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50 KB
  • 2021-07-03 发布

【化学】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说明:‎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请写到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上不得分。‎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O-16 S-32 Ba-137 ‎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16小题,每小题3分)‎ ‎1.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振荡分液漏斗 B.制蒸馏水 C.称取氢氧化钠 D.稀释浓硫酸 ‎ ‎2.下列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其可能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异常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蒸发结晶:蒸发皿破裂 将溶液蒸干或酒精灯灯芯碰到热的蒸发皿底部 B 蒸馏:冷凝管破裂 冷凝管没有通水或先加热后通水 C 萃取:液体静置不分层 加入萃取剂的量较多 D 分液: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难以滴下 没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或玻璃塞上凹槽与漏斗口侧面的小孔没有对齐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5℃、l01 kPa时,16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NA B.在标准状况下,含NA个氦原子(He)的氦气所含的分子数是0.5 NA C.1 mol FeCl3跟沸水完全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其中胶粒的数目等于NA D.标准状况下,4.48 L的水中含有H2O分子的数目为0.2 N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晶体中含有Na+、Cl-,所以NaCl晶体能导电 B.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C.BaSO4难溶于水, BaSO4是非电解质 D.Cl2的水溶液能够导电,但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5.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Na2CO3‎ H2SO4‎ Cu2(OH)2CO3‎ Fe2O3‎ SO3‎ B KOH HNO3‎ NaHCO3‎ CaO Mn2O7‎ C NaOH NaHSO4‎ CaF2‎ MgO SO2‎ D NaOH HCl NaCl Na2O NO2‎ ‎6.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7.下列溶液中,跟100 mL 0.6 mol·L-1 NaCl溶液所含的Cl-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是(以下混合溶液的总体积近似看作各溶液体积之和) ( )‎ A.50 mL 0.6 mol·L-1 MgCl2溶液 B.200 mL 0.3 mol·L-1 AlCl3溶液与100 mL 0.2 mol·L-1 AgNO3溶液的混合溶液 C.70 mL 1 mol·L-1 NaCl溶液与100mL 1 mol·L-1 KCl溶液的混合溶液 D.25 mL 0.6 mol·L-1 HCl溶液与50 mL 0.3 mol·L-1 MgCl2溶液的混合溶液 ‎8.下列各项操作中,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 ‎①向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直至过量 ‎②向CaCl2溶液中逐渐通入CO2直至过量 ‎③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 ‎④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过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9.下列各组离子在给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强碱溶液中:Na+、K+、CO32-、NO3-‎ B.有SO42-存在的溶液中:Na+、Mg2+、Ca2+、I-‎ C.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HCO3-、NH4+、NO3-、K+‎ D. 在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H4+、K+、Cu2+、Cl-‎ ‎10.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稀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②碳酸镁与稀硫酸:MgCO3 + 2H+ === H2O + CO2↑ + Mg2+‎ ‎③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Ca2+ + HCO3- + OH- === CaCO3↓ + H2O ‎④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刚好沉淀完全:‎ H+ + SO42- + Ba2+ + OH- === H2O + BaSO4↓‎ ‎⑤向NaH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溶液呈中性:‎ ‎2H+ + SO42- + Ba2+ + 2OH- === 2H2O + BaSO4↓‎ ‎⑥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 + HCO3﹣+ OH﹣ === CaCO3↓ + H2O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③④⑤⑥ ‎ ‎11.制备Fe3O4纳米颗粒的反应为3Fe2+ + 2S2O32- +O2 + xOH- === Fe3O4 + S4O62- + 2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Fe2+全部作还原剂 B.x = 4‎ C.每生成1 mol Fe3O4,被S2O32-还原的O2为1 mol D.已知Fe3O4纳米颗粒直径为20 nm,则Fe3O4纳米颗粒为胶体 ‎12.传统“陈醋”生产过程中有一步称为“冬捞夏晒”,是指冬天捞出醋中的冰,夏日暴晒蒸发醋中的水分,以提高醋的品质。用含醋酸质量分数为3%的半成醋,生产500 g 0.945 mol·L-1的优级醋(密度为1.050 g·mL-1),生产过程中醋酸没有损失,捞出的冰和蒸发的水的总质量为(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60)( )‎ A.100 g B.200 g C.300 g D.400 g ‎13.不小心将高锰酸钾粘到皮肤上出现了难看的黑斑,可以用草酸的稀溶液进行清洗,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4- + H2C2O4 + H+ → CO2↑ + Mn2+ + ____ (未配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该反应中有1 mol H2C2O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6 NA B.该反应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6‎ C.该反应右边横线上的产物为OH-‎ D.该反应的氧化剂为H2C2O4‎ ‎14.已知X2、Y2、Z2、W2四种单质,已知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X2 + 2NaY === Y2 + 2NaX ②Z2 + 2NaX === X2 + 2NaZ ③W2 + 2NaZ === Z2 + 2NaW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Z2与Y-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 B.还原性: Y- >Z- >W-‎ C.2NaW+Y2===2NaY+W2 ‎ D.W2通入到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 W2优先氧化Y-‎ ‎15.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ρ=1.84 g·mL-1),取10 mL该硫酸与a mL水混合,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ρ=1.40 g·mL-1),其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1,则a、b分别为( )‎ A.a>10 b<9.2 B.a >10 b=9.2 ‎ C.a=10 b=9.2 D. a<10 b>9.2‎ ‎16.一个密闭容器,中间有一可自由滑动的隔板(厚度不计)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当左边充入8mol N2,右边充入CO和CO2的混合气体共64g 时,隔板处于如图位置(保持温度不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右边CO与CO2分子数之比为3:1‎ B.右侧CO的质量为42g C.右侧气体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的2倍 D.若改变右边CO和CO2的充入量而使隔板处于距离右端1/3处,保持温度不变,则前后两次充入情况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5: 6‎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 填空题:(每空2分)‎ ‎17.(12分) 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mL-1的浓硫酸配制1 mol·L-1稀硫酸100 mL,其操作有以下各步:‎ ‎①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③将稀释、冷却后的硫酸转入容量瓶中。‎ ‎④将浓硫酸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稀释、冷却。‎ ‎⑤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定容,摇匀。‎ 完成下列填空:‎ ‎(1)第①步应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mL浓硫酸;应选择_______mL量筒(填5、10 或 50)。‎ ‎(2)本实验用到的基本仪器已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 _。‎ ‎(3)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A.①④③②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4)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__。‎ ‎①转移浓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 ‎②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④使用前容量瓶未干燥。‎ ‎⑤所用的浓硫酸长时间放置在密封不好的容器中。‎ ‎⑥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溶液未冷却至室温。‎ 18. ‎(12分)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H4+、H+、Na+、Ag+、Ba2+、Cu2+、Fe3+、‎ CO32-、SO42-、NO3-中的几种离子(不考虑溶液中少量的OH-)。从其中取100 mL,分成两等份进行如下实验:‎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两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 ‎(2)取其中的一份加入过量Ba(NO3)2,生成白色沉淀4.30 g,过滤,向沉淀中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消失,余下沉淀2.33 g。说明原溶液中肯定有的离子是_______,沉淀溶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取另一份进行实验,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气体0.06 mol;(已知NH4+在碱性条件下可以生产氨气)‎ ‎(4)综上可知溶液中必定还存在_________,且浓度范围为_________ 。‎ 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_ 。‎ 18. ‎(12分)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分别除去溶液中的NaCl和Na2SO4,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溶液。相应的实验过程与部分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_______(填最佳方案),沉淀A________。‎ ‎(2)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填名称),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20.(16分)Ⅰ.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绿色水处理剂,比Cl2、O2、ClO2、KMnO4氧化性更强,无二次污染,工业上是先制得高铁酸钠,然后在低温下,向高铁酸钠溶液中加入KOH至饱和,使高铁酸钾析出。‎ ‎(1)干法制备高铁酸钠的主要反应为:‎ ‎2FeSO4 + 6Na2O2 === 2Na2FeO4 + 2Na2O + 2Na2SO4 + O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 (填化 ‎ 学式),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_(填数字)。‎ ‎(2)湿法制备高铁酸钾(K2FeO4)的反应体系中有六种微粒:Fe(OH)3、ClO-、OH-、FeO42-、Cl-、H2O。‎ ‎①碱性条件下,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发生反应,写出并配平湿法制高铁酸钾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生成1mol FeO42- 转移________mol电子,若反应过程中转移了0.3 mol电子,则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mol。‎ Ⅱ.硫酸和盐酸组成的混合液100.0 mL,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钡粉末4.275 g,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沉淀2.330 g,同时测得滤液中的OH- 离子浓度为0.100 mol·L-1(设溶液总体积始终不变)。‎ ‎(3)原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4)原混合液中盐酸的物质量浓度___________mol·L-1。‎ ‎(5)若将原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100 mL与足量金属锌反应,则在标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L。‎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C A D B B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B C A C 二.填空题(共52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1)5.4 ; 10 ‎ ‎(2)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A ‎ ‎(4)②③⑥ ①⑤ ‎ ‎18.(每空2分,共12分)‎ ‎(1)Fe3+ 和Cu2+ ‎ ‎(2)CO32-和SO42- BaCO3 + 2H+ = Ba2+ + H2O + CO2↑ ‎ ‎(4)NO3- ≥0.2 mol/L Na+ ‎ ‎19. (每空2分,共12分)‎ ‎(1)Ba(NO3)2 BaSO4 ‎ ‎(2)除去过量的Ba(NO3)2和AgNO3 (除去过量的Ba2+和Ag+也给分 ) ‎ ‎(3)Na2CO3 稀硝酸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20. (每空2分,共16分)‎ ‎(1)Na2O2 -1 ‎ ‎(2) 2Fe(OH)3 + 3ClO- + 4OH- = 2FeO42- + 3Cl- + 5H2O 3 0.15 ‎ ‎(3)0.01 ‎ ‎(4)0.2 ‎ ‎(5)0.44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