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0 KB
  • 2021-07-05 发布

化学卷·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2016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宜昌市一中 2016 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考试试题 化 学 本试题卷共 8 页,共 20 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命题人: 审题人: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Fe:56 Cu:64 Cl:35.5 Mn:55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8 分) 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3 分, 共计 48 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和钾的合金具有导电性,所以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B. 焰火的五彩缤纷是某些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展现 C. NH3 + HCl ﹦ NH4Cl 能自发进行,其△H 一定小于零 D.高温结构陶瓷耐高温,耐氧化,耐磨蚀,它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2、某化学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纤维素、聚苯乙烯、油脂、生铁、铝热剂、肥皂均是混合物 ②二氧化氮和干冰都是酸酐 ③小苏打、硬脂酸钠、BaSO4、Al2O3 都是强电解质 ④CO2、NH3、SO2、H2S、Cl2 都是非电解质 ⑤鸡蛋清溶液、淀粉溶液、烟和雾都是胶体 ⑥H3AlO3、纯碱、明矾和 H2O2 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A. ①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3、对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反应的△H<0 B.根据图②,除去 CuSO4 溶液中的 Fe3+,可加入 CuO 调节 pH 至 3~5 C.图③可表示压强(p)对反应 2A(g)+ 2B(g) 3C(g)+ D(s)的影响 D.图④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若从 A 点到 C 点,可采用在水中加适量 NaOH 固体的方法 4、下列离子或分子能够在指定的分散系中大量共存的是 A. 与铝反应生成大量氢气的溶液中:Mg2+ 、K+、HCO3-、NO3- B. 0.1mol/L 的 Na NO3 溶液中:K+、I-、Cl-、SO42- C. 铁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S2-、CO32-、NH4+、Cl-、NO3- D. 空气中:SO2、NO、N2、NH3 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酒精灯加热 (NH4)2Fe(SO4)2﹒6H2O(摩尔 盐),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 干燥管 干燥管中的白色粉末 先变成天蓝色,后又 变成深蓝色 加热温度较低时摩尔盐 分解产生水蒸气,温度稍 高时分解产物中有氨气 B 向某溶液中滴加 BaCl2 溶液,随后加稀硝酸 酸化 溶 液 中 产 生 白 色 沉 淀,加稀硝酸不溶解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42- C 向 CuSO4 溶液中通入 H2S 气体 溶液的蓝色褪去,生 成黑色沉淀 氢硫酸的酸性比硫酸强 D 向 2mL0.1mol/LAgNO3 溶 液 中 先 滴 几 滴 0.1mol/L 的 NaCl 溶液,再滴入几滴 0.1mol/L 的 NaI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 生成黄色沉淀 溶度积 Ksp(AgCl) >Ksp(AgI) 6、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④ C(H+)/(mol/L) C(OH-)/(mol/L) C B A ● ● ● 10-610-7 10-6 10-7 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 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的燃烧热为 571.6 kJ·mol-1 B.3H2(g)+CO2(g)=CH3OH(l)+H2O(l) ΔH=+135.9 kJ·mol-1 C.1/2H2SO4(aq)+1/2Ba(OH)2(aq)==1/2BaSO4(s)+H2O(l) ΔH=-57.3 kJ·mol-1 D.同质量的 H2(g)和 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 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OH)3 溶液于氢碘酸:Fe(OH)3 + 3HI﹦Fe3++3H2O+3I- B.NH4HSO3 溶液与少量的 NaOH 溶液混合加热:NH4++ OH- NH3↑+ 2H2O C.向含有 0.4mol FeBr2 溶液中通入 0.3mol Cl2 充分反应:2Fe2+ + 4Br- + 3 Cl2 ﹦2Fe3+ + 6Cl- + 2Br2 D.NaHSO3 溶液和 NaAlO2 溶液反应 HSO3- + AlO2- + H2O== SO32- + Al(OH)3↓ 8、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不同主族短周期元素,其中两种为金属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X 与 W、Y 与 Z 这两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均为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的简单离子半径大于 W 的简单离子半径 B.Z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C.固体 Y2Z3 不能从溶液中制得 D.XW2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 8 电子稳定结构 9、锂碘电池的正极材料是聚 2-乙烯吡啶(简写为 P2VP)和 I2 的复合物,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P2VP·nI2+2Li++2e-=P2VP·(n-1)I2+2LiI,电解质是固态薄膜状碘化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2VP 和 I2 的复合物是绝缘体,不能导电 B.电池工作时,碘离子移向 P2VP 和 I2 的复合物 C.电池的总反应为 2Li+P2VP·nI2=P2VP·(n-1)I2+2LiI D.若该电池所产生的电压较高,则该电池使用寿命比较长 10、NO2、O2 和熔融 KNO3 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 I 电极上生成氧化物 Y,Y 可循环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 NO3 -向石墨Ⅱ电极迁移 B.石墨Ⅱ附近发生的反应为 NO + O2 + e- == NO3 - C.电池总反应为 4NO2+O2 == 2 N2O5 D.当外电路通过 4mole-时,负极共产生 2mol N2O5 11、向容积固定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9.6mol NO 和 4.8mol O2,发生如下反应: ①2NO(g)+O2 (g) 2NO2(g) ΔH<0 ②2NO2(g) N2O4(g) ΔH<0 测得 NO2 和 N2O4 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0~10min 维持容器温度为 T℃,10min 时改变某反 应条件,一段时间后再次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 5min 反应的平均速率 v(NO)=0.24mol·(L·min)-1 B. T℃时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 K=0.36 C. 10min 时改变反应条件可能是降低温度 D. 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 1.6mol NO2 和 4.0mol N2O4,T℃达到平衡时,NO2 的物质的 量浓度与图中 5~10min 的不同 12、AgCl 和 BaSO4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点时,两种溶液的密度基本相同 B.AgCl 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C.常温时,向等体积的饱和 AgCl 和 BaSO4 溶液 中分别加足量浓 BaCl2 溶液,析出 BaSO4 沉淀的质量比 AgCl 多 D.可用重结晶的方法分离 AgCl 和 BaSO4 13、常温下,用 0.10 mol·L—1 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浓度均为 0.10 mol·L—1 的 CH3COOH 溶液和 HCN 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 c(CN—) 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 >c(CH3COO—) >c(H+) 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 c(CH3COO—)-c(CN—) = c(HCN)- c(CH3COOH) 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 c(CH3COOH) +c(H+) 14、下表是 25°C 时某些盐的溶度积常数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化学 式 AgCl Ag2CrO4 CH3COOH HClO H2CO3 KSP 或 Ka KSP=1.8×10-10 KSP=2.0×10-12 Ka=1.8×10-5 Ka=3.0×10-8 Ka1=4.1×10-7 Ka2=5.6×10-11 A.相同浓度 CH3COONa 和 NaClO 的混合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Na+)>c(ClO-)>c(CH3COO-)>c(OH-)>c(H+) B.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的离子方程式为 2CO32- + Cl2 + H2O = 2HCO3- + Cl-+ ClO- C.向 0.1mol·L-1CH3COOH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 c(CH3COOH):c(CH3COO-)=9:5,此 时溶液 pH=5 D.向浓度均为 1×10-3mol·L-1 的 KCl 和 K2CrO4 混合液中滴加 1×10-3mol·L-1 的 AgNO3 溶液,CrO42- 先形成沉淀 15、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用平衡浓度计算,也可以用平衡分压代替平 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总压不变,用平衡分压计算平 衡常数更方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 C2H4(g)+H2O(g) C2H5OH(g) ,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的总压 强为 P,其中 C2H4(g)、H2O(g)、C2H5OH(g) 均为 l mol,则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 KP = 3/P B.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4 mol、2 mol 和 4 mol,若此时 A、B 和 C 均增加 1 mol,平衡正 向移动 C.恒温恒压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状态时,N2、 H2、NH3 各 l mol,若此时再充入 3mol N2,则平衡正向移动 D.对于一定条件下的某一可逆反应,用平衡浓度表示的平衡常数和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 常数,其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都只与温度有关 16、分子式为 C8H11N 的有机物,分子内含有苯环和氨基(-NH2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13 种 B.12 种 C.14 种 D.9 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8 分) 非选择题 (包括 4 小题) 17、(14 分)在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经常有人会将洁厕液(含有盐 酸)与 84 消毒液混合使用,从而发生引发中毒的事故。 (1)两种日化产品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氯元素,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84 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写出次氯酸钠的电子式: (3)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 HCl,下列关于卤化氢的性质比较中错误的是 A.酸性:HF>HCl>HBr>HI B.键能:H-F>H-Cl>H-Br>H-I C.沸点:HF<HCl<HBr<HI D.还原性:HF<HCl<HBr<HI (4)常温下,0.1mol/L 的 NaClO 溶液的 pH=9.7,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 说明)。常温下 HClO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洁厕液与 84 消毒液混合后会生成有毒的 氯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Fe(NO3)3 是常见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在 Fe(NO3)3 溶液中加入 Na2SO3 溶液, 溶液先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过一会又变为棕黄色,溶液先变为浅绿色的离子方程式 是 ,又变为棕黄色的原因是 18、(10 分)乙二酸(HOOC-COOH,可简写为 H2C2O4)俗称草酸,在 100℃开始升华,157℃ 时开始分解。 (1)探究草酸的酸性 ①已知:25℃ H2C2O4 K1=5.4×102, K2=5.4×105;H2CO3 K1=4.5×107 K2=4.7×1011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C2O4 + CO32 = HCO3 + HC2O4 B.HC2O4+ CO32 = HCO3 + C2O42 C.H2C2O4+CO32 = C2O42+H2O+CO2 D.2C2O42+CO2+H2O = 2HC2O4+CO32 ②向 1L 0.02mol/L H2C2O4 溶液中滴加 1L 0.01mol/L 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 c(H+)>c(O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H2C2O4)>c(HC2O4) B.c(Na+)+c(H+)=2c(C2O42)+c(HC2O4)+c(OH-) C.c(OH-) =c(H+)+2c(H2C2O4)- c(HC2O4) D.c(H2C2O4)+c(C2O42)+c(HC2O4)=0.02mol/L (2)用酸性 KMnO4 溶液滴定 Na2C2O4 求算 Na2C2O4 的纯度。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 1gNa2C2O4 固体,配成 100mL 溶液,取出 20.00mL 于锥形瓶中。再向 瓶中加入足量稀 H2SO4,用 0.016mol/L 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高锰酸钾溶 液 25.00mL。 ①高锰酸钾溶液应装在 滴定管中(填“酸式”或“碱式”)。 ②滴定至终点时的实验现象是: ③下列操作可能使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A.盛装的 Na2C2O4 的滴定管没润洗 B.盛装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C.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D.锥形瓶中残留少量水 ④计算 Na2C2O4 的纯度 。 19、(10 分)5 种固体物质 A、B、C、D、E 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 易溶于水。 阳离子 Na+ Al3+ Fe3+ Cu2+、 Ba2+ 阴离子 OH- Cl- CO32- NO3 - SO42-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C、E 溶液显碱性,A、B、D 溶液呈酸性,0.1mol/L 的 E 溶液 pH<13 ②B 溶液与 E 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 C 溶液与 D 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 C 溶液与 D 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④将 38.4 g Cu 片投入装有足量 D 溶液的试管中,Cu 片不溶解,再滴加 1.6 mol·L-1 稀 H2SO4, Cu 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 C、D 的化学式为:C ;D 。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步骤④中若要将 Cu 片完全溶解,至少加入稀 H2SO4 的体积是 mL。 (4)不能确定的溶液为 B 和 20、(18 分)蕴藏在海底的大量“可燃冰”,其开发利用是当前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课题。 用甲烷制水煤气(CO、H2),再合成甲醇可以代替日益供应紧张的燃油。下面是产生水煤 气的几种方法: ① CH4(g)+H2O (g)=CO (g)+3H2(g) △H1=+206.2kJ·mol-1 ② CH4(g)+1/2O2(g)=CO(g)+2H2(g) △H2=-35.4 kJ·mol-1 ③ CH4 (g)+2H2O (g)=CO2 (g)+4H2(g) △H3=+165.0 kJ·mol-1 (1)CH4(g)与 CO2 (g)反应生成 CO(g)和 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从原料、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四个反应,合成甲醇更适宜的是反应(填序号) (3)也可将 CH4 设计成燃料电池,来解决能源问题, 如下图装置所示。持续通入甲烷,在标准状况下,消 耗甲烷 VL。 ①0<V≤336mL 时,负极电极反应为 ②V=672mL 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③V=448mL 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4)工业合成氨时,合成塔中每产生 1molNH3,放出 46.1kJ 的热量。某小组研究在上述温 度下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他们分别在体积均为 VL 的两个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 定量的反应物,使其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 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达到平衡的时间 达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KjN2 H2 NH3 ① 1 4 0 t1 min 放出热量:36.88kJ ② 2 8 0 t2 min 放出热量:Q ①容器①中,0~ t1 时间的平均反应速率为υ (H2)= 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平衡时,两容器中 H2 的体积分数相等 b.容器②中反应达平衡状态时,Q>73.76kJ c.反应开始时,两容器中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相等 d.平衡时,容器中 N2 的转化率:①<② e.两容器达到平衡时所用时间 t1>t2 (5)下图是在反应器中将 N2 和 H2 按物质的量之比为 1: 3 充入后,在 200℃、400℃、600℃ 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 NH3 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 a 对应的温度是 ②上图中 M、N、Q 点平衡常数 K 的大小关系是 ③M 点对应的 H2 转化率是 。 宜昌市一中 2016 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十二月”考试试题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48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 A B B A D D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B D C B C C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共 14 分) (1)第三周期第 VIIA 族 (1 分) (2)电子式略 (2 分) (3)AC (2 分) (4)ClO- + H2O HClO + OH- (2 分) 10-6.4 (2 分) ClO- + Cl- + 2H+ ==== Cl2↑ + H2O (2 分) (5)2Fe3+ + SO32- + H2O = 2Fe2+ + SO42- + 2H+(2 分) 酸性条件下 NO3-硝酸把 Fe2+氧化 成 Fe3+ (1 分) 18、(共 10 分) (1)①BC (2 分) ②B (2 分) (2)①酸式 (1 分)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1 分) ③B (2 分) ④67%(2 分) 19、(共 10 分) (1) Ba(OH)2 (2 分) Al(NO3)3 (2 分) (2)2Fe3+ + 3 CO32-+ 3 H2O === 2Fe(OH)3↓+ 3 CO2↑(2 分) (3)500 (2 分) (4)A(2 分) 20、(共 18 分) (1)CH4(g)+CO2(g)=2CO(g)+2H2(g) △H=+247.4KJ/mol (2 分) (2)② (1 分) (3)CH4+10OH--8e-=CO32-+7H2O (2 分) CH4+2O2+NaOH=NaHCO3+2H2O (2 分) c(Na+)>c(HCO3-)>c(CO32-)>c(OH-)>c(H+) (2 分) (4)① (2 分) ② bde (3 分) (5) ①200℃ (1 分) ②KQ=KM>KN (1 分) ③75% (2 分)

相关文档