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6.50 KB
  • 2021-07-03 发布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定远育才学校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普通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 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 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 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答案】B ‎【解析】‎ ‎【详解】A、萃取操作也可以先在烧杯中进行,然后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分液,A错误;‎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B正确;‎ C、取用药品要适量,不要再放回原试剂瓶,否则会使整瓶药剂被污染而失效或不纯,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备其他用途,C错误;‎ D、称量物质时应先取大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中央,根据天平倾斜情况添加或换较小砝码,若先放小砝码,在称量时砝码的增减次数将会多得多,浪费时间,D错误;‎ 答案选B。‎ ‎2.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部分内容。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Al 与足量的该硫酸产生2 g氢气 B. 配制 240 mL 4.6 mol/L 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 40 mL C. 洗净的锥形瓶和容量瓶可以放进烘箱中烘干 D. 该硫酸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9.2 mol/L ‎【答案】D ‎【解析】‎ 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8.4mol/L,为浓硫酸;A.Al常温下遇浓硫酸钝化,加热条件下也只能得到还原性气体SO2,不可能生成氢气,故A错误;B.因配制 240 mL时需要选择250mL的容量瓶,则配制250ml4.6mol/L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为=62.5mL,故B错误;C.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时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故C错误;D.浓硫酸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硫酸密度大于水密度,等质量硫酸和水,水的体积大于硫酸体积,所以二者混合后溶液体积大于浓硫酸的二倍,则其物质的量浓度小于原来的,即小于9.2mol/L,故D正确;答案为D。‎ ‎3.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 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 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 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液态HCl不导电,但氯化氢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所以HCl是电解质,选项A错误;‎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但氨气自身不能电离,故NH3是非电解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出自由移动阴阳离子的物质是亚硫酸而不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选项C错误;‎ D.BaSO4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是电解质,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两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离子反应,且溶液的总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 石灰水中和稀盐酸混合 B. 小苏打溶液和柠檬水混合制汽水 C. 人工盐(含有硫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钾,常用于治疗牲口消化不良)溶液与BaCl2溶液混合 D. 喝氯化钠溶液和蔗糖水的混合液治拉肚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者反应生成水,发生了离子反应,由于没有沉淀析出,没有气体放出,所以溶液质量不变,A符合题意;‎ BHCO3-与酸反应产生了CO2气体,发生了离子反应,但CO2逸出,使溶液质量减轻,B不符合题意;‎ C.SO42-与Ba2+生成了BaSO4沉淀,发生了离子反应,但BaSO4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脱离溶液,使溶液质量减轻,C不符合题意。‎ D.NaCl与蔗糖不反应,无离子反应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5.下列反应中,氯元素全部被氧化的是(  )‎ A. 2P+3Cl22PCl3 B. 2NaCl(熔融) 2Na+Cl2↑‎ C. NaOH+HCl=NaCl+H2O D.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2P+3Cl22PCl3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所以氯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全部被还原,故A错误;‎ B.反应2NaCl(熔融) 2Na+Cl2↑中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Cl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全部被氧化,故B正确;‎ C.反应NaOH+HCl=NaCl+H2O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升降,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中Cl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1价,所以Cl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实验室制Cl2反应为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MnO2‎ B. 每生成1mol 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 C. 每消耗1mol MnO2,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mol D.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11.2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浓盐酸中的氯离子生成氯气单质,价态由-1价升高到0价,作还原剂,二氧化锰生成氯化锰,价态由+4价降低到+2价,做氧化剂,A正确;‎ B. 每生成1molCl2,转移2mol电子,B正确;‎ C. 每消耗1molMnO2,转移2mol电子,被氧化的盐酸为2mol,C错误;‎ D. 转移1mol电子时,生成的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D正确;‎ 答案选C。‎ ‎7.下列各组物质,按酸、混合物、碱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硫酸铜、硫酸 B. 乙酸、空气、纯碱 C. 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 硝酸、蔗糖水、氢氧化铁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成分和物质的分类标准判断。‎ 详解:A项,空气属于混合物,硫酸铜属于盐,硫酸属于酸,A项不符合题意;B项,乙酸属于羧酸、空气属于混合物,纯碱是Na2CO3,纯碱属于盐,B项不符合题意;C项,氧化铁属于碱性氧化物,胆矾是CuSO4·5H2O,胆矾属于盐,熟石灰是Ca(OH)2,Ca(OH)2属于碱,C项不符合题意;D项,硝酸属于酸,蔗糖水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铁属于碱,D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8.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 产物中的SO42-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 FeS2只作还原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中,CuSO4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2价,FeS2中S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6价。‎ ‎【详解】A.Cu2S只是还原产物,故A错误;‎ B.5 mol FeS2发生反应,由S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可知,有3mol×[6-(-1)]=21mol 电子转移,故B错误;‎ C.S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由硫酸根离子守恒可知,17个硫酸根离子中有3个SO42-是氧化产物,故C正确;‎ D.CuSO4是氧化剂,FeS2既是还原剂又是还原剂,故D错误;‎ 故选C。‎ ‎9.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 A. Mg2+、Na+、SO42−、Cl− B. Na+、Cu2+、SO42−、NO3-‎ C. Na+、K+、OH−、Cl− D. Ba2+、CO32−、NO3-、K+‎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项离子无色,符合题意,且在酸性条件下,离子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能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 B.Cu2+离子有颜色,不符合题中无色要求,不能大量存在,选项B错误;‎ C.在酸性条件下,OH-离子与H+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 D.Ba2+、CO32−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从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相互促进的水解等角度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信息,例如颜色、酸性、碱性等问题,强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离子,与H+离子发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溶液无色,则有颜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0.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HCO3-+H+=CO2↑+H2O B. 往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CO32-+2H+=CO2↑+H2O C.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D.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H++OH-=BaSO4↓+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CO+H+=CO2↑+H2O,故A正确;‎ B、碳酸镁不溶于水,用化学式表示,故B错误;‎ C、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没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C错误;‎ D、氢氧化钡是二元强碱,稀硫酸是二元强酸,离子方程式为Ba2++SO+2H++2OH-=BaSO4↓+2H2O,故D错误;‎ 故选A。‎ ‎11.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屑,反应结束后滤出固体物质,滤液中的阳离子可能是 (     ) ‎ ‎①只有Fe2+;    ②Fe2+和Fe3+;    ③Fe2+和Cu2+;   ④Cu2+和.‎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Fe3+能氧化Fe、Cu,充分反应后滤去固体物质,固体为Cu或Fe、Cu,所以滤液中一定无Fe3+,可排除②④,固体物质存在两种可能:‎ ‎1、当固体为铁、铜时,溶液中的Fe3+、Cu2+全部参加反应生成Fe2+和Cu,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为:2FeCl3+Fe=3FeCl2、CuCl2+Fe=Cu+FeCl2,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一定含有Fe2+,故①正确;‎ ‎2、当固体铜时,溶液中一定没有Fe3+,Cu2+恰好全部参加反应或部分反应生成Fe2+和Cu,所以溶液中一定没有Fe3+,可能含有Cu2+,一定含有Fe2+;综上可知:滤液中一定含有Fe2+,故③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Fe3+、Cu2+的氧化能力大小的比较,能正确判断固体的成分是解本题的关键。根据Fe3+、Cu2+‎ 的氧化性强弱判断反应先后顺序,从而确定固体的成分、溶液的成分;有固体剩余,若固体只有铜,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无Fe3+存在,一定存在Fe2+;可能含有Cu2+;若有铁剩余,一定有铜生成,Fe3+、Cu2+无剩余。‎ ‎12.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A↑+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1.43,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1.43 B. 22.85 C. 80.01 D. 160.02‎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参加反应的X是2mol,因此生成混合气体是7mol,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解得M=80.01,答案选C。‎ ‎13.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 ④②⑤ B. ④①②⑤③ C. ②⑤④①③ D. ①④②⑤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在沉淀SO42-时,钡离子是过量的,所以过量的钡离子要利用碳酸钠除去,所以碳酸钠必须在氯化钡的后面,最后酸化加快,因此正确的答案是C ‎14.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如图中的曲线可近似表示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的是(用电流强度I表示)‎ A. 曲线A B. 曲线B C. 曲线C D. 曲线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的反应来确定离子浓度变化,进而确定导电能力的变化。‎ ‎【详解】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BaSO4↓+2H2O,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中的Ba2+与OH−浓度会减小,导电能力降低至几乎为零;当加入硫酸过量后溶液中H+与浓度会增加,溶液的导电能力又会增强,导电能力逐渐增大,直到和原来接近,溶液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是强→弱(水有微弱的导电性)→强,曲线C符合导电性的变化趋势;‎ 故选C。‎ ‎15.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B. 2Na2O2+2H2O=4NaOH+O2↑‎ C. D. Mg+2H2O=Mg(OH)2↓+H2↑‎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中,所有元素化合价都不变,所以不是氧化还原反应,选项A错误;‎ B.该反应中过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和-2价,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不变,所以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选项B正确;‎ C.该反应中,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水是还原剂,选项C错误;‎ D.该反应中,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所以水是氧化剂,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6.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显红色,在上述溶液中分别滴加X溶液后有下列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装置 X溶液 现象 I 盐酸 溶液红色褪去,无沉淀,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 Na2SO4‎ 溶液红色不变,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 III H2SO4‎ 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 A. 实验I中溶液红色褪去,说明发生了反应H+ + OH- =H2O B. 实验II中溶液红色不变,且灯泡亮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与OH-‎ C. 实验III中溶液红色褪去,有白色沉淀生成,灯泡逐渐变暗,说明发生了反应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2H2O D. 将实验II中Na2SO4溶液换成CuSO4溶液,现象与原实验II中的现象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显红色的酚酞,Ba(OH)2溶液显碱性,滴加盐酸,发生酸碱中和反应:H+ + OH- =H2O溶液红色褪去,故A不符合题意;‎ B. Ba(OH)2 与Na2SO4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 +Na2SO4= BaSO4↓ + 2NaOH,溶液中依然存在有大量的Na+与OH-,故B不符合题意;‎ C. H2SO4 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2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氢氧根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故C不符合题意;‎ D. CuSO4 与B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Ba(OH)2 +CuSO4= BaSO4↓ + Cu(OH)2 ↓,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灯泡逐渐变暗,氢氧根浓度逐渐减小,红色逐渐褪去,与Na2SO4实验现象不同,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D。‎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溶液的导电性主要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上述实验中灯泡的明暗程度能够表明溶液的导电性,因此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滴加X溶液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是否变化。‎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春泛盐,秋泛硝。”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该地区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产生了争议,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了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滤液备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探究。‎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__。如果乙小组的观点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白色沉淀产生 (2). Na2SO4+BaCl2 =BaSO4↓+2NaCl (3). AgNO3溶液 (4). 有白色沉淀产生 (5). 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解析】‎ ‎【分析】‎ ‎(1)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 ‎(2)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硫酸钡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如果有沉淀,则有氯离子存在;‎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合理,理由要看哪个设计更能排除歧义。‎ ‎【详解】(1)钡离子遇硫酸根,生成硫酸钡沉淀,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 =BaSO4↓+2NaCl;‎ ‎(2)钡离子被除掉,再加入硝酸银,再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一定含有氯离子;故答为: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正确评价化学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乙小组合理,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证明不含氯化钠(或乙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既证明了含有硫酸钠,又证明了含有氯化钠)。‎ ‎18.X、Y、Z三种物质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X与稀盐酸不反应:‎ ‎(1)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X_____,Y_____,Z____,试剂甲____,试剂乙____。‎ ‎(2)写出上述①~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MgSO4 (2). Mg(OH)2 (3). MgCl2 (4). BaCl2 (5). AgNO3 (6). Ba2++ SO42—===BaSO4↓ (7). Mg2++2OH−===Mg(OH)2↓ (8). Mg(OH)2 +2H+===Mg2++2H2O (9). Ag+ +Cl−===AgCl↓ (10). Ba2++ SO42—===BaSO4↓‎ ‎【解析】‎ ‎【详解】(1)反应①,X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镁,即X中含有Mg元素,因为X不能与盐酸反应,因此X为MgSO4,MgSO4与NaOH反应生成Mg(OH)2,即Y为Mg(OH)2,Z为MgCl2,X与试剂甲反应生成MgCl2,则试剂甲为BaCl2,MgCl2与试剂乙反应生成硝酸镁,则试剂乙为AgNO3;‎ ‎(2)①发生化学反应为MgSO4+Ba(NO3)2=Mg(NO3)2+BaSO4↓,即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②反应②的方程式为MgSO4+2NaOH=Mg(OH)2↓+Na2SO4,其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③氢氧化镁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Mg(OH)2+2H+=Mg2++2H2O,‎ ‎④MgCl2与AgNO3发生复分解反应,即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 ‎⑤发生复分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 ‎19.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回答下列问题: ‎ ‎(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 ‎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填标号)。‎ a.水   b.碱石灰   c.浓硫酸     d.饱和食盐水 ‎(3)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内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__________,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1 (2). NH4Cl+2HCl=NCl3+3H2↑ (3). Cl-、OH- (4). c (5). 2ClO2+10I-+8H+=2Cl-+5I2+4H2O (6). 吸收残余的二氧化氯气体 (7). 淀粉溶液 (8). 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解析】‎ ‎【分析】‎ ‎(1)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Na2SO3反应制得ClO2,可知SO32-被氧化成SO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 ‎(2)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铵在盐酸溶液中进行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Cl3,电解方程式NH4Cl+2HCl=NCl3+3H2↑,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可生成ClO2、NH3和X,X中含Cl-、OH-;由信息可知,ClO2易溶于水,所以不能利用水溶液吸收,氨气为碱性气体,利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 ‎(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为I2‎ ‎,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 ‎②玻璃液封装置可防止有害气体逸出;‎ ‎③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详解】(1)KClO3在H2SO4存在下与Na2SO3反应制得ClO2,可知SO32-被氧化成SO42-,由电子、电荷守恒可知该离子反应为2ClO3-+SO32-+2H+═2ClO2+SO42-+H2O,氧化剂为KClO3,还原剂为Na2SO3,由离子反应可知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①由生产流程可知氯化铵在盐酸溶液中电解,阴极生成氢气,阳极生成NCl3,电解方程式为NH4Cl+2HClNCl3+3H2↑;‎ ‎②在NCl3溶液中加入NaClO2,可生成ClO2、NH3和X,发生NCl3+NaClO2+H2O→ClO2+NH3+NaOH+NaCl,溶液X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有Cl-、OH-;‎ ‎③a、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氨气,故错误;‎ b、碱石灰不能吸收氨气,故错误;‎ c、浓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且不影响ClO2,故正确;‎ d、ClO2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水吸收氨,故错误;‎ 故答案为:c;‎ ‎(3)①由题目信息可知,ClO2通入锥形瓶与酸性碘化钾溶液反应,氧化I-为I2,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O2+10I-+8H+═2Cl-+5I2+4H2O;‎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残留的ClO2气体(避免碘的逸出);‎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淀粉溶液,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