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8 MB
  • 2021-07-05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课件(96张)(全国通用)

  • 9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十二 化学实验基础 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考点归纳 高考示例 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 (1)设计实验方案; (2)正确选用实验装置; (3)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4)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5)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2017课标Ⅰ,10;2017课标Ⅲ, 9;2016课标Ⅰ,10; 2016课标Ⅲ,9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2017课标Ⅰ,8;2016课标Ⅱ, 12;2016课标Ⅲ,26 考点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7课标Ⅱ,13;2017课标Ⅲ, 26;2016课标Ⅰ,26;2016课标Ⅱ,28;2016课标Ⅲ,26 热点题型 综合实验探究 2017课标Ⅰ,26;2017课标Ⅲ, 26;2016课标Ⅰ,26;2016课标Ⅱ,28;2016课标Ⅲ,26 总纲目录 考点一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考点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热点题型突破 9 综合实验探究 考点一 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 主干回扣 1.常见仪器的使用 (1)明确3种仪器的精确度:托盘天平——        ,量筒——        ,滴定 管——        。 (2)牢记3种必须检漏的仪器: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 (3)试剂的保存:固体——广口瓶;液体——细口瓶;见光易分解的试剂— —        试剂瓶。 (4)熟记4种在棕色试剂瓶内保存的试剂:氯水、        、KMnO 4 溶液、 AgNO 3 溶液。 (5)可直接加热的3种仪器:试管、        、蒸发皿。 (6)垫石棉网加热的3种仪器:烧杯、烧瓶、        。 答案 (1)0.1 g 0.1 mL 0.01 mL (2)滴定管 (3)棕色 (4)浓硝酸 (5)坩埚 (6)锥形瓶 2.基本实验操作 (1)应熟记的八种基本操作 溶液pH的测定、沉淀完全的验证、沉淀的洗涤、萃取分液、酸碱中和 滴定、检验装置气密性、气体验满和检验、浓硫酸的稀释。 (2)实验操作中的“第一步” ①检查装置的         ——制取气体、验证气体的性质等与气体有关 的实验操作。 ②检查          ——滴定管、容量瓶、分液漏斗等的使用。 ③调“0”点——天平等的使用。 ④        ——点燃可燃性气体。 ⑤分别取少量溶液——未知鉴别。 ⑥润湿——用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或 验证某些气体时。 (3)试纸的规范使用 用“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KI试纸”或“品红试纸”填空。 ①可用于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是          。 ②检验氯气时常用          。 ③检验二氧化硫气体时常用          。 ④可用于溶液pH测定的是          。 (4)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酸式滴定管不能装          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 溶液。 ②容量瓶不能用于          或稀释液体,不可加热。 ③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             ,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④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K、Na 等除外),也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⑤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          润洗。 ⑥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 溶液。 ⑦用试管加热液体时,管口不能朝向人;加热固体时,管口应          倾斜。 ⑧蒸发时不能将溶液蒸干。 ⑨稀释浓硫酸时切记          。 答案 (2)①气密性 ②是否漏水 ④验纯 (3)①石蕊试纸 ②淀粉-KI试纸 ③品红试纸 ④pH试纸 (4)①碱性 ②溶解固体 ③直接蘸取待测液 ⑤待测液 ⑦略向下     ⑨酸入水 3.药品的存放——八防 防氧化、防与CO 2 反应、防挥发、防燃烧、防分解、防水解、防腐 蚀、防黏结。 4.实验室安全操作——五防 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 典题精练 题组一 常见仪器的使用和选择 1.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 品   用到的是   (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 3+ ,选用③、⑧和⑩ 答案    B A项,灼烧茶叶需用仪器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等,A项不 符合题意;B项,溶解茶叶灰的过程中会用到烧杯、玻璃棒等仪器,容量 瓶是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的主要仪器,B项符合题 意;C项,过滤需用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等,C项不符合题意;D项, 检验Fe 3+ 可用KSCN溶液,所用仪器为胶头滴管和试管,D项不符合题 意。 2.下列仪器中:   (1)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填编号,下同),可以垫石棉 网加热的是         。 (2)存在0刻度的是         。 (3)在使用前需检查仪器是否漏液的是         ,其中可用于物质分离 的是         ,可用于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是             ,量取10.00 mL 0.1 mol·L -1 的NaOH溶液应选用仪器         。 (4)用仪器⑨称量药品时,其精确度为         。 答案 (1)⑥⑩ ⑤ (2)③④⑧⑨ (3)①②③④ ① ② ③ (4)0.1 g 方法总结 仪器选择的思路 (1)依精确度选择:如果量取液体精确到0.1 mL时可选择特定规格的量 筒,精确到0.01 mL时可选择滴定管、移液管;称量固体精确到0.1 g时可 选择托盘天平,精确到0.000 1 g时可选择分析天平。 (2)依规格选择(“大而近”原理):①量取10.0 mL以内的液体可选择量 程为10 mL的量筒;②量取15.00 mL液体时选择量程为25.00 mL的滴定 管,量取25.00~ 50.00 mL的液体时选择量程为50.00 mL的滴定管;③配 制480 mL液体时选择500 mL的容量瓶。 题组二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2017陕西西安八校联考,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后,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引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后,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不能接 触试管内壁,B错误。 4.(2017福建宁德质检,7)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 的是   (  )   答案    B A项,碘的苯溶液在上层,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C项,灼烧 海带应在坩埚中进行;D项,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5.(2017河北唐山一模,26)某同学对教材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做了 如下改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 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试剂,关闭旋塞E,加热A,观察C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将铜丝上提离开液面,停止加热。 (1)检查虚线框内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2)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作用是           ,仪 器D 中所盛药品是       。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后,拆除装置前,为避免有害气体的泄漏,应当采取的操作是      。 (5)实验后仪器A中有白色固体产生,将仪器A中固液混合物缓慢转移至 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所得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的火焰颜色为               。不可直接向仪器A中加水的原因是                              。 答案 (1)关闭旋塞E,向C中加水没过导管口,微热仪器A,C中导管口有 气泡冒出,撤去热源后,导管内有倒吸产生的液柱,且高度保持不变 (2)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防倒吸 碱石灰(或NaOH固体等合理答案 均可) (3)2H 2 SO 4 (浓)+Cu   CuSO 4 +SO 2 ↑+2H 2 O (4)打开旋塞E,向A中鼓入大量空气 (5)混合时放热,白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黄绿色 水加入浓硫酸中, 放出大量热使液体飞溅 解析 (2)SO 2 在品红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所以仪器B的作用是防止倒 吸;仪器D的作用是吸收SO 2 ,防止污染空气,所以应盛装碱性固体。 (4)反应后A、B、C中都会残留一定量的SO 2 ,可通过不断鼓入空气的方 法将残留的SO 2 全部赶入D中被吸收。 (5)反应中虽然有水生成,但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吸收生成的水,因 此出现的白色固体是无水硫酸铜,将A中的混合物转移至盛有少量水的 烧杯中时,浓硫酸被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无水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的 硫酸铜溶液。浓硫酸稀释时应当是“酸入水”,否则会引起液体飞溅, 因此不能直接向仪器A中加水。 题组三 化学实验安全知识 6.(2017湖北武汉4月调研,8)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 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C.给盛有液体的试管加热时,要不断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 D.浓碱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答案    B 着火时,金属钠与O 2 反应生成Na 2 O 2 ,Na 2 O 2 能与CO 2 反应生成 O 2 ,使燃烧更剧烈;同时Na与H 2 O反应生成H 2 ,H 2 具有可燃性,也会使燃烧更 剧烈,因此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应使用扑灭金属火灾的专用灭火器 或沙子灭火。 7.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 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①检验CO的纯度,简单的方法是用排空气法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听 爆鸣声。②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 实验室。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不时移动试管或加入碎瓷片,以免 暴沸伤人。④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净的布拭去,再用 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小苏打溶液。⑤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 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⑥金属镁着火时,立即用泡沫灭火 器灭火。⑦燃着的酒精灯可直接吹灭。⑧眼睛里溅进盐酸,立即用 NaOH溶液清洗眼睛。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③④⑧  D.④⑤⑥ 答案    B C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①错误;废液进 行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排放,②错误;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金属镁着火时, 应用细沙覆盖灭火,⑥错误;燃着的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⑦错误;NaOH 具有腐蚀性且与盐酸反应放热,故不能用NaOH溶液清洗眼睛,⑧错误。 方法总结 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浓碱液滴在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液溴滴在皮肤上 用酒精擦洗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硫粉覆盖 酸液溅入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考点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主干回扣 1.物质的分离、提纯 (1)依据物质的物理性质选择恰当的分离(提纯)方法 ①“固+固”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③“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2)物质分离、提纯操作注意事项 ①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②“固+液”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②蒸发: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③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        倒出。 ④蒸馏:a.蒸馏烧瓶中加碎瓷片防止        ; b.温度计水银球处于蒸馏烧瓶的          处; c.冷却水的流向为          。 答案 (1)①升华 结晶 过滤 ②萃取 ③蒸馏 分液 (2)③上口 ④暴沸 支管口 下进上出 2.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 待检离子 干扰离子 排干扰措施 Cl - S   加过量的          溶液 C   加        酸化 OH - S   C   加        酸化 S   Ag + S   C   加盐酸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试液中 C   S   加硝酸后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              中 一般要先检验出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再检验其余气体。如 在SO 2 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 2 ,可设计如下检验方案:品红试液检验SO 2 → 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 2 →品红试液检验SO 2 是否除尽→通入澄清石灰水 中检验CO 2 。 (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 答案 (1)Ba(NO 3 ) 2  稀硝酸 盐酸 品红 澄清石灰水 3.物质检验中常见的特征性标志 (1)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        。 (2)在空气中由无色变为红棕色的气体:        。 (3)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的淡黄色固体:        。 (4)遇SCN - 显红色,遇OH - 生成红褐色沉淀的离子:        。 (5)遇Ag + 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若沉淀呈白色则该离子为        、 呈浅黄色则为        、呈黄色则为        。 (6)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        ;可溶于NaOH溶液的金属氧化 物:Al 2 O 3 。 (7)能与NaOH溶液作用产生H 2 的金属:        ;能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 H 2 的非金属:        。 (8)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的溶液:        。 答案 (1)NH 3  (2)NO (3)Na 2 O 2  (4)Fe 3+  (5)Cl -  Br -  I -  (6)Al(OH) 3  (7)Al Si (8)碘水 典题精练 题组一 物质分离、提纯的仪器选择 1.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答案    C A项属于溶解;B项属于溶解和浓缩;D项则属于液体的转 移。 2.在①分液、②过滤、③蒸发、④蒸馏(或分馏)四种分离方法和装置 图(如下)中,根据要求选择对应的操作名称和装置。   (1)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用          。 (2)分离固体和液体用          。 (3)分离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用          。 (4)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用          。 答案 (1)①c (2)②a (3)④d (4)③b 3.(2017广东潮州二模,7)《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 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 …… 价值数倍也”。其方法与分 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在原理上相同的是   (  ) A.甲苯和水  B.硝酸钾和氯化钠 C.乙酸乙酯和乙酸  D.食盐水和泥沙 题组二 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及操作 答案    C 工艺中的“蒸烧”指的是加热蒸馏,即利用蒸馏法将乙醇分 离出来。甲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可用分液法分离;硝酸钾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很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分离硝酸钾和氯 化钠的混合物应用结晶法;食盐水和泥沙是固液混合物,要用过滤法分 离,所以A、B、D均不正确。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应使用蒸馏法分离, 故选C。 4.(2017江西南昌一模,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 合理的是   (  )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B 苯 苯酚 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C 氯化钠溶液 碘化钠 氯水、酒精 萃取、分液 D BaSO 4 BaCO 3 水 过滤 答案    B 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无法用饱和 碳酸钠溶液除去CO 2 中的SO 2 ,A项错误;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苯酚 钠,苯酚钠易溶于水,可通过分液法分离,B项正确;氯水虽与碘化钠反应, 但酒精与水互溶,无法萃取生成的碘,C项错误;BaSO 4 、BaCO 3 均难溶于 水,无法通过过滤分离,D项错误。 5.(2017河北保定一模,9)实验室按照如图操作程序提纯某种物质,下列 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   A.操作Ⅰ一定是过滤,其目的是将固液分离 B.可以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 C.可以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 D.可以提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氯化钠 答案    C 试样的溶解性未知,操作Ⅰ可以是过滤,也可以是溶解,A项错 误。提纯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氧化铝,应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B项 错误。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时应使用重结晶法:先向试样中 加入适量的热水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冷却结晶、过滤即得较纯 的KNO 3 ,其中操作Ⅰ是溶解,操作Ⅱ是结晶,操作Ⅲ是过滤,C项正确。提 纯含少量碘杂质的氯化钠时一般通过加热固体混合物使I 2 升华,若按图 示操作则是萃取分液法,除加水外,还应加入萃取剂,故D项错误。 归纳总结 除杂的一般思路 除杂原理 除杂基本原则 除杂注意事项 “先物理、后化学”,即先选择物理方法除杂,再选择化学方法除杂 “不减、不增、简单”原则,即目标物质不能减少;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及操作简单 ①除杂试剂务必过量,以保证杂质除尽; ②引入的杂质在后面的步骤中能除去; ③一般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小于1 × 10 -5 mol·L -1 时即可认为除尽 6.(2017广东惠州4月模拟,8)某阳离子为钠离子的溶液中,可能含有S 、 C   、Cl - 中的一种或几种,只取原溶液一次,便能一一检验其中存 在的阴离子。下列加入试剂的顺序最合理的是   (  ) A.HNO 3 、Ba(NO 3 ) 2 、AgNO 3 B.Ba(NO 3 ) 2 、AgNO 3 、HNO 3 C.酚酞、Ba(NO 3 ) 2 、AgNO 3 D.HCl、BaCl 2 、AgNO 3 题组三 物质的检验 答案    A A项,先加入过量的HNO 3 ,若有气体产生,说明有C   ,否则没 有;再加入过量的Ba(NO 3 ) 2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S   ,否则没有;最 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 3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有Cl - ,否则没有,合 理。B、C项中加入Ba(NO 3 ) 2 后,S   、C   都会形成白色沉淀,无法确 定到底存在哪种离子;D项中加入HCl后引入了Cl - ,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 否有Cl - 。 7.(2017山西太原二模,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对应的实验结论均正 确的是   (  )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   时,向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   B 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发生泄漏时,用一根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然后靠近管道 有白色烟雾产生时说明管道发生泄漏 C 检验FeCl 3 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 时,向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 4 溶液,溶液变为无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D 向2 mL 0.1 mol·L -1 硝酸银溶液中加入1 mL 0.1 mol·L -1 N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0.1 mol·L -1 Na 2 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 说明相同温度下 K sp (Ag 2 S)< K sp (AgCl) 答案    B A项,检验S   ,应先向待测液中滴入稀盐酸,再滴入BaCl 2 溶 液;C项,Cl - 可被Mn   氧化,会干扰Fe 2+ 的检验;D项,硝酸银溶液过量,可直 接与Na 2 S反应生成Ag 2 S,不能说明相同温度下 K sp (Ag 2 S)< K sp (AgCl)。 8.(2017广东肇庆三模,13)某100 mL溶液中可能含有Na + 、N   、Fe 3+ 、 C   、S   、Cl - 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 (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C   和S   ,一定不存在Fe 3+ B.是否存在Na + 只有通过焰色反应才能确定 C.原溶液中一定存在Na + ,可能存在Cl - D.若原溶液中不存在Cl - ,则 c (Na + )=0.1 mol·L -1 答案    B 由题图可知,沉淀1中有2.33 g BaSO 4 和1.97 g BaCO 3 ,0.672 L 气体是NH 3 ,所以原溶液中肯定含有C   、S   和N   ,物质的量分别为 0.01 mol、0.01 mol、0.03 mol;Fe 3+ 与C   能发生双水解反应,故原溶液 中不可能有Fe 3+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a + ,若Cl - 不存在,则 n (Na + )=0.01 mol, c (Na + )=0.1 mol·L -1 。 方法归纳 物质检验的一般步骤 观察物理性质   取少量样品   加入试剂   观察现象   得出 结论 考点三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主干回扣 1.实验方案的设计 (1)基本要求   (2)基本步骤 ①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 ②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 步骤。 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 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方案的评价 (1)评价原则 ①实验原理科学合理;②操作和装置简单可行; ③符合绿色化学理念;④药品和操作安全可靠。 (2)评价类型 ①评价实验原理;②评价实验方案; ③评价药品和仪器;④评价实验现象和结论。 3.高考常考的“基础类”装置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苯和饱和溴水制溴苯 B.用浓盐酸和铁粉制少量氯气 C.用NaOH溶液除去MgCl 2 溶液中的AlCl 3 杂质 D.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   典题精练 题组一 实验原理及方案的评价 答案    D 苯和饱和溴水在加热条件下不能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浓盐 酸和铁粉反应产生氢气,B错误;AlCl 3 、MgCl 2 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C 错误。 2.(2017天津理综,4)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NaHCO 3 固体中的Na 2 CO 3 将固体加热至恒重 B. 制备无水AlCl 3 蒸发Al与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 C. 重结晶提纯苯甲酸 将粗品水溶、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NaBr和KI溶液 分别加新制氯水后,用CCl 4 萃取 答案    D NaHCO 3 固体受热易分解,A不正确;Al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AlCl 3 和H 2 ,蒸发AlCl 3 溶液最终得到Al(OH) 3 固体,B不正确;重结晶法提 纯苯甲酸是将粗品溶于少量热水中,然后趁热过滤,冷却结晶,C不正确; 2NaBr+Cl 2   2NaCl+Br 2 ,2KI+Cl 2   2KCl+I 2 ,用CCl 4 萃取后,CCl 4 层显 橙色的原溶液为NaBr溶液,CCl 4 层显紫色的原溶液为KI溶液,D正确。 3.(2017广东惠州第三次调研,12)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 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 试样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解→说明 试样已变质 B.除去粗盐中含有的硫酸钙杂质: 粗盐             精盐 C.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 2+ : 试样   溶液颜色无变化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中含有Fe 2+ D.证明酸性条件下H 2 O 2 的氧化性比I 2 强: NaI溶液     溶液变蓝色   氧化性:H 2 O 2 >I 2 答案    C A项,加入Ba(NO 3 ) 2 溶液和稀盐酸,相当于溶液中有HNO 3 ,可将 BaSO 3 氧化成BaSO 4 ,无法证明试样是否变质,应使用BaCl 2 溶液和稀盐 酸;B项,过量的BaCl 2 未除去,得到的“精盐”中混有BaCl 2 杂质,应先加 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后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D项,稀硝酸也能将I - 氧化为 I 2 ,无法证明H 2 O 2 和I 2 的氧化性强弱,应使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知识拓展 Fe 2+ 的检验方法 (1)用NaOH溶液,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 变为红褪色。(2)用K 3 [Fe(CN) 6 ](铁氰化钾)溶液,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先加KSCN溶液,再通入氯气,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通入氯气后,溶液 变红。 题组二 实验药品和仪器的评价 4.(2017湖南郴州第三次质检,11)下列装置和试剂(尾气处理装置略去)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A B 装置和试剂     实验目的 检验NO 2 中混有溴蒸气 分离潮湿的NaOH和I 2 选项 C D 装置和试剂     实验目的 验证NH 4 NO 3 溶解吸热 制备和收集SO 2 答案    C 二氧化氮和溴都能氧化碘化钾生成碘单质,故A错误;潮湿的 氢氧化钠能够与碘反应,故B错误;若NH 4 NO 3 溶解吸热,则烧瓶中温度降 低,气体压强减小,会看到瘪气球鼓起,故C正确;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需要 加热,故D错误。 5.(2017安徽马鞍山质监二,12)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 目的的是   (  )   A.用甲装置制取氨气 B.用乙装置测定醋酸浓度 C.用丙装置采集到的压强数据判断铁钉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 D.用丁装置验证酸性:硝酸>碳酸>苯酚 答案    C A项,NH 4 NO 3 受热会分解生成N 2 O或N 2 等气体,使制得的氨气 不纯,应使用NH 4 Cl和Ca(OH) 2 ;B项,NaOH溶液不应装在酸式滴定管中;D 项,浓硝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NO 3 蒸气也能与苯酚钠溶液反应生成苯 酚,无法验证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C项,铁钉在NaCl溶液中若发生析氢 腐蚀,瓶内的气体压强会增大,若发生吸氧腐蚀,瓶内的气体压强会减小, 故C项正确。 方法总结 “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 (1)查实验装置中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 (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 (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 (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 (5)查相应操作与实验目的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题组三 实验现象和结论的评价 6.(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3月联考,10)下列实验的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 是   (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的氯水滴入FeBr 2 溶液中,再滴加CCl 4 振荡 下层溶液呈橙红色 还原性:Br - >Fe 2+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 2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存在 S   C 某钾盐溶于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石灰水变浑浊 该钾盐是K 2 CO 3 D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 5% H 2 O 2 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2滴0.1 mol/L FeCl 3 溶液 加FeCl 3 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快 催化剂能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    D 将少量的氯水滴入FeBr 2 溶液中,由于还原性Fe 2+ >Br - ,所以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 +2Fe 2+   2Fe 3+ +2Cl - ,加入CCl 4 振荡,下层溶液仍 为无色,A错误;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原溶液 中可能有Ag + ,B错误;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 2 气体的钾盐也可能是KHCO 3 , C错误;FeCl 3 是H 2 O 2 分解的催化剂,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正确。 7.(2017山东济宁一模,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 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为蓝色 不是加碘食盐 B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NO 3 ) 2 溶液,无现象,再滴加AgNO 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 C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0.100 mol·L -1 CH 3 COONa溶液和0.100 mol·L -1 Na 2 S溶液的pH,后者pH大 酸性:H 2 SFe 2+ B.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 2 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 2 具有氧化性 C. 加热盛有少量NH 4 HCO 3 固体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石蕊试纸变蓝 NH 4 HCO 3 显碱性 D. 向2支盛有2 mL相同浓度银氨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 NaI溶液 一支试管中产生黄色沉淀,另一支中无明显现象 K sp (AgI)< K sp (AgCl) 答案    C NH 4 HCO 3 受热分解产生氨气,氨气遇水生成的一水合氨电离 出OH - 而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无法推测NH 4 HCO 3 显碱性,C错误。 3.(2017课标Ⅲ,9,6分)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目的 操作 A. 取20.00 mL盐酸 在50 mL酸式滴定管中装入盐酸,调整初始读数为 30.00 mL后,将剩余盐酸放入锥形瓶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测定醋酸钠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 D. 配制浓度为0.010 mol·L -1 的KMnO 4 溶液 称取KMnO 4 固体0.158 g,放入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答案    B 酸式滴定管中剩余盐酸的总体积大于30.00 mL,A不正确;碘 易溶于酒精,B正确;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pH试纸,C不正确; 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固体,D不正确。 4.(2016课标Ⅱ,12,6分)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 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 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 A.NaHCO 3 、Al(OH) 3   B.AgCl、NaHCO 3 C.Na 2 SO 3 、BaCO 3   D.Na 2 CO 3 、CuSO 4 答案    C A项,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固体全部溶解;B项,加入足量稀盐酸 时有气泡产生,但仍有固体存在;D项,加入足量稀硫酸并振荡后,固体全 部溶解。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5.(2017课标Ⅲ,26,14分)绿矾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 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绿矾的一些性质进行探 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绿矾样品,加水溶解,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 明显变化。再向试管中通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由此可知:                  、                   。 (2)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 1 和K 2 )(设为 装置A)称重,记为 m 1 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 为 m 2 g。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①仪器B的名称是         。 ②将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排序           (填标号);重复上述操作 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 m 3 g。 a.点燃酒精灯,加热    b.熄灭酒精灯 c.关闭K 1 和K 2   d.打开K 1 和K 2 ,缓缓通入N 2 e.称量A  f.冷却到室温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绿矾化学式中结晶水数目 x =         (列式表 示)。若实验时按a、d次序操作,则使 x         (填“偏大”“偏小” 或“无影响”)。 (3)为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将(2)中已恒重的装置A接入下图所示 的装置中,打开K 1 和K 2 ,缓缓通入N 2 ,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 红色粉末。   ①C、D中的溶液依次为         (填标号)。C、D中有气泡冒出,并可 观察到的现象分别为      。 a.品红     b.NaOH     c.BaCl 2 d.Ba(NO 3 ) 2    e.浓H 2 SO 4 ②写出硫酸亚铁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1)样品中没有Fe(Ⅲ) Fe(Ⅱ)易被氧气氧化为Fe(Ⅲ) (2)①干燥管 ②dabfce ③    偏小 (3)①c、a 生成白色沉淀、褪色 ②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 解析 (1)滴加KSCN溶液,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含Fe 3+ ;通 入空气,溶液逐渐变红,说明Fe 2+ 被氧气氧化成了Fe 3+ 。(2)②先通入N 2 将 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加热,可防止FeSO 4 在加热过程中被氧化;最后 在N 2 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再称重。③设绿矾晶体的化学式为FeSO 4 · x H 2 O, 结合题意可知   =   , x =   =   ;若实验时未排空 气就加热,则FeSO 4 会被氧化,使 m 3 偏大,计算出的 x 偏小。(3)由题意可知   SO 4 固体高温条件下可分解生成   O 3 ,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 守恒规律推测产物中应有SO 2 ,且Fe 2 O 3 与SO 2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结 合原子守恒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SO 3 ,故FeSO 4 高温分解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FeSO 4   Fe 2 O 3 +SO 2 ↑+SO 3 ↑;SO 2 与BaCl 2 不反应,SO 3 与BaCl 2 反应生成BaSO 4 沉淀,故先用BaCl 2 溶液检验SO 3 气体,再用品红溶液检验 SO 2 气体,最后用NaOH溶液进行尾气处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