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9.00 KB
  • 2021-07-05 发布

化学卷·2018届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解析版)

  • 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24=48分)‎ ‎1.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2 mol/(L•min) B.1.8mol/(L•min)‎ C.1.2 mol/(L•min) D.0.18 mol/(L•min)‎ ‎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 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4.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H<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 A.①和③ B.③和⑤ C.④和⑤ D.②和④‎ ‎5.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减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通入CO.‎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6.当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N2(g)+3H2(g)═2NH3(g)△H=﹣92.4kJ/mol ‎②N2(g)+3H2(g)═2NH3(g)△H=﹣46.2kJ/mol ‎③NH3(g)═N2(g)+H2(g)△H=+46.2kJ/mol ‎④2NH3(g)═N2(g)+3H2(g)△H=﹣92.4kJ/mol.‎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7.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p B.A的转化率增加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8.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H是(  )‎ A.﹣824.4kJ•mol﹣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9.4kJ•mol﹣1‎ ‎9.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10.aX(g)+bY(g)⇌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减少 n mol•L﹣1,Y减少mol•L﹣1,Z增加mol•L﹣1.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  )‎ A.3:1:2:1 B.1:3:2:2 C.1:3:1:2 D.3:1:2:2‎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13.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 A.2500 B.100 C.4×10﹣4 D.2×10﹣2‎ ‎14.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 B.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 C.CO的转化率为50%‎ D.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C.已知:①H2(g)+O2(g)=2H2O(g)△H1=﹣akJ•mol﹣1,②2H2(g)+O2(g)=2H2O(I)△H2=﹣bkJ•mol﹣1,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3.0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1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V正=V逆,达到平衡 C.t3时V正>V逆 D.t1时浓度C(N)=2C(M)‎ ‎17.对于可逆反应:mA(g)+nB(g)⇌xC(g);△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0,m+n>x B.△H>0,m+n<x C.△H<0,m+n<x D.△H<0,m+n>x ‎18.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19.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1‎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 C.B的转化率为4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0.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21.已知常温常压下,P2和P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P2(g)+5O2(g)═P4O10(s)△H=﹣2 695.4kJ•mol﹣1,‎ P4(g)+5O2(g)═P4O10(s)△H=﹣2 925.1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P2(g)═P4(g)△H=﹣229.7 kJ•mol﹣1‎ B.P2制P4是放热反应 C.P2比P4更加稳定 D.等质量时,P2比P4具有的能量高 ‎22.已知:t℃下的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 B.增大压强,W(g)物质的量分数变大 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放热 D.增大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3.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24.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的各系数为a=  ;b=  ;c=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B  ;D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6.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H=“Q“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  (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E2﹣E1  ‎ ‎(2)在500℃、2×107 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46.2kJ(填“<”、“>”或“=”)‎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B.△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C.△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D.△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4)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 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mol,H2为0.30mol,NH3为0.10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  .若升高温度,K值变化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上述(4)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  (填字母).‎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分离出氨气.‎ ‎27.目前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有关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现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过程中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衡浓度为C(H2)=  ;‎ ‎(2)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  (填序号)‎ a.可能不变 b.可能减小 c.可能增大 d.不变、减小、增大皆有可能 ‎(3)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 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5)求此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开始时向该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2mol H2,1.5mol CH3OH和1mol H2O(g),则反应向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28.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K=1.‎ ‎(1)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C(s)+CO2(g)⇌2CO (g)  平衡常数K1;‎ C(s)+H2O(g)⇌CO(g)+H2(g) 平衡常数K2;‎ CO(g)+H2O(g)⇌H2(g)+CO2(g) 平衡常数K;‎ 则K1、K2、K之间的关系是  .‎ ‎(3)某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H1=+216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 已知CO(g)+H2O(g)═CO2(g)+H2(g)△H3=﹣44kJ•mol﹣1,则△H2=  .‎ ‎(4)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表:‎ 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min 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min ‎①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   有关.‎ ‎ ‎ ‎2016-2017学年河南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24=48分)‎ ‎1.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02 mol/(L•min) B.1.8mol/(L•min)‎ C.1.2 mol/(L•min) D.0.18 mol/(L•min)‎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v=计算v(H2SO4),铝与硫酸发生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l2(SO4)3]= v(H2SO4),据此计算.‎ ‎【解答】解: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所以v(H2SO4)==0.06mol/(L•s)=3.6mol/(L•min).‎ 铝与硫酸发生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所以v[Al2(SO4)3]= v(H2SO4)=×3.6mol/(L•min)=1.2mol/(L•min).‎ 故选C.‎ ‎ ‎ ‎2.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 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x射线、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等.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除体积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使反应速率加快.使用正催化剂,使反应物速率加快.‎ ‎【解答】解: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 要增大反应速率,则:‎ ‎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盐酸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固体大理石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适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故④正确;‎ 故选B.‎ ‎ ‎ ‎3.对于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3υ正(H2O)‎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速率是相等的,且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 C、若增加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D、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 ‎【解答】解:A、4v正(O2)=5v逆(NO)能证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消耗x mol NH3,则不能说明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只表示了正反应方向,故B错误;‎ C、若增加容器体积即减小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减慢,故C错误;‎ D、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系数之比,所以3υ正(NH3)=2υ正(H2O),故D错误.‎ 故选A.‎ ‎ ‎ ‎4.在一密闭烧瓶中,在25℃时存在如下平衡:2NO2(g)⇌N2O4(g)△H<0,将烧瓶置于100℃的水中,则下列几项性质中不会改变的是(  )‎ ‎①颜色 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③质量 ④压强 ⑤密度.‎ A.①和③ B.③和⑤ C.④和⑤ D.②和④‎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可逆反应2NO2⇌N2O4,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2⇌N2O4向左进行,‎ ‎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根据M=判断;‎ ‎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 ‎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判断;‎ ‎⑤根据ρ=判断.‎ ‎【解答】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进行,所以化学平衡2NO2⇌N2O4向左进行.‎ ‎①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②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根据M=可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③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 ‎④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左移动,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pV=nRT可知,容器内压强增大;‎ ‎⑤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气体总的质量不变,容器的容积不变,根据ρ=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故选B.‎ ‎ ‎ ‎5.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减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  ③通入CO2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下充入N2  ⑥通入CO.‎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③⑤⑥‎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浓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升高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该反应为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②增加炭的量,增加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故错误;‎ ‎ ③恒容通入CO2,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④恒压下充入N2,反应物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错误;‎ ‎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错误;‎ ‎⑥通入CO,浓度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故正确.‎ 故选C.‎ ‎ ‎ ‎6.当1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N2(g)+3H2(g)═2NH3(g)△H=﹣92.4kJ/mol ‎②N2(g)+3H2(g)═2NH3(g)△H=﹣46.2kJ/mol ‎③NH3(g)═N2(g)+H2(g)△H=+46.2kJ/mol ‎④2NH3(g)═N2(g)+3H2(g)△H=﹣92.4kJ/mol.‎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n(NH3)==mol,则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生成1molNH3放出46.24kJ能量,热量多少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或物质的量有关.‎ ‎【解答】解:n(NH3)==mol,则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生成1molNH3放出46.24kJ能量,则 生成2molNH3放出2×46.24kJ≈92.4kJ,故①正确,②错误;‎ ‎③分解1molNH3吸收17×2.72kJ=46.24kJ能量,故③正确;‎ ‎④分解2molNH3吸收92.4kJ能量,而不是放出,故④错误,‎ 故选B.‎ ‎ ‎ ‎7.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n>p B.A的转化率增加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分数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体积减小时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mA(g)+nB(g)⇌pC(g),达到平衡后,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压缩到,若平衡不移动,C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则体积减小时平衡逆向移动,‎ A.体积缩小,相当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则m+n<p,故A错误;‎ B.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故C正确;‎ D.平衡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但比原来的大,故D错误;‎ 故选C.‎ ‎ ‎ ‎8.已知: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 C(s)+O2(g)=CO2(g)△H=﹣393.5kJ•mol﹣1‎ 则2Fe(s)+O2(g)=Fe2O3(s)的△H是(  )‎ A.﹣824.4kJ•mol﹣ B.﹣627.6kJ•mol﹣1‎ C.﹣744.7kJ•mol﹣1 D.﹣169.4kJ•mol﹣1‎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来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也乘以相应的数值进行加减,据此判断.‎ ‎【解答】解:已知:(1)Fe2O3(s)+C(s)=CO2(g)+2Fe(s)△H=+234.1kJ•mol﹣1‎ ‎(2)C(s)+O2(g)=CO2(g)△H=﹣393.5kJ•mol﹣1‎ 由盖斯定律(2)×﹣(1),得:2Fe(s)+O2(g)=Fe2O3(s)△H=(﹣393.5kJ•mol﹣1)×﹣234.1kJ•mol﹣1‎ 即2Fe(s)+O2(g)=Fe2O3(s)△H=﹣824.35kJ•mol﹣1.‎ 故选:A.‎ ‎ ‎ ‎9.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故选:A.‎ ‎ ‎ ‎10.aX(g)+bY(g)⇌cZ(g)+dW(g)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X减少 n mol•L﹣1,Y减少mol•L﹣1,Z增加mol•L﹣1.若将体系压强增大,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则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a:b:c:d应为(  )‎ A.3:1:2:1 B.1:3:2:2 C.1:3:1:2 D.3:1:2:2‎ ‎【考点】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a、b、c的比值,根据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相等,可确定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d与a、b、c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解:根据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a、b、c的比值为n: n: n=3:1:2,根据增大压强W的百分含量不发生变化即平衡不移动,则反应前后气体的计量数相等,可得a+b=c+d,所以a:b:c:d=3:1:2:2,‎ 故选D.‎ ‎ ‎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注意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解答】解:①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①错误;‎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②正确;‎ ‎③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③正确;‎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Z,同时生成2nmolY,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④错误.‎ 故选C.‎ ‎ ‎ ‎1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考点】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即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催化剂只改变活化能,与反应热大小无关;注意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A正确; ‎ B.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可知反应吸热,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差值,即不能改变反应热,故C错误;‎ D.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 ‎ ‎13.某温度下,反应SO2(g)+O2(g)⇌SO3(g)的平衡常数K1=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的值为(  )‎ A.2500 B.100 C.4×10﹣4 D.2×10﹣2‎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平衡常数指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相比所得的比值.由此可知:相同温度下,①对同一可逆反应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正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是互为倒数.②化学计量数变为原来的n倍,平衡常数变为原来的n次方.‎ ‎【解答】解:某温度下,SO2(g)+O2(g)SO3 (g) 的平衡常数K1=50,‎ 所以相同温度下2SO2(g)+O2(g)2SO3 (g) 的平衡常数k=(K1)2=502=2500,‎ 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平衡常数K2===4×10﹣4.‎ 故选:C ‎ ‎ ‎14.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CO和1mol 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n(H2)为0.5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 B.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无关 C.CO的转化率为50%‎ D.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CO(g)+H2O(g)⇌CO2(g)+H2(g),‎ 开始 1 1 0 0‎ 转化0.5 0.5 0.5 0.5‎ 平衡0.5 0.5 0.5 0.5‎ 然后结合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来解答.‎ ‎【解答】解:CO(g)+H2O(g)⇌CO2(g)+H2(g),‎ 开始 1 1 0 0‎ 转化0.5 0.5 0.5 0.5‎ 平衡0.5 0.5 0.5 0.5‎ A.体积相同,浓度的比值等于物质的量的比值,在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1,故A正确;‎ B.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变化,则平衡常数变化,故B错误;‎ C.CO的转化率为×100%=50%,故C正确;‎ D.因该反应为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故选B.‎ ‎ ‎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均相同 B.同温同压下,H2(g)+Cl(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C.已知:①H2(g)+O2(g)=2H2O(g)△H1=﹣akJ•mol﹣1,②2H2(g)+O2(g)=2H2O(I)△H2=﹣bkJ•mol﹣1,则a>b D.已知: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3.0kJ•mol﹣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根据强酸强碱溶解要放热,弱酸弱碱电离要吸热分析;‎ B、反应的焓变只与起始和终了物质状态能量有关,与变化过程,反应条件无关;‎ C、根据气态变成液体要放热分析;‎ D、根据物质的量能量越低越稳定.‎ ‎【解答】解:A、强酸强碱溶解要放热,弱酸弱碱电离要吸热,所以任何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可能不同,故A错误;‎ B、依据盖斯定律分析可知,反应的焓变只与起始和终了物质状态能量有关,与变化过程,反应条件无关,故B正确;‎ C、气态变成液体要放热,所以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多,则a<b,故C错误;‎ D、由①C(s,石墨)+O2(g)=CO2(g)△H1=﹣393.5kJ•mol﹣1,②C(s,金刚石)+O2(g)=CO2(g)△H2=﹣393.0kJ•mol﹣1,则①﹣②得,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金刚石能量大于石墨的总能量,物质的量能量越高越不稳定,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D错误;‎ 故选B.‎ ‎ ‎ ‎16.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n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V正=V逆,达到平衡 C.t3时V正>V逆 D.t1时浓度C(N)=2C(M)‎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A、从反应过程中MN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可见,M为生成物,N为反应物;‎ B、t2时M与N的物质的量相同;‎ C、从t3开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t1时N6molM3mol.‎ ‎【解答】解:A、N为反应物,M是生成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M,故A错误;‎ B、t2时M与N的物质的量相同,反应速率并不相同V正>V逆,故B错误;‎ C、从t3开始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故C错误;‎ D、t1时N有6molM有3mol,所以浓度C(N)=2C(M),故D正确;‎ 故选:D.‎ ‎ ‎ ‎17.对于可逆反应:mA(g)+nB(g)⇌xC(g);△H=?,在不同温度及压强(p1,p2)条件下,反应物A的转化率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0,m+n>x B.△H>0,m+n<x C.△H<0,m+n<x D.△H<0,m+n>x ‎【考点】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根据图(1)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的长短判断压强p1和p2的相对大小,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此判断反应前后气体化学计量数的相对大小;根据图(2)判断,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再结合A的转化率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解答】解:由图(1)知,p2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长,p1到达平衡时所用时间短,所用压强为p2的反应速率慢,为p1的反应速率快,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所以p2<p1;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图象知,A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前的计量数大于反应后的计量数,即m+n>x;‎ 图(2)知,随着温度的升高,A的转化率减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逆反应方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H<0.‎ 故选D.‎ ‎ ‎ ‎18.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A和2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l)+2D(g),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 C,且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相同的温度下测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B.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35%‎ C.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D.增加C,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比与反应物浓度幂之比的比来分析;‎ B、根据生成1.6molC,利用化学反应可计算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再计算B的转化率;‎ C、利用反应前后的压强关系,来分析反应方程式的特点,再利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平衡移动及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 D、根据C物质的状态可知,C为纯液体,改变C的量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来解答.‎ ‎【解答】解:A、由3A(g)+2B(g)4C(l)+2D(g),C为纯液体,不能出现在K的表达式中,则化学平衡常数K=,故A错误;‎ B、生成1.6molC时,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0.8mol,则B的平衡转化率为×100%=40%,故B错误;‎ C、由3A(g)+2B(g)4C(l)+2D(g)达到平衡反应的前后压强之比为5:4,同温同体积条件下,物质的量之比为等于压强之比,即n(前):n(平)=5:4,说明这是个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由于温度没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故C错误;‎ D、由于C为液体,增加C对平衡没影响,B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 ‎ ‎19.在一定条件下,将3mol A和1mol 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2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并测得C的浓度为0.2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1‎ B.2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min)‎ C.B的转化率为40%‎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则表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分析】A.根据n=cV计算生成C的物质的量,结合D的物质的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x的值;‎ B.根据v=计算v(D),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 C.根据生成的D的物质的量,利用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再利用转化率定义计算;‎ D.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为定值,始终不变.‎ ‎【解答】解:A.平衡时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1×2L=0.4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0.4mol:0.8mol=x:2,解得x=1,故A正确;‎ B.2min内生成0.8mol D,故2 min内D的反应速率v(D)==0.2 mol•(L•min)﹣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D)=×0.2 mol•(L•min)﹣1=0.3 mol•(L•min)﹣1,故B正确;‎ C.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8mol D,由方程式3A(g)+B(g)⇌xC(g)+2D(g)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0.8mol×=0.4mol,故B的转化率为=100%=40%,故C正确;‎ D.容器的容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度为定值,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D.‎ ‎ ‎ ‎20.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2CO2(g)+6H2(g)CH3CH2OH(g)+3H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使用Cu﹣Zn﹣Fe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充入大量CO2气体可提高H2的转化率 D.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3CH2OH和H2O可提高CO2和H2的利用率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催化剂的作用.‎ ‎【分析】根据催化剂、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来分析解答,并注意吸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 ‎【解答】解:A、因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则在一定时间内提高了生产效率,故A对;‎ B、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故B错;‎ C、充入大量CO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故C对;‎ D、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2和H2的转化率,故D对;‎ 故选:B.‎ ‎ ‎ ‎21.已知常温常压下,P2和P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P2(g)+5O2(g)═P4O10(s)△H=﹣2 695.4kJ•mol﹣1,‎ P4(g)+5O2(g)═P4O10(s)△H=﹣2 925.1kJ•mo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P2(g)═P4(g)△H=﹣229.7 kJ•mol﹣1‎ B.P2制P4是放热反应 C.P2比P4更加稳定 D.等质量时,P2比P4具有的能量高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由①2P2(g)+5O2(g)═P4O10(s)△H=﹣2 695.4kJ•mol﹣1,‎ ‎②P4(g)+5O2(g)═P4O10(s)△H=﹣2 925.1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2P2(g)═P4(g)△H=+229.7 kJ•mol﹣1,可知P2能量低更稳定,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由①2P2(g)+5O2(g)═P4O10(s)△H=﹣2 695.4kJ•mol﹣1,‎ ‎②P4(g)+5O2(g)═P4O10(s)△H=﹣2 925.1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2P2(g)═P4(g)△H=+229.7 kJ•mol﹣1,故A错误;‎ B.P2制P4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P2能量低更稳定,故C正确;‎ D.等质量时,P2比P4具有的能量低,故D错误;‎ 故选C.‎ ‎ ‎ ‎22.已知:t℃下的某一气态平衡体系中含有X(g)、Y(g)、Z(g)、W(g)四种物质,此温度下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有关该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变大 B.增大压强,W(g)物质的量分数变大 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则正反应放热 D.增大X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由K=,可知反应为2Z(g)+2W(g)=X(g)+2Y(g),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K=,可知反应为2Z(g)+2W(g)=X(g)+2Y(g),‎ A.焓变未知,升高温度,若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故A错误;‎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W(g)物质的量分数减小,故B错误;‎ C.升温,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放热,故C正确;‎ D.增大X浓度,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 ‎ ‎23.25℃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H>0‎ D.25℃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A、金属铅是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 B、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解Sn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进行,据此判断;‎ D、由图可知,平衡时c(Pb2+)=0.1mol/L,c(Sn2+)=0.22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 ‎【解答】解:A、金属铅是固体,增大铅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移动,c(Pb2+)不变,故A错误;‎ B、加入少量Sn(NO3)2固体,溶解Sn2+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Pb2+)增大,故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平衡时c(Pb2+)=0.1mol/L,c(Sn2+)=0.22mol/L,故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2.2,故D正确;‎ 故选D.‎ ‎ ‎ ‎24.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1(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1,则H2反应速率为0.03 mol•L﹣1•min﹣1‎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1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A.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结合热化学方程式判断;‎ C.根据v=计算v(HCl),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判断;‎ D.根据反应吸收的热量计算生成的HCl的物质的量,据此判断.‎ ‎【解答】解:A.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小于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SiCl4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1molSiCl4不能完全转化,达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QkJ,故B错误;‎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v(HCl)==0.03mol/(L•min),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v(H2)=×v(HCl)=×0.03mol/(L•min)=0.015mol/(L•min),故C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HCl的物质的量为: =0.1mol,100mL1mol/L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1L×1mol/L=0.1mol,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恰好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的各系数为a= 2 ;b= 1 ;c= 3 ;d= 2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气态 ;B 液体或固体 ;D 气态 .‎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其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 放热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可计算出该反应中的各计量数;‎ ‎(2)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说明反应物、生成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相等;‎ ‎(3)根据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反应方向移动判断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解答】解:(1)同一化学反应的同一时间段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a:b:c:d=n mol: mol: mol:n mol=2:1:3:2,‎ 故答案为:2;1;3;2;‎ ‎(2)压强对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无影响,根据题意知,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 2A+B⇌3 C+2D,已知生成物C是固体,要使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即计量数不变,那么只能是A、D是气体,B是液体或固体.‎ 故答案为:气态;液体或固体;气态;‎ ‎(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根据题意知,开始反应时,A、B的物质的量减少,C、D的物质的量增加,所以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这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放热.‎ ‎ ‎ ‎26.合成氨工业的核心反应是:N2(g)+3H2(g)⇌2NH3(g)△H=“Q“kJ•mol﹣1,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 减小 (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 E2﹣E1 不变 ‎ ‎(2)在500℃、2×107 Pa和催化剂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  46.2kJ(填“<”、“>”或“=”)‎ ‎(3)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B.△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C.△H<0,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D.△H<0,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4)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密闭容器中,在500℃、2×107 Pa下达到平衡,测得N2为0.10mol,H2为0.30mol,NH3为0.10mol.计算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 33.3% .若升高温度,K值变化 减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在上述(4)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 AD (填字母).‎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分离出氨气.‎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 ‎(2)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分析;‎ ‎(3)图象分析焓变,依据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变化分析熵变;‎ ‎(4)根据化学方程式,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进行计算,根据转化率=×100%,温度升高,反应逆向移动;‎ ‎(5)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欲提高合成氨中H2的转化率,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据此回答.‎ ‎【解答】解:(1)加入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E1和E2都减小,但是不会改变反应的焓变,所以E2﹣E1不变,故答案为:减小;不变;‎ ‎(2)当0.5mol N2和1.5mol H2完全反应时,才能放出46.2kJ的热量,但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则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2和1.5mol 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故答案为:<; ‎ ‎(3)N2(g)+3H2(g)2NH3(g);△H=QKJ•mol﹣1 ,图象分析可知反应是放热反应△H<0,反应前后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S<0;‎ 故答案为:D;‎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三段式列式计算:‎ ‎ N2(g)+3H2(g)⇌2NH3(g)‎ 初始浓度; 0.6 0.45 0‎ 变化浓度:0.5 0.15 0.1‎ 平衡浓度:0.1 0.3 0.1 ‎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100%≈33.3%,‎ 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 故答案为:33.3%;减小;‎ ‎(5)根据化学平衡:N2(g)+3H2(g)⇌2NH3(g),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欲提高H2的转化率,平衡正向进行;‎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则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故A正确;‎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则各组分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B错误;‎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氢气的转化率不变,故C错误;‎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平衡向右移动,氢气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 ‎ ‎27.目前工业上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有关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现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过程中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衡浓度为C(H2)= 0.75mol•L﹣1 ;‎ ‎(2)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平衡常数 ac (填序号)‎ a.可能不变 b.可能减小 c.可能增大 d.不变、减小、增大皆有可能 ‎(3)能够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C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B.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 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bc .‎ a.氢气的浓度减小 b.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5)求此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开始时向该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2mol H2,1.5mol CH3OH和1mol H2O(g),则反应向 正 (填“正”或“逆”)反应方向进行.‎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图象中甲醇浓度变化为0.75mol/L,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消耗氢气的浓度,平衡浓度=起始浓度﹣平衡浓度;‎ ‎(2)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不随浓度等因素影响;‎ ‎(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4)将容器的容积压缩到原来的,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以此判断;‎ ‎(5)结合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平衡浓度,平衡常数K=;若开始时向该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2mol H2,1.5mol CH3OH和1mol H2O(g),计算此时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答】解:(1)起始氢气浓度c==3mol/L,图象得到甲醇浓度变化为0.75mol/L,化学方程式计算,CO2(g)+3H2(g)⇌CH3OH(g)+H2O(g),氢气消耗浓度0.75mol/L×3=2.25mol/L,则平衡浓度=3mol/L﹣2.25mol/L=0.75mol•L﹣1,‎ 故答案为:0.75mol•L﹣1;‎ ‎(2)若改变条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是浓度变化,平衡常数不变,若是温度变化,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平衡常数增大,故平衡常数可能增大,故选ac,‎ 故答案为:ac;‎ ‎(3)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变化,恒温、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恒容时,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一定条件下,CO2、H2和CH3OH的浓度保持不变是平衡标志,故C正确;‎ D.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3mol H2的同时生成1mol CH3OH只能说明反应正向进行,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4)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物质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 a.体积缩小浓度增大,氢气的浓度增大,故a错误;‎ b.体积缩小压强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故b正确;‎ c.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物质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故c正确; ‎ d.将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物质浓度增大,平衡正向进行,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5)现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反应过程中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 CO2(g)+3H2(g)⇌CH3OH(g)+H2O(g)‎ 起始量(mol/L) 1 3 0 0‎ 变化量(mol/L) 0.75 2.25 0.75 0.75‎ 平衡量(mol/L) 0.25 0.75 0.75 0.75‎ K==,‎ 若开始时向该1L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2mol H2,1.5mol CH3OH和1mol H2O(g),Qc==<K=,反应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 正.‎ ‎ ‎ ‎28.现有反应CO(g)+H2O(g)⇌CO2(g)+H2(g)△H<0,在850℃时,K=1.‎ ‎(1)850℃时,若向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充入1.0mol CO,3.0mol H2O,1.0mol CO2和x mol H2,则:‎ ‎①当x=5.0时,上述平衡向 逆反应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若要使上述反应开始时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x应满足的条件是 0≤x<3 .‎ ‎(2)已知在一定温度下:‎ C(s)+CO2(g)⇌2CO (g)  平衡常数K1;‎ C(s)+H2O(g)⇌CO(g)+H2(g) 平衡常数K2;‎ CO(g)+H2O(g)⇌H2(g)+CO2(g) 平衡常数K;‎ 则K1、K2、K之间的关系是 K= .‎ ‎(3)某催化反应室中发生的反应为:‎ CH4(g)+H2O(g)═CO(g)+3H2(g)△H1=+216kJ•mol﹣1‎ CH4(g)+CO2(g)═2CO(g)+2H2(g)△H2‎ 已知CO(g)+H2O(g)═CO2(g)+H2(g)△H3=﹣44kJ•mol﹣1,则△H2= +260 kJ•mol﹣1 .‎ ‎(4)某实验小组对H2O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2分别加入盛有15ml 5%的H2O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表:‎ MnO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min 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min ‎①写出大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该反应是 放热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 催化剂接触面积  有关.‎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1)①求出此时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相比,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②用x表示出浓度商Q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 ‎(2)C(s)+CO2(g)⇌2CO (g)  平衡常数K1=‎ C(s)+H2O(g)⇌CO(g)+H2(g) 平衡常数K2=‎ CO(g)+H2O(g)⇌H2(g)+CO2(g) 平衡常数K=,据此计算分析;‎ ‎(3)①CH4(g)+H2O(g)═CO(g)+3H2(g)△H1=+216kJ•mol﹣1‎ ‎②CH4(g)+CO2(g)═2CO(g)+2H2(g)△H2‎ 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CO(g)+H2O(g)═CO2(g)+H2(g)△H3=﹣44kJ•mol﹣1,据此计算△H2;‎ ‎(4)①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由带火星木条复燃,可知产物,由此可写出方程式;由实验现象可知,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②由实验现象可知催化剂作用大小的影响因素.‎ ‎【解答】解:(1)①此时的浓度商Qc==1.67,大于平衡常数1,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逆反应;‎ ‎②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度商小于平衡常数,即<1,解得0≤x<3,‎ 故答案为:0≤x<3;‎ ‎(2)C(s)+CO2(g)⇌2CO (g)  平衡常数K1=‎ C(s)+H2O(g)⇌CO(g)+H2(g) 平衡常数K2=‎ CO(g)+H2O(g)⇌H2(g)+CO2(g) 平衡常数K=‎ 据此计算分析K=,‎ 故答案为:K=;‎ ‎(3)①CH4(g)+H2O(g)═CO(g)+3H2(g)△H1=+216kJ•mol﹣1‎ ‎②CH4(g)+CO2(g)═2CO(g)+2H2(g)△H2‎ 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CO(g)+H2O(g)═CO2(g)+H2(g)△H3=﹣44kJ•mol﹣1,‎ ‎+216kJ•mol﹣1﹣△H2=﹣44kJ•mol﹣1,‎ ‎△H2=+260 kJ•mol﹣1,‎ 故答案为:+260 kJ•mol﹣1;‎ ‎(4)①H2O2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根据触摸试管的感觉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故答案为:2H2O22H2O+O2↑; 放热;‎ ‎②因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粉末状二氧化锰比块状二氧化锰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催化剂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故答案为:催化剂接触面积.‎ ‎ ‎ ‎2017年1月5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