钠铁矾
,
原因不相同
,
故
b
错误。用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氧化
Fe
2+
的离子方程式
为
,
1
mol
NaClO
3
得到的电子数为
6
N
A
,
故
c
正确
;
由图像可知
,85~95
℃
条件下生成黄钠铁矾的合适
pH
约为
1.2~1.8,
故
d
正确
。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确认
Ni
2+
已经完全沉淀的具体操作步骤为
:
静置
,
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
1~2
滴
Na
2
CO
3
溶液
,
无沉淀生成。
③
镍氢电池电解液为
30%
的
KOH
溶液
,
负极为
MH(
即吸氢材料
M
吸附氢原子
)
。充电时也可实现
Ni(OH)
2
转化为
NiOOH,
则放电时
NiOOH
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
Ni(OH)
2
,
电池的总反应为
MH
与
NiOOH
反应生成
Ni(OH)
2
和
M,
反应方程式为
NiOOH+MH
===
M+Ni(OH)
2
。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物质制备工艺流程
1
.(2019
全国
Ⅰ
,26)
硼酸
(H
3
BO
3
)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
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业。一种以硼镁矿
(
含
Mg
2
B
2
O
5
·H
2
O
、
SiO
2
及少量
Fe
2
O
3
、
Al
2
O
3
)
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在
95
℃
“
溶浸
”
硼镁矿粉
,
产生的气体在
“
吸收
”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滤渣
1”
的主要成分有
。为检验
“
过滤
1”
后的滤液中是否含有
Fe
3+
离子
,
可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
(3)
根据
H
3
BO
3
的解离反应
: ,
K
a
=5.81×10
-10
,
可判断
H
3
BO
3
是
酸
;
在
“
过滤
2”
前
,
将溶液
pH
调节至
3.5,
目的是
。
(4)
在
“
沉镁
”
中生成
Mg(OH)
2
·MgCO
3
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
,
母液经加热后可返回
工序循环使用。由碱式碳酸镁制备轻质氧化镁的方法是
。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由流程图可知
,B
元素最终以
H
3
BO
3
的形式存在
,Mg
元素经沉镁后以
Mg(OH)
2
·MgCO
3
的形式存在
,
可分析出
Fe
、
Al
在沉镁后不会存在于母液中
,
因此滤渣
1
的主要成分为矿石中含有的
SiO
2
、
Fe
2
O
3
、
Al
2
O
3
。可用
KSCN
溶液检验
Fe
3+
的存在。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Ⅱ
,26)
立德粉
ZnS·BaSO
4
(
也称锌钡白
),
是一种常用的白色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
(1)
利用焰色反应的原理既可制作五彩缤纷的节日烟花
,
亦可定性鉴别某些金属盐。灼烧立德粉样品时
,
钡的焰色为
(
填标号
)
。
A.
黄色
B.
红色
C.
紫色
D.
绿色
(2)
以重晶石
(BaSO
4
)
为原料
,
可按如下工艺生产立德粉
: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①
在回转炉中重晶石被过量焦炭还原为可溶性硫化钡
,
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回转炉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
,
生产上可通过水蒸气变换反应将其转化为
CO
2
和一种清洁能源气体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在潮湿空气中长期放置的
“
还原料
”,
会逸出臭鸡蛋气味的气体
,
且水溶性变差
,
其原因是
“
还原料
”
表面生成了难溶于水的
(
填化学式
)
。
③
沉淀器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成品中
S
2-
的含量可以用
“
碘量法
”
测得。称取
m
g
样品
,
置于碘量瓶中
,
移取
25.00 mL 0.100 0 mol·L
-1
的
I
2
-KI
溶液于其中
,
并加入乙酸溶液
,
密闭
,
置暗处反应
5 min,
有单质硫析出。以淀粉为指示剂
,
过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常见的金属元素在焰色反应中呈现的焰色分别为
:
钠
—
黄色、钾
—
紫色
(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
、钙
—
砖红色、锶
—
洋红色、铜
—
绿色、钡
—
黄绿色。
(2)
①
由于焦炭过量
,
故
C
被氧化为
C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
根据信息结合框图可知
,
还原料的主要成分为
BaS,
表面
BaS
与空
气中的
H
2
O
和
CO
2
反应生成有臭鸡蛋气味的
H
2
S
和难溶于水的
BaCO
3
。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全国
Ⅲ
,26)
高纯硫酸锰作为合成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的原料
,
工业上可由天然二氧化锰粉与硫化锰矿
(
还含
Fe
、
Al
、
Mg
、
Zn
、
Ni
、
Si
等元素
)
制备
,
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相关金属离子
[
c
0
(M
n
+
)=0.1 mol·L
-1
]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
(1)“
滤渣
1”
含有
S
和
;
写出
“
溶浸
”
中二氧化锰与硫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
氧化
”
中添加适量的
MnO
2
的作用是
。
(3)“
调
pH”
除铁和铝
,
溶液的
pH
范围应调节为
~6.0
之间。
(4)“
除杂
1”
的目的是除去
Zn
2+
和
Ni
2+
,“
滤渣
3”
的主要成分是
。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除杂
2”
的目的是生成
MgF
2
沉淀除去
Mg
2+
。若溶液酸度过高
,Mg
2+
沉淀不完全
,
原因是
。
(6)
写出
“
沉锰
”
的离子方程式
。
(7)
层状镍钴锰三元材料可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
其化学式为
LiNi
x
Co
y
Mn
z
O
2
,
其中
Ni
、
Co
、
Mn
的化合价分别为
+2
、
+3
、
+4
。当
x
=
y
=
时
,
z
=
。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9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本题为工艺流程题
,
综合考查了陌生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调节
pH
除杂、沉淀溶解平衡及化合价的简单计算等知识
,
综合性较强
,
难度中等。
(1)
加硫酸
“
溶浸
”
过程中
,MnO
2
将
MnS
中的
S
2-
氧化为单质硫
:
MnO
2
+MnS+2H
2
SO
4
===
2MnSO
4
+S+2H
2
O
。天然锰矿中含有的二氧化硅
(
或硅酸盐
)
不溶于稀硫酸
,
所以滤渣
1
为
S
和二氧化硅
(
或不溶性硅酸盐
)
。
-
9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9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8
全国
Ⅰ
,27
节选
)
焦亚硫酸钠
(Na
2
S
2
O
5
)
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
(1)
生产
Na
2
S
2
O
5
,
通常是由
NaHSO
3
过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得。写出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
(2)
利用烟道气中的
SO
2
生产
Na
2
S
2
O
5
的工艺为
:
①
pH=4.1
时
,
Ⅰ
中为
溶液
(
写化学式
)
。
②
工艺中加入
Na
2
CO
3
固体
,
并再次充入
SO
2
的目的是
。
-
9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Na
2
S
2
O
5
可用作食品的抗氧化剂。在测定某葡萄酒中
Na
2
S
2
O
5
残留量时
,
取
50.00 mL
葡萄酒样品
,
用
0.010 00 mol·L
-1
的碘标准液滴定至终点
,
消耗
10.00 mL
。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样品中
Na
2
S
2
O
5
的残留量为
g·L
-1
(
以
SO
2
计
)
。
-
9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9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8
全国
Ⅱ
,26)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得和使用金属锌的国家
,
一种以闪锌矿
(ZnS,
含有
SiO
2
和少量
FeS
、
CdS
、
PbS
杂质
)
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
:
相关金属离子
[
c
0
(M
n
+
)=0.1 mol·L
-1
]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范围如下
:
-
10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焙烧过程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滤渣
1
的主要成分除
SiO
2
外还有
;
氧化除杂工序中
ZnO
的作用是
。若不通入氧气
,
其后果是
。
(3)
溶液中的
Cd
2+
可用锌粉除去
,
还原除杂工序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电解硫酸锌溶液制备单质锌时
,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沉积锌后的电解液可返回
工序继续使用。
-
10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0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8
全国
Ⅲ
,27)KIO
3
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
,
可作为食盐中的补碘剂。回答下列问题
:
(1)KIO
3
的化学名称是
。
(2)
利用
“KClO
3
氧化法
”
制备
KIO
3
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
“
酸化反应
”
所得产物有
KH(IO
3
)
2
、
Cl
2
和
KCl
。
“
逐
Cl
2
”
采用的方法是
。
“
滤液
”
中的溶质主要是
。
“
调
pH”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0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KIO
3
也可采用
“
电解法
”
制备
,
装置如图所示
。
①
写出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
电解过程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主要为
,
其迁移方向是
。
③
与
“
电解法
”
相比
,“KClO
3
氧化法
”
的主要不足之处有
(
写出一点
)
。
-
10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0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7
全国
Ⅰ
,27)Li
4
Ti
5
O
12
和
LiFePO
4
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
,
可利用钛铁矿
(
主要成分为
FeTiO
3
,
还含有少量
MgO
、
SiO
2
等杂质
)
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
-
10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回答下列问题
:
(1)“
酸浸
”
实验中
,
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
,
当铁的浸出率为
70%
时
,
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
。
(2)“
酸浸
”
后
,
钛主要
以
形式
存在
,
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0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TiO
2
·
x
H
2
O
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
40 min
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分析
40
℃
时
TiO
2
·
x
H
2
O
转化率最高的原因
。
(4)Li
2
Ti
5
O
15
中
Ti
的化合价为
+4,
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
(5)
若
“
滤液
②
”
中
c
(Mg
2+
)=0.02 mol·L
-1
,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
(
设溶液体积增加
1
倍
),
使
Fe
3+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c
(Fe
3+
)=1.0×10
-5
mol·L
-1
,
此时是否有
Mg
3
(PO
4
)
2
沉淀生成
?
(
列式计算
)
。
FePO
4
、
Mg
3
(PO
4
)
2
的
K
sp
分别为
1.3×10
-22
、
1.0×10
-24
。
(6)
写出
“
高温煅烧
②
”
中由
FePO
4
制备
LiFePO
4
的化学方程式
:
。
-
10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10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
(1)
由图像可知
,
当铁的浸出率为
70%
时
,
对应的条件有
2
个
,
一个为
100
℃
、
2
h,
另一个为
90
℃
、
5
h
。
(2)
此题考查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第一步应搞清所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钛铁矿
(FeTiO
3
)
中
Fe
为
+2
价
,Ti
为
+4
价。
在
中
Ti
仍为
+4
价
,
故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
第二步依据元素守恒和电荷守恒把离子方程式配平。
(3)
考查反应温度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低于
40
℃
时
,TiO
2
·
x
H
2
O
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超过
40
℃
时
,H
2
O
2
易分解
,NH
3
也易从反应体系中逸出
,
反应物浓度减小
,TiO
2
·
x
H
2
O
转化反应速率下降。
(4)
设在化合物
Li
2
Ti
5
O
15
中有
x
个
O
为
-2
价
,
y
个
O
为
-1
价
,
由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
:
解得
x
=7,
y
=8,
即有
8
个氧原子显
-1
价
,
则过氧键的数目为
4
。
-
1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因溶液的体积扩大了一倍
,
c
(Mg
2+
)=0.01
mol·L
-1
,
Q
[Mg
3
(PO
4
)
2
]=
c
3
(Mg
2+
)·
c
2
( )=
0.01
3
×(1.3×10
-17
)
2
=1.7×10
-40
<1.0×10
-24
,
即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